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了,我深深感受到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中学。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上作文课,怕改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成为困扰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办学条件差,学生阅读少,没有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村中学的图书存量有限,分类不全且更新缓慢,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严重匮乏,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滞后、多数学校还没有校园网,甚至一些农村中学的图书室因为无人管理,还处于不开放状态,学生的阅读材料远远落后于城区中学,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语文教学要求。
2农村教师写作水平有限.,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语文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
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上岗培训,对写作理论基础掌握较差,作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农村语文教师,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写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失当、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的现象,以致于使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
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或无从下手,学生写作水平越来越差,就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二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必须加以改进。
3师生共同缺乏与外界沟通,屈限于固定的生活空间。
农村师生长期生活在乡村,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都走不出校园,外出少、阅历浅、视野狭窄,对外界缺乏了解和沟通,面对我国向市场化、信息化迈进的今天,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师生的文化积淀未能与时俱进,跟社会共鸣,长期繁重的工作使得绝大多数教师身心过于疲惫,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重理轻文的社会思潮,无形中让学生放缓了写作的步伐,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家庭生活之间,作文的立意低,难以出新作品,优秀作品。教学质量受制于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4.家庭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在写作方面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一般家庭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高低,特别是作文水平如何?他们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关心,而且能力有限。
5.教学方式单一,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注重环节训练、不注重写作积累;注重写作技巧训练、不注重语言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作文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审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更谈不上素质培养。而新教改要求在作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的教育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生理与心里、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发挥。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根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农村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水平,以便于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对写作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激情状态,会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学生才会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行为。
3.指导学生摸仿写作,强化训练。
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学写作前,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即模仿。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模仿包括:文章好的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立意等。学生的摹仿力很强,只要细心指导,仿写文章也一定会成功。模仿写作,可为学生写作文夯实基础。
4把握阅读.、积累和观察三个重要环节
写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调动思维,运用材料的过程,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积累大量的材料。首先,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读书、背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文章是由字、词、句、片断组成的,只有具备了丰富词语、词汇,具备了表达的基本功,具备了丰富的史料、知识、道理、信息,并借鉴别人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写景状物,议论抒情的,才能写出生动完美的文章。其次,在进行课文讲解时,要以课文为范本,将课文中的语言、语法、句法和文章结构知识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加大写作知识的拓展、积累。积累材料的渠道还有很多,如阅读报刊杂志、名篇佳句、优秀作文和网上资料等,都能开拓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文章无话可说,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活动范围小,交际有限,阅读的局限性很大5实现作文教学走向社会化
一是促使学生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在主体地能动地作用于象物的过程中感受、认识事物,掌握工具,形成能力,改造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的。学生作文的能动性表现在通过书本知识--其实也是古今中外的社会知识--及其由浅入深的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而形成的综合性感觉,对作文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因为作文的生命孕育于社会生活,发育于社会生活,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生活。这样,作文社会化的教学就引导着学生走认识与体验相结合、评价与表述相结合、作文与改造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二是引导学生进入信息化社会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又是传播社会生活信息的重要载体。从原始的口耳相传,至文字记载,直至现代的影视广播和当代的电脑联网,作文在这些社会生活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不管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慢、手段的优劣、质量的高低,但都离不开作文这一媒介。何况,现代社会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更需要社会化的作文。因而,现代作文教学社会化是引导学生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三是为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奠定了基础。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格调情感不同的语文名篇,阅读了大量的反映各个时代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的优秀作品,并且指导学生逐步去学会观察和分析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从而根据某些要求去作文。而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的真实生活,学生不仅流露自己的心声,而且必须合拍于社会心声,不仅自己确立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而且也必须对社会的美好的人事起鼓励与及倡导作用。
