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功夫企业文化的得与失
真功夫企业文化的得与失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从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和企业发展来看,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企业文化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门新科学,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体。同时,企业文化也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以真功夫的企业文化为例,它属于典型的家族式企业文化。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真功夫的使命是“丰富和发展人类餐饮文化”。其品牌核心价值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华饮食中的“蒸文化”是“真功夫”最主要的文化基色,“功夫文化”是真功夫另一大文化特色,“蒸文化”和“功夫文化”的有效结合是真功夫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是真功夫坚定的信念,表达了真功夫品牌的理念、价值观和思想精髓,具有强烈的品牌特色和中国特色。真功夫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个人、全情投入、深入调研、挑战卓越。
另外,真功夫创办以来创建了中式快餐三大标准运营体系——后勤生产标准化、烹制设备标准化、餐厅操作标准化。在品质、服务、清洁三个方面,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是中国唯一真正能与麦当劳、肯得基抗衡的企业,并将门店与麦当劳、肯得基同步开设,为整个民族餐饮业带来了荣誉。
真功夫从1994年东莞国道边的一家名为“168”的以经营蒸饭、蒸汤、甜品等蒸制食品为主的小小快餐店发展至今已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多个城市开设了数百家直营连锁餐厅。17年间,攻克了中式快餐业的“标准化”难题自主研发了一套完整的“电脑程控蒸汽设备”,真正实现“千份快餐同一口味”,更名为“双种子”,而后为了发展壮大,忍痛割舍了打造10年的“双种子”品牌,启用新品牌“真功夫”,成为直营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是中国快餐五强企业中唯一的中国本土快餐品牌。
真功夫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他的企业文化有不可多得的功劳。真功夫企业文化是典型家族式企业,其企业文化也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
真功夫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自09年底以来不断曝出的家族纠纷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更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根据《家族企业》杂志,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
家族企业在所有企业组织形态中,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掌握在以血缘、亲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手中,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家族企业就是一种低效率的企业形式。相反,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本身的存在就说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家族企业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说明它与其它企业形式相比有其优越的一面。当然,利弊相生,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这种特殊性也导致了家族企业诸多根本性的内在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人才瓶颈、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组织制度障碍等等。而真功夫就是不足在于没有处理好,所以现在走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而正是这种家族式的企业文化才造成现在的结果。
真功夫是由蔡达标和潘宇海成立,当时,潘宇海还是蔡达标的大舅子,他们拥有相等的股份,随着蔡达标的离婚,两人渐行渐远,利益冲突,甚至闹上法庭,一场接一场的闹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常常是带有家庭文化的浓重色彩的。
家族内讧会被带到企业中,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以致阻碍企业的发展。故此,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去家族化”。这并非是说家族企业不好、落后,在企业成立、发展前期,家族企业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依靠家族关系,家族成员相互了解,易于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真功夫在品牌塑造、发展壮大过程中并没有传出这些纠纷,反而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家族企业的不断发展,家族成员的利益越难以分配,甚至家族纽带的断裂,使得成员间冲突不断,逐渐失去信任的基础,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显现出来,此时若不采取措施“去家族化”,企业将走向灭亡。
