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老师答疑

时间:2019-05-12 13:3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老师答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老师答疑》。

第一篇:高考语文老师答疑

高考语文老师答疑: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作文是高考这席盛宴的一碗“大菜”,分值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话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的作文在高考语文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学生如何写一篇能得高分的好作文,太原五中高级语文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赵明生老师对一些问题给予了答复,希望能为同学们赢得高考、赢得作文助一臂之力。

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问题:我们都知道高考改卷的老师看一篇作文几乎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请问赵老师,如何使一篇作文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赵老师:是的,由于时间与任务的原因,虽说高考阅卷老师们的阅读速度不一,但总得来讲,批阅一篇作文也就那么几分钟。再退一步说,虽然高考卷对批阅作文有具体的评分标准与要求,可是大部分老师还是以总体感觉来给分的。虽说这有点欠妥,可是凭着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样批阅下来也基本没啥大的出入。所以说,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能在老师阅读后有一个好的印象,给出一个好的分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段落分明,能让老师一读到底,思路流畅。特别是今年,我省采取网上阅卷,如果卷面不好,会严重影响到老师的阅读质量和心情,这对考生是绝对不利的。如果万一写错了,需要修改,也不要涂成一连串的黑圈黑点,而应该用标准的修改符号修改。

其次是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开头与结尾。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们批卷只看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于是就只在开头和结尾上下功夫,这是错误的。特别是高考,根本不会有这种不负责任的老师。只是有一点,全省30多万考生写同一个材料的作文,在立意、题目、开头、结尾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相似或雷同,如果你的题目和开头没有一点新意,一开始便会给批卷老师留下一个很平淡、普通的印象。有的老师看到这个题目后,心里不会产生一丝激动或新鲜感,这便会影响到得分的。再者,每个段落既不能太长,也不可太细碎,二者都不利于老师阅读。一般来说,每段六至七行便可,全文分五到七段最合适。

开头与结尾,一般而言各自不要超过三行,即开头简洁明了,结尾简短有力。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鸡头与凤尾。至于文章的主体部分,则如猪肚,应该丰富,有内容可品味,让人思考。同时,还得注意一个问题,行文一定要有文采。老师们读完文章后,首先想到的是这篇作文扣住材料的中心没有,偏了没有;其次便是文采,即字里行间,段落过渡,观点的表达,能否表现出考生特别的才华。那

种平淡死板,没有起伏,缺少变化,如老太太聊家常的行文是一大忌,会严重影响得分的。

还有一点要知道,最近教育部专门下文,规定高考答卷时不允许用繁体字、古(异)体字和火星文。同时,我们还要力求避免外语单词及句子的出现。毕竟,考的是汉语而不是外语。

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更大些

问题: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材料作文立意?作文是不是不能照抄材料?

赵老师:参照往年的高考情况,今年的作文题,从类型上讲,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更大些。那么,如何准确地理解材料,确定最佳立意呢?其方式有下列几种:一是看所给材料的特征。一般来说,高考作文所给材料有两种,一是图表,一是文字。无论图表还是文字,我们只需按下列方法去思考理解就可以了。如果材料是一则,则把此则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去立意;如果是多则,则对多则材料进行整合与归纳,看它们相互间内在的关联,借用数学上的一个名词,叫提取最小公因数。就是找出几则材料最为根本或相同的那一内容,以此作为你文章的中心观点。例如,前几年,有一则高考材料,分别列举了多位名人的多则名言,而这几则名言有一个共同内容,那就是“息”。有的人说人生应该无所息,有的则说应该有所息,让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就应该分析出它们的区别所在,抓住“息”这个关键问题去立意。而不能只说其一,不及其他。更不能没有次序,没有重点,没有中心胡乱来谈。

对此,我们应该明白一点,高考所给材料,不管是故事、寓言、传说,还是名言、警句、流行语,或是图表漫画、社会现象、生活实例,其实它们的目的都有一个,讲述或反映了某些道理,让我们找出它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所以,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最根本的是要有较高的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也正是高考作文之所以选用材料作文的目的所在。我们平时分析课文,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做法,都是为今天的审题做准备的。也许会有考生说,现在距高考不远了,这一能力如何训练呢?可以每天找三五个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与内容的,如生活现象、名人逸事、笑话、佛家公案、古典名言、社会焦点、百姓用语等等,专门进行审题立意。确定后,拿去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们交流,看正确与否。还有一点,有的材料本身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得出几个互不相同的观点,我们只要抓住其中一个写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最好是最佳立意。

至于作文能不能照抄材料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既要把材料拉进来,又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引用。特别是那些比较长的材料,你要全文引用,一是老师看

得厌烦(要知道,批卷老师那几天最烦的就是看这个材料了),二是浪费时间,三是占用有限的答题的地方,总之是得不偿失。当然不引用一下材料,有时也怕出现内容上的偏差,那就用这样的句子来点明:“上述材料里所说的……就是一很好的证明。”“材料中的那两位兄弟本身的行为是没错,但他们都少了一个心眼,都没有认真地去注意几个细节问题,所以才做了许多无用功。”“鸡蛋、胡萝卜、干茶叶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表明了一个现象,就是生命是可以在改变自身的同时,改变他人的。”如此引用,既简明,又丰富了作文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去证明文章里的观点。

作文得高分立意要准确

问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是否有所谓的标准的切入点呢?没有写到这个标准是否就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赵老师:应该是没有的,上面我们讲到,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都是专家们经过特别慎密的思考最后确定的,很难有一个如数理化式的标准公式去套用。再说了,高考作文是年年有变化,即使再简单的一个材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且这一点,在高考作文中是非常普遍与看重的。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是不能走这个捷径的。只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最佳立意。也就是说,某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得出。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有一个或几个最符合材料中心的,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佳立意。

比如:“零”的通常意义是“无”,天下之事,非有即无,故若以“有”“无”而分天下,则“零”有其一。“无”的世界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且有种种妙用。君不见无字之书、无乐之幸、无声之叹、无言之情,有时候不是比“有”更含蓄、恢宏、深沉、动人的力量吗?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歌《一无所有》,不是使人感受到一无所有者所拥有的是比整个“有”的世界更为丰富的世界吗?

对这则材料分析,可能会有这些观点得出:我们要敢于反传统,打破固有的认识模式;世界是复杂的,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假相迷惑;我们要注意精神的追求,不能过分地看重物质;要对传统的思想进行认真的辩证吸收,不能全面接受等等都有点偏差,最好的观点是:无并非真正的没有,有时它比有更重要,更让人着迷。

按照往年批卷要求,像这类作文,虽然有点偏,不是最佳立意,但也不会按跑题给分的,但要想达到一类卷(即50分以上),也是很难的。在高考评分时,其实有三个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了分数的高低,一是立意要准确,二是文章要丰富而有深度,三是要有文采。至于体裁,则不是十分重要的,选取什么样的文体来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好,而立意则是第一位的。这几年,考试中心也遵循着

“不可重复,不能怪诞,稳中有变,变中有稳”的规律来出作文题的,我们也不要太把所给材料的审题想得复杂、深奥、可怕了。一般来说,有正常思维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审题都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议论文结构应该怎么安排

问题:好多同学在高考中都爱写议论文。所以议论文的结构也就成为一大问题而为各位考生思考了。

赵老师: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呢?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一是正常的,也是我们常见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结构,全文分三大部分,每段之间过渡自然而有机,一层进一层,最后结尾全文。但是,这种结构得高分并不容易,因为它太死板,难有新意。二是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得出问题,再是论述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三是,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简要的对比阐述,然后详细分析,最后得出观点。四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简洁地讲几个故事,再是假设观点,然后认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看法。五是,通过某些人在某一问题上的矛盾或辩论,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他们的结果证明其观点,再下来进行论证,然后结尾。其实,虽然议论文内在有严密的逻辑性,但你也可以随意变化去安排有关内容的,只要行文合理,内容相互关联,段与段间过渡得体,哪种结构都是可以的。说到这里,我想向广大考生推荐一种适合高考的文体:杂文或简短的随笔。短小精干,内容丰富,行文灵活又自由,思想与文采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的感觉很不错的。

少用口语,多用文学语言

问题:这是一个高三学生的问题:写作文能否举自己的例子进行论证?我有经常用自己例子写作文的习惯,但我的老师却认为没有力度,真的是这样吗?赵老师:关键是看这位同学写的是啥文体。如果是议论文,举一下也并非不可。只是有个道理我们需明白,如果想写你自己,那要看你的事例能否感动得了他人,如果你十几年的生活一直都是平淡如水,平常无奇,既无达人刘伟一样的成就,也无孟佩杰一样的经历,更无暴走救儿那样可敬的妈妈,我的意见还是不写为好。一是你难写出新意,容易流于平淡;二是你写的内容别人也经历过,为文章增加不了多少色彩。如果是写记叙文,倒是可以通过游记、神话、书信、给奶奶做个小传等这样的形式,反而能把某些深刻的道理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句话:不在乎你写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写。

如何增加作文的文采?

