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3: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第一篇: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许桂燊

最近,羊城晚报的“教育”和“花地”专栏,连续刊登了好些中学生的作文,同时还发表了若干名校名师指导中学生(主要是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宝贵意见:跳出应试作文的怪圈,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发挥创新能力,贴近生活,“我手写我心”,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这些意见,是从作文的内容与文风上说的。对于已具备很好的和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三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尖子生来说,这确是金石良言。但对于为数相当多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差或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写好作文,则另外还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做——花大气力练好运用文字的基本功。

笔者提出上述意见,是基于令许多在高校从事写作教学的教师感到焦虑和无奈的事实: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并不太多,为数不少的则写得很差或较差——他们的作文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写不清楚,说不明白的毛病,主要表现为用词不当;语意不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表达的意思不承贯,或前后矛盾;人物的经历、活动,或事情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作交代或交代不清;议论、说明条理不清或欠缺严密的逻辑;文无核心,写起来东拉西扯,废话多多,等等。这些毛病,在高考中,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作文得分(能进入高校者,是凭他们参加高考的总分,而不是因为作文写得好)。

朱自清、叶圣陶等前辈作家、语文大师,十分强调包括高中生在内的初学写作者要练好运用文字的基本功,并应以此作为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突破口。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名校名师的上述宝贵意见才不会成为空话。作家艾芜曾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老人读了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他说他经过的生活,可以写二三十部《铁流》的,只是他写不出来。”艾芜接着说,“从事文学创作,生活丰富,学问好,没有练就写作的技巧,也是不行的。”写作的技巧,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运用文字将思想、感情、客观事物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方面。中学生不下功夫练好运用文字的基本功,要写出好的作文来,也是不行的。有这样的两种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种是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但文字表达能力很差;另一种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写出来的作文在内容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文笔却相当通顺畅达。这两种学生,谁在写作上会有较好的潜能呢?教师们看到的事实通常是后者——他们经老师一点拨,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作文中的缺陷而写出好作文来。前者则不然,他们要在作文中克服文字表达上的严重毛病,绝非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有的甚至进入大学直至毕业,仍难以写出理想的文章来。这表明,文字表达能力很差与较差的学生,练好写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的基本功,是他们提高写作能力中关键的关键。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三的学生,要达到文字写得通顺,高三学生要达到写得流畅。但事实上,不少高三的学生连写得通顺的要求都未完全达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读书太少。笔者经常了解刚入大学的学生以前的阅读情况,结果是,除了课本,相当多的学生没读过几本书;那些文字表达能力很差的甚至未读过一两部中长篇小说;能够每天或经常看报的则更为罕见。他们也不是不想多读书,而是每天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抽不出时间来读课外的书。

著名作家谢冰心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文学道路时,说过这样的话:她小时候从未想过将来要当作家,只是上了中学特别喜欢看书,书读得多了手就发痒,便拿起笔来写稿投稿。这一写,她手中的笔便再也放不下了。

谢冰心的这段经历,给了我们两个很好的启示:一是说明好文章、好作品是最好的语文

老帅;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古今中外,写出好文章好作品来的人,绝无例外,都是先爱读书,由阅读产生对写作的强烈兴趣与热情,从而走上写作之道的,并且由不断阅读而走上一个又一个写作新台阶的。二是谢冰心由阅读而至手发痒而写出好文章和好作品,显然是书中给了她思想能力、思维能力;也给她丰富的知识,丰富的写作材料以及可贵的灵感和良好的写作技巧;不要勿视的是,还给了她强烈的语感,从而使她不想当作家而最终成为杰出的大作家。这充分显示出阅读对写作者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还有一个人物的事可以给中学生以有益的启示,他就是原中山大学法律系系主任端木正教授(后调任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荷兰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委员)。他生前有一次与笔者交谈时说,他们法律系的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比中文系的学生在用字用词的准确和行文的严谨上要求更严格,因为一字一语是否准确,直接牵及案子的定性与量刑的准确。因此,他说他给新招来的研究生上第一课,就是要他们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不但要读,而且要抄。他说,读可以增强语感,读过之后又抄,便能强化学生的语感。有了这种语感,自己写起文章来,用词造句准不准确,是否合语法和习惯用语,句子是否通畅,行文是否有逻辑性,等等,都能够清楚地感觉出来。

中学生,尤其是文字表达能力差和比较差的同学,为了提高自己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除了认真听取上述名校名师的指导意见之外,在勤于练笔的同时,能否也像读中学时的谢冰心那样读书读到手发痒?又像端木正教授要求研究生那样,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既读又抄呢?

