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传媒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2 12: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师范大学传媒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师范大学传媒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篇:四川师范大学传媒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1.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人类传递、获取、交流、存储信息的工具或渠道。

2.传媒社会学:是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传媒研究中,分析传媒过程及其相关要素,考察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发现传媒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规律并探讨通过传媒积极的影响社会的途径和机制的交叉学科。

3.传媒学的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传媒过程及其相关要素,同时考察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4.传播社会学的特点:整体性、系统性;联系性;科学性。

5.电视的社会功能: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强大的经济功能;社会民主过程的基本元素;娱乐功能;服务功能;文化传承。

6.电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习;娱乐;获取信息;引领、制造时尚;帮助儿童了解社会;社会整合。

7.电视消极的社会影响:浪费时间;不利于健康的人际、社会关系发展;冲击传统的人生准则;电视病症;电视暴力;电视偏见;儿童成人化。8.网络空间是由网民和他们的行为组成。网民是网络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9.网络社会引发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虚拟社会的出现、人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公民记者的出现。10.公民新闻: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与散步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公民是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11.网络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影响:拓展了公民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知情权;拓宽了公共话语平台;增强了公共事务的参与监督。12.舆论:一定时间范围内,多数人的情绪化意见表达。13.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14.网络空间的社会风险:负面信息无法控制;难以抑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所造成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会强化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强化了知识鸿沟。15.博客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了信息低成本快速传递和信息资源广泛共享。自由、开放、共享是

博客本质特征。

16.博客动机:自我表达;自我呈现;自我发展;

社会交往;分享性;参与评论;学习性。17.博客的积极社会作用:突破了话语垄断权(修正了“把关人”理论;是“沉默螺旋”停止旋转);积累了社会资本的总量(关系性社会资本;资源性社会资本);开拓了社会化新途径;拓展了社会角色理论的内涵。18.博客的社会问题:与公共领域伴生的公共墓地;个性化带来的新隐忧(个人隐私;公信力)19.传者:即媒体的从业人员,是媒体的主体,编辑、记者、主持人、媒体管理层等都包括在传者概念的外延中 20.传者的角色领悟:共性;个性

21.传者的角色失调: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角色扮演者不能恰当的履行角色的职责,角色扮演出现障碍,角色不清,角色终止扮演(以传者的角色和功能自居,要挟别人,牟取个人利益;角色混淆造成不良影响;重视“注意力”价值,漠视人文关怀)

22.传媒内容的娱乐化:指传媒将娱乐化作为自己生存的一种方式和明确的传媒定位。表现:各种信息中娱乐性内容比重增大,新闻类信息受到挤压;新闻类信息娱乐化内容增多;新闻信息娱乐化包装。

23.传媒趋向经济利益带来的问题:某些娱乐节目“过度”;制造假新闻;重要信息的缺失;对某些社会现实的偏差反应。

24.人的社会化: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25.传媒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政治社会化影响;道德社会化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26.传媒对经济的作用:传媒与信息经济;传媒经济与符号经济、文化产业;

27.传媒与政治:政治对传媒的定向功能;当代社会,传媒在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8.传媒与文化:文化对传媒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对传媒的制约;社会习俗对传媒的制约);传媒有助于形塑共享的文化世界;传媒的文化传播

中存在的问题(传媒偏重于统治阶级文化;偏

重于低俗文化;偏重于维护生产和商业阶层文化)

分析题 1.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传媒的定向功能:传媒是在包括政治环境在内的社会的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政治的需要呼唤传媒的产生;政治不仅为传媒提供信息源,也规范着传媒。

自由主义模式强调传媒的私人性和商业性,强调传媒与政府的对立;社会责任模式强调传媒的公众性和社会责任,强调政府和传媒在维护自由式的合作;社会主义模式强调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的的有效控制,传媒成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喉舌。

传媒在政治中的作用:政务公开‘提高政治生活质量,强化政治影响力,有利于政策方针的推行;监督政治;塑造政界人物形象,提高知名度;传媒对战争的走势和结果产生影响;传媒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负面影响;

