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的作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段淑坤
在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之前我想先谈谈上星期到嘉祥参加了今年的“济宁市优质课观摩活动”的体会,其中有三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分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让名著中的人物走向舞台》、口语交际《绽放生命之花》和作文教学《如何把人物的特点写鲜明》。这三节课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我平时的语文教学走入了一个多么大的误区:我们重语文课文的教学轻口语交际的教学;重字词的教学轻作文写作的指导。在这儿我不是说课文内容和字词不重要,我想说的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简简单单是让孩子们记入课本上的重点字词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上面我所提到的三节课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让孩子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了急切要表达的欲望。尤其是《让历史人物走向舞台》这节课,老师从孩子们平时读过的名著入手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到编写《晏子使楚》剧本的指导,其中特别是关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指导;再到孩子课本剧的表演都博得的孩子们和到场的老师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一个个仍在兴致勃勃的交流着,一旦孩子们有了说话的欲望些作文还难吗?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提起作文,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而我们老师对如何让孩子写出好作文也是很头痛。这几天我查阅了许多关于如何指导孩子写好作文的质料得到以下的感悟在此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还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一提到作文孩子们都觉得难,无从下手。首先难在学生没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孩子三年级学习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告诉孩子: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明证。“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培养孩子的写作的信心,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就会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级段的老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老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既然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让孩子尽情的交流。我们每单元的习作前面都有“口语交际”说实在的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对“口语交际”有些轻视,也正是我们老师的轻视才使得孩子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口语交际”的教学恰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作为我们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将孩子说话能力的培
养落实到实处。例如我在“以诚待人”的口语教学时,我让孩子们收集生活中“以诚待人”或者是相反的事例,然后课上展示交流,表演,最后全班就如何做“以诚待人”人,提出好的建议。孩子们一个个都兴致盎然,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中去。由于这次口语交际落实的好,所以孩子们的那次作文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此外还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去年放农忙假时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回家帮爸妈干活并写出你的劳动感受。孩子们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并且体会到生活不易,知道去感恩父母,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指导孩子认真观察,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其次还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这样说:“其实作文很简单,只要你记住六个字鸡头、猪肚、豹尾”。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作文的开头要像公鸡的头那样漂亮,内容要像猪肚那样充实,结尾要像豹尾那样简练。只要孩子做到了这六个字孩子的就学会了最基本的写作文的结构。
学生明白了写作文的结构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具体的指导因为结构只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概括一下小学的作文无外乎写人、记事、写景、童话等。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分专题进行指导。例如在写人物的作文中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五个方面做具体指导。下面我带来一段“猪八戒吃人参果”描写: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抢过来张开大嘴,就把人参果扔了进去。一个咕噜就囫囵吞咽下肚。突然觉得有点异样,于是蹬蹬小眼睛,伸了伸又粗又短的脖子,使劲又咽了咽,终于顺了口气。他转过了,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悟空手里的人参果,嬉皮笑脸地摸着肚子,讨好道:“嗯——我吃得快点——嗯——也没尝出什么味,不知道有籽没籽——嗯有核没核——”教师要让知道孩子在人物描写中,人物的外貌要有特点,语言要有个性,动作要生动具体,神态要逼真,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鲜明。如果我们对每种类型的作文都做了具体细致的指导,那我想孩子的作文就不会再像记流水账了。
另外还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
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基于我们的孩子手头可阅读的书籍少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我们图书馆的书借来让学生阅读,让那些书真正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对于作文的修改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后的叶圣陶对《一幅画像》的修改。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孩子从一下几个方面如错别字、标点符号、句子不通顺、重复、描写不恰当等方面对作文进行修改。对作文的修改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修改,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再者习作讲评也尤为重要,它其实是一座桥梁,从这一次习作通往下一次习作,把问题留在这一次,把能力带往下一次。在一轮一轮的讲评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像春笋剥壳似的,一层一层褪去稚嫩和粗糙,一点一点显现成熟和精致。而习作讲评恰恰一直未被重视,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
习作讲评应该分为三类习作
(1)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同一次习作中,常常会有一两个共性问题存在,如选材方面的、写作顺序方面的等。在全班讲评的时候,所讲评的问题一定要选择共性问题,使讲评有益于大部分学生。
(2)存在非典型问题的习作。即个性的、零散的问题。这些小问题也要修改。尤其是当这些小问题的修改可能超过学生现有水平的时候,这种修改老师必须做出指导,可在作文本的备注部分做出专门的评议指导。
(3)其它优秀习作
优秀的习作作为一种宝贵的活生生的参考资源,浪费是可惜的。即便对典型问题不能起到示范作用、矫正作用的优秀习作,也是学生打开思路、开阔眼界、互通有无的学习资源。因此,这一类习作也应搜集整理,通过书面展示、自主欣赏的的途径发挥其作用。我会把每次习作的优秀作文张贴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供全班同学学习和欣赏。这同时也无形的激励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在此和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也衷心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孩子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第二篇:指导学生作文
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学生作文
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戴兵 王凤杰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臵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从兴趣入手,把读、说、写训练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修订版大纲中,对低年级的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应该注意到,大纲中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把它在低年级称之为“写话”,意在明确小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而兴趣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
