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
一、网络会计报告概述
二、网络会计报告的特征分析
三、网络会计报告的模式
四、网络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五、网络会计报告怎样应对
1。基于事项理论进行会计数据采集
2。基于事件驱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
3.基于可扩展报告语言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4.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供给模式构建
六、网络会计报告的发展潜能
饶什
20093250541会计5班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成熟,正成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 其影响亦辐射到了教学之中。网络在教学中的介入必定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便教师和学生能更有效地将网络运用于教学之中。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实。本文拟从网络教学出发,分别探讨了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网络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新要求,从而转入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1.网络教学
1.1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
1.1.1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教学基于教室里的多媒体局域网,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准备的多媒体CA I课件放入服务器,以便上课调用,这些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的信息。1.1.2 互联网运用于教学中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教学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 具有很多新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 教与学可以不受课程时间表的安排限制,不受空间的约束,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教学可以面向各个阶层的人们,为学习者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等。这主要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共享、协作的精神和由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教学的主要优点体现在:高度的互动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及时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总体社会资源的节约性等。
1.2 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新要求
网络教学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学生希望能与教师、其他学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对辅导量的需求不是比传统面对面授课所要求的辅导量少而是增加;网络中巨大的资源有助于给学生形成一种很有潜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 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提供学生寻求获取有用资源的方法;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必将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在网上交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作出综合的和迅速的反馈。(张新明,2001)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眼光局限于教材。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许多方面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负责。现在,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 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并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两种方式都不完全适合网络的学与教。在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 并向协同化教学模式发展。教学不能仅仅是一般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特点, 这样就必须有师生间的广泛交流和对话。对话方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致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接受对方的概念并能相互反馈。适应式:教师应当按照自己形成的概念与学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适时地修改谈话的话题。交互式:学生必须参加对话活动以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则必须提供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解惑,学生亦必须提供反馈给教师, 以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思考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活动反馈, 与每一个层次的主题目标联系起来。1.3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为了适应网络教学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的上述新的要求,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模式上下功夫。网络教学既有实时性又有非实时性的特点, 教师授课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亦可按着自己的时间安排。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及时反馈,因此传统教学中一人对一个群体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尽管网络教学的特点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但是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通过主持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网上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学生,他们同在一个网上, 在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之中, 比一般的学校教学更为复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有全能型的教学素质,而这恐怕是一个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 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在网上协作工作和协同教学,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2.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网络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多媒 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如何在没有教师的监督 下保证学生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适合网络教育的教 学模式,使网络教学朝着开放、高效方向发展从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学生必须能够从他们个人经验中找到新的观点,因为含有新观点的经验对个人的理解、运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 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包含在绩效目标中的行动计划的传递,相反,他应该关注和开发学习者的技能,这样的话,他们才能针对情景要求和机会,构筑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要求让新的学习处于真实的环境经历中。向学生示范如何得出所学内容的合理解释是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在形成自己的目标替代最初的学习计划时获得合适的方式。2.1 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2.1.1 支持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在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2.1.2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2.1.3 有利于大班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 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 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 或者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恼, 可专心致志地把更多的精力放 在自己的教学设计。2.1.4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 I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来自其他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自己的工作总结,甚至是学生的习作等)。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既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 CA I课件精品,并将这些M CA 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2.1.5 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 息系统,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 定, 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陈琦,1994)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 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 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2 互联网教学模式 2.2.1 个别学习模式
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 W W 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在网络上教学软件,由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E-m ail或InternetPhone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在网上BBS站(电子公告)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可以24小时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从问题的不同时间、角度来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提倡的随机访问学习方法。(黄清云,2000)这种模式有助于学习者掌握非良构领域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缺点是缺乏实时的交互性。2.2.2 “ 一对一”学习模式
远距离教学中的一对一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在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课程的具体指导,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协同型学习, 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课件注释系统)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通过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自述,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2.2.3 “ 一对多” 学习模式
在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 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交互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地教师的授课, 而且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实现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结语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运用于教学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其实践意义。只有通过实践和探讨才能使网络与教学结合的道路走得更宽更广。参考文献: [1]陈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大学 报,1994,第5期.[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 ].广西:关系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9.[3]黄清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M ].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0.[4]张新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研发[J].中国远程教育, 2001,1:17-18.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
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却极为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去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3、自主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1、教师的创造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借助于多媒
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样一个准备过程及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2、知识的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互动的合作性。这里的合作包括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三、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根据教学实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在教学中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灵活应用。