2.传媒与经济

经济„„科技„„传媒„„推广科技

经市场经济制度„„公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传媒机构的运行方式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以信息经济为特征的传媒经济;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

3.电视暴力研究

可能给社会特别是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受众造成负面影响

学习暴力,对暴力脱敏,恐惧成为受害者 不是暴力构成不同等的有害影响 不同受众受影响不同

4.舆论影响力评价标准

电视收视率;网络关注度;知名度„„

5.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 6.社交媒体的社会问题

分析题

1.电视对青少年影响(参考5.6.7点)2.超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参考7.22)

第二篇:社会学期末考试

1、社会学: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含义):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3、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社会的特征(1)社会由人群组成(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人类社会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4、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具体社会的类型: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家庭,家族。

2、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如邻里,村落,城镇,社区。

3、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如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卫生组织,宗教组织等。

4、因兴趣形成的各种非正式全体等。马克思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为基础讲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5、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任何文化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多样的。

6、文化的结构:

1、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是指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小文化单位。

2、文化丛:是指若干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群。

3、文化模式。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是指互有关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结丛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构成了某个民族或地区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或制度的基础。

7、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是指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小文化单位。

8、文化的功能:

一、认同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整合功能

四、涵化功能

9、文化的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主文化(主流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副文化、支流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是在一个文化系统中处在次要位置上的文化。反文化:是一种从根本上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这是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所谓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文化中心主义:完全用自己的文化作为准则来评判其他文化;民族中心主义又称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越的一种倾向。文化相对主义:用客观的方式来看待一种文化,在准确描述和合理解释的基础上理解一种文化。文化相对主义又称文化相对论,是指不主观武断地用一种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另一种文化。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它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但对它的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盲目排外或盲目崇拜。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在文化模式的边缘地带,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大大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文化增强,边际文化也常出现两种文化的混合。

11、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习得性)

2、社会性(共享性)

3、复合性

4、象征性5传递性

6、整合性

12、社会化的涵义:社会主义者认为一切产业应从个人所有转变为社会全体所有,由社会公共团体管理之,亦成为社会化。

13、社会化的内容:一般内容

1、学习和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

3、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

4、促进个性的形成;

5、培养社会角色。基本内容

1、政治社会化: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2、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再社会化

14、社会化涵义:社会主义者认为一切产业应从个人所有转变为社会全体所有,由社会公共团体管理之,亦成为社会化。

15、人的社会化: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6、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1)从个人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作为生物体的个人不是自足的体系,不可能自给自足,无论是人在幼年时期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必须通过群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人要参与群体,同群体成员合作就必须了解群体的文化,价值和规范,而不是群体依就于生物性的个体,因此,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社会化。(2)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取向,这种取向反应在社会的参与者对未来期望的向往和为其建构基础的努力之中。一个社会要延续就必然要求其新加入的成员了解已有的文化遗产,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对新加入成员的社会化。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成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是成员社会化的过程。

17、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的婴幼儿时期属于完全依赖期,青少年时期属于部分依赖期,这段时间,基本生活能力和谋生能力都比较欠缺,必须依赖他人,这种依赖性使群体和新的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成为可能,即老的社会成员可以利用新的成员的依赖性向其传授满足其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规范。(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配之以适当的社会条件可以使人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这样,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开发,就可以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增强自己的社会性。(3)人有语言能力,可以通过接受文化教育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方式学习语言,所以人们能够借助这些语言更有效的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

18、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播媒介

19、青少年社会化常见的问题:

1、心理上的断乳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社会的迅速变迁

5、代沟。原因:

1、家庭教育:过分的溺爱,造成的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畸形,为所欲为。任意的打骂,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的沟通。

2、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下,法律、心理、道德等知识教育匮乏,以及小部分素质较差教师。

20、初级社会化:从出生大致到二十岁左右,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社会规范,学会承担基本社会角色等。

