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2:0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

第一篇: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

党的第十六次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本着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时代精神,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十六大报告中有关资本市场论述,对在宏观上理解和把握我国资本市场配套政策导向,在微观上加强和深化电力企业改革,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针对电力体制改革实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创新步伐,努力拓展资本渠道,试探讨电力企业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为电力企业再次腾飞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关于资本市场的关键阐述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时,强调“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要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时,并没有把资本市场平行地罗列其中,而是在此之前,专门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很显然,这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予以突出和专门加以强调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在该报告中关于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整体方略和基本取向的有关关键论述摘录如下:

1、报告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有助于人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

2、报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还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为明确资本市场分配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

3、报告中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这对发展资本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今后公司的进一步改革和转轨,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4、报告还提出要“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也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休戚有关。

二、激活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活跃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在各个层面上改革都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集中调度和运行质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微观层面,促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国有中小企业可以加大国有资本退出力度,采取内部协议转让、内部竞标、公开拍卖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资本的出售和转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可以大力促进股权转让流动,使经营者、经营层和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持大股和控股经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规模较小的可转为私营企业,规模较大的可转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中小企业要通过兼并、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退出市场。

2、鼓励和支持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针对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不完善,国有股权转让和国有资产变现面临诸多困难的问题,我国在建立国有资本退出与非国有资本进入的通道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外资、民资和社会法人资本改组国有企业,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推进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战略性产业和优强企业集中。进一步探索国有资本流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同时,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集中,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向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石化与精细化工等现代制造业中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同时积极推动国有大型骨干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吸引和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使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战略性产业保持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将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联合起来,整合行业资源,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电力企业原有投融资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投融资体制是企业“输血”、“造血”功能载体。由于电力企业具有技术资金密集,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客观上需要发达的投融资机制做出保证,但原有投融资体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铬印,象瓶口效应一样严重制约了企业引进竞争机制,走发展市场经济道路,主要弊端表现在如下方面:

1、统筹统投,企业自身投融资能力脆弱。“八五”期间,电力工业累计投资272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90亿元,地方集资1166亿元,外商投资270亿元,企业自筹95亿元,自筹资金仅占电力总投资的3.5%。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计划配置和向社会筹措资金,正常企业行为被行政计划替代,造成企业不愁投资来源,也无需考证投资效益,“等、靠、要”方式使企业投资和筹资决策功能很少,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

2、僧多粥少,电力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由于目前,投资渠道主要由省、网公司向各大金融机构贷款,各地区电网主要注重电网安全和负荷需求,不重视电力企业效益,使省级电网担负沉重的还本付息包袱。权责脱节,资金效益差造成电力建设技改资金运行不灵。“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尤其是一些老电厂、供电企业设备陈旧,难以进行技术革新、城网改造,推行“无人值班变电所”,“信息管理自动化”等新技术。这种局面也已到非改不可的局面了。

3、投资单一,经营机制转换难彻底。国有独资的局面,虽然被国家出台“多家办电”的政策,所稍稍捅开一角,但总体上看仍存在“国有独资,授权经营”模式,多年来形成从投资、建设到运营,都是国家“一统天下”,单一产权结构,电网公司在一个地方仍只能有一家,使企业无法真正做到政企分开,违背了公司制“委托—代理分工”原则。电力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主体单一,还造成电力市场结构单一,企业缺少外部竞争机制,电力产品优势反而导致了电力不从心企业内部大量物力、人力闲置,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动力未能调动起来。

4、债权置换难,企业债务太重。据95年统计资料表明:电力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4.33%,资本利润率为

6.22%,企业对外投资收益率为4.17%均大大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指数,而同年电力企业资产负债比例达到54.7%,累计未收回电费高达93.3亿元,占企业资产总额的4.1%,整个电力企业财务状况不佳。我国国企债务中,银行债务占比例最大,而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存款。确切地说,国企债务主要不是取于银行,而是个人。由于,尚未培育电力融资直接市场,以股权换债权(即债权置换),这一极度具消肿功效金融方式未能使用,造成企业负债居高不下。

5、融资不畅,企业存量资产难以盘活。当前,电力企业都面临企业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难以分离,电力系统资源配置不仅不合理,而且在许多领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电力企业不能创造新的经济拉动力,就很难搞活存量资产的运营。

6、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就不强。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直接影响就是企业集团内部组建困难,步骤慢,手段少。尤其是电力多经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多数仍然各自为阵,分散经营,重复建设,缺乏拳头产品,核心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经济联合体还未形成,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四、搞活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变为可行

以资本为纽带,盘活电力资本市场,开展形式多样化投资渠道,吸引各方面投资主体置身于电力企业发展之中,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自身政策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清醒地看到这个问题,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工作,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有着战略意义。

1、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电力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国家计委多次强调将“大力支持经营性的基本设施的发展”。基本设施主要指分为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设施和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的经营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设施。其中包括电网建设,供电、供气项目,鼓励企业更大程度推广BOT,项目融资等其他融资试点,尤其今年全省乃至全国电力供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工农业和社会需求。电力企业应抓住良机,优化投资体制,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把改革和企业转换机制紧密结合,同步运作,建设一流企业集团。

2、创建电力市场新结构,开展电力企业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多元的投资主体必然导致多元的市场主体。市场需要规范的公司制与之相适应,规范公司必然带来严格的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对投资企业的有效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加快对仍未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实施改组成。

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搞好政企分开,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深化电网商业化运营,促进电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3、积极引进外资,带动电力企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吸引外资,推动集团多元化经营,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重视对科学技术引资,逐步提高电力系统科学技术投资比重。

五、各类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状况

综合电力系统企业股份制改组类型可分为:①发电公司一块;②县级供电公司一快;③各多经企业(实业总公司)一快;④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级电力公司一快。电力企业性质的多样性和经营范围广,决定我们对企业改组要采取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思想方法,不搞“一刀切、一阵风”,要把“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结合”,要把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融会贯通,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衡量工作得失,相应选择合适的投资改造方式。

1、发电公司:近期各大电网投资改革基本完成。对一些老电厂的改造,鼓励跨地区、跨部门,内联外引,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等现代企业机制进行规范;对一些效益较好,有发展前景可采用定向募集债券,上市挂牌等措施,也可采取BOT等方式直接引进外资。投资主体可采取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逐步发展以核心电厂为主,多家电厂组成发电公司。

2、县级供电公司:主要考察我国农电改革现状,通过考虑股东多元化,通过采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公司等方式改造。对网外趸售地方电网,可以重建新的县电力公司,对原县级网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改组成为独立的电力公司,也可由当地县市政府委托电力部门进行协议代管逐步过渡。

