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大全

时间:2019-05-12 13: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大全》。

第一篇: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大全

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 福建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计划三年内超全国平均水平

任何理由 都不得挤占体育课

将通过三年努力,大力提升全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昨日,省教育厅发布《福建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计划》),对中小学课时作出详细规定,并指出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

按照《计划》,到2015年,全省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体质健康水平各项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率明显下降。

小学、初中每周开3~4节体育课

《计划》提出,从2014年起,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

2013年,全省80%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100%高等学校开足体育课程;2014年春季全省100%中小学校开足体育课程;2015年全省中小学校上好体育课程。普及集体舞

各中小学校要将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保障时间,充实内容。在全省中小学大力推广普及校园集体舞和武术健身操,开发推广地方特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乒乓球、腰鼓等,严禁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

根据《计划》,2013年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农村校达到60%、城市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达到100%;2014年农村中小学校达到90%;2015年农村中小学校达到100%。

中考必考长跑或游泳

《计划》提出,我省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校要在内部公布测试结果,并向家长反馈。

2013年,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70%以上,良好率达到30%以上;到2015年,我省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80%,良好率达40%。

此外,从2014年起,在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中,将长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和游泳(100米,不分泳姿)列为二选一必考项目,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领导向作用(本报10月19日曾作报道)。

□声音

孩子太娇气学校常换课

家长何女士:孩子跟我说,有时候一周都上不了一节体育课,常常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挤占”。

家长林女士:上六年级的女儿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学校有早操,但运动时间还是太少。孩子稍微跑长一点时间就气喘吁吁的。

福州仓山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郑老师: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体育课上完感到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但有的家长就找到老师,希望让孩子减少一点运动量。

鼓楼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我教4个班,每学期都能收到几张家长写来的请假条,让孩子不上体育课,理由都是什么“膝盖被碰青了”这样说不过去的理由。上学期,二年级一个孩子拿来一张“腹肌痉挛”的疾病证明,整个学期体育课都没上。

晒课网小编总结,体育课的作用和意义:

一 大家普遍认为,首先,体育课是一门人文课: 1.通过体育运动强化人们公平竞争的意识;

2.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人们团队协作的精神;3.通过体育运动磨炼人的意志力;4.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人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成功和失败;.二 我国目前普遍认为 体育课的作用主要就是 :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第二篇: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根基

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根基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教育部部长在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曾这样讲过。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个问题:教师很忙碌,学生很辛苦,但学生的体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强。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呢?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感恩,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体质的教学宗旨。

以下介绍我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这些能力等延伸到课外。所以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关注学生的健康、习惯和卫生等的养成教育,将增进学生体质健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灵活多变快乐的教学

体育课教师一般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但我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在“传球接力”教学中我设计了积极活泼的热身运动:学生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进行快乐的游戏,学生感到新鲜。

其次,在高年级学生体育课堂上,学生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我不立即采用单调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而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如“小苹果”,学生马上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从而消除疲劳,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我把灵活多变快乐的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体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舞台。教师的教不能代表学生的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学生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展示个性。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

四、评价激励,牢固根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我在教学中,学生期末的体育成绩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及时记入《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登记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0%以上,优秀率20%以上。对于没有要求达标考核的年级,我采取采用平时体育运动技能和现场选定项目相结合来进行综合打分,最后确定体育成绩。同时,我还采用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小结,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既发现自己的进步,又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把开启学生健康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体育课堂的核心所在,魅力所在。

总之,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体育教师要以《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喜欢体育。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体质强健的根基则会更加坚固!

?编辑 温雪莲

第三篇: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

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

二、总体目标

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指导意见》,启动全省学校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加快中青年体育骨干教师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学校任教,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鼓励有一定体育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在职教师兼任体育课。要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待遇,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户外服装及防护用品。

(二)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认真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用2至3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周末及节假日全面向学生开放。积极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

(三)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认真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要制定“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推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间体操,改革传统广播操,鼓励、推广学校自主开发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的自编操等。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探索建立体育课运动伤害保险机制。

(四)提供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

(五)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和传统体育项目。支持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育资源,推广跳绳、踢毽子、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武术、太极拳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

(六)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体育活动多样化和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改革。中小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创造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支持学校构建以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总结推广各地中小学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经验,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完善筹资和运作模式,使其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发挥更好的组织和保障作用。组织研发、推广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课外体育活动案例。

(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会。改革全省学生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模式,以学校为单位参赛,以单项联赛逐步取代规模大、项目多、周期长的传统运动会。出台《山东省学校体育联赛指导意见》,完善省、市、县、学校四级阳光体育联赛,突出联赛的普及性和引领性。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阳光体育节、两次以上全校特色项目体育比赛,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

(八)加强教育与体育部门的合作共建。支持普通中小学与县(市、区)体校联合办学,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与体育系统的训练场馆资源共享,加强体校学生的文化教学,积极推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校园带运动队、指导体育社团活动。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发挥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对当地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合作推进校园足球和游泳等运动项目普及活动。