21、继续社会化: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22、再社会化: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重新建立新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服刑人员的改造、出国(文化震惊之后)、服兵役等。

23、政治社会化: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24、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25、社会化的功能:对于个体而言: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而言: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即某种社会通过种种方法,力图促使它的每个成员发展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人。

26、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7、社会互动的类型:

1、不同主体间的互动

2、人际互动:发生在具体的个人间;直接的、面对面的;目标、手段明确;行动和反应及时;感情的作用。

3、群体互动(比较正式)

28、集体行为: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29、集体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宣传鼓动者、普遍情绪的产生、社会控制能力。

30、集体行为的发展阶段:拥挤、集体激动。

31、集体行为的特征: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典型:恐慌、谣言、流行

32、由感情冲动而采取的行为有三种发展前途:

1、发泄感情,减轻内心紧张,即告结束;

2、找到新的行为规范,并被社会接纳,使之制度化,集体行为也告结束;

3、使集体行为转化为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运动。

33、社会角色含义: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34、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共享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35、社会角色的分类:

1、从角色的获得方式上,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从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来区分,规定性角色 和开放性角色

3、从社会角色所追求的目标上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35、社会角色的扮演含义:一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并按着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

36、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

1、了解角色期望

2、角色认同(接受权利和义务,责任)

3、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37、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常见的问题:

1、角色混淆: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原因:角色认知不清;情景分辨不清。

2、角色紧张: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出现的疲于应付的现象。

3、角色冲突: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婆媳矛盾。

4、角色失败: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未能按照社会的预期进行表演;

原来的角色关系破裂。

5、半途退出角色;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38、社会群体: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39、社会群体的特征:

1、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2、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4、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40、社会群体的类型:

1、大群体与小群体

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6、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41、初级群体(首属群体),指成员能直接进行亲密行动,并以感情为纽带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群体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42、初级全体的特征

1、规模小

2、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3、人际关系亲密

4、非正式控制。

43、初级群体的功能:

1、个人社会化的场所

2、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3、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

4、维护社会秩序

5、负功能(个人与社会)

44、现代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的表现及影响:表现:

1、某些功能外移

2、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散

3、名存实亡。影响:正负影响:个人自由、依靠正式分工及控制手段

45、社会组织的含义:广义: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族、秘密团体等。狭义: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学研究)功能主义的观点:为了实现目标,人们需要经常性、有规律的合作。理性主义的观点:减少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46、社会组织的特点:

1、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

2、特定的、明确的组织目标。

3、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成员关系不亲密,成员的可替代性。

4、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5、一个开放的系统

4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成员(按一定程序)

2、目标

3、规范:稳定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4、权威:合法化的权力。(权威依附于职位)

5、物质条件

48、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组织的正式结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设置的,并由组织规章正式规定的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组织的非正式结构:(1)非正式群体:血缘、地缘、故旧关系建立的关系、工作关系衍生出来的关系(2)正、负功能

49、社会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职能式结构

2、事业部组织形式

3、矩阵组织形式

50、社会组织的组织目标:含义: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分类:分类:主要、次要目标,平衡性、改进性目标,显、隐目标。

51、社会组织目标的功能:

1、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

2、区分不同性质组织的标准

3、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基础

4、衡量组织成员和活动成效的标尺

52、科层制:又叫官僚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特点:

1、明确分工

2、明确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分离

5、量人用才

6、权力依附于职位。功能:科

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负功能:

1、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使组织成员只按照规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他们有时候忘记组织的目标,甚至把规则当作目标从而发生目标置换现象。

2、由于组织按照专才选人员,所以当那些专家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是可能束手无策,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现在。

3、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利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繁琐,在下级遇到新的情况时会因层层向上请示而可能殆误时机。

4、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久而久之会影响其积极性。

53、中国的单位组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业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业事业组织成为单位组织。单位组织特点:

1、功能合一

2、组织资源的非流动性

3、成员对组织有很强的依赖性

4、行政等级性。单位组织的功能:正功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人力、物力等的有效动员(总体性社会),福利待遇,对成员的有效管理。负功能:过分强调其行政的特征(社会生活的政治化、行政化)组织负担沉重,效率低下。