简要说来,一是要有较为丰富生动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的大量应用,可给文章增色不少。二是多选用各类句式,不要只是一种叙述句,一叙到底。三是多用各类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四是多引用古典名句、警句、俗语、谚语等。五是语言一定要简洁,少用口语,多用文学语言,句子要尽量做到诗化。六是要尽量使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哲理意蕴。

最后,写高考作文还要记住:一忌假大空,不要高谈阔论,不要大而无当,不要无病呻吟,要真实具体。二是化大为小,借小写大。天大的道理,通过针尖小的事来表现。三是如果是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关键词,如《留一点空间给幸福》里的“空间”与“幸福”。如果是半命题作文,一般要先确定好中心,再补全题目,这样才不被动。如《……的梦想》,可补全为《读史中出现的梦想》。

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要靠平时积累,对于实词尤其要关注古今异义的文言实词,而虚词则相对要简单很多,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标注的18个文言虚词的注释要逐一熟记。五大块考查的内容中,翻译是“失分率”最高的一个模块,吴建华现场给学生传授6种翻译的技法,简单概括为6个字,分别是“留、对、拆、增、删、调”。所谓留,就是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直接保留不作任何变动;对,就是把由单音节发展成为双音节的词翻译出来;拆就是把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白话文中拆成两个单音节词,各自进行翻译;增就是增补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删则是指删除文言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助词等;调则是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成分进行调整,使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高考英语要关注图表作文和漫画作文

今年高考难度可能略增

朱大龙表示,今年高考应该比往年略难一些。前几年考题较容易,没有考出区分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考生和家长觉得区分度不高,大家分数差异不大。江苏是教育大省,试题的难度奠定和检验了一个省的教育质量和教学要求。从这几个方面,大家判断今年英语考题会难一点,因为新教材已经系统地完成了一遍,作为3500个词汇或者是新课程的标准基本上已经较好地了解掌握了。所以说可以提高一点难度,这是大家的预测。

作文关注图表和漫画

去年作文是看图说话,这道图文并茂的作文题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各省市都非常肯定江苏的这个命题,因为它给考生一定空间,要求学生有读图能力,有的学生将图片意思理

解反了。去年考题是“孩子帮家长减负”,是一个德育问题,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全社会都希望多考一些这样的作文。

今年会不会延续去年的漫画作文?很多人都持肯定态度,但不管怎样,江苏的命题肯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的话题可能性较大。建议考生做两手准备:第一是正反两种观点的图表作文,第二是漫画作文。最后几天要手捧“3500”

考前这几天时间很紧张,过多的做题训练没什么必要。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手捧“3500”,如果把模块一到模块十一这十一本书拿出来记单词已经不实际了,所以最后这几天注重3500个单词,把里面你已经勾画出来的高级词汇、较难词汇再过一遍。第二,不多做题但不能一点不做,要适当训练。每个学科做一两套卷子,保持自己敏锐的感觉和现实的训练,加以巩固非常重要。第三,看看以前的考卷,在考卷中总结失误。总结出自己还有哪方面的提升空间,看错题比做新题更实惠有效。最后,“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理解侧重推理和判断。现在的阅读分值高,更能多倾向于推理判断,这块要注意适当研究。

第二篇:老师答疑2.10

1.日线和周线级别调整的调整时间分别是多少

调整时间的长短跟调整力度有关,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一般来说,调整力度大,则调整时间短。反之调整时间就长。而判断调整是否到位的判断标准,是观察技术形态是否修复到位。技术形态是否修复到位,可参看波段买入法相关内容

悠然品雪茄(32702)20:24:08 日线和周线原理一样

2.新股上市首日换手达75%以后,意味着当天绝大多数抛盘都已经出局,主力在这个时候拉升所面临的抛压较小。但这只针对上市首日新股而言。对于上市后换手一直较低的新股,不适用该标准。这类股票的具体介入时机,要以新股短线战法为准。

3.一般采取前复权即可。多周期共振的典型特征就是四个指标同时金叉(当然如果是底部,由于筹码极度锁定,成交量指标可以略微弱化)。对于周线来说,前后一二周均可,对于日线来说,前后一二天均可。原则是要共振金叉,否则就不是本方法所捕捉的对象

4.对于老股票来说,由于投资者持股成本较复杂,此时不建议采取上涨空间预测方法预判,因为筹码较复杂预测可靠性明显下降。此时更多需要根据波段和短线见顶等方法来判断。

5.002436周线看刚突破上市新高算新股中线买入法吗

一般来说,一轮中线行情的涨幅从最低点启动时计算,涨幅大约翻番。如果突破上市首日高点前有一定涨幅,就会透支突破后的涨幅。该股已经完成中线上涨行情。

6.如何能提高申购新股的中签率?

这个问题显然不属于本次培训内容了。按照经验,一般来说,上午10点左右申购,按照正态分布,该时间段中签可能性要大。此外,同一申购时段内,前面已经发行新股分流了部分资金,那么后面的新股中签率要高一些,中签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此外,就是流通盘越大的新股中签可能性越大。7.15讲

在预测个股即将调整时,怎样找分时走势对称点?

多日分时图形中止跌的位置,就是大致的对称点。该方法弄清楚原理就可以了,没有办法精确到某个时刻。

8.根据20讲内容:新股上市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是以自然日计算,还是以交易时间计算

我一般是按交易时间计算。你可以观察该股的上市机构解禁具体时间是多少,一般F10里会有明确时间。

9.多周期共振,对30日线处于何种阶段有要求吗?

底部!中线底部或者大波段底部。当然,如果运用到卖出方面,就是顶部。特别需要提示的是,由于多周期共振方法,在修改了KDJ的参数后,会有一点滞后效应,因此该方法在捕捉大的中线底部和大的波段底部方面可靠性较高,而对于小波段和横盘振荡,则敏感性下降。大家要用该方法的长处,尽量避免短板。

10.分时走势,是与日线走势密切相关的。大形态决定小形态,大周期决定小周期。分时走势的有效性是最差的,必须结合日线技术形态来分析。离开日线形态谈分时走势,是缘木求鱼的做法。

11.请问老师在以前的股票运行全景图例子中出现的短暂整理形态是指什么?谢谢!

是一种更小级别的波段形态,但比回档形态整理时间略长,整理形态波段整理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

12.一般来说,一轮中线行情,从最低点启动到主力运作完行情,涨幅大约翻番(强势股涨幅更大)。如果底部中线黄金买入点出线涨幅大,那么后面的涨幅就小。反之,如果底部中线黄金买入点出现前涨幅小,则后面的涨幅就大。但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说是前一波行情的几倍。

13.短线见顶的长上影是不是一定要阴线才算,同样的 短线长下影见底是不是一定要阳线才算?

没有这种严格的界定。我只说过在相对高位出现长上影K线,其中上影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下面的实体长度,就算长上影。14.请问如何判断新股质地?谢谢!

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1、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属于国家政策正在明显支持的;

2、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如何,龙头最好;

3、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何,包括主营收入增幅、利润增幅等;

4、股价及流通盘如何,绝对股价越低越好,流通盘越小越好;

5、公司所处的地域,新疆、宁夏、成渝、深圳等地新股更容易受资金关注。

15.请问,老师说601002是鱼尾行情,为什么还连续涨停?

龙头股的趋势性行情,有些是散户力量推升的,主力反而在逐步撤离

16.底部连续涨停短线买入法中,第二个涨停板介入,在买股票的过程中,怎样判断股票当天涨停?

你按照分时突破前高精确买入法应对就可以了。注意我在分时买入法中,关于涨停板形态和3%、6%的涨幅度量,这是判断个股能否冲板的一种量化标准

17.为什么看起来相似的突破走势,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像002524与601126,如何区分真假突破?

