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喜欢的一句客家谚语
我喜欢的一句客家谚语
在我房间的写字台前贴着一则客家谚语“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条客家谚语就像一条鞭子,时刻鞭策着我,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才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记得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学了,我还沉浸在寒假的玩乐之中。上课时脑海里总想着放鞭炮的情景,老师讲的功课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下午放学回到家,书包一扔,拿出鞭炮就往外跑,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妈妈催我回家吃晚饭,我才磨磨蹭蹭地回家。晚上突然想起作业一点也没做,可是坐在灯下却直打哈欠,作业便马马虎虎随便应付。很快二个星期已过去,要准备第一单元考试了,这时候,我才心急火燎。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一直到深夜11点都没复习完。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宇浩,你这样‘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只有平时认真读书,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果然不出所料,那次考试我考砸了,我深深地吸取了教训,从此以后,养成了好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做,做完作业后认真复习、预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慢慢提高了。
“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客家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五年级:黄宇浩
第二篇:客家天气谚语
客家文化与语言介绍─认识客家俚、谚语
壹、前言
本教案乃为省立苗中「97小区化特色项目大学教案制作」,教案名称为「客家文化与语言介绍─认识客家俚、谚语」。主题则以苗栗地区之「客家谚语、俚语」为主,达成数字典藏苗栗客家之目标,展现丰富的苗栗客家语言文化多样性。本教案搜集客家谚语与俚语三百句,完成客家谚语与俚语数据库之建立,并将日常生活所用客家俗、谚语,以华语〈国语〉说明其意义,必要时先举客语例句说明客家俚、谚语之意义。本教案之目标在于挽救客家语言之流失现象,尤其今日许多客家人都不会讲客家话,更何况要他们讲客家语言中的精华谚语、俚语。其实客家谚语、俚语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内涵,要有相当的情境客家人才会使用。如果不使用或不加以数字典藏,客家谚语、俚语、师傅话最终有可能失传。
客家人(hakka people),据估计在国内外分布高达七千万人到一亿人口,是全球之一大民系之一,客家人在台湾就有460万人。苗栗县是客家大县,是台湾客家人最密集的地方。客家人最珍贵的共通资产就是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原古汉语之一系,源远而流长,是台湾客家人日常使用之母语〈祖公的话〉。客家话虽然是「语言」,但是亦可以文字化。古早的客家话,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汉字都可以用客家话发音。客家话危机的发生除了过去推行国语政策、不准说方言的原因之外,大环境的变迁,和强势闽南语竞争的失利更加速了客语的衰亡,面临灭亡的威胁。晚进,台湾因民主化与本土化的政策,客家话的流失现象,已受到高度重视。要补救客家话的流失必须从长程的目标及近程的行动上着手。长程的目标为:1.推广客家话,客家人应积极参与台湾的政经教育政策之订定,提高客家现实力量。2.整理客家话与客家文字,加强对客家传统文化的认识。近程的行动则应该在1.运用传播媒体,强调客家话的必要,呼吁客家人在家要讲客家话。2.举办客家话研习营或客家文化研习营,增进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及连络乡情。3.出版客家词典,推展客家精神,保存客家文化。4.成立客语教学中心,延续客语普及客家话。
有客家话才有客家人,有客家人才有客家文化。本计划乃有见于客家人本身,会讲正统客家话的人口日益减少,客家话逐渐流失,年轻一代客家人不太会讲流利的客语;尤其客语的精华如:客家俚语、谚语、等更逐渐失传,最终可能导致灭绝。晚近幸好政府成力客委会与客家电视台,挽救客语之流失,有助于客家话之复兴。然而,客家俚语、谚语之使用有其生活情境,更需要加强搜集、记载与传播。
贰、教案背景
一地有一地之俚语、谚语,一族也有一族之俚语、谚语、,关系着民族、地物、风土民情之显著特色。这在过去从来就似天经地义般地从古至今长远流传
着的一种民间语言。然而,现今由于工商社会变迁迅速,过去安土重迁之思想意涵已不为新一代族裔所循。是故,过去涵括俚俗语在内具民族与地方性之有教化乃至教育智慧意义的俗语谣谚等音辞,已在迅速且大量的丧失之中。现虽然有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与个人及地方政府也正在做抢救工作,由于力量与经费较为匮乏,且多属个人搜集自我娱乐唱诵兴趣之性质。本校建置小区特色项目大学教案这样之基础工程,盼能统整地方语言资源与数据库。做为地方重点高中,期能为地方文化作出应有之贡献。
本教案主要因应客语语音流失严重,愈来越少客家人能够操流利的客家话,更遑论能正确的把客家俚语、谚语记熟并用客语朗读出声。一个族群的语言,若只是日常生活使用,未能加以整理用文字保存,将因语言之流失,而逐年消失。尤其台湾的客家话有数种腔调,各腔调之间互有不同,都需要代代口耳相传以保存其原音。台湾客家谚语、俚语应该加速整理其文献,并能用华语加以解释或说明、对照,以数字化保存,更容易让学习者了解其内涵。
参、客家俚、谚语介绍
谚语本是生活经验的沈淀,其中往往饱含哲理。客家谚语所显现的是一种属于农业文化为主的客家生活,其刻苦耐劳,乐观积极,晴耕雨读,热爱土地,对自然现象观察入微,时令气象掌握准确的先民生活智慧。此外,客家的许多谚语也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因为客家人在提炼其生活经验时,往往以极其生动、具体的语言予以概括,从而使这些谚语有如一支文学的短笛,吹奏出简短却又非常美妙的小曲。欣赏它,就如同品味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能有另一种不同的感受。
历史上的迁徙和偏僻山区的环境,使得客家人以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特征。语言本身即是文化的一部份。而客家谚语是人们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语言,里面包含了许多客家前人的生活智能。不过,语言在变,文化在变,有部分的客家谚语已经不合时宜了,恐怕不能切合目前的价值标准以及伦理规范,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客家谚语作为一个参考,从中得到不少学习的乐趣。
