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时间:2019-05-12 13: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第一篇: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和我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加速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明思路、定目标、聚人心、促发展,把佛堂建设成为大城市副中心、现代化小城市。特制定佛堂“十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宏观背景、方向、目标

(一)“十五”时期的发展背景。

“九五”时期是佛堂经济发展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进取积极努力下,佛堂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已经为“十五”发展计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矗

(1)综合实力大为增强。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3亿,人均收入4352元,财政收入达到4957万元。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幅度为12%以上,2000年工业总产值22.4亿,形成了针织袜业、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的工业生产布局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效益农业初见成效,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工业园区的龙头带动、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千家万户家庭加工业的蓬勃兴起,经济基础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实现工农业产值25亿元,并继续保持着大幅度增长势头。

(2)小城市框架已显雏型。近几年佛堂人口集聚明显。2000年我镇总人口已达8.1万;城市规模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镇城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水泥路总长为15公里,镇文化中心、综合市尝工业园区等建筑精品不断涌现,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3)区位和资源优势日趋明显。佛堂地处义乌至周边永康、武义、金东等地的枢纽,是义西南的核心区域,交通极为便捷,城市与工业的互补性很强。佛堂的古镇民居老街、山水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充盈的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具有很强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4)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市民素质。佛堂历史上人才辈出,群众文化历来兴盛,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方面的巨大作用,成为推动佛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佛堂群众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思想也更加解放,经济更加开放,区划调整后佛堂的发展空间更为宽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城市框架的形成,佛堂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十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坚定现代化商贸名城方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致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使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确保到~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佛堂建设成城区人口1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市,一个以园区工业为龙头、产业化农业为基储旅游商贸为特色的产业新城;一个具有浓郁江南风情,融古镇自然人文景观于现代文明,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缤纷的人居花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十五”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亿,财政收入7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800元,城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完成城市规划,小城市框架初步拉开;~年国内生产总值9亿,财政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城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亿,财政收入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以上;~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达到或接近省定的现代化评价指标的下限值,少数指标接近或达到上限值,建成10平方公里,可容纳10万人口,水、电、路、讯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市。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战略步骤,“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00美元以上,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他各项经济目标均显著增长。

2、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佛堂小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电力、供排水、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0%以上。

3、投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古镇开发初具规模,城市个性基本形成并且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客商的理想旅居去处。

4、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兴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市民素质、村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争创国家级卫生镇和省级文明镇。

5、人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医疗、卫生、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同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三)“十五”时期的指导方针。

围绕“十五”发展目标,结合佛堂实际,把握以下指导方针:

1、坚持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再创新业,突出发展主题。加快实现农村“五化”,即“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在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敢破、善学、求进”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建设佛堂现代化小城市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佛堂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坚持以城市化为突破口。加速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的创造力和集聚、辐射功能,加快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促进人口集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强地区辐射力;通过强化佛堂城区建设,提高城市美誉度,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使佛堂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南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3、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加快

经济建设发展。开放带动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镇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明确了“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发展主题。佛堂要不断推进改革和思想实践创新,按照江总书记“三个解放出来”的重要精神,创新机制和方法,探索发展路子,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区域开放,要充分发挥并不断创造优势,从有利于吸引资金、吸引人才、适合人口集聚和服务企业入手,深化便民服务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佛堂的投资环境,创造更多的商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镇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我镇经济的外向度。

4、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坚持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资源和集约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高度重视挖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潜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高速发展。

5、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稳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确保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快速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我镇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佛堂产业化水平。

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决定》,要求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农村协调发展,工业园区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提升产业化水平,是增强佛堂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1、加快以义南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的工业集聚提升。

佛堂工业发展要遵循“发展、壮大、集聚、提升”的方针,以区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义南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以斜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小企业,努力壮大重点扶持大企业,走规模发展道路。

一是要快速提升以义南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的工业发展。在完成一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引进,高水平管理,高速度推进”的工作方法,充分把握义乌工业发展的好势头,以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抓住二次创业的良机,加快推出义南工业园区的二三期开发工作。要坚持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城市建设为依托,以规模企业为支撑形成规模园区的思路,加大企业的招商力度,创造条件引进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和苗子型企业,严格企业准入关。到~年,园区面积要求达到6平方公里,形成年生产总值12亿元,利税2300万元的能力。