6作文素材来原于现实社会,又为现实社会服务。
然而,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关注
现实,掌握大量的生活信息,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习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表达真情实感。
7加强写作练习,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写作练习一般可采用三步走的方法:一是写少,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二是写多,至少每周一次;三是鼓励,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写作时,要做到:首先,在写作文前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要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告诉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下笔,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途径很多,但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个年级的作文存在着共性的问题:
一、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不能言为心声;
二、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反复絮叨以充实字数;
三、选材俗套,了无新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四、立意起点低,思想认识高度不够;
五、在形式、结构、写法等诸多方面都缺乏设计与创新。
分析三个年级存在问题不难发现,其实目前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仍然是积累、运用、立意、包装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试用分阶段、分层次逐个击破的方法来解决。
七年级重在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降低畏难情绪,同时帮助学生做好厚积,以便日后的薄发。这就要求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起点要低,不要奢求学生一下子达到某个高度。平时的作文训练采用三步走:一是写“少”,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只求言通语顺,能准确的表情达意;二是写“多”,随机的语段练习常有常新,正规的作文练训练至少每周一次;三是鼓励,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除了继续七年级的语言积累外,应该更注重学生哲理性语句创作能力的培养,除了注重材料的积累外,应该更注重材料的筛选能力的培养,除了注重范文引路的作用外,应该更注重作文修改的作用。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学习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每遇到一件触动人心的事迹,每看了一幕有影响力的影视剧,每通过报纸杂志接触到一个公众人物,每遇到自然界的一种变化都习惯于问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了什么样的深刻认识。”最好是在班内封几个“小哲人”,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思考社会、感悟人生。
九年级的作文教学要在创新上多下功夫。对于考场作文文题的创新,文章开头、结尾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根据不同同学的特点为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适合议论文体写作的学生人数多少,都要把议论文当作一个重点来练一练,这对于学生语言的严密性、逻辑的缜密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的引导都有很大的帮助。九年级的作文不易多写、多改,易多展示、多表扬激励。九年级讲课任务量大,时间紧迫,很多作文都是在平时的小测验时进行的,集中指导不现实,集中评改收效甚微,最好是以一对一的面批为好。对于每次作文中出现的一类文进行展出,对于作者集中表扬即可。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一些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级分化严重、文化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教育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们不断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成绩、行为和道德习惯方面改正缺点,取得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原因;解决方法
班主任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小学教育的优劣,关系到人的一生,小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自然与小学班主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一、爱岗敬业,加强自身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教育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有效地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1.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时代的进步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学生中站稳脚步。学生信服和尊重老师一般都是由于老师知道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班主任在知识传播、更新途径多样化的今天,必须不断对自己“充电”,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具备多种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等,这样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在班级中突发的各种状况。
2.热爱工作,为人师表。对班主任工作的无比热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先决条件。小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外界的人、事、物对他们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而老师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对工作的态度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班主任要努力塑造自己课堂内外的形象,如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可以具体到很细的地方,如注意板书、课堂语言要规范等。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其他老师相处时也都要注意礼仪等细节。
二、热爱学生,因人施教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学生,这是班主任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爱孩子的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三、言行一致,公正无私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讲信用,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言行一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班级同学面前宣布的计划和制度,必须如期执行,要有始有终,切忌虎头蛇尾。
