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企业文化课程探求企业创新之道

时间:2019-05-12 12: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企业文化课程探求企业创新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企业文化课程探求企业创新之道》。

第一篇:学习企业文化课程探求企业创新之道

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探求企业创新之道

浙江大学中介服务业总裁第四期研修班于12月17日至18日第二次开课,两天的课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特聘培训师董明珠老师讲授《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董老师历任上海锦江饭店党办主任、华亭集团培训部经理、锦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兼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锦江集团企业文化策划部、宣传部副部长。现为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上海市国资委企业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上海市高级政工师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董明珠老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漫长的培训师经历,曾经为国内数百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学校的老师授课。两天时间里,学员的到课略很高,大家都能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的倾听董老师讲授企业文化建设课题,使大家明白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道理,理解了企业在充满激烈的竞争中,除了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以外,还存在着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通过学习不仅仅使自己企业在如何创建企业文化方面学到了经验,同时为以后具体服务过程中提高了不可估量的砝码。这也是杭州市工商局为提高中介服务业服务质量,打造服务业强势品牌的初衷。杭州市工商局中介处工作人员马晓燕亲临课堂同学员一起听课并指导学员体验“韵和书院”用文化创意经营企业的经验。

在学习《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课程的同时,为了更好了解企业文化在经营中的重要性、探求企业文化创新之道,利用上课的间隙

于12月17日傍晚及晚上时间,全体学员参观和体验了位于京杭大运河之畔的“韵和书院”,即杭州五道韵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使广大学员领略了“韵和书院”如何把历史文化巧妙的融入当今的企业经营之中,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杭州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我们走进韵和书院的大门,可以隐约体会到各种莫名的香味,这就是韵和书院的特色香味,有书香、茶香、画香、花香和沉香,五种香味来自“韵和书院”的五个区域,即书道、茶道、画道、花道和香道。书道即读书的地方,这里藏有一套精美的线装《四库全书》,这在杭城是独一无二的,据说全浙江也只有两套。画道内敞开的空间端庄大气,吴山明、何水法等名家的字画让你大饱眼福。茶道是品茶的地方,精美的茶具和茶艺师的表演,让你感受茶文化的芳香。学员们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通过两天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价值观即企业的愿景和员工的期望值要实现和谐统一,然后形成一种行为规范长期贯彻执行。凡是成功企业都是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品牌长远规划,这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最终要靠品牌来体现。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长远规划,不断探求企业创新之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高抗危机能力,面临各种风浪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浙大中介四班 蓝昌顺)

第二篇:什么才是企业创新之道

什么才是企业创新之道

1什么是创新?“故事:从”全员创新热'说起(习总谈“创新”阐释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李总谈“万众创新”、“工匠精神”。)

观点:究竟何为创新?从熊彼特、德鲁克定义引出创新是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关于“什么是创新”,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但是,在我们看来,要准确的把握“创新”这一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我认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的驱动力会有所不同,创新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创新成功的路径乃至创新的关键性影响要素都会不同。纵观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两次创新浪潮,并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我们发现,前两次创新浪潮中,创新的成功要素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第一次浪潮涌现的时候。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这次后来被称之为“春天的故事”的南巡,在中国经济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篇章。据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这一代的创业者中,诞生了任正非、柳传志、王健林、王石、俞敏洪、郭广昌等后来在业界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家,而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如华为、联想、万达、万科、新东方、复星等也逐渐成长为奠定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石。第二次创新浪潮在新千年之交再次席卷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一大批致力于用科技改变生活的新兴企业诞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新兴经济的代表。这些企业以“颠覆一切”的形象,担负着在未来改变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责任。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新一轮创新浪潮来临之际,我们回顾前两次浪潮中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或许可以让今天的人们少走些弯路。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开放,社会资源极度匮乏,此时国家鼓励人们“下海”,但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没人知道所谓的“游戏规则”,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少人是壮着胆子“下海”的,因为之前穷怕了、饿怕了,凭借对财富的极度渴望,个体和社会都经历了一番野蛮生长。这一时期下海的创业者,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很多人扎进了金融、科技、房地产这些高风险的领域,但和今天不同,即使在这些“高大上”的行业里,很多企业做的事情却更像是“简单劳动”。比如1994年的联想,柳传志主张走“贸易路线”,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结果柳传志赢了,芯片的研发让位于品牌宣传。事实证明,联想的选择适应了当时的发展环境,在一个依靠简单和重复劳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技术引领资本”还是一个“为时尚早”的命题。所以说,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下海”可以靠胆量靠拼搏。如果还有什么,可能还需要一点情商,因为办很多事都要“靠关系”,如果善于组织社会资源,对事业的帮助会十分显著。

