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2:5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第一篇: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

上柏住院部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人们常常感叹当今社会让人感动的事情已经很少很少,当听过《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的先进事迹后,我相信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上柏住院部习惯称“麻风村”,是我国最早的麻风病院之一,“村”里现有84位麻风病畸残康复者,每年还短期收住30余人次重症麻风病患者,麻风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可就在那远离城市繁华的地方,由十多位医护人员组成的上柏住院部医疗队,甘于清贫和寂寞,面对肢体畸残的患者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绽放着青春光彩,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作为同行的我,现在深深认识到在平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这充其量只是一名不犯错的医护人员,如果说要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那还是远远的不够。从前总是抱怨卫生院条件艰苦、没有优厚的待遇、也没有大医院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但现在想想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上柏医疗队员们,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要向他们学习,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怀抱梦想、奉献青春的人生追求;学习他们大医精诚、树仁立德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心系患者、亲如家人的大爱情怀,在思想上要牢牢记住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将自己这个职业作为人生的追求,技术上要精益求精,主动认真地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努力给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要踏踏实实的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党和国家的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实到实处,工作中多一

些善意的微笑,多一些语言的关爱,多一些真心的呵护,以实际行动展示出一个医务人员应有的形象。

最后,用一段话来概括我的体会:“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二篇:住院部工作制度(上墙)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工作制度 出入院工作制度

1.病人入院须持医生开出的“入院证”,现款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方可入院(最低300元/人),急、危病人或特殊情况,经院总值班领导同意后方可直接入院,24小时内补办手续。

2.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诊疗。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病员,主管医生要及时填写督查表,仔细核对身份证、户口薄、合作医疗本后,通知病人24小时内上网登记,社保患者管治医生要三日内开具《诊断证明》,通知社保单位后及时回执,以免影响患者直报。

3.患者出院时由主管医生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后办理出院手续,主管医生应提前一天做好病历整理,出具必要的《诊断证明书》、《出院证明》,交待出院注意事项,经科主任审核签字或盖章后,护理部进行核算、登记,送住院处结账,病员方可出院。

4.住院期间,病人或家属主动要求出院者,主管医生要将病情愈后及危险因素向其交待清楚,并做好记录,经科主任同意,由病人或其委托者签字后,视做自动出院,责任自负,对个别闹事者,由主管医师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外,应及时通知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处理。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病房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要履行值班职责。坚守岗位,因院内会诊、学习等有事离开科室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处。值班医师应提前10分钟接班,对危重病人应进行床头交接,认真填写交班记录。接班后全面巡视病人。2.值班医师在非正常上班时间,负责本病区各项临时性的医疗工作和各种危重病人的观察处理,负责新入院的病人的检查和处理,书写首次病程记录。

3.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或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汇报值班领导处理。

4.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的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的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查房制度

1.病房实行科主任每周查房1次,主治医师每日至少查房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2次,2.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士长参加;主管医师对所查的病人应负责报告病情及治疗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对所查的病人应提出诊治意见,主管医师做好记录,并负责组织实施。

3、对危重病人进行重点查房,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共同诊治。

4.查房内容及范围

(1)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危重病员的中西医诊断,中医四诊合参辨病辩证及中医特色治疗的合理性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检查和抽查有关医嘱或病历,补充修改和纠正下级医师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案,讲解如何辩证使用中药、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特色治疗及中医食疗的方案;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等事宜。

(3)住院医师查房:主要是对本人所管的全部病人进行经常性系统的查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分析和评估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同时汇报给上级医师指导调整方案。对危重、疑难、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时补充和修改诊断及治疗方案。

(4)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1次护理查房,同时加强中医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的管理,协调配合医生完成中医特色治疗工作。医嘱制度

1.医嘱一般在上班后2小时内开出,要求层次分明,内容完善、清楚、不准涂改,开电脑医嘱时分组要清楚,避免护士配错药,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2.医师写出医嘱后,护士不能更改,对可疑医嘱,必须核实后方可执行。除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并签名。

3.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

4.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6.医师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员做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护士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7.重整医嘱(术后、产后医嘱)时,应写明重整日期和时间,在医嘱前划一道红线为标志。开写电脑医嘱时必须停止以前医嘱。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凡遇疑难、危重病例,由主管医师向科主任提出讨论申请,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生主持讨论,并邀请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中西医诊断,提出中西医治疗方案,并由主管医师负责书写讨论记录。

2.术前讨论制度:对重大、复杂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定出手术方案,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讨论情况由主管医生负责书写讨论记录。

