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贵州省松桃县沙坝河乡中学杨林
多年来,经调查及研究发现,令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作文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上好作文课,根据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在这里简单的谈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点滴体会,以求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 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改日记
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不是咬紧笔杆无从下笔,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不是没有写作材料,而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积累。有材料运用不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是多练笔多写日记。因为日记题材不限,内容可长可短。对于日记,矛盾曾经说过“应该时时刻刻兜里揣着一支笔,一个小本子,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它们就会成为你的写作源泉。”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少则三篇,多则不限。并且不定期的检查,加以点评。结果显示,收效甚佳。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喜欢上了作文。如八(2)班的欧满云、欧光美、陆石运、欧海兰,八(3)班的田隆重、唐闯、陈艳、陈群花、冉丽琴等涌现了一大批作文爱好者。还有从泉州回来的冉孟明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开始,她们同样害怕写作文,经过我多次对她们的作文加以点评、精神激励,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哪个星期不写,她们反倒不乐意。就是想你多看看她们写的日记,并不断的叫你加以点评。这样就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开拓了写作的视野。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写作文老是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作文不打草稿。这样写出的文章,多是语句不通,内容空洞或不知所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在作文教学法中应培养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人心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是真实的,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如沈从文的《边城》、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郁达夫的《沉沦》、鲁迅的《故乡》等等。无不取材与现实生活,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都有他们的影子在里面,许多学者认为:只有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要求现实写真实的东西,才能用材可写,有形可依。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三、提倡模仿名家名篇,培养文风
俗话说“天下文章是一家,你仿我来我仿他。”可见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掌握写作技能的方法之一。它的特点就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倡这一方法,无疑是一种捷径。吴曾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加以
模仿学习,在这文学史上可见一斑。鲁迅的《狂人日记》则是模仿于前苏联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写成的,为我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在白话文学的运用上,达到了非常高的娴熟程度。他的《狂人日记》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如石破惊天,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妨提倡学生模仿名家名篇,以培养其文风。
四、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农家。现在校园流行的已不是琼瑶、金庸或古龙,而是流行QQ或游戏。所以学校的图书室也能是一种摆设,极少有人问津了。以至于许多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游戏中。”平时没有读过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心中没有一点常识素材,在作文的时候,自然无法下笔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破万卷”指的是书读多了,知识才渊博,才能博古通今,才能在笔下有内容可写,心中有话可说。积累的知识多了,说出来才会流利,写下来才还流畅,才能言之有理,理中有情,也就是“如有神”。如少年作家韩寒,可谓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若不是他博览群书,何来他的《零下一度》、《三重门》?从他书中的那些旁征博引,就可见他读书之多,至于那些大作家就更不必说了,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当中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方能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增加她们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在平时加以运用。
五、精批细阅,多肯定,少批评
我们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批改学生的作文,都应该多点肯定,少点批评。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她们的潜能。尽量挖掘她们的优点,少评她们的缺点,站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委婉的指出她们的不足,她们就会亲近你,信任你,从而认真的听从你的教诲。在我接触的班级当中,一开始由于我的嗓子沙哑,粉笔字写得不怎么好,并不能吸引很多学生喜欢我的语文,更不用说喜欢作文了,但是只要经过我一两个学期的教导,就能使她们不再怕作文。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就是靠平时作文教学当中,耐心的给她们讲解怎么收集写作素材,如何取材、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去写;然后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再精批细阅,多做肯定,少作批评。总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的给她们批阅,比如哪句话说得具体,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个标点用得不当,都一一帮她们指出来,然后叫她们如何改正,如何提高。有的尽管写得很不好,也不能一棒子把他打死,对他作出全盘否定,只要他有一点可取之处,我们都要对他作出肯定。这样才不会伤失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上进心。这样,久而久之,长期激励,给他信心,他们就会写好的,如我们班的吴莉,陈桂芬同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再如2011届九(1)班,是我们学校所有语文老师都不愿意上的班级,每次考试平均分都不会超过20分,最高分不超过50分,个位数的学生占大多数,没有一个人及格的班级,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任了这个班的语文科教师,一开始,班风不正,士气低落,我就采用激励法,说我自己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如何如何不
行,夸他们比我聪明,多次激励,反复强调,严爱相济。一个学期下来,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及格率达到二十百分点,平均分提高15个百分点。所以,多肯定,少批评也是作文教学方法之一。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靠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堆积起来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与捷径,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积累去总结。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初中作文教学探索点滴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5 21:15:10
