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前进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改革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有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的文化。作为一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文化学,被全球的现代企业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愈加丰满、完善。关于企业增长的研究报告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是对“企业百年发展靠文化”的最好诠释。
老子有言:“天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指有形的东西受无形的东西支配。作为企业,“无”就是企业文化。而孟子也一再强调“文治”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挑战,比如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信贷经营带来一些新的影响;环境和能耗问题给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考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为转型与创新带来重要机遇;流动性过剩对盈利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国际化竞争加剧对经营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因此,构建商业银行自己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银行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粘合剂,把银行干部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银行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推动银行向前发展。银行企业文化的目标是通过精神的力量,如共同的价值观,把银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团体,让每一名员工对这个团体有安全感和归宿感。银行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钻研业务,不断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激励与自律作用。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与自律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激励作用就像活力的加压泵,调动起银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同时,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行纪、行规和行貌都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地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律倾向,从而规范银行群体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第三,辐射作用。银行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自律作用,而且还向社会辐射银行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状况。同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会仿效,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同发展。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蕴含着自身的企业文化,人们通过对金融产品的购买而加深对该银行企业文化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
面对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推动自身规范、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商行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商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物质层文化,既包括商行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如办公大楼、营业设施、门前装饰和内部装修等,也包括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活动的具体过程,如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操作的具体环节等。制度层文化主要指对商行和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银行和员工的要求。精神层文化主要指商行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等,它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人性化管理是塑造、建设优秀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权利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以及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仅讨论银行员工问题。要真正地让员工消化好银行给予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银行的价值体系或薪酬体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首先,银行的决策者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施、人员的结构、效益的好坏。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提高人,要从银行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过渡,要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转变。再次,要使员工深切地领会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权利、股份、期权等是待遇的一方面,是对以前的终结。无形的文化待遇是对促进员工自身的增值,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也就是说价值体系至少包括来自对银行的贡献得到的相对合理的工资福利、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及社会给予的尊重、荣誉、职务的消费、企业所烘托的个人身份,等等。
诚然,要真正地量化分配无形的价值财富也许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就像把文化当成是待遇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银行。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归宿。激励是强化需要动机的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银行领导者还应当重视激励的作用,努力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这种企业文化下,银行设计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要显示其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不在于花样翻新,而在于风险定价的合理性、竞争性,在于银行客户的接受度。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把这种正确理念与先进技术、完善的体制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这种风险管理机制是整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因此,树立尊重员工的“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是这种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性基础。同时,成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还在于风险控制的全过程、长期性及有机性,而不是阶段性、短期性及分离性。此外,还必须培养员工具备对风险进行准确量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企业文化表现在银行运作上,就是有
效、高效的业务运作,即银行要做到在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效地简化业务流程。银行重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谨慎的贷款政策,如选择优质贷款客户、加强风险监控环节、限制贷款投向与银行伦理和道德观相违背的项目等,即通过信贷业务来表示银行支持什么及不支持什么,以此来承担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客户是银行的重要资源,客户市场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商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用于能为自身业务拓展和经营效益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即目标客户,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以实现其盈利目标。
(三)把形象塑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进行银行形象塑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要塑造有特色的银行形象有两种方法:一是建设有区别的银行企业文化;二是选择与其他银行不同的传播媒介。而现实社会中,规模、实力差不多的企业,其所能利用的传播媒介不会有太大区别。因此,建设独具特色的商行文化,是塑造个性鲜明的商行形象的明智选择。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标本关系。内部实施过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对外实施是企业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企业形象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对于银行来说,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同时,银行良好的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良好的外部形象则能够更深刻地反映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使企业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稳固占领市场。
第二篇:企业创新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考老师:丁景良
食品科学与工程蒋大强
摘要: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异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因此,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对于现代企业尤为重要。对知识经济来说,“明天意味着重大事件”,所以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应对明天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精神
前言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一.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2.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企业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都应让全体员工尽快了解。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通过积极开展
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只有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
4.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
5.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了解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2、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途经
1、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原则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企业是为提高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而存在,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企业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企业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必须促进生产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强化以人为中心
文化以人群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应该包括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3)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
4)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4)注重个异性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5)不能忽视经济性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6)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务实思想等都是值得增值开发的内容。中国民本思想自古以来就相当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专制行为。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自然要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并通过这一思想的开发利用,使职工群众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2、培育共同价值的观念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企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由于他们的资历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相同等原因,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职工扬弃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中个体成员价值观念的转变还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这更增加了价值观念培育的复杂性。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企业领导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把高度抽象的思维逻辑变成员工可以接受的基本观点。这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唤起职工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对自己事业的信念和追求。