但现在回头来看2000年前后的第二次创新浪潮,可以发现其中真正成功的企业,即使最初靠模仿起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形成了明显的创新优势,或者专精于某一技术领域,或者开创了某种商业模式。在这次浪潮中,单纯靠胆量、靠关系就能发展起来的企业数量,比之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少了很多。当我们探究背后的原因时,我们发现,首先,社会环境发生了逆转,从一种短缺经济,变成了需求高度满足的时代。仅仅依靠简单劳动或者复制抄袭来生存的企业,能够长期存活的几率是很小的,因为会有无数的企业来跟你竞争,最后大家都倒下去。其次,创业环境变得更复杂,社会从“资源聚集型”变成了“智慧聚集型”——只有做出好的“产品”,资金和人脉才会主动向你靠拢。企业不是简简单单满足客户基本需求就能生存的了,而必须通过独特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将客户需求进行升级,寻找新的价值生长点,甚至打破原有的产业链。总结两次创新浪潮中的企业生存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成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当下最迫切的需求;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会不断提高,只有那些能够创造性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经验总结,也符合管理学中对创新的定义。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在德鲁克著作的序言中,归纳了大师对创新的独特理解,即“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者发明不应混为一谈,创新也不一定局限于科技方面或是开创新生意、新事业,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换句话说,企业创新的关键,并不在于人们通常认识到的产生新创意、创造新产品,而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和满意度,这才是符合企业本质的对创新的定义,也是企业生存的必备理念。

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2 如何看待创新风险?“故事:创新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吗?在“互联网+”风潮下,企业应该如何理性选择自己的创新道路(以原创和实用为维度;创新类型: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互联网+扩大客户客制化需求)

观点:创新的失败率高,容易造成企业死亡;但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不创新的企业很难创新生存;科学研究显示,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生存几率。因此,企业应当理性创新,尽量避免跟风创新。”最近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讨论同一件事情:下滑的业绩是否预示苹果将步诺基亚的后尘,因为失去创新精神而逐渐走向衰落?4月27日,苹果公布了2016年第二财季季报。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营收及利润均不及预期,营收创下1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为505.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下滑13%,净利润105.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2%。苹果旗下的业务保持了极为统一的战线——下滑:Mac品牌电脑比年同期销量下滑24%; iPhone手机销量下滑32%;iPad平板电脑销量下滑36%。苹果结束了51个季度的增长,开始暴跌。于是我们要问,苹果的业绩下滑是否和苹果这两年未能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产品有关?大家都知道,“不创新就是等死”,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创新就是找死”,因此,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创新的风险问题呢?首先,我想说,创新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活动。就现阶段而言,中国企业普遍不愿意进行创新投资,究其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创新的成功率很低。一些我们看来依靠创新获得成功的企业,其领导者在谈创新的时候,都认为这是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都仍显乐观的活动。比如小米曾经的副总黎万强认为:“企业创新成功的比率一般低于5%,而创业公司如果一开始就想做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创新,那成功几率甚至远远低于1%”。当当的CEO李国庆说:“个人的经验来看,企业创新成功的比率能够达到1%-5%就已经很不错了。”阿里巴巴的马云在2016年的新年致辞中也提到:“创新是逼出来的,没有人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创新。创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创新也是有巨大风险的”,所以他给员工的新年祝福是:“预祝大家2016年不是活得好,而是2016年我们坚持再活过去”。其次,我想说,不冒创新的风险,就会面临生存的风险。事实上,即使不创新、不冒险,企业也是很难活下去的。请大家看看这样一组数字,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至42岁,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年,大约62%的美国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再来看看我们中国的统计数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中小企业仅为2.9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 年。这些数字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现代组织的寿命实际远低于人类的寿命,中小企业的寿命明显短于大企业。换句话说,一家企业如果不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想安稳的活下去其实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对国有企业同样存在。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央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已经开始着手清理“僵尸企业”,国有企业想要依靠贷款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缺乏活力的国有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最后,我想说,创新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但是不创新必死无疑。

