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作业设计 共享语文魅力
创新作业设计 共享语文魅力
——浅议初中语文实施“减负提质”的策略
元氏县第七中学闫会芬
关键词:减负 提质 作业设计
摘要:“减负提质”其内涵是减少课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实现“减负提质”,一方面要狠抓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优化作业设计,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内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憧憬带着学生一同欣赏雪景,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带着学生一同仰望夜空,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慨叹;带着学生一同踏春游玩,寻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兴奋„„可是,我被如山的教学任务压弯了腰,而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几乎窒息。如何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呢?
我们所倡导的“减负提质”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内涵是减少课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实现“减负提质”,一方面要狠抓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当然不是整节课乏味地讲解或机械地练习,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课后作业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洞察教学理念更新的窗口。优
秀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内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用减负这个手段,最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在此,我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做简单分析,同时探讨一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如何转变观念,突破创新,实现“减负提质”。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完成的作业多,自主选择的作业少
教师布置作业应该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班里几十名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一个学生背诵课文正确流利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能如此,同样一个学生默写诗词出现错误也绝不代表全班学生都是这样。而许多教师不够重视这一差异,作业内容统一,难易程度统一,完成时间统一,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的局面。
二、巩固基础的作业多,实践创新的作业少
大多数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如:抄写词语,背诵课文,默写诗词等,往往一写就是几遍甚至十几遍,认为写得越多记得越牢。却不曾想到,这样机械地写作业与搬砖一样同是体力劳动,根本不经过大脑,只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以致学生出现书写潦草,偷工减料,“只求速度,不管质量”,甚至家长代写的现象。作业中很少涉及能力提高和创新思维的题型,各种教学资料上的练习题都做不完,所以教师也不再设计专项能力提升的作业了。
三、作业评价程式化,学生漠不关心
我们知道,批改作业要以正面鼓励积极引导为主,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切忌横加指责。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作业本上的评语只是“优、良、可、差”或者“较好”“努力”,学生早已对此漠视麻木,不会关心或期待下次作业会得到怎样的批语。学生的作业“优”在哪里?“差”在哪个方面?朝哪个方向“努力”?相信教师短短的一两句话就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作业设计如何实现既“减负”,又“提质”呢?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作业有层次,学生可选择
人之五指尚且有长有短,学生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所以作业要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类型,使不同程
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语文素养都得到训练和提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可设计以下阶梯型作业:
1、识记重点词语、注释,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
2、读“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语句,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运用这一句式仿写一段话;
3、体会并学习“捕鸟过程”一节中动词连用的妙处,然后自己写一段话,也用上一系列动词。
4、你怎样看待“我”在私塾里的读书生活?怎样评价“三味书屋”里的先生?你理想中的学校和老师是怎样的?写一篇短文谈一谈。
再如:《父亲的谜语》一文:
1、识记重点词语;
2、说说课文围绕“猜谜语”写了哪些事情?
3、课文用猜谜语贯穿全文,写出了父女亲情,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饱含深深的爱意。写一篇短文,通过你的亲身经历,谈谈你所感受到的父爱、母爱。
二、鼓励思维创新,不恪守标准答案
如《精卫填海》一文,可让学生把“精卫”和《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做对比分析,总结其形象特点,是不畏险阻、勇敢坚定,还是不自量力、固执自负?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再如《胡同文化》一文,先让学生讨论胡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然后自由发言,说说“胡同文化”与当今社会的“高楼文化”相比,哪一个更封闭?
三、人性化评价,激励性批语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业尽管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但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业的批语是师生无声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所以批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领悟到老师的期望,欣赏到老师的修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而使学生用心完成每一道题,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对每一次作业批语都满含期待。我搜集了一些不错的批语,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1、相信你下次写得更好,加油呀!
2、你的作业工整干净,只是有几个错别字,认真改正,希望下次不要再写错啊!
3、做题有些马虎,望深思慎行!
