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学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2: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说》学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说》学案设计》。

第一篇:《马说》学案设计

八下——第五单元——《马说》——2《马说》学案设计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韩愈(768——824)字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文体介绍: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

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3.注音:

祗()辱骈()死一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才美不外见()

二、自学指导一:

1.学生听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集体朗读。

3.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之:(2)世有伯乐 伯乐: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辱: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槽枥:

(6)不以千里称也以: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尽:

(8)才美不外见 才美:(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等: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11)策之不以其道 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通:1

(14)执策而临之 临:(15)其真不知马也 知:

(16)安求其能千里耶?安:

三.自读指导二:

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食:食不饱,力不足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之: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四. 自学指导三:翻译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当堂训练:中考试题选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一:回答问题

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各比喻哪几类人?

二.自学指导二: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三.自学指导三: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1.主题:

2.写法: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写的?

四、自学指导四: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

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当堂训练:扩展阅读

马价十倍《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

倍。

1、解释加点词:比三旦立于市伯乐还而视之

2、划停顿: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

3、翻译句子: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4、阅读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课后反思:

第二篇:《马说》学案

高唐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学案

马说(第一课时)

设计人:王玉华初审人:刘军华审核人:张光希

学习目标 :

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3、指导朗读。

4、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学习过程 :

任务

一、导入:

1、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

2、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简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任务二:诵读全文,小组交流: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2)伯乐指的是什么?

(3)归纳全文主旨: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研讨:

1.总结本段重点字词:

2、(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任务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分秒必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1.总结本段重点字词:

2、(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学习任务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总结本段重点字词: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达标测试:

1、熟记课下注解。

2、背诵课文。

学习驿站:

学习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不足是:

马说(第二课时)

设计人:王玉华初审人:刘军华审核人:张光希

(一)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歧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

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驿站: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篇:马说学案

栾川一高附中初二语文学科诱思探究导学提纲(2课)《我的母亲》学案

主编人:姚东旭审核人:初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日期:2013、3、14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3.从文中获得有益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ɡ),字希疆,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一生获35个博士头衔。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选自《胡适自传》。

三、疏通字词(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文绉绉():佃()户: 轻薄:仁慈:质问: 管束:广漠:宽恕: 穈()庶()祖母翳()

四、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写了母亲几个方面的事(概括)?

五、研讨分析课文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与后文有怎样的关系呢?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4、作者受到了母亲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小结: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仿佛与知心朋友话往事,拉家常,听凭心泉自然流淌。体现出了谦谦君子风度。

文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而这一点正是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课时(课后习题)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如果..我学得了„„如果..我能„„

名句积累:

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黎巴嫩)

2、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3、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再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

第四篇:《马说》导学案

马说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学习重点:

1、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

2、力争当堂成诵,加深对文章的寓意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轻松起航——文体、作者

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韩 愈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杂说的最后一篇)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却不为当时重用,虽业精行成,却难以施展,郁郁不得志。本文借物说理,托物言志,以千里马的遭遇,讽喻当世不知用人,感叹自身怀才不遇。

二、初读课文·自学积累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祗辱()食马者()槽枥()才美不外见()骈死()尽粟一石()其真无马邪()不以千里称也()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交流讨论。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祗:通“只”,只是辱,受屈辱。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不译。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石,十斗为一石。

7、食:同“饲”,喂养。

8、是:这样,指示代词。

9、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马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划出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

2、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4、韩愈借马的遭遇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课文 分享收获

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谈出自己的收获:

朗读个别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语句、段落,谈出自己的感受;

根据作者的观点,说出自己的体会;

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感想;

伯乐、千里马、马夫各指代哪一部分人,如何评价;

结合背景,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穿越时光的隧道,设计一个现场采访,同韩愈对话;

写一篇读后感,以个人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以唱歌、绘画、书法、对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第五篇:《马说》复习学案

《马说》复习学案执笔人:刘颜

一、注释检测。

1、祗.:

2、骈.:

3、骈死..

4、槽枥..:

5、一食..:

6、食.

马者:

7、才美不外见.. 见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

9、策之.. 策:道10 尽其材 材

11、执策而 临.

之:

12、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13、其.

真不知马也__

13、呜呼..:

14、其.真无马邪:邪__________

二、翻译重点语句。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7、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三、按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主旨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4、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5、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7、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突出了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

11、抒发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句 :

四、内容理解。

1、文章运用了的手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是“千里马”却没有遇到‘伯乐“,你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课外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5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

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题在于(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

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评:

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应为“比

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顾: ___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马说》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

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

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

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

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

不能通其意()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寓意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1.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马说》

[乙]夫骥之齿至①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②膝折,尾湛③附④溃,漉⑤头洒地,白汗交

流,中返迁延⑥,负辕不能上。伯乐遭⑦之,下车辕而哭之,解衣以幂⑧之。骥于是傍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战国策》

注解:①至:年老②申:同“伸” ③湛:沉④附:脚背 ⑤漉:口鼻中流出的白沫 ⑥迁延:步履艰难⑦遭:遇见 ⑧幂:覆盖。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解衣以.幂之()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力不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其.真无马邪 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答下列问题。(4分)

①(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怎样的人?②(乙)文中千里马“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A、《马说》(原文略)B、《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1)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2)诳:欺骗人,蒙人的意思。(3)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4)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5)奚:何,为什么。(6)理:加工雕琢玉石。(7)题:品评;评论。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古往今来,曾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的名人及这些人发出了无尽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概括他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马说》学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说》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说》导学案

    主备:史军伟校审:张梅签审:刘成大使用时间:2012.9.12 《马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感知文言议论文的主要特征,体会文章比喻手法的作用,把握文......

    马说复习导学案

    《马说》复习复习目标: 1. 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用原句回答问题。2. 会准确解释重点词语。3. 会翻译重点句子。4. 能根据课文分析解答问题。 一、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课文,理顺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 教学重点......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绥德县中角镇马家川九年制学校黄艳锋一、教学内容: 《马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杂文。作者是唐......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文言文。本课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名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作者借千......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肃宁三中 陈坤俭 教学目标: 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⒊理解课文寓意 ,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九年级 设计者:姚本文 【文本概述】 《马说》是湘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该文是唐代大文......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篇文章是一短小精品,不足200字。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