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
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
摘要:为满足各级林业部门公益林建设及经营管理的需要,研制开发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建的技术路线、以及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工程设计、作业设计、检查验收、进度管理、综合统计、浏览查询等。
关键词: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生态公益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建设[1-3]。如何管理好生态公益林,不断提高其质量,是森林分类经营研究、实践的重点和核心。但多年来公益林的经营管理长期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技术性、系统性不强,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影响了公益林建设的质量,与林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公益林经营管理手段,提高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益林建设成就已成为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4-5]。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建立该与完善机制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1 系统研建的目的和任务
1·1 系统目的为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提供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思路,提高工程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公益林建设工程的现状、动态、发展趋势及其生态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各级工程管理部门推进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评价工程效益、调控工程布局和投资结构提供依据,实现信息内容、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系统化。1·2 系统任务
1)建立以林场(乡)、林班(村)为单位,以及以小班为信息载体的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数据库系统。存储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工程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提供反应工程动态变化的统计汇总报表、统计图(如直方图、圆饼图等)和各种专题图。
2)辅助作业设计。利用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制定落实到小班的作业实施方案。
3)辅助检查验收。利用GIS、GPS、RS技术对工程的完成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提供检查验收报告。
4)实现辅助工程评估的功能。为工程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为工程的调控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5)实现与省、地之间的远程传输。采用邮件和远程网络两种信息传输方式,实现与省、地、县级之间政策、法规、简报、动态等文档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
6)建立资金管理系统。对工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2·1 公益林工程建设动态管理
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掌握工程区资源现状;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动态数据库,适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以准确、实时并具备空间属性的信息支持工程设计、检查验收等工程管理[6]。明确本底,跟踪动态,全面实行小班管理,将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公益林工程建设动态管理。
2·2 辅助作业设计
提供准确的作业设计基础资料;建立作业设计控制模型;实现作业设计成果数字化,衔接当年工程作业设计与资源及历年工程建设任务。
2·3 强化工程检查和核查
进行作业设计与资源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空间分析,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GPS定位技术,提高工程检查效率;确认工程建设成果[7]。
2·4 工程信息综合统计
建立超级汇总制度;实现工程建设空间信息备份;建立工程计算机网络,连接各级工程管理部门,支持远程工程信息数字传输。提高信息时效性和综合信息管理能力,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充实决策依据[8]。系统功能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有:系统注册、用户管理、代码管理、数据表管理、知识规程管理等功能模块。
系统注册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的设置信息的管理、重要信息的管理(代码、知识、规程等)、较复杂的功能的操作,它们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确运行。
用户管理分为三级别:一般用户、数据管理用户和系统管理用户。
代码管理:建立、输入、修改、维护系统所需的各种代码。
数据表管理:对数据表的字段信息进行管理;支持字段结构信息的导出和外部结构信息的导入;创建、修改、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有关属性数据表,为数据输入、保存提供载体;为数据统计、分析和报表定制生成提供支持。
知识规程管理:输入、修改有关的信息。如立地类型表、造林类型表(造林模型)及有关技术规程等。
2)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有: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备份恢复、数据上报和数据接收、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主要是对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导出导入;备份、向上一级单位报送相关数据和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报表格式、代码标准和技术规定等以及档案历史数据的查询、查看等操作功能。
3)工程计划
编制年度计划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编制本县年度计划。包括:年度计划表头修改、调用上级提供的表头、创建新年度计划、编制年度计划表即提供年度计划表的编制界面,支持录入、修改、查询、统计计算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保存、计划历史数据管理,建立和维护计划历史信息(对已建立的计划历史数据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和存储等管理,年度计划历史数据库包括如下内容:编号、名称、编制人、批准人、编制时间、文件名和备注等),查询具体计划内容。
4)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功能主要有:作业设计调查输出、作业设计调查属性输入、作业设计调查数据输入、多边形小班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指标统计等。
5)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资料输出包括:作业设计图绘制、1∶1万影像图绘制。检查验收卡输出:打印空白的检查验收卡,为检查验收调查提供资料。检查验收调查数据录入:辅助将检查验收调查数据输入信息系统。检查验收调查小班数字化:辅助完成检查验收调查图的扫描、校正和数字化。检查验收调查小班卡录入:辅助完成检查验收调查卡录入。
交叉分析:检查验收图与作业设计图;检查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与林相图;检查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与历年检查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
交叉分析计算: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运算生成新图层,可以设置最小图班面积。
核实问题小班:逐一放大问题小班,小班不填充,重复区域边界高亮显示或闪烁,鼠标点击该区域后,弹出对话框,显示小班属性。
检查验收统计分析:辅助完成各类检查验收统计表计算和打印。
检查验收历史信息管理包括: 检查验收图件历史信息管理:对已建立的检查验收图件历史数据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存储和打印等管理,检查验收图件历史数据库包括如下内容:编号、类型、名称、图件制作人、制作时间、文件名(·MXD)和图件说明等。双击文件名可以显示图形。
