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
一。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为课外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应该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训练或辅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外继续复习和应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有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对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和应用。由此可见,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技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把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体系,是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二)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推行“2+3”一体化模式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普及选项教学,推行“2+3”一体化模式。
1、普及选项教学。力求选项自由,择师自主,力求选择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教材的结构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体育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由技术“教练”向知识教育和能力指导方面转化,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结合专项实践教学渗透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人体运动变化规律等,使体育论文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及特点选择健身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体育课教师还要加强专项运动竞赛活动组织方法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专项教学比赛和课外各类体育赛事,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推行“2+3”一体化模式。要在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基础上,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排入学校的总课表之中,构建“2+3”的模式。即两节体育课加上三次课外体育活动,这样能够实现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结合,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互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学、练,在课外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形成理论与实践、兴趣与项目、基础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特点使体育课堂教学时数有限。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部分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网络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强化网络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建设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使体育学习的知识和信息更快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需要体育课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开展以下工作:(1)建设校园体育网络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为目标,结合学生校内外生活和个体差异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和整合体育网络课堂内容,建设校园体育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优势。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推动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以此保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竞争优势;(2)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对优化成才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代表着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群众性最强的一面,它对学生健康意识的教化和熏陶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征文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第二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发展规律。2007年我国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决定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实施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模式构建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在严格遵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各大高校从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入手,积极贯彻阳光体育运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模式构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是运动,但不仅仅指表面意义上的运动,是由人脑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的体育活动总和。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与前提,其根本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以此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运功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心理素质与增强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积极扩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运动是绝对的,也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世上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永恒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就是以锻炼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系统来说,阳光体育运动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精神部分,另一个是物质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我国相关政策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体育思想、文化精神的体现。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以肢体运动为联系方式,以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与主要目的,促进青少年以及全国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二、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各大高校进行体育改革与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体育课程作为必须课程,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如此,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与教学类型逐渐向多元化方法发展,涉及的领域与内容越来越复杂,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的教师类型也越来越多,强大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必备条件,对于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教师岗位编制趋于饱和,教师岗位供不应求,尤其是体育教师编制,很多高校为了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不得不外聘教师,频繁更换教师,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学生的稳定性与积极性,影响学生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心理素质得培养与发展。
2.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与影响,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一直都是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重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情况与反应,但是却不能全面客观来评价学生的具体情况。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别逐渐弱化。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都是由运动测试成绩决定的,也就说成绩是评价一个人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片面的,无法客观全面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我们都知道体育运动成绩一半是靠后天的不断训练与锻炼获得的,还有一半因素就是先天条件决定的,因此,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对学生将是不公平的。虽然,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体制一直秉持着公平客观的原则,但是忽视了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发展情况等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成绩的高低,是通过引导与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因此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增强伸腿素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与阳光体育运动根本宗旨是不相符的。
3.教学设施落后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类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内容不再只是田径、球类以及健身操等项目,增加了武术、跆拳道、游泳与滑轮等新型项目,这些新型项目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些新型项目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在多元化课程教学背景下,需要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设施也越来越多,这些教学设施是需要足够资金来支持的,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就意味着体育教育无法与时俱进,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学校是否可以建立各种场馆或者游泳馆等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现阶段,高校内的体育教学器材耗损程度严重,许多教学器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已经无法继续使用,而且教学设施供不应求,比如,许多大学生使用一个场地或者足球等,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此前,在教学工作中,很多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并没有得到应用,体育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思想守旧,不能接受新鲜事物,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构建模式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理论知识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体育的科学知识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生活当中,在学好体育基础理论课程基础之上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否则就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当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设立问题的情境模式来讲述体育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和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动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强化抽象思维、概况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为,墨守成规绝不是科学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学会创新改变的基础行引导学生们实践,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对教学方法中学会创新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与更加有效地提高技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会使教育工作发展得越来越好,才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2.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行业的领路人,他们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与成果,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此,要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以此来促进学业的专业成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行业。在这里我们要秉持“需要性、参与性、和谐性”的理念,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调查过程思路、过程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探究式、指导式以及自修式等适合于体育教师活动的基本方式。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参与的机会,同时又要借鉴国外教师在职培养经验,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人才,提高教研队伍质量,加强对教师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也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推进教师的内在动力,即让体育教师与优秀教师多接触交流,让体院系的教师认识到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并且积极正确改正自身的不足,树立要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与修养,更好地完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在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下,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坚.“阳光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篮球运动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J].学园,2017(16):43-44.[2]黄喜燕.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4+25.[3]李富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399-400.[4]黄舒.吉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5]吴润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5):100-103.[6]黄伟明.“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6):1+3.
