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局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总结
某局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总结
根据《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指导意见》、《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规范》和21个重点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等相关的文件精神,我局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征收管理
在坚持依法治税、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按月分析,及时了解和把握企业所得税收入进度,抓住征管的重点和增长的潜力,强化征管措施,促进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认真做好新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的定额核定工作,防止一刀切地降低定额,对以往核定定额不足、行业发展较好、价格上升较快、利润增长较多的企业,不仅不能降低定额,还有适当提高定额。
二、落实优惠政策,发挥所得税调控职能作用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抓好各项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促进国际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同时,严格履行减免税审批程序,加强对减免税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清理越权制度的减免税政策,坚决制止违规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坚决防止乱开减免税口子。
三、分类管理
按照分类管理“抓大、控中、核小”的基本思路,继续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监控的工作,密切关注其收入变化,及时分析变化和波动的原因。同时对中等规模的企业加强纳税辅导,促使企业履行所得税
预缴义务。将企业分为核定征收、查账征收两大分类。查账征收再分为重点企业、风险企业、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如对房地产企业采取五个核实:核实开发面积,核实销售单价,核实销售收入,核实决算资料,核实关联业务。
四、优化服务
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税法、财经知识等业务学习,准确、及时解答纳税人咨询的问题,加大税收政策宣传辅导的力度;创新服务措施,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行所得税电子申报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申报辅导等工作,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规定简化免税、财产损失等事项的审批、审核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五、核实税基,管住税源
加强税源管理,掌握纳税户的基本信息,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严格规范收入项目管理,按要求对分年度确定的收入要分户、分项目建立台账,实施跟踪管理。并及时通过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审核企业申报收入是否及时、准确、完整;严格按照新企业所得税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标准进行成本费用扣除,对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亏损弥补、减免税等跨年度扣除项目实现台账管理,合理确定每一年度的扣除额。准确区分应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所对应成本费用的界限,认真抓好不征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费用按比例分摊的规定。严格按照财产损失规定的条件和
程序进行财产损失的核实和审批管理。
六、完善汇缴,从严审核
集中抓好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的纳税审核,对预先确定22个预警指标和评分标准综合分析选出28户申报异常户进行仔细、认真、全面地审核,并做好纳税审核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整理汇算清缴系统数据,分门别类,核实属于备案类企业的情况。对于有备案类减免数据的企业,核实他们是否备案,是否符合条件,备案类减免税的数据是否正确。下决心解决汇算清缴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在做好重点异常户审核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创新审核分析方法,不断总结提高。
七、信息化建设,提高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各单位要继续做好企业所得税方面预警信息的排查和落实反馈工作,通过组合运用涉税通中的多种审核分析方法和分析模板,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源形成的综合数据,加强对企业的审核分析,有效提高纳税评估的整体效能。要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加强数据录入管理,强化基础数据检测和修正,不断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为准确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对各类纳税人和涉税问题的全面覆盖,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八、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持 我局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所得税管理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所得税管理能力。要坚持学用结合,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案例讲评、以考促学,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带头作用。要特别注重对新企业所
得税法、新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培训,根据所得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分层次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和选拔,把精通财务会计和反避税等业务的人员充实到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中来。保持所得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对这些人员统一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领域的业务优势。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系统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为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提高人才支持。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
关于企业所得税 后续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以来,我局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管理“二十四字”总体要求,大力推行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加强企业所得税事项的后续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备案资料审核、台账登记等工作,规范企业所得税管理。但由于企业所得税管理事项较多,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按照省局要求,我们就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后续管理的对象和具体项目的管理
(一)税源、税基
加强税源管理主要是要加强税源的分类管理,需根据纳税人税源规模、行业特点、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征收方式、纳税方式等的不同,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四类型来加强管理。四种类型应分别划分各自范围,设臵税源管理机构,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风险类型、不同风险因素、不同风险程度的纳税人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措施,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以更好地优化管理资源配臵,减少管理消耗,降低执法风险。
(二)涉税资格认定
企业所得税涉税资格的认定涉及的范围较多,比较常遇到的主要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现就这个类型做探讨如下: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要求享受该项减免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应在报送纳税申报时,附送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及高新技术产品或项目的有关资料。
2.主管税务机关审查的重点包括:
(1)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是否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审批程序审核发放;
(2)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认定条件,是否有真正的高新技术产品或项目;(3)科研人员、科研费用是否达到要求
3.主管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采用欺骗手段获得优惠资格的,应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发现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或者属于有关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并取消其优惠资格,补征税款。
(三)递延收入的管理
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企业所得税递延收入范围大大缩小了。递延收入都涉及跨的涉税处理,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应该做好台帐的建立,台帐主要包括基础台帐、一户式台帐和跨台帐。基础台帐建立纳税人基础信息资料台帐,根据基础信息台帐还要建立纳税人一户式管理台帐,将纳税人一个纳税内的所有后续管理项目登记在一个台帐内,同时还要建立纳税人分后续管理台帐,将纳税人跨的所有后续管理项目登记在台帐内。同时因为税法对递延收入的处理与会计上的处理存在圈定范围及递延期差异,导致应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计算结果的影响截然不同,因此,在不同时期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要注意纳税调整。
(四)跨扣除的管理
后续管理的对象:包括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所有企业,既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企业。
具体项目: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二是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三是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四是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五是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企业无法 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税务机关应按分项建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及时进行评估。对资产损失金额较大或经评估后发现不符合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或存有疑点、异常情况的资产损失,应及时进行核查。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应依法作出税收处理。
(五)亏损结转管理
后续管理的对象:查账征收企业。
具体项目:企业在当年实际经营中发生的亏损都可以在以后五个纳税进行亏损弥补,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规定进行税务处理。企业和主管税务机关必须建立企业亏损台帐,以便进行亏损弥补的数据核实。
(六)税收优惠后续管理