由于企业价值观念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价值体系,因此在培育中要注意多元要素的组合,即既要考虑国家、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又要照顾职工需求的满足。但首先考虑的还应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日本松下公司的七条价值观念中,第一条就是“工业报国”,我国老一代企业家卢作学(民生输船公司创始人)倡导的“民生精神”,就是基于“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裕国家”这一为国为民的价值观念。
3、构塑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构塑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任务和发展走向,使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
流通企业精神构塑,首先要根据商品流通的行业特点,确定和强化企业的个性与经营优势,通过这种确定和强化唤起职工的认同感,增强职工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二是以营销服务为中心,引导和培育企业职工创名牌、争一流、上水平的意识和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风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精神,使企业形成一个精诚合作的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发扬民主,贯彻以人为本,造就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参与意识,使他们把自己与企业视为一体,积极为企业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五是提炼升华,将企业精神归纳为简练明确、富有感召力的文字表达,便于职工理解和铭记在心,对外形成特色加强印象。
4、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论原则的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因此,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商品流通企业确立经营哲学,虽有某些共同的方法论要素,如“服务为本”、“用户第一”等,但各企业由于人、财、物的状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企业选择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哲学是可能的。企业经营哲学通常应在代表企业精神的文字中体现,这不仅有利于内部渗透,而且也便于顾客识别。例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一团火”精神的表叙,既反映了企业员工奉献服务的精神实质,也体现出企业强调通过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店宗旨和经营方针,以此赢得顾客和市场,促进企业发展。
经营哲学的确立,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创建有个异性的经营思想和方法。英国盈利能力最强的零售集团——马狮百货公司的经营哲学,就是创立了“没有工厂的制造商”,按自己的要求让别人生产产品,并打上自己的“圣米高”牌商标,取得了成功。
5、企业形象设计
商品流通企业进行形象设计,首先是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在品种、档次、价格、款式、包装等方面应有自己的特色;其次是提供优质服务,要通过营业人员的营销行为文化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是设计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一方面有利于优质服务水平能充分发挥,重要的是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和产生强烈的好感;第四是店铺门面设计,店面装饰应体现行业特点,招牌应做到新颖、醒目、反映经营特色,有利于引客进店和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橱窗设计应与店铺建筑物协调,形成店面的整体美。
企业形象设计一般经过形象调查、形象定位和形象传播三个阶段。形象调查是了解公众对本企业的认识、态度与印象等方面的情况,为企业形象设计提供信息。形象定位是在形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用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低程度对企业形象进行定位。形象传播是以广告或公关方式,将企业形象的有关信息向社会传播,让更多的顾客认识和接受,从而提高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朝臣,鲍步云.《创新文化论》.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2]张大中,徐文中,猛凡驰。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6
[3]蒋璟萍.传统礼仪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0.3
自我评价:本论文研究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重要性,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具有一定知道与参考作用,作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再结合现代企业的特点,清晰明确的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论文尚存不足如下:该论文理论性比较强,没足够考虑到市场变化的各个因素,作者认识不够深刻,理解也许会出现些许偏差。
第三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前进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改革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有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的文化。作为一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文化学,被全球的现代企业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愈加丰满、完善。关于企业增长的研究报告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是对“企业百年发展靠文化”的最好诠释。
老子有言:“天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指有形的东西受无形的东西支配。作为企业,“无”就是企业文化。而孟子也一再强调“文治”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挑战,比如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信贷经营带来一些新的影响;环境和能耗问题给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考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为转型与创新带来重要机遇;流动性过剩对盈利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国际化竞争加剧对经营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因此,构建商业银行自己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银行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凝聚作用。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粘合剂,把银行干部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银行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推动银行向前发展。银行企业文化的目标是通过精神的力量,如共同的价值观,把银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团体,让每一名员工对这个团体有安全感和归宿感。银行的企业文
化让员工对企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钻研业务,不断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激励与自律作用。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与自律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激励作用就像活力的加压泵,调动起银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同时,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行纪、行规和行貌都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地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律倾向,从而规范银行群体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第三,辐射作用。银行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自律作用,而且还向社会辐射银行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状况。同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会仿效,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同发展。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蕴含着自身的企业文化,人们通过对金融产品的购买而加深对该银行企业文化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
面对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推动自身规范、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商行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商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物质层文化,既包括商行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如办公大楼、营业设施、门前装饰和内部装修等,也包括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活动的具体过程,如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操作的具体环节等。制度层文化主要指对商行和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银行和员工的要求。精神
层文化主要指商行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等,它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人性化管理是塑造、建设优秀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权利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以及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仅讨论银行员工问题。要真正地让员工消化好银行给予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银行的价值体系或薪酬体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首先,银行的决策者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施、人员的结构、效益的好坏。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提高人,要从银行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过渡,要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转变。再次,要使员工深切地领会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权利、股份、期权等是待遇的一方面,是对以前的终结。无形的文化待遇是对促进员工自身的增值,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也就是说价值体系至少包括来自对银行的贡献得到的相对合理的工资福利、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及社会给予的尊重、荣誉、职务的消费、企业所烘托的个人身份,等等。诚然,要真正地量化分配无形的价值财富也许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就像把文化当成是待遇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银行。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归宿。激励是强化需要动
机的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银行领导者还应当重视激励的作用,努力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这种企业文化下,银行设计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要显示其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不在于花样翻新,而在于风险定价的合理性、竞争性,在于银行客户的接受度。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把这种正确理念与先进技术、完善的体制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这种风险管理机制是整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因此,树立尊重员工的“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是这种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性基础。同时,成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还在于风险控制的全过程、长期性及有机性,而不是阶段性、短期性及分离性。此外,还必须培养员工具备对风险进行准确量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企业文化表现在银行运作上,就是有效、高效的业务运作,即银行要做到在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效地简化业务流程。银行重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谨慎的贷款政策,如选择优质贷款客户、加强风险监控环节、限制贷款投向与银行伦理和道德观相违背的项目等,即通过信贷业务来表示银行支持什么及不支持什么,以此来承担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客户是银行的重要资源,客户市场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商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用于能为自身业务拓展和经营效益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即目标客户,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以实现其盈利目标。
