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3: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佛山市委党校 作者:辛业华 刘和平

佛山、广州、肇庆三市山水相连、文化同源、人缘相亲,在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发展模式上具有紧密合作的巨大潜力。2009年6月,《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广东省肇庆市签署,明确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切入点,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策规则对接,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全面构建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上升到政府战略合作的层面,在珠三角的一体化大框架下,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佛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立足于广佛肇经济圈,统筹发展三地的农业,其优势和有利条件显而易见。但是,佛山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农业农村工作既有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一)面临的优势

一是佛山地理位置优势。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毗邻广州,靠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独特的交通优势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同时佛山也是广佛肇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是联系广州连接肇庆的桥梁。

二是农村改革经验丰硕。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取得不俗的成绩,为全省仍至全国农村的改革和农业发展创造了不少宝贵经验。

三是具备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近30年来,佛山经济飞速发展,传统产业更新换代,现代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十一强。其中,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装备制造业和家用电器的强劲带动下,该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高新化迈进。2009年,佛山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仍然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742多亿元,增长13.5%,增速位居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首位。人均生产总值79200元(折合1159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5.55元,同比增4.1%。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达10699元,增长10.8%,增幅创近年新高,良好的经济实力夯实了广佛肇三市合作的基础。

(二)面临的劣势

一是农业发展空间逐步萎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佛山市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农业用地面积越来越少,农田基础设施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佛山市农地产出率已高达每亩1.5万元,高居全省首位,农业发展要进一步深入挖潜难度较大。

二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佛山市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过程中,土壤、空气、水源普遍受到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健康,并制约着该市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佛山市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转向优质化、安全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农产品产销的特殊性,追踪溯源难,导致监管难度增大。

四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大。随着农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地农业交流越来越广,农产品交易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农业健康稳定发展面临挑战。

(三)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文件为佛山市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再次锁定“三农”工作,成为2004年以来第七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的一贯立场。省刚刚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坚定了佛山市和广州、肇庆两市抱团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更具体讲,佛山市积极参与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佛山市农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推进农业深度合作,加速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有利于提高佛山市农业农村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能力;有利于深化农村体制创新,为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农业农村新体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并最终促进佛山市与广州、肇庆两市农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另外,三市之间政府层面间的沟通良好和群众间的热切合作愿望,也为佛山市和其他两市在广佛肇经济圈中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而广泛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佛山市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未消除,农村居民收入、教育、医疗卫生、劳动社会保障水平等与城镇的差距还比较大;农村民生问题仍然比较多,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推进“三旧”改造和宅基地换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中担当的角色

(一)农村体制改革先行者的角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佛山市率先推进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迅速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1992年,佛山率先在全国推进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股权“三权”分离,为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2004年,率先制定并实施了佛山市统筹城乡工作“五十条”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了道路。2005年,又率先推进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管理农村财务,减少了农村矛盾,成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亮点。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佛山市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要求该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佛山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现多个领先,为全国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探路者的角色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累,佛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具备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能力。随着广佛肇轨道交通、广肇高速二期的建设以及衔接三市的其他交通路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三市间的交通将变得更为顺畅便捷。而佛山作为广佛肇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其作用也日趋明显,佛山将成为联结广州和肇庆两市,以至辐射带动粤西经济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应遵循广佛肇经济圈“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原则,继续秉承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充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路者。

三、广佛肇经济圈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和期望

(一)对广佛肇经济圈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广佛肇经济圈在全省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素有合作传统,经济错位发展、互补之势非常明显。三市加强合作,将各自优势转化为合作中的共享优势,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发挥出1+1+1﹥3的综合效应作用。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过程中,佛山市将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重点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各项改革,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广佛肇经济圈农业建设发展的期望

一是要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优化广佛肇现代农业规划布局,构建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共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规划为先导,推进三市高科技农业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产

品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农产品无障碍流通。

二是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工作。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必须要以良好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广佛肇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促进城际间高快速路与市政道路网衔接,形成广佛肇江海联运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三是要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要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跨境河道管理,联合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划定水功能区和水环境保护区,共同开展河流(涌)截污与治污工程,确保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和按水功能区达标。要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三市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共同治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和城乡固体废物污染,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清洁消费。

四、佛山农业部门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需推进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佛山市今后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按照三市党委、政府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三农”发展战略目标要求,遵循“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广佛肇经济圈农村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构建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重点推进以下领域或重点项目建设: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及重大事项的推进问题。通过建立日常工作沟通与交流机制,加强跨市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交流,相互及时了解各区域农村发展情况。