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带有经验性、教育性的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提炼。它用客家方言土语讲出来,含有客家评议的特点和客家人的地方特色。普遍都是双句式,一般都是两句,带有押韵,通俗易懂,好记好传。客家谚语,大体可分为「客家社会谚语」与「客家生产谚语」两大类。「社会」类,包括时政、修养、生活、伦理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生产类」包括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气象及各种生产经验等。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处于山区,很长时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客家地区的主打产业。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交序,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对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客家人来说,都是影响家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客家先民们对气 1.2.3.4.5.1.2.3.候的观察也就特别细致,并总结了许多反映客家地区气候特点和天气预测经验的气象谚语。客家谚语的价值可从下列方向探讨之: 趣味性:客家谚语可以增加生活情趣,如果说的时机、对象恰当可以让生活多些趣味和幽默。交际性:客谚是口耳相传的,它能增进说谚语的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或是,客家谚语的内容有许多是教导人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其内容对人们的交际是有帮助的,但是须注意,有些价值观已经不合时宜,不能完全取用。考古性:重现当时生活情况的一角,从客家谚语中可以了解当时客家前人的生活、建筑、农事、器物、生产等等,这是很有意义的。教育性:可以当作客语教学的辅助教材。老师也可以选用合宜的客家谚语来教导学生,藉由客家谚语告诉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用性:例如可以当作现在时令种植的参考、可以当作气象解析的参考,或是新手父母还不了解孩子,可以藉由客家谚语了解孩子的发展或作为教育孩子的参考。客家谚语大致的分类: 从书籍引用、民间传说。日常生活:时令、季节、农事气象、动物、植物。哲理:警世、讽人、惕己。
肆、按照笔划分类一画之客家俚、谚语
一画
一:
一人一屋下,阿公婆随人背
「经验谈」子孙各人成家立业,各人奉祀祖公牌位,各家独立过日。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教示谚」若两公婆无共心,各想各的,会变到连买针的钱就无。一人一样心,无钱好买针
「教示谚」若一屋人无共心,就会变贫穷。
一人主张,毋当两人来思量
「教示谚」集思广义的意思。
一人打井,千人饮水
「教示谚」勉励人多做好事,大家都有好处。
一人行一路
「经验谈」各人行各人的路,各有各的生活。
一人有福,牵带满屋/一人有福带过一屋,一人无福牵过一屋
「经验谈」一侪人有福气,一屋大细就有福气,一侪人无福,一屋大细也分佢连累受害。
一人肚腹无主意,三侪肚腹唱龄戏
「经验谈」一侪人心中无主张,三侪人共下参祥,主意就尽多了,连做出戏就做得。
一人省一口,做得蓄条狗
「教示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之意。
一人做一路
「习用语」各人做各人的头路。
一人得道,鸡狗升天
「俚俗语」喻一侪人侥幸得官后,佢手下人、屋下人毋管有才调无,也跟佢得到好处。
一人敢死,万人毋挡
「经验谈」一侪人系讲死就毋惊,几多人阻挡也无法度。
一人开井,百人饮水
「教示谚」同「一人种树,千人聊凉。」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经验谈」谣言的可怕。
一人愁一样,无人愁共样
「经验谈」每侪人就有要愁虑的事情,无人愁虑共样的事情。
一人种树,千人聊凉
「教示谚」一侪人做好事,多人受惠,勉励人多做善事。一人种树,千人遮荫
「教示谚」侪人做好事,多人都能得到好处。
一人难合手人意
「经验谈」公众之事难为。
一刀比人三刀罪
「比喻词」劝话人毋好请裁开玩笑,就像用刀仔在人前比画,会伤及人身。一丈水退九尺—看清楚
「师傅话」水退忒剩十分之一,当然水肚的东西就显出来。
一丈水退八尺—真相大白
「师傅话」有水落石出、真相明白的意思。
一丈差八尺—差忒多
「师傅话」只有两尺,距一丈还差忒多。
一下雷鸣天下响
「习用语」本来要隐藏事情,隐藏毋得,一下仔爆发出来,天下人皆知。一下钁頭兩畚箕,兩下钁頭?毋去
「俚俗语」自夸感夸人做事情当有效率,事半功倍。一千赊毋当八百现
「教示谚」高价賖帐买卖,毋当低价现金交易。
一千银毋当四两命
「经验谈」一千两银钱的价值毋当人四两命的好处;命好毋惊无钱,命歪有钱也会无忒。
一女配两郎—做毋得,无正常
「师傅话」一女配两夫系不受社会允准的,故为「做毋得」、「无正常」。一女许两郎,官司有得尝
「教示谚」一女许两男、一物两卖、一屋两售,都会有官司纠纷。一子一份,两子平分
「教示谚」教示做父母者,要公平对待子女。
一寸士地一寸金,千金难买故乡情
「经验谈」土地再贵也有限,故乡土地之情,千金也买毋到。
一不拗众,四不拗六
「教示谚」劝话人少数要服从多数。
一五一十
「习用语」表示全部讲出来,无共样意思。
一尺风,三尺浪
「俚俗语」一尺风想要击起三尺浪,系无可能的,故为吹牛、膨风。一尺风三呎浪—膨风
「师傅话」吹年,讲花撩。
一手念经,一手摸乳姑
「俚俗语」无正经样,无专心做事。
一支竹篙打一船人
「俚俗语」只是个人的主观看法,而将所有其它人都变毋着咧。
一支竹篙押倒一船人
「俚俗语」讲一句坏话就讲到全部的人,和全部的人牵连在内。
一文钱看做两两大
「俚俗语」讥人小气,和细钱看做大钱。一斗较赢九石
「教示谚」少量好东西胜过大量的坏东西,劝话人贵精,毋好贪多。篇二:客家话谚语
生产谚(主要是粤东)
立春一日晴,早季好收成;立春一日雨,早季禾苗死。
一朝春霜三日雨,三朝春霜无点雨。
春寒有雨,夏寒断流,秋寒雨至,冬寒雨至。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指天亮,入夜的光暗时间)。
清明无雨三月旱。
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耕田侪。
懵懵懂懂,惊蛰好浸种。
立夏小满,江河尽满。
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
芒种水,恶过鬼。
夏至西北风,菜园一扫空。
四月寒,八月旱。
六月旱,担竿(扁担)断,八月旱,会断餐。
瞎目秋(指夜间立秋),番薯芋子有;光目秋(指白天立秋),米谷有。雷打秋(指立秋时响了雷),禾半收。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月光担枷,日内戴笠或擎伞。