1、建议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事前备案”为“事后报送相关资料”。原因是:备案时报送的资 料为企业上的资料,当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未知,年终企业有利润,当年的生产经营情况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时报送相关资料(企业当年的相关资料);年终如果企业亏损,完全没必要报送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资料。
2、建议将安臵残疾职工的工资加计扣除为“事后报送相关资料”改为“事前备案”。原因是便于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人员事前掌握企业安臵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监督企业完善对残疾人的管理,便于安臵残疾职工的各项优惠政策执行到位。
3、强化主管税务机关对“事前备案”资料的审查和事后的监督管理。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纳税人报送的“事前备案”资料后要认真审查,不符和条件和需要补充资料的及时告知纳税人;对已办理了“事前备案”的涉税事项根据企业当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进行监督管理,对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条件立即取消优惠政策。
二.后续管理的具体环节(如预缴、汇缴等)(一)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对具体政策执行不清楚或政策规定很模糊。2.后续管理制度不健全,征管漏洞较大,不利于管理。3.征管软件落后,台帐管理不统一,基础信息没有实现动态式的管理。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学习和掌握税收政策的主动性,从而正确按新税法办理纳税申报;加强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和考核,提升其业务技能,提高办理税收业务的质量和效率。
2健全企业所得后续税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分类管理,从管理项目着手,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要求,在企业所得税项目实施审批(核)、备案或申报后,通过信息资料的登记、比对、分析、核查等系列管理行为,把握管理的关节点和风险点,对企业所得税管理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以达到规范管理和连续管理的目的。
3.完善征管系统软件,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统一、规范台帐管理,加强基础信息资料管理,同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三、探讨后续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一)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实行分类管理。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项目按管理方式分,分为审批类、备案类和申报类项目。其中,纳税人发生备案类管理项目的,需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并严格按照总局规定及修改后的(川地税发„2010‟55号)文件执行,发生申报类管理项目的,需严格按照总局规定进行管理,如资产损失中的自行申报和清单申报扣除项目严格按照总局25号公告的要求进行管理。
(二)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项目中,对跨项目建立 台账。
1.台账包括基础台账、一户式台账和跨台账。2.基础台账是指备案类、自行申报、清单申报类台账,是记录纳税人后续管理项目基础信息资料的台账
3.根据基础台账的数据资料,分年分户建立•企业所得税一户式管理台账‣,将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所有后续管理的项目登记在一个台账里。
4.在建立和完善纳税人基础台帐和一户式台账的基础上,主管地税机关按户建立•企业所得税分后续管理台账‣,对纳税人跨的所有后续管理项目登记在一个台账中,通过与申报表、其他台账比对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所得税项目的动态管理。
5.企业所得税台账由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的信息进行登记,并负责数据维护工作。管理部门通过纳税评估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台账相关数据;检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传递至管理部门,由税收管理员对台账进行维护。
(三)围绕“人机结合、指标分析、数据比对、重点评估、先评后查”的原则,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确立新思路,引入新手段,大力构建纳税评估工作新体系。
(四)在后续管理中,充分利用汇缴信息数据,认真开展分行业、项目、经济类型征管情况的比对、分析。
(五)将纳税评估与汇算清缴与管理员制度相结合,充分利用汇缴信息数据和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收集、掌握的动态税收信息,对企业各项涉税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取得各项纳税资料和数据。
(六)应在中软系统中增加纳税评估相关模块,尽早建立行业预警指标体系,使纳税评估工作能够达到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使我市的纳税评估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后续管理的岗位设臵、职能分工、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
(一)文书受理岗
1、职责分工:负责纳税人申请所得税报批、审批、备案类事项的文书受理工作。
2、管理权限:对受理资料完整性进行初审,发现纳税人报送的备案资料有误、不齐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制作•备案资料补正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补正。制作•受理通知书‣,呈报税源管理岗。
(二)税源管理岗
1、职责分工:负责对资料内容真实性,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开展实地调查,核实资料内容真实性。
2、管理权限:依据政策规定,拟定调查报告,呈报所长管理岗。建立管理台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三)所长管理岗
1、职责分工:负责召开所长办公会,对其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符合性初步审核,并形成会议纪要。
2、管理权限:提出呈报意见,呈报综合管理岗。综合管理岗
1、职责分工:负责对其完整性、时效性、政策性进行综合性复核。
2、管理权限:提出复核意见。经确认,符合政策规定的,出具•税务事项登记备案告知书‣或批复,经税务管理人员将其告知纳税人。建立统计台账。
(四)法制管理岗
1、职责分工:负责对其完整性、时效性、政策性进行法规性审核。
2、管理权限:提出审核意见,对备案类事项依法确认。对报批、审批事项,组织涉税审批会议研究。
(五)局长审批岗
1、职责分工:负责对报批、审批事项进行综合性审核,集体研究,形成决议。
2、管理权限:对审批事项,提出审批意见。对报批事项,确认上报审批。
(六)后续管理工作流程
1、文书受理:纳税人的备案资料在办税服务大厅受理 后,受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资料完整性进行初审,制作•受理通知书‣。发现纳税人报送的备案资料有误、不齐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制作•备案资料补正告知书‣。
2、税源管理:税收管理人员收到受理人员转来的资料后,首先对资料完整性进行审查,然后对资料内容真实性进行审查,重点开展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事项进行审查,实地调查、核实。制作实事求是的调查报告。经批复或备案后,告知纳税人,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实行“一户式”管理,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报批、审批、备案管理:税务所根据税务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对其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符合性初步审核,并形成会议纪要。上报区(县)局相关股(室),综合管理部门对其完整性、时效性、政策性进行综合性复核。法制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审核。对备案类事项依法确认。对报批、审批事项,组织涉税审批会议研究。分管局长依据涉税审批会议决议,确认批复或上报。
4、纳税评估和检查:纳税评估和检查是所得税后续管理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工作流程,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对纳税人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真实性做进一步纳税评估和检查,做好与纳税申报表等相关数据的比对工作。纳税评估和检查的内容包括资料是否齐全、真实、合法;资质证书是否有效;适用政策是否准确;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等。
5、责任追究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有应备案而未及时备案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税收有关规定处理,在限期内仍未备案的,应作调整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通过纳税评估和检查,发现纳税人申报不符合税收政策,弄虚作假,涉嫌偷税的,应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五、后续管理各项目的具体要求
1、研发费用管理
(1)纳税人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必须帐证健全,实行专账管理,且按照规定项目,准确归集技术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2)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应报送以下材料: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发生情况归集表;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决议文件;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或研究成果报告等。
(3)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扣除的政策,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 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的项目。
(4)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认真审查评估。研究开发费用各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
(5)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异议的,可要求企业提供政府科技部门的鉴定意见书。
2、企业支付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的后续管理(1)企业应在终了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已安臵残疾职工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复印件和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办理备案手续。
(2)企业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在对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时,应对安臵残疾人员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的情况进行核实。
(3)做好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情况的统计和总结分析。
3、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后续管理
(1)要求享受该项减免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应在报送纳税申报时,附送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及高新技术产品或项目的有关资料。
(2)主管税务机关审查的重点包括: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是否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审批程序审核发放;
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认定条件:是否有真正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否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是否符合规定;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等。
