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解企业改制矛盾纠纷工作新机制经验材料
近年来,两路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指导企业改制、化解企业矛盾纠纷方面,建立起了“矛盾减少在源头、纠纷发现在苗头、小事解决在企业、大事化解在辖区”的工作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重庆服装厂等5家企业改制和企业拆迁矛盾的及时有效化解,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保证了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坚持组
织领导工作到位
街道在指导辖区街属企业改制过程中,认真借鉴区内其他改制企业的经验教训,做到不“缺位”,不“越位”,积极发挥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的功能作用,把建立健全各项组织领导工作摆在首位。一是加强改制工作领导。针对近年来企业改制推进步伐明显加快,改制企业较多的情况,街道及时成立了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企业厂长、书记、工会主席参与,坚持每月定期或适时召开企业改制工作推进会,全面分析形势,了解工作进度,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认真分析影响企业改制进度的不稳定问题,制定措施、落实责任。
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团结。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个别企业长期不组织开展党员和群众活动,自身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工会在“稳人心、得人心、聚人心”上狠下功夫,促使企业领导和班子成员用真情去做工作,用真心去感化个别重点人员,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困难职工等;针对个别企业清算领导小组人员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街道分管领导积极采取政策宣讲、集体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提高其政策水平、统一其思想;针对在册职工和退休人员就资产分配等存在分歧的问题,街道分管领导与企业领导一起,亲自数次约访双方代表,最终达到存大同求小异的共识。
三是加强信访维稳力量。街道及时研究出台了“协调处理企业改制信访突出问题专项工作方案”,并在街道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成立企业改制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熟知企业改制程序、政策法规以及群众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街道及时请区信访办、区体改办、区劳动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或有企业改制经验的同志,按照政策宣传员”、“企情调研员”、“群众服务员”的标准,加强对信访维稳人员的业务培训。
二、提前预防、有效掌控,坚持把不稳定因素排查到位
街道为有的放矢地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按照企业改制的总体规划要求,对拟推进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容易引起上访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认真仔细调查摸底;对改制企业谋划在先,控制源头,以减少企业改制上访问题的发生。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指导企业利用在职职工大会、退休职工大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将企业改制的目的意义、组织领导、工作程序、依据的法规政策、企业帐目等对群众进行宣传、公布,增强职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行规律的认识和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改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改革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保持社会稳定。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改制领导小组与企业清算领导小组一起,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以书面问卷调查、上门入户了解或召开座谈会的多种形式,充分听取职工群众对改制方案等方面的意见和个人诉求。如今年在指导重庆服装厂改制过程中,街道仅在前期指导企业向各类群体下发问卷调查达500余份,组织街道党员干部和企业清算领导小组上门走访150余户,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13次,收集到在职工群体、退休职工群体和与现企业已无劳动关系等3大群体涉及资产分配、劳动保障等5个方面的意见和诉求107条。
三是强化情报信息工作。为掌握初始信息和获取改制企业的内幕信息,街道积极指导清算领导小组物色顾大局、听招呼且在群众中有一定感召力的职工群众或老党员、老模范担任信息员,充实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力量。如今年7月12日,在得知重庆服装厂原除名、辞职等人员串联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近200人,准备于次日集体到市委上访后,街道领导与企业领导分组连夜上门找到重点牵头人黄某某等6人,给其讲明厉害关系,通过5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及时有效地化解了一起大规模到市非正常上访事件。
四是认真梳理归类。指定专人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提请改制领导小组与企业清算领导小组逐条研究,对一般性的意见建议或诉求,及时由企业清算领导小组派人采取面谈、电话等方式直接向当事人反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如资产分配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街道和企业对各类群体的各种诉求以及摸排出来的重点人员,建立“矛盾纠纷”、“信访诉求”、“重点人员”三本比较规范的基础台帐,并按“五个一”的要求逐件逐人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到对矛盾纠纷产生原因、涉及人数、包案领导、责任人、解决措施和办结时限“六清楚”。
三、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把矛盾
纠纷化解到位
街道和企业坚持“从治本上化解矛盾、从源头上保持稳定”的工作思路,按照法、情、理、帮相结合的原则解决企业问题,实施了以帮助企业相关人员再就业和帮扶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措施,起到了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作用。一是协调好企业拆迁矛盾。在危旧房改造中,为防止辖区面临拆迁的企业职工为拆迁补偿问题而到市到区集访或异常