3.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24小时内召开讨论会,由业务院长或医务科负责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参加,需尸检病例,待病理结果回报后再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按规定上报卫生局及有关部门。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小组;院内的大型抢救工作由分管院长组织“医院急危重病人抢救领导小组”有序进行。

2.凡正在抢救的危重病人,应常规填写病危(重)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病人家属,一份存放病例备案。并对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做详细的交代和说明,做好思想工作。3.凡经抢救的病人必须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经过和效果,及时总结分析情况,以便补充、修改和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请求全院紧急会诊。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或新发现疾病等,需请其他科医生协助诊断治疗的,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10-15分钟内到位。4.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由分管院长同意,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治疗的疑难病例,需院外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分管院长同意,与定点帮扶医院或相关上级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分管院长主持,申请科室主任协同应邀医院指派的专家完成会诊任务。

7.远程会诊:本院治疗的疑难病例,需远程会诊者,由主管医生提出,科主任同意,准备好病历资料,在远程会诊室上网会诊。

中医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病人管理制度

1、主管医师对符合准入中医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标 准的病人,按照中医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的流程实施诊疗。

2.根据中医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表单开具诊疗项 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及方案,并签字。3.护理部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 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5.中医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患者发生变异时,主管医师应与科主任协商、讨论、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必要时退出路径。转科、转院制度

1、转科制度

(1).住院病人主要疾病属于他科,或入院后新发现他科疾病占主导地位,经他科医师会诊后,可转他科继续治疗。

(2).转科前,主管医师写好转科记录,护士长结算本科住院费用,办理转科手续。

(3).转科后由接收科室医生书写转入记录,认真做好诊断治疗工作。

2、转院制度

(1).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本院不能确诊和进行有效治疗的患者,可转院治疗。

(2).转院病人由主管医生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分管院长批准后,由主管医生负责办理,自行转院者按自动出院办理,由病人及家属签字,责任自负。

(3).病人转院,如需护送,由医院与患方协商,并向其交待转送途中的风险及意外情况,由患方本人及家属签字同意后,可派救护车及医护人员护送,救护车费用由患方承担。

(4).转院病人转院前,必须办理出院手续,结清费用方可转院。请示汇报制度

1、各临床科室对住院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遇有诊疗、操作疑难时,主管医生应立即向上级医生汇报,及时协商解决。

2、如上级医师不能解决,应及时请示汇报科主任及值班领导组织院内会诊,病情急、危、重时通知医院急救小组成员及分管院长参加抢救。

3、如病情需要,应及时汇报院长组织院外会诊或抢救,决定转院。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凡发生或发现医疗差错,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尽快(2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处理并将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和处理意见等按相关规定上报卫生局,必要时提请医疗事故鉴定。

4.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5.差错、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由分管院长组织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对责任人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篇:医院住院部制度(上墙)

医院住院部制度

(医院住院部20个上墙制度)

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关心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尊纪守法,不以医院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首诊负责制度

1、病员首先就诊的医院为首诊医院,挂号后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的医务人员为首诊医师。院前急救、院外出诊、会诊、抢救等,经医院医务科或院值班人员安排相应(科室)医务人员承担且首先与病员接触者亦属首诊医师。

2、首诊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热忱的服务态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治,严禁互相推诿和对病员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敷衍塞责,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2、首诊医师在接诊病员后,须按要求进行及时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门诊医师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简要的门诊病历(内容包括简要病史、身体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处理),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3、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病人,在未明确由哪科主管之前,必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严禁相互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并及时将处理情况记入病历。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待病人情况稳定后,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和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做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4、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5、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会诊制度

1、会诊是指医师在遇到急危重症、诊断不明、治疗困难、以及其它不能自行决断处理的情况下向本科内、科外、院外的其他高年资医师或专业医师请求诊治指导的一种医学行为。

2、科内会诊一般由主管医师或主治医师向科室主任提出,科主任召集科室内有关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是由主管医师向科室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送到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的科室应及时派出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前去会诊。值班期间的紧急会诊可不填写会诊邀请单,直接电话邀请会诊。

3.全院会诊相当于全院疑难病例病案讨论,参照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相关条款执行。

4.院外会诊是本院诊治比较困难的疑难病例,可以申请院外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批准,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地点。填写邀请函送往被邀请单位医务科。院外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必要时可请院领导参加。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送病人到院外会诊。

5、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必须在邀请会诊时间内尽快参加会诊,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电话直接邀请的紧急会诊必须随叫随到。