二是大力培育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对针织毛纺、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的培育力度,做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品牌意识、国际意识,认真学习贯彻有关WTO的规则,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争创名优产品,力争培育税收超百万的企业50家。

三是扶持家庭企业的发展。这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工业集聚提升的基矗我镇的家庭企业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村,许多专业产品也有一定的规模市常通过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营造有利于家庭企业健康发展的空间,培育一些小型龙头企业和引进企业加工项目来进一步带动千家万户企业的蓬勃发展。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发展。

第二篇: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

序言

“九五”期间,苏溪镇走“强工兴镇”的发展路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现在正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行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企业品牌和上规模企业、外贸出口总量偏少;二是农民增收办法不多;三是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管理不到位,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四是计生工作在后进徘徊,任务艰巨,婚姻生育观念教育有待加强;五是农村小学布局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六是外来人口管理缺乏长效管用机制。

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一体化、提升工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副中心、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本计划根据苏溪行政区划调整、义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决定、义乌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义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年)、中共苏溪镇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01年)进行编制,是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性的计划,是“十五”时期苏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上下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计划主要简述发展思路,明确政府重点,涉及的主要领域,运作的措施手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

当前我镇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加入WTO,为我镇以服装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苏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上海、广东等一些大城市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三是福田市场建设,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火车客站北移带来的产业集聚的机遇;四是几年的发展,我镇已奠定了加速发展的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国民生产总值已达7.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8%、70%、22%,财政收入超3000万元,人均收入5600多元,丰富的民间资金;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刻苦耐劳,精明能干”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对完成苏溪“五年计划”充满信心。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义乌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副中心为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以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推进城市化进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为把苏溪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矗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坚持发展这条主线,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增强责任意识,抓住机遇,再创新优势,再求大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走特色之路。把超前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抓工业龙头,重结构调整,求农业实效。

坚持开放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依托苏溪又要超越于苏溪,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吸收先进经验又要创新提高,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问题。

坚持“富民强镇”,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依法治镇,强化以德治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义乌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总体规划,到~年,我市将跨入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建成50万人口的大城市。到~年,我镇也将形成超5万人口以上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从~年开始,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00美元,年递增15%;财政收入6500万元,比2001年翻一番;人均收入年递增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9亿元,年递增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2%、40%,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0%、45%、35%。

--工业支撑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增强。义北工业园区要完成4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新引进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2家,超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形成以服装业为特色,其它行业相辅的省级示范工业园。

--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农田建设达70%,建成苏溪万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具备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条件。

--城市建设初具雏形。到~年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5万,建成区绿化率达30%以上,污水基本得到治理,城市化率达50%。工业、居注文教、商贸等区域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村村实现道路硬面化。副中心和省中心镇的地位不断巩固,辐射义东北地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疗水平提高,服务设施改善,规划实施文化中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中专、职校教育入学率达80%以上,以优质教育为主的小学布局形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计划生育符合率力争达到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道德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经济结构

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开发新的潜在经济增长点,实施“强工业、优农业、活三产

业管理知识、重视培训现有人才、引进外贸专业人才,掌握精通外贸相关知识,着力构筑人才资源新优势。

进一步强化计生工作。做到领导带头,党员带头,从抓计生队伍和婚前教育、妇检、优生优育等基础工作入手,化大力气,下苦功夫,抓出成效。全面落实计生工作一把手负总责、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全员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健全计生组织,发挥协会作用。坚决严肃兑现各项政策。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根据用地性质实施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严格按照苏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把好审批关,做到无违法用地、无违法批地。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实施“畅通、绿色、碧水”工程,整治矿点,切实做好水源、河道、山林、道路、居民区等以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美化。重点做好以大陈江治污为重点的创建工作。做精做美滴水岩风景区,加快齐庐山风景区开发建设。

五、改革开放与人民生活

发挥我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势,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改革探索权、试验权。

推进外地人口本地化、本地人口城市化进程,促进人才、人口集聚,本地居民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推行社区化管理方式。

不断完善土地流转、镇村财务核算中心体制。积极做好设立国库试点工作,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推动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扩大企业养老、失业保险面,确保农村土地征用费合法合理使用的分配。

强化政府服务监督职能,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把政府建成开放、透明的政府,对百姓企业的要求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廉洁、运转高效、法制的政府。

加大城建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建立镇环卫公司,逐步使城建与管治分离。变政府单一投资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化的投资。