(三)把形象塑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进行银行形象塑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要塑造有特色的银行形象有两种方法:一是建设有区别的银行企业文化;二是选择与其他银行不同的传播媒介。而现实社会中,规模、实力差不多的企业,其所能利用的传播媒介不会有太大区别。因此,建设独具特色的商行文化,是塑造个性鲜明的商行形象的明智选择。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标本关系。内部实施过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对外实施是企业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企业形象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对于银行来说,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同时,银行良好的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良好的外部形象则能够更深刻地反映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使企业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稳固占领市场。
第四篇: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由西方学者以及企业家共同发起研究,并逐步兴起的。它是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提升到现代管理、文化管理。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舰”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精神升华、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文化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在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认知、认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
认知是认同的开端,认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觉行动(实践)的基础。商业银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只有做到明确的认知、高度的认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会自觉自愿地付诸实践。
(一)要正确领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涵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应当是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和品牌形象的总和。也可以说,它是全行员工认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法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本商业银行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是规范、约束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着眼于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那种把“企业文化”仅仅当成口号、标语、企业标识,或者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塑造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全面增强全行的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眼于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工作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所着力锻造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力,是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统一。那种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亲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三)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管理理念,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愿景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体员工一旦由认知、认同、信奉,进而转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那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量,不仅将深深熔铸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而且会使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以增强。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深刻认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本行的核心竞争力。那种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说起来是“核心竞争力”,做起来是“边缘化”;认为“紧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无人抓,无碍大局”,或者仅仅当成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工作,甚至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墙壁上、广告上”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在自觉实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上下功夫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倡导、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要真正地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战略的选择,规范、约束企业的运行行为和员工的行为。那么,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辐射等功能,关键是要靠全行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
(一)要建立健全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价值理念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使企业文
化制度化。通过诊断、修改、提炼、创新、充实、完善等具体的工作过程,使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渗透在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经营管理之中,使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严密,合法合理合情,更加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至上的理念,形成依法治行、严守规章的文化氛围。要经常查找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悖之处,以不断改进、完善制度,进而促进制度的全面落实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应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作的具体制度,如发展规划制度、培训推广制度、检查考评制度、信息宣传制度等。
(二)要在业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尤其是要把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之中。这是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如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人如何做人做事的关系,人的思想、品格、血液与人的言论、行为、肢体的关系一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不同范畴,任何时候都密不可分的。那种认为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是互不相干的,是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而独立存在的,甚至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置企业文化于不顾的,正是落后文化的惯性思维及具体表现,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加以克服和纠正。
(三)要紧紧围绕促进改革等艰巨而复杂的重要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成功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在面临艰难困苦、重大风险、乃至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善于变挑战为机遇,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各具特点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综合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怎样变挑战为机遇,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为改革提供思想引导、理念基础、文化支撑;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机制、载体、制度。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商业银行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其次,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是深化机制、制度改革,越是面临企业重大转折,越需要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加以贯彻落实。
(四)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优秀组织者和自觉实践者。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因素;他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是企业文化确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企业文化丰富、充实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凡是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表率意识,坚持在经营、管理、决策、用人、分配、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
三、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行情,才会在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银行员工队伍,进而带动和促进制度、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
(一)要把观念创新摆在首位、落到实处。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我们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价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全新的人才观为指导,并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对本行的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发展理念、效益理念、风险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衡量,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要尽快进行修改、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比如,是否在重视业务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否坚持拓展业务经营与提高资产质量、强化风险管理并举,紧紧围绕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努力提高效益水平,追求价值最大化;是否在注重当期业务发展、效益增长、费用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抓打基础、管长远且难度大的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注重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在坚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关注实现银行的全面发展,实现相关者的正当权益,促进本行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在自觉维护统一法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为本单位及员工谋利益,还是习惯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来为个人和小团体争利益;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本单位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等等。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抓紧构建与实施股份制改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对于正在或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需要实施新的企业文化战略,抓紧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高度吻合的企业文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战略机遇期”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股份制改造这一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联系起来,将全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股份制改造及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大家围绕股份制改造这一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变观念创新为具体行动,变盼改革为促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按照上市银行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着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推动包括发展战略、组织构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计划及其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推动股份制改革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把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五篇: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由西方学者以及企业家共同发起研究,并逐步兴起的。它是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提升到现代管理、文化管理。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舰”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