对这些面临生存挑战的企业来说,活下去究竟该靠什么?只有创新。所谓创新,无非就是两类事情。一类就是别人想做但没有做成的事情,你通过努力做到了,为你的顾客实现了新的价值;另一类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事情,你首先想到了,为你的顾客创造了新的价值。只有通过创新,你才能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在他们都死掉的时候继续活下去。当然,无论是哪种创新,依旧是有风险的,但企业必须要承担这样的风险。华为的任正非总裁曾经说过一段话,我觉得讲的很好,他说:“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不冒风险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回顾华为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息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意大利学者丰塔那(Fontana)在2009年调研了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情况,发现产品创新与企业生存能力正相关,中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了相同的结果。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创新是风险巨大的行为,但也是企业存活唯一的出路。也许我们拥有的创新土壤仍不够肥沃,也还缺乏成熟的市场和制度、缺少宽容失败的文化和氛围,但企业生命的沙漏不断流淌,我们没有时间等到一切齐备,只能披荆斩棘,摸索出一条创新的道路来。3怎样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两难问题?“故事:从“不创新就是等死,创新就是找死”的企业困境谈起,谈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生存与发展、短期与长期、投入与回报。观点:企业应该遵循开放、适度和均衡的创新原则,在两难中寻找出路,具体做法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开放的创新交流体系,细水长流的创新投入,均衡的创新体系建设”。”刚刚我们谈到,创新是一件高风险的事,但不创新的企业更难活下去,所以业界会说,“不创新就是等死,创新就是找死,创新是死地求生”。企业必须坚持创新,但又不能盲目创新。那么,企业在理性选择了自己的创新方向之后,还要坚持哪些创新原则,才有助于提高生存几率呢?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大部分活下来的创新企业都遵循三条准则: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开放的创新交流体系、和细水长流的创新投入。(1)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进行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是很多企业都提倡的文化理念。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坚守这一准则。

这里我们以华为的做法为例,向大家说明一下如何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灌注于研发体系和市场体系当中。任正非在公司研究开发部的汇报工作会上曾经要求,“产品研究过程中,评价标准要调整一下,注重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利益,而不是片面重视发明创造。将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相比较,更应突出实用性,形成面向客户的研究开发体系„„在价值评价方面,我们也不能认为只有做新技术的人才能评高工资,做小盒子的人要能拿高工资、当总监。”

为了更好的识别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华为的市场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就是客户在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在国内的办事处和海外的地区分部就是华为最接近客户的组织。为了真正实现快速、准确、稳定的满足客户需求,华为将所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业务统一归口至铁三角。铁三角在华为内部被称为CC3(customer centric 3),以客户为中心,由客户线、产品线、交付线三个部门组成,强调从客户需求的识别、理解到实现的跨部门协调。对于常规型项目而言,每当发现商业机会时,铁三角以团队形象在一线对接客户,共同参与前期沟通,不同条线负责对接客户不同的部门,应对不同功能诉求。大多数时候,铁三角以客户线为中心,由客户线负责把握客户关系,通过收集线索发现关键机会点——这是不是一个商业机会?由产品线根据多方沟通的信息汇总客户需求,负责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由产品线和交付线共同把关设计方案以确保落实——合同的交付标准是什么?此外,产品线还另需负责调集后方的研发资源以确保开发进度,交付线则要在研发完成后确保最终的成功交付。

而遇到了特殊情况,如订单价值非常高或者项目意义特别重要,且满足客户需求所需调用的资源已超出了一线铁三角各方能力时,华为则会启动另一类重要的角色“重装旅”来实现对项目的支持,通过调集高级专家奔赴一线参战进行驰援,以便更好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任正非曾说:“重装旅参加抢占战略高地的全球作战,打赢了,成本摊给项目;打输了,自己拿出干粮,就是空载费用。这样公司才能建立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机制。”这段话将华为调配研发资源的思路阐述的非常生动。对于重大项目的把握,华为是非常慎重的。在呼唤炮火前,一线不得不三思:这个投入我们部门承担得起吗?收益的价值又该如何评估?也让后方慎重决定是否驰援:这个项目值得支持吗?该如何评估对后方的整体研发进度的影响?只有对前后方均达成了共识的项目,华为才会最终派出重装旅进行驰援。这一机制确保了公司的资源真正高效地投入到对公司最重要的项目上,避免时间精力被其他项目分散,显著地提升了重点项目的成功率。