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养小猫、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哪一件不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
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以上做法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展开的。由于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老师地指导下,他们会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老师地引导下,孩子们把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
(1)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如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学生通过幻灯片的具体演示,观察理解了丹顶鹤的外形、生活习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蜜蜂等,通过丰富的想像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像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实践表明:无论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入手,想方设法促使兴趣“迁移”的做法,还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知识”迁移的做法,都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害怕写作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呢?这里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学习榜样,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秋天的怀念》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班里同学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表扬范读,使学生克服畏惧情绪,树立信心。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
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例如要学生作文《记一次调查中的小插曲》,在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调查错别字的活动,提出调查要求: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特点,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自身的需要,这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我对学生作文中成功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得心应手。
三、积累知识
单从课本里学到积累知识、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
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四、勤于动笔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我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作者:wanglin
地址:陕西省咸阳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能沿用至今,是因为它有相当大的作文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一方法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完整性、非科学性。从现代教育方法论的角度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教育作用已较为有限。这种学生写作文,教师修改学生作文(学生自己不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法,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时下,在不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命好作文题目,绝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直接就在作文本上写,作文草稿都不写,甚至连错别字都不改,更不要说修改作文了。可见,作文教学本应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和指导学生改,即指导学生作文,又指导学生改作文,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才会是比较科学的、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笔者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其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深远,现将其概括如下,以便与同仁商榷:
第一、培养学生树立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作家 1的优美文章绝大多数也是自己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那么语文教师就应教育学生,树立自己修改自己作文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好作文也是修改出来的。文不厌改,作文越改越能有所提高,修改作文不比多写作文的效果小,且能让学生从中感悟出更多的有益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必须经常坚持,持之以恒,最好能使学生养成每次作文必先自行修改的良好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能促进学生作文思维的形成。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更能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作文思维,促进其作文思维的逐渐形成。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其作文及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亲身领悟到写作的甘苦,学习、掌握到修改作文的方法,更能反思出今后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作文可以重作,修改已可以多次重复,直到学生自己感到无可再改为止。这比全由学生写教师改效果更好。
第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以克服学生写作文是不打草稿,马虎大意、敷衍差事的写作态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觉作文的态度,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很有必要。经过学生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毛病少了,教师批改的负担就减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写作文的水平以及学习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第四、培养学生掌握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写出草稿后,先自己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再自行修改,然后在同学中交换,互提修改意
见,进一步修改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共同修改一篇作文,取得借鉴,最后在自己修改。不管采用哪种修改方式,都要让学生先默读后朗读。默读可以思考、斟酌,朗读可以发现不当,不通、不顺的地方。
学生作文的修改与作家写作的修改虽然不同,但作家修改文章的这一必经之路,作为一个写作的普遍原则,可以完全用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上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能像作家那样,从取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一一推敲,处处斟酌,只能要求其修改力所能及的内容,如:材料有无价值或价值太小;材料是否堆砌或不足;立意是否健康积极;层次和脉络有无明显毛病 ;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或累赘;修辞手法是否恰当;书写格式、标点符号是否错误等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坚持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这对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我所教的虽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他们对修改文章的重要意义还是认识不足,作文时总是一次就完成,不经过修改就以为是好文章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我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究。现在就“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见解。
学生互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草稿后,让他们交换评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师生齐改。
俗语说:“一人智短,二人见长。”师生共同参与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一篇普通的文章产生光华。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课堂进行,师生共同修改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自我再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经过以上多个环节的修改后,最后还得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修改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总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