1、演示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教师装载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
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文字信息的处理”这章内容时,首先进行一系列的演示活动,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进行演示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这种模式中,网上的教学信息一般可分为四类:最简单的一类就是将有关的板书内容、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通过电脑处理后传递给学生,相当于一台高效率的、可灵活控制的投影机;第二类是各种场面的模拟,如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重大事件、交际活动等,使学生在教室中就能体验到与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情境;第三类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数学中的多面体的截面;第四类是在实验室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如科学课上植物的生长过程,生物的遗传规律,影响学生健康的实验,费用很高的实验,在实验室中无法看清的实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但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展示学生看,教师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网络的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创设情境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例如:在我给同学们上flash课前,先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再提问:假如你是一个导演,让他们自己来做的话,打算做什么动画片?让他们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创意,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构思,再根据目前已掌握的知识,看看要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能克服的困难,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然后我再针对他们的需要,分组讲解Flash使用中的一些技巧,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在听课,所以知识接受的也特别的快,这种学习既不是简单的激趣,也不是简单的好奇,他们正是一个个的“导演”,在编织着自己的梦,在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在一种争取最好的想法及好胜的心理愿望和热情下,认真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学到了本课应该学到的计算机操作。
3、信息收集整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
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我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掌握“双基”,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进而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的“结合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精致的校报时。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即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此外,这种模式有利于跨文化的交际,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各国信息与文化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对外国文化与文明的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很难提供外国文化环境的缺陷,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融合,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并有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4、个别化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入“网校”学习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较好途径,它使普通的学生可以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这些网校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一般包括各科学习材料、各科教学答疑、复习指导、考试测验、学习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内容。但目前的网校并未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优势,许多只是传统教学在网络上的简单延伸,绝大部分都是为应付考试服务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网校也将会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和形式。
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虽然现在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还不多,许多学校还未联网,甚至根本没有计算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硬件价格会越来越低,加之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投资日益加大。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会日益推广和普及。硬件的到位是很容易的,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关键问题是软件和人员的建设跟不上,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要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如果这种新型教学的硬件
条件已经具备,我们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实验起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整体推动,各个学科逐渐融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创设教学模式。
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没有定式,贵在得法。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课改精神为依据,立足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 嘉格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3]《教育技术研究》2001年第二期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时代呼唤教学方式改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构建适合建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学生主体
网络技术
《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尤其为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提供了良好途径。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探索网络时代下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本人对于利用多媒体校园局域网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作了一些尝试。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两方面进行,课程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子塔》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及 FrontPage制作的《埃及的金字塔》的主页,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问题、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媒体播放、课后练习、BBS等,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并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相关链接等。学生可以利用BBS(论坛)、协作(交互性)、意义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网络技术、超媒体的优势最适合建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网上协作→网上测试→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教师语言讲授,学生操作计算机,教师以教学答疑、主持讨论、个别辅导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利用FrontPage制作的网站《埃及的金字塔》,已把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与网页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只需要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就可以进入相关网页,并制作BBS和几个专题交流室;课上使用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思考
(1)网络环境下教学不仅带来的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上的一场革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其优点:变微观为宏观(如模拟金字塔的构建的课件等)、化抽象成具体(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金字塔模型等),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仍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网络的特点决定了WBI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协作”与“会话”的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BBS进行。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协作的方法展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者更全面、更深入,多角度积极地学习。网上的背景资料也是多层次的,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与阅读习惯,更能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于WBI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课程资源有丰富的信息量,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发现空间;并有丰富的表现形态,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当然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防止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对比,通过观察、类比、联想、交流、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 “被动”转变为“主动”;媒体由“教具”(知识的播放工具)转变为“学具”(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既是感知的对象,又是认知手段),教学进程由“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研究建构知识的过程”;测试的过程由原先的被动转变为学生主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交流。
(2)网络环境下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教学。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历史产物,虽然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和各性化等特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决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学。首先网络教学主要是人机交流,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感情的电脑,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被削弱了,在情感培养、人格的塑造方面,网络显然无能为力。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采用各种技术将课堂教学中欠缺的表现方式加入到网页中来,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但网络环境下教学,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现实课堂学习方式变为单调的理性探求,且虚拟的情境不能创造真实的感受,这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网络教学必须在网络教室上课,课程软件还比较缺乏,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少,网页及课件制作量也很大。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结合实际。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媒体的改变必然要引起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教师要依据这些变化,把网络的应用同学校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切入口,也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丰富教育的技术手段,给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伴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商们的不断成熟,网络教学这个崭新的教育理念,犹如含苞待放的鲜花,正簇拥着21世纪教育的绚丽前景向我们款款走来。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时代呼唤教学方式改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构建适合建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学生主体
网络技术