(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合作。要支持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开展横向协作,联合建立一批高科技农业基地、绿色无公害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供应城市优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要注意发挥佛山市独有的农业发展优势和做强做特农产品生产,通过与广州、肇庆两市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避免农产品同种同质化造成的恶性竞争。

(三)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建设标准化农田(鱼塘)。要弱化行政界线,加强相邻区域连片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合作,统筹安排农田(鱼塘)机耕路、排灌设施和绿化带,防止互相干扰,形成集约高效、布

局合理的农业生产基地。

二是保护农林业和农村生态。要加强与广州、肇庆两市在农业和林业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合作,严格控制相邻区域农药化肥用量,处理好农业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相互污染;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合作交流。

三是推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开展跨市水利防灾减灾行动,实施重要江河堤围加固达标以及防洪排涝工程。

(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与配套服务

一是促进农村产业和劳动力转移。要加强产业转移的规划引导,推动生产要素对接互补,积极探索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先进制造业基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引导佛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张延伸项目向肇庆转移。加强佛山市劳动力培训转移协作,调整优化培训专业结构,提升技能培训水平,推动佛山市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订单式对口培训,吸引广州和肇庆两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到佛山市就业,以及合理引导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开放农产品市场。佛山市要积极引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布局,鼓励差异化发展,防止恶性竞争。整合和共享农业会展资源,探索联合举办广佛肇现代农业展会。在广佛肇旅游一体化合作机制下加快农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农村农业旅游规划衔接与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强与广州、肇庆两市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加强农业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推广等领域的合作。

四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认证标准及法定检验单位鉴定结果的互相认同,推进农业执法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动植物重大疫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遇到重大动植物疫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要做到及时通报,互相知照。

【参考文献】

[1]《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2009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3]《2010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4]《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5]《佛山市关于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6]《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合作意向书》

作者简介:

辛业华 中共佛山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改革科科员

刘和平中共佛山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改革科科长、副教授

第二篇: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1-7-26

信息来源:佛山市委党校 作者:辛业华 刘和平

佛山、广州、肇庆三市山水相连、文化同源、人缘相亲,在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发展模式上具有紧密合作的巨大潜力。2009年6月,《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广东省肇庆市签署,明确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切入点,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策规则对接,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全面构建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上升到政府战略合作的层面,在珠三角的一体化大框架下,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佛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立足于广佛肇经济圈,统筹发展三地的农业,其优势和有利条件显而易见。但是,佛山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农业农村工作既有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一)面临的优势

一是佛山地理位置优势。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毗邻广州,靠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独特的交通优势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同时佛山也是广佛肇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是联系广州连接肇庆的桥梁。

二是农村改革经验丰硕。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取得不俗的成绩,为全省仍至全国农村的改革和农业发展创造了不少宝贵经验。

三是具备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近30年来,佛山经济飞速发展,传统产业更新换代,现代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十一强。其中,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装备制造业和家用电器的强劲带动下,该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高新化迈进。2009年,佛山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仍然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742多亿元,增长13.5%,增速位居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首位。人均生产总值79200元(折合1159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5.55元,同比增4.1%。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达10699元,增长10.8%,增幅创近年新高,良好的经济实力夯实了广佛肇三市合作的基础。

(二)面临的劣势

一是农业发展空间逐步萎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佛山市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农业用地面积越来越少,农田基础设施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佛山市农地产出率已高达每亩1.5万元,高居全省首位,农业发展要进一步深入挖潜难度较大。

二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佛山市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过程中,土壤、空气、水源普遍受到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健康,并制约着该市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佛山市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转向优质化、安全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农产品产销的特殊性,追踪溯源难,导致监管难度增大。

四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大。随着农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地农业交流越来越广,农产品交易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农业健康稳定发展面临挑战。

(三)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文件为佛山市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再次锁定“三农”工作,成为2004年以来第七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的一贯立场。省刚刚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坚定了佛山市和广州、肇庆两市抱团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更具体讲,佛山市积极参与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佛山市农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推进农业深度合作,加速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有利于提高佛山市农业农村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能力;有利于深化农村体制创新,为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农业农村新体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并最终促进佛山市与广州、肇庆两市农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另外,三市之间政府层面间的沟通良好和群众间的热切合作愿望,也为佛山市和其他两市在广佛肇经济圈中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而广泛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佛山市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未消除,农村居民收入、教育、医疗卫生、劳动社会保障水平等与城镇的差距还比较大;农村民生问题仍然比较多,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推进“三旧”改造和宅基地换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中担当的角色