因此,很多家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对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规范性、优化性的改良和提升,会对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提出适应的规范、要求,特别是对家族成员的权利行为规范,逐步减少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实行职业化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依靠科学的规章制度来解决企业内部问题,而不是用感情来维持企业的运作和人与人的关系。
第二篇:真功夫品牌分析
真功夫品牌分析
餐饮企业的品牌包含两个层面: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品牌的总体。
在创立初期真功夫在东莞一直有良好的口碑,在进入一线城市后,同样的产品和管理,加上大城市更密集的人流量,按理说应该比在东莞更成功。但是事与愿违,一线城市的市场反应都比较平淡。
管理者通过对全国快餐市场进行调查,最后的结论是:真功夫虽然各方面资源都不错,但从品牌的领先性、国际性等因素看,真功夫品牌不适合于大多数城市消费者追逐时尚生活品味的需求。因此出路只有一个:重新构思真功夫品牌的营销之路。最终真功夫启用了新的品牌形象,来体现“征服自我,超越极限”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健食补养生,加之近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让中国人对餐饮安全和营养更加重视。真功夫”巧妙地利用了“蒸”解决了中餐的标准化问题,能做到和洋快餐一样工业化生产,保证食物品质的绝对一致。“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真功夫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企业品牌形象分析:
“真功夫”采用了全球华人的偶像——李小龙的形象作为企业的主体识别符号。“他是身怀绝技的英雄、美食家,以“蒸”功夫享誉全球;他是天人合一,健康美学的倡导者;他武艺高强、体格健美、正气凛然,他的眼神充满力量,动作充满张力。最大化体现了功夫文化强身健体、修炼意志的精髓。真功夫以鲜明的功夫龙的形象扛起了中式餐饮品牌的大旗,借助功夫龙家喻户晓的形象,迅速建立品牌认知度,而相比麦当劳叔叔、肯德基上校,功夫龙天生具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完美地承载了“真功夫”这个全球华人连锁的餐饮品牌。
真功夫建立起来了系统的品牌形象和视觉形象。从功夫人的形象视觉,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营养还是蒸的好,视觉系统和品牌形象系统化,帮助真功夫完成了迈向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征程。
在人们的印象中,酷似李小龙的功夫人形象和“营养就是蒸的好”的广告语,以及真功夫靠蒸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深入人心,成为真功夫的代表符号。
“真功夫”在各类广告宣传中特别重视企业统一形象的展示,如在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和企业网站中均出现李小龙形象或类似形象,而整体色系始终是红、黄、黑的组合。产品品牌分析:
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的企业品牌核心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理念和李小龙形象,而产品品牌中心是“蒸品”。这里的产品品牌不单单是指品牌化的餐品或饮品,而是由菜点品牌、服务品牌、环境品牌的集合体。而餐饮连锁经营的核心内容就是让连锁分店在企业品牌下不断复制产品品牌集合,以形成更为庞大的品牌体系,由于“真功夫”秉承“营养还是蒸的好”这一产品理念,所以其提供的菜点均为蒸品,在形态上多以液态和粘稠固态为主,在色泽上以清淡为主,多数显现为红色、浅黄和乳白。这一特征无形中成了“真功夫”独具特色的菜点视觉标准。企业文化分析:
从产品属性上,真功夫传承中华五千年的“蒸”文化,“营养还是蒸的好” 的产品理念无不显示着真功夫中式快餐的属性。从品牌属性上,真功夫的品牌标识就是一个体格健美、身怀绝技的中华功夫高手的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品牌理念更是出自中国经典言语。
可以说,真功夫自出生之日起,就与中国、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是站在中国餐饮文化和中华功夫文化两大高峰上的巨人。真功夫所流淌的正是中国文化,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 “蒸”文化、功夫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仅仅是要有良好的视觉系统,明晰的定位,关键还要有足以影响人们的理念和文化的凝聚力。真功夫一路征战,凭借功夫定位和一身功夫却是成为了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成为百姓熟知的一大快餐品牌。却成缺少了一份理念的号召力和文化内涵的凝聚力,让真功夫品牌略显单薄和后劲不足。时至今日,真功夫透露出来的文化却是少之又少,除了见过它们做过几个吹水三国的玩具,没见得多少文化的东西,被人们称作企业文化窗口的企业内刊也鲜见到过。
目前来看,真功夫的权威仅仅体现在其由“标准化”支撑的“规模”优势上,而在品牌塑造的关键点——功能价值上,却并不具备多少优势。
真功夫的核心价值,即“蒸的营养”并不仅仅是真功夫才有,许多其它中式快餐,尤其是粤菜也同样具备。所不同的是,真功夫只是在这方面最先进行了集中式、大规模的传播。然而,这种传播优势并不具备很高的进入壁垒,随着竞争的激烈,其它中式快餐同样可以、甚至变本加厉地复制、跟进。因此,真功夫即使暂时拥有规模优势,但长远看来,由于缺乏功能价值的支撑,这种规模优势最终将行之不远。
同时真功夫要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至少也要把自己的规模做到全国去。然而,如何将“蒸的营养”与我国菜系多元化的制作手法与风味习惯相融合,也成了考验真功夫的一道难关。并且随着洋快餐纠偏乃至本土化的逐步到位,真功夫的“营养”武器也将逐渐变“钝”。而无论是在资本、规模,还是人才、管理上,真功夫目前还没有任何优势。未来发展:
对于真功夫而言,中国餐饮市场巨大的商业机会依然存在,但未来的风险可能比过去的经历的还要多,发展的规模再大,远不如发展得更专业、更健康来得重要,尽管“做中国的麦当劳”看上去很山寨,但却是真功夫的产业梦想,这种梦想能否真正实现,对于真功夫来说,依旧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小议得与失
小议得与失
1、老子曾经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
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松柏放弃肥沃的土壤,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中,换来迎风斗雪的雄姿;梅花放弃安逸的环境,获得傲立风雪的傲骨;放弃绚丽多彩的夕阳,迎来日出的壮丽;放弃万紫千红的春天,迎来金秋的丰收硕果。
我们应该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是在磨练我们的意志,懂得放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我们面前有美不胜收的风景与通往高峰的路,只能选择其一,这时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有得有失,这是早已决定的,面对得与失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得必有失。商纣因宠妲己却失去了大好江山;唐明皇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而失去了唐王朝;贪官污吏因贪恋钱财而遗臭万年。但是前车之鉴,却不曾让后人有警醒之感。当他们在逍遥自得、衣食无忧过着生活,享受一时之乐时,往往却失去了一片大好河山。换来的却是他们囚禁之时,贪图一时的乐趣,得到的却是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在当代社会中,贪官污吏不在少数,只是因为被“贪”所困,得到的往往却是得不偿失。
有失不必有得。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他宁愿失去功名利禄,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却换回了神仙般怡然自得的生活。苏轼一生也屡次遭贬,但他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贬到岭南时,他也能富有诗意地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失去的是官职,换回乐观向上的生活。面对失去与得到,他们仍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傲人生。即使失去,也无怨无悔。他们不愿在官场上争锋相斗,而愿淡泊名利。既然失去始终失去,何不换一种心态来面对生活呢!
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人生便是如此,得与失之间获得的要懂得珍惜。有时候失去是为了更好的得到。但得与失同时也是一种考验,从中吸取认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一定要切记不患得患失才是生活快乐之本。
2、说到得与失,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是孤儿,而且都身无分文,上帝看他们可怜,就决定救助他们。于是,上帝给了第一个孩子一包金子,那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一年之后,他的金子全部用光了,他又成为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这个男孩,他虽然得到了一包金子,解决他暂时的经济问题,可是他却失去了能够永久解决温饱的机会,那就是学上帝的“点金术”。
这次的段考,是我们进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考试,也是第一次全年级排名的考试。对于这次考试,我完全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的。分数不重要,题目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这样,我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就像孔子所说的一样: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并且牢牢掌握住学习的方法。我的分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算不错,应该能进班上前5名,这也就够了,何必去强求那个“第一名”的称号呢。这也让我知道,不要太注重荣誉,只要当考试完毕后,你能够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我的分扣得不冤枉,确实是我自己不知道做。”
这次的段考,我的收获不少,但是我失去的并不多。我的分数对于我自己来讲是有点可惜的,因为其中有的题目我完全会做,而这样我也丧失了进前50名的机会。可这一个“丢失”却也是一种“收获”,这个没有得到的机会将会成为我学习的动力,督促我学习,一直在背后鼓励着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段考的得与失,谁都会有,得到了,也失去了,可是无论是得还是失,那都会成为你学习的动力,鼓励着你的学习一步步向前进。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题记
人若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得失的选择,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人生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鸥选沙滩,蝴蝶选花丛,但在选择的同时,便意味着放弃,便有了得与失。得与失天生的相生相克,纠缠不清,而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呢?
