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医网-析要医院管理伦理与医生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析要医院管理伦理与医生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当代医院管理伦理概述
1.医院发展事关医者切身利益,()及水平与医院发展休戚相关A
2.当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应坚持把()放在首位C
3.对医院管理工作的()研究,也成为新时期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A
4.以下哪项不属于正确处理公共卫生建设与医疗服务的关系,把预防为主放在首位的内容()B
5.作为特殊商品的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医药卫生服务的()严重背离A
6.宏观上,我国医疗服务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服务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哪项不属于上述内容()A
7.在卫生改革与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以提高()水平为中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逐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B
8.用“()”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医院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A
9.要正确处理医院效益和患者利益的关系,把()放在首位,当医学人道主义与功利主义发生矛盾时,坚持患者利益和医学人道主义第一的原则B
10.当代()是当代医院为了防病治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应用医院设施.环境条件.社会活动和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能力等因素的过程D
当代医院管理伦理(组织伦理)与医生素质与能力提高
1.医院()实际上是在落实组织伦理的要求D
2.以下哪项不属于医生科学素质的“五性”()A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医生人文.伦理素质的内容()B
4.()是人生存的终极目的,()是终极的善,是最高的善B
5.医院既是()也是伦理组织,它也有其自身的组织伦理D
6.管理其本身是一种()的过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的社会C
7.所谓组织伦理,是指蕴藏于管理的组织过程和组织的结构之中的伦理()C
8.组织伦理作为一种静态的伦理形态,它蕴含在组织结构中,表现为组织的()与行为管控C
9.医生不去从事促进他的病人的健康,就破坏了医学(),可以说他做错了,或他从事的根本不是医学B
10.要提高()的科学与伦理水平,就应着力提升管与被管的良性互动;还应重在从科学管理和伦理管理上落实A 医生成长同医院管理伦理与伦理管理及医院目标管理伦理等
1.医院管理可分为()B
2.以下()不是医院管理的特点D
3.在医院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矛盾为()C
4.以下()属于医学教学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C
5.以下()不属于医学人才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A
6.()是在医学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和伦理要求D
7.以下关于医院管理对管理者的伦理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B
8.()是指调整医院管理中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医.教.研.防)相互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与准则.B
9.()为了防病治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应用医院设施.环境条件.社会活动和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能力等因素的过程A
10.()是指在用这些道德行为规范与准则去实施当代医院管理的同时,体现和落实伦理(人文性.人性化)的.仁爱公平的.高效率的医院管理.C
医生成长及医学人文教育和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管理伦理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C
2.()是最普遍的一种医疗错误B
3.增强医疗安全的三个行动不包括()A
4.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D
5.关于医疗差错的归因,以下错误的描述是()C
6.()是在医疗安全管理中应遵循的伦理准则和伦理要求.A
7.医疗安全以及医疗纠纷管理伦理方面的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C
8.()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患双方的人格.权益及有关的道德或法律责任,从而影响到医患关系B
9.()诱发医疗差错主要见于主治医生与住院医生之间.主治医师与实习医生之间.转科后不同科别的医生之间A
10.临床诊疗决策越来越依赖各种实验诊断和辅助检查,因此导致的医疗差错亦随之增加.上述情况属于诱发医疗差错的系统性因素中的()D
医生成长同医院科研管理伦理与医院管理中的医学研究的不端行为
1.以下说法与描述错误的是()C
2.科研的知情同意包括()要素B
3.医学研究不端行为的核心内涵为()A
4.以下哪种行为未做到受试者隐私和保密()C
5.关于研究与治疗的区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医学科研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A
7.从()时开始医学研究的不端行为引起了公众的特别关注并给予其相关定义D
8.在认定医学研究的不端行为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一般都要求医学研究的不端行为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不包括()A
9.()是科研人员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探索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或规律,发现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和诊疗措施的过程A
10.“患者的合理补偿.损害赔偿以及应获得的一些具体的利益,例如交通补贴.酬金或劳务费”对应医学科研管理道德中的哪项基本原则()D
第二篇:华医网-提高自身能力,做合格医生
提高自身能力,做合格医生
医生能力.心态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1.紧张为()A
2.决策能力为()B
3.要做好医生,首先要()A
4.临床能力要素不包括()D
5.有同理心的人必须有哪两个原则()A
6.医生经常接触的有害因素不包括()C
7.《爱丁堡宣言》对医生的要求为()D
8.对医生而言,不健康的心理素质会影响到()A
9.Thomas.vieary医生对外科医生强调哪四个方面()B
10.2009年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失去操守现象最严重的职业是()B
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医患沟通的主要目标是()D
2.目前医患关系的偏差包括()D
3.“偶尔治愈.常常缓解.始终安慰”(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的格言,体现了()D
4.“人是动物”观点的误区是()D
5.“人是机器”观点的误区是()C
6.“人是社会性动物”观点的误区是()B
7.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原因不包括()C
8.接触到被污染过的物品所获得的微生物感染指()B
9.在防治疾病过程中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是()A
10.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指
()C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及医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1.利福平可以把分泌物染成()B
2.()是诊断判断的基础,检查选择的依据A
3.()是达到有效.准确接诊咨询的第一步D
4.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适用于()岁以下的患者D
5.()是获得真实材料的前提,是建立依从性的关键C
6.下列哪项是可使阿司匹林血药浓度降低的药物()C
7.下列哪项是可使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增高的药物()A
8.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引起TBG浓度和结合力的升高()C
9.在和病人沟通的时候,容易发生一些误解,不包括以下哪些原因()B
10.利福平是一个诱导肝微粒体酶,可以降低许多药物的血清浓度,其中不包括下列哪种药物()A
医生临床查体技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BATHE问诊中的“T”代表()A
2.下列对于脉压的认识,错误的是()C
3.下列关于交谈的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B
4.不要给未经治疗的黏液性水肿的患者应用()B
5.MINITS的思维途径中的第一个“I”代表()B
6.()是一种超语言的沟通方式,是一种无声的安慰C
7.在网上评出的患者最不喜欢医生说的话里,第一位的是()A
8.在测定血压时需要注意被测者至少要休息()分钟,首次量双臂C
9.询问腹痛问诊要点可以用字母PQRST表示,其中“R”代表()A
10.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会有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C
合格医生应具备的品质
1.一期止血缺陷是指()C
2.以下生化结果不正常的是()A
3.医生应具备的品质不包括()D
4.SOAP记录方式中,“O”即()C
5.费用评价标准是一个比值,即()A
6.慢性低钠血症初期()hK+移出细胞A
7.以下关于急性的低钠描述正确的是()C
8.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则以下检查禁忌()C
9.作为医生,对相对于危险性较小的可能性,优先考虑()B
10.快速处理低钠血症可用3%NaCL(Na+.CL-各513mmol/L)25~100ml/h,()h内达()mmol/LC