通过上述制度设计,华为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自然灌注到整个组织体系当中,使得客户的价值成为公司的价值,成为每个部门的价值。这样,公司的创新就不怕跑偏了方向。(2)开放的创新交流体系创新所需要遵守的第二条准则是“构建开放的创新交流体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放,是确保企业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理念、信息、资源等创新源泉的重要机制。

企业创新为什么一定要开放呢?因为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需要应对外部的变化,外界的新信息,能够与企业的旧思维形成碰撞,激发企业寻找新思路、发现新方法,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资源和思想能量。企业又该怎么做到开放呢?我想可行的做法有两点:一是要和这个世界共同发展,二是充分考虑别人的利益。说白了,开放总是要有宽阔的心胸,要争取双赢而不是通吃,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开放式创新并从中受益。还是举华为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这样教育员工:“我们要建立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是有利于所有人发展的,而不是利己的。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狭隘的利己规则,迟早是要灭亡的。你看,成吉思汗垮了,他建立了一个利己的规则,那么,我们还是要建立一个规则,这个规则让大家共赢发展。”

华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在创新方向选择时,华为就主攻数学方向,在其他领域则依靠合作伙伴。任正非解释道:“因为我们公司擅长搞数学逻辑,在搞物理上不行,所以在达沃斯我讲过我们不进入物理领域,所以日本人就坚定死心塌地跟我们合作,因为日本人就是搞物理,我在日本只是研究新材料的应用,不会研究新材料本身,所以我们在全世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伤害所在国和所在企业的利益,只是数理逻辑。”除了与日本合作研究材料工艺,华为还在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目的是集全球不同地区的创新优势,提升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巴黎,华为设立了巴黎美学研究所,邀请法国奢侈品牌设计师思考如何将时尚元素引入华为产品,华为俄罗斯研究院则是希望利用俄罗斯的数学家资源,在算法研究上有所突破。

除了与同行合作,华为还特别擅长与客户合作,开拓新兴业务领域,培养新兴市场。其中一类重要合作方式就是与领先客户进行技术合作。因为领先用户对需求发展趋势的理解常常比主流用户更快也更深入,一旦双方达成合作共识,往往能打造革命性的创新产品。华为与欧洲电信巨头沃达丰的合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欧洲,电信运营商自2004年起就面临2G向3G网络转换的问题。由于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实现双网的平滑过渡就成了一大难题。2007年华为和沃达丰联合成立了2G/3G无线技术产品创新中心,决定双方共担风险、共享资源,在现有的2G网络上建一张网实现2G和3G的双重支持。这项合作最终促成了SingleRan这一颠覆性创新产品的诞生。凭着这项产品,华为逐渐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潮流引领者,而沃达丰也又一次巩固了自己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创新,是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的一项选择,而合作又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社会分工理论后,分工与合作的观念便深入人心。分工的存在导致了对合作的需求。专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便对合作的需求越广,要求越高,在当今社会,任何有志于在创新道路上有所成就的企业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3)细水长流的创新投入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创新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活动,所以在创新方面,企业需要遵循的第三条原则是“细水长流的创新投入”。对于企业创新而言,大多数公司都希望能迅速出成果,能尽快实现商业价值。但事实上,企业创新并不是投入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而应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因为在一个风云变幻、技术革新迅速、未来发展趋势不确定的环境里,如果企业对创新的反应太慢,就会失去市场机会,会在强手如云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但同样的,如果创新行为太过超前,则容易在行业趋势发生变化时来不及调整方向:在市场还未充分成熟、产业链不能充分配合的时候,企业如果贸然进行大规模的创新投入,可能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客户支持,而造成创新的实际收益远远小于开发成本。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太快、太慢、太多、太少的创新都是危险的,对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都有害无益;在创新投入上,企业应该尽可能维持长期稳定的投入,才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这个观点,已经有学者用统计学方法证明了。