6、为保证会诊质量,会诊一般邀请具有较好经验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被邀请的医师要详细了解病情和检查病人,主管医师要介绍病情和请教问题,说明会诊的目的和中心主题,双方进行讨论交流和沟通。会诊时如在诊断原则上有明显分歧,应及时请本科室上级医师再次会诊,对会诊意见会诊科室应予采纳。

7、会诊结束后,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应当将会诊意见以会诊记录的题目详细记录在病历病程记录中。内容包括:会诊邀请时间、会诊时对病员询问和体检发现、会诊分析意见、关于诊断治疗的总结性意见、进一步的诊治建议、会诊结束时间、签名等。

8、主管医师要根据会诊意见调整诊治方案,并将会诊经过调整的诊治方案向病员说明,取得其知情同意、配合治疗。

9、凡遇重大事故或案件或重大医疗纠纷的全院会诊,必要时邀请上级卫生管理部门或有关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参加。

10、不论科内、科间、院内、院外的会诊均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

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

2、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人。

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线片、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医师报告简要病历、病情并提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副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住院医师应认真做好记录。

5、查房内容:

(1)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历;审核新住院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尤其是新住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护士的反应;倾听病人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的记录;了解病情变化;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住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人;检查化验报告,分析化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写出次日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方面的需要。

6、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7、院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定期参加科室查房,指导和检查科室查房工作落实情况,有效督促科室查房质量不断提高。

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用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等限制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

①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损。

②查输血单位与血袋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③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品、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检验科

⑴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检”,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7)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功能科 ⑴放射线

①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②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③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⑵心电图、脑电图、B超、超声心动、脑血流图、肺血流图、生理仪、多普勒彩超、颈颅脑血流分析仪~TCD、心向量等。

①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②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③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的查对制度。

6、康复理疗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时,检查针的数号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7、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消毒日期。(3)发器械包时,查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是指:、因症状复杂、体征多样或多种疾病混杂致使临床诊断在短时间内难以确定的病患;②、经过一段时间正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病患;、尚不能得到准确认知的病患;④、因患者不能叙述或叙述不清、遗忘、查体不合作、提供虚假病例等原因不能确诊的病患;⑤、在本院现有技术条件下诊断治疗较为困难的病患。

2、门诊患者就诊三次不能得到确诊的病员,门诊医师应当主动收入住院治疗。住院患者三日内不能确诊的病例,主管医师应当提请科主任组织本科室内疑难病例讨论,七日内不能确诊的病例,科室应当向医务科申请组织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进行讨论,科主任可以根据疑难病例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邀请其他科室参加,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由医务科组织主持讨论,凡被邀请参加的科室和人员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

3、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当做好病例资料准备工作,并主动邀请参加讨论的其他医师成员对病员进行询问、查体、阅读病历和其他检查资料。凡全院性的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提供科室应当将病例资料提前一天交到医务科,打印后发给参加讨论人员。病例资料摘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邀请参加人员、主持人、病例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主要阳性体征和重要的阴性体征、重要的辅检结果、临床初步诊断、住院诊治经过、现在病员情况、讨论的主要目的等。

4、讨论的程序:主管医师汇报病历,对该病例提出讨论的理由与目的并初步分析意见;科室其他医师发表诊治分析意见;科室主任发表诊治分析意见;对各自发表的诊治分析意见进行讨论,并形成较为一致的诊治意见;科主任做总结性发言,尽可能明确疾病的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如讨论不能形成一致诊断意见和提出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次讨论会应提出有益于诊疗的医学建议。

7、主管医师应作好科室疑难病历讨论会议记录,并在会后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或决议以疑难病例讨论的题目记入病历中并科主任签字,全院性疑难病例讨论,除科室应作好记录外,医务科亦应作好记录。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将不定期对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进行考评,促使疑难病例讨论质量提高。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凡病情危重,短期内可能危及生命者均应积极进行抢救。

2、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师、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及业务院长。

3、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纪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4、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6、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7、认真书写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8、凡遇有重大灾害、事故抢救,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科室之间支持支援配合,必要时成立临时抢救组织,加强抢救工作。

9、危重病员抢救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患者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登记并下达医嘱,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2、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医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科室手术按照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划分为特大手术级、大手术级、中等手术级、小手术级四级,此等级分类与医师职称无关。

2、分级管理范围包括各类手术、麻醉、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项目。

3、医院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范围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与匹配的技术能力相一致。

4、严格执行中等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的管理措施,5、各级手术医师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手术医师向患者及其家属就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科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充分、明确的术前告知,并有签字认可。