公司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流通盘不同,上市调整的时间也不同。18.做股票,最重要的是如何判断主力是想向做,还是向下做?

我理解是30日线的走势。30日线向上,是向上做;当处于后期时,也有可能出货。同理,当30日线向下,处于后期进,主力可能向上开始做,进行下一个轮回的筑底阶段。

底部涨停买入法,30日线还没有走平,也许即将走平,这时,如何理解是主力想向上做,还是向下做?? 是真做多,还是诱多?

第一,注意出现涨停是前期的调整幅度,如果调整幅度超过30%,即便不是真做转势行情,起码也有反弹行情;第二,看前期是否出现建仓后洗盘再启动,如果是后者则向上做可能性较大;第三,一般在底部选择涨停方式启动,如果不是消息刺激,向上做可能性要大。因为涨停代表一种操盘气势

第三篇:语文导师答疑

初中语文导师答疑

问题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答:“习惯”有几种含义,一种是指对环境形成的适应能力,如“他习惯在北方生活。”“习惯”也指文化传统、风俗,如“这里人们习惯夏季在院里睡觉。”“阅读习惯”中的“习惯”是指一种长期养成的行为方式。它也是长期培养形成的,而且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规律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养成。”这里,他把良好的习惯和教育的关系紧密地联系了一起,充分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语文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属于情感、态度的范畴,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与语文方面的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有意义。“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老师真的就可以解脱了。这里主要说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就应培养起。小学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步的,既包括爱读书、读书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等,也包括不指读、不转头等读书时的动作。学生到了初中阶段,阅读习惯的要求就较高了,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自觉读书;②阅读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③阅读时注意体验、揣摩,质疑、探究;④阅读时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初中阶段是培养这些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这些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或成才起到的巨大作用无论怎样估计都是不过分的。

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上良好的阅读习惯。

⒈ 先说“爱读书、多读书、自觉读书”吧。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一是课业负担重,学生每天要被英语单词,要完成数学作业,还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哪里有时间读书?二是游戏机、电视剧等大量的现代休闲方式的干扰,男孩子还要看足球赛,家长不让看,就半夜爬起来偷着看。三是农村孩子可能还存在读书条件差的问题,家中没有书,没有电脑,上哪儿去看?语文教学一周只有几节课,不要说课外阅读了,就是课文有的学生也读不了两遍。其实,客观地说,硬要让学生在学习日阅读课外书不现实。学习日落实读课文就行了,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或目标阅读课文,比如,学习《背影》,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几处“背影”,想想作者写这几处背影有什么不同。学习《春》,要求学生预习时概括出几幅画面,各列一个小标题。有的课文内容理解有难度,可以留思考题让学生回家读书思考。如学习《小石潭记》,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要求学生课后深入研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的景物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表达的是这样的感情。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的课文,下一节课时一定要检查,并且要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感到一点读书的压力,不读混不过去。只有学生扎扎实实读好了课文,才可能上好阅读课,也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读书。课外阅读是培养读书习惯,扩大迁移阅读的主要阵地。课外阅读要利用假日时间。学生每年除去在校学习日,寒暑假、节日、周末加起来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是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时间。这些时间不抓浪费很多,抓住就是不少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完成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个要求是不高的。《朝花夕拾》是72.5万字,《水浒传》是96万字。400万字其实没有几本书。组织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动机。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寓言、童话、游记、小说都是既有趣,又富有文学性的好作品。结合阅读教学,可以给学生介绍不少优秀作品,如学习《阿长和〈山海经〉》,可 1

以介绍《朝花夕拾》,结合《再塑生命》可以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智取生辰纲》可以介绍《水浒传》,结合《杨修之死》可以介绍《三国演义》等。在介绍课外书籍时,教师应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介绍内容大意,甚至可以复述点儿精彩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读书会、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来吸引学生。只要学生进入了课外阅读,很快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越读会兴趣越高,潜滋暗长,就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⒉ 使用工具书和查找相关资料的习惯对于学生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学习通用的好习惯。但很多老师并不重视这个习惯,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老师。普遍认为农村学生家庭条件不比城市学生,没有电脑,没有工具书。一篇课文没有几个生字词,讲给他们就行了。这样就贻误了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的培养。事实是,农村家庭现在有一部分已经有条件买工具书。有的学校也有条件让学生到学校的电脑上查找资料。当然,最基本的,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词典,除了最困难的学生,一般农村家庭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老师要求学生阅读、上语文课必须带词典,并且不是做样子,要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在需要的时候就查词典。比如,学习疑难词语,老师不要告诉学生读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词典中找出解释。刚开始占一点时间不要紧,熟悉了,需要查什么,学生速度会很快,一翻就找到。要让学生懂得,词典是阅读离不开的工具,查找资料的现代人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必须要勤动手,养成习惯。

⒊ 阅读要培养学生学会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这个习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的。探究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惑,面对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时,通过反思并提出相关问题,促使自己去深入探究,去思考,以使冲突解除,认知达到平衡,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真正理解。通过探究、使之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的脑子真正转起来,学会在阅读中去思考,去精读和研读。精读就是对阅读课文的内容和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而研读是在精读的前提下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质疑,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进行分析,文章前后有怎样的联系,同类作品有什么差异等等。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忆江南》,古代许多名人都写有《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就很著名。为什么编者要选用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因为这首词含蓄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短短27个字把主人公的动态、情态、心理,时间的推移、视线的移动,思绪的变化都表现了出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主人公的无限伤感和作者官场失意的情绪也一脉相承。要让学生领会温庭筠《忆江南》一词的丰富内涵,就必须让学生运用精读的方法细细品味词中每一个句子,感悟这首词的含义和情感,否则是领会不了这首词的奥妙的。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认知理论把认知的水平分为识记、理解、探究、评价等层次,指导学生质疑要把握问题的认知的层次,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记叙文要求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过程、结果),在中学阶段,这类问题就是浅层次的问题,仅处于识记或初级理解水平,而探究性的问题才是最有认知价值的问题。如《背影》一课 ‘父亲’翻越铁道买橘子一段描写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一般老师教学中都只是让学生比较详写和略写在表达上的区别和作用,理解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这段课课文时还要求学生针对这段描写提出问题。两个学生提出了问题。第一位学生说:“‘父亲’行动已经不灵活了,为什么不派茶房去买橘子,非要自己去?”第二位学生说:“买橘子的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作者能记得那么清楚吗?有必要写得这么具体吗?”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几乎没有争论,很多学生都认为:‘父亲’因为关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处处不放心茶房,因此,只要自己能为儿子办的,就亲自去做。这正体现了作者的‘父亲’对儿子的深爱。这样的问题就属

于比较浅层次的问题,充其量是理解层面的问题。第二位学生的问题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这段描写是作者的虚构,记不清的细节用想象去补充;有的学生认为,这不是想象,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即使是细节也是难以磨灭的。那有必要写得这样具体吗?通过讨论,最后,大家都认同,这一段描写不仅再现了当年‘父亲’买橘子翻越铁道的背影,让我们通过一连串笨拙的的动作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真爱,也通过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读出了一位儿子对父亲的深爱。学生从父与子两个方面体会、感悟到了父子间的深情。这样的问题就是具有核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领会文章的真谛。老师如果引导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精读和研读,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形成了阅读时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的习惯。

⒋ 圈点批注、做笔记的习惯。中国有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就是说,要读书就必须动笔写。语文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课上做笔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老师要求的笔记是“抄笔记”,老师把解读课文的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现在又有了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照抄下来。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笔记本抄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本干干净净的。笔记和课文成了两张皮。这不是阅读的好习惯,反而成了坏毛病。学生的阅读学习笔记,应当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积累,而不是老师解读分析课文的复制。语文阅读课学习时的动笔主要应在课文上的圈点批注(圈关键,点要害,批感悟,注疑难),凡重点、难点,关键处,表达有特点的地方都要求学生有圈点或批注,这样,再读课文时就可以直接借助以前的圈点批注的内容进行复习。笔记本做什么用呢?摘录有关资料,整理相关知识,或者写读书笔记(读书体会)。培养学生圈画的习惯除了要求,还要检查、评价,上课时,学生打开课文,老师巡视一圈,就能检查学生学生圈画完成的如何了。每学期结束,要让学生的语文课本上画满圈圈点点,写满批语注解,几年下来,学生的相关习惯自然就形成了。(施建华)