抓住我国加入WTO机遇,加快拓展外贸领域。做好“请进来”一、二、三产业引进外资,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和实施我镇企业“走出去”战略。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尽快实现出口商品档次由初级制成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深加工制成品为主转变。出口产品品种由单一工业品服装为主,向服装、针织袜业、木制品、五金、特色农产品等多品种转变。出口市场由美国、俄罗斯、东南亚、中东等传统市场向非洲、拉美、东欧、独联体等潜在市场转变。出口渠道从代理制向收购、自营出口转变。积极鼓励企业到境外办厂开店,开辟新市场,迎接新挑战。

改善文化设施,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办好文化中心、新华书店等,中心村要创办图书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要教育农民树立新的就业观念。通过创办农业企业、劳动力技能培训、更新知识、下山脱贫、进入二产、从事三产等途径安置农村劳动力。

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结对帮邻、扶贫帮困,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障等工作。建好敬老院。

六、精神文明与德治法治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好副中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关键。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加大各类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用身边人与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大农村“双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双整治”目标,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建设副中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挥便民服务台、村治调组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以及公安、政法办、司法所、法庭等作用,把问题解决的农村,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镇、强化以德治镇。重视和支持人大、政府工作,大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要认真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预备役部队,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确保社会稳定。

本计划是新世纪也是苏溪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要在中共义乌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五年计划”与分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把计划与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提高计划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把苏溪建成义乌现代化商贸名城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附一:苏溪镇“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安排

附二:苏溪镇“五年计划”重大建设项目预排表

(注:《苏溪镇“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安排》、《苏溪镇“五年计划”重大建设项目预排表》见附表)

第三篇: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6年)

(草案)

2011年—201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立足镇情,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刻把握巴伦台镇发展和稳定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著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整体素质、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巴伦台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稳定为大局,全面实现我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社会政治稳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152万元,其中农牧业生产总值达1176万元,二、三产业生产总值达976万元。2010年全镇各类牲畜年未存栏达87786头(只),较2006年增加18726头(只),全镇95%以上牧民实现了定居。“十一五”期间,我镇先后荣获了“自治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体育示范乡镇”、“自治州卫生示范乡镇”、“自治州民族团结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巴仑台镇小城镇规划、草场围栏、牧区抗灾保畜、棚圈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道路建设、旅游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科技培训、农村阵地建设等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完成,据估算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巴仑台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草场“三化”治理取得成效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实施以来,我镇草场“三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天然草场退化基本得到控制。“十一五”期间,全镇实施草场围栏26.5万亩,其中休牧19万亩,禁牧7.5万亩。

(三)科教文卫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一五”以来,科技在我镇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在各村基本展开,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办学条件大有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正逐步展开,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镇区覆盖率达10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

(四)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698元,比2006年增加624元,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平方米,扶贫帮困工作力度加大,低收入人口由2006年的292人,减少到目前108人,特困户由2006年27户,下降到目前14户,32户184人实现了脱贫。

二、“十二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我镇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择优扶持,重点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以我镇“二五一”经济发展战略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把“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贯彻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把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使我镇支柱产业——畜牧业稳中求升,加速提升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注重统筹兼顾,促进镇村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和谐巴仑台。

(二)发展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继续紧紧围绕“二五一”发展思路,即“两个坚持”:坚持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坚持抓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五个突破”:一是特色农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二是小城镇规划建设要有新突破,三是旅游业的发展要有新突破,四是矿业资源对我镇经济发展的贡献要有新突破;五是生态林果业发展有新突破。“一个加快”: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升二、三产业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二五一”经济发展战略要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构建巴仑台和谐社会要有新成效。——经济总量目标 到2016年,巴仑台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3434万元,年均增长 9.8%,其中农牧业产值达到1768万元,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666万元,牲畜存栏达10万头(只),其中母畜比重达70%,大畜比重达20%。

——经济结构目标

到2010年,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畜牧业、二三产业比重趋于合理,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生态治理,环保目标

到2010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草场“三化”基本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全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人畜安全饮水达到国家标准,城镇绿化率达到25%,基本实现统一集中供热、供水。——社会发展目标

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在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提高,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广播有线电视村覆盖率达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5‰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到2010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343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居住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明生活丰富。

三、“十一五”期间,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三农”政策,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使镇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大做强畜牧业