第二篇:谈如何写好作文

谈如何写好作文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有关,虽然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让学生明确作文写作的简易性,这样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下几条是我近几年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和积累,仅供大家参考。

一、感悟生活、抒写真情

积累是写作的准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的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悟生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让学生在美不胜收的自然现象中体味美感,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练达成熟,在丰腴的文学作品中浸润滋养。现在中考命题直面学生的社会生活,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长心眼儿,“两耳多闻窗外事”,拥抱生活,感悟生活,善于发现,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之中发现闪光的东西。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摹出来,这样文章就显得真实。

就作文内容而言,真实的感情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文贵真,切忌矫揉造作。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的确连自己都打动不了的文章,又岂能打动别人?可见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能否打动读者,能否引起读者共鸣,往往是作文成败的关键。现在的中考作文开放性很强,学生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抒写情怀,以“我手写我心”,有创意地表达“真我”,真实、亲切、生活画卷式的作文最能打动读者。

二、妙用修辞,才情飘逸

近几年来,高考或中考作文评分的标准越来越高,单靠语言的流畅、优美已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那么怎样让自己的考场作文熠熠生辉,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腹有诗书气自华”!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灵气和书卷气的语言,无疑会使考生的作文才情横溢,从而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修辞是美化语言的常用手段。正确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增色不少。运用对偶可使文章整齐典雅,运用排比可使文章气势磅礴,运用拟人可使事物真切形象,运用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易懂„„如: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妈妈就是那一方热土,让我 茁壮成长;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妈妈就是那蔚蓝的天空,让我驰骋翱翔。母爱,伟大的母爱,让我心中阳光永驻。”

有时候,在文章中有意地显露一下自己的知识面,会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比如读过的书籍,掌握的典故,熟知的诗词,信手拈来,用一组句子铺陈开,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以下是两个精彩的例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我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而感‘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类方法的精髓在于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以显示出广博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这样写出的作文便别具一格,胜人一筹。总之,优美的语言可以提高文章的品味,使平板的行文变得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精心布局,标新立异

创新结构,在阅卷老师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创新的结构能让作文从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以下介绍几种精巧的结构形式,以供参考。

1、文前题记

所谓题记,顾名思义,就是对文题进行概括阐释,用来揭示内容或主旨的文字。题记的位置,在题目下正文前,摘引或仿写名人的一段精粹言论,独立成段。并在所题文字后面用破折号标“题记”二字。在修辞方法上,题记多采用引用、对偶、排比、设文等手法。

题记虽小,作用却很大。主要有:(1)揭示主旨

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这是刘增山的散文《秋魂》的题记。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简单明了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阐释哲理

人生有四季,哪能无风雨?

题记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生顺逆的哲理,看似大实话,细品意蕴深刻。(3)抒发感情

我的一生像一条银光闪闪的项链,每一颗珍珠都是一种感动。把这些感动仔细穿起来,献给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这是蔡明的自传《感动》的题记。这个题记比喻形象生动,不仅诠释了作品的题目,更重要的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题记的作用当然远不止以上几种,如若深入探索,肯定还有其他作用。不过形式须为内容服务,切不可本末倒置,只为追求形式美而写题记。写不写题记的决定因素在于表达的需要。

2、用小标题

小标题结构是把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都用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显示。如中考作文《我生活在深情关爱之中》就分列了四个小标题:“一句亲切的叮嘱”、“一次轻轻的抚摸”、“一块抹泪的纸巾”、“一张特殊的贺卡”,写生活的四个有情人——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对自己的深情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作者处处感受到生活在深情关爱之中,甜蜜又温馨。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呈现出醒目的外在结构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方法指导。因此,本人认为有无明确有效的指导方法才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浅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八角初中

李密

写作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中学阶段,则是学习和掌握这种技能的黄金时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改革作文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作文,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畅快淋漓地写好作文,就得注重平日的吸收和积累,不但要多吸收,多储存,而且要吸收得精当,储存得牢固。

我们常常告诉学生,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是生活之源,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学生观察应分步进行,先由教师带领去观察,这叫‘导察’。观察前,教师做对以下工作;1.精心安排好户外活动。2,提示活动中需要观察的对象,即景,人,事等。3,指导学生抓住观察的最佳时机。4,教师给观察方法,如远眺,近观,粗缆,注意局部与细节,抓住主体与陪体等。经过几次这样的‘导察’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察’。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后,应教给他们如何去整理观察所得。我们每次写作都有一定的范围和要求,不是学生所观察的东西都能为之所用。这时,就涉及到如何取舍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根据要求确立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选材,若有疑问,可和同学进行交流,必要时请教于老师。再次,可让学生在写作前拟写作提纲,这样,可避免写作中偏题现象的出现。