在今年发表的《经济学家》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就是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的。作者(鲍宗客)调研了我国2000年以后所有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发现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创新强度与企业的生存风险显著负相关,平均而言,每提高一个单位的研发强度可以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生存风险的降低28.3%;但这种风险降低功能是会逐渐衰弱的,也就是说研发强度对企业生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逐渐减少。但从动态的角度看,他们发现,持续进行创新投资的企业比非持续投资的企业生存几率要高很多;在总体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持续创新比一次性创新能够多释放50%的风险,效果也更加平稳和持久。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新常态。我们很难再回到9%、12%那样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现在这个速度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中国的企业家们要学习适应5、6%,甚至更低的经济增长速率;也要学会如何在这样的经济速度下去发展和创新。随着经济速度的放缓,在人们的需求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第一次创新浪潮中哪种野蛮生长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断创造性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点,需要企业对创新的持续投入和长久坚持。至于如何做到持续的投入和创新,除了企业家的信念和坚持,还需要设立一套支撑性的制度,使得持续改进的创新精神深深渗透到组织体系当中。在调研华为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制度,比如“小改进大奖励”制度。华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实施绩效改进的考评体系,要求员工通过不断改进本职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待遇。“小改进大奖励”的实施让华为人感知到创新是触手可及的,每当员工有或大或小的改进,公司就会给予员工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持续地激发员工创新的动力。对公司来说,小改进大奖励是一个长远而非短期的战略。坚持小改进,就能使工作不断地优化、规范化、合理化;在持续改进和经验推广过程中,组织知识积累进化,业务流程不停优化。围绕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这个大方向,每一个改进都是为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是提高产品的质量,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降低成本。这种把每一份工作都踏踏实实做好、做到极致的精神,是我们的企业家应该学习的。创新并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也可以细水长流,要懂得放慢脚步、建立机制,通过不断提升技术、优化管理来创造最好的产品。4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特殊创新困境“故事:从“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谈起:“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

观点:中国文化中有些特质会阻碍创新,如过于务实、不宽容失败。但这些特制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克服的,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甚至可能反过来支持企业创新。以华为为例,说明华为如何以务实态度来满足客户需求,以制度和人才培养为支撑来宽容失败。”最后,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特殊创新困境及解决之道”。创新不仅是困扰世界企业的难题,对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更加敏感。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新的国度。这种印象由来已久,比如半个多世纪以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一步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回答李约瑟难题,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制度、国家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形态等等。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我们只谈谈企业家可以克服、且对提升企业创新有直接影响的两个因素,那就是中国人的跟风传统和不宽容失败的文化特质。(1)以理性创新代替跟风投资中国企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跟风,一看到热门产业,大家一拥而上,很快市场就饱和了,接下来产能过剩也是必然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跟风投资的做法在行业发展初期还是行得通的,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市场还是一个机会型市场,只要别人找到了市场机会,跟着去做也有机会成功。但前面已经说过,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人民的需求也已经得到基本满足,这种做法成功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大意是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只幸运的“猪”,那么行业大势就是“台风”。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如果能成为一只站在风口御风而上的幸运“猪”,成功似乎就指日可待。所以在互联网+的大风吹起之后,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以井喷之势涌现而出,大家都希望搭上这场行业革命的大风。然而,当等待起飞的猪在风口排起长队,在这其中,真正能借着风势扶摇而上的有多少,被吹倒的又有几何呢?要想顺利起飞,找准风口固然重要,但对企业自身能力的理性判断也必不可少。

面对互联网+的风潮,有些企业就显得非常冷静,比如说华为。当其他企业跃跃欲试,想要在新兴领域分一杯羹时,华为却反其道行之,提出要向核心领域收缩,做自己擅长的、高附加值的事情。实际上《华为基本法》已经明确华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坚持通信设备制造的主航道。任正非在公司2013干部工作会议中谈到,我们只允许员工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华为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它对自身优势的理性思考。任正非在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再次重申了华为对自身的认识,指出:“如果说管道领域里面我们暂时领先这个世界,可能是,别的方面怎么可能呢?唯有管道这块,我们28年来几十人往这个城墙口冲锋、几百人冲锋、几千人冲锋、几万人冲锋、十几万人冲锋,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斗,还是对准这个城墙口。而且现在我们轰炸这个城墙口的这个炮弹,每年是两百亿美金(研发500~600亿人民币,市场与服务500~600亿人民币),轰炸同一个城墙口28年之久,所以就在大数据的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我们也很艰难,我们领先以后就有了更好的经济状况,有了好的经济状况我们就把世界更优秀的人才都吸引进来,我们就保持我们这种研究、这种领先的状况暂时不落后,但不能说永远不落后,只是暂时的。