日晕对月晕,田里干裂缝。
云行东,车马通;云行西,披蓑衣;云行南,水成潭;云行北,水磨墨。早霞不出门,晚霞千里行。
东焱西闪,湖洋晒毕坼(龟裂),南焱北闪,满河满坜。
热极生风,闷极生雨。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蚯蚓出洞蛇拦路,天公将有雨水赐。
虾公反塘(鱼虾反躁浮水面),有水洋洋。
蚊家(蚊子)恶,有水落。
蚁公搬家,上搬下雨下搬晴。
蚯蚓出洞有雨落。
盐缸反潮,大雨难逃。
蜻蜓低飞江湖边,必有风雨雷闪电。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有雨。
晴天蚯蚓出土,天将雨,雨天蚯蚓出土,天将晴。
蜘蛛高挂忙结网,连日雨水必转晴。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土狗(蝼蛄)入屋,明日莫晒谷。
早上青蛙叫,不久雨将到。
蜈蚣落地有大雨。
子胖靠娘,禾大靠秧。
早季馊田莫馊秧,晚季馊秧莫馊田。
春争日,夏争时。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
耕田不用问,精耕多上粪。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中耕深一寸,赛过上担粪。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造。
三分种,七分管。
人靠血养,禾靠水养。
地怕秋无雨,禾怕钻心虫。
肥料落不足,割禾对田哭;肥料落过头,割禾心里愁。
只种不管,打破饭碗。
犁冬晒白,粮增一石。
要想富,多种树。
家有千条桐,子孙不怕穷。
家有千条茶,不愁无钱花。
家有百丛竹,不愁不富足。
光松暗杉(松喜向阳,杉喜背光而长)。
山上多种树,等于修水库。
山上光,年景荒。现在人养树,将来树养人。
门前有条木瓜树,当过一只咸菜瓮。
夏至种芝麻,头戴一盆花;立秋种芝麻,死都不开花。
若要富,蒸酒磨豆腐;若要穷,掂鸟笼。
生活谚语
大子无旧衫,二子无新衫,三子穿烂衫。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食不穷着不穷,无生计才是一世穷。
茅寮出状元
破屋难住,破袜难补。
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
不识字怨爹娘。
骑马库棍搭抓鬃(骑马柱手杖还抓住马鬃)。读不尽的书,走不完的路。
命长不怕家乡远。
君子坦坦荡,有话当面讲。
若要江湖走,磨利一把口。
馊粥馊饭容易食,冷言冷语难落肚。
刀伤易治,口伤难医。
话不好讲死,事不好做绝。
好人面前莫说假,小人面前莫说真。
讲话知深浅,做事分急慢。
讲讲笑笑是正理,讲人闲事惹是非。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相骂莫帮言,相打莫帮拳。
灶王爷上天,有一句说一句。
未到六十六,不可笑人大脚目。
打断牙齿,含血吞。
打虎要亲兄弟,战场要父子兵。
拳头向外打,手指向内弯。
关起门来打乞食,不是好汉。
好汉不打妻,好狗不咬鸡。
家和万事兴,吵斗散人心。
家中一老,当过一把锁。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做官买田,不如子孝妻贤。
还生食四两,当过死了祭猪羊。
好子不贪爷田地,好女不贪嫁时衣。
千跪万拜一炉香,不如生前一碗汤。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未有后来妈,先有后来爷。
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才知苦了娘。
兄弟和好土变金,子嫂和好家业兴。
一人有福,牵带满屋。娶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公婆是公婆,床头打架床尾和。
夫妻没有隔夜仇。
千拣万拣,拣倒烂灯盏;千铎(择)万铎,铎倒烂瓠杓。
一嫁二嫁,清堂雅舍;三嫁四嫁,茅寮草舍;五嫁六嫁,麻疯叫化。只要嫁得好,不要嫁得早。
不怕箱柜空,只要嫁个好老公。
耕田不好误一年,娶妻不好误一生。
糟糠之妻不可丢,贫贱之交不可忘。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买屋看梁,娶妻看娘。
兄弟不和硬似铁,夫妻恩爱软如绵。
嫁嫩郎,愁断肠;嫁老郎,会思量。
食酒食肉,不如夫妻和睦。
食唔穷,着唔穷,无划无算一世穷。
早起三朝当一天,早起三秋当一冬。
一餐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平时莫斗叙,年节莫孤凄。
有油莫点双盏灯,免得无油打“暗摸”(摸黑)。
近河莫枉(浪费)水,近山莫枉柴。
会划会算,钱粮不断。
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
做一毫,用两毫,石头瓦片也难磨;做两毫,用一毫,三年变粮富婆。勤快之人汗水多,贪食之人口水多。
早睡早起,存谷堆米;迟睡迟起,锅子吊起。
宁可与人比耕田,不可与人比过年。
祖业分不富,创业富长久。
父正子不邪,母勤女不懒。
养子要教,养老要孝。
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耕田爱养猪,养子要读书。
学勤三年,学懒三日。
刀不磨生锈,人不学鲁钝。
读书肯用功,茅寮里面出相公。
秀才不怕衫破,最怕肚中无货。
家有千金,不如藏书万卷。
补漏趁天晴,读书赶少年。
子弟不读书,好比没眼珠。
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牛”(客家人谓同姓通奸者为“做牛”)不做,贼不做,横打直过。日宿夜游,不是做贼也做“牛”。
好人不翻旧事,好狗不食旧屎。
当面一枝花,背后一条蛇。狐狸不知尾下臭,田螺不知尾下皱。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人穷志不穷,蟒蛇脱壳变成龙。
男人有志走四方。
舍不得娇妻,做不得好汉。
胆大飘洋过海,胆小死守家门。
牛角不尖不过岭,铁锥不硬不打钉。
鹞婆(老鹰)飞上天,蟾蜍蹲缸脚。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亲人难舍,故土难离。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有树才有花,有国才有家。
社会谚
⑴ 德行谚
前人种树,后人遮荫。
前人种竹,后人享福。
屋前屋后种满竹,三年过后换新屋。
家有一果园,唔愁零花钱。
还细偷针,大哩偷金。
学坏三日,学好三年。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
为老不尊,教坏子孙。
人带面目树带皮。
日里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情完人情,财上爱分明。
食了人家喙软,拿了人家手软。人心高过天,想哩皇帝想神仙。贪不义之财。
好嫖之人命唔长,好赌之人么春光。⑵ 劝学谚
学问学问,多学多问。
学无老少,能者为师。
书爱读,拳爱练,老婆唔讨随方便。唔读书,瞎眼珠。
读书爱专心,一字值千金。
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
若要好,问三老。
四十四,目聚聚;六十六,学唔足。有状元学生,么状元先生。⑶ 衣食住行谚