畜牧业作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定发展小畜,大力发展大畜”的方针,全面实施“双增双提战略”(增产增育,提高质量效益,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因地制宜,规模化生产,把工作重点放在紧紧围绕畜牧业来进行,在稳定数量的同时,重点提高质量,通过调整畜群结构,优化畜种,提高质量,增强效益。

“十一五”期间,首先要加快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实施“以草定畜”。在切实抓好牧民定居的同时,重点抓好人工种草、人工引水灌溉草场等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的牧业生产铁畜承包责任制,在铁畜的管理办法上要有新的突破,保护集体资产不流失。同时要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办法,允许多种方式的生产责任制并存,在畜群结构调整上要稳定发展优质小畜,重点突出发展大畜。目前,全镇现有绒山羊28000只,“十一五”期间,在稳定绒山羊数量5万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绒山羊的品种改良,在质量上下功夫,从质量上求效益。要继续抓好古仁沟村伴野血牦牛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全镇现有8000头发展到13000头左右。同时,要加大牧业的投入,特别是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各村“配种站”的建设力度,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人工冷配、胚胎移植、良种公畜牵引交配等措施,提高畜种质量,实现全镇90%的牲畜良种化。此外,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要建立预案、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不留死角,确保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狠抓特色种植业

“十一五”期间,将充分利用我镇种植业无公害、无污染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地特有的反季节蔬菜,早熟土豆、大白菜、胡萝卜等农产品,采取“种植业协会”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同广大农户签定收购合同,另一方面扩大影响,找准市场,完成我镇绿色产品认证,利用“无公害绿色”地域特征的商标,打出我镇特色种植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多方位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通过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重点是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上增加农牧民收入,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特别是依托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形成农牧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立足本地农牧产品,吸引外资发展二三产业,既实现本地农牧产品的加工增值,又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

——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继续全面贯彻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农村税收改革等相关农业政策。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扶持各种农村经济组织,繁荣我镇农村经济,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全镇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牧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力推进农村“十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展以“好班子、好乡风、好居民点、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村级“十好”建设,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好班子:即建立一个能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又能带动广大农牧民快速致富的村级班子。好乡风:即全面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引导农牧民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风气。好居民点:即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即农田林网化,农田渠道标准规范。好道路:即村村通柏油路。好学校:即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好。好卫生室:即努力健全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好文化室:即全面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

(二)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

高度重视服务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把服务业作为加快地方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

——做大做强旅游业

搞好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名牌创建,旅游人才的培训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增加旅游点娱乐项目,完善设施功能,重点是抓好黄庙、古仁沟生态旅游点、宫明**圣泉、韭菜沟自然风光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唱好旅游业的“大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重点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区服务产业化、规范化,满足镇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加快村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方便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行业,健全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镇村经济协调发展 我镇小城镇建设已列入自治区规划,并作为巴州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前期的勘测、规划设计已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重点抓好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供排水改扩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城镇绿化、人行道的铺设和路灯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并通过小城镇建设项目,吸引各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实现由牧民向商人的转变,不断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功能,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快交通、水利、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牧业道路建设

进一步加大牧业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按照我镇道路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努力完成218国道至古仁沟村的道路及主要民居点通公路和韭菜沟大桥的建设,解决牧民出行难的问题。——加强牧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农牧业水利建设力度,实施草场灌溉,防止草场“三化”。重点做好四个牧民定居点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一是夏尔才克村人畜安全饮水项目,此工程已列入国家项目,2006年即将全面实施;二是博格达村草场灌溉及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此项目正在筹备之中;三是乌拉斯台村冬春草场加甫一带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呼斯台村冬草场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呼斯台村秋草场上尚需再建一座药浴池,以便解决羊群药浴难的问题。

——完善村级阵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不断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完成古仁沟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建设,并不断改善现有各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办公条件,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改善村容村貌。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彻底解决牧民用电难的问题,重点完成古仁沟光伏电站建设。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不断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下大力气抓好草场建设与管理,实行禁牧、休牧,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乱采滥挖等破坏动植物资源的行为,防止草原火灾,并不断提高农牧民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要借助“巴音布鲁克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继续抓好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项目,实施草场围栏,改良现有草场。

(六)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把科技全方位导入牧业生产、种植业、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等领域,重点推进科技兴牧。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利用每年科技之冬,向农牧民大力推广、普及各项实用技术,增加农牧业科技含量。全面提高我镇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免收农村学生杂费、贫困家庭学生课本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活费进行补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创新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空间 ——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州促进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条例》,积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实现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