54、社会分化的含义: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类型:

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55、社会阶层:社会学把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总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统称为社会阶层。理论:

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阶级的含义:经济地位,阶级产生条件,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消除私有制、社会不平等。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56、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方法:主观法、声誉法:裁判、客观法。分层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居住区位、家庭背景等。

57、社会分层的理论:

1、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层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和声望(社会标准)。阶级:经济因素,货币量的差别。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声望:主观判断。

2、其他分层理论:索罗金的多远分层论: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形成无数的多样层序排列,大致可以按职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来分类整序。伦斯基的分层理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分层和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有关。

3、我国现阶段分层结构研究的基本观点:“层化论”“碎片论”“断裂论”

58、社会流动的含义: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类型:

1、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2、个人、群体流动

3、同代流动、代际流动

59、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因素:(1)社会结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刚性社会结构与弹性社会结构)工业发展与经济结构:(3)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上层的位置

(3)人口的变动:城市化发展,农村人进入城市;移民的进入,当地人的社会地位上升

2、个人因素:

1、受教育程度

2、努力程度

3、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价值观、期望等

4、婚姻:配偶或配偶家庭的社会地位

5、个人的特殊才能:音乐、体育、美术等。

60、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社会背景: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发生在上世纪 50 年代,表现为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结构的重建,原有的强势阶层成为改造的对象,甚至被消灭了,而原来的弱势阶层成建制地向上流动,成为社会主导阶层。第二次社会转型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源于改革开放,也表现为对原有的社会结构进行改造和建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但社会阶层结构得到重新建构,新的社会流动机制得以确立,而且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被认为是很高的社会地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却有可能被认为是很低的,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

第一次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这种重塑实际上意味着原有阶级阶层关系和位序结构的彻底颠覆。第二次是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五年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赋予社会成员以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身份,不同身份的人有着明显不同的利益、福利和社会地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的政治、社会地位随政治运动发生显著沉浮。第三次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社会流动的失序,政治运动对社会产生了全方位影响。第四次是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一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不仅原来的阶层发生了分化,新的阶层也开始出现。第五次是一九九二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种由十个主要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也初步被确立起来。课本158—16061、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的含义: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62、社区的特点:农村社区:

1、自给性强

2、简朴

3、比较保守

4、同质性高

5、生活节奏自然化。城市社区:

1、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2、城市居民异质性高

3、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

4、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63、社区的构成要素:

1、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2、有一定的地域。

3、有各方面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等设施。

4、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5、每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属的社区有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64、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65、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摄取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也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过程。社区参与最重要的是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的各种事务,社区参与的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

66、社区参与的意义:

1、与社会管理,实现公民权力

2、民主管理社区,实现社区发展

3、聚集民智民力,促进城市和谐

4、培养市民精神,开发社区居民创造力5丰富社区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第三篇:计算机病毒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计算机病毒学复习大纲

“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中国的“上海一号”在每年3月、6月及9月的13日发作。CHI病毒:v1.2版本的发作日期是每年的4月26日,v1.3版本是每年的6月26号,v1.4版本是每月的26日。Happytime(欢乐时光)病毒发作的条件是月份与日期之和等于13。“求职信”病毒在单月的6日和13日发作。(P3)

根据寄生的数据存储方式计算机病毒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引导区型、文件型、混合型。(P7)

宏病毒是一种寄存于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宏病毒一般用Visual Basic编写,是寄存在Microsoft 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P12)

PE文件:Protable Executable File Format(可移植的执行体)。最有名的PE格式的病毒是CIH病毒。(P31)

VxD:虚拟设备驱动程序(P32)。

木马系统软件一般由:木马配置程序、控制程序和木马程序(服务器程序)3部分组成。(P53)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灰鸽子”是国内一款著名木马病毒。(P57)

蠕虫病毒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主程序和一个引导程序。(P64)