为了一张嘴,走直两条腿。
食唔穷,着唔穷,么划么算一世穷。三年大旱,饿唔倒厨官。
食就十足,着就九六。
冬至羊,夏至狗。
鳙鱼头,鲢鱼肚。
烧猪皮,腊鸭颈。
莫饮过量之酒,莫 多衣多寒,少衣自暖。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
做不尽子孙屋,买不尽子孙田。好天不出门,等到雨淋头。
行得夜路多,必有遇鬼时。
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难。
⑷ 商业交际谚
薄利多销,货如轮转。
秤头让人,算盘赢人。
百货中百客,伯姆中大伯。
唔怕唔识货,最怕货比货。
闹市做生理,静处可安居。
欠字压人头,债字受人责。
口说如风吹,纸笔定山河。
话多唔甜,胶多唔粘。
话多闲言,篾多闲缠。
人求我,三春风,我求人,六月雪。篇三:天气谚语大全
天气谚语大全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昼雾阴,夜雾晴。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一、朋友与敌人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
17.不怕慢,就怕站。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
25.无事不登三宝殿。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
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五、美好与丑恶
48.人过留名,雁过留声。4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50.多行不义必自毙。51.家丑不可外扬。
5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5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六、勤劳与懒惰
54.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5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56.细水长流,吃穿不愁。5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58.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59.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60.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6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6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63.天上掉下馅饼来。
七、诚实与虚伪
64.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6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66.挂羊头,卖狗肉。
67.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68.猫哭老鼠假慈悲。
69.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
八、谦虚与骄傲
7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71.满招损,谦受益。7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75.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76.满瓶不动半瓶摇。77.好汉不提当年勇。
九、礼貌与修养
78.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79.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8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81.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8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3.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8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8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86.上梁不正下梁歪。
87.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十、生活哲理
88.人心齐,泰山移。
8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90.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91.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92.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93.办酒容易请客难。94.不怕一万,就怕万一。9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96.树挪死,人挪活。
9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9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99.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100.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第三篇:从客家谚语看男女两性意识及其差异
内容摘要:客家谚语是客家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而成的,内容极为丰富,是我们初步探索客家男女两性意识的重要窗口。文章从有关教育观念和婚恋婚俗的客家谚语中,探讨客家人因受重男轻女及传统社会风俗的影响,在对待男女两性的态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客家谚语 两性意识 差异