6、如果手术过程中手术方式因故需要变更时,需要向家属交代并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对患者实施新开展的手术技术须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7、手术记录由手术者负责术后24小时内完成书写,详细记述手术过程、术中病理大体所见、术中出血量等,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应由手术者负责在术后8小时内完成书写,除记手术的重点内容外,还应记录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标本去向等内容。

8、手术批准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治疗方式、参加手术人员及具体分工)、小手术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审批;②、中等手术经科室讨论后由主治医师审批;、大手术经科室或全院讨论后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④、特大手术经科室或全院讨论后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报医院职能部门审批;⑤、节假日、夜班急诊手术、超出本人手术权限范围的应立即请示具备权限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批。

9、未列入手术名录的手术名称及级别,由科主任报医院职能部门审批确定。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1、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的手术类别包括:、手术分级为三级、四级;②、技术难度达到或接近三级、四级手术难度;、术前诊断不明;④、术前不能确定手术方式;⑤、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等风险较大;⑥、破坏性较大;⑦、需完整摘除某重要器官或裁肢;⑧、新开展的手术。

2、术前讨论的内容应包括:尽可能明确术前诊断,掌握手术适应症、完成术前准备、确定术式、麻醉选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明确术后需重点观察或监护事项、护理要求等。

3、急诊手术不需要术前讨论,但需报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批准,特殊情况下应由科主任报请医院职能部门或分管业务院长批准、备案。

4、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全科医师、护士长、麻醉科、手术室护士等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可以根据死亡病例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邀请其他科室参加,凡被邀请参加的科室和人员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

5、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当做好病例资料准备工作,并主动邀请参加讨论的其他医师成员对病员进行询问、查体、阅读病历和其他检查资料。凡全院性的术前讨论,病例提供科室应当将病例资料提前一天交到医务科,打印后发给参加讨论人员。病例资料摘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邀请参加人员、主持人、病例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主要阳性体征和重要的阴性体征、重要的辅检结果、临床初步诊断、诊治经过、现在病员情况、讨论的主要目的等。

6、讨论的程序:主管医师汇报病历,对该病例手术治疗的初步意见;科室其他医师发表分析意见;科室主任发表分析意见;对各自发表的手术治疗意见进行讨论,并形成较为一致的手术治疗意见;科主任做总结性发言,尽可能明确手术治疗方案及相关处理意见。

7、主管医师应作好科室术前讨论会议记录,并在会后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或决议以术前病例讨论的题目记入病历中并科主任签字,全院性术前讨论,除科室应作好记录外,医务科亦应作好记录。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将不定期对科室术前病例讨论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进行考评,促使术前病例讨论质量提高。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在本院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死亡的病例必须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一般在死亡后七日内进行,特殊死亡病例、可能或已经引起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当在三天内及时进行讨论。

3、死亡后进行了尸检的病例,先在死亡后三天内进行一般死亡讨论外,还应当在病理报告后再进行正式死亡讨论。

4、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全科医师、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可以根据病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邀请其他科室人员参加。凡被邀请参加的科室和人员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

5、如遇特殊病例(尤其有医疗纠纷)进行死亡病例讨论,应报请医务科人员参加。

6、死亡病例讨论的目的是尽可能明确死亡原因,探讨该病例在住院诊治及抢救过程中有何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和抢救工作水平。

5、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当做好死亡病例资料准备工作,凡全院性的死亡讨论,病例提供科室应当将病例资料提前一天交到医务科,打印后发给参加讨论人员。病例资料摘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邀请参加人员、主持人、病例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主要阳性体征和重要的阴性体征、重要的辅检结果、临床诊断、死亡诊断、住院诊治经过、抢救过程等。

6、讨论的程序:主管医师汇报死亡病历,对该死亡病例的初步分析意见;科室其他医师发表分析意见;科室主任发表死亡分析意见;对各自发表的死亡分析意见进行讨论,并形成较为一致的死亡原因意见;科主任做总结性发言,尽可能明确死亡原因。

7、主管医师应作好科室死亡病例讨论会议记录,并在会后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或决议以死亡病例讨论的题目单页记入病历中并科主任签字,全院死亡病例讨论,除科室应作好记录外,医务科亦应作好记录。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将不定期对科室死亡病例讨论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进行考评,促使死亡病例讨论质量提高。

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

1、病历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全面、系统的科学记载,是医务人员进行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科学依据,是医务人员将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方式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后形成的医疗活动记录。它体现着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临床、教学、科研、预防及法律诉讼工作提供客观资料和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必须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书写病历。

2、病历包括门诊病历、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如下:(1)、住院病历书写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整份病历应尽量保持同一颜色,需要复写、修改的除外)。门(急)诊病历和需要复写的资料可以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