(一)农村体制改革先行者的角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佛山市率先推进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迅速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1992年,佛山率先在全国推进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股权“三权”分离,为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2004年,率先制定并实施了佛山市统筹城乡工作“五十条”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了道路。2005年,又率先推进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管理农村财务,减少了农村矛盾,成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亮点。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佛山市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要求该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佛山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现多个领先,为全国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探路者的角色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累,佛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具备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能力。随着广佛肇轨道交通、广肇高速二期的建设以及衔接三市的其他交通路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三市间的交通将变得更为顺畅便捷。而佛山作为广佛肇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其作用也日趋明显,佛山将成为联结广州和肇庆两市,以至辐射带动粤西经济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应遵循广佛肇经济圈“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原则,继续秉承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充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路者。

三、广佛肇经济圈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和期望

(一)对广佛肇经济圈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广佛肇经济圈在全省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素有合作传统,经济错位发展、互补之势非常明显。三市加强合作,将各自优势转化为合作中的共享优势,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发挥出1+1+1﹥3的综合效应作用。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过程中,佛山市将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重点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各项改革,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广佛肇经济圈农业建设发展的期望

一是要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优化广佛肇现代农业规划布局,构建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共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规划为先导,推进三市高科技农业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农产品无障碍流通。

二是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工作。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必须要以良好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前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广佛肇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促进城际间高快速路与市政道路网衔接,形成广佛肇江海联运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三是要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要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跨境河道管理,联合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划定水功能区和水环境保护区,共同开展河流(涌)截污与治污工程,确保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和按水功能区达标。要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三市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共同治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和城乡固体废物污染,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清洁消费。

四、佛山农业部门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需推进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佛山市今后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按照三市党委、政府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三农”发展战略目标要求,遵循“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广佛肇经济圈农村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构建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重点推进以下领域或重点项目建设: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及重大事项的推进问题。通过建立日常工作沟通与交流机制,加强跨市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交流,相互及时了解各区域农村发展情况。

(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合作。要支持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开展横向协作,联合建立一批高科技农业基地、绿色无公害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供应城市优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要注意发挥佛山市独有的农业发展优势和做强做特农产品生产,通过与广州、肇庆两市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避免农产品同种同质化造成的恶性竞争。

(三)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建设标准化农田(鱼塘)。要弱化行政界线,加强相邻区域连片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合作,统筹安排农田(鱼塘)机耕路、排灌设施和绿化带,防止互相干扰,形成集约高效、布局合理的农业生产基地。

二是保护农林业和农村生态。要加强与广州、肇庆两市在农业和林业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合作,严格控制相邻区域农药化肥用量,处理好农业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相互污染;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合作交流。

三是推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开展跨市水利防灾减灾行动,实施重要江河堤围加固达标以及防洪排涝工程。

(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与配套服务

一是促进农村产业和劳动力转移。要加强产业转移的规划引导,推动生产要素对接互补,积极探索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先进制造业基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引导佛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张延伸项目向肇庆转移。加强佛山市劳动力培训转移协作,调整优化培训专业结构,提升技能培训水平,推动佛山市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订单式对口培训,吸引广州和肇庆两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到佛山市就业,以及合理引导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开放农产品市场。佛山市要积极引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布局,鼓励差异化发展,防止恶性竞争。整合和共享农业会展资源,探索联合举办广佛肇现代农业展会。在广佛肇旅游一体化合作机制下加快农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农村农业旅游规划衔接与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强与广州、肇庆两市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加强农业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推广等领域的合作。

四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认证标准及法定检验单位鉴定结果的互相认同,推进农业执法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动植物重大疫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遇到重大动植物疫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要做到及时通报,互相知照。

【参考文献】

[1]《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2009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3]《2010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4]《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5]《佛山市关于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6]《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合作意向书》

作者简介:

辛业华 中共佛山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改革科科员

刘和平中共佛山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改革科科长、副教授

第三篇:中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国 建筑市场的 发展 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国正处于 经济 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投资建设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建设项目。已投入运营的,如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航天器试验装配及发射系统、西气东输、上海磁悬浮轨道 交通 工程等。正在建设的,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润扬和苏通长江大桥、中海壳牌石化工程、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都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项目,包括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城市商业中心、住宅建设等,还有卫星城开发、小城镇建设等等,使中国的建筑市场发展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中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完成竣工产值1.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房屋施工面积26.3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2%;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138.4亿美元。有40个国内建筑 企业 进入2002年国际承包商排