|第Q一课件n网k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模式陈旧,因此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成为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但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发现:作文训练从字句开始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还是沿用过去那一套模式化教学,即“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加上学生写作训练上存在的不足:学生对写作兴趣不大,写作材料贫乏单一,构思平庸无奇,语言苍白寡淡,行文缺少波澜等问题非常严重而且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功的训练。
语言(具体到句子)是思维的载体,表达不到位,再好的构思也难以实现。众所周知,作文技巧可以速成,而语言文字基本功却无法速成,唯一的途径是长期地、扎实地进行基本训练,舍此别无他法。
我的做法是有意识的把句的训练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听句、读句、说句、写句的能力和赏句、集句、用句的习惯。
听句、读句是说句、写句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子,反复体味语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读句与读全文有所不同,读全文的目的在于整体感知文章,而读句则把任务落实到句的表达上。读句时可以让学生记一些词语,背诵几个句子,品味句子的谴词造句的妙处,语气感情的特点,为说句写句做储备,说句:上课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说长句、说语段、说感想、描述事物、复述课文。对于说话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要求,不能怕学生说错。此外,课堂提问时,也要抓住时机强化说句训练,应该明确说的要求: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表达准确,避免词不达意;不罗嗦。再则,叙述语言应具体,描写语言要生动,议论要精辟,要看内在逻辑。当然,这些要求并非一下子就可以达到,边想边说,教师在一旁提示、引导、指正、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指正和引导十分重要,指出错误、及时纠正并提供思维导向和语言范例,能使学生逐步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并且由于教师的重视,学生就会产生这方面的自觉意识,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辉南二中 代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话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是很困难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模式能普遍开花结果。其实,作文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事,谁要用什么固定模式或方法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那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
近年来,我也试着对初中的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并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起始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设法让学生愿意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孜孜以求。学生作文亦然。我认为,对于我们初一新生,提高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方式方法很多。
首先,一定要让他们坚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文并不难。为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写,在每次作文话题范围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鼓励他们写真话,诉真情,“我以我笔写我口”、“我以我笔写我心”;鼓励学生常写日记和随笔等。只要努力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清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写作意图即可。这样,学生一般都能把文章写得较自由,写得较通顺具体。
其次,教师要降低作文评价“门槛”。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做,让每一个学生都尽量多地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第三,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多作片段仿写练习,引导学生向规范的表达一步步靠近。例如在学完《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后,让学生进行肖像描写练习,要求描写本班同学,不写姓名,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及性格特点,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种练习做得多了,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积累许多文章“零部件”的范式,以后他在写成篇文章时,就可灵活选择模仿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使作文越来越“像样”。学生常因能体验到写作的成功,他们才会对作文有兴趣,愿意写作文。这样才能使作文水平渐渐得到提高。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随看随写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要随时指导学生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了解浏览报刊、收看电视、搜集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大自然,了解社会,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感。另外,学校组织的活动,在 每次活
动前,都向学生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活动结束后马上设写作课。因事情刚过印象深,避免了过去“冷饭再炒”的现象。观察仔细写起来就具体生动。如我校举行的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篮球比赛,武术操比赛,文艺汇演……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随看随写的作文一学年达十几次,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自觉性,打破了作文教学封闭的格局,改变了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敷衍成文的弊端。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我在班上还读过高尔基、海伦·凯勒、哥白尼等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周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精彩的片段就让学生摘抄下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读者》〉《意林》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新闻、电视散文、科教频道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前几天我曾提醒学生看新闻频道中的节目,新闻记者对利比亚遭多国军事干预这一事件的评论,主持人那精彩的点评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谴责、愤懑、遗憾、无奈。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教学和写作方法的教学
阅读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语言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学到语言运用的很多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写作中就有可能写出“语言文字好”的文章来。为此,我注意引导学生精读品读教材中的优秀篇章,品味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或富有意蕴的词句,教育学生认真完成教材中有关语言品析的练习。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讲究方法对于写好文章也很重要,并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和实践。
五、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2)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3)批改形式多样化