(2)、病历书写应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部分可用外文缩写)。尚无正式译名的外文可用外文原名。药名使用中文书写,确无译名时方可使用拉丁文或英文书写。简化字按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之规定书写,不得自行杜撰。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各项记录必须有完整日期。统一使用公历,按“年、月、日”顺序填写,必要时注明时刻。时刻的书写采用24小时制。

(4)、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文字工整,字迹清晰,标点正确。书写过程出现错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5)、病案首页和各种表格记录的栏目,必须逐项认真填写,不得遗漏。无内容者划“/”。每张记录表格楣栏的病员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和用纸页数均需填写齐全。

(6)、病历应按规定内容书写,并由医务人员签全名。

2、实习、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经过我院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3、进修医务人员应由其接收科室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分管主任(副主任)医师认定后书写病历。

4、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和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姓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修改内容和签名必须用红色钢笔或水笔。

5、各种症状和体征要用医学术语记录。对病员提及的既往疾病名称应加引号。疾病诊通用的疾病名称,译名应以《英汉医学词汇》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的名称为准。不得写化学分子式(如NaCL),不得写不恰当的简称(如支扩、高心等)。

6、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7、诊断名称应确切,要符合疾病命名规定的标准。疾病名称要分清主次,按顺序排列。主要疾病应列于最前,其他诊断列于主要疾病之后。诊断应写疾病全称,应尽可能包括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的诊断。

(1). 诊断名称使用“初步诊断”、“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时的诊断为“初步诊断”,主治医师首次查房所确定的诊断为“入院诊断”。

(2). 若初步诊断与入院诊断一致,主治医师应在初步诊断后签上姓名和日期。若不一致,主治医师应在初步诊断后写出入院诊断,并签上姓名与日期。(3). 若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不符者,应有充分依据并做出出院诊断,并写明年、月、日。所作诊断必须经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确认并签名。

8、凡药物过敏者,应在病历及首页药物过敏栏内用红色钢笔或水笔注明过敏药物的名称。无药物过敏者,应在栏内写“未发现”。

9、化验报告单应按报告日期顺序呈叠瓦状粘贴整齐,其他检查报告应分门别类另纸粘贴。

10、对于各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可使用专科专病表格式病历,但表格式病历的设计应报经省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以求统一。表格式病历必须基本符合入院记录格式的内容和要求,并包括本专科专病的全部内容。科研所需的入院记录不得列为住院病历。

11、因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2、住院体检患者的记录,按入院记录的内容与要求书写。

13、进修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试用期医师(士)(即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轮转医师/士)轮转每个专业应书写入院记录(既往史须系统回顾,体格检查须对各系统器官的阳性、阴性体征详细描述)不少于5份。上级医师在全面了解病情基础上进行审查、修改并签字,以示负责。

14、病历书写质量应列为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考核内容,并作为晋级考核的必备项目。

值班、交接班制度

1、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人员。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班医师在交班前应完成本班的诊断、治疗、记录等工作,若未完成,交班时应说清楚事由,并征得接班人同意,方能离岗。交接班的基本内容:①新入院、病危、当日手术后及死亡的病例;②病情发生重要变化的病例;③可能发生(或已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

2、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在科室交接班记录本上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3、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同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处理,并作相应的记录。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遇有需主管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主管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教科及值班领导。

4、一线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处理。二线值班医师可住家中,但须留联系方式,若一线值班医师因出诊、会诊、抢救等情况需离开病区时,应立即通知二线。二线值班医师接到请求电话时应立即前往,10分钟内到位。

5、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既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若需急诊手术,此时病区有紧急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行及时处理。

6、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全包括院级、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4、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病案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输血管理小组)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分明,定期开展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6、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7、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践,建立切实可信的质量管理方案。

8、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9、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10、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三基”必须人人达标。

10、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基础质量、环节控制和终末质量管理。

12、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是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通过学习,促使医务人中牢固树立防病治病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卫生法规办事,做好责任区范围内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2、每位医务人员应牢记法定传染病的类别和病种,熟练掌握流行规律与防治防治措施。坚决按《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乙类传染病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丙类传染病城市和农村都在24小时内的时限,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卫生防疫部门上报疫情。

3、诊治疾病的医务人员、检验人员,一旦发现立法的初诊传染病患者,应立即电话报告院防保科(传染病专管员),并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项目齐全的登记于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将疫情卡片以最佳的报告形式上报顺庆区卫生防疫站,严防漏登、漏报。