蠕虫病毒与普通病毒的区别:一般的病毒是寄生的,可以通过其指令的执行,将自己的指令代码写到其他程序体内,而被感染的文件就被称为“宿主”。蠕虫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通过复制自身在Internet环境下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染能力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言,而蠕虫病毒的感染目标是Internet内的所有计算机。(P65)

几种典型的蠕虫病毒:“尼姆达”(nimda)病毒、“震荡波”病毒、“红色代码”病毒、“SCO炸弹”病毒、“斯文”病毒、“熊猫烧香”病毒。(P66)

“震荡波”病毒利用Windows的LSASS中存在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监听TCP5554端口。(P66)

“冲击波”病毒利用了微软的RPC漏洞进行传播,它也是一种典型的蠕虫病毒。(P92)

1.从蠕虫程序的功能来看,不是它们的基本功能模块的是___B_____

A.目标定位模块B.通信模块C.攻击模块D.信息搜集模块

2.___B______是目前网络蠕虫的最佳扫描策略。

A.顺序扫描B.路由扫描C.随机扫描D.分治扫描

3.下列_____B______计算机病毒不是蠕虫病毒。

A.“尼姆达”B.CIHC.“红色代码”D.“冲击波”

4.和普通病毒相比,蠕虫的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

A.蠕虫可以传播的更为广泛

B.和没有生命的病毒相比,蠕虫是一种有繁殖能力的小虫子

C.蠕虫的比病毒更经常删除注册表键值和更改系统文件

D.蠕虫更有可能损害被感染的系统

5.蠕虫的定义中强调了自身副本的____A______,这也是区分蠕虫和病毒的重要因素。(P110)

A.完整性和独立性B.传染性和寄生性

C.独立性和攻击性D.隐藏性和衍生性

WSH是Windows Scripting Host的缩写,含义为:“Windows脚本宿主”。它内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脚本语言工作环境,主要负责脚本的解释和执行。(P112)

Happytime病毒的发作日期是“月+日”=13,第一次发作是2001年5月8日。(P118)

IM是英文Instant Message的缩写,可以翻译成“即时通信”。主流即时通信软件有:ICQ、MSN、腾讯QQ等。(P125)

网络钓鱼(Phishing)一词是Fishing和Phone的结合体。(P134)

“流氓软件”的概念:(P139)。“飘雪”(piaoxue.com或feixue.com)是典型的流氓软件。

恶意代码生存技术:反跟踪技术、加密技术、模糊变换技术、自动生产技术。恶意代码常见攻击技术:进程注入技术、三线程技术、端口复用技术、超级

管理技术、断口反向连接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

隐藏技术分为本地隐藏和网络隐藏。

模糊变换技术有:指令替换技术、指令压缩技术、指令扩展技术、伪指令技术、重编译技术。

本地隐藏:文件隐藏(定制文件名)、进程隐藏(附着或替换系统进程,修改进程列表程序,修改命令行参数)、网络连接隐藏(端口复用)、编译器隐藏(恶意代码自带编译器)、Rootkit隐藏(用户模式/内核模式)。

网络隐藏分为:通信内容隐藏(加密)和传输通道隐藏(存储隐藏通道+时间隐藏通道)。

存储隐藏通道:一个进程能够直接或间接访问某个存储空间,而该存储空间又能能另一个进程访问;

时间隐藏通道:一个进程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可以被另一个进程观察到并且可以利用一个时间基准进行测量。(以防有误,具体参考老师给的PPT)

寡型病毒的定义:这些病毒体内有多种加密算法,但是在每次产生新的副本时,仅使用其中一种,有些算法被使用的几率很小,以至于不完整分析该病毒,将无法彻底防御该病毒。(P150)

多态变形病毒:通常是指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度改变自身代码变现形式、存储形式的计算机病毒。(P151)

静态分析一般纯粹利用反汇编工具,对计算机病毒二进制代码进行反汇编,并通过阅读这些汇编指令来了解该病毒的真正意图。

动态分析则会引入商用虚拟机、测试器等辅助软件,对计算机病毒代码进行调试跟踪,充分了解计算机病毒执行时的状态,最终明确该病毒的真正意图。(P154)

