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工程概论复习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的40个为什么?
交通运输概论复习内容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点? 为什么说道路交通系统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解决车的移动问题? 你知道交通系统是由哪五个部分构成的? 为什么许多国家或城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 我国的城市交通为什么要强调公交优先? 为什么说城市交通面临的不是简单的车和路的矛盾? 为什么说地铁在城市交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轨道交通除了正线以外为什么还需要辅助线? 为什么有的城市轻轨采用橡胶轮胎? 为什么城市轨道的站间距比铁路要小? 为什么城市轨道不太采用高架的形式? 道路设计中为什么要针对平面圆曲线限制极限最小半径? 公路上为什么会设置挡土墙等支挡结构物? 在许多情况下桥梁为什么会需要大跨度? 道路平面线形中为什么需要设置缓和曲线? 道路设计中为什么采用“视距”的概念? 道路上立体交叉的作用是什么?看懂立体交叉车流的组织。什么叫道路的“事故黑点”,你能够列举三个典型的事故黑点吗? 城市道路中的干线交叉口为什么采用联动控制? 什么是交叉口的冲突点?一个四叉路口,各个方向均能够通行将产生多少个冲突
20. 你知道什么是交通需求管理吗?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你知道什么是交通控制吗? 为什么在城市主干道信号设置要考虑人的步行速度? 城市交叉口如果设置左转车道,为什么需要与交通信号的左转相位相配合? 机场为什么需要设立滑行道,滑行道主要有哪几种? 机场跑道为什么要与主导风向相一致? 你知道什么是机场系统中的“空侧”和“陆侧”吗? 你知道为什么我国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农民工或者农村群体吗? 为什么道路交叉口需要设置信号灯? 为什么地铁线路不一定全线都在地下? 机场为什么一般需要离开城市一定的距离? 现代机场系统为什么要划分为空侧与路侧两大部分? 为什么道路线形设计中要强调对于安全的保障? 城市交通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居民出行调查? 城市为什么需要进行交通规划? 为什么在城市内中低速磁悬浮比较高架轮轨系统在环境保护上有优势? 为什么说交通运输工程类的学生不能简单地继承前人经验来完成未来的工作? 你理解为什么在本课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实际交通现象观测吗? 为什么说物流系统不等同于货运系统? 为什么说货物运输不是简单的货物移动,而且包括货物运输组织和管理控制? 你知道什么是单行道吗?你理解单行道条件下交叉口交通组织的优点吗?
第二篇:交通运输工程概论复习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的40个为什么?
交通运输概论复习内容
1. 为什么说道路交通系统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解决车的移动问题?
2. 为什么许多国家或城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
3. 我国的城市交通为什么要强调公交优先?
4. 为什么城市交通不可能满足无节制的需求?
5. 在公共交通中为什么很多城市重视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
6. 为什么说地铁在城市交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7. 轨道交通为什么需要“折返线”?
8. 为什么有的城市轻轨采用橡胶轮胎?
9. 为什么城市轨道的站间距比铁路要小?
10. 为什么城市轨道不太采用高架的形式?
11. 很多情况下BRT为什么采用检票进站方式而不是车上售票?
12. 道路设计中为什么要针对平面园曲线限制极限最小半径?
13. 公路上为什么会设置挡土墙等支挡结构物?
14. 在许多情况下桥梁为什么会需要大跨度?
15. 道路平面线形中为什么需要设置缓和曲线?
16. 道路设计中为什么采用“视距”的概念?
17. 道路上立体交叉的作用是什么?
18. 为什么在城市道路中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19. 城市道路中的干线交叉口为什么采用联动控制?
20. 快速道路为什么有时采用入口控制?
21. 交通管理中为什么需要车辆管理和车辆检验?
22. 为什么在城市主干道信号设置要考虑人的步行速度?
23. 城市交叉口如果设置左转车道,为什么需要与交通信号的左转相位相配合?
24. 城市道路中左转车道为什么不一定在道路的最左侧?
25. 机场为什么需要设立滑行道?
26. 机场跑道为什么要与主导风向相一致?
27. 为什么说物流系统不等同于货运系统?
28. 为什么在道路交叉口设计中提出了“冲突点”的概念?
29. 为什么道路交叉口需要设置信号灯?
30. 为什么地铁线路不一定全线都在地下?
31. 机场为什么一般需要离开城市一定的距离?
32. 现代机场系统为什么要划分为空侧与路侧两大部分?
33. 为什么城市不可能简单地采用修建道路的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34. 城市交通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居民出行调查?
35. 城市交通规划为什么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规划项目?
36. 为什么在城市内中低速磁悬浮比较高架轮轨系统在环境保护上有优势?
37. 为什么说交通运输工程类的学生不能简单地继承前人经验来完成未来的工作?
38. 为什么强调交通运输工程类的学生要注意对于实际问题的观察?
