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这几年进行了分科教学,因为我文笔好,校长选定我教语文。但是我说“我教语文,我要用我自己的教学方法来上课”,因为我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不想让学生当书呆子。实践证明我的教学方法是对的,是好的。我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比同龄孩子高得多的。到高中体现的更明显。
退休了,阳光学校聘请我任作文班的老师。我提的条件是按我的教学路子走。校长听了一节课,肯定了我的教学方法。我一教就是五年。我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今年我自己租房子开班教学。
我全身心的投入,孩子们的作文水平,语言表达,记忆思维,观察分析的能力都很强。现在正值是年终岁尾之际,我准备搞一次知识盛宴。可有的家长感觉没用,浪费时间。我对此不解。
有个别家长的意思是要学“阅读”提高分析课文的能力,将来考试不丢分。我觉得那样应该去补习班才对,不过讲《黑马阅读》,对我来讲可就轻松许多的。还有的家长希望作文班的老师讲学生课本中的八个大作文。如果按学生家长的意思作文班就是孩子提前学习的预习班。此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讲我的文学作文课了?孩子们的作文写完了,欣不欣赏?点不点评?难道写完一篇文章就不了了之了吗?为了达到家长写得多的目的就再写下一篇吗?家长你们知道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吗?
培养孩子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会写文必须掌握词汇才行。不掌握词怎么能天天写作文呢?天天写作文那不就是天天写流水账吗?那还有什么意义吗?难道你不知道没有词汇的文章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毫无价值。学知识要扎实,不能像蜻蜓点水一样,更不能样样通样样松,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
我想我可以增设一节“阅读课”但我不能以阅读为主,更不能以补习为主。我不能丢西瓜捡芝麻。
第二篇:作文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体会
体会是指体验领会,也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作文教学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作文教学体会【1】
近几年来,作文在中考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作文教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教师一提作文兴叹,学生一提作文愁眉不展。作文教学已成了师生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回顾我近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别是作文教学,惭愧的说毫无章法,摸着石头、磕磕绊绊也没过了河,对学生的作文还是一筹莫展,最近听了赵主任的有关作文的讲座有了一点点的心得体会。
曾经的我只是把作文课上成了只讲作文方法技巧的道理课,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不会写作文或是没有信心写作文的状况没有对症下药,只是简单的求其会一些方法,再积累一些名篇,然后仿写,有些程度好的同学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而大多数学生则是一写作文就胡编乱造,想什么写什么,或根本不想乱写。听了赵主任的对话式作文讲座以后,我恍然大悟,作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啊,可以虚拟一个对方,以谈话的方式来写一篇作文,让学生在正常对话的模式下开展作文学习,例如,“春天真好”这一题目,就可以设置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写作:
1、你觉得春天好吗?我们学过哪篇文章总体上写了春天的好,你是否可以借鉴
2、你能跟我说说春天好在哪里吗?说详细一些
3、春天特别是在周末,你一般都干些什么,有户外活动吗?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你感受如何
4、你感觉春天怎么样,喜欢吗?
这样一来,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自然地一篇文章的内容也就确定下来了额,但文章所要采取的结构方式和相应的语言,我个人认为还是少不了平时的名篇、名言、好的开头结尾、好的语段的积累。
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在作文方面功夫下到了,再把我们总结出的精华传授给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即使不能成为写作种子选手,也可以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作文来的。
作文教学体会【2】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作文。让学生进入一种“我要写”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写作过程看成创造性的劳动,鼓励他们作文时放开手脚,求新求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思路,真切反映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述,起于教师的命题,终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学生作文写的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写作兴趣。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写作的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
第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有很大关系,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要创设良好的写作心境,就要热爱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发扬教学民主,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进而形成写作主动性的品质。
第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改变单一的情况,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或鼓励学生投稿,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三,写实话。写实,是从作文内容方面说的,即提倡写真人真事,表达真实情感,提倡写现实生活和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写。如写日记、读书笔记和书信。写话,是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讲的,是说语言要力求朴实,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的压抑了学生的少年天性。这就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是把它看成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而是视为机械的拼凑材料、套用理论的苦差事,这种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损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立不同的中心,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从而找出更有新意的东西。
第二,同一材料多种题材。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去作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对他们进行训练。第三,同一材料多种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写作顺序上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等形式,在语言表达上,可运用不同的句式、修辞,去生动的表情达意。
第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的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利用童话进行想象,使静物变动变活,会进行行动,会言语有感情。
2、利用图画进行想象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图画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开想象。
3、利用拓展、推测课文进行想象。
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是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时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学生远离了生活,是因为没有生活。
