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密山职教中心 宋丽霞
2011-12-19 浅议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密山职教中心 宋丽霞
[摘要] 电算化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会计电算化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等职业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起点低,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了中职院校教学的当务之及。所以,很有必要认真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在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简称。它是指利用财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要发挥其基本职能和现代职能,就必须依赖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不断推广,会计电算化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表面上看,会计电算化教学颇为繁荣,前景看好。但实质上,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起点低,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中等职业院校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了中职院校的当务之及。所以,很有必要认真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职业教育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才。
(一)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运用于将来的实际工作中。
(二)使少部分学生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即能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的解决会计新问题的智能。
(三)通过对常用的大型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如用友财务软件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各行各业各种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现在中职院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同行沟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也是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的重要因素。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里,教学方式固定,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即一位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成员进行教学,不能因材施教。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部分中职院校由于经费、财会类学生少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财务软件不能跟上升级的进度,造成财务软件版本落后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版本,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不断更新的财务软件需求配置的情况,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较少
会计电算化课时较少,尤其是上机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手工会计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则被学生称为“辅科”,大部分同学反映仅仅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和简单的上机实验,如:EXCEL,凭证输入报表生成等等,学生不能系统的掌握和熟练操作相关电算化软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不可能讲的很深。
(四)教材版本不新、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教材内容成旧、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都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基础上增设一门《计算机应用》和《会计电算化》,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要求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这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也造成了大部分同学学习该课程是一知半解。
(五)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随着高校大面积的扩大招生、部队转业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劳动力需求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使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了巨大的考验,招生工作变得异常艰难。老师们走乡串户,为了能招到学生,苦口婆心,来者不拒,使得招来的学生本身基础很差(这些学生基本上是上不了高中才来上中专)。因此,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解决中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对策:
(一)提高师资水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学校师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要教好会计电算化这门课,会计电算化的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以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并运用计算机教学手段进行会计教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知识,主动学习。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如参加用友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来提高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此外,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改进教学手段。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中专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增加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做到全方位的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方位的模拟企业,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利用这一实训基地,让学生边听边在电脑前操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比较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先利用多媒体介绍本次教学内容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说明如何操作,然后布置练习,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给予评分。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从做中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践操作为主,为了增加实训的强度,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讲解过程中,选用一种现代企业比较多采用的财务软件作为精讲对象,再让学生在这一软件上和其他财务软件上完成实验资料,经过比较各个财务软件的异同,让学生真正掌握财务软件背后相同的工作流程。学校还可以在每星期某一时间段开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
由于会计软件的不断开发与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因此,首先改进教材内容,同时推出与教材相匹配的实验教材。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自编校本教材。其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新知识。同时,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如:会计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运用等课程。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中职学生的主力军,应当不断完善电算化课程设置,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
(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他们会认真去做。因此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问题是当前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它贯穿于整个会计职业教学过程中。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现状不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较少、教材不规范、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原因学校主要提高师资水平;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改进教学手段;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法来改进。以求真正培养出熟悉企业各种财务软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家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司玉红.“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7期
[2]、温更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S2期
[3]、聂晋萍.“浅论会计电算化运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S1期
[4]、秦莉.“浅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2009年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单位要么微机记账,要么微机出报表,或二者兼而有之,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启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机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型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地输入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不断翻新机型,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2.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以及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以及意识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电算化会计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某些单位存在着只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的现象。如已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大多都没有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微机记账只是手工记账的重复,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3.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始终离不开财会人员,财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却显得相对重要。因此,这些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4.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的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或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很强,限制了其管理功能,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5.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些单位为了加强控制,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
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而且长期计算机和手工双轨运行,增加了财会人员工作量,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6.缺乏统一协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效利用。有的仅限于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或生成会计报表等局部业务,没有真正甩掉手工记账。
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
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以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计算机专业人员固然必不可少,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要。报账型会计是以程序化工作为主,但管理型会计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如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财务监督的实施等)。会计电算化的巨大作用是将广大的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结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以供分析决策之用。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审核等制度。否则,就会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产生。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计算机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它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系统用户只负责提供待处理数据,而不应介入系统部门的日常业务;②系统部门只负责数据处理,不经管系统部门以外的财产物资;③除非差错产生于系统内部,系统内部不得擅自更改差错,而应将数据退还责任部门按规定手续更改后,再送职能部门处理;④系统内部系统分析、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的操作等职责应予以分离。第三,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是一种先进工具,将这种工具成功地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与方法。如引入经费自给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3.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4.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将会计电算化引入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性功能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单位或者微机记账,或者微机出报表,或二者兼而有之,初步实现了会计工作电算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方面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