4、责任疫情报告人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违者按《传染病防治法》与《实施办法》和《刑法》的有关条款给予惩处。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各病房要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二次,没有高级职称的由科主任代理;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住院医师执行24小时负责制,同时做好一切查房记录。

2、对疑难重危病人要及时组织科内病历讨论或组织院内外会诊。

3、对死亡病历要进行及时讨论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4、对住院病人的一切技术性操作,要按照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范围进行;对复杂、疑难或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决不允许进修或实习医生单独处理。

5、严格手术分级制度,坚决杜绝越级、越格手术,对一些重大破坏性手术(如脏器部分或全部切除、肢体切除等)及新开展的手术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审批。

6、坚决杜绝做非专业性手术。

7、手术病人,术前应对诊断、术式进行反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并发症要有防范措施,要把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与预后情况向病人亲属或单位领导说清楚、讲明白,要在亲属完全同意手术并同时在手术协议书签字盖章(手印)后方可安排手术。门诊手术或急症手术参照此程序执行。

8、对当日手术病人,手术室人员和手术医师要陪同病人一同进入手术室直至结束后将病人安全送回病房为止;只有手术者本人有权向病人家属讲解或答疑,不允许他人随意解释或答复。

9、手术麻醉科接到急症手术电话或通知后,做好一切手术准备,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手术或延误时间。

10、各种手术标本(含冰冻标本)要由手术医师及时送病理科,病理科要及时写出书面报告。

11、凡住院病人,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准擅自转科、转院或到院外做任何检查或处理,不准擅自外出或回家,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准出具住院病人的病情材料或证明。

12、对死亡或有争议病历,在未做出妥善处理前要由科主任保管,不准私自涂改伪造,不准外借或复印,涉及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公、检、法、律师需调阅材料者,要经医务科或分管院长批准。

13、各种检查回报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14、出院总结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出院总结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针和随诊计划(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随诊制度)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凡做病理解剖的病员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历讨论也应做详细记录。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医疗质量监控科及医疗、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2、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疗质量监控科报告。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4、差错、事故发生后,医疗质量监控科及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必须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质量监控科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6、为查明事故和医疗纠纷原因,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向死者家属及时提出尸检要求,要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夏秋季不得超过24小时,冬春季不得超过48小时。

7、情况检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属、单位做详细说明。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8、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9、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人以上病人死亡,10人以上人身损害的,要立即向卫生局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一、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三、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四、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五、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六、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七、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应用。

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1、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2、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3、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4、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九、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十、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十一、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1、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按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4、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时间及疑为受细菌污染的手术。患者身体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72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

十三、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

病人入、出院工作制度

1、医院有各种各类疾病有收入院治疗的标准、制度和程序。由本院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通过病情诊断来决定住院。

2、医师在实践中还要依据医院现有医疗资源(人力、技术、设备等)能够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可收入住院,还是应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诊疗。

3、每一个病人从门诊、急诊收入院时均有完整的记录,应都包括有明确的住院日、入院时的病人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的评价,向病人进行说明,取得理解与同意。

4、医院有急危重症及预约手术的患者优先收住的具体规定及办法,病区要保持1-2张急诊床位。

5、对于需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等特殊治疗的,应明确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收住的理由、预期效果及费用,取得理解与同意,患者运送途中要保障其安全。

6、危重症患者转院前应明确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转院的理由、可能的后果、途中可能的意外、取得理解与同意,有转院记录,并与上级医院取得联系,必要时可派医务人员护送。

7、患者出院应有本科的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查房决定,并提前一天通知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病房护理人员应依结账单发给出院证、出院小结等文件,并清点收回病员住院期间所用医院的物品。

8、医师、护士有责任根据病情为出院病人给予必要的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或工作中的住院事项等信息服务。

9、每一位出院病人都有出院小结的副本,主要内容有入院时情况、诊断名称、治疗方法、效果、出院带药、出院注意事项以及康复指导等。

10、逐步做到由负责治疗病人的医师或上级医师进行首次出院随访。

11、病情不宜出院而病员或家属要求主动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充分说明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如说服无效者应报请科主任批准,则由病员或其家属在病历中签署相关知情文件后办理出院手续,方可离院,经主治医师通知而不出院者,通知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接回或送回。

临床各级医师岗位职责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及上级指令性工作。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业务相关科室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相关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二、临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完成会诊、出诊任务。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及值班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于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的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除上午查房外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巡视3次,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后及下班前各1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要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按门诊、急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口腔科3个制度

口腔科规章制度

1、学习有效的表达方式,加强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获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全面检查病人的口腔情况,详细制定治疗计划,清楚而全面地向病人做解释,保证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意。