客家谚语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它用精妙、诙谐的语言描述出客家社会生活、人情世故、道德伦常,是客家人的智慧结晶,传递出客家人的心理认同,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和群体意识。从古至今,客家人始终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为其立身之本,以崇尚勤劳为其优良传统,重视客家男女的婚恋婚俗。但是透过客家谚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客家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在社会人情的方方面面存在着较大的男女差异。在受教育上,男子始终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几乎所有的女子与读书无缘。在生活上,客家人一直崇尚勤劳,但是男女两性却在不同方面上表现其勤劳,才形成了所谓的“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在婚恋婚俗上,从对待男女两性要求的异同,体现出客家人男尊女卑的观念。下面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客家谚语,来初步探索客家男女两性意识的差异。
一.教育观念
1.崇文重教----男女不平等
客家人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思想的熏陶,一直以来以读书为贵。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客家处于地势不平坦的丘陵地区,生活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客家人普遍认为若想要敬宗睦族,显赫扬名,光前裕后并且改变自身命运,最终能够永世流芳的办法就是发奋读书,争取金榜题名,走进仕途之路。因此一些谚语在客家文化中也广泛地流传,不断灌输崇文重教的理念,鞭策客家人前进,形成了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社会风气。例如以农耕为主的百姓认为“养崽要读书,作田要养猪”、“要想食肉就养猪,要想出息就读书”,否则“人唔读书?游幕?,鸡毛上秤人看轻”、“子弟不读书,好比没眼珠”、“目不识丁,枉费一生”。因为他们坚持的理念是“家?佣潦樽樱?官从何处来”、“家中出秀才,好事密密来”。而当孩子不想读书的时候,客家人经常会说“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捡漏趁天晴,读书赶少年”、“天光唔起误一日,少年唔学误一生”等等。事实上,一些贫困的家庭是很难供孩子读书,但也要卖田卖地,省吃俭用供养孩子读书,而且,越贫穷的子弟就越要读书,正如谚语云:“山瘠栽松柏,家贫好读书”,只要你肯勤奋进取,也能做到“读书肯用功,茅寮出相公”,从而摆脱命运的束缚。可见,耕读传家的客家人“以读书为本,以兴学为乐,以知识为荣,以文章为贵”[1],形成了古代客家社会普遍的崇文重教风气,并成为客家人普遍的价值理念和重要的生活标准。
从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观念十分浓厚,但是在过去,许多父母对男女受教育的态度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待儿子,是想方设法地供他读书,望其能金榜题名,正如客谚云:“家?佣潦樽樱?官从何处来”、“养子不读书,不如养猪头”、“男子不读书,家计无路”。而对待女儿,却严重忽视女性教育,正如谚语云:“教子过学堂,教女过娘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在传统社会中,“除了个别书香门第之家的女子有机会读书外,大多客家女子一般与学校无缘”[2]。之所以有这样的男女差异,主要是受客家地区“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例如当生育孩子的时候,客家人常会说“不生儿,只生女,不如回家养猪妈”,可见儿子在客家人心目中是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此外,客家女子还受到生活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以致于多数女子长期处于文盲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女子的教育意识也逐渐觉醒,由当初的“须与男子同尽国民之义务”,到后来的“欲与男子享平等之权利”[3],随后广大客家女子也享受到与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使客家女子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2.崇尚勤劳----男主外,女主内
从古至今,崇尚勤劳这一教育观念在客家文化中从未消失,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及客家人长期艰辛的迁徙生活中形成的。在客家地区,崇尚勤劳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弘扬,更是每个人都必须付诸行动的行为标准,客家人视其为农家的重要传统美德。与此相反的“懒骨头”、“死蛇懒虫另”、“食死老公眠烂席”都是客家人最为厌恶的。在客家人生活的地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从小教育其子女应有勤劳意识,因为客家人普遍认为勤劳是解决众多问题的根本。正如谚语所言:“早起三朝当一工”、“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靠人粮满仓,靠天空米缸”、“早睡早起,存谷米,迟睡迟起,锅子吊起”、“夫勤仓仓满,妻勤件件新”、“传家处世皆宜忍,教子千方莫若勤”、“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等等。这些谚语都富有哲理性,说明勤劳勤快可以使人才能摆脱贫穷,而懒惰只能使人从富变穷。言语中也暗示着他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吃懒做为耻的价值观。但是客家男女在勤劳方面却有不同的表现。正如客家谚语所云“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出门创业,女人在家守家业”。对于男人来说,他们“情愿在外讨饭食,不愿在家掌灶炉”、“情愿在外做到死,不愿在家守娇妻”,因为若只是停留在家乡通过耕田来养家糊口,那么则很难维持整个家庭生活,所以男子在外辛勤地劳作。对于女子来说,由于“男子事于外”,于是家里的一切活,都是由女子来承担的,形成了“女子事于内”,也使她们成为家庭的中心,需要扶持长辈,教养孩子,应酬亲朋,整理家务,缝纫炊事,耕田种地等各种劳作而且在怀孕期间也常常到农田里耕作,正如谚语云:“早晨家头窖尾,夜里针头线尾,日里田头地尾”,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客家女子辛勤劳作的背影。
从有关崇尚勤劳的谚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客家人的价值观里,勤劳是他们做人和维生的重要大计,也是他们灵魂中的一部分,只要抓住勤劳这个根本大计,一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客家人。于是无论男女,都崇尚勤劳,但是勤劳的方式对于男女而言却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正因为如此,客家人的家庭才更为互助和睦。