39. 为什么强调交通运输工程类的学生需要注意阅读相关的刊物和杂志?
40. 交通需求预测中所采用的“四阶断”模型中的四个基本阶段是什么?
第三篇:交通运输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密度:某瞬间单位线路长度上的车辆数。
2、巡航速度:飞机以匀速飞行的速度。
3、车头时距;同一地点相继车辆经过的时间间隔。
4、交通流;运载工具在交通运输网内运行时,可类比于气体或液体分子在介质内的流动,称作交通流。
5、交通量:单位时间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某断面的车辆数。
6、航道: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称作航道。
7、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系统,各种交通运输设施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
8、停车视距:同一车道上,车辆行驶时遇到前方障碍物采取制动停车时所需的安全距离。
二、填空简单题
1、交通运输系统五个基本部分:运载工具、站场、线路、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分类:轨道、道路、水路、航空、管道 交通运输
3、四个方面表征或评价一个交通运输系统:普遍性、机动性、效率和效益、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
4、船舶的吨位:(1)容积吨位按船舶内部封闭容积以2.83㎡作为1t表示的吨位数.它用于船舶登记,故又称为登记吨位.(2)重量吨位为船舶的载质量,分总载质量和净载质量。
5、码头是供船舶停泊,以装卸货物、上下旅客和进行有关专业性作业的构筑物. 码头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码头平面布置、码头岸线长度、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码头结构设计等.
6、码头布置形式:(依据岸线的自然条件,装卸作业、存储作业和集疏运作业条件,所需泊位数等因数)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离岸式。
7、海港:沿海修建,为远洋和各种海船服务的港口。内港:位于通航河道入海口处,为内河船舶服务。
8、客运车站形式:尽头式、通过式、混合式。
9、防波堤形式:斜坡式、直立式、混合式。
10、交通标志的作用分为管制、警告、引导、信息四种。
11、交通项目评价分为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
12、稳态交通流:在交通运输网的线路或通道上行驶,运载工具往往依次鱼贯而行,较少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交通流处于稳态流动状态。速度、交通量和交通密度是表征稳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要素。
13、车辆平均速度:各组车速Vi乘以该组车辆的密度占总密度的比例。14、15、道路通行能力、交通量: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速度要求下的最大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某断面的车辆数。
区别:交通量反映的是交通流的实际载运工具数,而通行能力表示交通运输设施潜在的最大可能的能力。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
2014-201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内容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喝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不是偶然的结合,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的结合起来。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基本特征。也是最鲜明的特征。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对反映,而革命性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而这两者是统一的。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2013:p28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段2010:p27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2013:p29 2010:p2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到此段最后。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表现。从这个角度,它是无限的。时间是一维的,不可逆的,这又是说明它是有限的,所以时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对立统一。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5、物质决定意识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表现。
意识来源于物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如实地反映,错误的意识是歪曲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使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具体形态发生改变。比如:大楼的设计蓝图是意识,在蓝图的指导下,人们使用工具,作用于原材料,使原材料的形态发生改变,变成一栋大楼。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则阐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除非,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8、实践的含义、特征、形式。
实践是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其特征是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时间使人生存的基础,然后时间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最后时间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其基本形式分类: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9、实践在意识产生、认识过程(第二章)、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实践决定着人的社会本质。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人类活动主体性的确证。(加)2013:p65 2010:p64-65第一---第四
10、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对应,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及其关系。
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主题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有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义的正确选择。
11、唯物辩证法对联系、发展的理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意义。普遍性: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
特殊性:我国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等等
13、质量互变规律(即质变与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又引起新的量变。
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其方法论意义在于,一,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要把握适度原则。二,注意在理论上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三,注意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在实际中的指导意义。四,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质量关系。
14、否定之否定规律(即肯定与否定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指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其实质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历经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使事物在其发展中包含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展现自身的完整性、总括性。1)要从事物存在的总体出发,辩证地把握肯定和否定。2)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出发,正确地对待前进和曲折。3)要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合理地运用否定之否定。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真理的客观性。
5、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7、实践中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及其辩证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及其辩证关系。
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及其辩证关系)。
5、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6、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7、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9、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用和实质。
2、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2、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
2、“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BE)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C、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E、都主张精神产生世界万物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BCD)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D.没有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发展中的过程
E.否认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D)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反映剥削阶级愿望的哲学具有陕隘的剥削阶级的偏见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人脑中的鬼神观念是(BDE)
A.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从现实中找到原形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设计出来的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内容
内容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哪些? 2..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指导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及基本要求 内容二: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7.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内涵及指导意义 内容三: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11.科学发展观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诠释
1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内容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注:1、2、3、7、8、18重要!)
内容四: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5.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方式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1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内容五:
1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9.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0.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1.民族问题的处理原则 22.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