(九)加大校园足球等集体项目改革。加快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建立健全省、市、县、校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并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十)建立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多样化、兴趣化体育项目普及的基础上,重视青少年体育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特长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统筹规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地建设。

(十一)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初中、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实行等第表达。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工作,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档案。高中、高校要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加强大学生体育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十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布制度。建设全省学

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实现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共享。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布制度,各市、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监测情况,省里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情况。

(十三)建立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各地要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和重点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挂牌督导制度。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采取学校自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复核的办法进行。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定期将评估工作报告等报省教育厅。

(十四)建立市县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制度。市、县(市、区)每年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编制和公布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并逐级上报。市、县(市、区)学校体育工作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及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等关键指标。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省教育厅报送工作报告。

(十五)加强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立法工作。依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研究起草《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依法促进和保障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教育、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体育部门共同建立中小学体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就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会商。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合力推动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事业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指导,把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在人员编制、人事人才、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政策倾斜。卫生计生、体育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和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健全体育工作机制,制定加强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抓好落实。要积极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学校重点推进、社会深度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经费。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要确保日常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体育教师培训等工作需要。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学校体育联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支持省教育厅、体育局合作开展各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等工作。支持建立学校阳光体育基金,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

(三)督导监督

将中小学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报告中弄虚作假或者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得参加评优评先。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要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篇:小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方案

XX小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评与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检查调研的通知》(粤教体办函[2018]81号)和《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揭市教[2018]140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依据《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揭市教[2018]140号)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现代目标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校各方参与的学生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全校各方共同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2018——2020年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行动举措

(一)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的早操,每天上午安排一次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逐步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要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选项课和训练队),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学会一项体育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导处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

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二)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 月至 10月,结合体育课考核与体育活动课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1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四)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学校将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小学以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为主。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 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式,对制约本校体育卫生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体育健康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督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育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开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三)深入调查研究。

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作为我校教育研 究的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 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 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

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五)加强督导评估。

学校将对各项实施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达到指标要求的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典型引导,带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全面展开。

XX小学

2018年5月26日

第五篇: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两篇

第一

一、指导思想

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意志品质。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发育、提高免疫力、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良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所以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用好习惯成就好身体好人生,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

二、工作目标

1.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每天体育锻炼,运动打卡率达95%以上。

2.培养学生每天运动的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3.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锻炼,学生健康体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参与人员

XX小学全体师生

四、具体实施

(一)项目选择:跳短绳

跳短绳易操作人人可参与、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低,运动强度可自行根据速度和频率调节,适合在井岗小学现有运动场地条件开展的一项运动,也非常适合居家锻炼。

(二)组织形式

XX区教育局已经建立智慧体育跳绳运动平台,家长和学生运用小程序记录跳绳运动情况,学校利用智慧体育平台对学生锻炼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鼓励。无纸化数据及时反馈,个人和班级参与率、学生运动成绩、打卡情况直观可见。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锻炼的运动氛围。

(三)、活动要求

1.2021年X月X日前全校学生完成(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锻炼请向班主任书面申请)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注册(具体方法见后面的操作指南)。

2.学生每天运动打卡(至少完成3组一分钟跳绳),并将运动情况记录在小程序中。

3.学校每天公布各班级运动打卡参与情况。

4.每月开展一次跳绳小达人挑战赛。

(四)、活动评比

从2021年X月X日开始正式启动。

1.每月评选“每日参与运动卓越奖”,即在一个月内每天坚持运动打卡可获得此荣耀,下一个月月初发奖。

2.每月评选“每日参与运动优胜奖”,即在一个月内有15天(含)以上参与运动打卡,可获得此荣耀。下一个月月初发奖。

3.每月举行一次跳绳达人挑战赛,全校各班推荐1分钟跳绳个数最多的2名学生参加校赛,比赛成绩一二年级取前10名、三四年级取前10名、五六年级取前10名评为跳绳小达人,全校排名前三的分别颁发冠军、亚军、季军。

4.班级打卡参与率前5名,评为当月的运动打卡优秀班级,各班级参与运动打卡情况,纳入优秀班级评比。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两篇

第二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长:

XX

副组长:

XX

成员:XX

XX

XX

XX及班主任

二、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由学校教导处主管体育课堂教学,德育处主管两操和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教研组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段组体育与健康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三、强化措施,上好两操

1.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有序开展及各半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落实和完善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并有效实施和开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2.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

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情况,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到六年级每周3节,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挤占体育课。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做到每年秋季对学生进行检测,规范监测方法,严格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将监测结果在规定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课间操

学校德育处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由体育老师每人一周轮流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操顺利开展。值周老师负责课间操检查与评比,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课间操检查评比,公布成绩。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含义。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两个大课间间操余下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把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举行体育竞赛或春季、秋季运动会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下载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中小学学生体质 任何理由不得挤占体育课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