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有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布置了一片写景的作文,多数同学都写出了农村风景的优美,让人仿佛闻到了乡土的气息。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在作文中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其中一位同学写道:我躺在这绿草殷殷的草地上,沐浴着青草的气息,仰望着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我在春风的抚摸下进入了梦乡。忽然,我的手碰到软软绵绵的东西,并感到了一丝凉意。我睁开眼睛,哦!是一只可爱的刚刚出生的小羊在舔着我。它看到我往后退了几步,见我没有恶意,有“咩咩”的跑过来,在我的身边上下打量着我。正当我想和它亲近时,远处传来急促的“咩,咩”的叫声,我顺着叫声向远处一望:一只老山羊急匆匆的向这边跑来。我看到小羊蹦蹦跳跳的跑到了妈妈的身边,它们的样子真象久别重逢的母女!这名同学的作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母爱是伟大的。动物况且如此,我们人类的母爱是用任何语言都形容不出的。
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编造作文。此写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明白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写作教学在课内课外都应立足于“应需”,使课内外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它们的生活能力。
评价具有激励、制约的作用,因此改革评价的方法很重要。
1、多鼓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动机。
2、评价的方法不求统一。标准因人而已。
3、形式活。可采取小组互批互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评自改等多种形式批改作文,这样不仅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批改作文能力
总之,要摒弃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写真话、言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这对教师自身素质和知识、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作文教学体会【3】
现在的孩子写作文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条我想恐怕是与现在这个忙碌的社会,紧张的节奏,快餐文化的氛围密不可分,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加速期,古今中外任何一次社会大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从身体和精神上来付出。在目前的中国,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普遍享受法国的浪漫,瑞士恬适,美国的高消费,因为我们还不发达。社会的车轮在高速运转,孩子们必然受到影响,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读读经典,写写文章。呵呵,以上的内容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下面写点我们可以试着去做的东西吧。怎样帮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家都知道读书对提高写作的重要作用,多位成就卓著的泰斗级人物谈到自己的文学启蒙都是受益于几部好书(这几部书绝对不会包括我们的语文课本)。我觉得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果非要强调老师的作用,那就是他对孩子们读书的引领。这里要强调一点,有的人觉得只要把书买回来给孩子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买书只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只要花钱就行,一本书要让孩子读进去才有用,这就要花心思花精力了。读书做摘抄,这是个好办法。我们都知道毛泽东读书是必动笔墨的,一部《24史》读下来洋洋洒洒评点万言。我们读书时做的摘抄才是书中的精华,做的点评才是自己最个性的见解与感悟。一本书读毕,干干净净,这不是好的读书方法,如果点评批注密密麻麻,那才可以说这本书被你消化。如果我们读书能够做到随时摘抄,随时批注,那就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深挖洞广积粮,解决了无米下炊的问题。
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维,丰富想象,心得体会《作文教学心得体会》。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了模仿写作,学习促进了高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阅读材料就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已逐步告别连环画,而喜欢阅读文字。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作文兴趣高涨。这一特点应该与书法教学中的临帖有异曲同工之妙,解决了授人以渔的问题。
学生有了初步的作文基础,就要把眼光拓宽,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的作文不能局限于老师给的题目,不能局限于校园,局限于家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学生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体会观察,思想将逆射出耀眼的火花,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同一个人,如果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认识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它以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是赤壁之战,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到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同样是陶渊明,在有的人眼中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闲适的隐士,在有的人眼中则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的志士。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能使我们更客观更全面更正确地了解事物,对写作来说,则能起到一材多用的作用,又能使我们的作文出新。更多的时候,我们活在一种习惯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常常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要打破定势思维,首先要使思维不僵化,要让自己的心胸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智慧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维发散扩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维理念扩大一毫米,对已有的事物多一种怀疑精神,对事物多一个角度去认识,这样敢于打破常规,就会出奇制胜。
第三篇:作文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它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唯有重视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作文接力,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产生了兴趣,就会出现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主动去做,进而产生神奇的效果。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思维迅速运转,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
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自由作文模式---作文接力赛,将学生带进轻松、愉快的自由作文训练中。我首先将全班学生(64人)根据平时成绩的优、中、差搭配着分为8个小班,每个小班8人,按写作水平的高低按1至8的顺序编好号。每个小班都有1——8号,其中1号是最好的,为本小班的小班长,8号是作文水平最差的(当然没这样告诉学生,以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每个小班8个人共用一个作文本,每天每个小班相同序号的学生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代表本组也代表个人参加班作文接力赛评比。为了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保证训练效果,我要求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自己进行小修改,也可让小班内的同学和自己一起修改,然后再抄写在小班内的作文本上,小班长再面阅、写点评。我每天只需认真审查批阅8篇文章,轻轻松松。在进行作文审阅批改(包括小班长的批语)时,发现佳作好评语或存在问题则在班上读议,师生一齐品评,这相当于面批作文,收效很好。每天8篇作文中评选出1、2、3名,在小班评比栏给予“苹果”奖励,每月一次小结,每期一次总评,哪个小班“苹果”最多,再给予小班奖励。
这样从高到低轮流着安排接力赛,让同一水平的学生同一天竞赛,巧妙地解决了优、中、差生的写作水平差别问题,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让优生起了示范作用,使中下生学有榜样,让每级学生都可拿上一级同学的好文章作目标,学到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的优点,再结合自己构想去写出有一定质 1