2.答应学生保密的事,就一定要守口如瓶,即使事情的发展需要公开,也要征求本人的同意才能公开。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不管在任何场合,决不说做不到的话,也不说过头话,以免脱离实际,言而无信。
4.一旦事先说过的诺言在新的情况下不能实现,要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说明情况,取得学生的谅解。
班主任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干部或一般学生,成绩好的或成绩差的,听话的或不听话的,都要一视同仁。处理任何事情,都应该是非分明,不能有偏见。要肯定正确的言行,制止错误的言行,奖惩分明。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表率作用,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是形成班级学生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当好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四、培养班级干部,发挥小助手作用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光靠自身的热情和能量是不够的,培养一批班干部,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是班主任不能忽视的做法。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班集体要选择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做班干部,在保证班干部队伍中一定量具有能力的学生的基础上,可以让那些学习成绩好却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或学习一般而有特长的学生加入班干部的队伍。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参加班级建设的机会,让他们乐于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
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一是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二是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在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培养班干部团结的协作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
五、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全面了解、教育孩子,一定要深化家庭教育。班主任首先要全面了解家长的情况,对家长要较全面地了解,如知识层次、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学习和前途的认识等。其次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较全面地要求孩子。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孩子健康地成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方式。目的在于沟通思想,互通情况,达到教育学生的一致性。在家访时,与家长谈话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既要赞扬学生的长处,也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态度要真诚,切忌告状。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近期班上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宣传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同时请优秀家长介绍其先进的教育经验,以便其他家长借鉴,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求得较好的配合。
六、建设良好的班风
班风,即班级风气,是指一个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的风气。它是师生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风貌,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在接班之初,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班风的构成要素。另外,班主任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如“学雷锋周”“文明礼貌月”“为班级争光,搞好体操比赛”等。目标明确了,团结加强了,纪律性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和锻炼的风气就会逐步形成。
奋斗目标的确立必须实事求是,也就是班风建设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都不利于班集体建设。对基础好的班级,目标可定得高一点;而对基础差的班级,目标就应定得低一点。班主任可根据目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实现班级和个人的双重目标。优良的班风建设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班主任要为促成良好的班风尽职尽责,让班级中的每一分子都乐于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和学习。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必能形成团结和谐、奋发上进的班风。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充满挑战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积累经验,创新方法,真正全面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创建优秀班集体,为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 史玉英)
第四篇: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全区行政村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区农村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看到了缺点和不足。
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
我区共有3个乡镇,38个行政村,一个资产管理委员会。村书记、主任“一肩挑”12个村,村“两委”委员305人,交差任职88人,农民党员2128人。近年来,在“和谐社区(村)创建”、“ 精神文明建设”、“ 三向培养工程”、“ 农村社区试点”、“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陈宏发,“五个好”村书记李扬等一批先进典型。近五年新发展党员近400名,极大地改善了党员的年龄结构,提高了党员整体文化水平,为村级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越来越受到村民关注,村委会地位逐渐上升,村党组织地位迅速下降。具体表现为村主任强势,“两委”不合谐村数量在增加,“两委”交差任职比例低(只有28%的党组织成员当选为村委会成员),村支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全区村支委共161人,年龄50岁以上有93人,最大的支委67岁,初中以下文化占76人)。
问题存在原因:
1、村书记队伍管理教育不到位。存在有能力、有影响的易失控,不犯错误的没能力,年纪大的“混日子”现象。本次走访的村级党组织中,真正有规划想干事的负责人并不多,多数村只把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或寄希望于上级的政策、资金和物资支持。更有甚者以上级政策不支持,村民致富有门路等理由掩盖自己的不作为。同时,来自上级的约束也相对不足。
2、村班子自身建设不到位。村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明显少于社区,有的村只有到了“七一”才找党员开个会,旅个游、吃顿饭层面上,对党员进行教育更是奢望。有的村级组织缺乏有效手段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致村部和村民活动场所破旧,活动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村“两委”班子主观上不作为,总以资金不足、没有场地为借口,少开展、不开展活动,造成了一些党员与群众没区别,甚至党员不如群众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
