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0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调研报告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

企业的调研报告

郭 阳 吴玉祥

2006年第8期 ——特别策划

200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实施改革与发展“三个三工程”的意见》,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从现实情况看,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增强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应该说,近两年来,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以新产品开发为例,2005年,百家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458.33亿元,在2004年增长90.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5.0%。百家企业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如武钢的高牌号取向硅钢、东汽的各类新型汽车、青山船厂的特种船舶、武烟的系列产品、金龙泉集团的“金龙泉”啤酒、长飞的光纤、华工科技的激光产品等,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以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发展经费为例,据对百家大企业中78家本土企业的调查,2004年这些企业共投入的研发经费11.45亿元,仅占其销售总额的0.6%。其中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0%的有3家,达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间,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为零。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与研究:

第一,导致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创新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以获取近期的经济回报。尤其当一些行业出现高速增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膨胀时,企业甚至更倾向于迅速扩大产量,占领市场空间,来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难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则自主创新的局面就难以打开。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生存忧患意识强,想尽办法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忧患意识是责任感、危机感、事业心的体现,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去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例如华为公司,其老总在他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10余年来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正是由于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华为公司才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每年将公司员工的18%、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自主创新,从而在短短10余年时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一流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又如武钢,在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中,它既没有鞍钢可开采百年的自有矿山,也没有宝钢进口铁矿石运输的近距离优势,时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但正是因为武钢将这种压力转变为自主创新的动力,才创造出了不亚于宝钢、鞍钢的效益。因此,百家企业要改变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须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感,改变观念、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第二,百家企业要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科学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将创新与引进有效结合起来。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从头开始,什么都由自己干。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自主创新。况且在现阶段,企业要一下子从内部产生大量自有技术是不可能的。对于百家企业的大多数而言,为了降低技术

创新的风险成本,应当紧紧依托国内外两个技术源头,通过购买与合作,从企业外部引入技术。要加强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保持引进技术资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进吸收后再创新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1:5及1:8,而据经济普查数据,我国及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还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经费投入,对于尽快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单项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创新都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而产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现有技术,由以单一技术突破为主向单一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加速集成创新,也是企业后来居上的捷径。

第三,百家企业要从总体上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创新方式。我国著名的彩电企业“海信”,在每涉足一个新的技术创新领域时,往往是先成立一个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开发,当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再由研究所裂变为公司,一步步往前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信”的经验,值得湖北百家企业特别是百家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借鉴。

第四,要改变百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还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如果说企业创新是不断生产出创新产品,则政府就要不断为企业提供“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即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等。就像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有为之服务的成熟产业链一样,各级政府出台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也要有一个“政策链”。要强化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实行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要加大对自

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改善市场条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两年前,**省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实施改革与发展“三个三工程”的意见》,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从现实情况看,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增强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应该说,近两年来,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以新产品开发为例,2005年,百家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458.33亿元,在2004年增长90.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5.0%。百家企业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如武钢的高牌号取向硅钢、东汽的各类新型汽车、青山船厂的特种船舶、武烟的系列产品、金龙泉集团的“金龙泉”啤酒、长飞的光纤、华工科技的激光产品等,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以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发展经费为例,据对百家大企业中78家本土企业的调查,2004年这些企业共投入的研发经费11.45亿元,仅占其销售总额的0.6%。其中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0%的有3家,达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间,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为零。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与研究:

第一,导致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创新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以获取近期的经济回报。尤其当一些行业出现高速增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膨胀时,企业甚至更倾向于迅速扩大产量,占领市场空间,来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难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则自主创新的局面就难以打开。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生存忧患意识强,想尽办法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忧患意识是责任感、危机感、事业心的体现,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去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例如华为公司,其老总在他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10余年来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正是由于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华为公司才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每年将公司员工的18%、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自主创新,从而在短短10余年时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一流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又如武钢,在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中,它既没有鞍钢可开采百年的自有矿山,也没有宝钢进口铁矿石运输的近距离优势,时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但正是因为武钢将这种压力转变为自主创新的动力,才创造出了不亚于宝钢、鞍钢的效益。因此,百家企业要改变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须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感,改变观念、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第二,百家企业要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科学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将创新与引进有效结合起来。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从头开始,什么都由自己干。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自主创新。况且在现阶段,企业要一下子从内部产生大量自有技术是不可能的。对于百家企业的大多数而言,为了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应当紧紧依托国内外两个技术源头,通过购买与合作,从企业外部引入技术。要加强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保持引进技术资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进吸收后再创新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1:5及1:8,而据经济普查数据,我国及**大中型工业企业还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经费投入,对于尽快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单项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创新都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而产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现有技术,由以单一技术突破为主向单一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加速集成创新,也是企业后来居上的捷径。

第三,百家企业要从总体上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创新方式。我国著名的彩电企业“海信”,在每涉足一个新的技术创新领域时,往往是先成立一个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开发,当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再由研究所裂变为公司,一步步往前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信”的经验,值得**百家企业特别是百家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借鉴。

第四,要改变百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还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如果说企业创新是不断生产出创新产品,则政府就要不断为企业提供“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即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等。就像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有为之服务的成熟产业链一样,各级政府出台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也要有一个“政策链”。要强化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实行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要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改善市场条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

动与技术转移。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陈秋华

一、深刻领会自主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倒质变的飞越。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直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的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科技层出不穷;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州六号载人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看成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表面我们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依靠本国自然资源,有的是依附于外部的资本和市场,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的科技创新,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肯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镇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只有大

力加强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改变单纯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简单劳动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优化升级,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或没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掌握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等高新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增强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性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竞争的本质,而竞争的形式却从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从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就必须面对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和产业面临新技术和只是产权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合法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尽快改变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丰体地位。

一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有效防止不利于竞争的市场垄断行为;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三是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国家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

(三)重点抓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力支持、鼓励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和完善培养、发现和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队伍;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度重视集成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紧迫需要,选择一批项目和课题,实现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努力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坚

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改善创业生活环境、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舞台,积聚大批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统、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励创新的政策,包括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第四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陈秋华

一、深刻领会自主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倒质变的飞越。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直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的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科技层出不穷;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州六号载人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看成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表面我们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依靠本国自然资源,有的是依附于外部的资本和市场,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的科技创新,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肯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镇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只有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改变单纯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简单劳动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优化升级,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或没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掌握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等高新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增强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性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竞争的本质,而竞争的形式却从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从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就必须面对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和产业面临新技术和只是产权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合法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尽快改变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丰体地位。

一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有效防止不利于竞争的市场垄断行为;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三是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国家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

(三)重点抓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力支持、鼓励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和完善培养、发现和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队伍;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度重视集成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紧迫需要,选择一批项目和课题,实现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努力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改善创业生活环境、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舞台,积聚大批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统、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励创新的政策,包括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第五篇: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题调研报告第2页

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题调研报告第2页

四、广东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思考和选择

(一)路径思考

1、确立“以我为主”的内源企业主体地位

外向经济为主的我省企业自主创新应确立以内资为主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提升的企业研发投入中,外资企业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跨国公司一般有着很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在中国的研发成果多数以“半成品”的状态返回到母公司,最终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体现在境外。从东莞电子元件产业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外资企业产业的扩散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内部,对当地内资企业的扩散效果十分微弱。而温州乐清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产业扩散方面的作用则很明显,在地方产业的发展上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外资企业。

2、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提升方式

我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使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逐步实现从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3、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方向

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要与行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紧密结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开发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幅度提高我省产业的国产技术装备水平。

4、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进一步融合 通过增强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是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作用与倍增效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是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5、推动节能减排

一是开展节能重大技术攻关。突破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瓶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产业的跨越发展。二是攻克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技术难关。掌握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三是突破、推广、普及城市节能减排技术。要尽快掌握城市建筑与建材、垃圾发电、汽车尾气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四是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应着力取得信息、生物、纳米等原创性科技突破,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为实现长远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路径选择