常言道,“文不厌改”,要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而老师批改,可能作用不大,终究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自己批,老师批,家长批,学生之间互批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摘要:学生在考试之前把作文书作为法宝,死记硬背一些佳作,以其能在考试时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针对目前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办法,我们教者应该在平时注重学生的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把握好课堂教学,在字词教学和课文教学中引入作文写法指导,逐步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积累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目前,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对语文学科要求的提高,在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中,作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老师也都认识到了作文的重要性,加强了写作训练,大作文、小片断,每个星期不停地写,试图以多写来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殊不知“欲速则不达”,这反而造成了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写来写去,写不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往往是陈词滥调,甚至发生剽窃佳作的现象,且屡禁不止。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的作文教学环境已被诸多因素严重污染,这种污染主要表现在:(1)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极大地减少了找“米”的机会,对身边的许多事漠不关心,已经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步。整天在题海中苦游,对生活缺乏思考和认识。(2)语文课成了老师个人演说堂,老师只注重对语段进行繁琐的分析,点点滴滴,搞得学生成了记录器。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学生对作文已失去了兴趣,写作文就是为了交差。教师一布置作文,下面是中嘘声一片,作文教学成了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3)作文是学生的写作成果,老师没有重视对这一成果的处理,有了佳作也是课堂上一读了事,学生难以从中得到乐趣和写作的愿望。我们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如何整治被污染的作文教学环境,关键还是我们老师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一. 写作的基础是积累
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学生进行写作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如果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注意积累,就缺乏写作的素材。众所周知,文章的产生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写作之前需要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调查研究,广泛阅读,以摄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就像一个水库,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水”――写作素材,才能养好“鱼”――好的作文。当然,这要求水不能被污染,养鱼的方法要精当,养出的鱼才会肉味鲜美。怎样才能得到优质的水源?这就要开渠引“活水”。“水”从生活中来,“水”从群书中来。对生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眼、耳与脑、手并用,这样就能整治写作中被污染的环境。比如观察动植物,以蚂蚁为例引导学生从它们的体态、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等方面观察、研究,不懂的地方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或者是从网络上查阅资料,以尽可能多的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以后在写作中如有可用这处,就不会蜻蜓点水,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在对蚂蚁生活习性的观察基础上,可上升到美的情感的发掘,如对蚂蚁团结协作精神的赞美。更有同学观察一只受伤的蚂蚁被一群蚂蚁往洞中救治的一幕,联想到有的交通事故中,许多人在旁边围观,作无聊的看客,对受伤的人置之不理的现实,鞭挞了人类的自私,这不能不说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作文灵感的闪现。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把眼与脑相结合,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有时动动手也能加深理解。例如放风筝时,有的风筝扶摇直上,而有的却摇摇摆摆,一栽到地上,为什么呢?这可以在观察和动手之后找到答案。
结果发现稍微加长加重风筝的尾巴,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它诸如风筝的起源,现今我国的山东维坊国际风筝节等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博览群书上网浏览,深入了解,加深积累内容的深度。
引来活水后要管好水,这就要修筑大坝,建好蓄水池。学生对观察、感觉到的内容要注重积累。为适应各种不同文体的需要,积累素材时就要编排分类。如记叙文,可以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段落,积累那些在观察活动中来自于生活的启迪。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积累的素材,检查他们平时观察生活、博览群书的情况。老师还可以在每一学期建立素材积累的学分制,比如一学期满分为100分,老师可以在1――10分之间对每份素材作出评价。学生积累到的素材可以不定期地送给老师查阅,老师以其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给其打分,以此促使学生积累、培养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还可以通过举办优秀积累素材展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没词语可用,没东西可写,写出来后也不会苍白无力,空洞无物了。
二. 写作的引导在课堂
有的老师,对作文方法的指导仅限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在讲授课文中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作文教学。这就造成了授课与写作的严重脱节。要知道,课文教学最终还是为写作服务。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到润饰成文,环环相扣,不可偏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引导。
首先,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书面表达作好准备。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做浪费了课堂时间,使课文分析时间不够,不能到位。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三分钟演讲能使人才思敏捷,能出口成章就能下笔成文。当然演讲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再现性为特点,可以把平时观察、积累到的材料,基本保持原样用口语再现出来。如讲一个故事,说一段趣闻等。学生要做到有话可讲,就不得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第二阶段以创造性为特点,把过去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需要说出来,这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的提高。比如,对一则名言警句的认识,对身边或国际、国内发生的事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可以作出适当引导。
其次,把字词教学引向写作教学。老师在讲授每一新课时,不能只注重字词的音、形、义的教学,更应该注重词语的运用。学生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懂得如何运用该词语,这才是学习词语的最终目的。简单一些,可以是用词造句。要增加难度,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几个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对这段话也可以提不同的要求,是注重文采还是注重情节。这样使学生在积累词语时不只是注意词语的音、形、义,更要考虑词语在什么句子中可以运用,可不可以活用等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的过程。如“饲养”、“豢养”和“喂养”,学生在积累过程中就会注意到什么句子该用哪一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词语后,就立即让学生动笔,真正地把字词教活。