《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尤其为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提供了良好途径。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探索网络时代下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本人对于利用多媒体校园局域网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作了一些尝试。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两方面进行,课程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子塔》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及 FrontPage制作的《埃及的金字塔》的主页,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问题、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媒体播放、课后练习、BBS等,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并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相关链接等。学生可以利用BBS(论坛)、协作(交互性)、意义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网络技术、超媒体的优势最适合建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网上协作→网上测试→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教师语言讲授,学生操作计算机,教师以教学答疑、主持讨论、个别辅导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利用FrontPage制作的网站《埃及的金字塔》,已把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与网页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只需要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就可以进入相关网页,并制作BBS和几个专题交流室;课上使用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思考
(1)网络环境下教学不仅带来的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上的一场革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其优点:变微观为宏观(如模拟金字塔的构建的课件等)、化抽象成具体(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金字塔模型等),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仍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网络的特点决定了WBI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协作”与“会话”的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BBS进行。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协作的方法展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者更全面、更深入,多角度积极地学习。网上的背景资料也是多层次的,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与阅读习惯,更能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于WBI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课程资源有丰富的信息量,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发现空间;并有丰富的表现形态,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当然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防止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对比,通过观察、类比、联想、交流、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 “被动”转变为“主动”;媒体由“教具”(知识的播放工具)转变为“学具”(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既是感知的对象,又是认知手段),教学进程由“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研究建构知识的过程”;测试的过程由原先的被动转变为学生主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交流。
(2)网络环境下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教学。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历史产物,虽然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和各性化等特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决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学。首先网络教学主要是人机交流,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感情的电脑,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被削弱了,在情感培养、人格的塑造方面,网络显然无能为力。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采用各种技术将课堂教学中欠缺的表现方式加入到网页中来,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但网络环境下教学,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现实课堂学习方式变为单调的理性探求,且虚拟的情境不能创造真实的感受,这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网络教学必须在网络教室上课,课程软件还比较缺乏,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少,网页及课件制作量也很大。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结合实际。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媒体的改变必然要引起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教师要依据这些变化,把网络的应用同学校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切入口,也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丰富教育的技术手段,给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伴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商们的不断成熟,网络教学这个崭新的教育理念,犹如含苞待放的鲜花,正簇拥着21世纪教育的绚丽前景向我们款款走来。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推荐)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易用性,网络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为英语教改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英语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英语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英语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
无可置疑,英语老师们普遍感到了网络所到来的便利与优越,但我也感觉到了英语教师最关注和迷惑的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即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出现了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因为这毕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尚无章可循,笔者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借鉴了许多专家的优秀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依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网络教育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Unit 9 It’s raining 时,我制作了大量有关天气和季节方面的图片.首先链接了一个四季的配乐的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到四季气候的特点.接着播放了几个画面: wind-刮风,rain-下雨,snow-下雪, cloudy-多云, sunny-晴天.同时在播放时,点击相关的单词,可以朗读数遍,学生跟读几遍.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这几个单词,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利用网络优势,探究教学内容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在教授初中英语人教版第三册的第3课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这个单元提出的是废气,废水,垃圾污染的问题;,我有意抛弃了传统的讲读教学过程,设计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探究式的教学过程:
1、问题收集:由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整理归类,供以后研究学习讨论;
2、选择探究方向:学生凭兴趣自由选择教材中的一种污染来进行探究,探究方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以便分工协作,发挥团体优势;
3、资料查询及讨论: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图书馆、因特网等)查找所需的资料,然后组内进行集体讨论;
4、成果汇报:由各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本组探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及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挖掘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潜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学习乐趣。
三、活用网络教学,培养协作能力
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将走向多元化,网络将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由传统的“教师—学生”关系转向合作与
对话,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以一位辅导型和探讨型的对话姿态出现的web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协作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
以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为例,我采用“参与协作式”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影视资料,自行选取镜头,设计剧本,人人试当“编剧”,结合所给的图片、动画、录像、人物对白等,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画面,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创造。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演示从影视库中剪接下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动画、录音、录像等),要求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根据所见资料,编成电影剧本。
(2)抽查学生所编剧本,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让大家分析改编后剧本的优缺点,重点放在对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对话描写把握的精确与否上。
(3)让学生根据剧本排练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
(4)学生谈感受与体验:我专门以此为专题在论坛上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要学生畅谈体验和感受。
事实证明,由于采用编剧的新形式,加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优化组合,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他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见,学生的可朔性是极强的,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的长处,并与教学形式实现最优组合,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加强,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四、整合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教学理念有了转变。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从而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改变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抽象的英语知识、思维活动受到严重压抑的状况,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特别是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教学资源得到丰富。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我根据学生特点,利用网络环境优势,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
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得到营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协作、交流与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知识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英语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从而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品质与智慧潜能。
综上所述,在Internet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所致力追求的。其最终目标,就是教学“以人为本”的哲学回归,就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挥个性,培养情感,使之英语素养得到训练和升华,为孩子后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