访,街道领导及时向企业清算领导小组讲明相关政策和依法有序上访的相关要求,并且承诺可由街道指派专人代为其反映诉求。重庆服装厂在今年的拆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职工非正常上访,而是通过街道领导积极协调相关事权单位,如实汇报企业的处境和现状,在拆迁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争取利益补偿。
二是保障好职工合法权益。针对退休人员反映的医保问题,街道监督企业严格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落实到位;针对部分职工反映企业存在经济问题,街道切实监督企业及时公布审计帐目,讲明审计程序和方法,消除职工疑虑;针对原正常调入职工反映厂外工龄的问题,街道指导企业经过清算领导小组多次会议和职工大会,通过按本厂工龄80%计算的决定,达到了街道、企业、本人“三满意”的效果;针对改制企业中未达到退休年龄人员要求解决工作的问题,街道通过社会保障平台,积极联系地区商会和社会单位推荐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原协议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要求解决“两保”的问题,街道请区劳动局的领导和同志以及律师,进行了无数次艰难沟通和政策解释,最终予以化解;针对原辞职等与现企业已无劳动关系人员要求参与资产分配的问题,街道引导企业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在广泛针求在册和退休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灵活解决,收到了花小钱保稳定的社会大效益。
三是开展好帮扶济困工作。街道指导和监督企业,建立了帮扶救助困难家庭机制,制定了帮扶救困基金管理办法,形成了日常化的帮扶救助制度。街道与企业一道对企业特困职工家庭甚至经常到企业上访的原解决劳动关系的困难人员,通过“送温暖”、子女助学、困难帮扶、联系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开展救助活动,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制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
四、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坚持信访维稳责任落实到位
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妥善解决企业改制信访问题,街道加大力度、多策并举,创新思路,抓好企业改制的信访维稳工作。一是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针对目前改制企业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较多的情况,推行“一案一包”的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街道领导包情况掌握、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停访息诉的“五包”责任制。针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基础上说明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二是坚持集体研究制度。针对企业改制引发的疑难、久拖不决的重大群体性信访案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重点排查、梳理,由包案领导具体抓,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请区信访办、区体改办指导,一起研究解决措施,及时妥善地化解影响企业改制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不让现在的问题成为以后的历史问题,不让历史问题遗留历史。
三是坚持联合接访制度。为畅通信访渠道,方便企业职工信访和投诉,坚持街道领导、企业领导和司法工作者或请体改办的同志共同参与接访,听取职工呼声,对简单问题现场答复,对疑难复杂问题,落实街道和企业领导共同包案限时化解。
四是健全领导约访制度。为更好地解决企业改制引发的疑难复杂信访案件,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信访、经济工作的领导亲力亲为,经常在节假日或其他休息时间主动约访上访职工,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解决问题。五是坚持街道与企业整体联动机制。为形成维护稳定工作的合力,街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与企业之间的维护稳定工作联系制度和工作机制,对企业中的不稳定因素,企业能积极主动向街道报告,共同研究预案,共同协商措施,共同联手处置,推动了企业改制中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第二篇:浅议矛盾纠纷化解
浅议矛盾纠纷化解的“诊”字功
有效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与平安是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尤如医生查病、确诊、用药、复查、确愈的过程,而其中“诊断”是关键。调解工作者练好“诊”字功,就能“对症下药”,最
终取得调解成效。根据实践体会,化解矛盾纠纷的“诊”功包括:
“听诊”:访民情 查隐患
听诊(auscultation)原意是指医生根据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用听觉来判断是否正常的诊断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听诊”,目的在于发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最特别的问题和最需解决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哪里“易病”、哪里“将病”、哪里“已病”,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工作奠定基础。为有效为了确保“听诊”听得“真”、听得“实”,可以从三个途径入手:①通过聘用“土生土长”的调解员和矛盾纠纷信息员,掌握“一线”的民情民意,及时收集可能发生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与群众对此的基本意向,通过归纳总结掌握社情民意的基本类型,“清晰”工作的“主攻”方向及基本方式和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②合理划分管理网格,确定管理“责任田”。“责任田”负责人除了要入户普查外,还要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进行“特别走访”,排查异常情况,做到“有病无病”心中了然,并落实应相应的“预警”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③对已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分析,确定可能是诱发“大病”或系“小疾”,是“急症”还是“慢性病”,从源头入手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将可能造成的矛盾纠纷隐患消除在“发芽”之前,不打“不划算之仗”。
“会诊”:大调处 解难题