二.婚恋婚俗 婚姻是家庭的开始。和西方的个人主义观点不同,在传统的客家社会中,婚姻的缔结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夫妻关系是婚姻的中心,可视作一切社会伦常的核心与出发点。[4]以“夫妻”为核心的婚姻观念和习俗,植根于传统客家文化,既是客家社会生活的折射,更是社会生活下客家男女意识的反映。
1.传宗接代――重男轻女
追根溯源,客家先民是来自古代中国北方,经过缓慢而长久的人口迁移来到荒野之南。在文化的从属上,客家文化起源于北方的河洛文明,几千年来受到儒家思想深刻的影响[5]。儒家著述《礼记?婚义》记载,婚姻与家庭的关系是“婚者,合两人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者”。尽管古代儒学要求人们遵从礼法,孝侍长辈先贤,但婚姻的主要目的还是“传宗接代”,即“下以继后者”。在客家婚姻观念里,这种传宗接代往往表现为浓厚的生子观念。“生养男丁,其意义”[6]大体有三:一是生子传代,保家族后继有人,香火绵延;二是生子为孝,与儒家思想强调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着莫大关联;三是为自我生存,养儿防穷防老,即“养儿防老,积?b防饥”。这种围绕着生养男丁为核心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刻地反映了客家社会的基本情况和男女观念。客家谚语有云,“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妻贤夫祸少,子贤父心宽”。在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世代劳作的传统下,男性是家庭主要的劳动力和经济支柱。无论在外谋生,还是主持家政,客家人普遍认为男性是家中的当家人,都是唯一的尊长。此外,因为女性长大后就要出嫁,所以只有男性才能成为家中的继承人,身上被赋予了继承家业、振兴家族的厚望。男丁多寡是一个家族门户是否兴旺的象征,女性则难以获得平等的宗法地位。客家谚语云“女不留在娘身边,酒不留在酒糟边”、“食仔的到半夜,食女的要多谢”,出嫁的女儿不再是家庭的一份子,年老靠子不靠女,反映出部分客家人认为“养女过家娘”,白白养育别人家的媳妇二十载。生下女儿被认为是妻子对夫家的愧疚,因此没有能生下男孩的妇女往往会用“生女赔钱货,无女也得过”聊以自慰。客家人传统习俗“生儿三十要上红,生女来年不添灯”,说的正是这种男女有异的生育观。这种差异也来源于客家落后思想中对于生育的崇拜,认为女性最大的价值在于生育,女性的婚姻是为传宗接代服务的,忽视了女性在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中发挥的软作用。
以上可以看出,以生子为核心的传宗接代观念,再次强调了男性崇高的宗法地位,错误地理解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忽视了女性为婚姻美满所付出的努力,否定了女性的价值,体现出男性主体意识的落后性和封建性。
2.婚嫁风俗和行为要求方面的男女差异
客家人以传宗接代为婚姻目的的婚姻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男尊女卑的思想,这种男尊女卑在婚嫁风俗和夫妻双方的行为道德规范中也有所体现。
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客家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均由家中尊长(宗族排辈最高的男性)决定,女性没有选择夫婿的权力,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男方家人对适龄女子进行选择,经媒人说媒纳吉行六礼成婚,故客家谚语有“来历不明,是问中人;嫁娶不明,是问媒人”一说。女子对于婚姻,往往采取无可奈何的态度等待男方上门提亲,正如谚语所言,“女儿羞自嫁,方便等渠(他)招”。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客家人的婚嫁禁忌繁多,男女观念浓重。娶亲问吉时,客家人对于“断掌”的忌讳有一分为二的说法,即“断掌查晡做相公,断掌查母克死夫”,意思为断掌的男人能够步步高升,断掌的女人则会克死丈夫,因而客家人认为可嫁断掌男,不可娶断掌女。客家谚语常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着狐狸满山走”,女子入夫家门,为夫家人,便是自成亲当天开始。客家婚俗对妇女一生的精神束缚也是从女子嫁入夫门的一天产生。客家人强调家婆对媳妇的教育,以教化媳妇,从而维护儿子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男方家婆一般对进门媳妇百般为难,即“心臼不合家娘意,绣个莲花也作鬼点火”。客家谚语里用“业舌婆婆,教毋好心臼”讽刺男方家婆对媳妇管束多且严厉。因而客家谚语中经常有“心臼讲家娘,总系毋闲良”,“心臼毋贤良,出外泄家娘”来劝诫媳妇尊重家婆,用“骂多毋听,打多毋惊”来提醒家婆管束媳妇。新娘入夫家前,要跨凹栏,意为“脚踏凹栏随窝(凹)转”,甘心在夫家做牛做马。[7]在客家婚姻的风俗之中,关于男子的道德约束寥寥可数,但对于女子的约束却数不胜数。为人妻,客家人要求“三从四德,四头四尾”,用“食饭转男声,唔转男声骨头轻”强调女子言语上的言听计从。[8]关于名节问题,客家人对男女区别对待,对女子则是“一嫁二嫁,清堂雅舍;三嫁四嫁,茅寮草舍;五嫁六嫁,麻疯叫化”。若是妻子无法生育男儿,丈夫被允许外出寻找婆麻生育。尽管客家妇女保持了不缠足、不束胸的天性,相对自强自立,但仍然无法改变小农家庭婚姻中男性一人独尊、女性求全忍让的状况,严重压抑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解放的自我意识,也导致了客家男性高度的自我认可和大男人主义。
三.结语
客家谚语具有口耳相传的特性,记录着客家社会男女意识的状况和变迁。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客家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教育、婚姻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男女差异。在教育上,客家人男尊女卑的教育观念是客家社会男权处于主要地位的反映,教育上的不公夸大了男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导致了客家女性教育的迟滞,从而达到钳制女性思想,并安于从父从夫从子的目的。在婚恋婚俗上,客家人强调男性一人独尊,女性克己忍让、顾全丈夫及家庭,表明传统客家家庭和社会在男女角色理解上出现的偏颇,忽视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价值与作用。从客家谚语铺展开来的客家社会画卷中不难发现,客家社会下男女主体意识始终处在一个男性高度自我认可,女性长期压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受到传统儒家的男女伦理观深刻影响的具体表现。