认真执行好州、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个迎商、亲商、安商的招商引资环境。力争在矿产、水电、特色农牧产品加工、旅游产业等优势资源开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招商引资成为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要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详查,摸清资源状况,获取详细的资料,吸引矿商来我镇投资建厂,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

(八)努力构建和谐巴仑台 ——积极扩大再就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保站作用。加强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逐步形成“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自谋职业、政府指导、社会援助”的就业机制。——做好社会保障事业

重点做好“低保”工作,认真完成我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完成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好特困人口的生活困难。——积极推进文体卫生事业的发展

建立健全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广播、电视建设力度,提高质量,扩大有效覆盖面。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每个村要健全“一场一室”(蓝球场、文化活动室)。逐步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站,推进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强化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执行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坚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9.5‰以下,推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人口综合治理和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规范操作规程,消除各类隐患。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构建治安防范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合理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九)加强党的领导,依法行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各支部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凝聚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政府重大事项,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征求广大农牧民意见,涉及专业技术性强的事项,要征求专家的意见,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努力创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涉及的内容全面,确立目标远大,任务繁重,它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全镇上下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巴仑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预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免费下载

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

3.75亿元,年均增长3%以上;工业生产总值达2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正确把握六个“牢固树立”。一是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在统筹中突破重点,以重点的突破来整合发展要素,集聚发展力量,凝聚发展信心,推动全局工作取得新突破。三是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坚持在发展中把握机遇,以机遇争创优势、促进发展、推动跨越,千方百计谋求新发展。四是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坚持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韧不拔,敬业争先,努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五是必须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战略意识。把项目带动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项目促投入、促调整、促发展。六是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民情,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围绕产业调整思路,突出谋划现代农业

——充分做好“蔗、桑”文章,优化种植业结构。按照“沿路甘蔗化——沿河桑园化——水稻优质化”的农业发展思路,突出谋划蔗、桑区域现代农业,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镇有蔗面积达10万亩,有桑面积达3.9万亩,粮、蔗、桑种植结构调整至30:45:25。

——加强营林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健全林木砍伐审批制度,强化依法行政,大力发展丰产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力争“十二五”末,全镇发展丰产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

——优化畜牧水产业结构,切实促农增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鸡、牛、羊等林下经济;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和密集的水库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广泛推广网箱养殖和鱼鸭共养技术,引导农民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力争“十二五”末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75亿元。

第二,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重大机遇,全面改善发展条件。继续做好长塘水电站、木工溢水冲水电站及古平土地开垦项目的续建工作。积极配合县土地整理中心,抓好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如期开工、竣工。大兴水利建设,继续实施1—2公里小型水利渠道硬化建设,加强水库管理,健全防洪预案,完善值班制度,科学调度水资源,不断扩大有效灌溉

面积,稳步提高粮食单产。整合社会资金,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期未,各自然村屯都配套有自来水,切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功能。坚持“低投入、高效益”的工作方针,按照“改造完善、强化功能、美化环境”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要加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严格把好建房用地审批关,切实改变有新房无新村现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城乡风貌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规范农村垃圾堆放及污水排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强力推进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积极完善交通路网建设,2011年底前完成对水寨至寺村的乡村公路维修。“十二五”期间,积极配合做好柳州至梧州高速路XX境内的建设工作,新建象州经思劳至XX的二级路建设,配合博华公司抓好蔗区路的修建工作。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为契机,努力引导群众大力实施巷道硬化建设。加大通村砂石路的养护力度,进一步改善路容路貌,提高公路网络的整体服务水平。

第三,围绕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抓好工业发展。打造XX古镇、XX人文地理、自然风光的特色品牌,继续实现“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中之重,贯彻自治区关于产业优先、交通优先、基础设施优先、民生工程优先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

第四,围绕创建平安XX,突出构建和谐社会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提高基层组织解决矛盾纠纷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时刻撑握工作的主动权,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长期工作、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组、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乡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活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繁荣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工作,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打好正面宣传主动仗,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和人大代表纽带作用。广泛开展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推行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谋助手作用。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切实抓好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不继增强“五保户”集中供养能力。抓好科学知识普及和科技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优先发展学前班和幼儿教育,切实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安全工作。以解决农民看病“三难”为重点,加强行政村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楼建设,坚决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改善农民就医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行诚信阳光计生,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第五篇: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重大問題研究指南

