第一篇: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我校学生喜获佳绩
计算机系学生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喜获佳绩 11月29日上午,从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我校7名学生在比赛中从全国近两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两个三等奖和五个优秀奖。
我校在学校教务科的指导下,计算机组高度重视此次比赛,自7月6日就开始准备参赛,有近200名学生参加广西省赛区的预赛。2011年10月15日,黄灿玲等16名同学通过了省赛区预赛进入全国复赛,在三个星期的备战中,这16名参赛选手不怕苦不怕累,按照比赛大纲的要求,一步步的实践,先后完成了近百个实训项目。2011年11月5日,这16名奔赴南宁参加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复赛,我校16名参赛选手分别参加了“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和“移动互联网站设计(dreamweaver)”、“二维CAD建筑设计”、“二维CAD机械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七个模块的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
此次比赛,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获奖学生名单:
黄灿玲Photoshop平面设计三等奖
梁洁凤flash动画设计三等奖
原文全Photoshop平面设计优秀奖
杨永芝移动互联网站设计(dreamweaver)优秀奖
陈丽羽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 优秀奖
何枚芳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 优秀奖
曾静梅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 优秀奖
第二篇:电子系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通知
关于组织电子系师生参加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
平大赛的通知
一、大赛背景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工程启动十一年来,凭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截止目前,累计编写教材100余本,开发网络教学课件80余门,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培训规模达到320万人次,考试认证达86万人次。2010年,我中心在ITAT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人才认证”、“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等专业人才培训项目。ITAT教育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成为规模最大、培训课程最实用、培训费用最经济、培训质量最可靠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检验ITAT教育工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累计参赛学校超过3000所,参赛规模近6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我中心定于2011年5月—12月在原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二、大赛安排
(一)参与人员:2011年7月1日前在校的电子系全体师生
(二)比赛内容: 个人赛科目:
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
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
2、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
二维CAD建筑设计、二维CAD机械设计、三维CAD设计
3、电子信息技术模块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开发与应用
4、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站设计 团体赛科目:
电子系统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
(三)国家赛奖项设置
个人赛设特等奖13名、一等奖260名、二等奖520名、三等奖2600名、优秀奖5200名;
团体赛设特等奖2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若干名;
大赛另设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有关奖项设置视参赛规模调整。
三、组织报名
(一)查看活动具体信息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
(二)参加个人赛科目1的同学可以联系咨询李祎老师(电话:***),参加个人赛科目3的同学可以联系咨询周泽华老师(电话:***)、张盈盈老师(电话:***),参加个人赛科目4的同学可以联系咨询胡国华老师(电话:***)。
(三)组织回执表(竞赛网上自行下载,请在表格上注明参加个人项目或者团体项目,个人项目须注明编号1、2、3、4),请于7月1日之前交至电子系学生会学科中心负责同学方玉良处,联系电话:***。
备注:(1)报名参赛学生可在竞赛网上免费学习所报比赛科目的网络课件。
(2)个人赛科目自己无法确定指导老师的同学可以先报名,由系里汇总、筛选后统一安排联系指导老师。
(3)系报名结束后由学院统一安排院级比赛,时间另行通知。院赛后入围选手可参加全国赛。
全国赛预赛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复赛时间:2011年11月5日 决赛时间:2011年12月4日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2011年6月14日
第三篇: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背景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工程启动十一年来,凭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截止目前,累计编写教材100余本,开发网络教学课件80余门,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培训规模达到320万人次,考试认证达86万人次。2010年,我中心在ITAT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人才认证”、“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等专业人才培训项目。ITAT教育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成为规模最大、培训课程最实用、培训费用最经济、培训质量最可靠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检验ITAT教育工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累计参赛学校超过3000所,参赛规模近6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我中心定于2011年5月—12月在原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二、大赛安排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大赛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命题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保证大赛在各地的顺利进行,参赛省份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赛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设赛区办公室,协助大赛组委会承担赛区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举办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
(三)比赛内容 个人赛科目:
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
2、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
二维CAD建筑设计、二维CAD机械设计、三维CAD设计
3、电子信息技术模块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开发与应用
4、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站设计 团体赛科目:
电子系统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
有关比赛科目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网上公布的比赛说明。
(四)奖项设臵
个人赛设特等奖13名、一等奖260名、二等奖520名、三等奖2600名、优秀奖5200名;
团体赛设特等奖2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若干名;
大赛另设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有关奖项设臵视参赛规模调整。