检查验收统计历史数据管理:对已建立的检查验收统计历史数据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存储和打印等管理,检查验收统计历史数据库包括如下内容:编号、类型、名称、统计人、统计时间、表名和表说明等。双击文件名可以显示统计表。
6)进度管理
进度登记:根据各乡上报的落实到小班的工程建设完成情况,在作业设计小班图(图面应该标注林小班号)上选择完成小班,并在被选小班的“完成日期(ETime)”字段内容填写完成日期。
统计计算:根据工程进度登记表,统计各乡和全县的工程完成情况,完成统计表。结语
随着各种Web技术在GIS中的推广和应用,Web GIS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各个行业特别是林业上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本文提供的方法对实现Web GIS和林业行业中的分布式数据处理及Web GIS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尹峰,张贵,朱玉雯.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3):29-32.[2] 严会超.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3] 钟全林,谢利玉,邱水文.生态公益林类型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l):103-106.[4] 何瑞珍,张颖,张敬冬.基于组件式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林业资源管理,2005(5):77-80
[5] 戚铭尧,池天河,霍亮.Web GIS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增刊):50-55.[6] 王行风,徐寿成.XML与Web GIS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
究,2001,18(12):139-141.[7] 周艳明,陈镇虎.分布式GIS软件体系结构[J].计算机工程,2001,27(9):37-3
[8] 唐大仕,邬伦,张晶.基于CORBA组件技术的GIS系统[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
(4):30-34.
第二篇: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森林: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及所在空间范围内一切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在内的总称。
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是国家层面的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定方法定点的连续重复调查,以获得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投入提供科学依据。
每五年进行一次,按公里网格定点进行测定和调查,设置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两类样地,由国家林业局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发布。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一个县(林业局)为单位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一般十年进行一次,以确定县境界内森林资源的量和质为主要目标。由各县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组织实施,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作业设计调查:针对具体的小班或地块进行的以某种作业设计为目的的现地调查,如采伐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间伐作业设计等调查。
森林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为取得森林多种效益,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对同一地域内的森林资源及相关因素进行筹划和控制的过程,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并提供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
现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在应用角度上是以可持续发展和“数字林业”为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面向森林资源管理决策者及各类专家和社会公众,在技术角度上是以MIS 与 GIS 结合为核心,通过时空数据集成统一格式,集成各种可选用的信息技术,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系统的网络化和组件化,最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智能化。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是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按职能分解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可以划分若干个子系统。FRMIS和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森林资源管理对象共同作用完成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
数字林业:数字林业就是信息化的林业,包括了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即在数字地球大框架的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技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采集与更新数据,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的过程。
林业信息化: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政务管理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森林资源应该包括哪两大类型,并简要说明。
从广义的角度,森林资源应该包括直接的实物资源和间接资源。直接资源包括:
林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分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分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它宜林地)以及辅助生产林地等六大类。
林木资源:包括林分、四旁树、散生木等活立木以及枯立木、倒木。
林中其它植物资源:多指林下的木本及草本植物和攀缘植物、低等植物的苔藓、地衣等。林中野生动物资源:鸟、兽、鱼、昆虫以及微生物等空间、地面、地下资源的总称。
林中的非生物资源:水体、岩石、矿物等以及除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之外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森林环境)。
间接资源:主要是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
3、森林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采取的方针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消除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林木鸟兽害以及灾害性天气对森林的损害。森林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灾害发生后,应积极除治。森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4、我国森林资源更新的方针是什么?
答: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和天然更新结合的森林更新方针。
5、森林更新从实施方式上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按实施方法,可分为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可充分利用原有林木的种子及幼苗幼树,节约人力和物力;且更新树种均为乡土树种,适应力强,一般多形成混交或多层的林分,不易遭受病虫害。但是林木结实有大、小年,不能保证年年有足够的种源,更新苗木稀密不匀,通常需要5~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使迹地达到符合要求的数量。
人工更新: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见栽植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在雨量充沛、人力不足的地方,如中国的长江上游、西南高山、亚热带山地的某些地区,可用飞机播种更新。
6、数字林业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哪几个层次? 答:基础数据层、核心层、应用层。
7、现阶段数字林业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1生物多样性保护2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及预测预报3生态旅游设计4优化林业投资决策。
8、如何理解森林的保护与利用?