(3)主管税务机关定期核查企业资格和条件,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各级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等手段,结合汇算清缴数据分析日常管理、预缴管理等情况,对企业资格和条件适时跟踪,定期核查,发现纳税人采用欺骗手段获得优惠资格的,应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发现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或者属于有关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并取消其优惠资格,补征税款。
4、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的后续管理
(1)小型微利企业应报送企业当每月从业人数的证明文件、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管理人员在受理申报时应进行小型微利企业信息核对;税源管理部门应结合日常检查,加强对小型微利企业减 免税的后续管理。
(2)对未在规定时间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备案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设立的纳税人应在设立的次年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请小型微利企业备案。
(3)对在第一季度预缴申报前尚未完成上小型微利企业备案的纳税人,当年第一季度暂按上预缴申报办法办理预缴申报。
(4)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日常征管和专项检查工作,加强监督。对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应由主管税务机关补征已减免的税款,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纳税终了后,主管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当年有关指标,核实企业当年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企业当年有关指标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已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计算减免所得税额的,在汇算清缴时要补缴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计算的减免所得税额。
5、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后续管理
(1)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条件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停止其税收优惠的执行。
(2)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中发现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应及时通知主管税务机关,并追缴税款。企业不能及时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减免税企业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减免税条件时,按政策取消其减免税资格,对于以前已经减免的税额应当从生产经营变化之日起追征。对涉嫌骗取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 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处理。
6、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后续管理
(1)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税务机关应以证据确凿并能证明资产损失确已发生的为税前扣除的,不得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提前或延后。
(2)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取得税务机关予以同意的书面文书的,应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将予以同意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金额从相应的会计科目中核销;当年不核销的,应作为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3)主管税务机关应督查企业进行会计处理,为以后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管理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4)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和股权投资损失的,税务机关出具文书时,应列明债务人、被投资人名称和相应的损失金额,便于以后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和股权投资损失时税务机关进行核查。
(5)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实施审批时,原则上对企业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关联性、充分性进行符合性审查;对企业申报资料有疑问的,可现场调查和取证。
(6)税务机关以后在纳税评估或检查时,发现企业 提供虚假资料骗取税务机关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同意的,应对企业报损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或补税,并按照征管法进行处理。
7、台帐管理
符合条件的地区应建立电子台帐,由税收管理员负责数据维护工作。通过纳税评估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台帐相关数据,检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传递至管理部门,由相关管理员对台帐进行维护。
8.探讨后续管理的信息化问题。
开发并应用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项目台帐,对企业所得税基础数据进行电子化审核监控;依托台帐数据和申报数据等相关电子信息,构建数据比对分析规则,生成分项目分行业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模型。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将解决企业所得税手工台账风险管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避免了因人员流动而可能带来的管理缺位,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质量。
9.探讨如何加强跨地区经营总分机构的后续管理。为加强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16 我局严格贯彻执行此文件精神,但在工作中仍发现了存在以下问题:
管理方面:
(1)信息不能实行共享,主管税务机关对分支机构的监控难度大。由于信息不能共享,按现有征管基础,主管税务机关对分支机构的监管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管户总分支机构信息掌握不全,税收征管数据没有实现共享,缺乏一个完善的、简便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联系机制,因此对于要想及时、准确地掌握跨省总分机构的生产经营情况难度较大,增加了征税成本,不利于税源管理;
(2)日常监管中需要参考的各类涉税财务资料和数据繁多,而所需的涉税财务数据未能全部纳入税收征管系统,当需要各类数据时还要逐户上门、电话等形式进行采集,造成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无法实行所得税全程信息化管理;
(3)税源动态监控体系不完善,税源信息不完整,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变化等动态信息基本依靠传统方法传递并获取,传递、获取渠道单
一、滞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监控,监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政策执行方面:
(1)分配比例受工资水平、资产规模影响较大,税款分配纳税人方面可控性大。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总分支机构的税款预缴办法,按照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 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各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由于此三项目指标于企业而言可操纵空间较大,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容易出现企业人为操纵预缴税款的现象。
(2)由于总分支机构税收经济利益不一致,容易出现总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扯皮现象。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为了各自的税收任务,不同的局部利益使得相互之间出现扯皮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申报,无形之中会影响企业预缴比例的报送。
(3)预缴比例的确定滞后,造成所得税款入库不均衡,不利于所得税管理。总机构在每年6月20日前,将按规定方法计算确定的各分支机构当年应分摊税款的比例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收到后10日内,传送给各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由此看出,预缴比例的确定明显滞后于所得税申报期,所得税法规定每季末15日前申报上一季度的所得税,4月15日前申报一季度所得税时,总机构的预缴比例还未下发,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不能及时获取总机构有关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总机构所得税税款的分配情况,从而影响了一季度的所得税申报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畅通信息互换途径,通过加强与地税、工商、建设等部门的信息交换,随时掌握总分机构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等信息资料,堵塞征管漏洞,推进总分支机构税源监控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建立跨省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建全税务征管体系和完善的异地税源监控机制,为各级税务部门加强协作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有利于对跨地域总分机构的税收管理,有效堵塞税源流失漏洞,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建立跨地域税务部门协作机制,针对总分机构税收管理难度大、易流失的问题,应尽快研究制定跨地域税务部门协作机制,构建跨地域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平台,建立跨地区经营实行就地预缴的反馈制度,及时掌握总分机构税源信息,定期组织开展联合纳税评估、联合税务检查、切实加强对总分机构税源的控管。
二是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日常的资料收集与巡查巡管切实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变动及管理费上缴等情况,尤其是掌握总公司在外地的分支机构是否实行独立核算,是否确属汇总缴纳等情况,督促企业按规定正确申报纳税;建立“台帐式”管理形式。逐户登记总分机构分配和预缴税款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纳税情况,特别是做好重点外资总分机构税收收入情况分析工作;探索建立企业分支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在清查、核算,做好总分机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按照不同的 19 核算形式和行业性质,实行分类管理,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分支机构分类管理机制。
三是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财政分配体制,规范预算管理办法;研究出台总分机构税收管理的配套办法,有效防止企业迫于地方政府压力,随意变更总分机构类型,将分支机构注册为法人单位,将二级机构转变成三级机构,避免引发区域矛盾。
总之,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重点,一是税务机关应按各类涉税项目所需的资料审核把关,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期实地调查核实,做好基础资料,认真登记后续管理台账。要求税收管理员结合每户企业的纳税情况、亏损弥补、税前扣除项目审批等情况,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事项、免税收入及有关项目余额进行分析审核,看其是否如实申报,做好后续管理的基础工作。二是建立信息化的动态跟踪管理,开发后续管理软件,对日常数据、检查情况、登记台账等企业所得税信息纳入软件管理,减少手工劳动,加强数据分析和各管理的连续性。三是重点检查,把存在涉税审批、亏损弥补、税负明显偏低以及其它异常情况的企业列为检查对象,组织业务骨干开展重点检查,进一步提升税源管理水平,以查促管。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之我见DOC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