问题二: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

答:在《义教课标》中首次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目标体系的局限,建构起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的形态,是现代学习方式与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学生自身经验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课题探究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发展语文素养和个性潜能。综合性学习在教学时空上打破了课内和课外的界限,在课程内容上沟通了语文与其他课程、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因此,落实综合性学习,对于教师是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从各版本教材看,综合性学习目标不仅综合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目标,还综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教育目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将语文与自然、语文与科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社会进行了综合。于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准备就不仅仅是把握一本教材就可以的了,需要教师博学多识,在自然、科学、社会、艺术等各个领域挖掘语文学习的资源。在备课中,按专题、项目来设计教学。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换策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不满足于一般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感知、理解、识记、分析、鉴赏等过程,它还综合了质疑、假设、体验、探究、总结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代替,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且,根据需要变换组织策略,如组织竞赛、分角演示、合理分工、情景模拟等等,做一个灵活机制的组织者。

再次,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综合性学习不满足于一般语文学习的方法(读的各种方法和、写的各种方法等),它有时需要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时需要图表的阅读和绘制,有时需要音像的欣赏和表现,有时甚至需要手工制作,等等。对于学生

来说,这都是新的东西,需要指点,需要教师备课时有意准备。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给予真诚的评价。比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怎样,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效果是否明显,学习中合作交流是否充分,等等。客观、积极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孙荻芬)

问题三:怎样上好一节语文阅读课?

答:下一阶段我们就要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性学习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老师们集中思索的的问题。这里想就上好一节阅读课进行粗浅讨论。

首先,教师要“胸有成竹”。教师心中要有语文课程的整个(最低是学段)培养计划,要有本节课的全局——目标、过程、线索、策略、手段、节奏、效果等。就上好一节课来讲,教师要有对一套教材的整体认识,要有对一册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有对一篇课文的透彻理解,为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能够自主学习的环境。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处理、过程的安排、策略的使用、手段的选择、节奏的把握、质疑的设计等都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第三,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疏通。课前,教师要以平日对学生的观察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能力状况等),充分估计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难点,分析其原因,预备解决的办法。课上,要善于疏通,抓住要害,帮学生把问题梳理清楚;要进行正面引导,善于点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孜孜以求地寻找正确答案。

第四,阅读课,教师要因文释道,因道释文。一篇好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钻研课文一定要有思想内容与表达方式辩证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语言文字的表达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在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后,再从语言和内容的结合上体察文字运用的奥妙与匠心。这一钻研过程,一定是自己的,而不是教参的、他人的。这样,教师才有能力在课上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教材的精髓,受到教育和感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受用。具备这样的理念,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等方面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甚至教师在课上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一种文化与修养,都使受到学生美好的感染与熏陶。(孙荻芬)

问题四: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主要是指备课;生成是指实施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既需要尽可能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成功的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现代教学论把课堂看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成为重要的主题。预设是教学的计划,具有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熟悉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完成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但无论怎样精心的预设都无法全部预知生成的情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不速之客”,我们就要灵活应变。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前无论对战事做了多么周密的策划,而一旦敌情出

现变化,他就要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计划,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才有可能获得战场上的胜利。教师教学也是如此,当课堂上出现未预想到的情况时,如果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教学就会陷于被动,而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时反而可以成为课堂的闪光点!上海一所初中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此时你站在穿着单薄冻成了雪人的军需处长前面,你会对他说什么?”教师的预设意图是引发学生对红军军需处长宁冻死也不给自己发一件军大衣的高尚品质给予高度的赞扬。但是,她错误估计了生活在当代的学生的价值观,在前面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境界。有些学生还没有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因此,一个学生举手起来说,“我要说,你怎么那么傻,你是军需处长,给自己留一件棉大衣是多么简单的事,你死得太不值得了。”接着,又有学生表示了赞同。更多的学生沉默不语,一时不知该怎么说。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慌了神,为了防止讨论向预设的反方向发展。她急急忙忙地抢过学生的话,硬是给学生灌输了一套公而忘私,崇高伟大的大道理。再也没有敢让学生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节课就在沉闷的氛围中结束了。评课时,听课的老师们指出,课堂上出现的这个问题正是预设与生成产生矛盾的典型事例,老师如果及时应变,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都引发出来,让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体验当时的情景,围绕着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再适当启发学生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比较更多的英雄的故事(包括当代的英雄),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真理,提高认识。这节课一定会上得更热烈,学生的价值观也一定可以得到升华。而老师采用了不恰当的处理,应把学生拉到自己的预设结论,结果反而成了教师生硬的说教。沉默的气氛就表明了学生未必认同老师的大道理。

这个课例从反面说明,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生成的过程,就必须承认课堂上的意外,面对意外,改变预设,灵活应对。只有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激发起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才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当然应变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核心价值问题,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教学是一个开放、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从而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施建华)

第四篇:庞明老师答疑(xiexiebang推荐)

[转载]庞明老师答疑

原文地址:庞明老师答疑----理论学习作者:混元灵通

[1]现在练智能功的人一般理论水平如何?

从目前来看,处于幼儿园水平。因为一门新的学科,一个系统的理论,大家要了解它,掌握它,需要有一个过程;何况智能气功科学与当代科学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它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已经提出来了,但学习、掌握它仍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就如同在本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讲了许多年,好多人就是不懂,有的大科学家也不懂。当然这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作基础。我们智能功理论也是一样,光熟读不行,还要真正理解它,而且要与实践相结合。任何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那就是空洞的,形同虚设。[2]练智能功可以看哪些参考书?

现在可以说只能先看智能气功的书,把《简明智能气功学》先读上20遍,保证和你现在读两遍三遍情况是不一样的,认识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就拿过去我写的有本《气功探邃》那本小书,还不是专门讲智能功的,有个同志读了5年,还觉得常读常新。《简明智能气功学》比《气功探邃》深化了很多,如果能结合练功反复读一读,就会有新的认识和感觉。如果想更深一步,还有《智能气功科学概论》等5本大专教材,共90万字。至于古典的书,和我们智能功是两码事。因为智能气功不是哪一家的功法,它是从众多的功法中抽出来的;它联系到的功理、功法,至少得有几百家的著作,然后还得融会贯通。所以,如果你真想练智能功,最好先不看其它的书籍。

[3]气功科学使常态科学很多对立的范畴得到了统一,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可言传的知识可以通过它本身的规律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去认识。这些问题怎么理解?

讲两个问题: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二是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统一。

先讲第一个问题。记得讲课时说过了,书本上讲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该说讲得不是非常确切。那里讲理性知识是通过思维得到的,而对感性知识、实践讲得不太确切。应该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这部分是通过思维形成的;通过思维形成的理论,把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上来,理论于是区别于实践,能够比实践更丰富、更本质地表现客观事实。实践有两部分:一是认识事物的实践,接触事物,在接触中通过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事物信息;再一个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所谓改造即把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来支配我们同大自然界发生关系。在常态科学中,实践和理论是对立的,因为实践是人直接和客观事物发生作用、发生联系,而理论则脱离开实际,是用我们的脑子进行思维。常态科学就是这个样子。在气功科学里就不是这样。提到气功科学,要注意两点:一是讲气功科学就是用超常智能认识改造大自然界;二是说到气功科学理论时,应该是根据上述要求在实践中用超常智能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只要有了这两个前提,用超常智能认识改造世界,就有了一个特殊性。即你在和大自然接触、认识世界过程当中,可以直接得到关于大自然界的本质的整体性的认识。超常智能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特性,整体特性就是它的本质。因此,带有本质性的结论不是通过我们一般思维(逻辑、演算、推理)过程得出来的,更不像有些现代科学要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才行。在气功科学里,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便可以得到它的根本的、本质的完整认识,这里面不存在要从接触实践开始,然后再通过思维才能得出结论的模式。在气功科学里,人和客观世界一接触,既是实践,又是结论,实践和结论统一了。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是如此。一般科学都有一个理论,用理论指导你去做,用机器做也好,人直接去做也好。这里又是两个内容:理论是思想知识,而实践是和大自然接触,两个是不等同的。在气功科学里,意念一动,既是理论,又是实践,不需要再通过人的形体去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二者合一了。比如外气治病,如果不搞外气,拿普通医学知识去引导治病,须用理论指导你,告诉你用什么药、打什么针,然后你亲自去做,和病人接触,这个接触过程就是实践;至于怎样去执行、怎么去做,这是理论。两者是分开的。在气功中,意念一动:“病人好!”就好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这样来理解。