苏轼面对变法派和保守派的拉拢,毅然舍弃高官厚禄,即使被贬出朝廷也在所不惜。纵然是舍弃了许多,却因此造就了一位大文豪,那波澜壮阔的豪放词篇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同样的,陶渊明面对着黑暗的官场,无奈,彷徨。但为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了物质享受,却因此获得了一份淡然,那点点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爱因斯坦忘我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剔除了物质的享受,舍弃了外在的修饰,终于发明了相对论。牛顿致力于定律的研究,废寝忘食,煮表当蛋,闪烁成为科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同样的,没有陈景润在困难中的的忘我工作,歌德巴赫猜想也许早已离我们远去;没有居里夫妇一次次的筛选提炼,不顾安全的接触放射性元素,镭也许还被埋没在某个角落。好了好了,前辈先哲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教给我们人生该怎样取舍,得失该如何面对。得与失,常常是一种轮回,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会失去。若要安稳,就要放弃自由;若要闲适,就要舍得充实;若要愉悦,就要忽略他人的评价;若要追求,就要放弃平坦;若想做个奉献社会的人,就得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贪念。然而,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花蕾失去了沉睡的畅快,却给了大地一片灿烂的色彩;白雪失去了飞舞的脚步,却装点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坝挡住了小溪的脚步,却成就了湖泊的深遂;沙粒失去游离的自由,却成就了珍珠的璀璨„„
舍弃奴颜媚骨,放下荣辱兴衰。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唯正直之言语,端正之品行,平和之胸怀,安定之心态,方能拥一方广阔浩淼的天空!
4、一个男孩一直玩耍一个花瓶,把手伸进去,结果拿不出来了,后来父亲决定打碎花瓶在此之前,他决定再试一次“孩子现在你伸直手指看看能不能拿出来?”小男孩却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不行啊,爸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的。”这个故事是我在中外故事中看到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好笑,心想,这个人怎么那么傻啊,把手伸开了以后可以拔出来了,再把花瓶倒过来不就得了,有必要为了一分钱把那么贵重的花瓶打破吗?一分钱,放弃也罢。再后来,我的心忽然变的沉重起来,这个故事竟给了我一个震撼,很深、很深„„
在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着,犹豫着,紧紧的抓住一些本该失去的东西,不愿松手,在这个时候,他们想的仅仅是失去一些东西很吃亏,而没有想到过失去之后随之而来的盈利。他们仅仅在乎这片面的思想,而没有深入思考过这背后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在放弃一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会获得一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衡量得与失。
多少人正像男孩一样,执意抓住那一分钱,不愿获得自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放掉那些无意义的东西,获得本属于自己的生命自由。他们抓住了自己认为应该抓住的东西,却不知不觉中放掉了很多难得的机会。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得与失的真正含义,莽撞冲动的做出选择,而致使他们在最后后悔万分。选择,你是选择得,还是选择失,这都是你的选择。不过在选择之前,请擦亮你的双眼,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在任何的选择面前,你将必须面对的,是放弃。一些放弃,将点燃你的前程,点燃你的生命之火,让你的未来一片光芒。
第四篇:选择得与失[范文模版]
选择得与失
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在大学修成正果,在22岁的夏天我真正的走进了这个让人向往又让人可恼的境域。带着大学的稚气,带着学生的幻想,昂首阔步的踏出了成熟的第一步。曾可知,前面却是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海。何去何从,一切都成了未知数。现实中谁主沉浮,鹿死谁手,更是扑朔迷离。
但是当我在大海中茫茫摸索了一年光景时,我突然大脑一片空白。放眼望去,眼前一片茫然;蓦然回首,背后却孤单影之。自己在这些光景中,究竟得到了什么,而又失去了什么……
09年的11月,整个天空突然冷了起来,让一直饱受温暖的我感到一丝的不适,是天空怎么啦,还是自己怎么啦……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而生活,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曾听过一句话“要么你就好好活着,要么你就干脆去死了算了。”故,我放下所有的事情,再次拿起许久没有触摸的钢笔,写写对于自己的认识,写写这段时间的得与失。
03年自己得到了荣誉和骄傲,失去了将来
