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调考中反思作文教学
从调考中反思作文教学
武珞路小学 宫书惠
在今年调考的作文阅卷中,我发现很多同学的作文存在一些问题,现将问题分析如下:
一
《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其实就是突出了一个“真”字,要求学生写真话,诉真情,达真意。这是习作教学的基础和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三、四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在这关键的起步阶段,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牢牢树立“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的观点。
但这次调考作文阅卷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学生却没有紧扣命题,习作中存在着很多虚假和抄袭成分,使人感到现在的作文教学一定是出了一些问题。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现在的作文教学做出一些反思。
本次作文的命题是:“你知道身边的好朋友、家人、小宠物的一个小秘密或一个有趣的,或让人难忘的故事吗?你珍藏的某件物品,也许有一段特殊的来历。以 „„的故事 为题完成习作。”作文题目的设计者是相当用心的,让学生写一篇记实写事的作文,这一题目真正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减少到最低。但是,从阅卷中,学生的作文却写得不理想,离出
题者的本意相去甚远,存在着很多虚假、抄袭现象。例如:一篇习作写道:“我家养了一只狗,这条狗把我带到了一个秘密山洞,我用零花钱在山洞里买了电脑、床等,还装上了电线„„,这是我和小狗的秘密„„”。再比如一份卷子中写道:“„„一只老鼠从我肚皮上跑过去,接着,我家的猫也从我肚皮上追了过去„„”这简直就是动画片中精典的画面。诸如此类的习作看得批阅老师哭笑不得,像这样天马行空的文章在这次调考中出现的不在少数。
在阅卷过程中,作文克隆、翻版、撞衫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笔者批阅的二百多份习作中,有抄袭嫌疑的作文大概多达10多份。按理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故事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无视身边的事而去编、去仿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还不懂得什么是作文,不明白作文和生活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作文如流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观察生活,让观察、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记得一位著名作家对他的学生曾经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已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无数成功的作家都把观察看作是学习写作的头等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当然应借签这些经验。观察生活,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多带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这些平常的身边事。例如:学校开展冬季跳长绳的活动,同学们都沉浸在跳绳的快乐中,却从没想到摇长绳的同学的辛劳。为了让同学们都能体会摇长绳的同学的辛苦,我特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一回摇绳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摇长绳同学的动作,神态。同时发动同学们给他们写一封诚挚的感谢信,向他们道一声“谢谢,你辛苦了”。身边再熟悉不过的小事,经老师的引导,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而且写得充满真情。一位学生在信中写道:“„„甚至有一回,我还埋怨你摇绳没摇好,害得我没跳过去。我觉得自已好自私,你能原谅我吗?„„”。看了这些学生的作文,谁还能说学生写不出真情实感呢?作文,观察一定要落实,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并用心思考。因为我认为习作就是对生活的感知,感悟。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暖的的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内容。再如,秋天,挑担子贩卖各种水果的小贩多起来,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担子里的秋天”,并引导学生思索:沉甸甸的担子子里还装着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那是什么呢?“装着的是收获的喜悦”,“装着的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装着的是汗水”,“装着的是家中孩子的梦”„„学生个人独特的感受被激发了出来。是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潜能的激发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老师要多引导,多提醒,不让学生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锻炼学生的观察本领,兴趣盎然的从生活中汲取材料,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个素材本——“简笔画生活”。将一天最有感触的事,人,简明扼要的记下来。每周从素材本上选一个写周记。还可以在晨会或夕会上开展“我身边的新闻时评”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有效方法。
二
学生的调考作文,还反映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习作很多内容空洞,不具体,概括性语言多,描写性语言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教给学生细致的观察方法,学会边观察边联想外。在作文时,老师还可以将作文化繁为简,分段习作,我总结为“切蛋糕”式习作。例如,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习作二内容是“写写我自己”。在这次作文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围绕“我”而写的一系列小练笔。“我是谁”,“我姓名之来历”,“我之貌”,“我之好”,“我之最”,“我之性格”。小练笔字数不多,要求一两百字左右。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学生都能愉悦地接受。到进行第二单元作文训练时,这一系列的小练笔成为学生的素材,他们稍加修改整理,就合成了一篇质量和数量相当不错的作文了。“泛泛而写”,“蜻蜓点水”式的作文明显少多了。再如,本学期写秋天的节日的习作时,正逢建国60周年。大街小巷,广场,商场节日气氛特别浓烈。抓住这一契机,我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小练笔——“红旗飘飘”,“国庆阅兵”,“霓虹夜晚”。学生可见,可触,可感,作文自然写得细腻感人。有学生写道:“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伸出一面面五星红旗,临街的商店悬挂着一面面五星红旗,就连人行天桥的两侧栏杆上也树起一面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街道上,大哥哥衣服上贴着五星红旗,大姐姐脸上绘着五星红旗,就连小朋友的手上也挥舞着五星红旗。这真是红色的海洋啊!”将大作文分解成一个个小作
