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文化

时间:2019-05-12 12: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护传统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护传统文化》。

第一篇:保护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似乎社会上的一切都能和经济扯上关系,人们重利益轻文化的观念越来越严重,导致我们中华民族一些优良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有戏曲剧种367个,而目前尚在演出的仅267个,传统戏曲剧种正在以每年至少一个的速度锐减。不仅体现在戏曲领域,还有曾经五光十色、趣味横生的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们的消失、没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小康,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温饱问题的解决本应该让大家觉得开心、生活充满幸福,但为什么令大家感同身受的是日子越来越富裕了内心却越来越无聊、空虚了呢?记得童年时代,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卖冰糖葫芦的、吹糖人的、耍杂技的;逢年过节到处张灯结彩,尤其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剪纸、蒸年糕、办年货、贴对联;元宵节看彩灯、猜灯谜,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可是近几年节日气氛越来越淡,而且曾经那些街头卖艺的、吹糖人的都已不见踪迹。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今的人们重视物质轻视精神,重视经济轻视文化,社会正处在物质丰裕和精神贫乏并存的现状中。长期以来,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保护,结果是经济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却被抛在了脑后,有的甚至已经看不见踪影。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感和现实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而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正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待自然主张“天人合一”,而不是征服万物;对于人际关系,主张“以和为贵”,而不是冲突暴力;对于自我,主张“修身养性”,而不是放纵自大。这些优良的传统思想对解决现今全球性矛盾有着深刻的启发,也是缓解社会中人们“利益至上”通病的一剂良方。因此,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快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步伐已经是亟不可待。保护传统文化,建立科学有序的传承机制是关键。近几年,虽然各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项目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加上学习不易的原因,许多年轻的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因此,建议各大高校设立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业,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且为其设立畅通的就业渠道,国家也要在政策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的学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流传下去。

保护传统文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传统文化量多面广,需要的保护资金数目巨大,政府应加大对其的财政支持力度,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要建立完善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文化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保护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重点。一是通过媒体、报纸、网络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可以在网上设立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鼓励网友关注、重视、发现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包括编写通俗读物、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法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着、传播者。三是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各学科课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设置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传统文化技能,形成优良的传统文化观念。

总之,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是党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要求,是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要求。

第二篇: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篇1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篇2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篇3 遥远的东方有***,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动着同样的血,学习着同样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

第三篇:保护传统文化有声有色

保护传承有声有色

2014-6-16马思伟

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非遗保护,人人参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6月的第二个周六,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如约到来,各地围绕主题和宣传口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起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珍爱。

“同行”和“活起来”这样“动感”的字眼,反映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在当下社会吸引更广泛公众参与的思考和行动。文化遗产无言,保护传承却必须有声有色、深入人心。知行合一,人人参与,才能真正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随着文化遗产日等活动的举办,从传播方面,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和有关概念的认知已有了基础,而如何行动,如何让人们自觉自愿、行之有效地积极参与保护传承,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递真正生动融入人们现实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则成为关键。

就在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前一天,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揭幕。从2006年诞生开始,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与世界杯四年一遇的时间重合已是必然。不要说文化遗产保护与足球的狂欢节风马牛不相及,世界杯本身的魅力和展示主办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其实已成为各国共有的现代“文化遗产”。用“桑巴荣耀”命名比赛用球的本届世界杯,必然让我们更加熟悉了解巴西引以为豪的亚马逊桑巴文化的点点滴滴。而就在前两天在巴西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又传来国际足联官方再次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的蹴鞠的消息。面对这样的消息,除了喟叹中国队没能踢进世界杯,我们还应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其实,蹴鞠作为民间杂技与竞技类项目,早在2006年就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山东淄博等地,对蹴鞠文化的保护传承已进入中小学课堂。蹴鞠与现代足球的关系暂且不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世界杯这样的时间点,对蹴鞠等民间杂技与竞技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对考古发现的、据推断为更早的“蹴鞠”起源的黄帝时期石球等文物进行重点展示和关注呢?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是静态的“怀旧”,也可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贴近时尚融入生活。让历史照进现实,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在我们身边和手中生生不息地鲜活传递下去,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实践、上下求索。

第四篇:传统文化利用及保护

《传统文化利用及保护》

《年轻人钟情时尚生活老百姓对复兴国学并不热情》一文中说: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的中国知识分子,把拯救民族文化、构建民族精神支柱的希望,寄托于“回归国学”。近几年来,呼唤尊重国学的浪潮在中国知识界一浪高过一浪。不过,大多数民众并不钟情国学。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姓年的青年教师说,继承国学精华,就是读千古美文。现在,年龄很大的人或许是出于怀旧,在读古文;年龄很小的小学生也读古文了,但他们一是不可能理解里面的思想,二是不经常读;而最具活力的中青年人则没有多少人读古文。他们对博大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因此,许多人出现精神迷茫不足为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个宏观的大问题,与个体的命运联系得不太紧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对追求时尚生活方式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学者指出,文化和精神复兴不是简单重启传统、照搬教条,而是在尊重国学的前提下,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公开、透明、规则、法治、民主、正义、人权、共富、科学、人文等现代文明的精髓。而这些,绝不是仅靠知识分子的力量就能做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

一、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前提。

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之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规划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认真组织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前提条件。