“但随着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的潮流,近代以来文明思想观念的传入、教育的普及和先进客家人的大力推动”[9],客家人的男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改变是男女主体意识向前不断发展的缩影。客家谚语成为客家男女向社会表达诉求、寻求改变的发声筒。教育上,女性开始追求教育平等,对男女一视同仁,要求从传统的婆娘管教中脱离,学习文化知识。婚姻上,客家男女谋求恋爱婚姻自主权,改变以往父母之命的情况,对婚姻的对象表现出了个人的喜好要求,如“嫁嫩郎,愁断肠;嫁老郎,会思量”、“娶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夫妻关系则从以往的“一人独尊”变为更加强调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如“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一个夫妻一个盖,自家老婆自家爱”。在现代客家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客家女性的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如“会裁会剪会绣花,会筹会算会当家”、“三介妇人家,当过一台车”。
客家男女追求教育平等,谋求婚恋自主,女性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是近代社会以来,客家男性主体意识与时俱进、良性发展,女性意识苏醒快速发展的表现。客家谚语作为客家文化的载体,既是客家男女意识的反映,也是客家人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的记录者和发声筒,在客家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文评.人文秀区崇文重教风气千载传承[j].神州民俗,2009:1.[2]钟晋兰.梅州的客家民俗与女子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2:126.[3]钟晋兰.梅州的客家民俗与女子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2:129.[4]张玉婷.客家谚语文化透视[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27.[5]蓝春新.刘加洪.客家优良传统视阈下的道德教化及其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8.[6]练春招.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75.[7]时刻.认识客家人之
(十五)――婚嫁风俗.侨园[j].第164期.第59页.[8]肖映春.从客家女性禁忌看客家的家庭伦理观[j].牡丹江大学报,2010:91.[9]张应斌.黄遵宪的客家民俗研究[j].民俗研究,2002:115.本文为2015-2016年广东省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512620033):探究客家谚语中的男女两性意识。
第四篇:我家乡的客家小吃(定稿)
【编者按】出于对儿时的记忆和偏爱,我不只一次利用文字善于飞翔的优势,将客家小吃的色、香、味从时光流逝的渠道中追寻回来,加以回味。随作者的描写,表达了那些记忆留香的小吃与本土特色、传统思想、一个民系的生存状态的关系。
春节将至,我突然怀念起我家乡的客家小吃来。出于对儿时的记忆和偏爱,我不只一次利用文字善于飞翔的优势,将客家小吃的色、香、味从时光流逝的渠道中追寻回来,加以回味。
客家人是我国一个很大的民系,各地客家小吃品种不少,特色各异,因而我家乡的小吃具有自身特色。孩童之时故乡还有种麦,麦子收成之后产量不高,根本无法挤身稻米、番薯之列,所以它只是辅粮。麦子衍生出来的小吃就有面条、饺子、面包、粗麦包、麻花、甚至麦芽糖。面条吃法有几种,第一种与水饺一般做法:是用鹅、鸭、鸡、猪骨头熬成的清汤下面,在香气腾腾的汤面碗上放上一撮嫩绿的芫茜,令人未吃食指先动!第二种与炒粉条一般做法:用韭菜五花猪肉炒面条,炒熟之后、味道甘香可口。据说老上饶数镇就数上饶镇茂芝圩的炒面条好吃,茂芝是台湾客家人著名作家詹邦畿的家乡,小吃在他的文章里随处可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粗麦包,这是贫穷岁月乡民的主食。乡亲把太阳下晒干的麦子,直接放到石磨里打磨,磨出来的面粉夹杂着麦皮,称之为麦面,用来蒸包就是所谓的麦包了。因为它有点粗粝,不够面包好吃,所以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可是肚子饿了就另当别论了。蒸麦包多在清明时节麦子成熟后,人们一蒸就是一大笼,个个都像大人的拳头大,放在楼房上,用一张椅子支起来,谁要吃自己上楼去拿。饥肠辘辘的岁月,麦包疗饥,我的大哥那年读初中,有天放学回家,我亲眼见到他一连吃了七八个,我跑到母亲那儿去告状,还差点挨了大哥的拳头。
除了面粉类的小食,稻米类的小食也是十分出色的。名列第一的应当是客家话俗称粄的小吃。这个粄其实就是广州地区的沙河粉,纯用米浆蒸成的,香味浓郁,有柔韧。农民在赤日炎炎之下劳作,喜欢冷吃,所以叫吃生粄,专做这生意的人,会制作一把扁扁的竹刀,将粄切成条状,堆到碟子里,倒上葱油,往往使人吃得津津有味。在乡间,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买生粄的小挑子,可见其受欢迎的热度极高。稻米做的小吃,还有一种叫粄溜子,比桂林米粉粗、短,煮成糊糊的一大碗,加上葱、油、盐,别人都说很好吃,而我保留不同意见,这是我唯一不太喜欢的小吃,但它比较流行于梅县和福建诏安一带客家人聚居的地区。糯米制作的小食,最出名的要数汤圆和糯米糍。汤圆多是实心的,柔韧,吃起来味道特香。每当冬季就是做汤圆的节日,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夜晚点起煤油灯,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包汤圆。房子外面寒风阵阵,里面其乐融融,直是羡煞神仙。有一个故事就是从煮汤圆的夜晚听到的,说是有一户人家汤圆做好了,公公叫儿媳妇去煮汤圆给大家做点心御寒。公公等了好久也不见儿媳把汤圆煮好端进来,就叫婆婆去厨房看看。婆婆踮起脚尖,到厨房的门缝偷看,发现儿媳妇正在偷吃汤圆,便故意咳了一声,吓得儿媳将滚热的汤圆一口吞下,随后被汤圆烫得捶心打脚的、泪流满面。婆婆阴着脸回到房间,公公问她汤圆煮好没?婆婆回答:一粒浮,一粒吞,捶心肝、打脚骨。公公听了如坠入云里雾里。从此这个民谣成了流行百里的大笑话。
家乡的木杵叫踏对,七字形,杵头是特制的麻花石,杵尾用横木支住,前长后短,很符合力学原理,用脚轻轻踩杵尾,杵头就弹起来了,糯米糍就是这样砸出来的。糯米糍好吃,但制作功夫繁琐,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只有在乡亲家有喜事,比如婚娶或老人生日及房子落成庆祝才有的吃。