入口点隐蔽技术:EPO:entry-point obscuring(P157)

计算机病毒的传统检测方法:特征码检测法、校验和检测法、感染实验法(P169)

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下:

(1)、代码数据库的建立

(2)、病毒特征权值的设定

(3)、权值阙值的设置(P172)

(重点)虚拟机技术:(P174)

反病毒软件由应用程序、反病毒引擎和病毒库三部分组成。

引擎的主要功能是:对应用程序转入的扫描对象进行格式分析和病毒扫描,并将扫描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通过应用程序回调借口返回给应用程序,根据应用程序的返回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引擎本身还负责病毒库的加载、管理、升级、遍历和卸载。(P182)

1989年7月,中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局监察处病毒研究小组编制出了中国最早的杀毒软件——Kill(版本6.0)。(P190)

诺顿杀毒软件——赛门铁克公司(P196)

(这是自己对照肯本和老师上课讲的整理出来的,如有什么问题还请大家见谅啊!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四篇:2013级《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云阳职教中心电子技术部

2013级《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情况,期末考试内容为现行教材的第八章到第十一章。范围包括教材上出现的内容、教材每一章后面的学习小结、学习评价(作业题),期中考试试卷,不考设计类的题目。

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作图与应用题,综合题。

重点内容

一、理解数字电路中1、0的含义;

二、二-十进制表示方法及数制转换,8421BCD编码;

三、基本门电路的逻辑表达式、真值表、电路符号;

四、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五、逻辑函数的表达方法。

六、数码管的类型、所加电平和正确显示;

七、会分析简单逻辑电路图写函数表达式;

八、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常识;

九、了解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十、基本R S触发器的功能;

十一、了解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

第五篇:SQL Server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SQL Server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1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模型,重点掌握E-R模型的应用,了解关系运算,掌握关系完整性规则,理解关系的规范化。

1.掌握并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2.掌握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机器世界的“三个世界、两次抽象、两个模型”抽象过程。

3.掌握与概念模型相关的实体、属性、联系等概念,能熟练应用E-R概念和方法解释1:1,1:n,n:m并能举例说明和绘制E-R图。

4.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概念,如关系(表)的组成、特征,相关名词术语:元祖(记录),属性(列,字段)、属性值,键、主键,外键、主表、从表。

5.三种基本(专门)的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

6.关系的三个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7.了解关系规范化方法。

第2章,SQL Server2005基础。了解SQL Server2005的特性。了解SQL Server2005产品家族的概况。了解SQL Server2005工具和实用程序概况。

8.SQL Server2005的五个版本情况。简易版、工作组版只有32位,后面三个版本都有32位和64位之别。

9.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功能、组成。

10.重点掌握查询分析器界面组成及使用T-SQL语句查询的操作过程,代码、结果、信息等几个相关窗口和按钮。

11.了解文档和教程的组织方式、使用方法。

12.掌握服务器的启动、停止、关闭等操作方法。

第3章,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掌握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创建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掌握管理数据库(包括查看数据库信息、备份与还原

数据库,分离与附加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13.熟悉数据库的文件和文件组的概念。

14.熟练掌握数据库两种创建方法中涉及的概念、术语。

15.熟练掌握数据库修改语句中几个子句的功能。

16.掌握CREATE DATABASE,DROP DATABASE,ALTER DATABASE命令的作用。

17.掌握数据库备份的方式、策略(包括它们的内涵)和备份设备的概念。

18.掌握数据库还原的基本概念。

19.掌握数据库分离的概念和方法。

20.掌握数据库附加的概念和方法。

第4章,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重点掌握数据表创建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

21.了解表的类型。

22.掌握几种常用的数据类型,如整数型、字符型、日期型、位类型。

23.掌握列的几个属性。

24.熟练掌握表的约束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5.掌握创建表和修改表的方法,以及修改表的要求。