3、党员队伍不能涵盖所有乡村能人,村党组织后备人才奇缺。通过调研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有的村书记嫉贤妒能,怕发展了乡村能人,顶了自己的 2 位臵,故意拖着不予发展。二是少数村书记业务素质偏低,不会做发展党员工作。三是有的村入党靠自然成熟,村党组织不闻不问,坐门等客,对入党申请人漠不关心。四是个别村受家庭、宗派势力影响,在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上意见不一致,通过不了。五是部分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个别党员自身形象不好,在群众中威信低,影响坏,致使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减少。全区现有农民党员2128名,其中55岁以上1050名,占总人数的49.3%,35岁以下250名,只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1.4%。
(二)执行力差、不能因地制宜和缺少创新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党建方面一直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最近几年出台的:“双述双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四议一审两公开”等一批制度都很好。但一进村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许多好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挂在墙上,没能认真执行,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当遇到村里的个性问题时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另外,新形势下我区农村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种养殖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城郊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明显,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现状。农村社区工作还在探索阶段,许多相关政策制度还没有落实,对于大量入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还没有抓起来。由经济大发展推动的收入激增与村民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突出。
问题存在原因:
虽然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相应的执行力,区、乡、村三级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因为没有相关制度制约,各乡镇对村务、村财政的监督形同虚设,乡镇多充当村报帐员角色,对村里的大事知道的少、管的更少。例如:村委会一届只有三年,有的村领导却敢签署10年以上的长合同,给继任者造成工作上极大的被动,给村级财政造成极大损失。对村书记、村主任制约手段少,没有硬手腕,不少村35岁以下党员几乎没有,后备人才几乎为零,乡镇党委也拿不出好办法来。书记一干几十年,想换没人选,严重降低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村主任为民选产生,多数家里条件好,乡镇对其制约手段多为扣工资,这对他们几乎没用。失去有效制约的公权力往往为私人所用,这也是干部不想事、不干事,想私事、办私事的根源。2008年以来,区纪委查处案件70件,涉及村“两委”成员的达29件。乡镇一把手抓党建刚刚推开,各乡镇对解决村级组织近年出现的新问题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多,创新无力。用旧思想旧制度去管新情况的多,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推出新举措的少。
(三)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多年来,市区的东西延伸和北扩使我区产生了“城中村”现象,***进入了城区管理序例。由此出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土地征占上访、土地出让金分配、农民如何市民化等一系列过去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为当今我区农村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存在原因:对于新兴事物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对突如其来的城市化和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在心理和经验上存在着严重的准备不足。另外个别村干部有私心,处事不公又缺少有效监督导致事态严重,村民上访。还有些村干部怕得罪人,影响自己连任而丧失原则,对村民代表一些无理要求听之任之。大部分村“两委”干部缺乏远见,在土地征占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保护集体资产,失去了集体收入和创收能力,丢掉了党建工作的基础。
三、对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后备人才培养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难、村干部选拔难、新农村建设缺人才的问题,在严格选任标准的基础上,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严格选任标准,创新选拔机制。不为换届而换届,对没有适合人选的村不能为了完成换届的任务而降低用人标准,同时加大上级选派力度、探索村干部跨村任职等方法,保证村干部有本领能干事。
重点培养后备人才。将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纳入区委组织部干部人才库统一管理,将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列为区委对乡镇,乡镇对村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强化“三向培养工程”,提速村组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优先他们中选拔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干部。切实将包村干部工作抓起来,奖勤罚懒。对家族势力影响党员发展的村,乡镇党委应采取适当方式保证没有家族背 5 景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二)确立发展模式,给各村指路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我区村级组织建设的最大瓶颈是没钱办事,中央、省市区的匹配资金和项目毕竟有限,修了这家的桥就没钱去铺那家的路。说到底要解决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就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其次是“城中村”问题,村子基本上失去了农村的所有特征,村民身在城区身份为村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圈,也不便于管理,从而生发出大量问题,只有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两条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即“两进一退”模式。
两进:
**村模式。***乡**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体现出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在其他村以极低的价格出让集体资产时,村里以股份制形式把两个企业保留下来。二十多年里,两个企业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企业效益大不如前,他们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谋出路,筹资兴建了***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增加达80万元。
传统强村的典型----**村模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优越的地理位臵,雄厚的工农业底子成就了**模式。马金模式也是目前为止我区农村党建工作可见的成功标杆,是大部分村的发展方向。
一退:
***乡**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资产管理委员会前身**联社,幅员东起**,西达**桥,南到***岸,北至铁路。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快,**联社成为第一个城中村,随着农村功能的逐渐弱化直至完全丧失,2004年改制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变行政村为纯经济组织,委员会只为村民管理集体资产,舍弃了村务工作。2010年**资产管理委员会用资产赢利为45岁以上村民全额办理了养老保险,为每名青年人交纳了15年的保费。现有在册村民126人,全部城市化,且和谐稳定,村民过上了市民的生活。**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应具备条件:
1、村级组织要有一定的物业财产(相对现金财产可保值增值)。