会诊(consultation)原意是指由2个以上的医生共同诊断疑难杂症,现也常用来比喻几个方面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上出现的疑难问题。现代社会矛盾纠纷纷繁陈杂,诸如拆迁纠纷、历史遗留纠纷等,涉及人数多,弥留时间久,仅靠某个部门调处显然难有作为。对矛盾纠纷实行“会诊”,实际就是发挥“大调解”的作用,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做到资源互补、工作互动。“会诊”的方式很多,主要有:①“个案会诊”,即对相对复杂、事涉个体的纠纷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联合调解。如化解“村民待遇”纠纷,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民政、综治、司法、公安和村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参加,使化解矛盾内容上合法,程序上无误,结果上合情合理。②“现场会诊”,即在纠纷发生“标的”地实地调解。如“山林权属”纠纷调解,因其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现场勘查做到“图实相符”,决定了调解此类纠纷必须是“现场调”,才能“一箭中的”。③“专业会诊”,即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就专业性强的纠纷集中力量专办,以期更快、更彻底解决之。如“医疗事故类”纠纷,专业性强“非常人能办”,只有在相关职能部门、专家、法律服务者及医患双方进行充分沟通,才能拿出大家都信服的方案。④“跨界会诊”,即针对跨行业、跨区域矛盾纠纷进行会诊。如针对边界地区发生的各种纠纷,组织“两边”相关部门和专家深入矛盾发生地进行现场指导,商讨制定处置方案,落实工作对接等。
“急诊”:快介入 化危机
急诊(Emergency treatment)原意为紧急情况下的治疗。社会生活中充满“变量”,突发性矛盾纠纷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紧急治疗”,以防止进一步酿成悲剧。突发性矛盾纠纷是指那些因突发事件或政策性变革等导致的,如调处不及时,很可能快速升级、激化的矛盾纠纷。如近年来多地因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堵路事件,原下放垦民因政策变化形成的集体上访事件等都属于此类。“急诊”的要求是“快、稳、准”,但能否实现要求,主要取决于:①未雨绸缪,建立完备的突发性矛盾纠纷的应急调解预案,包括应急调解领导机构,应急调解工作机构,处置、调查突发性事件和善后处理的工作程序等,做到“战必有备”。②快速稳控,建立针对重点关注的矛盾纠纷,如医患纠纷、拆迁纠纷、集体性劳动争议、边界纠纷、涉诉信访案件等有可行的应急调解协调机制,使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各调委会、专职调解室、法律服务单位等司法行政资源有条不紊、及时介入,做到“战必能上”。③强力调解,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人才库”,包括职能部门的调解“能手”,专业调解的“高手”,民间调解的“土专家”等,凡有“一面之长”的均纳入其中,随时能按调解需要组建一支应急调解小组投入“急诊”之中,做到“战必能胜”。
“复诊”:勤回访 促履行
复诊(further consultation)原意是对已就诊的病人进行再次诊断,以确定是否继续治疗或已痊愈。矛盾纠纷的调解终
第三篇:矛盾纠纷化解经验材料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经验材料
(2018年6月 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多领域、跨地域利益冲突日渐凸显,单一纠纷解决方式已不能及时高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县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和中央、省、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系列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成立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进一步丰富了人民调解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并完善了多元调解机制,收到较好成效。
一、准确定性定位,建立健全机构
**县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由县综治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指导,依法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落实了专门办公场地和办公经费,与县医调委合署办公。中心设立调解、接待及候调大厅、调解员办公室,在接待及候调大厅配备触摸屏、墙面显示屏,在调解大厅安装视频监控,对调解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同时实行派驻制,在县法院、县交警大队、攀莲派出所、北部乡镇、南部乡镇成立调解工作室,结合各部门、片区
2人权利的原则;五是坚持免费调解的原则;六是坚持接受综治、司法行政、法院等部门监督指导的原则。
(三)规范“八步程序”。一是受理矛盾纠纷:中心工作人员对当事人口头申请、书面申请、网上申请的纠纷进行受理登记。二是确定调解人员:当事人可以从大调解网站专家库里了解调解员的基本情况、业绩、专长等,自由选择调解员,也可以由中心工作人员指定调解员。三是调查核实:中心受理纠纷后,向双方当事人了解纠纷事实和双方的诉求,向双方当事人和相关单位收集资料。对重大疑难纠纷,由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最后确定调解方案。四是告知相关事宜:调解员调解前向纠纷双方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及时告知双方的权利、义务。需要技术鉴定的,告知当事人申请各种技术鉴定。五是开展调解:调解一般在中心或中心派驻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员也可主动上门开展调解。六是制作调解协议: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应注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双方责任、达成的共识、履行方式和期限等。对有履行期限的调解协议,建议双方申请司法确认。七是回访纠纷:了解当事人对调解员、调解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有履行期限的纠纷进行回访,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八是整理卷宗:中心对每件受理的纠纷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台账。
四、完善工作机制,保障高效运行
将机制建设作为保障工作正常运行的“火车头”,建立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和水平。一是建立前端引导机制。中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网站及手机APP。当事人可以通过中心大屏或手机APP从调解员专家库里选择调解员;可以通过阅读调解员之前调解的成功案例,提前衡量需调解事件的可能性结果;可以通过阅读登载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快地查询到自己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相关法律条款;可以通过中心QQ群、微信群等与中心专职调解员进行互动交流,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答疑,并开展对当事人心理疏导及调解的前端引导。二是建立联动调解机制。一方面,针对疑难纠纷,中心可以第一时间整合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发函邀请相关调解组织调解员参与调解,相关调解组织也可以发函邀请中心调解员参与调解。另一方面,中心采取进驻部门、进驻乡镇的方式与相关调解组织联动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县大调解办为第三方调解中心的主管部门,县司法局、县法院为中心的业务指导部门,定期对中心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相关要求进行,做到公正公平中立。