(五)活动安排
1、学校报送参赛回执表(1)时间
参赛回执表的报送截止日期为2011年7月20日。
(2)内容
有意参赛的学校可通过传真或邮件将参赛回执表报送至赛区办公室,也可直接报送至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接到参赛回执表后,将参赛学校信息上网,设定为大赛报名点,生成该校管理帐户并告知学校负责人。同时,大赛组委会将大赛的相关宣传资料邮寄至参赛学校。
2、赛区筹备会(1)时间
2011年5月、6月、7月(2)参会人员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参赛学校有关负责人。(3)内容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总体部署并介绍大赛网上管理系统 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赛区的组织工作安排 赛区组织工作的座谈交流
3、师资培训(1)时间 2011年7月(2)培训对象
大赛指导老师(3)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利用大赛推荐教材、课件等开展赛前培训的方法介绍 本届大赛的命题原则和比赛说明解析
各比赛科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教学方法研讨 有关师资培训的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5、赛前培训(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报名参赛学生可在网上免费学习所报比赛科目的网络课件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面授培训
大赛组委会在5月30日之前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比赛说明,参赛学校可以此为参考开展赛前培训。
6、网上报名(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2)内容 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预赛报名工作以参赛学校为单位进行。学生报名可登陆大赛报名网站(www.xiexiebang.com 联系系话:010-68083491 电子邮箱:itat@moe.edu.cn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业务楼416室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第四篇: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背景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工程启动十一年来,凭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截止目前,累计编写教材100余本,开发网络教学课件80余门,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培训规模达到320万人次,考试认证达86万人次。2010年,我中心在ITAT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人才认证”、“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等专业人才培训项目。ITAT教育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成为规模最大、培训课程最实用、培训费用最经济、培训质量最可靠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检验ITAT教育工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累计参赛学校超过3000所,参赛规模近6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我中心定于2011年5月—12月在原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二、大赛安排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大赛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命题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保证大赛在各地的顺利进行,参赛省份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赛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设赛区办公室,协助大赛组委会承担赛区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举办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
(三)比赛内容(附比赛科目详细说明)
个人赛科目:
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
2、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
二维CAD建筑设计、二维CAD机械设计、三维CAD设计
3、电子信息技术模块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开发与应用
4、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站设计
团体赛科目:
电子系统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
有关比赛科目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网上公布的比赛说明。
(四)奖项设置
个人赛设特等奖13名、一等奖260名、二等奖520名、三等奖2600名、优秀奖5200名;
团体赛设特等奖2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若干名;
大赛另设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
有关奖项设置视参赛规模调整。
(五)活动安排
1、学校报送参赛回执表
(1)时间
参赛回执表的报送截止日期为2011年7月20日。
(2)内容
有意参赛的学校可通过传真或邮件将参赛回执表报送至赛区办公室,也可直接报送至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接到参赛回执表后,将参赛学校信息上网,设定为大赛报名点,生成该校管理帐户并告知学校负责人。同时,大赛组委会将大赛的相关宣传资料邮寄至参赛学校。
2、赛区筹备会
(1)时间
2011年5月、6月、7月
(2)参会人员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参赛学校有关负责人。
(3)内容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总体部署并介绍大赛网上管理系统
●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赛区的组织工作安排
●赛区组织工作的座谈交流
3、师资培训
(1)时间 2011年7月(2)培训对象
大赛指导老师
(3)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利用大赛推荐教材、课件等开展赛前培训的方法介绍
●本届大赛的命题原则和比赛说明解析
●各比赛科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教学方法研讨
有关师资培训的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5、赛前培训
(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报名参赛学生可在网上免费学习所报比赛科目的网络课件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面授培训
大赛组委会在5月30日之前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比赛说明,参赛学校可以此为参考开展赛前培训。
6、网上报名
(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预赛报名工作以参赛学校为单位进行。学生报名可登陆大赛报名网站(www.xiexiebang.com),进入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页面,点击“网上报名”进行在线注册报名,也可通过学校进行统一组织报名。参赛学校学生在本校报名点报名,非参赛学校学生选择邻近的参赛学校报名点报名。报名之后,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到报名点(在线注册报名时,可见报名点的详细信息)核准报名信息。未经审批的报名信息,大赛组委会视为无效信息。
为确保预赛报名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大赛组委会在参赛学校的管理帐户中开通了批量导入、组织报名功能。
7、预赛
(1)时间
2011年10月15日
(2)内容
预赛由参赛学校自行组织安排。参赛学校在预赛期间应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做好大赛的宣传工作。预赛总人数不满50人的参赛学校,不予设预赛考点,采取就近合并到其他参赛学校的方式。预赛采取统一时间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实时出成绩的方式。大赛系统依据预赛成绩、参赛学校以及各省的参赛规模等因素自动确定复赛名额。
8、复赛
(1)时间
2011年11月5日
(2)内容
