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时间:2019-05-12 13: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第一篇: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仅供参考)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分析近年语文高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作用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然而,由于出题的角度多变,“作用”的范围较广,这就使不少学生面临“作用题”时,或茫然无知,一筹莫展,或听凭感觉,任意作答。因此,认真探讨一下“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和答题方法,以便指导学生准确解答“作用题”,理应是现代文阅读教学及其复习备考的新课题。作用题的命题表达式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如2010年全国卷Ⅱ的第18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中有那些作用?”如2004年全国卷Ⅳ的第19题: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2004年天津卷第20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又如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平时的训练题,笔者以为,“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面: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2009年湖南卷

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许多人”是看“云”后觉悟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人生价值后的)庄重或庄肃的样子;就文章机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总括并领起下文。

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如2004年北京卷选文《普希金之画》的末段:“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这一段正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题旨的点化。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2004年浙江卷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根据上述概括,其答案“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应当在意料之中。

三、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1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2001年上海试卷第㈢题的甲段,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而在描述之前,先在第3段中赞美大海的宽广与汹涌,那么,面对第13题“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的提问,其作用恰如参考答案所说:烘托“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2004年全国卷Ⅳ选文《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其作用肯定就是反衬。再联系选文中 “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等描写作者自己的语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2003年全国卷的选文《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根据题目,先找到第四段,发现它是选文中最长的一段,当属较长的中间段,而且叙写的正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乡土情结,所以,它的作用和好处应当是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基础上再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发挥。那么看看答案,果然如此: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如:2010年湖南卷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 答: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标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四、第二人称的作用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如:(2010全国卷Ⅰ)《灯火》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些有什么作用?(p197);p207(《宋朝的雨》4.《名师导学》

2011年湖南卷17.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答: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如2004年重庆卷选文《山峦》第6段开头有一句景物描写:“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其作用正好是用“

落日的惨红”衬托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苦难而悲惨的命运。而《那一束伴地莲》在写母亲背着孩子寻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其作用之一就是“用明月积雪的明亮洁白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瑕”。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如《野猫》有两段写景,其一是描绘希洛涅森林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二是描写欢快热闹的春游场面,其作用正是为了反衬老妇人命运之悲惨和晚景之孤寂。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景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如上文所述《那一束伴地莲》的明月积雪,固然因其明亮洁白而堪称美景,但在数九寒冬的深夜,它又何尝不是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呢?因此,其作用之二就是表现母爱的伟大,而这正是景物勾勒环境与反衬作用的综合。2010年湖南卷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4分)

答: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六、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如果答题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那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一句,其保险系数就更大了。

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其一,呼应题目;其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其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如2004年重庆卷选文《山峦》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根据前文的提示,“照应题目”的作用是容易答出的。至于象征意义,只要结合“山峦”的内涵或特点,再参考比喻句后的议论“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就不难答出“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而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则分明是“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如果只是两种事物的简单对比,那是属于修辞方法,其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如果是多种事物的分项对比,而对比的内容占全文一半以上,那就属于表达手法的对比,它的基本作用应当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如:2009年湖南卷

1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答:①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这写云南的云给人的深刻教育意义铺垫张本;②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如《微山湖上静悄悄》,开篇就提出“这(指微山湖)是个在野的湖”的基本观点,然后连续插入“收留殷微子”、“接纳张子房”、“汉朝出高士”三段史实,那么,这三段史实的作用就是举例证明开篇的基本观点。

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如2004年天津卷选文《春从心出》第20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其结构上的作用无疑是“起过渡作用”,并“引发议论以深化作者的思考”;其内容上的作用则是“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八、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如1998年卷的选文《报秋》引用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正是要用《西江月》中“领取而今现在”一句来阐明作者“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最终论证文章的基本观点。又如面对2001年上海试卷第3题(“第②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什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论证观点”四字。既然第②段的基本观点是“假山大都种树木,盖亭子……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那么,“说明”的就只能是这一句。不妨看看参考答案,果然是“假山与上面的亭、树不相称”。