文,化繁为简,分散难点,然后在整合,修改,进行习作。这样老师即容易指导学生观察,也化解了学生畏难的情绪。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这种“切蛋糕”式的习作方法,能够让学生习作时将作文写实,写细,写具体。
三
调考试卷中,一篇作文是《好笑的故事》,文中这样写的:“舅舅问我:两个苹果要分给六个人,每人分一个,怎么分?„„结果舅舅告诉我说:掐死四个人就可以了。„„”还有一篇作文写道:“妈妈很讨厌家家,希望她快点死。我也讨厌她,她太喜欢唠叨了。吃饭时她唠叨我,学习时,她还唠叨我。我都快烦死了,我也希望她快点死……” “言为心声,文为心志”,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倾向。显然这两个学生认识问题有些偏差。老师应怀着宽容的心理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不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这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作文还要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叶老说过:“作文先做人”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作文教学应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打开联系生活原通道。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树立高尚的情操。以达到让学生能够准确,深入的观察认识事物,表达健康思想和纯真情感。
我班曾发生过一件事:在包干区扫地的同学没将扫帚拿回教室,导致扫帚全弄丢了,结果被我狠狠批评了一顿,并“罚”学生将此事
写在日记本上。无巧不成书,第二天,班上一位同学在走廊上拣了足足5把扫帚,(那决不是我们班丢失的扫帚)他很兴奋地告诉了我,那潜台词分明是说:老师别生气了,我们又有扫帚了。我没表态,让全班同学又将这件事记了下来,并写一写自已的感受。没想到许多同学很“感激”拾扫帚的同学是“雪中送炭”。第三天,我买了5把新扫帚带到教室,并给学生讲了“路不拾遗”的故事。就此学生完了三集故事《扫帚**》。在习作中,学生提高了认识,辨别了是与非,做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求真、求善、求美。
作文应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发展认识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通过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训练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学作文、学做人做到完美统一。
第二篇:从中考中反思初中政治教学(范文模版)
从中考中反思初中政治教学
近年来,我市初三政治教学在对中考之路、对学生之路上有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结合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卷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很明确,定位(因校而异)是否很适当,教学思路是否很清晰,教学过程是否很对路(对中考之路、对学生实际之路),教学要求的落实是否真正到位等,2007学必须对上述几个环节作深入分析并使之日趋完善。
一、2006年中考试题及答案的主要特点
1、围绕热点、焦点问题,切入口符合学生实际
2006年中考政治试题能本着切合学生实际,广泛地联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发展实际,选择和设计试题的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对试题所给予的信息进行整理、判断、归纳、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考查学生认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做人道理和基本人文素养,以期实现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如:选择题第9题“齐二假药案”,第15题“关于闯红灯行为的正确认识”,第20题“采取措施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的问题”,以及辨析题第24题和综合实践题等,都无一例外地围绕学生的实际,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深度才能正确解答。
2、强调能力立意,凸显综合能力的考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能力就是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说到底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因此,每道题都必须取材于生活,都必须是新编题。如今年考查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几乎条条考能力。学生只满足考前突击是不可能考好的。
3、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突出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
根据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要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更要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2006年的中考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第四大题实践探究:知荣明耻伴我行,该题设置了四个环节,现象透视、深度思考、我思我行、出谋划策,每个环节都是围绕学生关注的实际和问题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设问,该题的正确作答必须要建立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将课本所学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
4、答案不拘泥于学生思维结果,鼓励创新的思维过程
为了考查能力,中考题都是在设置情境上设问。答案都是紧扣设问,结合情境生成的。这样的答案对全体考生是公平的,也是经得起评价的,更是能反猜题的。如简答题第22题 “可持续发展”,题目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一个节约资源的小窍门,这样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鼓励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过程,学生答出了很多实际可行的好方法。再如简答题第23题“社会主义新农村”,该题要求学生就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中的乡风文明提几条好的建议,这样的设问更是最大程度地鼓励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和闪光点。