3、多种经营企业的改造: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制,职工持股金等多种方式的探索,对一些无前途的企业,可以采取出租、出售等各种方式,收回资金,用于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电力多经集团公司。对采用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大力发展职工股,设置合理股权结构,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形成多经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4、电力集团和省电力公司改造。鉴于目前国家宏观条件不成熟,股东多元化外部条件不具备,主要形式仍然是独资公司,通过资本纽带作用现已形成国家电力公司----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地级供电公司(独立生产商等)全资母子公司模式,对于有发展前途的地方网,通过融资、投资进行控股,调整资本结构,使国有资本向电网集中。但理论界有人认为大家在对“国家管网”认识方面仍存在局限,全资母子公司模式仍然不能改变当前体制弊端根源,应修正为“统一管网。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们自身观念转变,宏观资本市场的发育,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也具可能,管网“可以理解控网权,使之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在这一问题突破,将给电力工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六、管窥目前电力体制改革中资本市场运作

电力部党组确定了“公司制改组、商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战略思想,为电力工业发展构筑了基本框架。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电力工业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电力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改革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投资体制,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措施,寻求电力发展资金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出资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本纽带关系和产权约束机制,促进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其基本内容即“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基本目的是打破垄断,提高效率,电力改革为各大集团的发展、重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此次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资本市场的运作尤为令人瞩目,其主要动作有:

1、赋予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一定的投融资职能。从国家资本发育环境看,电力资本运营的条件已经成熟,按国发5号文规定,5家发电集团和2家电网公司可以参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2、对于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的经营方式提出相应规定。要求7家集团以电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大力开展资本运营。

3、在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兼顾未来资本运作。给电网公司预留了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要求两年内留在电网,两年后可以出售;留给电力辅业集团的920万千瓦发电资产权益容量也有置换转让的可能,这也给5大发电集团实施收购提供了可能。

4、电力资本运营的方式思路明确。主要有两种:一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窗口作用。在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分拆中,每家发电集团都划入了2家~3家上市公司。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发电集团能够利用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大,但负债率高,资金短缺,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小,但负债率低,融资能力强。通过母子公司的资本运作,使资产向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向集团公司流动,实现双向整合,发电集团与所属上市公司形成双赢格局。

5、对发电集团谋求整体上市,成为强势发电集团。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有利于集团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石化、中石油等公司上市为发电集团整体上市趟出了路子。

七、适应资本市场改革 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多元化投资可分为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内容,电力企业搞资本市场,开展多元化投资改革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改革,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从长远地看,中国资本市场必然将与国际资本市场融为一体,着眼现在,放眼未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努力争取政府扶持,增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随着政企分开,国家电力公司承担国务院授权资产管理权和经营权,电力工业要抓住当前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努力争取资金和政策优惠,增强企业国家投入(即增大国家权)。

1、建议政府根据财力状况,按一定比例将企业实际应缴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返还企业,作为国有资产投入;

2、允许企业将财政性借款和“拨改贷”资金本息,企业缴纳财政“两金”、承包利润等转作国家资金;

3、建立土地使作权交易市场,使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成为商品;或者通过土地级差收入取得资金,转为国家资金;

4、用足、用活“九五”期间开征新的电力建设资金;

5、扩展电力企业资本,利用企业依法提取折旧资金,出售用电许可权,盘活国企存量资产。

6、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促进企业债权转股权。要抓好债券融资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立足现有社会债券交易网络,筹措社会闲散资金;②抓好电力系统内部电力债券流通渠道;③制定政策、鼓励职工持企业内部债券;④发展定向募集债券;⑤积极吸收外资,允许外资进入交易市场。

7、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如:(1)大力推广BOT引进外资模式。我国深圳沙角电厂B厂BOT引进外资经验令人鼓舞。(2)、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搞好项目融资工作。(3)、培育N股上市公司,从国外资本直接筹集电力建设资金。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已有几家在美国纽约、香港、英国伦敦上市发行。(4)、与外商合资办厂,通过“嫁接”,利用国外资本技术、市场、信息盘活现有企业盘量资产。(5)、允许外资进入中国法人股交易市场。

八、积极稳妥采取措施,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规范和强化投资主体约束机制,关键在开形成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约束的微观基础,必然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进行配套措施改革。

-----大力培育电力上市公司。据96年资料表明,我国上市电力企业平均每股盈利0.4255元,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4.91%,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同期平均盈利水平。上市公司还可通过建立严格规范公司重大行为披露制度,从外部规范股份公司行为,使之健康发展。

-----扩大财务公司规模。电力财务公司要立足电力集团内部,它是电力产业资金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可以利用集团内部闲置、分散资金,调剂资金余额,它充分发挥电力企业融资中心作用,寻求资金来源,中介投资主体,扩大联合融资方式,提供信贷支持,培育一批行为理智、规范机构投资者。

-----发展电力产业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是一种新型的中长期投资工具,如何运用基金管理办法,开展电力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提高基金增值,保值作用,值得研究。国家电力公司还可以通过组成电力合作银行,克服基金的地方性,非金融性等不利因素,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采取自下而上参股、控股方式,完善企业投融资功能,走国际金融接轨之路。

-----健全投资风险机制。效益和风险共存,搞项目投资,首先要抓好投资决策风险责任制,落实各级责任。重点搞好项目评审制度,开展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分析,进行可行性研究,办好上网协议,管好项目筹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水平。

-----完善企业资本金制度,资本金是企业经营的“本钱”,通过对资本金管理,对一部分老企业资本金缺位需要修正,对新办的企业资本金督促到位,按照投资各方的比例,规定所享有的权益,并将出资比例书面载明,划分清晰所有者为设立企业所投入的资本金部分,为满足建设资金的生产资金所需的再投入部分打好基础。

-----防止对国有股权的侵蚀。在改组过种中,有些企业为了赶上股份制改造进度,不惜损害国家资产,以低估国有资产刺激资本拥有者参股。因此要抓好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价值重估工作,尤其对一些无形资产如商誉、土地使用权、用电经营经营特许权足额评估入账,谨防把国家股转入企业股等对国有股权侵蚀的行为发生。

-----搞好投资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相配套。深化电网商业化运营,促进电力市场培育,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实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要求的经营机制,推进现代化管理进程。

九、开拓多经企业投资渠道搞好配套改革创新

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多经企业应开拓思维,勇于突破,紧紧抓住我国资本市场创新的机遇,打破资金约束,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为电力多经企业进一步改制、重组创造条件。

1、加快电力企业改制进程,切实提高电力企业改制质量。抓好电力企业的规范改制的历史机遇,电力多种经营企业通过内外合资、相互持股和吸引社会投资、职工持股等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促进电力企业精干主业,转换机制,加快改革进程。

2、加快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探索将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成果和市场销售额挂钩的办法,积极鼓励技术入股。对已规范改制的企业经营者全面实行年薪制,在部分大型骨干电力多种企业中进行股份期权试点。