二、在练笔中培养写作能力

是不是积累到了足够的素材和能围绕中心选材就能写好文章了呢?当然不是,因为只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素材,让积累的语言真正发挥功效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生搬硬套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获得的这些材料,经过选择和加工,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并把自己对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要做到这样,离不开经常练笔。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但仍然写不出好文章。苦于‘壶里有饺子倒不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经常性的练笔,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因此,应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所写内容可以是平时观察所得,可以是道听途说,可取材于现实生活,可借鉴于影视报刊。表达上,或写景状物,或记人叙事,或就事论理,或直抒胸臆。总的要求是;‘天天练,句句通,篇篇新。’这样练笔,最大的好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篇篇新’的要求,又促进学生更留心观察生活。

三、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学生要写好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注重观察生活和经常练笔外,我们还可以从阅读中来学习,学习他人是如何进行写作的,学习他们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学习他们如何表达中心,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教者除用好课文教学外,还要向课外作品延伸,要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尤其是学生作文中选中的佳作,让他们在课外品读中品味,探求写作好门道。这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到的写作技巧会越来越多,这些写作技巧会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四在批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流传至今的名句,都是在强调修改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性。所以,评改作文尤为重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可缺少的。但该如何评改呢?我尝试了让学生“互批,互评,自改”作文的做法。

批阅作文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面对面修改。批改前,先集体回顾本次作文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实施“互批”。批阅时,要求批阅者逐条对照习作要求,给批阅的习作写出批语即修改意见,并重点对习作的构思作出具体的评价。互批结束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时先由批阅者所批阅的习作,具体评价其优缺点,并就如何修改发表自己的意见,先由小组成员集体评议,讨论。在议基础上,再由批阅者综合归纳集体评议意见,写上批语。互批,互评结束后,各小组要确定一篇较好的习作,准备参加班级交流,最后,各人取回自己的习作,根据批阅者修改意见和自己的领悟进行自我修改或重新习作。

同学们通过互相修改作文,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且实行这种批改法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作文中再次学习,再次创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要写好一篇作文并不容易,除了观察,练笔,阅读,评改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如内容要充实,情感要真挚,角度要新奇,构思要巧妙等。让我们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来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吧!

第四篇:中学生怎样写好作文

中学生怎样写好作文

我认识的好多人不喜欢写作文,只要一些,思绪就乱了,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只能乱吹,这样根本就写不好,那么作为一个昆明的中学生该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

一个人不想写作文,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引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引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引导和写作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启人深思,引人遇想。“奇”就是不寻常,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讲解,而且还会不断的加深对语文写作的能力,开发大脑的想象力,灵活运用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快速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

第五篇:也谈雷锋精神

也谈雷锋精神

在谈雷锋精神之前,先来一首刚刚杜撰的打油诗:

雷锋精神是人性,人类楷模不是神。人生失落需自强,春风得意乐助人。

自从我国开始宣传雷锋的那天起,雷锋、雷锋事迹、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就在人们的不断质疑当中宣传,并在人们学雷锋的行动中被不断质疑。其实,如今的雷锋或雷锋精神,只是个“做好事”的代名词,因此,当无人宣传学雷锋的时候,人们却时常会想起、提起雷锋;而当有人宣传学雷锋时,人们却怀疑学雷锋是否还合时宜。这种奇怪的反映,说明人们需要雷锋,社会需要雷锋,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同时人们又怀疑雷锋精神是否真的存在,怀疑别人和自己是否能学做雷锋,并且能学做多久。