答:森林保护是指预防和消除森林的各种破坏和灾害的措施,保证树木健康生长,避免或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重要措施。森林保护是营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消除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林木鸟兽害以及灾害性天气对森林的损害。
森林利用学是专门研究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即关于木竹材与其它林副特产的收获、加工、利用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数据:数据是未加工的原始资料,是客观对象的表示。
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知识: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慨括和反映,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和社会运动形态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们对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验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情报: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产生于特定的领域。
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活动的一切处理技术。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编码: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即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贮存、传递和交流而实现的信息从信息源到信息用户的职能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指一种过程管理,涵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运用计划、控制、维护和评价等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
2、如何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关系?
答:信息的范围最大,知识次之,情报的范围最小。
3、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般特征。a人机共生性。技术与人相伴而生,相辅而存,相融互补。信息技术辅人性,信息技术拟人性,努力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与共同发展。b能动发展性。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不同的。技术特征。
a数字化: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中,采用二进制编码,将信息转换为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存储和处理的载体介质。
b网络化:构筑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信息系统等的全面共享。c高速化: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效益越来越高。
d智能化:智能通信网、智能信息系统、自然语言交互系统等研究开发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e个性化:借助基于以个人为目标的通信方式,辅之以多样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技术,实现信息交流的可移动性和全球性。
4、如何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层次性结构的体系? 答: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层次性结构的整体化体系:
信息基础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或制造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分子电子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信息技术中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其核心或主题支撑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如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如导弹控制系统技术等)。
信息应用技术:即针对特定的实用性目的,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等发展起来的具体的技术群类,如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互联通信网络技术等。
5、现代信息技术的组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计算机技术:其中计算机的应用可归纳为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适时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计算机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传感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速的高新技术之一。传感技术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声学、精密机械、仿生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6、信息系统的基本(一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答:系统输入:信息输入、物质输入、能量输入;系统组织:信息组织、物质组织、能量组织;系统输出:信息输出、物质输出、能量输出;系统控制:信息控制、物质控制、能量控制。
7、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金字塔形的结构。从下到上分别为信息平台、事务信息处理、业务信息处理、战术信息处理、战略信息处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现了信息系统的功能。
基本功能:信息的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检索查询、管理、输出、传递等。
8、信息系统开发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原则(建立过程、目标实现经济可行性);渐进开发原则;有效协调原则(信息形式的标准化、传递的规范化、流程的秩序化等);确保效用原则(系统目标为中心)。
9、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哪些?开发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开发方式主要有:委托开发、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购买软件包二次开发等方式。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10、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模式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最为广泛的有C/S和B/S两种模式。
11、信息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某些标准,如美国标准学会(ANSI)、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泛美标准化委员会等公共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
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的整体。
标准体系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分类方法,用来对标准进行粗线条的分类,通过它可以把大量的已制定的无序的标准映射为有序子体系,划清各部分的界限,并能发现标准制定的空白区域,提出需要加强的方面。
推荐性标准: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地方标准:一个国家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州或加盟共和国)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相应行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基础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林业标准化:指与林业有关的标准化活动,是运用标准化原理对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合标准化: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的方法。林业标准化体系框架:要在林业范围内,从信息建设的角度定义标准体系的基本架构,揭示体系中各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标引方法把无序的标准初步组织为有序的结合。
2、标准体系表主要分为哪几种结构形式?
答:层次结构形式、序列结构形式、综合结构形式。
3、综合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综合地解决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它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标准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形式之一,是在现代条件下保证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和成品标准化整体协调一致性的重要标准化方法。
综合标准化的实质在于使那些能够保证产品达到最佳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所有相关要素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和最佳关系。
4、我国林业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a与国外差距大;b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缺少整体规划;c林业标准数量少,标准种类不全;d对林业标准化的宣传不够,推广实施力度不大;e缺少林业和森林相关的空间信息标准。
5、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有哪几个?