一、目前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1.人为调节申报时间。部分企业在季度申报时存在较大随意性,即使在某个季度中有利润,但由于考虑到后续季度可能亏损,于是人为调节当季成本,导致当期无利润。还有一些企业人为调节不同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扩大享受“两免三减半”、“抵免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的目的。
2.申报金额存在不实。企业取得的各类资产,除购进的外,还有自制的、接收投资或赠予的,以及改制并入的,其中,不乏原始单据不真实甚至无原始凭证的。所以,资产金额含有一定水分。加上部分设备报废按全额申报损失,而处理报废财产有收益或有赔偿的部分又未进行冲减,致使企业申报的税前扣除金额严重失实。企业的固定资产应以折旧方式摊入成本,但不少企业将完好的或经修理后仍使用的固定资产申报做财产损失处理,一次性冲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把本应可以收回的应收款项申报列支坏帐损失,甚至将用现金收回的应收款项留作小金库,其应收账款余额继续作坏账处理。
(二)备案中存在的问题
1.研发支出备案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属于事先报送相关资料的优惠项目,主管税务机关对备案资料的时限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按规定存档备查。1 当前纳税人提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备案,在审核时往往重形式,注重纳税人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纳税人报送的备案资料是否齐全,只要形式完备基本都能通过。这种备案管理忽视了企业报送研究开发费用的真实性,因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研发费用都可以加计扣除。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企业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范围,才可以考虑加计扣除。同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项目开发,其在一个纳税中实际发生符合规定范围的八项费用支出,才允许加计扣除。其中,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实际管理中对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往往不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对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委托开发的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等费用归集也存在不准确现象。
2.符合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收入报备中缺少相应的条件,例如,有的企业股东大会对股息、红利分配金额不作具体说明,有的企业完全是为应付备案而事后补充的文件。
3.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备案中存在项目不清楚,有些企业为了成为高新企业把一些不是高新项目的也归集到高新项目中去。
(三)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缺乏法制约束
目前,少数中介机构以追求业务量为目的,顺从企业的不当要求,对财产损失原因、坏账计提方法、账龄分析及相关项目的计提依据等涉税事项避而不谈,甚至为企业出谋划策,违规追求享受最大优惠政策,审计报告粗糙失实,参照价值不高。
(四)报送资料不规范
企业报送的经贸委出具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审核意见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因为没有标准模板,形式五花八门,有的仅是一页纸几句话一个章。
(五)后续管理不到位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简化了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程序及相关手续,但简化不代表放任不管,因为审核备案阶段的简化,就更需要加强事后监督和管理。当前备案类减免税存在后续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备案登记结束,资料归档入库,很少再进行事后监督审核,对备案类减免税企业缺少连续、动态的管理。
二、强化后续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审核工作 1.重点审核的企业
主要包括:利润率、应税所得率明显偏低的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低或连续亏损仍持续经营的企业;跳跃式盈亏企业;股权登记变更或重组改制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并在解禁后出售的企业;减免税额较大或减免税期满前后利润额变化异常的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关联交易收入比重较高的企业;税务机关确定需要重点审核的企业。
2.重点审核的项目
(1)收入项目应重点审核纳税人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是否存在隐匿收入,销售收入不及时入帐,视同销售、非货币性交易收入不计应税收入,股权性转让收益、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性资产不计应税收入,各种减免的流转税及取得财政补贴和其他补贴等未按规定计入应税收入等问题。对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也应重点审核。
(2)税前扣除项目应重点审核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列成本、费用,多结转销售成本,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扣除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多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未按规定进行摊销,资本性支出列入费用等问题。
(3)关联交易项目应重点审核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关联方企业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4)税收优惠项目应重点审核各类企业所得税优惠,包括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优惠税率、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和其他专项优惠政策是否按规定审批、备案。有无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仍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问题;有无应税企业向免税关联企业转移利润,造成应税企业少缴企业所得税问题;有无免税项目与应税项目核算划分不清等问题。
(5)资产损失应重点审核是否按规定审批、扣除。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重点审核会计核算资料和内部审批证明。
(6)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重点审核企业研发活动是否属于有关产业目录,审核企业归集的研发费用是否超范围列支。企业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不能全部加计扣除,备案时要加强审核。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该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税务机关审核发现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允许加计扣除,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二)加强资料的真实性调查
以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为例,税务机关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调查,以确保企业申报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为此,必须认真核对报损项目,对因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或技术产品的提前报废等原因而报批的项目,应查看消防、保险等部门的证明、5 权威部门的鉴定、审计报告或上级主管部门、董事会同意报损的批复;对一般财产的损失,要详细了解财产损失原因、存放地点、使用部门、残值比例及可收回金额;对坏账损失要查实法院关于债务人(担保人)破产终结裁定书、法院宣告债务人(担保人)失踪、死亡的证明或销售合同等证明性文件。再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需要有关部门出具资质证书或证明,涉及到专业技术认定的,税务机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可能提高工作质量,防范执法风险。
(三)加强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
如债权方放弃债权且经审批已做坏帐损失处理的,应函告债务方的主管税务机关监督债权方及时就不需支付应付款项而调增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此,建议上级机关加强所得税监控软件的开发,通过信息联网比对以达到控制坏账损失税前列支或逾期未支付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工作要求。
(四)充分利用会计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外资企业各投资方利润分配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法律依据。笔者认为,要让内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也提供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对整体提高所得税汇缴质量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健全各类电子数据台帐
税务机关应重视各类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的电子数据台帐管理,结合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软件以及目前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据的资源共享,以便税务机关内部管 6 理部门及稽查部门相互配合,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维护税法严肃性。
(六)定期对纳税人减免税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结合日常检查、纳税评估或其他专项检查,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的备案资料进行符合性审核,如发现纳税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本身不符合加计扣除规定的,可以撤销原备案登记,按照有关规定补征税款和滞纳金,违反征管法的,按照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篇: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报告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问题的调研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完善跟踪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长效机制,我科室认真进行了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理念、思路
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应以总局关于加强所得税管理24字方针为指导,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落实岗位责任制,以达到实现企业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所得税风险管理质量,从而保障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合保障国家税收权益的职能作用。
二.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总体要求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中的自行申报项目、审批(核)和备案管理项目以及日常管理中涉及跨管理项目等。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从管理项目着手,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要求,在企业所得税项目实施审批(核)、备案或申报后,通过信息资料的登记、比对、分析、核查等系列管
理行为,把握管理的关节点和风险点,对企业所得税管理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以达到规范管理和连续管理的目的。
三. 各地后续管理的做法及经验