第三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比较复杂,并且整个工作的过程也很繁琐,所以,在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体育教学之中,就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高校在开展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时,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很有利,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健康运动的习惯,也更加符合阳光体育教学宗旨。本文探析了高校体育开展的管理工作内容、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以及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自从“阳光体育”教学被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加大了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的关注,加强健康体育教学的管理,以及加大了各大健康体育教学的宣传力度。由此可知,在对我国高校的阳光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且对不良的教学管理现象加以改进和完善,可以让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好。
一、高校体育开展的管理工作内容
(一)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高校的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就要对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情况、高校的设施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对各大高校学生的需求。并且,这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以及教学国力工作的顺利进行[1]。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高校就要对学生的教学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及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并且对高校之前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修正[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这样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知识。同时,健康的阳关体育也是对学生身心健康也是一种提升,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对他们的性格品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三)高校体育活动教学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体育活动教学,高校就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毕竟课外的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对学生有趣的课余生活的补充。并且在课外的阳光体育教学中,更能维护好生命安全,并且有效的科学指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4]。
(四)高校管理学生的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就要给学生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紧张疲惫的学习之余,让体育学习成为放松身心和解除疲劳的有利方式[5]。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学人员要具备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学能力,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业和通俗的回答,这样学生也能更好的理解。同时,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人员在对高校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解时,也要制定出科学和合理的管理方案,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之后要对管理的制度进行细致化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这样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才更加全面[6]。
二、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
(一)高校阳光体育管理概念
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其实就是高校在素质教育中,对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提出的最新理念,也是为了更好地对阳关教学管理进行传承。其中,当代的高校阳光体育管理理念就是:(1)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激情,让高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7]。(2)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活动,始终要以健康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为主要的目的,这样更加符合阳光体育教学宗旨。(3)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让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引导地位,这样使得学生得到更多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健康运动的习惯。(4)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观察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健康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8]。
(二)高校阳光体育管理主题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高校阳光体育管理主题,就是健康、阳光以及快乐,这也是当今体育管理工作的一大目标,使得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更加的全面,并且也能够很好的应多那些影响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例如:教育的政策、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的教学设施以及教育的经费等等,这些作为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师资水平以及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相关制度等等[9]。
三、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体能锻炼,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
为了加强学生体能锻炼,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让高校学生的“素质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另外,在当今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评价中,参照体测数据可知,当代的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而且根据数据显示已经有明显的身体素质降低现象出现这让当今社会更加担忧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情况[10]。此外,就是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体现在:高校大学生的视力下降严重、亚健康情况严重以及体重超标人数增加等情况非常普遍。与此同时,在一些偏远的并且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他们会因为营养和发育不良的状况出现,就会引发一些可避免的疾病发生[11]。由此可知,让学生增强体质,就要多参与一些体育运动,这样就会有更多的青春活力。同时,在阳光体育的参与之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以及关爱,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积极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12]。
(二)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
为了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要在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同时,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13]。另外,就是在开展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时,要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遵从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引导地位,这样更加能够推动整个阳光体育教学管理的开展以及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宣传,同时也能够鼓舞其他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其中,并且对整个周边人群也有着积极的运动影响作用[14]。由此可知,伴随着当前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阳光运动和关爱健康的运动宣传也越发多,让更多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士更加重视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管理工作,更加促进了其他学生和教师参与到阳光体育的行列之中。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
为了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就要营造出一个更加阳光、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教学运动,这样就需要制定出更加支持阳光体育活动的体系。另外,在当前的管理策略之中,要认真对教学的实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也是对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方案。同时,在之后的教学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和评价体制:(1)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在高校的阳光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最重要的教育评价体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这样努力地设定出有效的科学的体育管理效果评定机制。同时,高校的阳光体育教学体系应该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例如:高校教师、高校管理员、体育课程、高校学生以及高校体育竞技,有效地对这五个指标制定出合理的有效评价标准,所以更加需要科学地完善评价体系。(2)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鼓励体系,就要对高效的阳光体育教学拟定出更加细致化的制度规章,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管理工作人员、学生和教师的责任心,并且能够促进管理人员更加积极地工作。同时,高校还可以运用阳光教学的特性来调起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四)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热情,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
为了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就要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教师教学乐趣化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1)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能够为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好准备。(2)将教师教学乐趣化,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观察,并且能够将体育教学和娱乐进行结合,这样才能让阳光体育进行结合。比如:对户外运动的开展,并且这些户外运动的开展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运动爱好是什么,教师爷可以明确了解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特长以及性格特点,这样的相互了解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学习发展特点,可以很好地对阳光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及管理大力开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认知到阳光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同时,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更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针,在改善中让阳关体育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徐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高校体育考核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29(22):2064-2065.