3、对每一项治疗内容的收费标准都要准确无误地告诉病人,并协助病人制定支付计划。

4、对就诊病人全部实行电脑管理,每位病人一个ID号,认真记录病史,安顺序就诊。

5、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

6、对所有用于口腔内或接触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钻、机头、托盘等)均严格消毒。

7、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手术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0.1%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1-2 分钟,必要时加戴无菌手套或指套。手术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8、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必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自身伤害、医疗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及差错,责任自负。

9、治疗室内的各项物品,均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逐日检查,随时补充,及时更换。

10、门诊所有设备、器械,须经常检查、加油、保养,并定期清点,防止损坏或遗失。

11、保持室内整洁,每日治疗室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空气消毒。

12、清洁整顿应在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中不得进行,清洁地面时应先拖后扫。

13、注射麻醉剂前应首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按常规要求作过敏实验。

14、治疗室内应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并专人负责,每日检查。

15、下班前应检查各诊室及技术室,并切断水、电总开关,防止发生意外。

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1、室内整齐无尘,湿式清扫,设器械清洗间和消毒间,专室进行清洗消毒。

2、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3、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处理,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对不耐热的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所用戊二醛每周更换,并监测使用中的浓度,留存备查.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高危器材,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根管器械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灭菌后定位放置、专人保管,有效期内使用。

5、治疗盘、口镜、牙垫、混汞机、X光机、印模、蜡块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应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防止霉变及过期使用,口检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置入黄色垃圾袋中,封扎集中焚烧处理。

7、如反复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8、麻醉药应注明启用时间,启封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9、正确使用消毒剂。2%戊二醛浸泡器械时10小时达到灭菌、20分钟达到消毒,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并监测使用中戊二醛浓度。

10、每日工作完毕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洗各种物表和地面,每日用紫外线1—2次,时间为1小时。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

口腔科医生工作职责

1.对病人热情接待,认真检查,精心治疗。

2.认真阅读病人填写的病史,及时发现对治疗有关的全身病情、正在接受的治疗和服用的药物。

3.学习和掌握有效的表达方式,加强与病人沟通,掌握人心理状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而健康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4.全面检查病原体的口腔情况,不要受病人主诉的限制。5.详细制定治疗计划,清楚而全面地向病人做解释,保证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意。

6.对每一项治疗内容的收费标准都要准确无误地告诉病人,并协助病人制定支付计划。

7.每个治疗步骤都要详细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病人同意和配合,绝对不要在病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开始治疗。对某些治疗内容,要病人签署“治疗同意书”。病人如有不同意见,必须记录在病历上。

8.所有治疗都必须保证病人在无痛,或将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下进行。不能以对病情有好处为由而强行进行治疗。对小儿治疗尤其要给予高度重视,即使病儿家长要求,也必须婉言拒绝。

9.规范详细地书写病历,不能简单从事,以免导致日后的纠纷。10.严格检查督促护士助手的规范服务,保证治疗的质量。11.对需要进行治疗后随访的病人,应安排跟踪随访。

12.遇到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要及时报告,组织会诊,制定治疗计划,按计划治疗,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13.必须仔细阅读和熟悉有关设备器材的说明书内容,按说明书保养。14.在提高服务效率和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使用材料。15.努力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篇:住院部护理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体验医护工作体味医患情深住院部护理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结束了紧张忙碌的高三生活,我们迈入了期盼已久的大学生活。本以为轻松闲暇的时光就此开始,却发现大学,只不过是换了名字的高三。同样繁忙的学习生活加上各种更加费尽心血的课余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紧张而充满挑战。不过,这样的生活确实锻炼了我们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心智更加成熟,心态更加从容。转眼半年悄然而过,寒假到来,为了认真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相关通知精神,结合“永远跟党走青春建新功”的主题,我来到了胸科医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体验到了严谨辛苦的医护工作,体会到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理解和体谅,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而又稍稍紧张的心情早早的来到了胸科医院的住院部。由于我并不是学习护理的,所以我跟随着在这里实习的护士们,开始了我的实践活动。对于医院,我总是怀揣一颗敬畏之心,走在医院长长的走廊里,我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连呼吸都变得轻缓,生怕吵到正在休息的病人。在参观了每一间病房,了解了医院的基本情况,熟悉了各个科室的位置之后,我便接到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项任务——为病人铺床。

第五篇:住院部制度

医院病房管理制度

一、病房由护士长总负责管理,科主任及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二、值班护士必须到床前向新住院病人详细、清楚地介绍住院规则。