名225强。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2973.65亿元,江苏省2560.23亿元,广东、山东、四川、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超过1000亿元,均创 历史 新高。2003年建筑企业改革发展态势良好。浙江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建筑企业。吉林省建筑设计院和上海市勘察院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成为全国省级建筑设计院和勘察院中第一个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的大院。北京钢铁设计 研究 院2003年新签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额35.6亿元。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与美国柏克德(Bechtel)和福斯特惠勒(Foster Wheeler)公司合资成立项目管理公司,承担了投资40亿美元的中海壳牌石化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2003年报请全国人大同意修改《建筑法》,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发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发了《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中有关资质管理的实施办法》,印发了“有形建筑市场”、“施工专业分包”和 “施工劳务分包”三个示范合同文本,启动一批涉及建设项目决策、村镇规划编制、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等新标准的编制工作。个人执业注册制度有了新的进展,继实施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电器、设备、岩

土、化工、港口等专业注册工程师已经开始了 考试、考核工作,正在做实施执业制度前的准备。同时,为加强施工阶段有关人员的责任,还建立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印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考试实施办法》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考核认定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取得初步成效,建筑市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筑市场秩序有了较大好转。

二、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形势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历史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建筑市场将迎来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 工业 基地改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投融资体制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对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加入WTO后建筑业3年过渡期、设计咨询业5年过渡期即将先后结束,国外著名建筑企业包括一些设计咨询公司也将进入我国市场。受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中国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积极性日趋增强。可以预见,中国建筑市场主体之间将出现新一轮结构调整,建筑市场将呈现出新的竞争格局。

三、完善政府监管职能,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近年来,中国建设主管部门为了推动建筑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健全建设领域法规制度,培育建筑市场机制,健全完善建筑市场体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深化建筑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目前 正在进行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法行使政府的建筑市场监管职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事务,放开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加快改革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把行政审批减下来,集中精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更多力量放在研究市场发展的“大事”上,更好地对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行政许可法》将于今年7月1日将开始实施,促使政府部门的各项审批管理必须上升到依法行政的高度。目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正在按照行政许可的规定,重新审视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审批项目,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依法行使建设主管部门的建筑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建筑市场规则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的竞争秩序。对于那些分割市场、不利于建

筑企业做大做强的限制,以及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解决却还在沿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制度,该弱化的要弱化,该废止的要坚决予以废止。对于继续保留或新设立的行政许可项目,要完善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力和责任,健全过错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使各项法规制度既能起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制约各方主体行为的效果,也能发挥保障建筑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我们将通过贯彻《行政许可法》,科学 适度地调整好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使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转变到按照 法律 法规的要求进行建筑市场监管上来。二是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 法律 法规体系。自1997年11月《建筑法》颁布以来,国务院、地方政府和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以《建筑法》及有关法律为母法的法规制度,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地方、部门规章,构建了工程建设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2003年,根据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建筑法》实施以来的有关情况,全国人大决定修改《建筑法》,从工程建设活动客观 规律 和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的要求出发,在调整范围、监督管理体制、工程承发包、拖欠工程款、工程风险保障、公共健康安全、建筑环境质量、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此为契机,建设部已经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建筑法》及其有关的法规制度开展 研究 修改,对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我国房屋建筑技术法规的研究和编制,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向法制化建设推进。通过对我国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修改完善,使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更加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形势,更加符合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包括投资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企业 和中介机构等)改革产权制度、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需要。三是深化建筑管理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接轨,政府的管理必须公平、高效,维护市场秩序。根据 中国 建筑市场的特点,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和有关的市场规则,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担保、保险等手段的 应用,在更大程度上消除束缚生产力 发展 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对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将根据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进行修改调整,进一步放开市场。特别是对大家反映较多的施工专业类型划分过细、劳务分包企业过少、专业设计事务所的设立、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的培育等 问题,我们将根据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发育水平和建筑企业生产能力等状况,取消各种限制性

规定和歧视性政策。对 目前 实施的一些建筑市场监管制度,如招标投标(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包括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审查)、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安全生产许可等,将按照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的目标,进行调整、修改、补充、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作为招投标的服务场所,将加快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的步伐,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和周到的服务。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实行权责明确,制约有效,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国际通行的项目实施方式。今年,我们还将加快建立健全以不良行为记录和失信惩戒为主要 内容 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把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市场竞争、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和处罚记录在案,并在 网络 等媒体上进行公示,促进市场主体守信经营。同时,对这几年来推行的以业主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担保制度,要加大推行力度,提倡工程建设各有关方面投保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工程质量保证险、执业责任险等。四是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人才的合理竞争和流动,是规范的建筑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启动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工作,目前正在会同人事部完成建造师考核大纲的审定,进行全国统一 考试。与此同时,我部要组织人员研究起草《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