此外,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例如在《井绳》一文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井绳’为题的用意。”那么,其用意有二:其一,以“井绳”为题,可以串起父亲追求美的一生;其二,象征审美距离,表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又如在《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为题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感悟,同时借向日葵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2010年湖南卷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由实而虚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散文写作的一般技法,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长城》和《门》,更是具有典型的由实而虚的哲理意蕴,看来,在高考试卷中读解哲理散文有可能成为趋势,而从虚实角度命题也就顺理成章。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只要掌握了这个基本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把“实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对象

(2009年湖南卷

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5分)答:主要特点:素朴、单纯。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既然“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解答方案也势必见智见仁,各抒己见。而本文试图用某些固定的套路来规定丰富多彩的作用,这是否有某种教条之嫌呢?然而,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指导普通读者阅读现代文,而是针对广大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对各种“作用”知之甚少,答题时无所适从的实际情况而提供的解题思路。如果说,这是一种模式,那也是引导中学生尽快上路的模式。根据阅读与写作的一般规律,只有先进入模式,掌握了基本套路,然后才能突破模式,有所创新,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惟其如此,为中学生提供解答“作用题”的一般套路,也就具有对症下药、切合实际、引人上路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现代文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题目的解答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平时的训练题,我们以为,“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面: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首段的作用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2001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1、如2004年北京卷选文《普希金之画》的末段:“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这一段正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题旨的点化。

2、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 1

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2004年浙江卷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根据上述概括,其答案“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应当在意料之中。

三、中间段的作用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1)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2001年上海试卷第㈢题的甲段,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而在描述之前,先在第3段中赞美大海的宽广与汹涌,那么,面对第13题“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的提问,其作用恰如参考答案所说:烘托”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

(2)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如2004年全国卷Ⅳ选文《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其作用肯定就是反衬。再联系选文中?“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等描写作者自己的语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2003年全国卷的选文《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根据题目,先找到第四段,发现它是选文中最长的一段,当属较长的中间段,而且叙写的正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乡土情结,所以,它的作用和好处应当是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基础上再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发挥。那么看看答案,果然如此:

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第二人称的作用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如2000年卷第22题第(1)小题”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的参考答案即为:“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如2004年重庆卷选文《山峦》第6段开头有一句景物描写:“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其作用正好是用“落日的惨红”衬托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苦难而悲惨的命运。而《那一束伴地莲》在写母亲背着孩子寻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其作用之一就是“用明月积雪的明亮洁白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瑕”。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如《野猫》有两段写景,其一是描绘希洛涅森林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二是描写欢快热闹的春游场面,其作用正是为了反衬老妇人命运之悲惨和晚景之孤寂。

3、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景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如上文所述《那一束伴地莲》的明月积雪,固然因其明亮洁白而堪称美景,但在数九寒冬的深夜,它又何尝不是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呢?因此,其作用之二就是表现母爱的伟大,而这正是景物勾勒环境与反衬作用的综合。

六、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如果答题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那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一句,其保险系数就更大了。

参照以上简析,再对照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便可知它正是考查比喻的作用,其答案“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也就在情理之中,而并未超出修辞基本作用的范围。至于“极富讽刺意味”,虽然并非比喻的固有作用,但是,结合选文《快乐的死亡》的主旨,这一句正好属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一句”之范畴。

1、比喻

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

其一,呼应题目;其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其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

如2004年重庆卷选文《山峦》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根据前文的提示,“照应题目”的作用是容易答出的。至于象征意义,只要结合“山峦”的内涵或特点,再参考比喻句后的议论“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就不难答出“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而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则分明是“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2、对比

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

如果只是两种事物的简单对比,那是属于修辞方法,其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

如果是多种事物的分项对比,而对比的内容占全文一半以上,那就属于表达手法的对比,它的基本作用应当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如2004年江苏卷选文《草堂·诗魂》第20题第(2)小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对比)的好处。”因为选文中的对比多达六个方面,因此它属于表达手法的对比,那么,这种写法的好处就正如参考答案所说:“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达更加集中。”比较本文的归纳和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除了“文章憎命达”这五个字是结合选文主旨而发挥的以外,参考答案的所有要点都没有超出本文的归纳。