第三篇:大学生要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摘要: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难的 关键。大学生就业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 业机会、赢得欣赏的本钱。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综 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关键词:就业;综合素质;就业能力
正文:
大学生就业由“精英”教育阶段的毕业包分配到现在“大众化” 教育阶段的就业双向选择。目前是竞争激烈的年代,面对竞争激烈的 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和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本质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就业技能,打好就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 于主动。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 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 也有社会性因素。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一个 不高的水平,大学的招生数量还要继续增加,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将 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 的实际需求中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难的关
二、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键 大学生就业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
机会、赢得欣赏的本钱。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综合 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气质修养等。知识结构是基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显得 “有内涵 ”。动手能力决定一个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良好的组织决策能力可以对 实现目标和方式做出最佳选择。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成为“双向选 择” 成与败的关键。人际沟通能力更是在社会求职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看好。现在所认为 的大学生的能力,早已不只是指知识的多少,而是指以知识结构为基 础,包括以上所述的多方面综合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下,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 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 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对策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为自
己提升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职业倾向,择己所爱,培养自 主学习能力,学会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为自己能力的过程,变成学习的主人,拥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及乐于探究求 新,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做好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进 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了解职业的特性、现状及发展空间,以及对
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进行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职业,跟据自己的实际找工作。再次,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按照社会与职业发展要求,将已有知 识科学地重组、交叉融合,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最后,加强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掌 握基础知识以外,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还需具备从事该行业岗位的实 际工作能力,积极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
(二)掌握基础知识性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 为了就业而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 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 识、正确运用,必须努力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 各类有用的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虽说大学是小社会,但是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差距的,刚走出校园 的大学生对社会看法过于简单、片面和理想。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 验的他们,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难以适应企业要求。这就需要 在就业前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一 种综合性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思维能力对于人的学习、生活、事业的成功非常重要。依靠思维 能力,才能总结、概括前人的经验,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能力是大 学生就业要求的必备素质,也是就业能力结构的核心。动手能力可以
理解为一种实践的技能,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无论在学校 中你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如何,如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实际,不能带来 实际的工作业绩,最终也将会被社会淘汰。在学校期间,就应该有意 识地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各类社团活动和毕业 设计等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 时,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及时处理,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 预期目的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工
工作中,各种 问题都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 动,训练和培养自己的组织和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 或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思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成 功就业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具备基本 的就业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能否正 确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对环境的适 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的健康。大学毕业生自觉地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以达到善于与用人单位沟通,顺 利就业。
(四)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成为提升就业能力的保障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 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 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 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
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 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 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 迎接挑战。此外,大学生还需要有良好的择业心态,正确的就业观。应当把 就业观念转换为就业大众化,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到最需要 的地方去就业;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认清就业形势,确立 “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
第四篇:医院管理伦理与医疗改革
医院管理伦理与医疗改革
【重点提示】
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医院管理中的道德原则。【学习目标】
掌握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医院管理中的道 德原则;熟悉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责任伦理;了解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医院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医院的党、政、医疗、后勤等各个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体 系。医院管理道德,是医院各项管理的基础,它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时所表现 出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医院管理道德,既是推动医院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大精 神动力,又是实施医院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的必备内容。医院管理者只有重视医院管理道德,才 能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维护和发展人民 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繁荣。