华为的成功也没什么秘密!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个字“傻!”阿甘精神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我们没有別的选择,只有聚焦,只能集中配置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犹如部队攻城,选择薄弱环节,尖刀队在城墙上先撕开一个口子,两翼的部队蜂拥而上,把这个口子从两边快速拉开,千军万马压过去,不断扫除前进中的障碍,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将缺口冲成了大道,城就是你的了。这就是华为人的傻干!” 华为人选择的创新方向未必适合别的企业,但华为人理性选择自己创新道路并坚持投入的“阿甘精神”却值得每一家企业学习。对华为来说,创新风险固然存在,但其对创新主航道的理性选择和长久坚持,却使得它的创新风险被有效控制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以理性创新替代跟风投资是解决中国企业创新困境的策略之一。(2)以容错文化鼓励创新除了理性创新,我认为,解决中国企业创新困境的第二个策略是“发展容错的文化”。中国人特别害怕出错的事情,很多学者都谈过。比如柏杨先生就提到过中国人喜欢窝里斗、不够宽容,而且往往连坐,一人犯错,全家遭殃。所以中国人做事往往善于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时刻小心不要落人话柄。

这种害怕出错的心态如果用在创新当中,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们常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所有的创新都是从奇思妙想开始的,但不是每一朵创造之花都会结果,绝大多数创新者会因走不通而选择放弃,千百次的错误,也不一定会有一次成功。一个成功产品的背后一定有着无数失败的经验。没有这些失败经验的层叠,是托不起一个成功的产品的。所以要容许犯错,容许失败,容许没有结果。员工在探索的过程中,企业容错空间越大,那么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容许员工出错,那么员工害怕出错的心理就会愈发严重,遇到下达的任务就会按照指示执行,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创新的意识与勇气。每一个期望有所创新的公司,都需要营造一个开放、鼓励尝试和容错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企业从业绩评估制度和领导选拔标准的制定开始。在华为项目管理领域,一个用于判断项目经理的领导力和决策力的重要标准,就是“在项目中做错误的决策比不做决策好”。在华为获得“蓝血十杰”称号的一位项目经理曾在公司内部的《华为人》报中写道,“优秀的项目管理专家,一定是犯错最多,但也是坚持到最后、达成目标的那个。因为项目就是这样一个特点,困难和挑战永远都在身旁,只有履险蹈危,坚持到底,才有可能获取项目胜利,停步不前,永远无法达成目标。”

然而创新又是高风险的活动,公司一方面要正视容错文化对创新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容错并不代表无底线的宽容。如何正确的认识失败、评估错误,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华为对于违规项目的处理,随着公司经验的积累,华为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责任机制,帮助员工改错,但并不禁止试错。同时,公司还会明确规定允许试错的范围,并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创新需求,设置不同的容错标准和试错空间。任正非在答“2012实验室”科学家问时解释说:“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的宽容失败。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的宽容失败,因为你们是高端研究领域,我认为模糊区域更多。有一些区域并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许他们乱来,比如说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数量化的,做不好就说明管理能力低。” 除了喜欢跟风、不宽容失败,中国文化中还有其他一些特质也会阻碍创新,比如权力文化、关系文化和现世文化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一一点评。但我想讲的是,这些文化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克服的,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甚至可能反过来支持企业创新。企业家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检查自己的企业中是否存在这些问题,然后通过制度建设来尽量淡化这些问题的影响。结束语以上内容是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时间有限,很多地方都没办法讲的很透彻,一些观点也受到我们本身认知的局限,请大家多包涵。如果各位对华为创新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感兴趣,可以阅读我们团队的新书《赢得死亡游戏——破解华为的创新之道》,同时也希望你们能给我们的研究提出宝贵意见。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分享嘉宾:杨忠

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领域包括组织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基金项目以及政府、企业委托课题十多项,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激励与文化视角下的知识共享研究》《跨国公司控制合资企业机制研究》等专著十余部,多项成果获得政府和学会奖励。本文来自华章微课堂,经杨忠老师审阅,注明来源和书籍信息视为授权转载。