客家人祭神及婚丧嫁娶喜用小吃,而且品种繁多,我十分佩服祖先的聪明能干。先说祭神吧,每当春节前夕,村里人最少要蒸咸甜两种年糕。甜的是红糖糯米年糕,咸的是萝卜糕。每床年糕都用上十几斤米,用猛火和文火蒸上几个小时,蒸熟之后放到屋角里由它冷却。到了祭神之日,用长刀切开,然后上桌供奉。如果刀子不够锋利或切年糕的人手腕力度不够,往往不能将甜年糕一下子切开,切口就不好看,摆在公祭的桌子上会感到丢脸,所以刀法颇讲究,一般切年糕由身强力壮的男人来干。咸甜年糕的吃法,以放到锅里用猪油煎至柔软为上品。
如果说祭神的年糕以厚和大取胜,那么婚嫁所用的小食则以漂亮和精巧技高一筹。有一种小吃叫做甜桃。用熟糯米粉加入红糖蒸熟,冷却之后被切成一块块,包入花生做成的陷,再压进像桃形状的饼模里印出来,这就是精美的甜桃了。那时姑娘出嫁,男方挑来的甜桃越多越有面子,成为姑娘结婚攀比的工具。丧事用的糕点也是用饼模印出来的,模样有点像甜桃,但用料是粘米,因此客家名字也不一样,叫做红米粄。米粄颜色微红,颜料用一种叫做红花末的植物提炼的,吃了对身体无害,味道也很香。乡人去世之后有个仪式叫做对年,丧主人家会蒸一大堆红米粄,然后家家户户派送,这风俗很有意思。
我家乡的客家小吃除了以上几大类,还有许多精美食品。比如五月粽、艾饼、酥糖、糕子、麦芽糖、豆腐花、油锥、碱水糕等等。
第五篇: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六县一市一区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例如:丁日昌、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革命家;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
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二、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三、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等都被列为保护和重修。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
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梅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式围屋的主体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围龙式围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门前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墙和半月形的池塘。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意义。
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
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客家山歌特出名(2006年高级中学的千人山歌大合唱获上海吉尼斯世界纪
录奖)。.广东梅县情歌.世界客都,文化梅州.著名的客家山歌说唱故事:十思量,三斤狗变三伯公等.客家山歌擂台赛。
梅州菜具有鲜明的客家菜肴特色,菜味鲜咸,吃口脆嫩。传统的梅州菜主要为家禽和水产。梅州的特色菜有盐焗鸡、酿豆腐、梅菜烧肉、醋溜鱼、炒子鸭、炖鱼肚等等。另外,当地的客家娘酒也很有名,值得一尝。梅州风光: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叶剑英元帅故居.阴那山和灵光寺.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
粤东第一漂——龙鲸河漂流.泮坑风景区.龙岩寺.千佛塔.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元魁塔.华侨围屋.神光山.丘逢甲故居.皇佑笔自然保护区.龙文自然保护区.黄蜂窝茶山旅游区.人境庐.丰溪自然保护区。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位于我国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尤其是温泉地矿资源丰富,山庄内有多个温泉露水点,水温高达83oC,从地下2600多米喷出,是我国那至世界罕见之高热矿泉。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及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检测,汤湖热矿温泉和热矿泥,含有人体所需的60余种微量元素,可治疗多种疾病,被誉为天下第一泥,天下第一奇。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是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
叶剑英元帅故居位于梅县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是一幢普通农舍,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故居室内陈设简朴,有叶剑英当年用过的床
板台凳等生活用品,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海内外乡亲捐资在故居旁兴建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设有五个陈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过的实物50件。门前耸立着2米高的叶帅铜像。
分别是广东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阴那山位于梅县雁洋镇,距梅州市区45公里,其山巅五峰并聚,称五指峰,又名梅峰,海拔有1297米。天气好的时候在山顶可以看到潮州和梅州。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位于梅县雁洋镇福村,是在梅县华银垦殖场的基础上,由广东华银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兴建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健身于一体的梅县旅游度假胜地。
丘逢甲故居培远堂在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文福镇淡定村,为两堂客家围屋,是1896年丘逢甲从台湾内度后建造的。“培远堂”三字为晚清著名学者温仲和手书。故居现作陈列室,收藏丘逢甲任台湾义军大将军时亲手任命的义军“诚”字、“信”字营的统带手谕,以及在战斗中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刺刀,并有影印复制的“台湾民主国”国旗及他诗稿手迹。蕉岭县人民政府在其故居旁建有“丘逢甲学校”,又在县城将他在1904年创办的“桂岭书院”修葺一新,并建有“丘逢甲陈列室”和纪念亭。丘逢甲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