4、每次打开你的作业本,都能欣赏到你那清秀的字体,真棒!
5、你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6、这次作业比以前工整多了,看来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坚持下去,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声浪高涨的今天,初中语文作业问题已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无效性作业、重复性作业、机械记忆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受到一致批判。我们要重视研究和设计“减负提质”型作业,巩固和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培养独立的学习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作业成为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主编:苏立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第二篇:浅谈如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探讨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探讨
摘要: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创新作业设计,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完成,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的园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进行探究和描述,希望可以通过作业设计这一措施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果、高效率、高收益教学,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层次性;趣味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无非是重复老三样,即“抄、默、背”,形式机械且枯燥,内容单一且繁琐,这让学生觉得苦不堪言,严重抑制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最主要的是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必须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作业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亦是如此,我们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并对下一次作业产生期待心理。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要总是以指定的题目进行“回答”或“抄写”训练,而是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兴趣盎然的心态去完成作业。
比如,教学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两项作业:(1)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情景吧,回忆一下,把最精彩的对话以文字形式写出来,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语言的魅力;(2)自由结合成小组,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排练,在课堂上将剧本情节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两个形式比较新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尤其是第二个角色扮演的作业,它符合小学生善于表现、爱模仿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去完成,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学习价值
新课改提出“语文应走向生活,生活里也应有语文”,所以,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融入生活的元素,赋予作业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习价值,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并且在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时投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内容如下的作业:(1)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做过且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以《你总是和我在一起》为题,将这件事情描述出来;(2)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几件暖心的事情,如给他们做一顿饭,为他们洗洗脚、洗洗衣服、端一杯热茶等等,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和孝顺之情。这样,我在设计作业时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实现了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和作业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在日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语文。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吃太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如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即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语文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对本课的生字生词进行抄写,并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还是”进行造句;语文水平一般的中等生,除了完成学困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还要通过解析词句来体会文章的写法;语文水平较高的优秀生,除了完成学困生和中等生要完成的作业,还要利用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写一篇作文。这样,我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产生做作业的兴趣,并都能在语文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全面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让学生愿意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创新作业设计,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完成,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的园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贵州省余庆县敖溪小学
蔡富裕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单一陈旧的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创新作业,更好地提供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体,发挥学生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作业 设计 创新
学生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老师布置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消化和拓展,有助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在现实教学中,语文作业大多是封闭的、单一的,且题量过大,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样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人认为作业的创新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作业内容灵活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不断地吸引学生。如学完了《将相和》,可让学生把课文改成评书的形式在班上开展讲评书比赛;学完了《画杨桃》后,可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不同点写下来;学了《掩耳盗铃》后,可让学生续写盗铃的那个人被抓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可引导学生画一个花圈,上面写上表达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挽词、挽联;学了修改病句,可设计趣味游戏题:学生扮演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学了“直述句”改“转述句,”可设计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转述电话人,练习转述别人的谈话。