3、以制度创新增强电力多经企业持发展动力。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改革已经引来了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的开放基本到位,进入自身制度层面创新时候了,这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思维突破,制度创新要着力解决发展和管理中体制不顺、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管理、规划、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努力盘活现有资产、确保投入资产增值保值。

4、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电力多经企业持续发展。立足电力多经企业在电力安装、小水电开发等传统优势行业,通过电力多经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推进相关企业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要把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名牌和发展大企业等四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下大力气创建一批有自己品牌、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通过跨地域和资本纽带,瞄准组建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较强的电力多经企业优势产业集团。

十、提高对资本运作有关问题的认识

1、首要的是创新视角,调整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角度,正确地认识电力多经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创业初期,电力多种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家属就业,安置主业分流人员,在主业大力支持下,经过多经职工艰苦创业、原始积累,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取得了一定参与市场的先发优势,但现在形势要求我们在市场中将优势转化为胜势。这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理论指导工作,突破思想束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认识经济工作出现的困难,摆正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2、正确认识合法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在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中提到“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企业从业人员看,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从劳动收入来看,其属于传统分配形式,企业广大职工已有很高的认同;从资本运作来看,最终带来一定的资本收益,势必拉大职工利益分配,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制度方式规范其操作。

3、注意资本运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们必须不能只顾效率而牺牲公平。现在我国贫富差距已经接近警戒线,如果不注意社会公平问题,很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彻底地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关注公平既是“三个代表”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要考虑到社会公平问题,而公平的竞争环境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电力企业资本运作设置内部职工股份中,不仅要考虑股东岗位责任大小因素,而且要考虑资本投入项目经营风险因素,高付出高风险高差距、低投入低风险均发展,这样即体现权责利的统一,又体现公平与效益关系。我们只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精神,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改善我们的经济管理方法,一定会确保资本运作的顺利展开。

总之,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只要坚持以“十六大报告”为行动指南,以“三个代表”伟大思想为改革标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合理运用资本杠杆,加快电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通过完善现代企业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努力挖掘企业的潜能,电力企业必将迎来辉煌的明

天。

【参考文献资料】 :

1、《十六大报告》

2、《宏观经济管理学》

3、《企业投资管理》

4、《企业财务管理》

5、《电力统计资料汇编》

6、《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7、《电业政策研究》

第二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 2012秋)

摘 要

当今世界竞争环境已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建立独特的企业特色。创新对企业的意义重大,我国的企业在创新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然而,企业创新能力从整体来说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需要从企业创新文化、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和创新政策等方面考虑。面对机遇和挑战,创新力才是所有企业持续发展和长盛不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力,现状,对策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has been increasingly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enterprise which wants to survive must constantly innovation, establish a unique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Innovation is critical to enterprises.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but on the whole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such a field and the capabilities to innovation.In a sense,there ha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for enterprise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The author believes in the thesis that to improv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should be endeavored in such aspects as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enterprises’ culture,from the preference for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ystem and so on.In face of such valuable chances and challenges,innovation should be a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demand for the forever development of all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Key wore : Innovation;situation;strategies

目 录

摘要...........................................................1 前言...........................................................3

一、创新力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4 1.1创新力的概念...............................................4 1.2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取胜之道...................................5 1.3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6

二、重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7 2.1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家精神.................................7 2.2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9 2.3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政策.....................................11

三、我国企业创新动力缺少原因及对策分析.........................12 3.1企业决策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短视行为.....................12 3.2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法制环境.............................13 3.3自主创新政策落实不力......................................13 3.4关系网文化传统的影响.......................................13

四、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对策与建议...............................14 4.1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14 4.2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15 4.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17 4.4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17 致

谢......................................................18参考文献..........................................................19

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固守一个产业、提供一种产品的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纵观现代企业发展史,多元化化为一种普遍的企业成长方式,在大型企业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全世界企业必须走的路子。中国实施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但是中国的企业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多元化战略。国内实施多元化成功的案例不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了这种现象?怎样才能成功地实现多元化经营?这已经成为摆在国内企业界和理论界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正是从这样的基点出发,产生了深入研究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念头。

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多元化战略文献、观点的基础上,首先从经济学、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社会法律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克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原因。然后分析了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战略决策前,需要认真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只有在内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才与成功的可能性。并研究了企业开展多元化战略时应该考虑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怎样选择多元化经营方向。如何根据选择的多元化经营可能来开展实施工作,等等。尤其是在分析了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开展多元化经营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于是对于企业应该如何界定最优多元化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多元化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时候,就达到了企业最优多元化水平。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失败者居多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为了国内企业有效开展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框架。

一、创新力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1创新力的概念

基本含义 包括:

一是在技术上,企业能否将科学的概念转化成为用户开发的产品,并且生产、制造和提供给消费者;

二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能被用户认可,企业能否有效地说服用户接受自己的产品;

三是企业是否能有效地管理这一过程,并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 市场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决定针对什么样的顾客、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对产品如何定价,怎么说服客户、鼓励客户的购买,已及实际完成销售的行为。因此,企业需要具备完成下述三个方面活动的能力:

产品定义

在一个给定的市场上,企业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体、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从而为企业的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确定目标用户群和产品。这包括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和产品定义等活动。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类分析,找出有可能满足的市场需求。产品概念的产生、选择和测试,最终给出产品的定义。对于一个成熟市场而言,随着企业产品种类的增多,企业还需要根据客户和竞争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产品线管理。

产品营销

定价、广告与促销。一旦企业确定要开发产品,那么与产品相关的营销活动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这包括根据市场的情况对产品进行定价,通过广告和促销活动,吸引客户的注意,并影响和说服顾客购买目标产品,并教育客户如何使用创新的产品。

销售执行

销售、配送与服务。产品创新活动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创新活动的收益。这主要通过完成产品的销售来进行。因此,企业要建立销售渠道、配送体系,培训销售人员,并对销售活动进行监控,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策略,有效 管理折扣、销售回款;以及为顾客提供培训、安装和售后服务等。

3技术能力

如果假设企业已知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获得商业利益,那么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在技术上实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即在技术上实现创新的想法。包括三个方面的活

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1.2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取胜之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则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竞争取胜之道,任何一个企业都应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呢?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政府除要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及时对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实行培训外,还要加强企业的专利申请战略,积极开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增强企业对自己技术的保护作用。充分发挥专利协会、行业协会等作用,引导企业建立专利管理组织,共同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联合创新工作,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市场竞争力。

2、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保证科技经费投入,引导建设科技企业创业中心等。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得到了创新基金的支持,坚定了自主研发的信心,部分技术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鼓励高端人才技术创业,缓解了我国科技人才就业压力。