曾有资料介绍说,第一个宣传雷锋事迹的作者把雷锋写得非常人性化,可是审稿的人觉得文章的阶级立场不够鲜明,于是就硬杜撰进了雷锋小时候砍地主家山上的柴,手背被地主婆砍了三刀的故事,以增加文章中雷锋的阶级立场和阶级仇恨。而据曾跟雷锋一起忆苦思甜的战友说,雷锋手指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疤,是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猪食时,被地主婆砍的。还有人说,雷锋手上的疤痕是小时候顽皮不小心摔的。甚至还有人说,这刀疤是小时候在地主家的厨房里,看厨娘在切熟肉,忍不住伸手从砧板上撮肉吃,被厨娘手上的菜刀不小心割了一刀留下的,而不是被地主婆砍的。但是,为了阶级斗争的需要,作者就把这疤痕的来历按在了地主婆头上。雷锋死后,在编撰雷锋日记时,专挑他日记当中那些符合当时政治宣传需要的内容,而把那些儿女情长的内容都没选进去。甚至在展示雷锋的遗物时,也特意把雷锋拥有的奢侈品都藏起来,而尽量展示他俭朴的一面。甚至还有人怀疑雷锋当时的收入和支出是不平衡的,收入少,而消费和捐献得多,说明宣传有假。其实,现在去考究这些都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需不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小时候的确很苦,七岁就成了孤儿,解放那年他十岁,才开始上小学;16岁时,小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并当了公务员。县合作社里买拖拉机时,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捐了二十元,成了全县捐款最多的人。后来又学会了开拖拉机、摩托车,自己又买了自行车。他工作四年后,1960年去参军,并开上了汽车。在当时,雷锋的收入,特别是在鞍钢工作时的收入,是很高的。他一个人的收入,在当时,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可是雷锋直到22岁去世时,还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他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因此,当时的雷锋是很爽的,像当时的奢侈品,如自行车、手表、皮箱、皮鞋和时髦服装,他都有。还不到22岁,这些东西都有了,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事。他当时的生活水平,足足超前我们温州普通百姓二十多年。雷锋还很喜欢拍照片,这在当时人们一辈子也没拍几张照片的时代来说,也是很时尚的。因此,当时的雷锋是个生活富裕、追求时尚的小青年,比如今的富二代、官二代还牛。可是,追求时尚的雷锋平时生活也是很俭朴的,他把积攒下来的钱用来帮助集体和别人,体现了“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时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硬把这跟共产主义精神扯在一起,不过也没关系,因为共产主义也是讲人性的。而当时硬把阶级斗争也扯在里面,就有点滑稽了。因为,雷锋做好事时,从来都不问那些受他帮助的人到底是什么阶级成分。如果受他帮助的那个老大娘是个地主婆呢?如果他帮助提行李的那个抱小孩的大嫂是个国民党残匪的官太太呢?他这不是在为阶级敌人做事吗?可是,雷锋只知道她们是需要帮助的人,就去帮助她,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求任何回报。这就是雷锋精神所闪烁的人性的光辉。

雷锋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乐观、大方,热爱学习和自我修养;他在春风得意时,不像现在的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欺人、压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助人为乐,勤做好事。根据雷锋所生活的时代、年龄和学历,雷锋不可能在日记里写出什么高深的理论和超脱当时形势氛围的独到见解,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雷锋在日记里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主要做了什么。雷锋是朴素的,纯洁的,善良的,并且具有初步的人生理念。我们今天学习他,就是要学习他怎样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因此,雷锋不仅是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人类的楷模。其实,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如有些基督徒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当我们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往往会说“让我们都感谢上帝吧!”,这就把做好事跟宗教搅在了一起。而把雷锋精神硬跟共产主义或阶级斗争搅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从而也扭曲了真正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颗灿烂明星,它早已摆脱了时代、国界和阶级的束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雷锋精神必将大放异彩。实际上我们在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里,也经常能感受到类似雷锋精神的存在,而在雷锋的诞生地中国,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和宣传。

下载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也谈延安精神

    清晨,我们第37、38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两周多后,乘火车抵达延安,开始了为期9天的学习和考察之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

    也谈形式主义

    也谈谈形式主义 李智灵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己。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

    也谈团队精神

    也谈团队精神构建和谐集体,发扬团队精神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在此我结合我们年级组的若干事例也想谈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朱海宏是我们大班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其对待教学的......

    也谈责任

    责任在我的印象中有一首小诗,作者早已忘记了,但它朴实无华的语句映射出的那深厚的人生哲理,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时刻激荡着我的心。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责任》。“挂在嘴上......

    也谈依法治国

    王利明依法治国与法治的概念在内涵上是相同的,因为法治本身表达了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注:参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法治......

    也谈养老

    也谈养老 长大了,我才明白:人从出生那天起, 其实是一个“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的过程。也就是说:不管你官大官小、富人穷人,结局都是一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对每个人机会的平等性......

    也谈师德

    也谈师德 近日,从网络上看到了不少关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较低的报道,有些甚至是触目惊心。坦率地说,所有这些,有的是社会问题,但也有的是个别教师自身的师德问题。 往日教师的社会......

    也谈解放思想

    也谈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近一段时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