1、一个突破

支持和引导我省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和管理机制保障,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大力发展能在若干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技术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技术、专业技术和整合集成支持技术。如支持重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渗透和应用,有力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2、两个强化

(1)强化龙头企业。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带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作为重点环节来抓,围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的产品和产业,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与合作,推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向龙头企业集中。

(2)强化高成长企业。强化对高成长企业的扶植政策,健全市场规则与机制,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信息渠道,在要素需求和环境治理与配套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用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激励高成长企业,将其集聚效应和拉伸功能发挥出来,为我省高成长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市场环境。

3、三个增强

(1)全面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然是我省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必须强化工业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将先进技术溶入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创新。要促进珠三角地区已有的引进技术和模仿技术向东西两翼和山区的转移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着力增强大型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我省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迫切需要从传统创新方式向集成创新方式转变,必须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建立适应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形成以集成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3)有限目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应结合我省实际着重,在少数领域制定重大技术原始创新计划。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和辐射作用,对高难度、高投入和高风险的应用研究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大中型企业持续开展原始创新活动。

4、四个建立

(1)建立区域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借鉴美国费城等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以中央部委和广东共建的方式,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大中型城市选择产值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的工业园区试点设立全国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作为我省区域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吸引高校本科以上理工类大学生进行为期3-6个月的实习学习。这将为我省相关产业提供充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储备,有利于我省企业吸引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优秀创新人才。

(2)建立行业性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协会、企业、院校、检测机构等共同参与,在我省建立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全省行业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试验基地、仪器设施、行业检测、成果转化等提供多样化服务。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保持公共服务平台的低成本运作和低收费水平,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3)建立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以技术入股、共同出资等多种形式组建技术开发实体,通过建立大学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尝试产业链上的技术创新合作,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在led、tft-lcd、汽车关键零配件、数字电视等关键领域,联合行业内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4)建立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平台。着手建立综合性的技术贸易交易所,为技术供应方与技术需求方搭建交易的平台,并承担技术中介、资产评估、司法公证等服务。侧重在软件开发、电子器件、节能减排等活跃领域建立专业性强的技术贸易平台,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洽谈交流的渠道。可考虑政府推进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推行科技成果资本化和挂牌转化制度,减少贸易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风险,提高技术交易的成功率。

5、五个提升

(1)提升驱动力。首先,应着力增强企业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动力。其次,应加强企业的管理创新,通过组织与制度创新、战略与决策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创新,完善企业内部的创新体系建设。第三,要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2)提升整合力。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其他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创新。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我省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

(3)提升辐射力。以发展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为依托,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辐射力强、集聚明显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影响力,拓宽共性技术的传导渠道,密切产业集群中各类企业的协作关系,强化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各自定位和作用。

(4)提升承载力。一是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广州应充分利用产业、科技、人才等区位优势,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聚集地和辐射中心。深圳要发挥体制机制、资本市场和高技术产业密集等优势,成为我省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二是珠三角东西产业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调各市产业分工布局,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技术创新群,建成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集群创新基地。三是东西两翼和山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承接好先进技术转移。加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着重在优势和特色的领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5)提升支撑力。一是政策支撑。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力度,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的倾斜政策。二是中介支撑。搭建技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协助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三是环境支撑。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五、广东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政府财税支持机制

1、持续增加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争取到2010年实现我省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1.8%的既定目标。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健全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管理机制,更加着眼于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以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引导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过程中的支持作用。鼓励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按技术设备引进费用的一定比例提取消化吸收资金,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2、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投入,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三大方面,节能减排、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新材料、新能源四个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六大主导产业。以重大专项的实施为主要载体,着重于支持投入规模大、周期较长的中长期关键技术的研开项目,攻克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

3、实施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

切实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用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国际专利申请和国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每项专利给予适度资助奖励。企业员工薪酬和培训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部跨国公司内部技术向我省内资企业转移,引导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我省内资企业共同承担政府科技项目,提高我省内资企业的研发能力。