3、政府要完善激励机制。比如,设立 ”优秀创新企业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奖“、”优秀产品设计奖"等等,档次越高越好,甚至可以是国家级、世界级,5 覆盖面越广,越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企业。评奖过程中不搞地方保护,不搞照顾,真正评出水平,使各种奖项成为湖州的文化品牌。各新闻媒体应该广泛宣传他们,让他们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4、制定措施促成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制定科研设施和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推动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企业开放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各类机构所管理的科技资源对企业政策优惠的开放,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科技资源方面的有力支持。

1.3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而且由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起主导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缓慢 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后劲,分析我国企业创新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1、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结构不合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规定,我国R&D/GDP的比重到2011年要达到2.0%,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靠国家财政的拉动。2011年,我国R&D/GDP的比重为1.47%,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中支持企业的比例仅约10%,而发达国家在同一发展阶段有50%左右的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到后工业化时期仍能保持到30%左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点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动力。发达国家正是由于企业成为R&D的主体,使得技术创新能够与市场紧密结合,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才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2、技术研发重引进、轻消化、少创新,缺乏自主创新的氛围。目前中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对外技术 依存度高达54%,而创新型国家的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低于30%,美国仅为5%左右。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9%,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 6平。一方面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特别是对国企仍存在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一切由国家来管理。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不利于创新的企业架构及心态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改变,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只关注任职期内的短期绩效,求稳思想严重,缺乏长远的创新战略和决心;另一方面是受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国家政策法律等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

3、企业创新机制不完善,组织结构不高效 企业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经济技术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企业创新团队建设是基础。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

4、人才短缺,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据对945家企业创新状况的调查,在大型企业中缺乏人才的企业占45%,在中型企业中占41.3%,小型企业中占66.4%。并且,部分企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人才为本。创新人才的不足,也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流失的科技人才他们具有特有的专长和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人才高比例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与技术秘密,带走了企业的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的重置成本,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最终将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二、重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

2.1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家精神

中国的未来以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全球的未来取决于中国深化经济改革的努力。目前的风险太多。这正是中国领导层重申对改革的强有力的承诺为何如此鼓舞人心的原因。中共已公开承诺多达60项政策和制度改革。如果获得实施,它们可以将中国转变为一个法制健全、公开竞争、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具有活力的现代市场经济体。

然而如果缺乏胆量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艰难的改革可能就无法持续实施。在习近平上任前的几年,中共由于未能兑现许多改革承诺而令公众感到失望。习近平为何必须抓住当前的势头,通过大胆行动来将改革坚持到底,有三个原因。首先,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改革。习近平已经明确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中国梦:到2020年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并且到2050年中国庆祝建国一百周年时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像邓小平对实现现代化的高瞻远瞩集结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一样,习近平的“中国梦”是一个智慧的构想,能够团结和重新激发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着手完成一个共同的使命。如果说邓小平作为启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改革的伟大设计师而被人们所铭记,那么对习近平遗产的评判将可能取决于他完成未尽改革的能力以及在领导中国走向经济和文化辉煌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不过,中国的官僚体系对经济干预过度,腐败猖獗,国有企业效率低,私营企业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农村人口众多,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中国的持续发展。要想让“中国梦”不止是白日梦,习近平就必须寻求完成切实的改革,释放中国的巨大潜力。其次,中国面临着各种迫在眉睫的挑战。其中大部分挑战无法用权宜之计或财政及货币刺激措施有效地加以解决。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增长引擎是出口和政府主导的投资支出,目前正明显失去后劲。此外,还有大量资本配置不当及经济严重失衡的问题。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日益加剧的社会紧张状态仍在持续。三中全会制定的蓝图中列出的广泛结构改革有望缓解这些不断积聚的压力,以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最后,强有力的改革是满足中国人不断上升的期望的唯一途径。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然而,至少有1亿中国人(其中主要为农村居民)仍生活在贫困中。与此同时,中国刚刚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热衷旅游、精通互联网而且思想独立,他们要求生活质量得到持续的改善。这包括更清洁的空气和水、更安全的食品、更少的腐败和更好的公共服务。中国企业家渴望政府减少干预,渴望有更大的经济自由、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近年来,中国的富人和成功者纷纷移民海外,这种趋势值得警惕,8 因为它凸显出社会中的不满情绪。习近平可通过强有力的改革重振公众的信心。因此中国领导人明智地欣然同意推出将带来深远影响的结构改革,这令人感到安慰。有了宏大的计划,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了。若计划迟迟未执行或执行得不到位,将会令中国的穷人、企业家和中产阶级消费者失望,同时给国内外看空和怀疑中国的人提供口实。习近平的威信、中共的遗产和中国的未来皆系于此。凭借习近平果断的领导力,希望中国能够成功。

2.2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1.我国已初步形成创新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内容涉及科技进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等与鼓励创新有关的若干法律法规,主要有鼓励科学与技术发明创造,从《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科学和社会事业,普及科学与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形成了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末着手制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到20世纪80年代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一系列相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激励企业和个人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发展教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进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等。这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创新法律体系。

2.我国创新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

由于立法工作的不完善,很多与创新主要法律相配套的规则、条例和规定都没有出台。我国的科技进步法已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活动的要求,缺少与技术相关的法律体系,缺少促进国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律。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不能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如竞争法没有为企业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法缺少对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税法 9 没有体现国家对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采购法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环境法更是缺乏激励企业创新的相关规定等。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还存在法律的缺失,如反垄断法、保护商业秘密法等处于缺位状态。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法律多“指令”少“自主”。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附属物,实质上是一个生产车间。与此相适应,这个时期的法律多体现国家的意志和指令,国家配置社会资源,国家安排企业的发展方向、投资建设,企业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法律没有为企业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依据三权分立的学说,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是国家最重要的三项权利,这三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保证了国家权力结构的稳定。在我国,行政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行政权力的异常强大甚至干扰了其他两项权利的正常运行,表现在法律为行政权力的广泛介入,法律的管制色彩浓厚。立法本应反映广大立法者的意志而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分干预,我国的法律不论公法还是私法都带有行政命令的色彩。法律在行政权力的指引下,为企业设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企业无法自主创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再探究法律缺乏创新的深层次文化根源,儒家的“中庸”学说难逃诘难。“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庸”,即平常的意思

二、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之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法律环境外,还有研发能力差、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对这些原因的分析也有助于对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环境这个问题的认识。

1.自主研发能力差

企业的研发能力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谋求新的大发展,其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是根本。只有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才能拥有创造力,企业也才能实现不断的自我革新,从而保持强劲势头。可以说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我国企业之所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内在原因便正是企业研发能力比较差。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缺乏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单纯性的生产型组织,不注重对产品及生产技术的创新性研发,而一味单纯性地重复生产现有产品,坐吃山空,直至新的产品或新的技术被他人开发出来后面对产品被淘汰、企业破产的结局。有些相对技术先进的企业,也是更习惯于依赖对国外技术的引进,而不选择提高自己研发能力。