复赛由大赛组委会联同赛区办公室指定的参赛学校承办。大赛组委会派出复赛巡视员联同赛区办公室监督复赛的组织实施。复赛采取统一时间网上在线考试、局域网提交比赛结果的方式。复赛结果由巡视员统一带回北京。大赛组委会组织封闭式阅卷。通过复赛产生大赛的三等奖和优秀奖学生名单,同时按科目复赛成绩产生决赛名额。
9、决赛
(1)时间
2011年12月4日
(2)内容
决赛在北京举行,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10、颁奖典礼
(1)时间
2011年12月6日
(2)参与人员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各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参赛学校代表、参赛学生代表等。
(3)活动安排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致辞
●有关领导为获奖学生和获奖单位颁奖 ●获奖学生代表和获奖单位代表发言 ●企业代表发言
●专家组组长对大赛进行点评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作大赛总结
第五篇: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
一、大赛背景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是一项面向全国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工程启动十一年来,凭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截止目前,累计编写教材100余本,开发网络教学课件80余门,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培训规模达到320万人次,考试认证达86万人次。2010年,我中心在ITAT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人才认证”、“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人才职业能力认证”“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等专业人才培训项目。ITAT教育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成为规模最大、培训课程最实用、培训费用最经济、培训质量最可靠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检验ITAT教育工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自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累计参赛学校超过3000所,参赛规模近6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我中心定于2011年5月—12月在原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的基础上举办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二、大赛安排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大赛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命题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保证大赛在各地的顺利进行,参赛省份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赛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设赛区办公室,协助大赛组委会承担赛区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举办省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
(三)比赛内容
个人赛科目:
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
2、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
二维CAD建筑设计、二维CAD机械设计、三维CAD设计
3、电子信息技术模块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开发与应用
4、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站设计
团体赛科目:
电子系统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
有关比赛科目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网上公布的比赛说明。
(四)奖项设臵
个人赛设特等奖13名、一等奖260名、二等奖520名、三等奖2600名、优秀奖5200名;
团体赛设特等奖2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若干名;
大赛另设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
有关奖项设臵视参赛规模调整。
(五)活动安排
1、学校报送参赛回执表
(1)时间
参赛回执表的报送截止日期为2011年7月20日。
(2)内容
有意参赛的学校可通过传真或邮件将参赛回执表报送至赛区办公室,也可直接报送至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接到参赛回执表后,将参赛学校信息上网,设定为大赛报名点,生成该校管理帐户并告知学校负责人。同时,大赛组委会将大赛的相关宣传资料邮寄至参赛学校。
2、赛区筹备会
(1)时间
2011年5月、6月、7月
(2)参会人员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参赛学校有关负责人。
(3)内容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总体部署并介绍大赛网上管理系统 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赛区的组织工作安排
赛区组织工作的座谈交流
3、师资培训
(1)时间
2011年7月
(2)培训对象
大赛指导老师
(3)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利用大赛推荐教材、课件等开展赛前培训的方法介绍
本届大赛的命题原则和比赛说明解析
各比赛科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教学方法研讨
有关师资培训的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5、赛前培训
(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报名参赛学生可在网上免费学习所报比赛科目的网络课件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面授培训
大赛组委会在5月30日之前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比赛说明,参赛学校可以此为参考开展赛前培训。
6、网上报名
(1)时间
2011年5月30日—10月8日
(2)内容
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预赛报名工作以参赛学校为单位进行。学生报名可登陆大赛报名网站(.cn),进入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页面,点击“网上报名”进行在线注册报名,也可通过学校进行统一组织报名。参赛学校学生在本校报名点报名,非参赛学校学生选择邻近的参赛学校报名点报名。报名之后,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到报名点(在线注册报名时,可见报名点的详细信息)核准报名信息。未经审批的报名信息,大赛组委会视为无效信息。
为确保预赛报名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大赛组委会在参赛学校的管理帐户中开通了批量导入、组织报名功能。
7、预赛
(1)时间
2011年10月15日
(2)内容
预赛由参赛学校自行组织安排。参赛学校在预赛期间应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做好大赛的宣传工作。预赛总人数不满50人的参赛学校,不予设预赛考点,采取就近合并到其他参赛学校的方式。预赛采取统一时间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实时出成绩的方式。大赛系统依据预赛成绩、参赛学校以及各省的参赛规模等因素自动确定复赛名额。
8、复赛
(1)时间
2011年11月5日
(2)内容
复赛由大赛组委会联同赛区办公室指定的参赛学校承办。大赛组委会派出复赛巡视员联同赛区办公室监督复赛的组织实施。复赛采取统一时间网上在线考试、局域网提交比赛结果的方式。复赛结果由巡视员统一带回北京。大赛组委会组织封闭式阅卷。通过复赛产生大赛的三等奖和优秀奖学生名单,同时按科目复赛成绩产生决赛名额。
9、决赛
(1)时间
2011年12月4日
(2)内容
决赛在北京举行,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10、颁奖典礼
(1)时间
2011年12月6日
(2)参与人员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各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参赛学校代表、参赛学生代表等。
(3)活动安排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致辞
有关领导为获奖学生和获奖单位颁奖
获奖学生代表和获奖单位代表发言
企业代表发言
专家组组长对大赛进行点评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作大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