2、抢救、挖掘整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键。

我州自2003年开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以来,积极开展各种民间文化抢救工作,充分发挥有关专家、民间艺人、民间文化热心人和文化干部的作用,在全州普遍增强民族传统文化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的理念,部分民间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有效保护与开发,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培育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价值。通过实施文化经济政策保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开发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如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香格里拉尼西乡制陶业,州藏药厂,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手工毛纺制作,尼西、奔子栏一带的木制品生产。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产业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当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倍加关爱和保护。在调查时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还存在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许多工作还停留在申报、命名和调查材料的存档上,工作相对滞后,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处于濒临消失的境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1、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规划。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由于涉及的部门多,加之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依存于独物时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各种文化艺人、技艺、民间习俗等文化遗产已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流传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正在消失。如藏族曲艺《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在我州至今仅存2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在渐渐消失。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如民居、雕塑、民族民间设施、工具、服饰等)有失去原有的文化性和独特风格之趋势。尤其是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关注。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引起了重视,但由于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发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工作无法实施。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我州从事民间文化的职业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相关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大,特别是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应有的共识,从而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加强对我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实行依法保护,利用现代手段将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针对我州当前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

业、社会各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最近国务院领导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该保护的要全力保护、该扶持的要扶持到位、该投入的要加大投入、该给的政策要给足。”等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把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着力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1、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先行。如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纳入法治化管理保护的轨道,这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中央、省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保护办法。建议州委、州政府:一是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州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保护办法,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人(继承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到后继有人,永不失传。

3、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合理开发利用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把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之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利用中加快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合理利用开发。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州、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需经费继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以保存历史记忆,加以传承和弘扬。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培养后备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一是要积极培养一批热爱民族文化工作,热心投身于文化工作,并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重视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性保护;三是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和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水平;四是建议教育部门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文件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通过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的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营造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测量3115—204宿舍—刘浩

第五篇: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其文化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西方文化的对内传播,传统文化是否已经时过境迁?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的中国知识分子,把拯救民族文化、构建民族精神支柱的希望,寄托于“回归传统文化”。近几年来,呼唤尊重国学的浪潮在中国知识界一浪高过一浪。不过,大多数民众并不钟情国学。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姓年的青年教师说,继承国学精华,就是读千古美文。现在,年龄很大的人或许是出于怀旧,在读古文;年龄很小的小学生也读古文了,但他们一是不可能理解里面的思想,二是不经常读;而最具活力的中青年人则没有多少人读古文。他们对博大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因此,许多人出现精神迷茫不足为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个宏观的大问题,与个体的命运联系得不太紧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对追求时尚生活方式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学者指出,文化和精神复兴不是简单重启传统、照搬教条,而是在尊重国学的前提下,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公开、透明、规则、法治、民主、正义、人权、共富、科学、人文等现代文明的精髓。而这些,绝不是仅靠知识分子的力量就能做成的,更重要的是民众的参与。

一、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在北京三所高校:北大、清华和人大的本科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调查主题是: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受调查者,100人,文、理、工科各占约1/3。在问卷中,有几组题目是考察人们对传统的认知程度的。当被问到“对于古代经史子集”的阅读情况时,有79%的人答“偶尔翻阅”,13%的人答“敬而远之”,表示“深恶痛绝”者有2%,只有6%的人说“爱不释手”。而对于四大文学名著,答“都看过”的有27%,“多次看过”的15%,而只“看过其中一两部”的却高达48%。另有两组题目,是考察对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了解程度的。结果,有42%的人表示对于京剧或其他某个地方剧种“可以去看看”,与表示“不感兴趣”的一样多(42%),还有4%的人表示“非常讨厌”,只有11%的人“非常喜欢”。而对于书法、国画、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等)的掌握程度,“学过点皮毛”(48%)和“一点不懂”(33%)的占了绝大多数,只有14%的人“大致掌握一些”,“精通”者仅5%。这和2004年北京几家研究单位对北京青年与传统文化的调查所

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当代的大学生对传统经典的阅读不够,传统节日的功能也日渐微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说,“电子游戏、网络小说、流行文化等后现代文化剥夺了学生太多的阅读时间。”

二、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五)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三、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

只有将传统文化重视起来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振兴价值,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

四、怎样开发利用及保护传统文化

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实行依法保护,利用现代手

段将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着力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1、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先行。如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纳入法治化管理保护的轨道,这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二是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保护办法,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人(继承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到后继有人,永不失传。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需经费继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以保存历史记忆,加以传承和弘扬。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培养后备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一是要积极培养一批热爱民族文化工作,热心投身于文化工作,并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重视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性保护;三是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和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水平;四是建议教育部门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程度上给予科学合理的发掘、传承与开发,不仅能够增强乡土凝聚力,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也能提高地区知名度,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放眼当前的“文化开发热潮”,不少地方只是将传统文化当作一种符号和手段,借“文化”之名,行“生财”之实,甚至将传统文化当成摇钱树,期望在短期之内大获经济或政绩上的收益。在这样的心态下,传统文化开发出现了不少短期行为和失序现象。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传统文化多一份敬畏、珍惜之心,对区域文化怀一腔豁达之爱,对文化推动经济的能效有一种客观理性的估量。幻想一祭起文化的大旗,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等就能迅速打开局面,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摆正心态,反对浮躁,戒除功利思想和跟风心理,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下载保护传统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护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精选5篇)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 -------湖湘文化之梅山文化 我来自益阳安化县梅城镇,在我们那所流传的是我们的本地文化即梅山文化。那么何为梅山文化呢?我将围绕这个问题来介绍一种......

    保护传统文化(优秀范文五篇)

    保护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意义,是我们中华名字文化的思想根基,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并与当今社会相适应,保护并弘......

    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及其产品。而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文化是......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

    保护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自信

    保护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自信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端午时分,艳阳高照,喧嚣的锣鼓阵阵,龙舟竞舞,绿粽飘香,这是湘南农村的端午盛况。对......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09机电1W张彩琴09324107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颜子珍 主题:文化之复燃 时间:2010-1-27 地点:江苏常州 现将此时间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