衡量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可以从是否设有研发部门、研发人员配备状况如何和研发经费投入多少三个方面来判断。总的来讲,设有研发部门、研发人员齐全、研发经费充足的企业,其研发能力要强于没有设立研发部门、研发人员配备量少、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的企业,相应的,其自主创新能力也要高于后者。那么,我国企业在这三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从研发部门的设立状况来看,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设立自身独立的研发部门,在设立了研发部门的企业当中又有一些企业的研发部门也只是一个门面装潢而已,只有少量的研究人员而构不成一种研究力量。从企业的研发人员配备来看,我国企业也显得十分单薄。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企业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意为“研究与开发”亦即“研发”)活动人员占国内R&D活动人员的比例均在50%以上,日本是69.2%、瑞典为67.0%、德国61.0%、英国为60.7%、加拿大为54.8%、法国为50.7%,而我国却只有41.1%,企业R&D活动人员占国家R&D活动人员的41.1%。研发人员的数量规模是企业强大研发能力形成的一大要素,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不足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力量和能力。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仍未形成,在产学研的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全国192家中央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总数的2.5%,高级工程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外流和流失

2.3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政策

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为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科技政策是国家和各地区科技政策相关主体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基于此现实,系统阐述自主创新的内涵、科技政策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科技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理论依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科技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国外科技政策发展现状及发达国家科技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趋势。从科技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导向作用、科技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协同服务作用、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规 11 范保障作用四方面对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述。通过对前人相关理论、研究框架和其他国家现行科技政策的总结,对科技政策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要素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重视企业案例调查方式,从金融政策、财税政策、政府作用、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证分析科技政策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要素,探讨现行科技政策中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科技创新,并暨此基础制定各类科技创新政策来引导各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现有我市、区科技政策还存在着诸如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不足;科技创新政策偏重于知识的创造,缺乏科技知识的传播;培育企业创新行为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甚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而言门槛过高,普惠性不强;科技扶持资金方面,灵活的风险投资和贷款贴息等多样化方式运用欠缺等问题。据此,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从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凸显政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作用等四方面提出加强科技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三、我国企业创新动力缺少原因及对策分析 3.1企业决策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短视行为

创新是一项长期、艰苦、无前人经验可循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长期积累,厚积而薄发,力戒浮躁和短视行为,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然而,国有企业在某些方面改革并不彻底,政企不分、所有者实质缺位并未完全消除,尚未形成数量足、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的遴选和任命还是以行政手段为主,他们往往更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把经济效益政绩化,以期赢得主管部门的好感,拿到更多的年薪,得到晋升或至少维持现状,对需要较长时间努力才能见效的自主创新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和必要投入。另一方面,改革开发释放出了众多的市场与政策机会,强大的利益诱惑使企业急于求成,为获得近期经济效益,寻找政策空档进行攻关,针对市场热点进行重复投资,技术创新则被放在极其次要的地位。我国手机产业目前的现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策略上,早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民族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然而,2000年之后的市场需求暴增使得获利变得异常容易,于是很多厂商选择了“技术让位”。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而采取了整机引进方式,大组件组装方式,甚至 12 是OEM,而没有把利润用于手机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导致国产手机核心技术严重缺失,阻碍了国产手机的进一步发展。见了利益,忘了核心技术,短视害苦了中国手机产业[1]。

3.2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法制环境。

市场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发挥着提供信息、经济激励和决定收入分配等功能。但是,我国的市场体系还相当不完善,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行为还经常为原有体制的惯性所扭曲,价格机制不能保证所有产品都以最低价格参与交易的有效市场的出现。首先,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导致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他们较其他类型企业承担更多的负担,企业自主权也相对较少,进行自主创新就得支付比其他类型更多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其次,我国知识产权、品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加之社会监督机构缺失和惩治不力。再次,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各地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市场壁垒,致使创新产品不能正常进入相关市场,不仅降低了产品的有效销售规模,也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成本,更重要的是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3自主创新政策落实不力

我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目标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动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但具体政策落实不完善、不到位,未能发挥政策合力的作用。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的税负偏重。在折旧制度上,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加速折旧,加速折旧实质上相当于企业从政府获得一笔优惠的无息贷款,这是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政策。折旧是企业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偿还贷款本金的主要来源,少提折旧意味着将严重损害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4关系网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明素有编织关系网的偏好,因为关系网的存在能有效地把网络以外的竞争者排除在外,从而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来源,关系网极其导致的腐败现象,使某些企业陷入了利用行政权力营利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产生了对企业创造力的误导,对技术创新的冷落。企业领导人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经营与创新上,而是用于拉关系、走后门等途径上,企业的财力相当大的部分不是 13 用于主动从事研发活动,培育人员的技能与创新才能来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而是用于经营关系网上。这种不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企业热衷于创立和营造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而冷于技术创新.四、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技

术创新的主体

政府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2010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4114.4亿元,是2005年的三倍多。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九五”以来最高值4.6%。“十一五”期间这一比重的平均值也由“十五”的3.8%提高到4.3%。全社会R&D总经费中来自政府的比重(24.0%)仍然偏低,不仅低于绝大多数OECD国家,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基础研究经费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下降

2010年,基础研究的经费为324.5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占R&D总经费的比例为4.6%,比“十五”末下降了0.8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来源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企业基础研究经费不足5亿元,占企业R&D经费的比例不足1‰。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与应用研究经费之和占R&D总经费的17.2%,试验发展经费占82.8%,两者之比已达1∶5。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维持在1∶1的水平。

R&D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有所减小

“十一五”以来,东部地区R&D资源集聚优势有所下降,其经费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的72.4%下降到2010年的70.6%。在全国31个行政区中(不含台湾、香港、澳门),R&D经费超过了5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四个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这四个省市R&D经费分别为857.9亿元、821.8亿元、808.7亿元和672.0亿元,合计占全国总量的44.8%。

我国各地区R&D经费投入强度普遍增加。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和江苏的R&D经费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均超过了2.0%,分别为5.82%、2.81%、2.49%、2.15%和2.07%。浙江、广东、山东、湖北、辽宁和四川的R&D 经费投入强度均超过1.5%,有6个省市的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但仍有14个省市的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1.0%。

我国R&D总经费规模进入全球三甲

2010年我国R&D总经费为1043.2亿美元(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兑换6.77元人民币折算),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R&D总经费第三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R&D经费总量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3/5。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近两年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R&D总经费出现了负增长或增长放缓的迹象。2010年OECD统计的R&D总经费(共41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R&D总经费的95%以上)约1.21万亿美元,我国所占份额为8.6%,比2005年的3.4%提高了5.2个百分点,而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所占份额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对全球R&D活动的贡献进一步增大。

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仍处于全球中等水平

2010年,我国R&D总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2005年的1.32%提高了0.44个百分点,在40个全球主要国家中从2005年位列全球第24位提高到2009年的第22位。