答: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6、标准化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理论;(2)系统科学(System Science)理论;(3)信息学;(4)管理学;(5)经济学;(6)管理信息系统。
7、标准化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答:(1)3S技术;(2)通讯和网络安全技术;(3)数据库技术;(4)虚拟仿真技术;(5)数学方法。
8、林业标准化体系框架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完整性、系统性、兼容性、预见性、可扩充性。
9、标准制定的阶段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研制、试用、试行、验收和质量保证
10、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数据采集规范、森林资源编码规范、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规范、元数据规范、森林资源数据传输规范、森林资源信息产品规范。
11、数据采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1:1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扫描图制作技术规定;(2)1:1000、1:25000、1:50000、1:100000基本地理信息矢量图制作技术规定;(3)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技术规定;(4)林相图矢量图制作技术规定;
(5)森林采伐作业设计和检查验收图矢量化技术规定。
15、请你画现森林属性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图。
16、请你画现森林空间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
16、请你画现森林空间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
17、数字林业的信息可以分为哪几类,并简要说明。
答:森林资源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空间信息是反映森林资源空间地理分布结构及其规律的一切数据,揭示了森林资源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及其联系和规律。属性信息反映森林资源本身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年生长量、群落类型、土壤类型等以及森林资源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
a基础信息是数字林业体系中提供最基本的森林资源和地理空间及遥感影像的信息,具有统一性、精确性
和基础性的特点。
b专域的专题信息。专业性是相对于基础信息的统一性而言的,即专题信息无论是内容还是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c统计信息是在前两类信息基础上按特定的约束条件、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模式进行统计、汇总的信息。包括林业社会经济、营林及工业生产、人员及就业、资产及投资、教育及科研等方面的加工提炼和汇总分析信息。
18、森林资源数据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存贮管理方式是什么? 答:(1)矢量数据,如森林分布图、林相图等图形数据,以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组织,按文件管理,文件内主要包含节点表和弧段表,节点存储坐标串信息。
(2)栅格数据,如植物形态图、卫星影像等图像数据,以扫描图像格式存贮,对于每一个扫描行,表示其属性值和相应的长度,减少栅格数据的数据量。
(3)属性数据,如森林资源数据库,存贮在关系数据库中,由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4)文本数据,如林业法律法规,一般制作成静态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HTML)文件存贮管理。
19、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答:(1)科学性。选择森林资源信息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性。将选定的森林资源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3)完整性和可扩展性。设置森林资源信息可能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森林资源信息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还应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细化创造条件。(4)兼容性。与有关标准包括国际标准、林业行业标准、林业专业标准、林业相关规程、技术规定等协调一致。
(5)实用性。森林资源信息分类要从整体角度考虑,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处理,达到分类体系最优,尽量满足各有关林业单位的实际需要。
(6)稳定性。数字林业信息分类应以我国使用多年的基础林业信息和各种专题信息常规分类为基础。以各要素最稳定的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制定出的分类方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编码方案,应在较长时间里不发生重大变更。
(7)灵活性。致力于开发新旧体系间代码转换规则和相应软件,使这些地方系统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向上传递数据时,能够将信息转换成标准规定的分类和代码。而新设计开发的地方信息系统则应该使用标准方案。
20、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的方法有哪三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森林资源信息分类采用线、面以及混合分类的方法。(1)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
优点: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
缺点:结构弹性较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2)面分类法。
优点:有较大弹性,一个“面”内类目改变,不影响其它“面”;适应性强,可视需要组成任何类目;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容量,可组配的类目很多,但有时实际应用的类目不多;难于手工处理信息。(3)混和分类法。
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因而在对森林资源信息分类时主要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结合的方法。这种混合分类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编码体系中应用很广。
21、森林资源信息类别有哪五大类,18小类?
答:森林资源信息分为基础类、监测类、管理类、文档类、其它类5个基本类型,并在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划分成18小类。
A基础类,分为遥感影像、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
B监测类,分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调查、专项调查。C管理类,分为林地林权、资源利用、综合。D文档类,分为标准和制度,公文和报告。
E其它类,分为多媒体、社会经济、林业企事业单位。
22、森林资源信息代码有哪几类?
答:代码有2大类:无含义代码和有含义代码。
23、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答:用于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组织、建库,以便于数据的集成分析与数据共享利用。
24、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编码的包括哪些内容,其结构是什么?
答:代码结构为: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编码 = 类标识码 + 要素类码 + 要素码。
25、我国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类别编码共分为多少类别? 答:24个。
26、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的扩展类别编码一般用几位数表示? 答:4位数,其中信息级别、安全特征等项各占1位见表。
27、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编码是什么?各包括多少位?
答: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编码分为现有标准扩展和空间附加编码,编码方法为: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代码结构由六位数字码组成。
28、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编码共包括多少大类,多少中类?
答:8大类46中类。8大类为: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土地与植被。
29、林业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结构是什么,各部分是几位数?
答:林业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6位)=地形要素分类码(4位)+地形要素实体代码(2位)。30、森林资源数据库主要有哪些部分?
答: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监测类数据、管理类数据、林业基本情况数据、利用监管类、标准类数据等。
31、森林资源数据库设计纵向分哪三个层次? 答:国家级、省级、县级。
32、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规范制定的主要内容哪些?
答:a元数据库b数据库结构规范c数据库图层管理规范d数据库图像库规范e矢量图库建设规范f数据库管理规范。
33、数据库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a数据管理机构b数据管理质量c信息查询与数据表示d计算机硬软件管理、网络设备管理、数据分级保密管理。
34、森林资源元数据的基本意思是什么?分为哪两个级别? 答:森林资源元数据分为两级:核心元数据和全集元数据。
35、森林资源核心元数据规范主要包括哪些?
答: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参考信息、空间数据表示信息、空间发布信息、数据参考信息。
36、森林资源数据传输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数据传输格式、数据交换格式、数据管理方式和方法。
37、森林资源数据传输规范对数据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什么?