二、对学生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1、基础知识不扎实,主干知识混淆
如选择题第6题,不少学生混淆了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主要特征的区别;辨析题第24题,“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是家庭和个人的私事,法律不应干涉”,该题的正确作答应该从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的角度,但是很多学生在该题的作答中,没有抓住问题的主干,而是抓住了漫画中人物的对话,因此主次颠倒。
2、忽视学科渗透,此类丢分比较可惜
今年的政治试题中仍然设置了相关学科的渗透,主要渗透了历史和地理。然而很多学生对该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渗透的都是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但是丢分现象仍很严重。如第12题,青藏铁路;第13题,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等。
3、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只是对课本知识一味摘抄
开卷考试中课本为我们正确作答提供了源头活水,但这并不意味着课本内容可以不加任何处理的简单迁移。在实际评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问题缺乏全面思考,只是对课本内容不加处理的大段摘抄。如简答题第21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什么特点,很多学生根本不看材料,只是将课本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全部照抄,这样的答题违背命题的主旨,因而失分也在所难免。
4、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注社会和生活是政治考试的特点,然而很多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四题综合实践,深度思考:请再举出一种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作简要分析?出谋划策:结合我们周围存在的不良现象,请你提供一个金点子,帮助大家知荣明耻,做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好公民。在实际的评卷过程中能够答全并能够称得上金点子的学生凤毛麟角,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对以往教学的反思和今后教学的建议
2006年的中考已然过去,我们将面临着2007年的中考。为此,我们认为本学要着力研究和解决这样七个问题:深入研究中考、深入研究学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作业质量。
1、深入研究中考
中考通过教材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情境材料及问题考查学生的能力。由此,我们要真正弄清楚:哪些是主干知识,书面考试能考查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和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情境和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核心问题,教学对路的根本在于对中考命题的思路。
不仅是初三备课组、初
一、初二政治老师都要研究中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试题,至少要认真做一遍,逐条分析,看每道题是怎样出的,答案究竟是怎么做的,平时练习题与中考题的差距。要特别深入研究中考命题的能力要去(5个方面),逐一解读,并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在每一教学环节中自觉培养这5种能力。
中考命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思路上作了重大调整,由侧重于“关注时事热点”转变为侧重于“关注时代主题”(当代人类关注的主题、当今中国关注的主题、当前江苏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在选用实际材料时,要尽可能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学生关心并能分析解答方面的内容。凸显对时代主题不同角度的考查,意义重大而深远,对我们是个新课题,它将对初中政治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政治课仍是以“重大时事热点专题复习”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这样做曾经是基本对路的,也是有效的。但从现在起,我们年必须十分重视对“时代主题”的关注与研究。(弄清重大时事与时代主题的异同)并从对每道中考题的研究中找到具体的操作要领。
2、深入研究学情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多深,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就有多真。学生并不天然拒绝与老师的配合,而是天然具有配合的欲望。我们要真正把握学情、班情,就要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知识水平能力、内在心理需求。只有适合学情的教学,才能真正
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没,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各校学生的基础起点水平存在差异是客观的,无法避免的,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想方设法鼓动、发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足学习的信心,确立积极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并为之而实实在在地去做。各校都要努力总结出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检测方法等,以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第三篇:斑鸠调教学反思
斑鸠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生动的情绪演唱《斑鸠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及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知、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了解这种歌舞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感受江西的风土人情,从而体会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唱《斑鸠调》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并体验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中音程大跳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咱们陕南地区有哪些民歌吗?