量的文章。这样,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参加了作文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故事接龙,启迪思维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着重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一些作文,文思混乱,条理不清。学生们不懂得怎样去开拓思路,理清文章条理,长此以往,他们写作不但会思维阻塞,思路狭窄,还会对作文产生恐惧感。所谓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勤于思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不善于联想,思路就无法展开,即使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也是铺陈不开的。要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就必须发展联想、想象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本着培养想象,求新求异,帮助学生选好思维切入点,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
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我以续写为手段,让学生进行“故事接龙”:8个小班,每个小班一个作文本。我为学生们创设写作情景,如:“有一天,一个农夫下地回来,很害怕的样子对老婆说:‘今天早晨我在耕地,一只老虎跑来要吃咱们的耕牛。’······” 让每个小班的8个孩子轮流往下创编故事,8个人一人写一节,把这个故事编写完整。最后把8个小班创编的故事在全班展示交流,评选出最合情理最精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后,给予小班“苹果”奖励,一期后总评。
虽然刚开始时,小班编写的故事有的不合情理,有的不够生动,也有的毫无意义,但这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又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让他们继续扬起心灵的旗帜,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轻松、愉快地遨翔在作文这块天地间。
三、新闻发布,训练说话
说话和写作虽然有着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但它们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言为心声”,因为内容不受限制,便于抒发心曲,学生感兴趣,因而也更能说出水平,写出水平。加强说话训练,不仅让学生的思想得到锻炼,感情得到陶冶,还能使他们养成有条理地想问题的良好习惯,话能说好了,诉诸文字也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从两个途径着手:一是每节课利用几
分钟让两个学生上讲台练习说话,从1小班的1号开始到8小班的8号,这样轮流循环,每个学生必须充分作好准备再上台。说话内容可以是生活见闻,可以是电视、书报上看到的;可以说故事,也可以背诵散文诗歌等美文佳作。二是每周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内容可以是生活见闻、国内国外新闻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道德观察、共同关注”等栏目中报道的事,事例必须是真实的。先进行小班交流(给每人展示的机会),评选出“新闻能手”,然后在大班交流、评比,最后评选出“最佳新闻”和“最佳小记者”。
刚开始时,学生有的语无伦次,有的干脆说不出话来;有的两眼盯着地板,有的望着天花板,有的全身摇摆,很不自然。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不仅对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话姿势也自然大方了,说话也流利了,有的还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眉目传情。这让我深切体会到:“新闻发布会”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为书面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写的文章更有条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了。
四、多读多背,注重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语言材料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从阅读中来,写作也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阅读。但是,这种阅读是有限的,所以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了解他人的手段。别人的书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吗?写起作文自然就得心应手。别人的文字也可能写得很美,你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积累起来不都是经验吗?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你怎样做人,怎样面对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也有可能引发你的感悟,由此而生出写作的念头,不更是一举多得吗?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我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课内阅读积累。课堂上给予充足的阅读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或摘记教材中写得好的文章或段落;二是注重课外阅读积累。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
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以及一些优美诗文,要求他们熟读成诵,能灵活运用。在早读、午读、阅读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做读书笔记,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和内化,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语文知识,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就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也就生动起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五、经常练笔,熟能生巧
任何一中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写作也一样,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七八篇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让学生“熟能生巧”,在平时教学中,我没有放过任何一次写作机会,通过范文引路,以仿写、扩写、续写、写随感等手段进行小练笔训练。我们学的课文都是精选的名篇名段,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觉得某个地方写得好,不论是句还是段,都可以指导学生模仿练笔。如: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文章中那美妙生动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无不让学生感叹。尤其是三段排比句更是优美生动,朗朗上口。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过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学习排比的写法,练习写排比句。如在教学古诗《乡村四月》时,在学生通过看图、朗读理解诗句后,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进行扩写。又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激烈的比赛,野炊的难忘、有趣,课堂上发生的有趣的“**”,都不失时机地及时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完全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需要时,灵活运用。这时学生肚里有“水”,锅里有
“米”,不再为无水、无米而发愁了。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害怕作文的态度,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压力,让学生写得轻松、过得愉快,还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活力。
六、反复修改,提升质量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对教师批注语、教师的评语则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使学生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学会修改的同时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