再次,融作文教学于课文教学。每一篇课文,老师不应该只注重划分段落、分析语段、归纳中心等。其实,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写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内心感受。另外,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仿写、扩写和续写等,比如学完《在烈日和暴雨下》就可以让学生仿写自己感觉中的烈日和暴雨;有故事情节的古诗词,可让学生扩写成现代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学完《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续写警官奥楚蔑洛夫拜见将军进的情节和于勒发财归来的情节。学生对诸如此类的作文兴趣很高,奇思异想中闪现出智
慧的火花。这样比教完课文后单纯地归纳中心、写作特色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最后,作文课要侧重于写法指导。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每星期的作文课,加强写作技能、技巧的指导。包括指导命题、审题、选材和构思,指导语言表达和修改等。标题是否新颖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定向。如今全命题作文相对减少,而给学生留有较大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半命题和材料、话题作文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命题上指导学生拓展思路和情境,用别具一格的文题来打动读者,如引用古诗词作为标题等,就比一般性的标题要好的多。审题过程中更要看清作文要求。情境作文是近几年常见的一种新的训练方式,要求学生运用联想或想象,设身处地从某一角度对特定的情境进行论述。学生如果局限于眼前,思路打不开,就写不出独特的作文。如以环境为话题进行作文,如果思维狭隘,往往在审题过程中认定为最常见的自然环境。其实,只要展开联想,环境有多方面,比如学习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是可写的内容,而且选材的范围更广泛,更容易写出好文章。如果都写自然环境,又大多侧重环保,千人一面,还谈何新颖性和可读性呢?再比如以对手为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审题中反弹琵琶,对手也可以是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才是最大的成功。所有的材料要靠语言来构建,语言就成了文章思想内容的外在形式,应先求通再求精。要使文章的语言准确,完美地表达思想内容,就得仔细推敲。作文写好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本次作文活动的结束呢?不是。“文章不厌百回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也曾把“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东西删去,毫不可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写作经验。过去作文教学只重视老师改文章,对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的能力培养不够。如今,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更有助他们写出好文章。
三. 写作的兴趣需激发
作文写好后,是束之高阁,永远尘封,还是用各种活动来展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每次完成的作文送到老师那里,如果像泥牛入海音讯全无,他们对以后的写作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其实,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都有很高的期盼。对每一次作文,老师都要及时讲评。
首先,佳作讲评、展示。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肯定,哪怕是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有这样一则消息,一堂图画课上,老师让学生画一幅山水画,有一个学生画得最糟,东一条线西一条线的,不成样子。但可贵的是这位老师举着这位同学的画问:“你们数数看,这幅画用了几种颜色?”原来这位同学用遍了水彩笔的所有颜色,这位老师评价该同学用的颜色是全班最多的一个,有自己的特色。如此糟糕的画都有可取之处,何况我们的学生都能写之成文呢?作文讲评时要尊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也许就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学生就会对写作充满兴趣。要充分利用橱窗、黑板和墙壁来展示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享受收获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此外,办《班级周刊》能使展示习作的园地更开阔。组织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其次,开展作文竞赛,校内校外都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内组织作文竞赛,把优秀作文打印成册。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子铅字,那种惊喜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向外投稿,参加各种杂志上组织的有益的作文竞赛,让竞赛也成为一种动力。
作文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为此,老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训练指导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目标。因此可以说,写作环境污染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整治,甚至是意识不到。
(注:此文曾发表于《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7卷第3期,有改动)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标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数同学们一提到写作文,都觉得困难重重,表现出害怕的心里。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充分利用学生的作文资源,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可以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当然老师要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在学生有兴趣时,及时让他写,帮他练。如入冬的第一场雪,我就让他们去观赏纷纷扬扬的雪花,听别人议论雪的“长短”,还鼓励他们品尝开雪仗、堆雪人、雪雕的乐趣,然后写成作文。这时我就依顺学生心态,讲读课随机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题目,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2)亲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要求学生把每天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过滤一遍。为了让学生“亲近生活”,积极参与,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脑海里的事情又多又有意义。比赛时,老师参与进去,跟学生一起交流,谈谈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学生在其中大受启发,积
极发言。学生们把一天内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同学之间的、师生之间的、父母之间的……这样,同学们开始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书写生活。(3)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便会激发。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流水帐”,老师也要找出闪光之处,哪怕是一个词用的好,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广泛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写读书笔记。
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学生便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进而体会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当然,通过写一点阅读感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裨益。
三、作文范例剖析,明辨“优劣”
作文课或作文辅导时,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进而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作文课还要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作文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更快。
总之,作文教学是辛苦的,但看到学生的漂亮作文我们则是幸福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情,多给学生自己表现的空间,相信一定能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一定会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