医院管理的伦理意义及伦理原则
一、医院管理的基本道德责任及意义
(一)医院管理及医院管理道德的含义
医院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管理是按现代化医院工作的客观条件 和客观规律,对医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效率。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员的组 织管理、医疗技术工作的管理、各种物质设备的管理、财务经济活动管理等。涉及医院的行政、医 疗、科研、教学、后勤等各个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体系。
医院管理道德是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特点而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医院管理道德是调节医院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医院与社会之 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院管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积 极作用。
(二)医院管理的基本道德责任及意义
医院管理道德必须贯彻“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医德基本原则。把这项基本原则应用于管理者及全体医务人员的行为之中,是管理者的最 基本的道德原则。
医院管理道德是医院管理者在长期的医院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是医院各项管理
工作的基础。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医院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形成目标一致、上下协调的 干群关系;要正确处理医院内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科室与住院病房之间,医疗和后勤、医 疗和护理等科室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的整体关系,才能有效执行医院的职能。这 就需要有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协调人际关系,调整人们的行为。
医院是对特定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是医院的神圣职责。医院管理者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服务对象为“上帝”,使病人到医院有安全 感、亲切感,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医院管理道德建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保证。
医院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涉及范围广,人员复杂,必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只有加 强道德管理建设,才能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促进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医院必须完成国家下达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任务,接受上 级领导机关的检查和考核。医院要正确处理国家、医院、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形成了医院 的管理道德,并在管理实践中日趋完善。
二、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管理是以医德为导向,以医术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造就 一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疗卫生队伍,以保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促进卫生事业的进步。加 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
良好的医德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基础
医院管理在于实现医院人、财、物、时间、空间、事件、信息等管理要素的最佳组合和合理流 通。在这些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医疗质量的提高、技术和设备作用的发挥、经济效益的 获得都依赖于人的医德。医德是医院规章制度和医德规范得以贯彻实行的前提和基础,医务人 员的高尚道德是实施医院管理手段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医德可以使医务工作者热爱本职工作,表现出对事业的忠诚和主动服务精神,具备良 好的医德才能真正履行治病救人的天职。
(二)良好的医德是自觉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重要保阵
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与制定、履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在医院管理 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作用。医院的有效管理依赖于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良好运行,而规章 制度的建立、运行又以医务人员良好、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为前提和基础。
首先,良好的医德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内在动力。规章制度是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依据,是保证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使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医院的规章制度都是从病人 利益角度出发,其目的是使医务人员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发生医疗差错,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如手术室的更衣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是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防止交叉感 染;严格的核对制度是为了防止医疗差错出现等。而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要靠医务人员良 好的道德来保证,如果离开了医务人员的自觉性,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良好的医德是创造性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力量源泉。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医务人 员的义务,但是规章制度是对医院一般规律的反映,常常是复杂多变的,医务人员在执行时要从 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三)良好的医徳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不谋私利,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医院行业作风的重要表现。长期以来,广大医 务工作者,不为金钱所动?不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对病人不论职务高低、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受到社会的好评。良好的医德是医务人员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良好的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质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医院所具备的 仪器设备等条件和医务人员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的程度;二是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二者互相 联系,缺一不可。前者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后者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精神动力。高尚的医 德能激励医务人员从病人利益出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良好的医德是把握医院改革方向的思想基础
医院的改革管理应立足于提高医疗、服务质最,有效地防病治病,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促进 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医院,是医院 改革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以良好的医德为基础的。在医院改革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医德作用,片 面强调经济效益而不顾病人的利益和医院的形象,医院的改革便会偏离正确方向,医院的前景便 会十分渺茫。
三、医院管理中的道德原则
医院管理道德原则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约束和 促进作用,是医院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德素质, 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患利益兼顾、患者利益第一的原则
医务人员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医院管理道 德强调,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医