答:如:茶山对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斑鸠调》,这首歌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载歌载舞的,以唱丰收、唱太平年景、贺新年为主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这首歌的曲调原是赣南的一首茶歌,原名《上山
调》后经流传改编。唱词用斑鸠鸟引入,故称《斑鸠调》。
二、朗读歌词
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歌词以五言为主体,四言穿插,里面有很多衬词“呀嗬嗨”“里格”“咿呀一子哟”这些词都是为了突显地方特色。也增加了气氛和节奏的变化。其中还有模仿鸟叫的声音„咕咕咕„
三、聆听新歌,感受旋律
听完这首歌,你们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音乐情绪上呢?
斑鸠鸟叫、桃花盛开、秧田翠绿、春意盎然的一幅景象。情绪欢快、活泼。
四、学唱新歌
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随琴演唱
3、分组对唱/男生女生对唱
4、歌曲巩固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斑鸠调》这首民歌欢快、优美,给我们带来了春天鸟语花香的气息,让我们在这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
六、课堂延伸
课后搜集一些地方民歌学一学,唱一唱。
教学反思:篇二:斑鸠调
《斑鸠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斑鸠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斑鸠调》这首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知、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特征。3.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了解江西的风土人情,喜爱民族音乐的韵味。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斑鸠调》。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验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中音程大跳的演唱。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望庐山瀑布》图画,对话交流,让学生看画吟诵《望庐山瀑布》。2.引领学生根据自身所了解的介绍江西人文景观。3.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请茶歌》、《江西是个好地方》。4.聆听歌曲《斑鸠调》,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新歌《斑鸠调》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静中聆听、感悟。2.出示歌片,结合歌曲,让学生找找含有动物叫声的乐句,并跟随琴声唱一唱。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有些什么特点? 4.板书音乐知识:下滑音记号,简介并实践示范练习。5.学生学唱《斑鸠调》的第一段。(采用听录音范唱学、随琴声学唱等方式进行)6.疑难解答:
师: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唱?为什么难唱?
(1)板书出示:“叽哩咕噜”的乐句。
(2)指导学生边唱边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3)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解决难点问题)7.随音乐范唱自主学习歌曲。(教师聆听发现不足,及时纠正)8.完整地随琴声演唱全曲。
三、歌曲巩固与处理:
1.结合歌曲的风格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1)师与生对答演唱练习。
(2)学生分组分句演唱。
(3)学生接龙对答式演唱。
(4)男、女生分段练习。
(演唱时,教师进一步强调乐句间的强、弱处理,尽可能的与歌曲风格相一致)
(5)有表情地完整地随伴奏演唱《斑鸠调》。
四、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的音乐内容。适当渗透情感、思想教育,并布置课后收集自已家乡的民歌唱一唱。2.全体师生再次唱起《斑鸠调》。篇三:《斑鸠调》小学学科教学设计
世泽小学音乐学科教案设计(2013学年第二学期)篇四:《斑鸠调》小学学科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1.“小数的乘、除法”的复习。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分为两部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用小数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因此把整数乘、除法与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问题解决的复习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简易方程”的复习。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初步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代数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标准》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3.“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着重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本学期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转化为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而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又都可以转化为已学的多边形面积来加以计算。因此,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观察物体”的复习。
本学期的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进一步抽象,观察的物体以立体几何形体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空间想像等方式来辨认一个或多个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和相对位置。复习时,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通过直观活动逐步渗透投影几何的思想。5.“可能性”的复习。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但那时只停留在“概化”的层面,只要求比较可能性的大小,而本学期,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问题,从“量化”的角度来求出可能性的值,再进行比较,体会游戏中的公平原则。因此,可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由于可能性的知识与统计密不可分,复习时也要兼顾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与简便计算。(2)简易方程。
2、难点:(1)简易方程。(2)统计与可能性。
五、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要根据相关内容的提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6、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复习进程大致安排 以下复习安排,只是初步的计划。如果在复习进程中遇到不科学或者不合适,要做相应的调 篇五:教行[2012]37号 教行[2012]37号