至于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统一,又怎样理解呢?从哲学认识论讲,一般的说,一个正确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有了更多的感性知识,然后经过抽象、加工,变成理性知识。当代科学比较重视理性知识,对感性知识不重视,认为理性知识才是符合逻辑要求的。逻辑包括哲学逻辑和数学逻辑,运算、规则都是非常严格的。所以知识到了理论阶段才是可靠的,而在经验阶段则是不可靠的,甚至有些经验可以是错谬的。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这几年人们无形中有了不同的认识,认为感性知识同样是可靠的。如老师傅、能工巧匠有许多丰富的不可言传的经验。所谓不可言传的知识就是说不出道理来,就是“这么做,这么做”,你照着做一做也就会做了,规律都讲不出来。这样的东西算不算科学?现在这也算科学。所以目前科学对感性知识的认识就更高了一层。这样的感性知识就不是一般的、局部的、片断的、零碎的感性认识了,它也是一个整体了。这说明,现代科学也在经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两者相接近的过程。我们书上讲,对自然客观事物有两种认识方法:一种是通过逻辑(数学逻辑或一般逻辑)认识它;另外一种是直接通过实践认识它。不可言传的知识实际已经上升到整体性认识了。比如有个老师傅检查一台正在运转的机器,用手一摸,就知道是正常的机器或有毛病的。他怎么知道的?他一摸,不同的振动感能使他感到正常或不正常。这是他多年的经验。正常机器的整体是什么样子,不正常机器的整体是什么样子,他能够区别出来。什么是机器的整体呢?机器的整体是机器的构造、功能,同时加上机器的动力运转所产生的整体特性。这不是一般的机器整体,不是齿轮、轴……等各个部件的迭加,这个整体中有机器构造的整体,同时也有机器动力的整体,是根据它的构造、功能而展现出来的特殊的整体现象。这个整体当然和机器构造有关系,但没有动力,功能体现不出来,整体特性就不存在。他感觉这儿有毛病了,因为和整体特性不一样了。这种不可言传的知识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整体特性方面了,只是说不出来;实际上这也是更多的感性知识积累得来的结果,是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了。但不是通过逻辑、逻辑运算、推理而来的,是直接感觉到的。在这一点上,不可言传知识的本身已超出了简单的感性知识的范畴,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找出规律来的程度。气功科学核心就在于超常智能。超常智能是直接认识事物的整体特性的,和不可言传的知识有着一定意义的相同性。练功之后,慢慢功能越来越强,更加敏感了,就能自觉地直接感觉事物的特殊性,把不可言传的知识变成可言传了,能说出个一、二、三,用手一摸,眼睛一看:“这个气不正常!”这时候,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就得到完全统一了。你是搞某个专业的,对本专业比较熟悉,如果你不搞这个专业,功能强也不好判断它,除非让你多熟悉熟悉:正常的是什么样子,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就统一了。随着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统一,和前面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有些方面有相似性。但如细加分析,又有不同的地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属于认识过程,而实践和理论一个是实践过程,一个是思维过程,有这么个区别。[4]混元气是怎么发现的?

这是有关混元气理论的问题。古人就有混元气的说法,有的是指“道”,有的是指“元气”、“先天混元一气”、“先天混元祖气”、“混元道气”等等。古时讲的“元气”、“道”基本是一个东西。我们讲的混元气和古人有些不同。他们认为混元气也好,“元气”、“道”也好,就是一个纯粹的东西。我们通过练功实践再加上全面分析,认识到事物变化不是那么单纯的。古人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认识事物不可能到那么细微的程度。功夫好,但脑子里没有分辨标准,对事物也就认识不了那么细。现在,当代科学把很多事物分辨得很细了,内外作用、内外因素,普通人都认识到了,就可以把古人气功理论在当代科学的背景当中进一步深化、完整、全面了。一个气不是单一的,是混合在一起的。任何事物都是这样,但层次不同。古人没有这个层次论,就是一个元气,一道下来。我们的混元气是不同层次的,是根据当代科学文化背景提出来的。不是哪一个人,不是我们比古人高明,而是认识论的方法问题,是人认识事物所能够达到的水平问题。[5]混元气有没有声音?

没有声音。

[6]练智能功为什么要取混元气,而不取比它物质层次更高的元气或道?

道、元气、混元气只是有理性区别,实际上是一回事。古人说“一气化三清”就是这个意思。

[7]混元气在什么地方最多?是不是空气新鲜、植物茂盛的地方最多?

大自然界阴阳未判、一气混元的混元气应该说哪儿都一样。植物茂盛的地方多了植物的混元气。从阴阳二气的角度来讲,阴阳的两极可能多一点,但阴阳未判一气混元的混元气在整个天体自然当中、在大气层以外的真空当中也照样有。我们练智能功的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真相信智能功的理论,只要很好地去努力练功,用意念一组场,气感就很强。原来气不足的地方一组场,气也就足了。另外,我们组场之后是不是这个气总带着?组好场之后,如果有练功的人加强这个场,它就不会丢;如果组完场没人管它了,慢慢它就消失了。至于多长时间消失,情况也不一样。一般不组场,也没人练功,三个月以后信息量就很少了。

[8]为什么用意识可以调动混元气?意念支配混元气后,混元气将有什么变化过程?

1.为什么意识可以调动混元气?

混元气有很多层次,意识可以调动一切层次的混元气。先说人体内的混元气。

人体混元气有三大部分:躯体混元气、脏真混元气、意元体。意识活动就是意元体的活动。意元体本身是特殊的混元气,是更精细、有主动性的混元气。它虽然主要在脑子里,但同时又遍布全身各部。因此当意元体运动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牵动和驱动全身各部的气。所以说人体混元气可以受意识的影响和调动。

意识为什么又能够调动体外的混元气呢?意识活动就是意元体运动的内容和过程,意元体混元气和人体混元气是一个气;而人体混元气又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得来的,如通过吃东西、呼吸、或表皮直接和大自然界的接触,通过与大自然界混元气的交换,获得自身的混元气。人体混元气与大自然界混元气的交换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混化过程。混化与交换是不可分的。进到人体的混元气,有人体混元气的内容,有大自然界混元气的内容;从人体外到大自然中的混元气,又带着人体的信息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混化到一起。它们互相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把它们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当意识调动人体混元气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人体外的大自然界的混元气。这是从人体里边的混元气对大自然界混元气的影响的角度讲的。另一方面,人体外面还有人体自身弥散在人体周围的混元气。这个混元气也受人的意识的调动和影响。而这部分混元气就是和大自然界混元气混化在一起的。人的意识在调动和影响这部分混元气时,就必然也调动了大自然的混元气。再有,人的意元体混元气是非常精细的,其精细程度和初始混元气相仿佛,但它有了主动性。意元体一动,意元体混元气可遍布人体内外。当然这种遍布的程度和练功不练功以及功力强弱有密切关系,练功而功力又强的人,可以遍布到很远很远,因此,它对自然界混元气也会产生影响。从大自然界来讲,有自然信息,也有人的信息。各种自然物,如花草树木,有它自己的信息。花草树木在生长的时候,它的信息能聚集大自然的混元气而变成有形之物,这是自然信息。同时,大自然中还有人的信息,人的意识是其一。人的意识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信息,大自然界有了这种信息以后就不再是只有自然信息和它引发的自然变化,而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大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如大自然有了人盖的房子、制作的家具,人要吃饭、穿衣,要生产,从各个方面把人的信息加给了大自然界。而且,人的意识一动,把不同层次的混元气都穿透了。

2.自然界混元气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和调动会不会起变化呢?

会的。在人的意识影响下,自然界混元气有了人的信息特征,受人的意识支配,人可以用来组场就是一例。[9]既然意念可以调动混元气,那么把一个练智能功的学生关在一个密封透明的空间里,能不能把他憋死?

当练功达到一定的程度,能很好地利用混元气时,他就憋不死了。比如练瑜伽功的人,用一个密闭的铁箱把他装起来放到水里去,一百多天;他也憋不死。所以,当练功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的。现在可能还不行。

[10]混元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而混元气是受人意识支配的,那么人的意念、意念力是不是也是无限大?