者的利益,当二者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兼顾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医务人员如果时刻考虑患者的 利益,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声誉,而且还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获得必 须以维护患者的权益为前提。医院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医患双方利益的平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医患利益矛盾客观存在,兰州军康医院特别是在当今卫生投人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保障薄弱的情况下,医患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面对矛盾,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 首先考虑医务人员自身的利益,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医院管理强调尊重病人,方便病人,急病人 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把“病人的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医院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这 就要求医者以暂时的、局部的牺牲,来维护科室、医院、卫生事业的尊严。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 则。这是因为,一方面,医院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效益。医院提高经济效益不是以 损害病人的利益为基础,而是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提髙医疗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髙 经济效益后,购买先进的设备,促进医务人员的发展,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另一方面,社会效益中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医院通过优质服务获得了病人的信任后,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统一体。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既不 能忽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三)公平和效率并重、效率优先的原则
在医院管理中要不分出身贵贱、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能力大小。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以需求 为导向,获得合理的分配差距。公平原则就是寻求病人、医者、国家效益的均衡,实现人人享有卫 生保健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在于形成更高的效率。卫生部门要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内部机制,采用先进的管 理手段,提髙工作效率,只有工作效率提高了,才能实现更好的公平。
(四)医疗和预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医院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院可以“只治不防” 或“重治轻防”。预防为主,控制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提髙健康水平,防病于未然要比治已病 更经济。预防为主是卫生事业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医学的最终目的的。
卫生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概念,克 服“重治轻防”的思想;其次,要把预防为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优先保证预防经费的投人,制定预 防和控制疾病的规划,建立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工作;最后,加强 医疗机构的预防管理,预防医疗安全事故,预防院内感染,争取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fi 避免后遗症、并发症,把防和治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节医院伦理委员会
适应形势要求应运而生的医院伦理委员会是调整医学伦理冲突的新型组织形式,它作为医 学伦理组织的一部分,是医疗改革的新生事物,在卫生管理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成立的原因与背景
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学难题,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和争论,促进了公众自觉性的增强,因而在医疗活动中更多的病人和家属要求参与有关他们和家 属的医疗决定。但是自主权的要求和自主权的缺乏引起了医患纠纷。为使医务人员对伦理问题 敏感起来,并指导医院伦理问题的解决与防范,于是产生了医院伦理委员会。
二、医院伦理委员会(Hospital Ethics Committee)的含义
国内外医学界关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含义有多种表述:
卡弗德(Ronald Car ford)和德奥德尔(Edward Doudera): “由某个保健机构建立的、多学科 职业人员组成的、为发生在该机构内的种种难题而设立的小组。”
莱文(C.Levine):“医院伦理委员会是由医院或保健机构设立的正式负责调解、咨询、讨论在 临床保健中所引起的伦理决策和政策问题的小组。”
柯斌铮、陈克铭:“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在医院内设立的医学伦理的决策机构,它是为解决和论 证发生在本院医学实践中的医学道德课题和难题而设立的非常设机构。”
迟连庄:“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建立在医疗单位中的关于医学伦理、医务道德方面的决策咨询 机构。”
《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规则》: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医院党委和院长领导下的关于医学伦理道 德的咨询机构和群众性自我教育组织。
医学伦理委员会是建立在医院等基层卫生单位中,由多学科职业人员组成、为发生在医疗实 践和医学科研中的医德问题和伦理难题提供教育、咨询等的机构。
三、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
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医院内的一种咨询、教育机构,而不是权力机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独 特功能。
(一)政策研究功能
医院的发展和改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如医院发展的方向、髙新技术配置的比例、利益分配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院人事及分配制度调整和科研方向的确定等,都 涉及伦理导向。而医院伦理委员会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决策提供伦理咨询,确保重大决策符合 道德要求,保证医院发展按正确方向进行。
(二)教育培训功能
医院伦理委员会应承担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及社区群众的医学伦理教育和培训任务。由 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导致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性质与内涵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 疗活动中非技术性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医院伦理委员会应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以及道德 评议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医学伦理学素养,以及对医学伦理问题 鉴别、分析、处理的能力。
(三)咨询服务功能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这方面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解决医患纠纷提供咨询,化解或消除医患 因沟通不足、服务态度欠佳、对治疗方案意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等。二是对临床治疗措施和特殊 技术应用的道德性质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对临终病人维持或终止生命方案的选择,对器官移植 供需双方利益风险的取舍,对人工生殖技术适用范围的把握等。由于医院伦理委员会将越来越 多地面对生命伦理学问题,故应以坚实的生命伦理学理论基础和敏锐的医学伦理思维与判断能 力,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有意义、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四)审查批准功能
目前,卫生部已经明确要求临床药理试验基地、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机构成立伦理审查委员 会,开展相应的伦理审查和监督。今后,为确保医学髙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保障医学发展的正确 方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功能将愈来愈重要,该功能的良好实现,会促进医学技术不断走 向成熟。
此外医院伦理委员会还具有学术研究功能和内外交流功能。
四、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生物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伦理委员会对人 体生物医学研究项目进行科学审查和伦理审查。科学审查和伦理审查不可分割,涉及人类受试者的不科学的研究其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医学会的《赫 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制定和 确立了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标准。伦理委员会依据这些指南对研究项目进行独立 的、称职的和及时的审查。伦理委员会负责在研究开始前对研究项目进行审查,同时还应对已通 过审查、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进行伦理评价与审查。
五、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成
伦理委员会的组成是多学科和多部门的,成员资格包括:(1)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医药 专业人员;(2)代表社区利益的从事非医药相关专业的人员;(3)法律工作者;(4)其他单位的
人员。
伦理委员会组成需保证其有能力对申请研究项目的所有伦理问题进行审査和评价,并保证 能在没有偏倚和影响其独立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伦理委员会应在自己的工作中证明其工作能 力和效率。