答:分级管理、分类管理、用户管理、产权管理、数据的安全管理。
38、森林资源资源信息产品规范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森林资源制图专用线型和符号规范;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森林资源统计表格式。
第四章
1、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2、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并简要说明。答:(1)技术环境: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否给予支持,其安全性如何等。(2)管理环境:指管理体制与习惯,信息系统是为管理而服务的。
(3)社会环境:组织外部与本组织有业务联系和信息交流的机构、部门、人员等。
5、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包括哪些类型?他们使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用用途是什么? 答:系统使用的用户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县林业局内部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人员,系统为他们提供各种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支持;另一类是上级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系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森林资源信息查询和处理的功能;还有一类是社会公众等其他人员,系统主要为他们提供林业资源相关信息查询,林业政策、法律宣传,林业科普宣传以及研究与讨论场所。
6、信息系统的规划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信息系统的规划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业务系统规划法。
7、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三方面。
8、系统设计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 答:系统设计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1)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逻辑模式;(2)县级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流程;(3)县级林业数据集及所有属性数据的定义;(4)数字林业体系数据基本成熟流程图等。
9、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结构模式设计主要有哪些?
答:可选用C/S三层结构或C/S与B/S混合结构模式。
11、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哪两类? 答: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12、根据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需要,可将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分为哪些内容?各类主要包括哪些数据?
答:根据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需要,可将资源数据库的内容细分: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派生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参数库、代码库等若干类:
(1)属性数据库:主要有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小班调查数据、各种样地数据、专业调查数据、验收数据等;(2)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地形图、林相图、营林作业设计图、固定样地位置以及样地树木位置图;
(3)派生数据库:派生数据是指由原始数据(例如小班数据、样地数据)产生的资源统计、生产计划等数据。派生数据由经营生产管理子系统、统计报表子系统、资源更新子系统产生,是森林资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档数据库:文档数据包括森林经理调查规程、营林作业设计规程、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项研究成果等;
(5)参数库:包括模型参数、系统参数等。模型参数库主要是为资源数据的更新以及计算样地有关林分因子服务的;
(6)代码库: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用到的所有代码。
18、栅格数据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包括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坡度坡向图等,数据量较大。
19、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包括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森林土壤类型发布图等数据。数据具有动态性,属性数据较为复杂。
20、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小班属性数据管理功能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输入/插入;(2)删除/修改;(3)排序;(4)检索;(5)提交;(6)刷新;(7)逻辑检查;(8)
第三篇: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方案
关于构建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方案
为了实现林业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实时、高效、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方法。我局拟建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弥补了我局在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中应用的空白,满足了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可在全省推广应用,将会对我市森林资源科学化管理起到很大作用。
2)GIS,GPS,RS技术的结合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3S”技术的日益完善,如果将“3S”与森林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会全面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管理,形成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统计查询分析一体化的森林管理解决方案体系。
我局的森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紧紧围绕全市信息化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来开展。我市的信息化林业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3年时间把杭州市创建成国家森林数字化信息化城市,这是进入新世纪我市城市森林管理体系建设的新目标、生态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因此,林业部门各单位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工作的重点就是保质保量完成信息化林业任务书上的各项任务。我接收到了这个重任,我将从设计方案开始,把好系统建设的每一步,将一个全面、完善的系统交付我林业局使用。
1.系统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基于传统的林业管理手段在当今日常管理中日渐不敷使用: 林业单位调查数据纸介质、易老化、易破损,普遍采用手工管理数据资料,更新速度慢,可靠性、准确性差,数据格式不统一,不利于对统计和分析。另外,对森林火灾需要进行迅速而正确的决策、对林权信息需要实时进行动态维护和更新等新要求传统的林业管理都无法满足。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
采用现代GIS(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3S技术,与林业管理机制高度结合,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系统在一系列现代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对森林资源数据建立统一数据库可为我们科学地管理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各部门、各研究人员对数据的重复采集和重复建库,使现有数据充分利用。此系统建立还为我局各级林业部门的宏观指挥、决策、调度、管理等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和服务;为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数字地球”、“数字林业”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实施,也使通过互联网,对林业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成为可能。也可以让全民关心林业,关心生态建设,各抒己见,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系统总体设计