一是抓日常监管,完善征收方式鉴定。建立以汇算清缴检查为基础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调整机制,将上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结果作为本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调整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得税纳税人按进行核定,严格把握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认定标准。二是抓户管基础,认真登记后续管理台账。要求税收管理员结合每户企业的纳税情况、亏损弥补、税前扣除项目审批等情况,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事项、免税收入及有关项目余额进行分析审核,看其是否如实申报,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三是抓动态监控,组织纳税评估和重点检查。把存在涉税审批、亏损弥补、税负明显偏低以及其它异常情况的企业列为检查对象,组织业务骨干开展重点检查,认真审核其所得税应税收入及纳税调整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四是抓收入分析,探索分类管理。进一步做好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工作,提高收入分析水平,参照企业规模、行业、征收方式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所得税分类管理制度,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抓后续审查。在申报期截止后,对应享受而未享受减免税优惠项目的企业进行清理,并对符
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宣传,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总局政策规定和我省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进行备案管理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税收执法过程追究;对于企业不符合政策规定的税收优惠,将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六是抓强化培训,做到有备而来。挑选一批精通税政、稽查、征管等方面业务的干部组成企业所得税管理项目小组,通过学习材料、传阅书籍、到企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和实践,鼓励干部探索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纳税评估方法,并坚持先行先试,研究建立通用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模版等,为全面实施审计式纳税评估做好人才、知识的储备和方法的积累。
四. 主要问题
第一.对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存在对所得税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在基层国税部门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存在“重流转税、轻所得税,抓大放小”的思想。虽然近年来国税局所得税收入总额迅速增长,但占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部分领导和干部不能充分认识所得税的作用,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进行管理。同时也存在重视大企业所得税管理,忽视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
问题,再加上缺少科学的必要的考核机制,致使部分基层单位出现放任自流、管理淡化趋势。二是征管力量配备不足。虽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逐年增多,但基层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得到充实。目前基层部门所得税事宜基本都由税政部门扎口管理,国税机关仅有1-2人兼管所得税,往往主要忙于文件的上传下达和事项的审核审批,致使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三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要求。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且变化快、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联系紧密、纳税检查内容多、工作量大等特点,部分税务人员还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业务骨干不多,从而导致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第二.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监管乏力。一是漏征漏管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目前企业所得税由国、地税两个部门征管,税务登记数据没有实现实时共享,缺乏相互协调配合,导致税源管理上出现空档。同时,与工商部门缺乏横向联系,信息交流不畅,基层征管力量不足,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漏征漏管清理,致使新办企业漏征漏管比较严重。二是税基管理不到位。新办中小企业成分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申报数据不真实,再加上管理中存在征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使得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税基的控管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许多
随着许多审批事项的取消,后续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三是征收方式矛盾比较突出。目前,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总局要求严格控制实行核定征收的范围,但新办中小企业普遍不能准确核算盈亏,致使查账征收不能落实到位;对中小采取核定征收,由于总局规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标准过高,各行业、区域之间的盈利水平与核定应税所得率存在差距,难于操作;而且目前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由于国、地税掌握的标准、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地区,同等规模、相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之间因主管税务机关不同税负差距明显,诸多矛盾使得对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难度很大。
第三.税务部门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不规范,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明确,部分单位把它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没有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落实不到位、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困难、选案随意性大、评估方法过于简单、评估质量不高、评估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二是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所得税政策复杂,日常管理中需调用的数据繁多,急需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但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还没有专门的所得税管理模块,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在系统中,有关所得税管理的数据也
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
五. 如何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等行政审批取消后的后续管理
在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税务机关应以证据确凿并能证明资产损失确已发生的为税前扣除的,不得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提前或延后。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取得税务机关予以同意的书面文书的,税务机关应督察企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将予以同意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金额从相应的会计科目中核销;当年不核销的,应作为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账务处理。为以后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实施审批时,要对企业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关联性、充分性进行符合性审查;对企业申报资料有疑问的,可现场调查和取证。
税务机关以后在纳税评估或检查时,发现企业提供虚假资料骗取税务机关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同意的,应对企业报损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或补税,并按照征管法进行处理。
税务机关应建立立企业信用信息库,在通过评估审查发
现问题后,及时反映在相关系统上,以便对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就行跟踪管理,针对违规企业,可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
六. 如何加强跨项目的后续管理
重点在于对跨项目加强台账管理。台账包括基础台账、一户式台账和跨台账。根据基础台账的数据资料,主管地税机关应分年分户建立企业所得税一户式管理台账,将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所有后续管理的项目登记在一个台账里。
在建立和完善纳税人基础台帐和一户式台账的基础上,主管地税机关按户建立企业所得税分后续管理台账,对纳税人跨的所有后续管理项目登记在一个台账中,通过与申报表、其他台账比对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所得税项目的动态管理。
企业所得税台账由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的信息进行登记,并负责数据维护工作。管理部门通过纳税评估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台账相关数据;检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传递至管理部门,由税收管理员对台账进行维护。
例如亏损弥补项目的后续管理,取消该审核项目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包括预缴申报和申报)可自行计算
并弥补以前符合条件的亏损。主管税务机关应:首先建立亏损弥补台帐,通过与各申报表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亏损及弥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其次应及时了解掌握各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与行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利润水平差距较大的企业,以及连续亏损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了解亏损的真实原因,特别是对其发生的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合理性等加强检查监督;最后发现虚报亏损的,应及时进行纳税调整、补征税款,涉嫌偷税的,对其进行及时查处。
再如贷款损失准备金方面:一是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台帐二是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应收帐款情况,做到季度有审核,年终有结算;三是应要求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说明坏帐、呆帐损失采取直接核销法还是备抵法;四是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审核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已计提准备金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重点是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准备金数额,是否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和《金融企业呆帐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的规定执行,其计算基数和比例有无超出规定的范围。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办法(试行)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1年第12号)、《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1年第2号)、《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2年第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是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特殊申报项目实施的专业化管理。通过对企业申报的不征税收入、递延收入、境外所得及税收抵免、资产损失、亏损弥补、所得税优惠项目等证据资料的完整性和与有关政策的符合性进行统一审核,达到对企业所得税税基和减免情况实行管理控制的目的。