在全球R&D经费投入最多的6个国家中,2009年,美国的R&D总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9%,德国为2.82%,日本为3.36%,法国为2.26%,英国为1.85%。而我国2010年仅为1.76%,低于欧盟25国1.95%的平均水平。

4.2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

一、近年来中国技术引进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技术引进稳步发展。2001-2007年,中国共引进技术56031项,合同总金额1203.1亿美元。技术引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电子信息等行业是技术引进的主要行业,能源、环保领域技术引进大

幅增加

2001-2007年,电子信息行业累计引进技术263.6亿美元,占同期技术引进总额的21.9%。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也是中国技术引进的重 15 点行业,2001-2007年,上述行业的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分别为128.7亿美元、115.8亿美元、90.6亿美元和80.8亿美元。同时,中国能源与环保领域的技术引进发展迅速,在能源与环保技术领域也开展了许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年,中国能源领域的技术引进金额占当年技术引进总额的20.6%,位居各行业首

位。

服务业技术引进增长较快

2001-2007年,中国服务业技术引进增长较快,从2001年的32.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1.9亿美元,并呈现出引进重点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移、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的特点。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技术引进的主要力量

2001-2007年,外资企业共引进技术633.0亿美元,占同期技术引进总额的52.6%;国有企业累计引进技术464.7亿美元,占同期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38.6%;民营企业累计引进技术22.7亿美元,占同期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1.9%,但占比逐年递增。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技术引进的主要力量。技术引进来源日趋多元化,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地

中国技术引进来源国别(地区)从2001年的54个,增加到近两年的70个左右,技术引进的渠道更加广泛。欧盟、日本和美国是中国主要技术来源地。2001-2007年中国从上述三个国别(地区)引进技术分别为414.7亿美元、250.8亿美元和248.3亿美元,从以上三个国别(地区)引进技术金额占中国同期引进技术总额的76.0%。从引进地区上看,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2001-2007年,东部11省市共签订技术引进合同金额827.0亿美元,占各省市技术引进总额的68.7%;中部6省市签订技术引进合同金额51.7亿美元,占比为4.3%;西部12省市签订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仅为45.5亿美元,占比为3.8%。

研发投入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也日益增加;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初步形成了鼓励再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研发投入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支出逐年递增,但总量仍 16 不大

2005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为24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4%,1995-2005年十年间,年均增速在20%以上,研发投入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首位,但远低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2.8万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为1250亿元,仅占销售额的0.76%,也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盟。

4.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为了使技术创新人才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激励。目前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和人才激励的研究较多,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系统地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显得更少,已有的研究内容其操作性考虑不足。在分析企业人才激励相关因素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心理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从激励过程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几个环节出发,为技术创新人才打造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其实行职业生涯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创新人才进行团队管理、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另一方面,为了使激励机制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激励机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配套的激励方法,因。

4.4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企业吸引顶尖人才首先靠招聘。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许多行业都出现八成以上企业员工工作两年后就离职的现象。即使是名列前茅的企业雇主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因此,顶尖人才越来越难掌握。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迈向新的人才发展模式,专家建议企业应重新审视人才招聘和发展计划。通过丰富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企业也可以在尝试创新的研发模式,同时更努力营造出有助于强化和奖励员工提高专业和个人发展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投资发展内部培训。企业应提供技术能力以外的其他课程来克服这个缺陷。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都很强,但却缺乏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专长。若企业能大量投资领导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就能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本地核心干部,引导未来的领导新秀,协助他们完成从优秀科学家到优秀管理者的转型。

培育创新人才。培训课程若要发挥效能,就必须针对候选学员制定明确标准。若是选择管理路线,毕业生加入公司时先从科学研究员做起,随后逐步晋升至特定领域的实验室经理或全球技术经理一职。不论在哪一个层级,公司都设立了一套清楚的考核标准,并且会向员工清楚传达,同时配合奖励制度的设置,表扬做出贡献的员工。

建立学徒制。学徒制有助于促进创新。企业可以考虑提供让研究员与资深科学家在特定项目上并肩共事的机会。个人助理并非行政职,而是提供有潜力成为管理人员的新秀晋升至高级职位的一个快速通道。公司可为资深研发科学研究员建立个人助理的职位,从而建立一个可以不断增长的创新人员网络。个人助理人选应该是具有高度潜力的科学研究员或工程师。

企业可通过其他研发模式来促进创新。企业也可以考虑建立专门负责单一产品的研发部门。此举可给予该部门更大的责任感,负起其特定细分市场的所有研发决策责任,甚至提高创新的发展前景。另一个鼓励快速创新的方式是,在产品尚未完善以前就上市。

营造孕育英才的企业环境很重要。相信一旦企业能同时解决企业文化问题,则上述方式将能发挥最大效益。在仓促招聘,让研发单位能快速运作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忽略了应该要建立有助于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组织文化,例如对公司品牌的自豪感,属于同一个团体的归属感,以及对公司提供专业和个人支持的信任感等。公司必须同时将文化规范植入本地团队。通过内部通讯、小组会议和与高管一对一会面等方式肯定员工的成就,对于创造员工的公司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也相当有用。企业有责任了解员工的倾向,同时应该更努力营造员工自在表达内心想法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工作更自在,从而提高其创造力和生产力。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李大伦,企业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2]王海署,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3}夏鲁愐,企业文化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2-15 {4}王曌,企业再造[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42-46 [5]福布斯,福布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17:69-73

第三篇:加强多元化企业统计工作提高多元化投资管理水平

摘 要: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本文分析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多元化投资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多元化投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多元化投资统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数据统计 沟通 管理 规范

提到管理,通常首先想到的是生产管理、市场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等,统计管理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的确,生产管理、市场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管理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作为企业基础管理之一的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基础,其作用是其他专业管理无法替代的。假如没有及时、准确、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政府的宏观调控离开统计数据,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在当前的烟草经济构成中,多元化投资已成为烟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强化多元化企业的统计管理,无论是多元化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还是多元化投资管理机构的宏观调控和决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分析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表象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管理者对事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根据多元化企业在一个经营结束后的资产财务经营统计指标,一方面,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经营指标完成的情况,另一方面,透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公司资产管理、经营管理的水平,这些指标数据甚至可以作为决定该企业是否继续经营的依据。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大而言之,政府的统计信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可以依据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关联性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是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领域基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薄弱环节,因此,建立或完善严格、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形成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强化了统计管理,无论是对多元化投资管理机构、还是各多元化经营企业,都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现状,又可以反映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企业当期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出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营销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产品质量以及科技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动态和未来趋势。

2、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服务型企业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相关联的东西,其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也相当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外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经营、管理动态;二是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动态;三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四是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国内外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二、当前多元化投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投资管理部门的统计体系尚未健全

