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
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通过会计电算化、可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现如今置身于国际大型市场的企业。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如何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去建立一个处于企业管理系统核心的财务系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面临的新课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诉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者
现状;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四、会计 电算化发展方向及趋势。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单位或者微机记账,或者微机出报表,或二者兼而有之,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方面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
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重视机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其表现是:认为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型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地输入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不断翻新机型,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3.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
计电算化自身因素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以及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意识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电算化会计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某些单位存在着只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的现象。如已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大多都没有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微机记账只是手工记账的重复,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始终离不开财会人员,财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却显得相对重要。因此,这些
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4.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的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或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很强,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5.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些单位为了加强控制,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而且长期计算机和手工双轨运行,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缺乏统一协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效利用。有的仅限于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或生成会计报表等局部业务,没有真正甩掉手工记账。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
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3.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强化安全、保密措施,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实行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
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计算机专业进修。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黎大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文章从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和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F23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单位要么微机记账,要么微机出报表,或二者兼而有之,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启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机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型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地输入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不断翻新机型,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2.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以及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以及意识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电算化会计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某些单位存在着只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的现象。如已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大多都没有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微机记账只是手工记账的重复,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3.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始终离不开财会人员,财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却显得相对重要。因此,这些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4.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的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或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很强,限制了其管理功能,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5.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些单位为了加强控制,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
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而且长期计算机和手工双轨运行,增加了财会人员工作量,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6.缺乏统一协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效利用。有的仅限于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或生成会计报表等局部业务,没有真正甩掉手工记账。
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
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以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计算机专业人员固然必不可少,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要。报账型会计是以程序化工作为主,但管理型会计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如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财务监督的实施等)。会计电算化的巨大作用是将广大的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结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以供分析决策之用。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审核等制度。否则,就会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产生。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计算机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它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系统用户只负责提供待处理数据,而不应介入系统部门的日常业务;②系统部门只负责数据处理,不经管系统部门以外的财产物资;③除非差错产生于系统内部,系统内部不得擅自更改差错,而应将数据退还责任部门按规定手续更改后,再送职能部门处理;④系统内部系统分析、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的操作等职责应予以分离。第三,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是一种先进工具,将这种工具成功地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与方法。如引入经费自给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3.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4.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将会计电算化引入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性功能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第五篇: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矿业大学会计系李迎迎,徐州221116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现如今电子会计在我国已有了较普遍的应用,使我国的会计行业水平有所提高,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还属初级,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分析问题,总结出经验和相关的解决办法,使会计电算化更适应我国会计行业的现况。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现状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会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及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但是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如下:
1.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汇总等。
2.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账”条件。
3.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
(二)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使得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在生长期,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与滞后
我国在会计电算化等方面所出台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还比较少、政策制度不够健全、漏洞较多:另一方面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2.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偏差
由于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一些财务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
3.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书为而已。(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培训没有系统性。
4.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使用的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
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艰难。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不够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可靠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往往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许多多的限制。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管理不够科学、安全,相应的管理措施明显与现实不符,存在漏洞;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国家应加快会计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使之更加合理和权威,是会计电算化更加规范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结合单位的实际,实施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二)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在认识上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给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另外,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
(三)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
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四)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可从三方面来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1.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2.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3.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三、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会计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风奎.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新玲.房琳琳.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试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鲁秋玲.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浅析.[D]: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吉林省经济管
理干部学院,2011.[4] 王雅.谈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会计文苑.2011(6)12,12-14.[5] 曾春伟.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