第三条 本办法按照管理程序分为后续管理任务的发起和实施、后续管理审核的内容、后续管理审核结果的处理三个部分。
第二章 后续管理任务的发起和实施
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期结束后,后续管理工作开始启动。由各市地税局对企业所得税申报管理系统集中的申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调取企业自行申报不征税收入、递延收入、境外所得及税收抵免、资产损失、亏损弥补、所得税优惠项目的企业名单,向辖区内主管税务机关发起后续管理审核任务。
第五条 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对上级发起的后续管理审核任务具体实施审核。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案头审核和延伸审核两个部分。案头审核专指资料完整性审核,即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案头审核内容,审核特殊申报项目的证据资料是否齐备、有效。延伸审核专指政策符合性审核,即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延伸审核内容,审核申报表间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特殊申报项目的证据资料是否与申报项目相关,有关数据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规定的享受政策的范围、标准等。对于已在汇算清缴期间按照所得税减免税管理规定及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管理规定,报送了相关资料并完成备案的所得税优惠项目和递延收入项目,后续管理为对企业申报时报送备案资料的延伸审核。
第六条 各市地税局负责对其发起的后续管理审核任务进行统一部署和业务指导,督促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及时组织审核工作。
第三章
第七条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包括以下项目:
(一)特殊类型收入项目,包括:不征税收入、递延收入、境外所得及税收抵免。
(二)特殊类型扣除项目,包括: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税前亏损弥补。
(三)所得税优惠项目,包括《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2年 号)文件中规定的所有事先备案和事后备案管理项目。
(四)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纳入备案类管理的税收优惠项目。
---1---
后续管理审核的内容
第一节 不征税收入
第八条 不征税收入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和审核内容: 财政拨款的审核:
(一)案头审核内容:
对于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申报表的,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拨款单位性质的相关资料证明;
2、接收拨款单位性质(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的相关资料证明;
3、拨付资金的相关证明文件或资料;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对于填报查账征收企业申报表的,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该财政性资金的拨付资金文件;
2、财政部门或资金拨付部门对该财政性资金的专项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对该财政性资金以及对应支出单独管理的证明材料。
(二)延伸审核内容:
对于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申报表的,主要审核以下要点:
1、审核财政拨款对象是否符合规定;
2、审核财政拨款来源是否符合规定;
3、审核财政拨款是否纳入预算管理;
4、审核财政拨款对应的成本费用是否单独核算;
5、审核财政拨款对应的支出是否未作为成本、费用、折旧、摊销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6、审核申报财政拨款收入和对应支出金额是否正确。对于填报查账征收企业申报表的,主要审核以下要点:
1、审核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收入和对应的支出是否单独核算;
2、审核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支出是否未作为成本、费用、折旧、摊销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审核取得该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5年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是否按规定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6年的收入总额,后续支出相应扣除;
4、审核申报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收入和对应支出金额是否正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审核: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国务院或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下发的批准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文件;
2、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
3、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
4、规定收费上缴财政的文件;
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收费凭据是否使用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票据;
2、审核收费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3、审核企业的收费票据,有无擅自变更收费单位、收费项目名称、收费对象、收费范围、收费环节、收费期限以及收费性质,混淆征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行为;
4、审核是否收取已明令取消、停止执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将上述收费项目变更名称继续收取的;
5、审核申报行政事业性收费金额是否正确。政府性基金的审核: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该政府性基金收取的相关批准文件或规定;
2、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事机构同级财政部门或经同级财政部门委托收款的文件;
3、规定该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缴财政的文件;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收款票据是否为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
2、审核收费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3、审核有关支出是否未作为成本、费用、折旧、摊销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4、审核申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对应支出金额是否正确。
第二节 递延收入
第九条
递延收入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和审核内容: 递延性债务重组收入的审核: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债务重组总体情况的说明,包括重组商业目的的说明;
2、债权债务的原始合同或协议,相关收付款凭证;
3、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法院裁定书,相关收付款凭证;
4、符合特殊重组业务的情况说明。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是否符合规定的特殊性重组条件;
2、审核申报债务重组所得计算是否正确。债转股分期确认所得的审核: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债转股总体情况的说明,包括重组商业目的的说明;
2、债权债务的原始合同或协议,相关收付款凭证;
---3---
3、债转股的合同或协议、法院裁定书,相关收付款凭证;
4、企业转换股权公允价格证明;
5、工商部门及有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是否符合规定的特殊性重组条件;
2、审核债权转股权业务是否确认了所得或损失;
3、审核申报债务重组所得计算是否正确。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的审核: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政府有关搬迁的行政决定文件、公告或其他证明文件;
2、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达成的搬迁协议、企业搬迁计划;
3、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自行处置相关资产收入,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的相关凭证。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是否为符合条件的政策性搬迁收入;
2、审核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是否真实完整,有无隐匿、混淆政策性搬迁与一般性搬迁收入;
3、审核企业政策性搬迁支出是否真实、合理、准确;
4、审核申报政策性搬迁收入金额是否正确。
第三节 境外所得及税收抵免
第十条 境外所得及税收抵免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审核内容: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与境外所得相关的完税证明或纳税凭证;
2、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的营业利润所得需提供:境外分支机构会计报表、境外分支机构所得依照中国境内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及说明资料、具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有关分支机构审计报告等;
3、取得境外股息、红利所得需提供:说明投资关系的证据资料、被投资公司章程、境外企业有权决定利润分配的机构做出的决定书等;
4、取得境外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等所得需提供:依照中国境内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的资料及计算过程、合同协议等;
5、享受税收饶让抵免的需提供:本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在境外所获免税及减税的依据及证明、企业在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的参股比例等情况的证明文件、间接抵免税额或者饶让抵免税额的计算过程、由本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的财务报表;
---4---
6、采用简易办法计算抵免限额的需提供: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的营业利润所得需提供企业申请及有关情况说明、来源国(地区)政府机关核发的具有纳税性质的凭证和证明;取得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需提供企业申请及有关情况说明、符合可抵免税额条件的股权证明文件或凭证。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境外分支机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是否符合规定;
2、审核居民企业收到境外投资性所得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否符合规定;
3、审核境外分支机构的亏损额弥补是否正确;
4、审核居民企业间接抵免负担税额计算是否正确;
5、审核本境外所得抵免税扣除限额和实际抵免境外税额是否符合有关税收规定,计算的金额是否正确;
6、审核本抵补的以前的境外所得已缴税款期未余额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可抵免期限;
7、审核企业是否有将不可抵免的境外所得税额予以抵免的情况;
8、审核税收饶让抵免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9、审核境外盈利弥补境内亏损税款处理是否正确;
10、审核企业“投资收益”明细科目是否存在境外被投资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或股息情况,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视同股息分配额计入该企业当应纳税所得额。通过企业对外收汇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对外投资或在境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所得但未按规定申报的问题。