第三篇:探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探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认识、政治立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领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如何适应新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与时俱进,使其发挥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不断扩大新领域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将面临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改革的重点是转机建制,在此期间,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企业在加强企业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向管理和市场要效益的同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观念。正面转变是由旧到新,由错误到正确,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转变;从不适应到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创新。

二、不断寻求新载体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需要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使管理方法得以创新,其载体也要不断向物质的、文化的、管理的、活动的多载体扩展,吸收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深入开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断探索寻求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式方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是要为企业职工营造一种尊重、信任、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下,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使职工感到企业各项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使每位职工都会感到他的存在,他的价值,他受尊重和信任,并被人关心,他的努力在受到企业的承认等等。从而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向心力,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作用于职工队伍建设,真正发挥其激励、引导的作用,收到预期效果。

三、不断扩充新职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参与力度,要把企业经济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必须目标明确、考虑最终效益,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有考核地进行。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根据新情况、新矛盾、新形势及时作必要的调整,决不能无明确目标被动地工作,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充分发挥团结鼓励,化解矛盾,调整心态,理顺情绪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

四、不断探索新方法

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各种工作手段的变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结构,劳动工具的改善,致使人们的紧迫感、危机感增强,时间、效率、竞争等观念增强,这些都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应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原来的“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指令型”向“执行型”转变,由单向“灌输型”向寓教于乐的“吸收型”转变,如:有线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新方法,都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注入活力,使之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求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求

摘 要:企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企业文化作为内在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原有的企业产品竞争已经向企业文化竞争转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以文化带动发展,走战略发展道路,不仅会给企业增添无限的活力,而且还能够树立企业品牌,巩固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并获得商界的认同。本论文针对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正能量

十八大报告中针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企业要跟得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就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基于此而实现技术创新。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这就需要将企业文化注入其中,以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继而实现技术创新,以推动企业快速地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是动力,有创新,才能够为企业不断地提供养料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要推动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的发挥是不同忽视的。企业文化正是要将企业员工的这一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为企业服务。

一、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企业文化中涵盖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企业形象,并树立为企业品牌。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包括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都会有所呈现。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正能量的作用[1]。

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所发挥的正能量作用,是通过在企业中塑造文化氛围而激发企业员工的情感,随着健康向上的动力被建立起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就会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获得激发,此时,企业员工不仅会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还会在工作中充满自信、实现创新,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新的自我被塑造出来。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就是通过将企业员工的积极意识调动起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引导,使员工的自我发展思想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相一致,此时,企业员工就更乐于以自己的行动为企业服务。这样的行为还会形成感染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随之企业的凝聚力得以巩固。随着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不断地发挥作用,不仅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的形象也会因此而得以塑造,由此而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观念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创造经济效益。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员工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文化定位于人性化管理,就是服务于企业员工,同时对企业员工具有指导性[2]。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获得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全面素质,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的所有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要实现整合,企业员工是重要的载体。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改变思想,并基于企业的价值观而实现整合,这种精神层次上的共享发展,使得企业员工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并逐渐转化为凝聚力,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地完善。

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在于,以其为精神向导,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企业的价值观也会基于此而树立起来,随着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的道德风貌就会形成。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内涵要得以扩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企业文化的精神导向作用,可以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地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就会形成,企业各项资源也会基于此而优化配置。至此,企业文化就会促使企业从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

(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有管理专家认为,企业在战略发展中要获得成功,就要以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即便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的存在,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企业战略性发展[3]。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思想,其作用在于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以引导,随着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意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趋近,职工就会将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得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步调一致。在企业文化的促动下,随着企业员工向心力的加大,凝聚力也会增强,随着这种力量的扩展而深化,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促使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者会运用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行为以约束,让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集体中的一员,所有的企业员工都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度,由此而形成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经过延伸后形成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制度更具有企业环境的适应性。基于企业制度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积淀的结果。但是,与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被动约束力有所不同,企业文化能够发挥主动性,即引导企业员工从主观意识上接受,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文化使得硬性的企业管理制度被软化为思想观念的约束,通过在企业中塑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企业员工,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而倾向于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企业制度是强制性的管理规范,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道德规范。所有的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主观上接受企业制度的管理,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4]。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约束是运用了思想内涵的扩大化而通过企业员工的外化行为呈现。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