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1、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如《微山湖上静悄悄》,开篇就提出“这(指微山湖)是个在野的湖”的基本观点,然后连续插入“收留殷微子”?、“接纳张子房”、“汉朝出高士”三段史实,那么,这三段史实的作用就是举例证明开篇的基本观点。

2、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如2004年天津卷选文《春从心出》第20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其结构上的作用无疑是“起过渡作用”,并“引发议论以深化作者的思考”;其内容上的作用则是“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八、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1、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如1998年卷的选文《报秋》引用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正是要用《西江月》中“领取而今现在”一句来阐明作者“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最终论证文章的基本观点。又如面对2001年上海试卷第3题(“第②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什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论证观点”四字。既然第②段的基本观点是“假山大都种树木,盖亭子……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那么,“说明”的就只能是这一句。不妨看看参考答案,果然是“假山与上面的亭、树不相称”。

2、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例如在《井绳》一文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井绳’为题的用意。”

井 绳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

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

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不要乱折

腾,安静一些,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再不做美丽的梦。

美国航天局让人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

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

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

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

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三十多万公里,走三十多万公里,他们发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冷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圣洁的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

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

用意有二:其一,以“井绳”为题,可以串起父亲追求美的一生;其二,象征审美距离,表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由实而虚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散文写作的一般技法,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长城》和《门》,更是具有典型的由实而虚的哲理意蕴,看来,在高考试卷中读解哲理散文有可能成为趋势,而从虚实角度命题也就顺理成章。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只要掌握了这个基本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把“实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对象

例如,在《门》中可分别换成“实在的门”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门”,答案便呼之欲出。以此对照第24题的答案“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赋予象征意义的门,蕴含深刻的哲理。从最熟悉的讲起,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深化”,表述虽不同,实质却一样,完全符合“意思对即可”的评分标准。

值得强调的是,有些句段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而限于题意和字数,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把这些作用统统答出来,因此,就必须在众多作用中选择最切合题意的作用。如《一盏油灯》第四段有这样几句描写:“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分析这几句描写,可以发掘多种作用:其一,塑造山区学生勤奋求知的感人形象;其二,表现山区办学条件的艰苦;其三,形象的强调知识能把人引入光明的象征意蕴;其四,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下文“我”做灯拿灯做铺垫……应该说,上述作用都言之成理,但是,联系后文乃至全文,最切合题意的自然是第四种作用。

第三篇:比喻句的作用和好处

比喻句的作用和好处(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比喻句的作用有很多。一:让情景或事物体现的更加真实,也就是以比喻来形容所述的真实性。二:使主观更加鲜明清晰,以比喻衬托中心思想。三:表明自己的观点,对待某某的态度,以比喻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与心情 比喻

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你所比喻的对象的特点,并且具体,有时候可以使抽象的是无具体化。在考虑文章中的比喻的好处时,还应该联系具体的语句。

能够熟练的应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话,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受欢迎。

第四篇:浅谈nofollow标签的作用和好处

说到nofollow标签(中文意思是:跟随、追随等意思),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那么,到底nofollow标签的作用和好处有哪些呢。在这里,我想将巧用nofollow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很多SEO方面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首先,我先说下NOFOLLOW标签在友情链接方面的运用。例如,为了能快速提高网站的PR值和权重等问题,我们会经常去找一些PR值和权重比较高的网站做友情链接。当然拉,每天适当的找几个PR值和权重比较高、还有快照和更新都比较好的网站做下友链的确可以帮助网站快速提高PR值和权重值。还有就是如果我们的网站PR值和权重值太低的话找不到合适比较好的网站做友链,我们就必须花点钱去购买友链。这时候,如果你所找的友链或者花钱购买的友链被人家用了nofollow标签(通常人家使用nofollow标签就是为了让网站的权重值和PR值不希望传递给人家,怕传递太多影响网站自身SEO各方面等问题,所以当一个站的导导出链接过多时,经常会用nofollow标签对某些链接进行屏蔽),结果就相当于你所做的,所花的钱完全是白做白给了,相当于你找人家做友链,或者花钱做友链,你的确是看到人家网站有你的链接,但可惜这只是个样子,人家已经通过nofollow标签将传递给你网站的权重值和PR值给屏蔽了。那么,我们到底能够通过哪些渠道去检查人家是否对自已的链接做了nofollow标签处理了。到底怎样的链接是做过nofollow标签处理的呢。举个例子:锚文本。大家注意了,当看到你的链接挂在别人的的网站上是出现这种样子时,你的链接就是被人家给屏蔽了,虽然你在人家的网站看得到你的链接,也能正常打开,但人家已经通过nofolow标签告诉搜索引擎,该链接是一个无效的链接,不需要为被nofollow标签处理的链接传递任何的权重值和PR值。第一种查看方法是直接通过查看对方网站的源码,然后看下你的链接是否是上面所举例的那样。