03年对大学超级向往的我,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一个不错的成绩考取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专业,那年夏天是我最兴奋,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全家为我的成绩而骄傲,周围的人为我的成而喝彩,我简直就沉寂在一片的欣喜当中。那时的心里暗暗对自己说,继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年的9月我踏进了这个将要给我带来好运的大学。满怀着憧憬,满怀着激动,开始了大学的第一年的生活。可能是向来无拘无束的我没有考虑过可能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只有放任自由,自生自灭了。
在大学第一年懒散的生活,让我渐渐感觉和梦想中的大学生活格格不入。或许就是常说的差距吧,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甚至美好的将来,顿时在我脑海中烟消云散。短短一年后,我选择了自动退学,当时我的同学对我的举动感到十分惊讶,为什么,很多为什么,我没想很多,就是认为要离开。当时我的名字虽算不上名言千里,也能算得上在那几千公顷的校园里无人不晓,无人不为之遗憾。而我没有这些感觉,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是我前半生做的最刺激的一件事情,我居然可以放弃有机会成为科学界一员的将来,甚至可以放弃前十年的寒窗苦读。
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让自己心里感觉心里舒服才是最真的。这话也算是我当时的座右铭。听起来简直太荒唐了。
3年后,自己得到了一份奇妙的恋情,失去了追求和斗志
时隔三年,在05年的夏天,还是那个时候,我又以相当差劲的成绩考上了一所湖北的专科学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那又怎么样啊!自从进入了那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学校后,我对学业的追求,和对梦想的斗志,几乎磨灭怠尽,但是我从没想过3年前的事情。心想,干脆就别折腾了,就在这个学校过完大学生活吧。在大一时就把自己定格为碌碌无为的庸人了。我好像有点一意孤行,又好像无头苍蝇,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一点不计后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估计可能大家知道我以前是成都理工的高材生,一开始就受到老师的追捧,因为
在这学校里,除了院长是中南大学毕业的之外,就是我的学校了。但是我一点不引以自豪。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当上班长,进了学生会,当上学生会主席,但是我始终还是闷闷不乐。鬼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整天泡在网吧里,看着那不断闪烁的Q头像,晕哦……无所事事!
而也就在05年的冬天,我好像被一个感觉触了一下,从没恋爱过的我,确定自己的目标,那段时间没有了沉迷,反倒感觉很充实,每天想着那个她。当时她也算是个班花,追她的人很多,但是熟知兵法的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我的契而不舍的穷追猛打中,她很轻松的被我收于囊中。大学的三年里,我就和她一起走完大
二、大
三、毕业。三年中,我对自己的检讨就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荒诞不羁!三年里,计算机等级证书没考,英语三级没考,更别提4、6级了,其实就连平常的考试都懒得去考,还好每年的成绩都能拿到一定的奖学金。怎么说呢,只能说我荒废了的太多了。看来唯一的安慰就是和她的恋爱,不是常有人说“有得就有失”嘛。可是我好像再也看不到我的追求和斗志了。如果让我选择,我确实不知道孰轻孰重。只能顺风而飘,随之烂漫。
08-09年,自己得到社会的第一堂课,失去了奋斗方向;
失去爱人的大部分爱,得到如何爱我的爱人;
08年,我们毕业了,拿着毕业证书,她跟着我来到我的家乡,一个现实的问题将要面临,就是工作。从08年春节,我们就开始了为工作不断奔波,不断碰壁。幸运的是2个月后,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并且在同一家公司。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协调,在公司里如鱼
得水,工作做的很好。更是在这个公司里上到了步入社会的第一堂课。那时不辞辛苦的工作,上司吩咐什么任务下来,就在那玩命的做,按照职场的一个名词就是“工作狂”。但是公司百变不离其中,尔虞我诈,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人心隔肚皮,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等等词汇,都一一在这次工作中见识了。当然,学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如何最高效率完成自己的目标,如何和同仁真诚相待,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然而当我放下手中的一切,坐在电脑旁,不停的听着许巍的《蓝莲花》。四周都安静了下来了,心情也平静了。听着他嘶哑的歌声,顿然不知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什么要走进房地产业,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真正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难道说之前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一直在按照别人的意愿在做,所谓的目标其实只是别人的目标。大学时代已经过去,自己不能再做一个庸人,庸庸碌碌一辈子。我有我的目标,我有我的奋斗,我更有我的追求。可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自己很难琢磨。但已经经历了点风雨的自己,正在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努力着。