关于宁国市第八届“好阳天杯” 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获奖结果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2012年宁国市第八届“好阳天杯”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的各项比赛已于5月23日结束。本次活动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专家评委认真负责的评审,各项比赛结果均已揭晓;现将获奖名单通知给你们,希望各校(园)继续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陶冶学生情操,繁荣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普及艺术教育,为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第四篇:摇船调教学反思
摇船调教学反思
摇船调>教学反思
(一)《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中的问答歌,是一首典型的猜调,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曲调优美,歌词质朴而风趣,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演唱、表演。
我国的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表现与测试智慧和培养智慧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谜语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让学生从听觉入手,感受与体验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生生等互动的形式进行有效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学习歌曲,通过让学生感受摇船的韵律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充分感受台湾民谣的音乐风格与情趣。
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化,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而产生心理负担;反之则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老师上的枯燥,学生学的无味。在这节课中我仔细研究了曲谱,从节奏、音高的特点入手,运用了形象化地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自然接受了理论知识。
例如:引导学生通过摇船律动的动作,解决本课的节奏难点。“复习反复跳跃记号”这一环,我也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它的含义,而是通过演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
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形象化地教学语言,将歌曲中节奏、音高等难点的讲解,结合到歌曲情境中。比如︱ X X ﹒︱这个附点切分节奏,通过律动做划船的动作,来让学生感受“推出去”的感觉;特别是“在眼前哪?”这句,在歌曲中出现两次,且两次节奏不同,学生极易混淆。试教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反复范唱、学唱的手法,虽然学生最后掌握了,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在二次修改时,我更多从学生角度考虑,用语言将难点直观化、形象化,用不用的摇船动作来区分两个节奏,学生学唱两遍之后,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学得很有趣。在解决四句“圆圆”音高的时候,则根据其旋律走向特点,生动化,学生易懂,又觉得好玩,而且便于记忆。
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我在本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 的感 受与体验音乐为主线,通过意境的创设,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中的积极主动参与,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没以学生为主体,在学唱歌曲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多让学生唱,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学唱歌曲,在创编表演环节中时间应该给足充分,老师应该为学生考虑,更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摇船调教学反思
(二)今天,我讲授了人音版三年级歌曲《摇船调》这一课,讲完之后,自己有一种轻松地愉快感,这种愉悦的感觉并不是因为完成了教学任务、或是学生歌曲唱的如何、而是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亲切配合,那种发自孩子们内心的快乐,和对歌曲手舞足蹈的表现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以聆听为主线,注重体验与实践,培养学生灵活的创造能力。围绕着聆听对歌创造对歌-表现对歌等活动。在课前导入部分,我以>故事欣赏歌曲的形式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学习歌曲有了很大的渴望。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有节奏的朗读第一句歌词,熟练掌握歌曲的特点,再让学生跟唱曲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曲调的正确演唱。在填词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我让学生大胆的演唱,分小组进行自学,然后让学生说出难点部分,进行集体练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很快,学生便掌握了歌曲的正确演唱方法。
在表演歌曲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观看了《刘三姐》影片的片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歌表演,当时我考虑到课堂的秩序的问题,就近给孩子们分了小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并不喜欢我为他们分的小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立即有孩子提出了疑问:“老师,我们不这样分组行吗?”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勉强接受了孩子们的意见,让同学们自由结合,他们一堆一堆的聚在了一起,在表演中还是很认真的,也创编出了不同的对歌内容,我担心的课堂的秩序不但没有乱,反而更加的调动了学生的表现热情,这一环节成为了整节课的亮点。在自由创编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充分的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更加的注重 “ 快乐 ” 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快乐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摇船调教学反思
(三)我执教的是《摇船调》。该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下册第五课。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中的问答歌,是一首典型的猜调,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曲调优美,歌词质朴而风趣,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演唱、表演。在这课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教材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注重感官体验,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律动、绘画等手段,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以体现音乐课程新理念为宗旨。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在试教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谈话导入,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熟悉与了解,然后加上节奏。从加入节奏到音高,渐渐过渡到歌曲谜面部分,引导学生熟悉歌词。运用引导、启发、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二、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体验,弱化抽象化的概念及传统教学环节。