这个无限是讲它的精细程度。对意元体这个精细程度,我们现在不能用思维去想,将来要通过练功去体会。搞气功最忌用我们普通的知识去思考、去解释,拿逻辑来推。这么搞功夫就上不去了。现在同学们最好先不要去考虑这些问题。你考虑也只是用普通的思维、用局部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对于事物的整体性你根本考虑不着它。普通的思维是常态智能,能了解事物的局部特性;超常智能是整体思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特性。

[11]人的意识为什么能支配客观存在的混元气?

这个问题只能简单说一说。因为意识活动和那个最原始的混元气有同一性,基本都不具备我们所说的实体性物质的特性,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意识本身有主观能动作用,它里边的信息含有到现在我们知道的混元气中最复杂的信息量,因而也包容了一般混元气的信息,却比一般混元气更高级、更复杂一点,所以能支配那个混元气。

[12]人体混元气中包含了人体时空结构全部信息,而且这一特性是在受精卵阶段就被定形了。这里说的全部信息,是指人的自然属性所含的全部信息,还是包括社会属性的信息?包括不包括人一生中的偶然因素?

这个问题我们是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的。一个人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从气里面体现出来。所以有功能的人看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整个身体健康状态。说得更确切一点,这种特性应该是时空结构的特性的全部信息,而不是讲一个人这一生当中碰到的各种事情。实际上,人们能够主动运用意识之后,生命活动的信息将来还会发生变化,因为人的意识有改变信息的功能。这也是智能气功的一个新的理论内容。所以,这个时空结构的全部信息指的是自然属性的信息。[13]《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论》第337页“意元体这种结构简单的混元气”怎么理解?

这句话应改为“意元体这种构成简单的混元气”。意元体这种特殊的混元气和躯体混元气、脏真混元气来比较,它里边含气的量要少,里边主要是时空结构信息。它的构成简单,不是结构简单。

[14]意元体与大脑皮层有什么不同?怎样理解意元体与脑组织兼容?

意元体是脑细胞的混元气联合而成的一种无形无象的物质,既能够反映外界事物,也能够反映自身。它是根据脑细胞的整体特性形成的。大脑皮层是指脑细胞及脑细胞的间质,它是实体性物质。兼容可不是兼并、兼收。比如,毛巾里有缝隙,缝隙里有空气,对于空气来说,它既能穿透毛巾,又能存在于毛巾之中,两者的这种关系就可以叫兼容。脑细胞是个实体性物质。它里面有混元气,外面有混元气,细胞的间隙里也有混元气,这就叫兼容。这些混元气联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意元体后,意元体和脑组织也就是个兼容的关系。

[15]人的意元体是不是无数个单个意元体的集合?意元体内部极度均匀是不是指单位意元体说的?

意元体就是一个。意元体是当我们脑神经细胞的混元气在密度和质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它不仅能够反映外界的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对内在反映的成像再进行第二次反映。第二次反映就不是形象反映了,而是抽象的,把一个具体的形象抽象成概念。到了这个时候才叫做意元体。如果只能够反映外界事物那不叫意元体。我们在大专课程里讲过了,那称为脑元体。动物也有记忆,但它不会抽象,没有概念,它的记忆属于形象思维的记忆。小孩子有记忆,也是形象思维的记忆,不是概念的记忆、词汇的记忆。只有具有能爵形象思维进一步抽象成概念这个功能之后,才叫做意元体。意元体就一个东西。[16]意元体内极度均匀没有分别,既已均匀到没有分别的程度,是否还能保持混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特性?

如果它总是那么极度均匀没有分别,就不可能聚则成形。我们讲它极度均匀,不是说里面绝对没分别了,我们是说它在一定的时候没有分别。意识本身有它的主动性。意元体刚一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经同时形成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客观事物一反映进去,它里边就不是没有区别了。跟一面镜子一样,外界景象反映进去,它里边开始有了反映进去的信息,就有了区别。最早进去的信息,就成为意元体参照系的内容。

[17]既然意元体里边已经极度均匀,到了没有任何分别的状态,怎么还能使混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

我们说意元体的极度均匀,是从其体性特征上说的。它在形成的那一瞬间是极度均匀的;而一旦形成之后,就因其具有反映性而将外界的事物映入其中,并逐步形成参照系。参照系和意元体的主动性一结合,就能行使各种功能,当然也能使混元气产生聚、散的变化。

[18]意元体有穿透性,为什么练超常智能还受躯体混元气的屏蔽?

意元体有穿透性是指混元气的兼容特性。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时,需要把意识放到被认知的东西那儿,把它的特定信息拿过来。但是我们一般人拿的那个整体信息,不是单纯的信息,是以气为载体的,所以当它一接近我们时,由于我们自己有气,这个气又是被我们的意识统帅着的,气和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样,带有被认知物的特定信息的气要穿透我们的意识统帅的躯体混元气就不容易。因此,我们自身的混元气就屏蔽了外面的整体信息。如果你能够提取事物的单纯信息,那就不会被屏蔽了。练功后,慢慢能用我们的意识带着气往外透,意识的力量增强了;或者是通过开天门、开天目,把那个地方的气练薄了,信息也就容易进来了。所以躯体混元气的屏蔽是指屏蔽外界的信息,而不是意元体的穿透性。

[19]人体混元气是怎样把意元体屏蔽住的?

我们讲人体混元气对意元体有屏蔽作用,是针对要把外面复杂的信息拿回来讲的。实际意元体在外面就有,它是以脑中心为中心向外分布的,范围很大。过去说“心包太虚”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练功练得不好,对外面信息接收的“通路”就不够,若想要单靠意元体把外面的信息接收进来,就比较难。譬如你闭着眼睛要反映外面的情况,这时你的人体混元气就把信息给“屏”住了,因为通路不够,信息进不来。[20]关于意识的贯穿性,书上说:“当你一想某物时,就已贯穿该物了,不是想到该物后再予贯穿;如果想到该物再予贯穿,往往是穿不进去的。”我们觉得,如果想到该物再予贯穿,也能贯穿过去;因为意识有随意性,只有受到人的意识屏蔽才不大好贯穿。

这句话是对的。“如果想到该物再予贯穿,往往是穿不进去的”,并不是说完全穿不进去。一开始练功,你要这样想:一想就进去。如果你先想它是个物质,再想进去,就比.原来那么直接一想就进去难了一点。有些人就会想:“这怎么进去呀?”这么一想也就不好进了。这段话主要是指这个意思,并不是想到某物之后,再穿就绝对穿不进去。

[21]真意出现的景象及维持方法是什么,真意和元神的关系是什么?

真意出现的景象这个问题不是很好讲的。当练功非常安静了,感觉到那种身体里边什么都没有、一念不起的特殊状态,就叫做真意。真意和元神的关系是:那种一念不起,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属元神的景象;感到这种状态的一念,称之为真意。

[22]意识的独立性和顽强的意志力是不是一个东西?

这两个不是一个东西。顽强的意志力是意元体中自我的一种力量(驱动力)的表现,意识的独立性是指意元体本身的活动而言。

[23]参照系的形成一节中说,“参照系一旦形成……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都必然被意元体接受,使之成为宇宙已有信息的全息库”。这句话和我们平时说的“人不是生而知,而是学而知”是否矛盾?

没矛盾。意元体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具有同样的保留信息的特性,只是它所保留的信息并不是都能为你所用。有的信息进去了,没有经过反复的加工,不能提取。提不出来的有就跟没有差不多,就不能叫知识。而“学而知”,在学的时候就给它加了工,加大了信息量,所以能够提取出来,这才叫知识。当然,如果你的意识力量很强,有足够的灵敏度,也可以把未加工的信息提取出来;也可以直接把信息拿出来对外面起作用。但里面是什么,你不能完全知道。就像我们给人治病,你就是个“好”的意念,对病就起作用了,但到底怎么起作用的,不清楚。

[24]我执与参照系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照系是个背景。脑子里边考虑什么问题,里边有个模式。这个衡量模式就是参照系的内容。我执是常态参照系表现出来的一种“我”的特性,拿这个参照系作为固定的东西来衡量客观事物。如果能把原来的参照系打破了,参照系里边比较圆满了,没有固执的东西了,那就是克除了我执。但是将来你看问题还得有个新的模式。这个新的模式就是克服了我执的参照系——超常参照系。[25]常态偏执和超常偏执有什么区别?