(二)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1、大幅提升创业投资规模

培育适合本地化特征的风险基金运作模式,积极吸引大型创业投资基金入粤,选择与国内外投资业绩突出、基金募集能力强、管理经验成熟的品牌创业投资机构开展合作,在我省试点设立商业化投资基金,以利于引进优质的资本、项目、人才和管理模式。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可在风险基金介入前设立“种子基金”,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形成投入与回报相结合的良性滚动机制。

2、建立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体系

引导和支持银行建立以自主创新能力为评价标准的信贷评价标准,优先安排和支持产业共性核心技术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的信贷申请,对资信等级高的创新型企业给予信贷倾斜,根据信贷原则和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和金融服务。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对我省重大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等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

3、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与中小科技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保证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的畅通,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使我省企业更多地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

(三)大力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1、引进各类高级科技人才

围绕我省优先发展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引进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工程化人才,重点吸引大量通信、新能源、汽车、精密化工等产业的紧缺人才来粤工作,进一步夯实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基础。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改进海内外创新人才的服务工作,根据人才的技术级别和水平给予一定的安置费用,切实解决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安居问题。

2、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育和激励力度

加大在职教育力度,进一步对技术人才加强知识技能、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加大对骨干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完善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多层次、分类型、全方位的技术奖励机制,提供在职人员职业培训津贴或奖励源。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技术人才在企业及高校院所之间的合理流动。

(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

1、完善自主创新产品认证政策

建立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认定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由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使广东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定期对该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实施新产品试产计划,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开拓市场。

2、加强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

我省企业或科研机构研发的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具,经认定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必须优先采购。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择优购买我省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对外资企业产品提出更为严格的准入条件。

(五)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加快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地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夯实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试验、检测、分析软硬件基础,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成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主要载体。

2、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通过市场选择技术开发项目,国家向行业龙头企业以招标的方式选择牵头企业,再由该企业向科研院所招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方式。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必须有企业参与,以产业化为目标。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建技术战略联盟,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以技术资源成果共享为核心的合作机制。

3、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

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加大粤港澳产业技术创新的合作力度,开展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通过cepa的实施加速粤港澳各种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成。推动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到省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六)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

1、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

围绕我省支柱和战略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发展各种类型的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等公共平台,整合建立全省联网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技术文献共享网以及虚拟的技术图书馆等。按照市场运作模式,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对外提供费用较低的有偿服务。

2、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加快建设华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华南技术交易网,充分利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平台,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整合现有技术市场,强化技术市场的咨询、评估等服务功能,支持我省产业聚集地区申请设立国家级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等。

(七)增强基础研究支撑作用

1、超前部署下一代产业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也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支撑。必须在我省重要战略产业领域,继续鼓励学术研究活动的探索,及时将其提升为重点基础研究课题,对下一代产业关键科学技术超前部署一批重点战略性研究攻关计划。

2、优化配置基础研究资助模式

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在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增加我省国家实验室以及科学研究中心等基地的建设费、设备更新费等开支,促进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生。

(八)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

1、大力提倡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从政策上营造谁创新谁得益的、谁先创新谁先得益的环境,从制度上规范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利益的环境,构建人人想创新、行行争创新的局面。注重创新成果的产生,也要倡导标新立异、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推进企业内部形成自主创新的环境,通过鼓励和激励企业人员开展创新活动,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专利指标评价体系和专利统计制度,加快建立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制度。编制《广东省重点工业产品采标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采标。制定技术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支持建立全省技术标准服务、研究、测试机构。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联动机制,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①资料来源:2008年4月,对我省21个地级市468家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下同。

②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对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计算采取的公式是: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研发强度是指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首页12尾页

下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来自全省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工作情况

    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孟君 (2008年1月)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积极营造崇尚科技进步、注重自主创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交流材料[共5篇]

    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完善和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一、加......

    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中央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

    六盘水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六盘水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六盘水市科技局〔内容摘要〕 我市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经验,许多部门和企业也提出了一......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以安顺金星啤酒厂为例调查时间:2011年8月15日调查地点: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查对象:安顺金星啤酒厂调查方法:走访调查法调查人:1前言随......

    关于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总书记在《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一文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