在我们的恋爱中,发生最多的是争吵,不知道为什么争吵,一点芝麻大的事情都能被吵成无法挽回的大事了。在一起的4年里,我也在不停的检讨自己的作为,为什么争吵总发生在这些小事上面,为什么我们就这样不相让。可是,也就在这些争吵中,我失去了她对我起初的看法和感觉,她对我能否给于她幸福产生了幸福,也一次又一次发出对我怀疑甚至失望的信号。可能是我的固执,不愿意首先成人自己的错误。在那之前,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多么的谦虚,多么的容易和人相处,但是就在我悬崖勒马的时候,我认识到了自己属于个什么状
况。总爱把自己的不满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带给我的她。更可悲的是我到那之前都不知道,怎么去疼爱一个自己喜欢并且又属于自己的爱人。然而也在我们的感情将要濒临崩溃的边缘,我得到了一个如何真正写好爱这个字的答案。用心,真诚,心细,胆大……
09年--------自己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09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自己的追求,更有了自己的方法,但是我相信,自己仍然会遇到自己的得与失。但是不论是得还是失,总之一定要坚持一个信念,要么好好的活着,要么干脆的去死,这样的话不过分。得和失,我都在欣然接受。只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好好的活着。此文献给我曾经的得与失,和将要的得与失。
第五篇:工作总结得与失
工作总结得与失
转眼间已经在优诺外语学校工作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实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转变,由权利到责任的转变,有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是我人生的一次跨越性的转变。在这里,我扮演了新的角色,演绎着新的人生,每天都在为这个角色努力着,奋斗着,希望做到最好。
回想起刚来到这里时,每天都在练课,每次练课都会收到大家对我提出的很多意见,其实心里当时挺难过的,我怎么都是缺点就没有优点呢?曾经我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是否能承担起这个责任,质疑为啥不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不是一个轻易就对困难屈服的人。只要大家对我提出意见,就说明我确实存在问题,我就要改正,争取做到最好;每次听到大家说我有进步,就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要继续向前进。
现在发现,不管做什么事情,调整好心态是比较重要的。当大家对你提出意见时,你要把它看成你进步的阶梯,鼓励自己继续前进。如果看成是别人故意挑你的毛病,那么你就会很消极。所以微笑面对人生,乐观快乐生活,阳光才能滋润自己的心田。
每当听到家长说他的孩子进步了,我简直比吃了蜜还甜,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得到了回报。其实不管自己再累只要孩子喜欢听你的课,家长认可你,自己的辛苦就没有白费。所以我一直在向着好老师这一方面努力。我知道自己的表现一直没有达到领导的要求,我也一直努力朝着领导要求的标准鞭策着自己。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艰辛,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其实在我刚来时,张老师说我懒,其实不是我懒,是我自己不知道干什么,只想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不知道打扫卫生也是我自己份内的事。与别的同事相比,我没有别人勤快,没有别人有眼色,没有为这个大家庭作出最大的贡献。因此,自己要努力向别的同事学习。
记得第一次发宣传页,向别人发一张还要犹豫好久。如果别人不接自己发的单页,还很难过,感觉全世界都在看自己的笑话。现在,已经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如果这个人不接那就再发给另外一个人。现在的心理状态那是相当的好。估计是我表达能力有问题或者是不善于与别人沟通交流,我的招生数量少的可怜。也可能是刚进入社会,对社会上的处事方式不太了解。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没能胜任招生这一职位,没能为学校作出贡献。今后要多多向招生这方面做得好的同事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
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得到了最亲切的称呼“老师”,让我有了责任感和使命;虽然有很多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更坚定了让我在教师这一行业走下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