伦理委员会法定到会人数不少于5人,包括各资格类别的成员,并有不同性别的成员。为保 证法定到会人数中专业资格分布符合要求,伦理委员会各专业资格成员的人数可各在2名以上。
伦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审查项目的专业,聘请或委任独立顾问,就所提议的研究方案向伦理委 员会提供专门的意见。这些顾问可以是伦理或法律方面的、特定疾病或方法学的专家,也可以是 社区、病人或特定利益团体的代表。应规定独立顾问的授权范围。
伦理委员会成员都必须接受有关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和科学方面的初始培训和继续教 育,并通过考核合格表明其达到了培训的要求和预期目标。
六、卫生事业管理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关系
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功能和职责可以看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医院的职业道德 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医务人员对伦理问题的咨询和决策,从而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学的健 康发展。
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道德要求
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政府的伦理观 和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卫生服务改革的趋势和卫生服务水平。
卫生事业改革的深人展开,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卫生服务在方便群众 就医方面有了明显改善。过去存在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现象有很大缓解。(2)医院的 设备、仪器、医疗技术、住院环境等迅速发展,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支持。(3)改善了卫生工作人 员的待遇,引入科学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新技术、新疗法、新手段层出不穷,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4)引人先进的管理机制,提髙了医 院管理水平,提高了效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生事业改革也促进了医德的进步,医风的改善。首先是医德观念的更新,竞争意识、服务 意识、制度意识、管理意识、效率意识等逐渐为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接受和采用。其次是改革为医 疗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改革医德医风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最后,通过改革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医德的养成,有利于病人和社会的监督。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的是人人享有健康。医疗卫生改革要 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随着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卫生事业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能淡化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所谓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就是医疗服务工作 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做到公平和普及,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原则就是使所有病人都能得到及时、公平的医疗服务。归根结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是一种道德 行为,改革不能失去或违背医学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能丧失公益性原则。
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责任伦理
卫生事业改革的根基是公平,而执行和恪守公平,必须由政府、集体、个人三者承担起各自的 责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一)政府责任
由于卫生事业不同于企业,完全市场化地提供和分配卫生资源是不公平和无效的。因此,政 府不能管得太死,又不能管得太少。从伦理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政府对卫生资源进行宏观调控 和适当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政府过度干预卫生机构是有害的,在公费医疗中许多不公平、无 效率的教训应该汲取。必须凭借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并且紧密联系国情,努力找到医疗卫生资源
与政府强有力的导向之间的平衡点,最大效率地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效用,为广大人民群众 服务。
卫生改革应由政府确立方向,改革的重点必须放在政府部门,因为只有政府才具有控制卫生 总费用、指示方向、立法的权威性。在执行过程中政府的职责可能会被化解,但政府最终保留控 制权、决策权、干预权和民主权。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处理。兰州人流第一层次,公共卫生、预防与初级医疗保健是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应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资源,以国家投资为主体负责费用,不以赢利为目 的,不应引进市场经济。第二层次,是指费用较大、价格昂贵的检查、治疗、救护,应逐步过渡到各 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如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等)予以解决。第三层次,是指以延年益寿为目的 的保健、养生、滋补、强身健体为主体的医学技术调整,基本属于个人医学行为,可以引进市场机 制,允许赢利,费用由个人承担,政府具有监控、规范和指导的责任,不可采用完全的放任自流。第四层次,是指在转型期前后未参加医疗保险或已失去可选择机会的离退休人员,可以区分为全 包或增发补助费的办法;对于老干部、在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应由政府全部负担;对于 在校大、中专特困生和低收人职工的个人负担可视情况而定,可由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予以补助或 减少负担比例;农村医疗保险和贫困农民应有专项规定。第五层次,特殊病种,国家规定的甲类 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工伤、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原则上全部由政府负担。
国家干预的评估在卫生经济伦理学方面,可以确立政府干预评估四项标准:
第一,公平。主要涉及初级卫生保健。社会是否对所有人一律享有平等的基本保健与医疗权利。
第二,效率。政府的卫生经济政策和法律,要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 展,有利于各方面力量的发挥。
第三,政府卫生官员具有责任感和适应改革的知识和管理水平。
第四,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后,尽可能激发医疗单位和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以形成稳总之,政府通过宏观调控,适当引人市场机制,从不同层面促进卫生资源的公平、高效、合理 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卫生事业改革的政府道德 责任。(二)集体责任
医院是医疗改革的前沿,担负着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康复五项任务。我国的医院正在趋 向于多元化,开始呈现竞争态势。未来的医院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特级医院。一般为国家 全力支持的医院,具有先进的设备、着名的专家和良好的医疗、科研条件,是国家医疗、科研、教学 的中心。第二类,大型医院或高级医院。相当于目前的“三级甲等”和大型专科医院。第三类,中 等医院。在原有的“三级乙等”和“二级乙等”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以医疗工作为主,是医疗保险 合同的主要医院。第四类,社区医院。主要完成基础病常见病的诊治,只要社区医院中能解决的 问题,上级医院不予接诊,以防止资源浪费。
医疗机构应强调成本和质董,并逐步承担财务风险,各级医院应更好地履行基本医疗和基础 保健的责任。
(三)个人责任
个人和家庭控制金钱,每个人在各方面都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但是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和 健康状态负责,这是一种道德责任。个人有从众多的健康计划及特定的医疗项目中进行选择的 权利。个人是医疗保健责任的最重要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健康的权利也就是经济伦 理语境中的健康责任。
在医学领域,个人的生命方式、生活质量、生活目的都由本人主要负责,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停止积极的抢救、安乐死等。随着医疗费用的日趋上涨,部分病人已经认识到医疗费用和 医疗保健道德间的对立关系。如果个人的健康责任感很强,这个关系可能转化为统一,这是关于 医疗保健和健康的经济伦理哲学。高的花费不一定取得好的健康效果,只要慎重处理医疗费用 和医疗保健道德之间的关系,便既可以获得健康又能降低医疗费用。
第五篇:医院管理伦理与医疗改革
医院管理伦理与医疗改革
【重点提示】
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医院管理中的道德原则。
【学习目标】
掌握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医院管理中的道德原则;熟悉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责任伦理;了解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医院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医院的党、政、医疗、后勤等各个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体系。医院管理道德,是医院各项管理的基础,它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时所表现出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医院管理道德,既是推动医院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又是实施医院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的必备内容。医院管理者只有重视医院管理道德,才能有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维护和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繁荣。