林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针对杭州各县级林业经营、管理部门(如:林业局、林场、林业采育场等)的管理工作建立一个既能以实现对林业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满足林业部门日常林业管理工作的需要,又能实现各种林业空间化、可视化的查询、分析、维护,实现专题分析、专题制图、信息服务等功能,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分析评价、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为森林火灾和林权管理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
(1)3S集成的空间信息管理技术和动态数据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基于GIS的林业数字化系统通过GPS、RS、统计分析模型、GSM通讯对森林资源、森林灾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利用ASP.NET和SuperMapObject对信息加以修饰和展示,利用森林调查的变化信息对该系统内容适时适地更新,以保证其数据的及时性和一致性。
(2)系统基于B/S结构,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安装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有良好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还利用GIS表现事物,利用SuperMapServer可以把各种信息和地理位置结合发布,实现时间性、空间性、动态性统一展示,快速查询所需信息,简单发布专题地图信息,并可以通过调用SuperMapObject类库林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林业功能扩展。系统可以提供完善的数据更新功能,系统应能利用一些模型,比如林木生长模型或者森林蓄积量预测模型进行信息挖掘,进而对小班因子数据库进行更新。在系统维护后期还可以提供统一集中的林权审批与管理和森林火灾预警子系统。基于GIS功能和数据库功能的林权信息管理,还可以使林权申请信息的录入、编辑方便快捷,提高发证效率,方便对林权证及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和打印输出等工作。
3.系统功能实现
3.1 数据库建设
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套完全的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快速创建新型的可扩展数据仓储和数据挖掘的解决方案,为林业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带来了巨大便利,也可以让我林业局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从容应对并且与时俱进。且林业数据库中数据来源多样(空间、非空间数据)、数据格式各异(结构化表格数据、非结构化文档数据、影像数据、图片等),数据量较大。所以我建议采用Oracle数据库,存储海量数据。Oracle作为一个完备的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组件包,它可以作为快速开发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利器。实现林业信息系统数据设计需要建立紧密的数据库群。其中包括林业管理数据库、数字地图数据库、文档、图形数据库和元数据数据库等等。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规范、安全、可扩展等设计原则。
属性数据库主要是描述林业业务范围里的数据库,是各项林业数字作业的基础,因此属性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森林资源小班档案卡片,又要严格按照二类调查规范中的要求设定各个字段,可以设置各个属性表的关键字为空间数据库中该地物的关键字或者其他字段,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一对应。
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按照格式可以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栅格数据通过数据分区实现逻辑无缝;矢量数据通过数据分层,对地图数据的组织应做到逻辑上无缝链接,实现物理无缝。采用同地分布式管理,实现海量数据库管理。
建议采用UML的Visio来进行数据库模式设计,并将其输出到XML元数据交换(XMI),再使用ArcCatalog中的CASE工具从XMI生成地理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根据研究需要,收集杭州市最新的1∶50 000地形图。采用扫描仪和手工输入相结合的方法扫描与输入图形数据,图形数据的扫描过程实际是图形的栅格处理。若图幅范围大于扫描仪的扫描范围,可以将图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进行扫描,再利用图形操作模块的拼图功能,合并为1张全图。由于扫描输入的图形只是栅格图像,因此在对图形进行编辑前还必须进行矢量化。空间信息的输入采用分层方式进行,在图形矢量化的过程中,必须对图形中不同属性的空间信息进行分类,建立起不同的图层,一般可将图层划分为:点状图层、线状图层、面状图层、等值线图层、标注图层等。最后编辑图形数据,主要对输入的图形数据进行检查、修改、更新及加工,以便得到净化的输入数据,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
3.2 系统功能模块与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我设想我们林业局的林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提供如下功能。我们林业局内部独立编写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含数据浏览、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空间数据编辑、拓扑检查、地图量算等基本功能,还提供如空间数据查找、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及输出的高级功能,在建设后期添加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和林权系统,切实覆盖我们林业部分的方方面面的需求。在面向外部用户的系统中,我设想可以分为用户信息管理、留言管理,林业数据(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的查看,还有林分三维系统的展示。既丰富了非林业系统用的林业知识,还能推广我们林业局工作成绩。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推进我们整个林业系统向信息化迈进。
在具体的实现当中,系统可以以电子地图管理、属性数据管理构建为核心,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公众信息发布为辅,以林权管理和森林防火管理作为备选,后期还可以扩展一些“林业政务处理子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子系统”、“森林病虫害防治子系统”等,采用3S技术结合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林分指标统计分析和森林资源科学管理管理。
3.3数据显示与编辑
根据林业部门工作的特殊需要,必须保证地图各要素数据的完整、及时性。该林业信息系统的地图数据由基础地图数据和林业专题数据两部分组成。基础地图数据包括行政区划、地名、铁路、公路、居民地、水系、数字遥感影像、DEM等要素的空间图形及属性信息等;林业专题数据包括林班、小班、生态区位等要素的空间图形、属性信息以及火警急救点分布等数据。
为了实现完整的林业数据管理,本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地图功能,包括放大、缩小、地图漫游、全图显示、距离量算、属性查询,点状、线状及面状要素的增加、修改、删除的基本功能。同时提供图层控制(对图层的删除、调整放置次序以及对图层相关参数的设置)、鹰眼控制、地图输出等功能。
3.4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是不断变化的,一方面是由于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有其自然生长和消亡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和天灾人祸也会对森林资源产生影响。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将这些动态消长的变化及时反映到资源数据库中去。森林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管理的一体化,包含属性数据管理图形数据分析功能等各项具体业务。SuperMapObjects是基于ActiveX/COM技术开发的组件式GIS软件,易于开发,能够实现与专业模型的无缝集成,SupermapObjects可以综合管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并支持纯关系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库,从而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数据库的紧密集成。根据用户需求,林业信息系统可对当前森林资源的各种数据进行插入整理、分类统计、制作专题图输出以及作各种资源的对比分析,可以使用SuperMapObject作为开发组件包。以下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我林业局系统建议实现的几个功能: 3.4.1林业信息(属性)的存储、浏览、更新