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重视机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其表现是:认为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型会计,即可取代会计人员的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地输入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功能,而非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外部环境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为了对付这样的达标和检查,各单位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档次,不断翻新机型,但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3.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
计电算化自身因素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以及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意识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电算化会计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某些单位存在着只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的现象。如已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大多都没有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认为微机记账只是手工记账的重复,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完成。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始终离不开财会人员,财会人员显得至关重要。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较机械、简单,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却显得相对重要。因此,这些
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4.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很少进行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会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的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或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很强,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5.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些单位为了加强控制,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而且长期计算机和手工双轨运行,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缺乏统一协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效利用。有的仅限于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或生成会计报表等局部业务,没有真正甩掉手工记账。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即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
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3.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强化安全、保密措施,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实行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
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计算机专业进修。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黎大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文章从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和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F23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本文主要剖析了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对策,更有利于培养专业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这门专业课,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迫切要解决问题。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和内容定位不准确。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而组织教学,并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比如,财务软件的教学一般只讲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例如购售存系统、财务分析等不做讲授;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等更是没有涉及。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全面,很 多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对业务处理能力的要求。
2、教材内容与软件版本的更新滞后。由于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会计软件版本升级也很频繁,而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和安装的会计软件版本都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比如,我校目前使用的是用友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10.0版本, 教学软件版本没有升级更新,软件的知识体系已经落后。其中在2008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已经将会计科目名称做了更改,如“现金” 更改成“库存现金”科目等;将会计科目设置为六类:除过去的五类外,增设了资产、负债双重性科目——共同类科目,而在我们的旧版教材和软件中仍是用的旧准则。此外,一些教材的实验资料还存在行业种类单
一、启用日期单
一、数据前后不一致,甚至业务处理错误等现象。中职学校学生的辨识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感到知识的矛盾与混乱。
3、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基础。而学校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能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比如,我校由于考虑到高三学生外出实习,高二第一学期就组织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证,将会计电算化的开课时间提前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在教学中,明显感觉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会计基础、计算机动手能力差甚至个别同学还不会打字,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进行练习。例如,没有会计基础,学生用软件填制凭证时,就会出现有借无贷或有贷无借的错误,更不懂得判断凭证的类别。
4、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 高,不仅要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机房维护能力。而目前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教会计电算化的教师没有从事过电算化工作。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更新手工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有的教师甚至是由计算机教师直接转行,只懂软件不懂会计。会计电算化教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5、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加上有些商业机密不便让新人介入,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比较难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单位对外来实习学生往往很难顾及,极少指定专人指导,也不愿放手让学生动手,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有心而无力。正因为如此,学校的仿真模拟实训在教学中就变得很有必要了。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而只是简单的开设了上机操作课。在上机课时,教师单一的沿用教材上的案例教学,学生参考教师的演示和书上的步骤进行上机练习,并没有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结合,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能力。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改革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对于中职学校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对于财 政局考证的内容要长抓不懈。因为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对考证要加以重视,对考证内容要能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能只为考证服务,而要让学生有所专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基于EXCEL在财务中仍应用较广,可组织一些EXCEL实例教学等。总之,学校如同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我们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要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及时更新教材与软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沿用的是财政局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辅导教材,学习内容较浅。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专业课,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一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专业教材作为补充。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选用教材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前沿知识,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硕士、学士,教材中的实务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较低,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材还应有一定权威性,应该是反复研究成果的结晶,没有错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优质的专业知识。
3、合理的课程设置。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机械的上机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象。如果高一必须开课,本人认为可以选择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课,每周要适当的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实践课比例偏大,提倡精讲多练。在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
4、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中职学校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来担任;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业务素质。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专业教师有机会深入软件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师事务所等工作部门,了解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5、组织仿真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传统的上机操作并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软件应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学校应该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训。在实训课中可全面模拟实际的工作流 程、岗位职能和工作环境。比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代表一个财会部门,组内的各个成员代表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在实训课中可将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手工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将手工会计中的数据资料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另外,实训时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增加实训资料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总之,随着会计理论的深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训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专业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 2008(5)[2]冯洪江.谈职业技术中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6(5)[3]李丽滢.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16)[4]李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创新[J].广西教育,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