[2]徐泽民.“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运动,2014,12(08):115-116.
[3]张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吉林大学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4,293(28):314-365.
[4]田春娟,刘志红,王安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开展啦啦操教学的思考[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28(10):113-115.
[5]唐克己.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15(11):102-103.
[6]胡桃,张占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江苏高校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1,14(28):211-212.
[7]李春田.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1,12(20):239-239.
[8]王文丽,刘春明,黄跃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0(4):423-426.
[9]孙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和谐发展之我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57(25):102-104.
[10]朱石燕,周倩怡,陆华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构建与有效开展———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6):119-111.
[11]刘海燕.“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J].贵州体育科技,2013,12(12):169-172.
[12]唐艳婕.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若干问题与优化对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13(06):254-255.
[13]郝刚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成绩评价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05):129-131.
[14]陈杰,蹇晓彬,路毅.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5(21):124-125.
第四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篮球课程分层教学实效性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篮球课程分层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 要:在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文章以篮球课程的分层教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篮球课程的分层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技能学习掌握程度的提高,此外,分层教学还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分层教学是是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篮球课程分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C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1-0042-03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核心理念[1]。
体育篮球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行的篮球课程教学内容虽几经改革,较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不少教材内容仍未彻底脱离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弊端。存在篮球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片面、教材使用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2]。我同普通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以上这些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篮球教学改革发展的老问题,进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分层次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分类要求、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符合阳光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根据江苏理工学院体育篮球课程教学实际,在江苏理工学院2011级篮球课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运动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各组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采用分层教学,试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讨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技能的掌握,更好地达成体育教育的目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江苏理工学院2011级篮球课程教学班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抽样方法:分层教学实验班学生80人,内含女生15名(以下简称A组),对照班学生80人,内含女生15名(以下简称B组)。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背景知识及主要内容,同内外分层教学研究的有关资料。
2.2.2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采用Exce12000软件包完成。
2.2.3逻辑分析法
对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与分析
分层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周期为两学期,分别在实验前、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水平、技能学习及学习焦虑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3.1学生心肺功能状况
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心肺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实验对比结果显示(见表1):篮球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前,男女生肺活量及台阶试验水平的均值差异不大,通过一学期的分层教学,男女生的肺活量及台阶试验水平产生一定的差异,第二学期末分层教学完成后,肺活量指标男生实验组的均值比对照组肺活量水平均值高151.39,女生实验组的均值比对照组肺活量水平均值高106.64;台阶试验水平男生实验组的均值比对照台阶试验均值高7.99,女生实验组的均值比对照台阶试验均值高10.48。通过该项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篮球课程的分层教学,实验组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提高大于对照组,已形成明显差距。由此可见,篮球课程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课活动的积极性,在相同体育课时问内获得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篮球课分层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心肺功能水平。
3.2运动能力水平
男生握力、女生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的指标是运动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实验对比结果显示(见表2),通过两学期篮球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男生的握力水平实验组均值比对照组均值高1.66,女生的仰卧起坐水平实验组均值比对照组均值高4.41,立定跳远水平男生实验组均值比对照组均值高3.12,女生实验组均值比对照组均值高14.8,女生立定跳远水平实验组增幅明显。根据数据分析,通过两学期的篮球课程分层教学,实验组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提高大于实验组,取得了较好的分层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班级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较大。
3.3学生技能学习状况
篮球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技能的传授,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学会篮球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与罚球线定点投篮是篮球课程教学的两个重要指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学习的统汁隋况可以看出(见表3),1分钟三分线往返运球上篮项目男生实验组要超过对照组3.1个,女生实验组要超过对照组2.74个;罚球线定点投篮项目男生实验组要超过对照组1.86个,女生实验组要超过对照组1.00个。实施分层教学组别技能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分层组别,通过分层教学,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到锻炼,较好地掌握了能力范围内的运动技能。