公司重组以来,投资管理部负责公司所属多元化企业的归口管理,由于多元化企业数量多、情况复杂,一段时期,投资管理部门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熟悉情况、产权关系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根据公司对多元化投资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现有的管理体制,多元化投资管理部门

第四篇:伦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战略

论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战略

.王亚军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论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战略

.王亚军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民营企业是我国一支新兴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力量,我国的民营企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营素质也在稳步提高〔目前,民营企业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峻挑战、而多元化作为分散经营风险、构成多个利润增长点的一种途径,必然会获得众多民营企业的青睐〔木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以及多元化投资经营中存在问题的阐述,从而分析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的影响因素,为其多元化投资经营提供一些建议,旨在为民营企业谨慎选择多元化投资战略提供参考、[关键词1民营企业投资战略多元化

多元化投资是企业寻求在不同产业中发展的产业组合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和实施多元化经营,当时普遍存在的高额利润,使很多企业形成了很高的盈利率预期和高增长预期,并使经营者衍生出一种急于扩张的心态。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一种做大的情结:希望不断地把企业的触角伸向其他领域,规模越做越大。这一情结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民营企业纷纷推行多元化经营,其中一些民营企业连多元化经营的真止涵义都不知道就匆忙上阵了,结果吃够了苦头。所以,民营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实施要谨慎,应利用科学的方法与程序进行决策

一、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理论基础

多元化投资,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目前,关于企业多元化动机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第一,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也称价值最大化假说。其中心思想是,多元化战略的目标是为股东或投资者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来源于多元化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企业进行多元化可以产生多种协同效应,如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营销协同效应等等。止是这些协同效应所产生的1+1>2的结果,多元化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第_,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也称风险分散理论。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 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或非系统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多元化投资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_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和方式而高,其木身并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二、当前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存在的问题

随养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启了民营企业的创业浪潮。部分民营企业形成相对的规模经济,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分散风险,这些民营企业开始迅速扩张,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即混合兼并,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及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国外购买力的下降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民营企业出现了以兼并国有中小企业为主要手段的多元化发展新高潮。在这些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凸显出以下几方 而问题:

i.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决策没有形成科学决策机制和程序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实施家长制管理体制,创业初期取得成功,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状沉并不能令人满意,公司治理结构普遍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司止常运作。以“家长”所带来崇高威望,使得决策者极其自信,企业员工对“家长”极为拥戴,因而在体制上对“家长”的制约越来越薄弱。随养“家长”权力的扩张,决策就更加无序可高,这就使得重大的决策极易变成可以不经任何程序的“家长”的随意选择。这种决策的随意性和无程序性,是导致企业发生决策失误的重要根源

2.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经营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主要是依靠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巨大机遇,而不是完全依靠真止的原动力,企业家精神和成熟的管理能力。并且由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高速度,使他们没有时间来积累这些要素,尤其是管理能力,更谈不上多元化的管理能力。所以,在主业拓展能力尚未稳定之时,便忙于涉足其他产业,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3.无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

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种全局性、长远性的决策。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整体战略意识,无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估计不足,没有拟定企业各层次目标体系。具体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经营管理能力;生产经营项目繁多,生产经营转向频繁;投机思想较重,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4.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对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条件领悟不深,他们实施多元化经营在相当大的程序上为了追逐高额的短期利益,以适应过高增长欲的需要。民营企业为继续实现高增长,不得不涉足新的投资领域,而不顾自身是否形成核心竞争力,不顾自己对该

领域是否熟悉,使多元化从一开始就具有盲目性。这不仅使民营企业在新进入的领域里没有任何规模优势,而且还使企业丧失原有的优势,失去原有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影响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选择的因素分析

多元化经营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也得到了诸多的实例验证_我国很多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但多元化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因多元化经营失误导致企业万损甚至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巨人集团在原有计算机软件行业技术优势存在威胁前提下,进入了与原有行业无关联的房地产和保健品行业,结果成t多元化经营失败的经典案例。与此相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如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集团等都取得t多元化经营的巨大成功

为什么都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结果却如此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呢?目前国内学者对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因素和成功条件所做的分析不多,下而我们试图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入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i.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

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影响其多元化经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而:一是市场的有效性和十预性;_是目标行业的选择

第一,市场的有效性和十预性。衡量市场有效性的依据之一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程度,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越完善,企业的经营也更具理性,选择多元化策略时也会更符合市场要求。市场有效}P}的另一依据是政府的十预程度。若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十预过多,势必会扭曲企业的市场化行为,从而违背了市场的要求_政这是市场体制优于计划体制的最主要方而。剥夺市场主体的决策权,不仅侵犯市场主体的权利,还会直接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地方政府强迫农民种植特定作物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剥夺决策权的例子。目前需要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项目明显过多,因此使市场主体缺乏应有的行为自由,这一方而导

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另一方而也提高了政府权力的含 金量,增加了政府腐败的可能性

第_,目标行业的选择。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对于目标行业的选择十分重要。民营企业在进行目标行业选择时,一般要看目标行业的吸引力,原有行业与该行业的关联性以及木企业的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等。目标行业的吸引力主要指该行业的竞争程度,进入障碍高低等_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目标行业吸引力越大,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越容易功。而行业间的关联性高低则决定了企业能否更好发挥原有资源的协同作用,达到1+1>2的效果。多数 研究表明,行业间关联性越高,企业多元化越容易成功。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选择目标行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看到某行业赚钱就匆忙进入,而没有考虑自己进入该行业是否合适,这也是导致他们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

从企业内部看,影响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而:

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资源,它包括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企业文化等。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决定I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和经营的范围,也是限制企业多元化扩张的关键因素一纵观中外多元化经营取得成功的企业,无不具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L凭借自己强大的销售网络和促销能力,使产品在家电领域迅速发展;西门子的资木实力、品牌包容性和合作精神,也使得西门子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发展,成为经久不衰的长寿公司。这些都说明f企业多元化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有养紧密的内在联系。但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他们在现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可能仅仅是因为某种特殊因素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优先发展原来占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就开始寻求跨行业发展,结果原有优势行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有些萎缩,而新开拓的行业又不能有效地培养起新

第_,投资风险分散效应。止如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所高,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好比鸡蛋没有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即使某一个行业或产品出现了万损也可以通过其他产品或行业的盈利来弥补。企业生产单一产品,经验成熟,利润较高,但这样做风险很大,特别是在生产技术单一,或较高集中度的行业更是如此。一旦该产品的社会需求减少或者几个大企业操纵市场,一般实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抗市场震荡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将而临巨大风险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因此,分散风险成为民营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原动力之一

第三,企业原有公共资源的战略协同作用。协同作用也叫范围经济,它一般是指两个单位联合所产生的效益大于它们分开时的收益,即1}1>2的效果。民营企业如果存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的公共资源,如技术、营销或分销渠道等,则当它进行多元化经营时