第一节医院管理的伦理意义及伦理原则
一、医院管理的基本道德责任及意义
(一)医院管理及医院管理道德的含义
医院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管理是按现代化医院工作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对医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效率。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员的组织管理、医疗技术工作的管理、各种物质设备的管理、财务经济活动管理等。涉及医院的行政、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各个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体系。
医院管理道德是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特点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院管理道德是调节医院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医院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院管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二)医院管理的基本道徳责任及意义
医院管理道德必须贯彻“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基本原则。把这项基本原则应用于管理者及全体医务人员的行为之中,是管理者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医院管理道德是医院管理者在长期的医院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医院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形成目标一致、上下协调的干群关系;要正确处理医院内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科室与住院病房之间,医疗和后勤、医疗和护理等科室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的整体关系,才能有效执行医院的职能。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协调人际关系,调整人们的行为。
医院是对特定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是医院的神圣职责。医院管理者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服务对象为“上帝”,使病人到医院有安全感、亲切感,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医院管理道德建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保证。
医院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涉及范围广,人员复杂,必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只有加强道德管理建设,才能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促进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医院必须完成国家下达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任务,接受上级领导机关的检查和考核。医院要正确处理国家、医院、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形成了医院的管理道德,并在管理实践中日趋完善。
二、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管理是以医德为导向,以医术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造就一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疗卫生队伍,以保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促进卫生事业的进步。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
{-I良好的医德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基础
医院管理在于实现医院人、财、物、时间、空间、事件、信息等管理要素的最佳组合和合理流通。在这些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医疗质量的提高、技术和设备作用的发挥、经济效益的获得都依赖于人的医德。医德是医院规章制度和医德规范得以贯彻实行的前提和基础,医务人员的高尚道德是实施医院管理手段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医德可以使医务工作者热爱本职工作,表现出对事业的忠诚和主动服务精神,具备良好的医德才能真正履行治病救人的天职。
(二)良好的医德是自觉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重要保阵
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与制定、履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在医院管理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作用。医院的有效管理依赖于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良好运行,而规章制度的建立、运行又以医务人员良好、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为前提和基础。
首先,良好的医德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内在动力。规章制度是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依据,是保证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使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医院的规章制度都是从病人利益角度出发,其目的是使医务人员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发生医疗差错,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如手术室的更衣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是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严格的核对制度是为了防止医疗差错出现等。而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要靠医务人员良好的道德来保证,如果离开了医务人员的自觉性,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良好的医德是创造性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力童源泉。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医务人员的义务,但是规章制度是对医院一般规律的反映,常常是复杂多变的,医务人员在执行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三)良好的医徳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不谋私利,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医院行业作风的重要表现。长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为金钱所动?不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对病人不论职务高低、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受到社会的好评。良好的医德是医务人员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良好的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质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医院所具备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和医务人员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的程度;二是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二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前者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后者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精神动力。高尚的医德能激励医务人员从病人利益出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良好的医德是把握医院改革方向的思想基础
医院的改革管理应立足于提高医疗、服务质最,有效地防病治病,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医院,是医院改革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以良好的医德为基础的。在医院改革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医德作用,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不顾病人的利益和医院的形象,医院的改革便会偏离正确方向,医院的前景便会十分渺茫。
三、医院管理中的道德原则
医院管理道德原则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约束和促进作用,是医院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德素质,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患利益兼顾、患者利益第一的原则
医务人员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医院管理道德强调,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医者的利益,当二者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d 原则。