3.4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应倾向。学生因为学习焦虑,会对所需学习的对象产生恐惧,排斥甚至躲避学习。体育锻炼虽然是一种很好地排除学习焦虑的方法,但是在体育技能学习、体育锻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学习焦虑情况。在篮球课程的分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体育课满意度与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的调查可以明显看出(见表4),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焦虑情况弱于没有实施分层教学班级。实验组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最终男生达到98.73%,女生达到75.45%,对照组的男女生满意度分别为80.13%、70.21%;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实验组男生达到99.56%,女生达到76.34,而对照组的男女生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分别为76.34%和45.47%。由此可见,篮球课程的分层教学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焦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以更为积极地心态,放松地进行篮球课程的学习。
第五篇:基于职业化背景下网球课程体系构建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职业化背景下网球课程体系构建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模式探索
摘要:本课题在调查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基础上,对其考核方法及考核内容进行研究,结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程的教学现状,构建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内、课外及校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构建。
关键词: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49-01
进入21世纪,由于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体育健身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网球运动作为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很快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然而我国网球普及程度低,网球专业人才极为缺乏。针对网球人才的缺乏,我国高校适时开展了网球课,主要是在体育院系开展,由于在很短时间内开展网球课,没有先进的网球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特别是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自2007年才开始正式开展网球课,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先进有效的网球教学模式来开展网球教学,使学生能在短短的大学阶段学到更多的网球知识并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1、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目前,网球运动职业化对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对网球运动的普及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指的是传授和指导网球运动,并进行科学健身和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而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进行培养;一是高等院校培养,二是社会职业鉴定站培养。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场地资源丰富,体育专业人才充足,是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最佳场所,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为现急需人才,本课题正是基于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这种职业特点及培养方式构建网球课内外教学模式。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课内教学模式的构建
2.1.1教学目标。课内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技能目标,通过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熟练掌握网球发球、高压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放小球、截击的动作要领以及具备一定的网球运动战术素养;二是掌握网球运动的教学方法及身体素质练习方法;三是要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四是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等。
2.1.2教学内容。课内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不同阶段学习网球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战术等。基本技术主要有发球、高压球、正反手底线抽球、正反手削球、网前正反手截击球、放小球等。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网球运动时的生理卫生、保健卫生知识和运动常识;网球运动的竞赛规则、比赛方法和网球运动的礼仪知识;个人体育健身方案的制订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基本战术主要是包括网球单打、双打战术。
2.1.3教学评价。课内教学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网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考察。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有所不同,在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不失学习信心,还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课堂表现等,结合平时校内、校外比赛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2.2课外教学模式的构建
2.2.1教学目标。课外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外网球训练使学生积极参与网球锻炼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运动中体验健身乐趣;通过课外一些网球比赛不仅使学生能更加熟练网球运动基本技术,而且能够了解网球运动的礼仪知识,掌握网球竞赛规则,具有一定的欣赏和参加双打比赛的能力。
2.2.2教学内容。课外教学是在学生自觉参与,教师指导情况下进行。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复习课内所教授的网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成立网球协会,网球协会设有会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招收乐山师院学生做网球协会会员,协会成员利用课外时间轮流义务对学生的技术进行免费指导;组织校级或者是体育学院内部的一些网球比赛,在比赛期间安排学生编写网球比赛策划书或者是网球比赛秩序册,另外安排学生充当网球裁判;教师在比赛过程中讲解一些网球运动礼仪和一些技战术等;校外见习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网球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和网球产品的营销技巧等。
2.2.3教学评价。课外教学评价,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网球基本技术、网球裁判、网球赛事的管理、网球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网球产品的营销以及学生在社区指导网球运动能力等进行检测,对这些知识的评价可以纳入到期末总评中去,以便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生,另外一种检测方法就是观察检测,在课外网球比赛和训练中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对各项网球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进行记录和总结,然后回馈到课内教学中去。
3、结语
总之,课内外教学模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割开来,课内教学内容要在课外训练比赛中才能加强掌握,通过校外见习和实践把学习的效果回馈到课内教学中来。课内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网球基本技术、战术及网球基本理论知识等,课外进行网球运动队训练,网球比赛及裁判等教学,校外组织学生深人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网球赛事等,以便使他们在个人能力和指导技巧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同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开拓就业道路。因此,课内外教学模式利于优化网球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及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有很大作用。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课题名称: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课题编号:JG13-YB38
参考文献:
[1]程杰,陆英浩,陆树兵.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701-1706.[2]宋智梁,李增武.在高校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Vol.26(2):12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