三、每周定期向病员宣传卫生知识、做好病人思想、生活管理工作。

四、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谈话轻。

五、病房要统一陈设,室内物品如床、床头柜、脸盆、痰盂、暖瓶等均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六、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天至少全面清扫 4 次(上、下班前),24 小时内地面不得有垃圾存在,每周五大清扫一次,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七、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必要时戴 口罩。

八、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

九、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 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十、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员,不会客,并及时清理非陪人,在查房、治疗时,病人不得离开病房。

十一、每月定期召开病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十二、节约水电,按时熄灯,洗刷后及时关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十三、病房厕所,要干净、无味。

二、医疗工作管理制度

1.医疗争议处理预案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突发性公共群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 4.药品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处理预案 6.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7.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8.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9.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0.病例讨论制度 11.会诊制度 12.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3.保护性医疗制度 14.医嘱制度 15.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6.查对制度 17.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8.谈话签字制度 19.手术审批制度 20.手术管理制度

2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管理考核办法 22.病历书写制度

23.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二级考核制度 24.病历运行、归档管理制度 25.病历检查制度 26.病人入院护送制度 27.转院、转科制度 28.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 29.外出进修管理制度

30.医技药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 31.门诊工作制度 32.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33.急诊科工作制度 34.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35.急诊抢救制度 36.急诊值班、交接班制度 37.急诊值班主任制度 38.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39.临床用血管理条例 40.血库工作制度 41.血液发放制度 42.内科输血指南 43.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44.输血申请及会诊制度 45.输血前告知制度

46.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试行)47.内科系统使用抗菌药物暂行规定 48.外科系统使用抗菌药物暂行规定 4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试行)50.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51.药品报损管理制度 52.处方管理办法(试行)

53.处方点评制度实施细则(试行)54.药品引进采购制度

55.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56.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57.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 58.多重耐药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措施

5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及奖惩办法 60.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办法 6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死因监测报告制度及奖惩办法 62.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63.职业病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64.检验科工作制度 65.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66.放射科管理制度

查房制度 一、三级医师每周大查房不得少于一次,科主任应有计划的每天分别查各负责医师分管的病房;二级医师每天查房不得少于一次(危重病人根据病情查房);一级医师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查房二次。三级医师大查房应有二级、一级医师、护土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二、一级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时对全病区病人负责,夜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应重点观察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三、查房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线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之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三级医师或二级医师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查房内容:

(一)三级医师或科主任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人,审查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介绍国内外医疗新技术及动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二)二级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一级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人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检查各项诊疗资料是否及时收集、可靠,决定出院、转院问题。

(三)一级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新入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人;检查化验报告单及特殊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的执行情况;检查病人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四)值班医师查房: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新入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人,完成经治医师交办的诊疗措施。

住院病历书写要求

一、新毕业医师、进修、实习人员写全病历。批准的本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以上进修医师可写住院志。

二、病历的一般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婚姻、职业、工作单位、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

三、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四、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

五、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六、个人史、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家族史。

七、体格检查应当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

八、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九、辅助检查资料。

十、初步诊断。

十一、医师签名及病历完成时间。

十二、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多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时书写的记录。

十三、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十四、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十五、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下载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住院部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麻陂卫生院住院部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在医院领导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树立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

    住院部制度

    住院部制度 住院部概况 住院部的组织结构 医师工作文明规范 护士工作文明规范 各类制度 查房制度 交班制度 新入院病例讨论制度 住院患者请假外出制度 病历书写制度各类人......

    住院部年终工作总结

    住院部年终工作总结 住院部,英文解释为inpatient department;在工具书中的解释亦称住院处,是办理病人入院业务的科室。住院部年终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住院部年终工作总结一:......

    住院部职责

    住院部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做好住院处管理及记账、结账等工作。执行收费标准,杜绝不合理收费。 2、执行《住院处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各......

    住院部年终总结

    住院部是每家医院都设立的部门,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住院部年终总结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住院部年终总结一201X年即将结......

    柏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柏校长讲话心得体会 家长会听柏校长讲话,使我深刻体会到学校老师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深刻明白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

    住院部规章制度(精选5篇)

    住院部规章制度 目录 一、 住院部人员岗位职责 1、 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2、 护理岗位职责 3、 住院部药房岗位职责 4、 住院部收费员岗位职责 5、 住院部医保人员岗位职责 二......

    住院部现状及规划

    一.健全以下建议,有利于医院基础建议及稳定发展 1.一病区医生办公室空间狭窄,电线安装不合理有隐患。建议更换办公室地点。 2.各病区办公桌均有部份损坏、其椅子过大,不适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