首先我希望将过去的纸质数据转化Excel、Acces等格式进行管理和修正就是进行数字化。这些数据都非常有价值,系统需要将这些数据导入到系统数据库中。我们可以通过ODBC和ADO.NET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便捷化录入。
第二就是对森林资源的各类属性数据进行管理。实现森林资源有关信息库的建立和计算机管理利用本模块可以完成数据库基本控制(数据库排序、拼接、结构修改、建立新库等)、属性数据的输入(数据追加、修改、输入等)、属性数据查询、统计报表输出(根据属性数据作图、进行统计检验)等功能。3.4.2双向查询功能
通过将森林空间数据图斑及专题要素与相关属性数据有机连接,实现属性和空间数据双向查询(图查属性、属性查图、专题查询)可快速灵活准确直观地为森林管理部门、决策机构及社会各界提供必需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查询能力。
(1)图查属性:用户通过点击感兴趣的小班图元,获取该小班相关的属性信息。
(2)属性查图:系统应能提供构建SQL查询语句界面,查询将满足条件的图元并高亮显示,实现地图定位。
(3)专题查询:小班卡片数据库中的许多因子内有分类和分级,专题查询可以针对特定因子的分类分级进行查询。
(4)空间数据管理和林业资源专题图功能:对森林资源的各类矢量和栅格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可完成地形图、小班区划图等图形数据的输入、修改;根据空间数据库制作专题图以及各种图形叠加后的图形,并可在打印机上输出。3.4.3综合分析
比如林种结构调整分析需要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结合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分布特点进行空间属性分析以确定不同林种的布局。这就需要绘制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如根据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等绘制分类图,并且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判优等。
再比如:林分结构调整分析可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地形地貌、立地条件分布、林木生长各个阶段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特点,利用SuperMapObject组件包进行合理的分组、统计、制定相应的森林调整方案并模拟出调整后的林分。以使各龄组比重逐步趋向合理,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对各类土地面积、各树种组成的近、成熟林的林木蓄积量、森林分类的面积及其林木的蓄积量、各龄组的面积及林木蓄积量、森林受害面积等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都可以用SuperMapObject来实现。3.4.4森林经营措施分析
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制定详细的采伐计划,制作采伐图表和更新设计;检索提取符合抚育间伐的小班,制作抚育间伐图;通过分析提供森林立地类型图表、宜林地数据图表、适生树种资料,结合立地类型选择造林树种,进行造林规划。
3.5森林火险辅助决策
森林消防辅助决策模块集GIS技术、GPS技术、RS技术、GSM技术、Internet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围绕“监测、定位”这一核心设计,应用方向包括“遥感定位”、“视频定位”两个核心功能以及“火险等级预报”、“历史火点统计”等辅助功能。提高森林救火指挥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达到对森林火灾的快速定位、快速部署指挥、快速汇报、准确的灾后评估等的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3.5.1动态定位火险位置
通过遥感和视频技术对地面进行拍摄,通过遥感图像进行判别。美国陆地卫星TM7波段(2.08~2.35um)波段对温度变化敏感,故可通过TM 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控制林火蔓延情况。在森林火灾管理系统中打开遥感图,可对图像进行多种处理。布在森林各个点的视频摄像头会传回摄像头的标识、俯仰角和方位角。通过查询数据库可以确定摄像头在地图上的位置,结合仰俯角、方位角可以模拟拍摄画面的位置,从而获着火点位置。然后在数据库中的着火点专题层添加着火点符号,可以找到林火密集区,作为重点防范区域。通过这两种方案的设置该子系统可以利用遥感图像提取变化林地边界,监测火灾的发生和发展。3.5.2火险预报与防范
火险预报根据气象信息计算各个区域的火险等级,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并通知防火单位进行主动防范。在防范的同时建立标注系统库,针对火险等级较高的区域实现消防设施及重点防火单位布置,实现防火单位的信息输入、管理、分析、查询和统计。并且,可以作为防火监测的重点。
3.6林权管理子系统
目前已经到了林改主体改革后期,随着林业生产要素市场的逐步建立,对山林权属等相关信息的查询需求会越来越大,林权证、宗地信息及附图也经常需要查询,软件设置林权管理功能可以根据主要树种、使用类型、林种、起源等不同分类进行统计汇总,并可生成各类林权管理台帐。因此解决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的弊端。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系统在林权管理上实现了林权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比如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林权证办理情况;上级部门可登录查询统计信息;审批机关可在网络上进行宗地审批;发证机关可将审批后的宗地进行发证。
(1)林权数据中心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地形图的坐标配准、宗地四至界限数字化和矢量数据的编辑还有属性数据录入、删除、修改。
(2)林权发证管理子系统:①单位管理。②申请表数据录入、修改。③数据查询:根据属性数据条件查询,输出属性数据结果。还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申请表编号、申请者身份证号码、申请日期等查出申请者信息并进行报表输出。④林权变更和注销。
(3)WEB查询服务子系统:对受理后的林权申请,可以显示出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查询林权证真伪。显示其对应地形图为底图的宗地空间位置点打印出林权证附图。
工作措施:
(一)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基于GIS的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由我市林业局负责,做到林业局党委统一领导,由我局纪检部门负责协调监督。严格按照下图所示信息系统开发步骤,对系统进行建设。首先将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然后将系统建设的任务排出甘特图和PERT图,落实到各个团队。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系统建设方案。
(二)加强协调,强化督察。林业局设置督察办公室,对系统建设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且邀请信息系统监理师对其进行监理。对系统建设的状况每个月向我局主管部门进行一次工作情况汇报。而且,监督员还需要对项目建设人员进行暗访,对其偷懒行为追究责任。
(三)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将基于GIS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列入我市林业局的2012综合考评内容,建立每月绩效评估与绩效评估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切实强化考核评估结果的应用。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奖惩和选拔录用信息系统开发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对高中新课改的几点理解: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转变。
教法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在体验、感悟、参与过程中构建知识经验。
下面是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设计的一篇教案: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材先从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环保功能谈起,说明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然后分析原始森林的分布、现状及森林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在充分分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基础上来评价亚马孙开发计划和影响,最后提出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较强,让学生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传递-接受式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一
导入新课:兴趣小组在一周前进行的观察、体验及生活经验或感悟介绍给大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安排兴趣小组对校园内的绿地和裸地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测量和比较)