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我们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指导学生首先对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其次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结构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等。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我先大致翻一下学生的文章,找到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再针对情况进行集体讲评,指出需要修改的方向(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对学生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我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
这样,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也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长期的修改训练,也使学生提高了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水平。
第四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我从自己这些年的从教经验看,对作文教学存在这样的看法,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商量,以求完善和改进。作文教学主要要注重这么几方面学生修养和习惯的形成。
一、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阅读是孩子们增加自身词汇量,培养良好语感,形成文字和行为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重要途径。如今的孩子无论是乡村的还是城镇的都只能局限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所以见识自然的受到很多层面的约束。而我们的习作时一个在想象多喝思维空间都比较广阔的平台,自然对学生的知识面、见闻、生活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写关于秋天的习作,县城孩子在色彩和情感上自然远不如乡村孩子来得到位。对于写关于科技发展和想象类的作文,农村孩子又远没有城市孩子那样的见识。归根结底就源自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就是学生的生活经历。经历了,无论是过程的叙述还是情感的表达都相对有话可说,有情可依。
于是,我们可以借助于书籍来弥补学生的见识,在阅读书本的时候我们要适当的加以方法上的指导,并要长期不懈的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学生阅读时能够了解事情概要;能够记笔记,写下自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能够做一些批注写写自己对知识与情感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在阅读中拓宽对生活经历的积累,对词语、句子的积累,对语感的形成,对事情的表达方式的认识。以求今后的习作中可以加以运用。灵巧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和迁移到自身的生活情感中。
二、生活经历的呈现与实践。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很丰富,但是往往在没有点破的情况下孩子们不知道原来老师所说的事情就是自己经历过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孩子还原生活的时间和机会,不要过急追求学生写法的指导。有时候几句好话可比长篇大论,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础要好就要从生活感受的再现做起。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经历中,就能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交流和叙述中。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照片、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再现生活场景;可以通过一些谈话再现生活场景;可以通过影片、多媒体呈现帮助学生重拾生活的点滴乐趣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活动即时形成生活经历。、三、写作的指导。有了活动经历和充分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来说,言之有物,内容也各有不同了。这时候我们要指导学生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这里我还是认为我们可以轻轻点播,要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习作中的写作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打算怎么写。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在运用能力,二是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实际功效,从而更加喜欢阅读。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根据情况加入自己的点拨方式。比如:提供几个词语或是几句话语要学生在习作中使用上,培养孩子的语言、词汇运用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使用语言、词汇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生活和学习中的积累。
四、要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一般说来一篇好的习作可以说修改占了一半的功劳,所以有人说作文是改出来的。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提出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作文的自我修改能力和互评壶盖能力。因而,教学中我们要多多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我想主要包括:
1、修改方法的指导。如:删、改、换、添等等。
2、修改形式的指导,如:自己阅读修改,同桌互动修改。在修改习作的同时,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意见,形成一个系统的修改氛围。
3、习作修改的步骤。要有层次的进行修改,没有个步骤我们具体做那些事情,完成那些任务。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话才能事半功倍。
作文是学生的一项难题,今后的路还很长,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仁的指点和帮助。
第五篇:高一作文教学体会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语文,按教材要求,本学期集中训练学生议论文的写作。站在高考现实的角度看,学生高考绝大多数作文是写议论文,因其保险,虽难拿高分,但也不易拿低分,更不易走题。基于这些原因,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作文训练的重点。怎样让学生写出一篇议论文?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措施。
学生写议论文碰到的第一大难题是分不清议论文和记叙文,常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为此,首先要让学生知晓两种文体的区别,最好的办法是印发同一题目的两种不同文体的高考满分作文,比较其异同,让学生直观感受两种文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就同一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和议论文,深刻明了两种文体的区别。接下来,老师选取学生作文中两种文体优、中、差不同等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巩固学生的直观感受,真实地掌握两种文体的差异。第一个难题解决了,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学生写议论文用的最多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可学生在作文时,不管什么论点,所举事例中国的事例一律是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外国的事例固定是爱因斯坦、爱迪生、贝多芬,事例不仅陈旧,而且严重缺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为此,在高一第一学期我就有意识地帮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每周选两件课,在上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感动自己的人物事迹,用此办法逼学生看课外书。另外,定期印发写作素材,鼓励学生积累。有了论据,并不意味学生掌握了举例论证。学生不会用论据。学生在举例时,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不会概括事例,二是不会扣住论点分析论据。所以,接下来就要针对学生这两个问题展开专题训练。
学生掌握了举例论证,议论文的写作可以会写一半了。接下来应训练学生议论文的结构了。结构的训练,模仿是最好的办法。印发不同结构类型的高考满分作文,规定题目,让学生反复模仿写作,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至此,学生应该能写一篇议论文了。至于写好议论文,老师的训练在其次,学生的思维深度,语言功底的深厚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