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化,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而产生心理负担;反之则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老师上的枯燥,学生学的无味。在这节课中我仔细研究了曲谱,从节奏、音高的特点入手,运用了形象化地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自然接受了理论知识。
例如:引导学生通过摇船律动的动作,解决本课的节奏难点。“复习反复跳跃记号”这一环,我也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它的含义,而是通过演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
三、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形象化地教学语言,将歌曲中节奏、音高等难点的讲解,结合到歌曲情境中。比如︱X X﹒︱这个附点切分节奏,通过律动做划船的动作,来让学生感受“推出去”的感觉;特别是“在眼前哪?”这句,在歌曲中出现两次,且两次节奏不同,学生极易混淆。试教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反复范唱、学唱的手法,虽然学生最后掌握了,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在二次修改时,我更多从学生角度考虑,用语言将难点直观化、形象化,用不用的摇船动作来区分两个节奏,学生学唱两遍之后,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学得很有趣。在解决四句“圆圆”音高的时候,则根据其旋律走向特点,生动化,学生易懂,又觉得好玩,而且便于记忆。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新课程提倡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求教师能恰当合理的使用多种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两次试教的时候,我分别选择的是《刘三姐》和《猜调》,前者主要考虑到其歌词形式与本课有很多相似之处,一问一答的对歌演唱方式比较明显;而后者主要是从音乐风格速度、力度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上来考虑的,在综合对比试教中学生的反应之后,我还是节选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猜调》的对歌片段,通过引导、启发、探究,强化了学生对“对歌”这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样化!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细节处理的不够,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没有很好的贯穿下去,上课时这一环节没有实施。结尾处多种形式的歌曲表现也不够细腻,层次不够清晰,在下一次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完善这节课的教学。
第五篇:《四舍调商》教学反思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舍调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1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本课的备课及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1、设计追求简约
在备课过程中,我只是借助教学用书分析了教材,明确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及练习的编者意图;然后从网络上下载了两篇教学设计,发现设计都很繁琐,不合简约要求,于是根据教学目标及简真课堂的三个环节领受、领悟、提升,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了较为简洁、清晰的教学流程。用课件辅助教学,细想也只能起到小黑板的作用,也就是根据试商情况写出正确的商和改错两题,便于集体校对。简约的设计让我在课堂教学中能清晰地把握教学流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2、过程力显扎实
我们都知道,试商和调商的过程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较高,口算能力直接关系到笔算的正确率与速度。课始我安排了本节课要用到的相关口算与最大能填几,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的试商打下基础。由于该班学生是本人刚接的,一些训练还只是刚刚开始,有些学生一时还不能适应,这些都有待今后的持续训练。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试商,发现问题后再调商,感悟调商过程的必要,领会商变大的原因,掌握调商的方法。这一过程经历了尝试、合作、交流,再独立笔算,再小结等环节。力求突出并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课后,本人感觉学生是领悟了调商,但多数学生是重复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因为学生在尝试做272÷34时,就已经知道将初商改小后重新计算,并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在巡视时,发现了这一情况,我将原先设计的教学流程作了一定调整,但惟恐学生难以掌握调商的算理,接着还是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教学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所用时间较多,导致后面教学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
3、结果争达高效
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本课的试商速度与准确率直接影响到调商,是本课取得高效的最关键环节。前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而且商不需要进行调整,学生已经习惯了在竖式上直接试商,因此本堂课学生试商后发现商嫌大就擦掉后重新计算,这样不但影响了计算速度练习书面上也欠美观。于是我让学生们讨论怎样试商会更好,开始没有几人能想到其它方法,在我的提示之下,一个学生说可以在草稿上试商,可是他还是用的除法竖式。我再次提示,是否可以只用初商乘以除数的方法来试商,乘法竖式是否比除法更方便,于是孩子们才想到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由于时间等因素,我并没有让学生们作以乘法替代除法进行试商,然后调商的练习,多数学生还是用的除法竖式进行试商,整个计算过程没有能明显加快速度,也没能特别提醒学生或鼓励学生试商时不要急躁,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试商调商,使得计算能够正确。在草稿纸上列出整齐而准确的过程,需加强训练。总之,要真正达到简真课堂的目标,我的课堂教学还需要继续努力。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2说实话,有点担心今天的“调商除法”。它比前几天单纯的除法计算要难一些。
还是按照惯例,让孩子们对272÷34进行了自主探究,和预设的一样,孩子们会遇到障碍,商9是有问题的。孩子们能很自然地想到将商调小,然后往下计算。
简单记录这样一个交流花絮。
我问:“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
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商9是不行的。”
我就问:“商9不行,那该怎么办?”