如果是锚文本锚文本,那说明是正常的,链接没有被人家给黑了。像这样挂在人家的网站是可以正常为你的网站带来流量和传递一定PR值和权重值的。第二种查看链接是否被人家用nofollow标签处理的方法是通过各种专业的工具,像站长工具什么的,有专业的查链接是否存在nofollow标签的。两种方法,因人而异了,我认为直接查人家网站的源代码可靠方便。上面所说的nofolow标签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链接进行屏蔽的,是比较常用的。当然,如果是为了骗取人家链接而使用这个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不过从SEO角度来说,巧用nofollow标签的确可以帮助网站集中权重值和PR值,而不至于分散,可以对网站的某些不重要的页面屏蔽nofollow标签不要让网站的权重值和PR值传递给这些页面。这样就可以将重要页面(通常指首页)传递多点权重和PR值。

本文由湖南推湖南SEO站长kiness原创编辑,原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小生不胜感激,谢谢!

第五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练字好处多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练字好处多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各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还需要练的一项技能就是练字.很多同学上大学以后,就再也没有拿起笔写过字,基本上都是发短信,打电脑,所以说很多同学现在拿起笔开始写字的时候,发现提笔忘字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错别字连篇。第三就是草书,今天写完了以后,第二天早上再去看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认识。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这样做会给自己造成很大麻烦,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讲,会认为你态度不认真,或者潜意识里有抵触情绪;从职位发展来看,公务员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公共事务,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酿成大错,考生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字的作用。

如果考生写的字至少应该让阅卷老师觉得赏心悦目的话是可以拿到印象分的.这个分数也很关键。因为有些要点它是可得分可不得分的,比如说归纳概括,接纳概括这种题型,那如果这个要点,这个关健词没有踩到,但是你的意思是对的,这个时候你看我们的阅卷人就会想,如果你写的比较好一些,态度好,也心细,心情一高兴,或许可以给两分。

下载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考2012——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级备考关于快速阅读的解答方法

    四级备考攻略之快速阅读篇一、题目要求: 在15分钟内,阅读1500单词左右的文章,并完成10个题目【7单选+3填空】二、题型分析: A、题干的顺序和文章的顺序95%情况下是一致的,总结文......

    小学常用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作用与好处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作用与好处 ①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工作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也是毕业生落实单位后须履行的义务。 因我校属全国普通高校系列,享有全......

    三方协议的作用(看了有好处)

    【1】三方协议的作用(今天才知道)看了有好处 毕业生签约时必须知道三件事:三方协议、干部身份、派遣证 学校里关于毕业生的会也已经开了一大堆,耳朵也长膙了,嘴唇也磨薄了,很多人......

    小学常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和好处

    小学常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和好处 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小学常用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1 举......

    商标注册的作用有哪些?企业注册商标有什么好处?(范文)

    商标注册的作用有哪些?企业注册商标有什么好处?每个企业都有属于他们的商标,商标对一个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商标注册的作用有哪些?企业注册商标有什么好处呢?接下来让......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

    2019考研数学19个备考疑问解答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2019考研数学19个备考疑问解答 考研数学复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用什么参考书?怎么安排和规划?做题找不到门路怎么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