**县建立运行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的实践,是新形势下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解决本区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把防范矛盾发生和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重点抓好经济领域矛盾纠纷或因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实现“五个减少”——群体越级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特别是重大恶性案件减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减少。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几条策略:
一、要全方位提高群众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必须在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国情和政策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二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群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比较理智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消除“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做到知法守法。
二、要努力增强工作超前性。各基层单位要坚持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健全基层信息网络,确定责任人,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筛选,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建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早动手,组织领导到位;早动员,宣传防控到位;早摸排,问题梳理排查到位;早安排,措施责任到位。
三、要全力打造排调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包案调处责任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四定”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三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结案,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充分发挥仲裁、监察和信访办职能作用和优势,建立“信访、仲裁、监察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三是坚持排查和调处相结合的机制。在排查化解工作中,坚持排查和调处工作同步进行不脱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要不断创新调处化解方式。改革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必须迅速转变,强化法律、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处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消除不安定因素。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把情况摸清,把道理说透,把情绪理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矛盾彻底化解。同时,注意疏通民意表达渠道, 完善社会宣泄机制。
五、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关系。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同时尽量缩小群体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存在的生存危机,避免因利益结构失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社会震动的改革,一定要有保障和缓冲机制,以减少改革的阵痛和负效应。必须严格按照“区分性质、把握时机、严格依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多做疏导、化解、劝阻工作;对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反动分子以及严重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果断、适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发展是主题,稳定是前提,没有和谐民主的优良环境,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了根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安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
第五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一、定期对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排查,村(队)每周排查一次,乡(镇)场每月排查一次。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重要节庆日等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
二、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
三、对各村(队)上报的排查情况,要逐案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汇总,定期报送市信访领导小组和有关领导。
四、对各村(队)、单位上报的信访信息要及时报乡(镇)场领导或向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
五、定期对排查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集中交办,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化解处理。
六、矛盾纠纷排查处理要有文字纪录,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档案齐备、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