2、村民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不出不进通过自然减员达到去农村化)。
3、要有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对管委会的财务进行监督(纯经济组织毕竟不同于行政村,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4、村民同意。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定期组织全区统一培训。在换届的同时,就要统筹纪检、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农林水、交通、计生、公安、检法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村级组织所需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订单式培训。按各乡镇实际需要定期选派相关部门优秀干部下乡进村对村干部进行小集中或点对点订单式培训。
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村属性。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他们的未来与现实表现挂钩,才能使他们真正在村级组织各项建设中施展自己全部才华。
(四)提高待遇,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村干部每年单靠上级转移支付开支,收入已明显落后于外出务工人员。各乡镇要建立村干部工资与村民收入同步上涨机制,要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保证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在《离职村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基础上,扩面提标,让为党工作一辈子的老同志在晚年能得到党的关怀,让老同志与时俱进地分享改革成果。
(五)加大投入,缩小各村硬件差距
加大对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配足、配齐相关设施设备,集中精力解决个别村村部建设问题。
(六)强化制度建设,打好依法治村根基
针对选举,建立村“两委”干部任期内工作承诺项目化管理制度。对任期内不能兑现竞选承诺的干部要进行问责,对一些庸官懒官要及时查办。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职责,杜绝越权办事。建立包村干部定期汇报制,村财乡管制度,执行财务联审,强化日常审计,深化乡镇一把书记抓党建活动,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力的监督。建立全区统一的考评制度。
(七)强化城乡共建,提速村级集体发展
调研发现,我区开展的城乡共建活动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举措。通过“一帮一”、“ 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让区直部门党组织和优秀社区去帮助和扶持农村脱贫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 8 果。
(八)坚持一村一档,实现村级组织建设项目化 给全区38个行政村建立影响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急需解决问题档案。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多村一策的个性解决办法。由组织部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能解决的问题监督速办;对需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进行协调,限期办;对近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定期考核,时机成熟立刻办。通过解决矛盾纠纷,开展有益活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提升村级党组织地位和工作满意度。
第五篇: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①、审题不深,思索欠谨
审题不细不严,不加思考就下笔开写,致使写作内容最容易偏离了题旨。还有些学生对题目往往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总是想当然或以表面的认识来审题,即使没走题,也得不了高分。审题时,虽然不可能字字斟酌,但也一定得字字细细推敲,并从整体上把握话题的内容指向,这样才能达到审题的目的。
②、沉于想象,个性张扬
写文章固然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应建立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少作文中就多天方夜潭般的故事,如电视电影的情节一样等,甚至写虚拟的生活和无聊的游戏,这类“无根据”文,完全没有现实针对性,躲进小楼,与世隔绝,故事新编,编得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文章只配自娱自乐。
③、选材陈旧,积累肤浅
作文代表那些思想积极向上、学识丰富厚实、思维灵活敏捷的学子心声。从作文上看,有很多地方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涵养,阅读广而体悟深,积累厚重而又充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许多作文中,材料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薄的印象。极少数可能由于时间、气氛限制而“灵机应变”,致使材料选择失当。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事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但你用我用他也用,太多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自然打折了。所以,材料的选择就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让你那特色靓丽的材料,带着早晨晶莹的露珠,映到读者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惫中耸然一振,眼睛顿时睁大,放出异彩:这个学生读书一定多!
④、字数贫血,书写糊涂
中学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字数不够,是明显没达到起码的要求。所以字数一定要够。字体难看,不易辨别,近似“甲骨文”。更有甚者卷面勾勾抹抹,惨不忍睹.⑤、转贴抄袭,改头换面
作文的目的之一是考查你独到的认识和感悟,独到的就不能是别人的。有的考生平时不注意积累,临写看几篇范文,下笔时做一番调整或略做改动,就堂而皇之地交了上去。然而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被读者所发现,除了受到更多的嘲笑和打击,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⑥、内容杂乱,形式哗然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文章内容是第一位的,而形式是第二位的。优秀的文章,总是先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到形质兼美。不少学生不在内容上下功夫,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好比一个女孩背影如何优美,但面容憔悴,尽是麻点,你说能好看吗?形式的新奇也确是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若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而不顾内容,就走进了写作的误区。也还有的同学不顾自身条件,借鉴了别的学科别领域的文体,可由于对别的学科别领域的起码常识都搞不清,容易使得文章不伦不类。
⑦、对象类似,千人一面
“文似看山不喜平”。许多同学面对话题,审题后得出一个写作内容,立即动笔,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确定的内容许多人都能够想到,写出的文章就如一粒沙落进了沙堆,怎么也寻不见。内容的雷同表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是对象的雷同,认识的雷同,形式的雷同,也可以是题目的雷同。特别是题目,有的同学化用话题或直接用话题文字作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卷人如走进同一个模子生产出的器物中,厌倦感自会油然而生。所以,力避雷同,坚决放弃第一个甚至第二个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换用第三甚至第四构思,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⑧、语言平淡,没有波澜
作文是综合考察语文素养的,而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看语言的功夫。学习十几年语文,倘语言还是平平板板,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的波澜,自然让人难以认可。更何况,读平板的文章,一路坎坷,怎能提起劲头?