第四节 税前扣除资产损失
第十一条 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审核内容:
(一)案头审核内容:
主要审核是否具备以下证据资料: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申报资料是否齐全;
2、《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1年第2号)要求报送的清单申报表和专项申报表等申报资料;
3、要求出具鉴证材料的损失项目的中介机构鉴证材料。
(二)延伸核查内容:
1、审核企业资产损失是否按规定已进行了会计处理;
2、审核企业在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否来源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
3、审核企业发生的损失是否按照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4、审核企业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纳税又全部收回或部分收回时,是否计入当期收入,计缴所得税;
5、审核企业发生的损失是否按税收规定在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
---5---
6、对关联方之间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审核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是否存在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安排;
7、审核申报资产损失金额是否正确。
第五节 税前弥补亏损
第十二条 弥补亏损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审核内容:
(一)案头审核内容:通过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等附报资料,结合弥补亏损台账,审核企业本亏损、以前亏损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弥补亏损年限是否正确。
(二)延伸审核内容:
1、审核是否存在境内所得弥补境外营业机构亏损问题;
2、审核合并分立企业转入的可弥补亏损是否按规定比例计算;
3、审核取消合并纳税后汇总在企业集团尚未弥补的亏损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
4、审核申报弥补亏损金额是否正确。
第六节 所得税优惠项目
第十三条 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依据《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1年第12号)、《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的公告》(陕地税公告2012年第 号)规定进行备案资料的收集和备案管理工作。企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对已备案的所得税优惠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延伸审核。
第十四条 事先备案所得税优惠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延伸审核内容: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减免优惠
1、审核企业报送要求享受减免税的农林牧渔项目是否属于税法规定项目范围;
2、审核是否对所从事项目的种类、流程、协议、证书等作出具体说明;
3、审核是否有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4、审核企业从事的税收优惠项目和其它项目是否分开核算,期间费用是否按规定进行分摊;
5、审核对减免的增值税是否计入“营业外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
6、审核申报的减免所得金额是否正确。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减免优惠
1、审核企业所从事的项目是否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内符合相关条件和技术标准及国家投资管理相关规定,于2008年1月1日后经批准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2、审核企业是否在该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包括试运营)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后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报送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文件复印件、该项目完工验收报告复印件、该项目投资额验资报告复印件及其他有关资料;
3、审核该项目的税收优惠是否从自该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开始计算;
---6---
4、审核企业从事不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取得的所得,是否与享受优惠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所得分开核算,并合理分摊期间费用;
5、审核企业所从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否属于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6、审核企业所享受的减免税优惠项目是否在减免税优惠期限内发生转让或受让;
7、审核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变化或因《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调整,不再符合规定的减免税条件的,是否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并停止享受优惠,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8、审核申报的减免所得金额是否正确。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减免优惠
1、审核企业所从事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是否属于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技术改造、海水淡化以及清洁发展机制等项目;
2、审核企业所从事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和技术标准及国家投资管理相关规定;
3、审核企业是否在该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包括试运营)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4、审核企业是否从该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开始计算税收优惠;
5、审核企业同时从事不属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范围内的项目取得的所得,是否与享受优惠的项目所得分开核算,并合理分摊期间费用;
6、审核企业所享受的减免税优惠项目是否在减免税优惠期限内发生转让或受让;
7、审核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是否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并停止享受优惠,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8、审核申报的减免所得金额是否正确。
(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优惠
1、审核企业是否为居民企业;
2、审核企业技术转让的范围,是否在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范围之内,转让的是否为所有权或5年以上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
3、审核企业技术转让收入是否包含了不属于与技术转让项目密不可分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不得享受税收优惠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是否包含了销售或转让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收入;
4、审核企业是否单独计算技术转让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
5、审核企业向境外转让的技术是否未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范围内;
6、审核受让企业技术的关联方是否不属于企业能直接或间接全资控股的关联方;
7、审核申报享受优惠的技术转让所得计算是否准确。
(五)企业综合利用资源产品收入减计应税收入优惠
---7---
1、审核企业从事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取得的收入与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取得的收入是否单独核算;
2、审核企业产品是否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所列资源为产品原料,并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
3、审核企业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4、审核申报的减计收入金额是否正确。
(六)软件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动漫企业减免税优惠 除审核软件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动漫企业资质证书是否符合规定外,还需延伸审核以下内容:
对于申报软件企业减免税:
1、审核企业大学专科以上人员、研发人员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审核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审核主营业务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监测证明材料、《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4、审核是否具有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手段和能力,并建立符合软件工程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有效运行的过程文档记录;
5、审核是否具有与软件开发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等开发环境,以及与所提供服务相关的技术支撑环境;
6、审核即征即退的增值税税款作为不征税收入是否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7、审核获利的确认是否正确;
8、审核职工培训费用是否单独核算并按实际发生数据实扣除;
9、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对于申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减免税的:
1、审核企业大学专科以上人员、研发人员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审核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营业)收入、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审核主营业务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审核是否具有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手段和能力,并建立符合集成电路工程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供有效运行的过程文档记录;
5、审核是否具有与集成电路设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等开发环境,以及与所提供服务相关的技术支撑环境;
6、审核即征即退的增值税税款作为不征税收入是否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7、审核获利的确认是否正确;
8、审核职工培训费用是否单独核算并按实际发生数据实扣除;
9、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对于申报动漫企业减免税的:
1、审核动漫产品收入、研究开发费用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8---
2、审核企业大学专科以上人员、专业人员、研发人员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审核是否具备从事动漫产品开发或相应服务等业务所需的技术装备和工作场所;
4、审核重点动漫企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对于申报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减免税的:
1、审核线宽标准、投资额与申报享受的优惠类别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审核获利的确认是否正确;
3、审核制造销售(营业)收入、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审核企业大学专科以上人员、研发人员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审核是否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6、审核是否具有保证产品生产的手段和能力,并获得有关资质认证,是否具有与集成电路生产相适应的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等基本条件;