通常情况下,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兼顾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医务人员如果时刻考虑患者的利益,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声誉,而且还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获得必须以维护患者的权益为前提。医院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医患双方利益的平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医患利益矛盾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当今卫生投人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保障薄弱的情况下,医患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面对矛盾,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首先考虑医务人员自身的利益,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医院管理强调尊重病人,方便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把“病人的'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医院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这就要求医者以暂时的、局部的牺牲,来维护科室、医院、卫生事业的尊严。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因为,一方面,医院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效益。医院提髙经济效益不是以损害病人的利益为基础,而是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提髙医疗质童提高经济效益,提髙经济效益后,购买先进的设备,促进医务人员的发展,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另一方面,社会效益中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医院通过优质服务获得了病人的信任后,必将带来良
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统一体。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三)公平和效率并重、效率优先的原则
在医院管理中要不分出身贵贱、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能力大小。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以需求为导向,获得合理的分配差距。公平原则就是寻求病人、医者、国家效益的均衡,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在于形成更高的效率。卫生部门要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内部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髙工作效率,只有工作效率提高了,才能实现更好的公平。
(四)医疗和预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医院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院可以“只治不防”或“重治轻防”。预防为主,控制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提髙健康水平,防病于未然要比治已病更经济。预防为主是卫生事业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医学的最终目的的。
卫生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概念,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其次,要把预防为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优先保证预防经费的投人,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规划,建立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工作;最后,加强医疗机构的预防管理,预防医疗安全事故,预防院内感染,争取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fi避免后遗症、并发症,把防和治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节医院伦理委员会
适应形势要求应运而生的医院伦理委员会是调整医学伦理冲突的新型组织形式,它作为医学伦理组织的一部分,是医疗改革的新生事物,在卫生管理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成立的原因与背景
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学难题,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论,促进了公众自觉性的增强,因而在医疗活动中更多的病人和家属要求参与有关他们和家属的医疗决定。但是自主权的要求和自主权的缺乏引起了医患纠纷。为使医务人员对伦理问题敏感起来,并指导医院伦理问题的解决与防范,于是产生了医院伦理委员会。
二、医院伦理委员会(HospitalEthicsCommittee)的含义
国内外医学界关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含义有多种表述:
卡弗德(RonaldCarford)和德奥德尔(EdwardDoudera):“由某个保健机构建立的、多学科职业人员组成的、为发生在该机构内的种种难题而设立的小组。”
莱文(C.Levine)医院伦理委员会是由医院或保健机构设立的正式负责调解、咨询、讨论在临床保健中所引起的伦理决策和政策问题的小组。”
柯斌铮、陈克铭:“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在医院内设立的医学伦理的决策机构,它是为解决和论证发生在本院医学实践中的医学道德课题和难题而设立的非常设机构。”迟连庄:“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建立在医疗单位中的关于医学伦理、医务道德方面的决策咨询机构。”
《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规则》: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医院党委和院长领导下的关于医学伦理道德的咨询机构和群众性自我教育组织。
医学伦理委员会是建立在医院等基层卫生单位中,由多学科职业人员组成、为发生在医疗实践和医学科研中的医德问题和伦理难题提供教育、咨询等的机构。
三、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
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医院内的一种咨询、教育机构,而不是权力机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独特功能。
(-)政策研究功能
医院的发展和改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如医院发展的方向、髙新技术配置的比例、利益分配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院人事及分配制度调整和科研方向的确定等,都涉及伦理导向。而医院伦理委员会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决策提供伦理咨询,确保重大决策符合道德要求,保证医院发展按正确方向进行。
(二)教育培训功能
医院伦理委员会应承担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及社区群众的医学伦理教育和培训任务。由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导致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性质与内涵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疗活动中非技术性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医院伦理委员会应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以及道德评议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医学伦理学素养,以及对医学伦理问题鉴别、分析、处理的能力。
(三)咨询服务功能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这方面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解决医患纠纷提供咨询,化解或消除医患因沟通不足、服务态度欠佳、对治疗方案意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等。二是对临床治疗措施和特殊技术应用的道德性质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对临终病人维持或终止生命方案的选择,对器官移植供需双方利益风险的取舍,对人工生殖技术适用范围的把握等。由于医院伦理委员会将越来越多地面对生命伦理学问题,故应以坚实的生命伦理学理论基础和敏锐的医学伦理思维与判断能力,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有意义、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四)审查批准功能
目前,卫生部已经明确要求临床药理试验基地、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机构成立伦理审查委员会,开展相应的伦理审查和监督。今后,为确保医学髙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保障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功能将愈来愈重要,该功能的良好实现,会促进医学技术不断走向成熟。
此外医院伦理委员会还具有学术研究功能和内外交流功能。
四、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生物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伦理委员会对人体生物医学研究项目进行科学审查和伦理审查。科学审查和伦理审查不可分割,涉及人类受试者的不科学的研究其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制定和确立了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标准。伦理委员会依据这些指南对研究项目进行独立的、称职的和及时的审查。伦理委员会负责在研究开始前对研究项目进行审查,同时还应对已通过审查、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进行伦理评价与审查。