最低要求是通顺,再往上才是生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动就是力求语言富于文采,给人强烈的感染。
要有文采,就需注意灵活使用句式手段和修辞手段,让阅读者读来一路畅快甚至大呼痛快。从目前中学生习作来看,语言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直来直去,不会含蓄委婉,表意过于直白,一览无余,没了趣味。
要给人深深的感染,文章就需做到叙议结合、景情结合、情理结合。叙述事件后让精当的议论使读者感你之所感,刻画景物后让飘逸的情思拨动读者的心弦,情动后自然地过渡到对事理的阐发上,让读者升华认识。这样,浸在文字中的你的心就连接了读者的心,读者会因“景”而走进情境,因“情”而激荡心扉,因“议”而深有同感,因“理”而回味绵绵。
⑨、情趣低俗,格调降低
中学生除了学习足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应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不少同学的文章,与这一要求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虽然可能的确是真情流露,但格调低俗,认识偏颇,让读者深为叹息。
中学生作文的不成熟,以下五种建议将有利于提高作文能力。
(一)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在写作上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是丢掉“学生腔”的一个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需要激活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兴趣的激活因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与否是能否产生兴趣的动力。如果学生家中遭受灾难,无力支付学费,班主任告诉他写份申请,可以减免学费,那么这份申请的写作就是一种“需要”,他感到非写不可,他一定能写好,绝不会离题。因此,教师每次作文命题是不是学生的“需要”,也就成了激活学生写作兴趣的“牛鼻子”了。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好话题,把题目真正出到学生的心坎里,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2.用成功提高兴趣。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经常举办征文比赛、成立文学社、编辑出版墙报、黑板报、校园文学刊物,课堂上可以尝试即兴演讲,影视欣赏后写影评等方式,把优秀作文结集,把优秀稿件推荐给报刊杂志发表等等。因材施教,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成功目标,只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标,就认为是成功之作,就给予肯定或表扬。让每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刺激他们的兴奋神经,学生心情舒畅了,潜能就容易发挥,兴趣就更容易形成、巩固和发展。
3.用知识发展兴趣。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也是写作的动力,对于需要综合知识的写作活动来讲,中学生在教材中所获得的知识,很难满足写作的需要,大量的知识需要到第二课堂去获得。如果没有大量新鲜知识不断为大脑“充电”,写作的热情就不会持久,写作兴趣也不可能巩固和发展。可以提倡中学生多看一些信息量大,知识性强,有趣味的电视节目和课外书籍。也可以在班级开展“新闻三十分”活动,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搜集到的最新信息、见闻、读书心得等写作素材,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这样就会有利于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旺盛的写作热情和浓厚的写作兴趣,并使他们的作文写作得到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二)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在“表达与交流”中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11]老舍先生在《怎样丢掉学生腔》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写想透了的话。写文章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的事,而是千锤百炼的事,由矿石里提出金子来。”[12]怎样才能使学生想的有广度、深度和有条理性呢?在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法。.联系的思维观。在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恩格斯说:“辨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联系的思维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一把钥匙。常见的方法有因果联系、互动联系、发展联系等。因果联系就是通过对与某一事物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从而正确地对客观事物作出评价判断。善于运用这种联系来认识事物,往往能使人快速、准确地从细微或复杂的矛盾中发现主要矛盾,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互动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联系构成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转化。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评价客观事物时,就不会孤立、静止地就事论事。发展联系就是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评价人物时,不仅要联系它的现在,还要联系它的过去和将来,否则就不能揭示它的内在客观规
律。.比较的思维观。在评论某一客观事物时,我们要把此一事物与跟它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双方的相同或相异,进而对所论事物作出评价和判断,从而确定对事物某种属性的认识。或者从事物自身某些因素之间进行比较,找出相同或相异进而对此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评价。常见的方法有求同法和求异法。.逆向的思维观。逆向思维观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发现思考的新角度,丰富、深化思考的内容,增加作文的新颖度。逆向思维观不仅有利于克服作文的千人一面、老套雷同,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其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新能力。
上述三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以便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尽早丢掉中学生思想幼稚,内容空洞,过度模仿的“学生腔”,尤其应该大力倡导上述三种思维观。
(三)作文写作应始于模仿,终于创新
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不要套作。”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创造性,这个特点要求作者写文章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根据写作的这个特性,必须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这种意识,过度模仿的“套板反应”就会化为乌有;没有这种意识,学生写作只能像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修葺一样??“修旧如旧”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始于模仿”只是步入写作之门的先导,而模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各具形态、各具特色的创新。因为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回顾古今写作史,“始于模仿,终于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晋代陶渊明模仿《古诗十九首》而作《拟古九首》;唐代王勃模仿北朝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写出了《藤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唐代李白模仿汉乐府《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而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古往今来,模仿他人者不计其数,但惟有那些“始于模仿,终于创新”者能名闻天下。这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四)作文写作应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
写文章首先要考虑写给谁看,文章怎么样才能在对象身上发挥作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如日本就有学者把使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分为五项:1.报告(通知,给予知识情报);2.说服(激发理智使之理解);3.感动(诉诸感情引起反应);
4.导致行动(使之能够具体行动);5.娱乐(使之感兴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的第一项就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写作训练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是尽早丢掉千人一面“学生腔”的有效措施。张颍东教授曾提出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应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六个问题:
1.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是给读者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
2.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应使读者明了。
3.谁在写这篇文章?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以何身份向读者说话。
4.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章?即思考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殊的场合。
5.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6.怎样写这篇文章?探求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易为读者所接受。
作文写作时,认真思考以上六个问题,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有利于尽早丢掉中学生作文思想幼稚、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的“学生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