7、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
(七)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优惠
1、审核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2、审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研究开发费用是否按规定单独核算;
3、审核企业大学专科以上人员、研发人员比例是否属实;
4、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
(八)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免税优惠
1、审核企业是否从事属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规定的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
2、审核企业的注册地及生产经营地是否在规定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含所辖区、县(县级市)等全部行政区划)内;
3、审核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近两年在进出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有无违法行为;
4、审核企业大学专科以上人员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审核企业从事规定范围内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审核企业是否与境外客户签订服务外包合同,且其向境外客户提供的国际(离岸)外包服务业务收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7、审核企业优惠期限是否超出规定期限;
8、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
(九)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
1、审核转制时间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审核是否属于转制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范围;
3、审核企业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
(十)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
1、审核企业是否为能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居民企业;
---9---
2、审核企业所从事行业是否属于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3、审核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审核申报的减免税金额是否正确。
(十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1、审核企业是否为能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居民企业;
2、审核企业是否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研发活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经过公司管理机构批准;
3、审核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是否正确;
4、审核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是否正确。
(十二)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工资加计扣除优惠
1、审核残疾人员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范围;
2、审核是否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上岗工作;
3、审核是否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4、审核是否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5、审核加计扣除工资的范围是否符合规定;
6、审核申报的工资加计扣除额是否计算正确。
(十三)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免所得优惠
1、审核创投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暂行办法》规定,工商登记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法人创业投资企业;
2、审核创投企业是否经备案管理部门检查合格;
3、审核创投企业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是否合法有效,职工人数、年销售(营业)额和资产总额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4、审核股权投资持有时间是否满2年(24个月);
5、审核申报抵扣的创投企业股权投资额和抵扣额是否正确。
(十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或摊销优惠
1、审核采用加速折旧或摊销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否属于税法规定范围内允许加速折旧或摊销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审核企业报送的资产明细表,对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固定资产,应逐项计算分析其最低折旧年限是否不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
3、若为购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分析已使用年限,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
4、审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摊销年限是否进行过变更;
5、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除特殊规定外,是否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10---
6、审核申报的折旧、摊销额是否正确。
(十五)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税优惠
1、审核企业购置的设备是否属于《目录》范围内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
2、审核企业专用设备是否投入使用;
3、审核申请抵免的起始与购入并实际投入使用是否一致;
4、审核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是否为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审核利用财政拨款购置专用设备是否申请了享受优惠;
5、审核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是否含增值税,是否按规定减除有关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调试等的费用;
6、承租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专用设备,审核是否在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届满时发生所有权转移;
7、审核当年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按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扣除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有关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过渡优惠规定减征、免征税额后的余额口径计算;
8、审核申报抵免的金额计算是否正确。
第十五条 事后备案所得税优惠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延伸审核内容:
(一)国债利息收入和其他债券利息收入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1、审核是否为中国中央政府或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
2、审核是否为持有至兑付期的国债利息收入或实行国债净价交易取得的《国债净价交易交割单》上注明的利息收入;
3、审核有关债券是否经有权部门核准发行;
4、审核有关债券利息收入是否属于国家规定减免税的范围;
5、审核申报的免税利息收入金额是否正确。
(二)符合条件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优惠
1、审核是否包含了居民企业之间的债权性的投资收益;
2、审核是否包含了居民企业对非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收益;
3、审核是否包含了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而取得的权益性投资收益;
4、审核享受免税的投资收益是否包含了股权投资转让所得;
5、审核投资方或被投资方如属于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居民企业,是否提供了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类似证明材料;
6、审核投资方或被投资方如属于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是否提供了国外注册证件复印件或类似证明材料以及关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在中国境内的说明材料;
7、审核申报的免税投资收益金额是否正确。
(三)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税优惠
---11---
1、审核是否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
2、审核是否获得免税资格认定;
3、审核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是否为“合格”;
4、审核免税资格是否在5年的有效期内;
5、审核是否属于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
6、审核是否从事营利性活动,营利性活动和非营利性活动会计上是否分开核算,对应的期间费用是否进行合理分摊;
7、审核申报的免税非营利组织收入金额是否正确。
(四)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
1、审核被投资方是否有资格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经营业务;
2、审核是否确实为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
3、审核申报的免税证券投资基金收入金额是否正确。
第四章 后续管理审核问题的处理
第十六条 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按年分户建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后续管理一户式台账》,对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的所有后续管理项目进行登记,发现问题的项目要有审核说明材料。
第十七条 各市地税局每年对发起审核的内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要对照《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一户式台账》和审核说明材料进行必要的复核工作,复核后由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统一对审核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
第十八条 后续管理审核中发现问题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审核中发现企业未能提供必要的证明资料应责令企业限期补正。
(二)审核中发现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的问题,应责令企业限期补缴税款、滞纳金。
(三)审核中发现企业不满足税收减免条件的,应立即取消其享受的减免优惠,并按规定恢复征税,其中对于已通过相应资质认定机构认定的减免税企业,应同时向认定机构同级地税机关书面反映。
(四)审核中发现企业提供虚假证明资料,问题性质严重或案情复杂的,应按规定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第十九条
后续管理审核工作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做好《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一户式台帐》和企业申报资料的归档保管和管理台账的维护工作,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条
以上所称“主管税务机关”指省直属税务分局、各市直属税务分局、县(区、市)地方税务局。各市地税局应根据本办法,本着简便实用、责任清晰、管理严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省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