五、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成
伦理委员会的组成是多学科和多部门的,成员资格包括:(1)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医药专业人员;(2)代表社区利益的从事非医药相关专业的人员;(3)法律工作者;(4)其他单位的人员。
伦理委员会组成需保证其有能力对申请研究项目的所有伦理问题进行审査和评价,并保证能在没有偏倚和影响其独立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伦理委员会应在自己的工作中证明其工作能力和效率。,伦理委员会法定到会人数不少于5人,包括各资格类别的成员,并有不同性别的成员。为保证法定到会人数中专业资格分布符合要求,伦理委员会各专业资格成员的人数可各在2名以上。
伦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审查项目的专业,聘请或委任独立顾问,就所提议的研究方案向伦理委员会提供专门的意见。这些顾问可以是伦理或法律方面的、特定疾病或方法学的专家,也可以是社区、病人或特定利益团体的代表。应规定独立顾问的授权范围。
伦理委员会成员都必须接受有关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和科学方面的初始培训和继续教育,并通过考核合格表明其达到了培训的要求和预期目标。
六、卫生事业管理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关系
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功能和职责可以看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医院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医务人员对伦理问题的咨询和决策,从而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学的健康发展。
第三节医疗改革的伦理问题
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道德要求
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尽善尽美,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政府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卫生服务改革的趋势和卫生服务水平。
卫生事业改革的深人展开,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卫生服务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有了明显改善。过去存在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现象有很大缓解。(2)医院的设备、仪器、医疗技术、住院环境等迅速发展,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支持。(3)改善了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引入科学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新技术、新疗法、新手段层出不穷,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4)引人先进的管理机制,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了效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卫生事业改革也促进了医德的进步,医风的改善。首先是医德观念的更新,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制度意识、管理意识、效率意识等逐渐为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接受和采用。其次是改革为医疗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改革医德医风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最后,通过改革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医德的养成,有利于病人和社会的监督。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的是人人享有健康。医疗卫生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卫生事业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能淡化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所谓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就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做到公平和普及,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就是使所有病人都能得到及时、公平的医疗服务。归根结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是一种道德行为,改革不能失去或违背医学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能丧失公益性原则。
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责任伦理
卫生事业改革的根基是公平,而执行和恪守公平,必须由政府、集体、个人三者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一)政府责任
由于卫生事业不同于企业,完全市场化地提供和分配卫生资源是不公平和无效的。因此,政府不能管得太死,又不能管得太少。从伦理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政府对卫生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适当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政府过度干预卫生机构是有害的,在公费医疗中许多不公平、无效率的教训应该汲取。必须凭借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并且紧密联系国情,努力找到医疗卫生资源与政府强有力的导向之间的平衡点,最大效率地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效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卫生改革应由政府确立方向,改革的重点必须放在政府部门,因为只有政府才具有控制卫生总费用、指示方向、立法的权威性。在执行过程中政府的职责可能会被化解,但政府最终保留控制权、决策权、干预权和民主权。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处理。第一层次,公共卫生、预防与初级医疗保健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应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资源,以国家投资为主体负责费用,不以赢利为目的,不应引进市场经济。第二层次,是指费用较大、价格昂贵的检查、治疗、救护,应逐步过渡到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如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等)予以解决。第三层次,是指以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保健、养生、滋补、强身健体为主体的医学技术调整,基本属于个人医学行为,可以引进市场机制,允许赢利,费用由个人承担,政府具有监控、规范和指导的责任,不可采用完全的放任自流。第四层次,是指在转型期前后未参加医疗保险或已失去可选择机会的离退休人员,可以区分为全包或增发补助费的办法;对于老干部、在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应由政府全部负担;对于在校大、中专特困生和低收人职工的个人负担可视情况而定,可由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予以补助或减少负担比例;农村医疗保险和贫困农民应有专项规定。第五层次,特殊病种,国家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工伤、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原则上全部由政府负担。
国家干预的评估在卫生经济伦理学方面,可以确立政府干预评估四项标准:
第一,公平。主要涉及初级卫生保健。社会是否对所有人一律享有平等的基本保健与医疗权利。
第二,效率。政府的卫生经济政策和法律,要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各方面力量的发挥。
第三,政府卫生官员具有责任感和适应改革的知识和管理水平。
第四,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后,尽可能激发医疗单位和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以形成稳态经济。
总之,政府通过宏观调控,适当引人市场机制,从不同层面促进卫生资源的公平、高效、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卫生事业改革的政府道德责任。
(二)集体责任
医院是医疗改革的前沿,担负着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康复五项任务。我国的医院正在趋向于多元化,开始呈现竞争态势。未来的医院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特级医院。一般为国家全力支持的医院,具有先进的设备、着名的专家和良好的医疗、科研条件,是国家医疗、科研、教学的中心。第二类,大型医院或高级医院。相当于目前的“三级甲等”和大型专科医院。第三类,中等医院。在原有的“三级乙等”和“二级乙等”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以医疗工作为主,是医疗保险合同的主要医院。第四类,社区医院。主要完成基础病常见病的诊治,只要社区医院中能解决的问题,上级医院不予接诊,以防止资源浪费。医疗机构应强调成本和质董,并逐步承担财务风险,各级医院应更好地履行基本医疗和基础保健的责任。
(三)个人责任
个人和家庭控制金钱,每个人在各方面都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但是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状态负责,这是一种道德责任。个人有从众多的健康计划及特定的医疗项目中进行选择的权利。个人是医疗保健责任的最重要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健康的权利也就是经济伦理语境中的健康责任。
在医学领域,个人的生命方式、生活质量、生活目的都由本人主要负责,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停止积极的抢救、安乐死等。随着医疗费用的日趋上涨,部分病人已经认识到医疗费用和医疗保健道德间的对立关系。如果个人的健康责任感很强,这个关系可能转化为统一,这是关于医疗保健和健康的经济伦理哲学。高的花费不一定取得好的健康效果,只要慎重处理医疗费用和医疗保健道德之间的关系,便既可以获得健康又能降低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