黄佳玲:“改小一些,商8。”
我再问:“为什么?”
顾拓:“34乘9的积超过了被除数272,减不够,只能商8了。”
我又问:“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我这么一问,许多孩子露出了为难的表情,确实,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它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计算的本质。
几个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都没有很准确地直指本质,我试图引导他们从题意去思考,假设如果每人9本书的话,34乘9得306本,超出了原有的本数,显然违背了我们的题意,从现实生活的尴尬聚焦于眼前的除法计算,孩子们会自然接受:初商偏大时,被除数就不够减,必须将初商调小,才能顺利往下算。所以,“偏大就调小”这样一个思想,此刻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了。
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我让孩子们继续观察这种除法的除数,除数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我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把除数看小,初商就可能偏大,偏大就要调小。这实在有些抽象,孩子们不容易理解,我感觉自己也讲得不透彻,这是我上完课后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求助中。
关于计算的方法,孩子们掌握得还行,在作业中,正确率也算让人满意,只是不够熟练,尤其遇到乘法计算那一步,孩子们的速度很慢,却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那一步。我想,对于速度暂且不作严格要求,等孩子们将方法牢固且内化后再慢慢提高吧。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3本节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四舍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整节课计算的比较多。我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本的问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就直接先让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计算,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发现商与除数的积(9×34=306)大于被除数(272),出现不够减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商9偏大了,应改小。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需要调商的大小,这一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调商。此时的矛盾情境也引发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讨论,一方面不难让学生找到矛盾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调商的方法。这是用四舍调商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明确每步的意义,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课堂作业有好多同学都没有完成,可能除法计算相对乘法来说比较难,而有些学生的乘法基础又打得不牢,所以计算速度较慢,因此这部分学生应该要先把乘法好好学习,特别是要把乘法口诀背得非常熟练,并且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
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的位置不对。
2、商与除数相乘时,有的学生将商与接近除数的整十数相乘。
3、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
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
5、做完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如余数比除数大这么明显的错误却没有发现。
6、不会验算,如有些同学在验算的过程中,直接写出得数却没有乘法计算的过程,有余数时,和余数相加的时候数位对齐时出错。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4本节课学习的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法”调商)。四舍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计算量比较大。我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本的问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先让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计算,提示学生,如果计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解决不了的话就停下来,然后举手。几分钟后,很多同学举起了手。通过提问,我了解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商与除数的积(9×34=306)大于被除数(272),出现了不够减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商9偏大了,应改小。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需要调商的大小,此时的矛盾情境也引发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找到了矛盾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调商的方法(当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时,说明初商偏大,需要把商调小)。这是用四舍法调商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调商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很快掌握,但是教学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背得不够熟练,初商不能很快判断出来,所以计算速度很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
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的位置不对。
2、商与除数相乘时,有的学生将商与接近除数的整十数相乘。
3、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
4、做完题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如余数比除数大却没有发现。横式上等号后面忘记写答案,或者写答案时忘记写余数。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多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做题的速度。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题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5《四舍调商》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舍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整节课计算的比较多。我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本的问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就直接先让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计算,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发现商与除数的积(9×34=306)大于被除数(272),出现不够减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商9偏大了,应改小。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需要调商的大小,这一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调商。此时的矛盾情境也引发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
通过讨论,一方面不难让学生找到矛盾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调商的方法。这是用四舍调商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明确每步的意义,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课堂作业有好多同学都没有完成,可能除法计算相对乘法来说比较难,而有些学生的乘法基础又打得不牢,所以计算速度较慢,因此这部分学生应该要先把乘法好好学习,特别是要把乘法口诀背得非常熟练,并且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的位置不对。2、商与除数相乘时,有的学生将商与接近除数的整十数相乘。3、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5、做完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如余数比除数大这么明显的错误却没有发现。6、不会验算,如有些同学在验算的过程中,直接写出得数却没有乘法计算的过程,有余数时,和余数相加的时候数位对齐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