偏执就偏在参照系里面。真正的超常,是建立了超常参照系之后的超常,那时是没有偏执的。现在说的超常一般指的是一些超常功能,像发放外气、组场、感知、透视等。有了这些超常功能不等于参照系变了。参照系不变,同样是偏执。所以他那个偏执实质上和常态偏执是一样的。将来我们把超常智能运用得熟练了,参照系里慢慢就会打上超常智能的烙印。这个烙印越来越多,一直到把常态智能烙印都掩盖住了,偏执就没有了。

[26]特异思维和常态思维只有一墙之隔。如果参照系被改变后,我们是否就会进入全方位的特异思维状态?

如果真正能够打破了参照系,那就是这个样子。[27]是不是一个事物的各个侧面都被认识了,并在脑子里有了这个事物的全部信息时,就跟在超常状况下对该事物的认识情况是一样的,超常智能就和常态智能合璧了?

对一个事物的各个侧面的全部信息,常态智能是不可能全部认识到的。常态智能只能认识事物的局部信息;但局部和全部之间还有联系,这是常态智能所认识不到的。[28]虚空没有边际,是否方向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把全虚空的混元气凝聚起来?

对。我们收虚空的气从一点收就行。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就用意识往当中一聚就行。那我们捧气贯顶法还要安排这么多动作干什么?因为一般人往往要借助形体才能把气聚得更好一点,所以我们根据现在人们学练气功的水平状况编创了这套功,使每一个方向都不落(la)。这样,不用更多的意念,借助形体动作也能收起完整的气来。我们安排这套功法,水平高的、水平低的,会用脑子的、不太会用脑子的都适用。咱们叫“三根普被,利钝均收”。你光说一个混元气虚空都有,往中心一聚就行了,很多人聚不起来。所以我们这个功法前后、左右、上下都来一下,这样,自然而然就整体了。,这是混元气与我们功法的联系。

[29]外混元练膜络部分,包括细胞外表膜;那么内混元又是气向皮、肉、筋、脉、骨深层透入。皮、肉、筋、脉、骨不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吗?这怎么理解?

外混元讲膜络,一般来说首先要理解成皮肤、皮下、粘膜等人体和外界相交界的地方,是外面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气哪儿最丰富呢?就在皮肤、皮下组织这些地方。练外混元,练膜络之气,首先是练这些东西。但是,膜络不仅仅包括这些东西,还包括各个组织器官外面的膜;再深一步,还包括细胞的膜,细胞里边细胞那个核仁也还有膜。过去是这么讲的。我们一开始练功,意识还分辨不了那么细,所以我们只能先宏观地把我们的形体用意念罩住。一开始先从我们可控制的这一部分来锻炼,先从运动和感觉、从可控制的部分起步,让它兴奋,让它收缩,让它运动或不让它运动,这样控制它,一点一点地深入进去。到了细胞层次,那就是高层次了。我们人的意念能够深入到一个细胞里边去,用我们的意念来有意识地通透一个细胞的细胞膜,那需要达到神形合一。到了高层次你才有可能去考虑这一层。我们现在说膜络包括细胞膜,但是你用意念通的时候还做不到;我们只能宏观地把这个膜通一通,加强这个方面的气机作用。“往皮、肉、筋、脉、骨里边贯气,那不是得走细胞吗?”因为气哪好走它走哪。人体里边各组织之间有许多缝隙,比细胞膜气要容易通。往里边一贯气,到筋、到骨头上去;可以通过组织,通过那些缝隙当中的混元气,比走细胞要容易。我们这样来领会,这个矛盾就解决了。

[30]《简明智能气功学》里讲智能功没有特殊的意念活动,又说气功是特殊的意念活动锻炼。这不矛盾吗?

不矛盾。说智能功没有特殊意念活动,是指智能功在运用意识上与其它功法不同,既不追求虚静,也不搞周天、意守之类的特殊意念活动,而只是把精神专注于做动作,随动作之需集中意念于相关部位。说气功是特殊的意念活动锻炼,是指气功区别于体育锻炼等外向性运用意识的活动,它是用内向性运用意识的内求法来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因为常人的活动大都是外向性运用意识,所以说气功是特殊的意念活动锻炼。这两句话的内容是有相对性的。[31]怎样理解由人体内脏气机变化而产生情绪?

情绪大多数是因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外界的事和物本身都是混元气的表现。如果这个混元气作用到我们人体混元气,能促使人体混元气生发,对生机有利,就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对我们人体混元气起抑制作用,我们就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人体里边接受刺激的情况,跟意识有关系,跟内脏的功能也有关系。现在看来,情绪和内脏的功能也可以互相影响,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一受刺激,身体里边就分泌激素。比如肝脏、肾脏都可以分泌紧张素。受到刺激后,紧张素多了,可以使你的情绪发生变化。肺脏可以分泌好多种激素。过去认为心脏不能分泌激素,现在发现心脏能分泌愉快素,让你高高兴兴。

[32]如果表层意识净化后,意元体是否就可以体现它的灵明之性?而这时的意识活动是否就可以进入到深层?

深层意识和表层意识它们是个辩证的关系。人只要精神专一了,表层意识就和深层意识结合起来了,但是你需要用练功的意识才行。只有用练功的意识,进入气功态,才能净化表层意识,进而深化,以增强意元体的灵明度。[33]人的情感与理智常常冲突得很厉害,随着练功层次的提高,应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意元体接收外界信息并作出是否对自己有利的判断,判断的结果将引起喜、怒、哀、乐的心理变化,我们把这种不稳定的心理表现称为情感。它将随着人的立场、观点、社会经历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人的意元体参照系的内容决定了情感的产生和变化。由于人们在常态智能状态下,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和全面,所以参照系的“标准”很多是盲目的、不正确的,导致情感的产生往往带有自发性和习惯性。

理智是人们追求真理的一种心理状态,往往带有原则性和逻辑性;在社会生活中,理智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理智的尺度是一般的科学道理和伦理道德。

一般的人,理智和情感不总是统一的;有时情感非常强烈时,用理智去控制就会非常痛苦,就破坏了体内的气机平衡。当我们练功到了比较高的层次上,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就会深刻一些,对于人的进化和在进化过程中表现的特质会有了新的看法,会发现有些伦理和道理不符合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这样,参照系的“标准”会重新调整,慢慢地参照系的内容就具有了高度的理性和正确性,能够真正认清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不利,就从根本上克服了情感的盲目性和习惯性,情感和理智自然就统一起来了。它是本质上的统一,而不是因为练功增加了自控力的被动的统一。

[34]功力和层次有何关系?功力大小和层次高低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功力层次,还有什么健康梯度等提法,不知你们是从哪里听来的,我都没讲过。我讲过健康水平,讲过层次这个词,没讲过人有层次,也没讲过哪个人是哪个层次的,是天上的、地下的,还是地狱里边的。过去迷信有这种说法,说这个人层次高,是从第几层天到下界来的。我们搞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这么几个层次。这是功法层次。练了外混元以后可以发放外气,有的人也可以有感知功能。功能的强或弱和人的气机的强或弱有关系,还跟人身体的气练进去的深度有关系,是个强度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搞成人有什么层次。“这个人层次高”,“这个人层次上不去了”,这些讲法都不对。如果我以前这么讲过,我声明这是我的口误;如果不是我讲的,是别人讲的,同学们就不要相信。

当然,有的同学也可能讲的是功力大小的问题。智能功有自己的功力观,要按那个去讲。

[35]冬天万物收藏,春天生发。练功时冬天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人有意识了,有主动性了,和大自然就不一样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根据自然整体的规律进行的。整个自然界,当产生了人之后,就成为人化的自然了,和产生人以前就不一样了;更不要说人本身了。

[36]道、元气和阴阳未判的混元气这些无形的物质,是否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确证?