就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节省大笔成木和费用。民营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后,新老产品、新老业务、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各领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存在养资源的共享性,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但战略协同作用一般在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效果比较明显,如果行业间关联度不大,则很难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非相关多元化主要优势在于投资风险分散效应,是财务导向的多元化。这要求公司决策者或管理者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或者说有非凡的经营能力。我国民营企业现状是缺乏这样的经理人才,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又选择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的行业,很难发挥原有资源的协同作用,因而成功率不高第四,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企业模式(范式)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制度、管理规则和行为方式的总称,它对规范和控制企业活动起养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民营企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时,它与环境和市场的交换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原行业形成的企业范式能否适应新的变化就成了影响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最

近几年,实施多元化扩张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通过资木经营迅速扩张的多元化企业,由于企业 经营方向和目标等战略问题的转变,而使得原有优秀的范式不再适应新的条件,而成为阻碍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降低。所以民营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还要考虑原有企业文化和范式的包容性和可适应性

四、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建议

多元化经营木身并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何充分地认识它,并加以有效的应用。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应该在自我剖析和吸取其他企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有自身特色的多元化经营道路_1.夯实基础,完善自身 一方而,把核心产品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集中力量把企业培育成有较高知名度、具有核心优势、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充分享受核心产品规模效益的企业,为多元化经营聚集足够的实力。另一方而,管理要跟上多元化步伐。民营企业应加强高层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重视企业战略规划与管理,塑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为实施多元化经营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有层次地推进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分低、中高和极高三个层次。低层次多元化指超过70%的收入来自某一项业务中,高层次多元化指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主导业务,各项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产品、技术和分销渠道等;极高层次多元化指不到70%的收入来自主导业务,事业部之间通常无联系。多数成功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都是遵循养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一民营企业切忌急于求成,忽视多元化经营的一般规律,盲目加快多元化进程,而应根据企业情沉和行业发展状沉及前景,有层次地推进多元化

3.致力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与各项业务相关的一整套复杂的资源和能力,是提供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一组技能、技术、知识、管理、文化等的集合体。民营企业准备进入其它产业时,要按照专业化经营的要求,规划和组织实施,并谋求技术、产品和经营等方而在新行业的特殊优势,具有市场准入优势及进入新市场后的较强竞争地位,才能使其后来居上,很快形成在该领域内的稳固地位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来讲,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各项制度尚不健全,政府也还没有完全摆脱“管家婆”的角色,对企业十预过多,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还不是完全有效的。这就需要我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尽快完成与国际市场经济的对接,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讲,则存在养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却到处乱铺摊子的混乱状15},而且民营企业在选择目标行业时,也不综合考虑该行业的吸引力与自身的能力,大举进入关联度不高的行业,只图一时的小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利益。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应先在原有行业进行技术、管理等方而的革新,大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进入关联性高或低的行业,充分发挥原有资源的战略协同作用,并不断调整原来的企业模式,使它能够适应企业在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过程中的要求_

参考文献:

[1]石英.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投资新领域.企业与企业

家,2011年4期

[2]许谈彬.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

策.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9期

[3]董忠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培训提升.现代企业,201()年第九期

[4] J鲜平.私营制造企业期间费用管理探讨.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1期

[s]刘友金.企业可持续多元化经营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第五篇: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有:

(一)电厂类:

中国大唐及下属电厂、中电投及下属电厂、中国华电及下属电厂、中国国电及下属电厂、中国华能及下属电厂、华润电厂、国华电厂等火电厂;垃圾发电厂、风电场、生物发电厂、光伏太阳然发电厂等新能源发电厂

(二)工程类:

1、中广核集团及下属核电公司、中国核电公司,鲁能集团、武汉凯迪等工程公司;

2、北京电建,上海电建,江苏电建一、三,浙江火电,广东火电,湖北电建一、二,福建电建,天津电建,河北电建一、二,山东电建一、三,湖南火电,四川电建二、三,山西电建一、四,安徽电建一,陕西电建,河南火电,黑龙江火电三,重庆电建,云南火电,广西电建,东北电建,江西火电,贵州电建一、二,内蒙古电建一、二,新疆电建,甘肃火电,贵州电建一、二,吉林电建,西藏建等电力建设公司;

3、华联电力监理,中达联监理,德胜电力监理,上海电力监理,江苏宏源电力监理,江苏兴源电力监理,浙江电力监理,广州电力监理,广东创成监理,广东天安监理,广东天广电力,佛山诚誉,佛山诚智监理,中南电力监理,福建闽能监理,天津电力监理,河北兴源监理,山东诚信监理,湖南电力监理,四川电力监理,山西中电电力监理,安徽电力监理,西北电力监理,河南立新监理,黑龙江电力监理,重庆电力监理,云南凯胜电力监理,广西正远电力监理,东北电力监理,江西诚达监理,贵州电力监理,内蒙古康远监理,新疆新能监理,甘肃光明电力监理,贵州电力监理,吉林电力监理,宁夏兴电监理,宁夏恒安监理等电力监理公司;

(三)电力设计:

1、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六大电力设计院

2、山西省,安徽省,陕西省,河南省,黑龙江省,重庆省,云南省,广西省,辽宁省,江西省,贵州省,内蒙古省,新疆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佛山南海,湖北省,福建省,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四川省,甘肃省,贵州省,海南省,吉林省,宁夏,西藏等省、市电力设计院

(四)电力、电气设备类

ABB,施耐德,西门子,阿尔斯通,阿海珐,伊顿电气,现代重工,正泰电气,白云电器,丹东华通,华电开关,智光电气,威胜集团,华通机电,顺特电气,思源电气,天正集团等等

(五)电力科技、技术及其它类类

各供电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国电南自,北京四方,许继电气,北京煜邦电力,和利时,深圳中电电力,珠海优特,天津天大求实,北京电研,深圳双核,利德华福、广州邦正、广东中钰、广东粤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贝源电气,南京朗坤,广东远光软件等等

下载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企业

    一、电力行业情况 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10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得到全面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国、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稳居世界第二,基本......

    电力企业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班级:电气085班 2011年12月学号:20082101027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电力企业计划管理刘蕾 袁铁江(新疆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新......

    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跨越式发展创新优势跨越式发展再创新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和胡锦涛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是江苏省实现“两个......

    电力企业浅析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

    多元化投资力保公益基金资产保值增值

    多元化投资力保公益基金资产保值增值 读了《中国财富》6月刊的封面报道,想谈谈我对“公益基金会理财的‘困’与‘路’”的一些看法。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认为困扰基金......

    评价多元化(最终定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策略的几点思考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提倡用......

    多元化评价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德政中学 陈明奇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多元化 【论文摘要】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产业生态公园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农,天下之大本 武隆农业的出路?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