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精神升华、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文化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在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认知、认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
认知是认同的开端,认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觉行动(实践)的基础。商业银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只有做到明确的认知、高度的认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会自觉自愿地付诸实践。
(一)要正确领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涵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应当是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和品牌形象的总和。也可以说,它是全行员工认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法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本商业银行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是规范、约束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着眼于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那种把“企业文化”仅仅当成口号、标语、企业标识,或者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塑造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全面增强全行的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眼于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工作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所着力锻造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力,是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统一。那种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亲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三)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管理理念,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愿景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体员工一旦由认知、认同、信奉,进而转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那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量,不仅将深深熔铸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而且会使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以增强。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深刻认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本行的核心竞争力。那种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说起来是“核心竞争力”,做起来是“边缘化”;认为“紧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无人抓,无碍大局”,或者仅仅当成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工作,甚至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墙壁上、广告上”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在自觉实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上下功夫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倡导、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要真正地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战略的选择,规范、约束企业的运行行为和员工的行为。那么,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辐射等功能,关键是要靠全行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
(一)要建立健全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价值理念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使企业文
化制度化。通过诊断、修改、提炼、创新、充实、完善等具体的工作过程,使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渗透在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经营管理之中,使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严密,合法合理合情,更加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至上的理念,形成依法治行、严守规章的文化氛围。要经常查找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悖之处,以不断改进、完善制度,进而促进制
度的全面落实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应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作的具体制度,如发展规划制度、培训推广制度、检查考评制度、信息宣传制度等。
(二)要在业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尤其是要把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之中。这是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如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人如何做人做事的关系,人的思想、品格、血液与人的言论、行为、肢体的关系一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不同范畴,任何时候都密不可分的。那种认为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是互不相干的,是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而独立存在的,甚至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置企业文化于不顾的,正是落后文化的惯性思维及具体表现,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加以克服和纠正。
(三)要紧紧围绕促进改革等艰巨而复杂的重要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成功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在面临艰难困苦、重大风险、乃至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善于变挑战为机遇,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各具特点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综合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怎样变挑战为机遇,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为改革提供思想引导、理念基础、文化支撑;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机制、载体、制度。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商业银行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其次,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是深化机制、制度改革,越是面临企业重大转折,越需要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加以贯彻落实。
(四)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优秀组织者和自觉实践者。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因素;他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是企业文化确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企业文化丰富、充实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凡是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表率意识,坚持在经营、管理、决策、用人、分配、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
三、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行情,才会在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银行员工队伍,进而带动和促进制度、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
(一)要把观念创新摆在首位、落到实处。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我们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价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全新的人才观为指导,并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对本行的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发展理念、效益理念、风险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衡量,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要尽快进行修改、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比如,是否在重视业务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否坚持拓展业务经营与提高资产质量、强化风险管理并举,紧紧围绕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努力提高效益水平,追求价值最大化;是否在注重当期业务发展、效益增长、费用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抓打基础、管长远且难度大的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注重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在坚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关注实现银行的全面发展,实现相关者的正当权益,促进本行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在自觉维护统一法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为本单位及员工谋利益,还是习惯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来为个人和小团体争利益;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本单位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等等。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抓紧构建与实施股份制改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对于正在或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需要实施新的企业文化战略,抓紧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高度吻合的企业文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战略机遇期”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股份制改造这一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联系起来,将全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股份制改造及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大家围绕股份制改造这一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变观念创新为具体行动,变盼改革为促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按照上市银行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着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推动包括发展战略、组织构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计划及其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推动股份制改革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把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