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就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在于,能够对企业进行知识化管理,不仅要对企业的物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还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优化配置物力资源的同时,实施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5]。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注重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让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知识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潜在能力的发挥。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要将知识共享平台建立起来,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流,一方面企业可以此为渠道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有所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自己的诉求[6]。可见,企业文化作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由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员工思想的创新。随着企业员工创新思想转化为行动,其潜在能力就会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被企业所利用,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重要的元素纳入其中,使得企业人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有所不同,如果说企业制度所发挥的管理作用是强制性的,那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则是对企业软环境的塑造。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动力,主要用于转变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随着企业文化外化为行为,就会转变为生产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能动行为,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发挥着价值观念指导作用,以使得企业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爱珍.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J].广西电业,2013(10):51-51.[2]沈露娜.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18-19.[3]宋洪亮.试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12(05):63-65.[4]林庆民.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J].华章,2011(07):26-27.[5]张晓萍.企业文化正能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0): 89-91.[6]巨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1,20(02):15-16.

第五篇: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建设探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建设探求

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建设探求

其建设探求

王娇雯 徐忠洋

武汉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于企业的意义与形成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企业文化 概念 内容 形成机制 建设 综述文献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综述如下: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5)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总结起来主流学说分为: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精神现象说等。

尽管众位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社会形象,对全体员工具有精神激励作用的一种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构成的。

2.1物质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企业文化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当然,企业的制度也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2精神文化

所谓企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部分.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避免“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而达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素质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脑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三是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华为、万科等世界500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四是企业文化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桥梁。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4.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5.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点:

5.1选好内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企业文化内容时应注意一下几点:(l)企业文化的制定应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2)注意企业文化生存环境。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3)注意企业文化的继承性,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4)要有个性.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

5.2贯彻落实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往往局限于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服装等外在形式。(1)坚持宣传强化,直到大家认可.(2)企业家身体力行.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3)形成体制,并执行之.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但并不停留于书面而是实实在在落实.5.3长期支持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口号、作风、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1)树立榜样,加强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定期培训,定期强化.企业文化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的强化。

参考文献:

【1】Jacalyn sherriton,James stern L.Corporate Culture.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neW York :AMACOM,1997

【2】王祥瑞.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纵横.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牛士红.企业文化建设操作宝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美)马尔科姆·沃纳,帕特·乔恩特.跨文化管理.郝继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学习企业文化课程探求企业创新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企业文化课程探求企业创新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蒙牛之道学习课程五篇范文

    学习课程:蒙牛之道 单选题 1.蒙牛集团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第1位第2位第3位 第4位 2.蒙牛的一个代言人小丁,他十八......

    企业创新之道企业案例调研报告

    附件五: 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综合报告 撰写参考提纲 (注: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撰写“一+二+四+五”或“一+三+四+五”部分内容。) 一、企业概述 (一) 企业概况。 内容......

    学习课程:企业文化概述

    学习课程:企业文化概述 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的作用是:( ) 回答:正确 1. A 提升经营业绩2. B 辅助战略实现3. C 员工成功导向4. D 改变经营模式 2.以下属于烟......

    学习课程考试题及答案:蒙牛之道

    学习课程考试:蒙牛之道 单选题 1.蒙牛刚开始进行创办采用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集资入股的方式赊资入股的方式贷款入股的方式融资入股的方式 2.做世界最好的......

    学习课程考试题及答案:蒙牛之道

    学习课程考试:蒙牛之道 单选题 1.蒙牛刚开始进行创办采用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集资入股的方式赊资入股的方式贷款入股的方式融资入股的方式 2.做世界最好的......

    创新企业文化成就企业未来

    创新企业文化成就企业未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特定的内外环境中形成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精神、道德规范、传统习惯和群体意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

    京瓷的企业文化之道

    京瓷的企业文化之道西口泰夫日本京瓷公司CE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曾经为京瓷公司注入了非同寻常的管理思想和发展助力,但当稻盛和夫变成一个不可逾越的“京瓷”符......

    探求高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探求高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榆林二中 崔芮 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形式,作业的合理布置与检查是提高作业高效性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高中的化学,如果能利用学科特点,设计合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