二、作业形式多元化。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调查、采访,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让学生让学生调查家乡水源污染的情况,写出调查报告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再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 1 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形形色色的尾巴,有的收集了漂亮的动物图片„„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三、作业设计因人而异。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作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爱不了的现象。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作业成功的乐趣,我把作业分成若干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地去做,这样可使学生在宽松无压力的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了《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抄写本课你认为精美的词语,并读一读每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2、摘抄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并仿造这种句式写一段话。
3、面对桂林这样独特的的山水你有什么想法?把想写下来。
4、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桂林山水,把这篇课文改成一篇导游词。(以上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二至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选择做难做的,能力弱可做简单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主动发展。
四、作业与学生生活相融。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简单、机械的操练。语文作业的设计更要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鼓励学生认姓氏字,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语文园地四》鼓励学生认牌匾字,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沟通了课本识字和生活识字两个系统。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
五、作业设计有趣味性。
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如教学了《小蝌蚪找妈妈》后,我布置学生养几只不同类型的小蝌蚪,不时的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不 2 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爱心。教学了《晏子使楚》我安排学生编排课本剧表演。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该在作业内容和形式方面多做尝试,多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3、杨俊权.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2008年[3];
第四篇:创新作业设计
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压力,延伸兴趣
曹王二中李麦霞
好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是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所学、探究问题的空间。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于在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上开展实践和研究。
在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上,以书面作业为基础,设计些观察、分析、操作、讲述等实践性作业,使学生把动手、动耳、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在学完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你早餐吃什么?)一课后,可以设计下列作业:了解一下本班和其他班同学的早餐情况,以便为校食堂提供参考方案:制定一份采访记录表,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早点要求,至少采访五位同学,并在小组交流。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在七年级可以开展一个“身边的英语”阶段性作业活动,为期一个周,学生搜集来的英语琳琅满目,大体分为四类:①缩写词,如CTV、NBA、WC、CD、kg、cm等;②商品英语,如食品袋上的Net Weight,纸巾上的Soft、产地Made in China、光明牛奶Bright、感冒片Quick、手机Bird等;③网络英语,如E-mail、My files、Internet
等;④音译外来词,如Sofa、Coffee、Chocolate、Cola、Jeep等。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查阅、整理资料,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合作的意识。
实践证明: 对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式和开拓视野的自由,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激活思维、激发情感、增长能力,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总之,英语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授课水平,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性,那么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一定会有突出而惊喜的表现。我们坚信和谐、高效课堂定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我们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第五篇:语文作业的创新
语文作业的创新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探讨
35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段话至今仍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多学的很大一部分应该在课外去实现,结合语文教改研究性学习的精神,作业的布置就更要体现出实效性、创新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补充和拓展。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教研组对于作业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平凡的研究训练,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批评的意识、独立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我认为这个解释很有道理。语文作业的布置可以多样化,例如给课文画插图、尝试诗词的创作、创作童话,寓言、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甚至摄影等等。我在上了《周亚夫军细柳》、《小石潭记》两篇文言文后,都布置了给课文画插图的作业,学生在构思、创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绘画的内容,更要对画面的整体协调负责,而且绘画中要充分考证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哪个朝代、当时的服饰、兵器、马车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和研究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上视听单元的时候,我布置了摄影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书本上提到的电影分镜头的方法,为学校的喷水池拍摄5分钟的短片。学生创造性的策划让我这个老师大跌眼镜,在课堂上播放的时候,学生的反映非常热烈,有一部片子获得了95的支持率。我一直以为,课外知识的获得方法应从课内传授的技能转化而来。没有课内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就直接进入实际的操作过程容易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出现误区。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让学生实现主动地“参与性学习”,它表现为主动地参与课本知识的学习,主动地参与课外知识的探讨,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现在有些学生在确定自己研究性计划的时候容易犯选题过大,过深的毛病,比如研究“鲁迅”、研究“红楼梦”等。在这里教师的指导就尤为重要了,我主张一切从课内入手,以课内为基点,逐步向课外延伸。初二年级上半学期有一篇自读课文《香港海洋公园》,全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交替的游览顺序,非常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公园的特色,是一篇游记类的好文章。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花了一番脑筋,既要学生知道游记的空间感,又要学生体会一种参观的次序感,怎样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呢?最后我布置了一项这样的作业:假如有一支外省市的教育参观团来我校参观,请你为他们设计好参观线路并用图表示。学生们特意利用中午的时间,自己先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对照校门口树立的校园平面示意图,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线,最后画在纸上形成图文并茂的作品。最近有关专家曾发出这样善意的呼告:“语文,不需要哗众取宠的新潮!不需要华而不实的热闹!不需要空中楼阁的能力!”为此,我想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创新迈出语文教改坚实的一步。(董亮)单位:上海市梅陇中学丹巴路1588号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