推进新课:
师:从兴趣小组的调查来看,植被数量越多,局部环境的湿度越大,温度变化越小,由此得出地表植被对局部气候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在自然界中,森林除调节气候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
一、森林的作用 生: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师:对,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的生态效益显著。那么,森林的分布现状怎样呢?
二、世界森林现状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探究 指导读图)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比较并结合教材分析
课件展示: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森林分布的成因是什么?
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 4.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生:(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师: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森林正遭受大面积的破坏,森林破坏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那些影响呢?
生: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探究性活动:(目的是以事例的形式说明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点拨: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师:请讨论日常生活中那些活动会浪费森林资源,如何从小事做起保护森林? 生:(讨论该问题有利于树立环保意识)
[过渡承转] 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因而被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人类的保护伞”(由森林
热带雨林)
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读图分析] 读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1.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
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 生: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师:赤道附近气候全年炎热潮湿,雨热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在这一地区森林茂密终年常绿,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长迅速,每年全球雨林的净生产量高达34亿吨。
师: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景观图及文字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讨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相关数据、阅读资料及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讨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课前,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分组介绍雨林的环境效应 师:(总结)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
3、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4、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问题探究: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生:亚马孙雨林生态环境效应显著,为当地提供50%的水汽来源,固碳上亿吨。雨林一旦被毁气候因水汽蒸发、蒸腾减少而变干,雨林中大量的碳素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在大气中,全球气候变暖,后果非常严重。
师:是,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活动、角色扮演)“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解决如下问题
1、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幺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点拨:
1、保护亚马孙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
2、保护雨林和所在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矛盾
3、实质是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4、尝试保护性开发,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师: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呢?(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板书:
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生:(思考、讨论)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师:(引导学生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生:(生讨论,师点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师:很好,雨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雨林一旦被毁,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那么,人类哪些活动会毁坏雨林植被呢?(引入下面的活动)
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徙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本活动因课堂时间所限,可安排为课外作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森林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世界森林的分布现状,分析了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和生态的脆弱性,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课外作业: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徙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二、世界森林现状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
3、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4、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表格)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
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分为信息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和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共五个阶段。
1.系统运行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
2.系统分析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 处理,并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功能,确定共享数据的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和编码的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编程指导书。
4.系统实施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编码、测试、系统调试等,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其主要步
骤包括购置、安装、调试计算机等设备,编写程序,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转换数据文件以及系统调试等。
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对运行费用和效果进行监理审计。软件交付用户后,为适应外部换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要求增加新的功能,将遇到更变、修改系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