26.熟练掌握表中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熟练应用插入、删除、更新的概念和命令。

27.表的删除,包括有参照关系的表。

28.查看表信息的方法,重点掌握sp_help等几个常用系统存储过程。

第5章,数据查询。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掌握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简单查询语句的应用。掌握内连接查询和子查询的应用。

29.熟练掌握和应用查询语句,包括Select,from 等各子句的功能、语法格式、使用方法。熟练根据要求使用T-SQL语句进行查询,熟练掌握阅读、理解查询语句功能的方法。

30.重点掌握简单查询和内连接查询,掌握子查询。

31.熟练运用聚合函数。

第6章,视图与索引。重点掌握视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视图的创建和使用方法。理解索引的相关知识。

32.重点掌握视图的概念。掌握视图的创建方法、查看方法和使用方法。

33.了解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

第7章,规则与默认值。理解规则与默认值的基本知识。掌握规则和默认值的创建、使用方法。

34.掌握规则、默认值的概念。

35.掌握规则的创建、绑定、解绑、删除的方法。

第8章,T-SQL编程。掌握T-SQL基础知识。重点掌握T-SQL的流程控制语句的应用。

36.掌握标识符、常量、变量、函数、运算符、表达式。

37.掌握T-SQL编程方法。

第9章,存储过程与触发器。掌握存储过程的相关概念,重点掌握存储过程的应用设计和使用。掌握触发器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触发器的应用设计和管理。

38.掌握存储过程的概念,包括编写和执行方法。

39.掌握触发器的类型、触发事件等基本知识。

40.掌握事务回滚的概念和语句。

41.重点掌握DML触发器的创建,能熟练编写触发器程序。

第10章,了解SQL Server2005中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登录验证、登录模式、数据库用户等概念。

考试简介题型及分数比例

考试时间120分钟、笔试、闭卷。满分100分。

填空题 共30分,每小题1.5分

单选题 共10分,每小题1分

问答题 共20分,每小题10分

简答题 共30分,每小题6分

编程题 共10分,每小题10分

填空题、单选题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包括基本T-SQL语句如创建、修改、删除语句,还包括这些语句的子句功能。

问答题主要考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如概念模型建模的E-R方法、SQL Server2005中数据库和数据表建立、查询数据的方法(使用查询分析器)等。

简答题主要考察T-SQL查询语句的运用,包括写语句和阅读理解语句。主要包括简单查询、两表的内连接查询、子查询。

编程题主要考察编程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编写DML触发器、存储器程序的技能。

重点考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高难度、搞复杂性、应用很少的纯理论,如关系运算的数学方法、范式理论、外连接操作、用除法器实现的表的级联操作、角色和权限的分配管理、代理服务、报表服务等一般不要求。

考题综合难度不超出教材例题、习题。

考题范围不超出教材学习范围。

下载四川师范大学传媒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师范大学传媒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师范大学文件

    四川师范大学文件 校办发〔2012号四川师范大学关于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 放假安排和教学调整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放假安排,学校今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时间......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中國近代史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中国近代史 复习参考资料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一.填空题 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畲:《瀛环志略》 姚莹......

    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五篇材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题16个、每个一分,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简答题4个、每个7分,论述题2个、每个12分,比较分析题1个12分。 重点: 学前教育计划制定的最早年代是西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复习重点 古代中国教育最早出现地时代是 夏代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起失“,”禁于未发”“教......

    社会学概论复习

    填空、名解、简答、论述论述题要掌握的内容点(看书):1.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及学术背景2. 社会化3.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环境因素。4. 社会分层5. 违规行为......

    社会学复习材料3

    在此声明:社会学考试重点,本材料不是绝对的权威,如有不全,敬请谅解,谢谢合作社会学六~十三章复习资料 1、社会群体的定义:社会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

    《会计学》期末考试题型、分值和复习要点(定稿)

    期末《会计学》试卷题型、分值和复习要点 (请尽早通知到所任教班级班级学习委员和学生)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