现代科学还未发展到通过试验正确反映宇宙中最高层次物质的本质,从而作出准确结论的程度。西方有的科学家把“道”称为“宇宙能场”。但这个宇宙能场的物质特征、属性又是什么呢?没能说清楚。对此,我们不能因为气功理论这一深奥的科学没得到现代科学的论证,而放弃对它的研究或暂停气功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能功,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使更多人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研究人体生命的奥秘及其与大自然的关系。这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第五篇: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和完形填空答疑技巧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和完形填空答疑技巧

语法填空还是上下文都要看,综合起来解答。但是首先要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填空,书上的语法可以没事看一看,填空跟阅读理解其实很相似。如果你英语只是英语语法填空做不好就是其他还可以,英语很烂是谦虚了;假如真滴很烂,学习英语词汇比较重要,不一定非要记住写下来,但是看到会有印象就比较好了,如果高三的话,早读一定要多读英语课文,看到一些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就把中文意思写在下面,以后再翻翻看,效果很好吧

1. 文章短,挖空多。《高考考纲》要求文章在200~250个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所以要求学生在平常做题和老师选题时要注意对文章字数的限制。2. 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语法选择填空为辅。3. 短文内容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4. 单词填空为主,短语或词组的整体填空为辅。5. 逻辑性强,实词为主,虚词为辅。6. 保留提示句。完形填空题主要测试的角度:1.词义辨析。2.固定搭配。3.语法结构。4.文章的衔接及推理。

完形填空答题角度:(1)从语法角度(2)从词语用法角度(3)从上下文角度4)从惯用法角度(5)从常识和知识角度。完形填空答题技巧:完形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这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有些考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部分做得还比较好,但是完形填空却只能做对一两道,有的甚至对完形填空产生了恐惧心理,导致全军覆没。其实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加上一定的技巧,完形填空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首先:从心理上,平心静气,不急不急噪

对完形填空心存恐惧,是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有些考生满脑子的畏难思想,殊不知这种情绪只会使得自己的全部思想游离题外,根本无法进入思维,还谈何理解文章的内容呢?所以,集中思想、树立信心、平心静气、去除杂念才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保证。

其次:从答题策略上,要把握以下几方面:浏览全文,把握大意;运用语法理顺关系;遇到难词反复默念;注意上下连贯,合乎逻辑;细心检查避免疏漏。第一:浏览全文,把握大意

这是做完形填空的第一步,以快速阅读的方式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主题和关键词,避免断章取义,减少解题时的盲目性,这样可以为解题做好准备。但在迅速浏览全文的过程中,切勿望生词而却步,恰恰相反,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应掠过去,等到填空需要细读时再去理会。浏览全文能获得更多的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意义、贯穿文章始终的主线以及作者行文的走向,把握文脉,调整并定位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做出最终的判断。第二:运用语法理顺关系

语法知识是指导完形填空的法宝,词汇是根据语法规则确定各自的位置,有了语法规则文章才能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完形填空题实际上是“形断意不断,貌离神不离”,正如藕断而丝连,语法规则起到“牵动荷花带出藕”的功效。如介词后的代词必然是宾格;物质名词一般不用复数;形容词必须放在不定代词后;行为动词的否定和疑问句应由助动词do构成;情态动词只能与不带to的动词连用;另外,语法还包括时态、语气、非谓语动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分句、语态及惯用法等语法现象等。

a)时态:对完形填空中的时态题的判断,可以根据表示时间的信息词来判断,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来判断。表时间的词有:since, before, after, already, every since, for a long time, yesterday。

b)语气:考生认为困难的是对虚拟语气试题的判断。此类试题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带有表虚拟条件句或短句的词语在问题句中,如without,if等,另一种需要根据上下文或逻辑关系来判断。

c)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各自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使用范围。分词作定语和表示原因、时间和伴随状语;不定式作定语和表示目的和结果状语。动名词可以做宾语、主语、表语或介词宾语。因此做非谓语动词的试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词的固定用法,牢固掌握必须跟动名词的动词和必须跟动词不定式的动词也是很必要的。

d)替代词:英语中替代词很多,既可以用来替代单词,也可以用来替代词组、短语或句子。常见的有do, so, one, ones, yours, theirs, this, that, those, he, it, they等。完形填空题借用其语篇优势,常设有此类题。考生做这类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搞清所替代的内容是什么。

e)词组、习语和习惯用法:对于这一类选择题,不能利用语法知识进行判断。因此平时的日积月累就十分重要。只有熟悉其意义和用法,才能准确迅速地做出判断。识别短语注意搭配一类短语是由动词+介词,或动词+副词构成,在现代英语中,这类词组很多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练,使用灵活,表达生动,如break the ice,look forward to,keep an eye on,catch one’s eye等;还有一类使用极广的是介词短语,如with regard to,at the age of等。如果平时能注意词组、短语的整体记忆,掌握它们的搭配规律,在做完形填空时就能得心应手,减少失误,提高完形填空的命中率。第三:遇到难词反复默念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词都填出来了,只有一两个难词绞尽脑汁仍不得要领,如果考试时间允许,不要轻易放弃,要穷追不舍,先从语法角度考虑,再从逻辑角度考虑是否有隐含意思、作者的情感以及背景文化和习俗等。有时句子好像什么也不缺,读上去很完整,就必须考虑,很可能缺的就是连词and,副词then、always、sometimes等,如果还未填出,应反复默念几遍,有些词就会悄然而至,在你的记忆中浮现出来。第四:注意上下连贯,合乎逻辑

这是从句子结构来考虑。例如:一个空白在两个句子之间,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选用并列连词and,but,or,however, there?鄄fore, while, for 等连接两个并列句;或用who,which, that,whose,whom, when,where, why 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连接定语从句,或用 whoever,whatever,what, who,when,where,how,why,if,whether,that 等连接词连接名词性从句,或用when,where,because,unless,though,even if,so that 等从属连词连接各种状语从句。如果我们知道它们的基本用法和彼此间的区别,填上所选词后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把握住语篇的行文逻辑,那么选定最佳答案就不难了。第五:细心检查,避免疏漏

全部答案选定后,文章完整了,应再从头至尾读一遍。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就要求细心检查每一个填空处是否有笔误或疏漏的地方来调整答案。有些考生为自己全部填出了而沾沾自喜,根本没想到不是缺了“'”就是少了“s”,或是忘了加“ed”,这是很可惜的,因为从意思上他是理解了、看懂了题目,但因粗心而大意失荆州,所以细心检查,反复回读,能够减少疏漏,提高完形填空的正确率。凡不通之处,必有待推敲的疑点,应从意义、语法、行文逻辑等方面仔细权衡,加以改正。例如:从语法上,检查所完成的句子是否主谓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名词、代词的性、格是否一致;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或副词等的搭配是否准确无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以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完形填空在不同时段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首先要熟练掌握学过的全部语法知识,牢记习惯用法,特别是动词短语;注意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英语意义的真正理解,要懂得词汇的内含、外延、褒贬及一定的修辞色彩;注意他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其辨析;其次要有计划地多做一些完形填空的练习,要有计划地多阅读一些短文,增强英文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在应考阶段:拿到完形填空试题后,不要急于动手去做,必须从语法、习惯用法、内容和常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项;既要理解文章材料所叙述的表层内容信息,又要理解文章材料中的连贯意义、引申意义等深层意义。

以上是我几年来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我们的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有帮助,从而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下载高考语文老师答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老师答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最后几日冲刺常见问题答疑

    高考最后几日冲刺常见问题答疑 随着距离6月7日高考临近,然而还没等进考场,很多高考考生甚至于他们的家长就已经进入了紧张焦虑的状态。为此,老师了解情况后,综合整理出了一些高......

    数学马吉亮老师答疑实录

    朝阳实验校数学学科马吉亮老师答疑实录。 学生:不会最后的函数大题,一点解题思路也没有,请老师指教。 马吉亮老师:其实中考最后一道大题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题,从问题入手,简单的......

    10101010000小学语文集中答疑之

    小学语文集中答疑之二 宋祖荣 一、 什么是教学设计? 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典型问题答疑集(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典型问题答疑集 北京大学小学语文答疑专家:冷玉斌 2016年4月 答者按: 首先,感谢诸位的提问——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永远比答案重要,诸位提出了这些问题,......

    高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非 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

    语文高考

    1.2014浙江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

    考研答疑

    在自己的复习过程中,其实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打算把这些经验说给各位14 15年考研的同学,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我的特点是我不会细说一些具体的经验,而是试图给......

    国际收支答疑范文

    一、关于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范围的问题 1.关于离岸账户的申报,按境外汇款申报,但境外汇款申请单无汇款性质,而境内汇款申请书有汇款性质(离岸账户),该如何填单及申报? 答:离岸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