一、成都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及趨勢研究

重點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區域競爭格局的影響下,經濟全球化的新特徵以及世界經濟走勢,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和政策取向,及其對我市“十二五”可能產生的影響和我市應採取的政策措施等。

二、成都市“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研究

按照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增強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與建設“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相銜接,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重點研究提出“十二五”規劃指標體系,以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結構優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公共服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等方面的主要目標和量化指標,並對2020年目標進行展望。

三、“全域成都”下的新型城鄉空間形態研究

深化主體功能區研究,深入分析我市城鄉空間佈局、產業佈局和具體功能區劃,客觀評估不同功能區塊在城市化發展、產業導向、開發強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出進一步優化城鄉空間形態的舉措;並研究與此相適應的行政區劃調整的思路、原則和目標,提出適應大都市圈建設的行政區劃調整方案。

四、“十二五”時期加快新興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研究

研究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市場、新需求的發展趨勢,在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新興產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我市加快新興產業發展,佔領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重點及政策舉措。

五、“十二五”時期成都市建立“內需為主”經濟發展模式研究1

根據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深入分析我市投資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及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與有效舉措,提出“十二五”時期擴大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環境、轉變消費觀念、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等一系列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以及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的對策建議。

六、成都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研究

在分析近年來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電力、天然氣、礦產等資源要素供需的基礎上,科學分析預測“十二五”時期我市資源要素的供求狀況,深化研究“十二五”期間我市資源要素保障可能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十二五”及到2020年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要素供給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和對策措施。

七、成都市生態環境容量及節能減排研究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節能降耗減排要求,深入分析我市生態環境容量及面臨的問題,科學研究“十二五”我市生態環境建設及節能減排的基本思路、約束性目標、重大專案和政策措施。

八、成都市“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分析我市人口規模、結構及分佈的變化情況,研究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市最佳人口容量及結構;提出我市建設“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所需的人才結構及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對策;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思路和舉措。

九、統籌城鄉發展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研究

分析我市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問題,重點研究新形勢下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建設的規律、趨勢與發展模式,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時期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任務和對策建議,以及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十、建立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分析我市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問題,重點研究新形勢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規律、趨勢與發展模式,及“十二五”時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對策措施及實施步驟。

十一、成都市加快勞動力轉移,擴大城鄉就業對策研究

研究如何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如何進一步破除限制城鄉勞動力流動的各種制度性因素、促進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分析近年來我市城鄉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及有關的問題,提出提高就業品質和就業穩定性的思路和對策;如何建立健全支援創業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出創造就業崗位、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的對策措施。

十二、成都市構建新型基層治理機制研究

總結我市在基層治理機制方面取得的經驗或不足,以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和“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為指導,研究提出“十二五”深入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參與機制、完善鄉村治理結構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以及政策措施。

十三、成都市“十二五”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分析預測新時期成都公共安全(含社會安全、食品安全及環境突發性事件等)發生的特點和趨勢,分析可能產生的公共安全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影響和緊急處置方案,探索構建公共安全應急體系的思路、目標與路徑。

十四、增強成都市文化軟實力研究

重點研究增強我市文化軟實力的總體思路、載體和對策措施,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思路和對策。

十五、成都參與多層次區域合作研究

基於區域合作的不同層次,研究提出新形勢下我市在開放型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找准成都在成渝經濟區、成都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自身

3定位,並立足要素配置、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確立合作重點和突破口,採取恰當的方式,遵循科學的時序,推動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十六、成都市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化水準研究

總結我市對外開放的成功經驗和存在不足,分析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研究提出新形勢下我市參與國際競爭、吸引利用外資、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升城市國際化水準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等。

十七、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改革及政策研究 總結我市在“試驗區”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分析深入推進“試驗區”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研究提出“十二五”時期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以及政策支撐。

十八、“十二五”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研究

分析“十一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與存在不足,根據“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總體要求,在結構升級、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節能減排、新農村建設等領域梳理形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明確建設內容、投資規模、推進時序及責任主體。

下载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

    太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2018年9月25日在市十六届 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莉萍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XX区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

    2014年凭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4年凭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1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九五"时期,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很不平凡的5年,是我们战胜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困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5年。5年来,我......

    2014 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新常态下经......

    关于樟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于樟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8年1月31日在樟树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樟树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