在时机成熟时,将陆续开展勘察设计注册机械、土木(水利水电)、冶金、环保、矿业/矿物、石油工程师等执业制度的启动工作。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积极开展与各国和有关地区的执业资格互认。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与香港地区开展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资格互认工作,关于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与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互认工作已经完成,有关文件已经颁布。五是引导建筑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建筑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新的阶段,已经由政府主导型转向了市场主导型,建筑企业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政策引导,指导建筑企业深化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 科技 创新、管理创新和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建筑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鼓励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扩大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国建筑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今年建设主管部门拟研究起草《关于继续深化建筑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发展劳务企业,继续构建金字塔型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是提升建筑

市场水平的重要方面,今年中国政府拨款5亿元用于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

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我国正在朝着 工业 化、信息化社会迈进,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使建筑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快改变管理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的局面,通过改革创新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大城市与小城镇、东部与西部还存在相当大的区域差异,再加上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结构、需求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建筑企业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和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市场的变化,以改革产权制度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规划,加快企业信息技术的改造和技术进步,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严肃游戏在职业技能发展中的应用与挑战

口何玲 徐智仕 王歆婷 胡小强

关键词:严肃游戏;职业技能;教育性;游戏性

作者简介:何玲(1981-),女,江西萍乡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与职业教育;徐智仕(196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王歆婷(1988-),女,浙江嘉兴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胡小强(197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

课题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严肃游戏促进大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IIYB132),主持人:何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85-03

一、严肃游戏的概念

“严肃游戏(Serious Game)”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通常是一种具有游戏的外观与感官体验、对于现实事件或过程的模拟,通常严肃游戏在给予使用者一种娱乐的体验时,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和教育使用者,其核心目的并非以普通游戏的娱乐性为目的。正如“严肃游戏之父”诺阿·福斯坦(Noah Falstein)所说:“严肃游戏既非游戏、也非严肃.二者兼而有之。例如,美国军队开发的游戏《America’s Army》,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设计良好且成功运作的严肃游戏,游戏情节与真实战斗现场几乎毫无差距,具有很好的军事模拟训练意义。

二、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职业技能注重专业性和操作性,学习者除了需要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提高个人职业素养、打造核心竞争力。但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职业技能的开展不尽如人意。

(一)技能培训内容和社会实际需求错位

技能课不像理论课可以借鉴较多文献及参考资料.只能简单的根据培训教材设计培训内容。但是教材适应面狭窄,适应不了时代的变革,从而出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

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对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少、设备台(套)数明显不足且较为陈旧,亟待修理或更换,与目前一些高科技企业的生产设备相比差距很大。

(三)安全性问题

技能培训还伴随着安全风险,特别是机械类、电工类学科.一部分学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不够谨慎或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危险意外,另外一部分学员虽然具有安全意识,但缺乏实践技巧,考虑到自身安全,不敢亲自动手,甚至回避或袖手旁观。

三、严肃游戏在职业技能发展应用中的优势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着利用严肃游戏趣味性、虚拟性和互动性,从科学技术上寻求突破口。

(一)提高学习主动性

有些人并不喜欢传统的教育方式,但是借助严肃游戏的沉浸性和交互性,学习者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某种角色,全身心投入到虚拟环境中去,这将对技能训练相当有利。利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多媒体元素结合起来给学习者全方位的立体感官体验,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其的自信和自学能力。

(二)获得实践技能经验

严肃游戏是一个高级的多媒体学习系统,也是一个高级的e-leaming系统,通过创设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在自然、亲切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口语技能训练中,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出国的情境,让学员与外国人交谈,达到训练口语的目的,提前积累“工作经验”,与社会接轨,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针对不同背景的求学者需要,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三)可打破时间和空间制约

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可以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教学地点将不局限在课堂里面.交流对象也不仅仅限制于教授者和学习者。例如可以进入虚拟汽轮机维修,考察汽轮机的每个部件的工作情况以及每个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整个维修过程并亲自操作一番,这是电视录像和实物所无法比拟的。

(四)避免危险操作

可以将一些危险性高、开展难度大、相对难以控制的项目先用严肃游戏进行培训,待熟练掌握后,再去现实环境中操作,既解决了现实中无法开展的难题,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并且给以每个人都有充分实践操作机会。例如,一个模拟外科手术的严肃游戏,可以避免由于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模拟汽车驾驶的严肃游戏,可免除学员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四、严肃游戏在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案例及前景

严肃游戏产业在美国发展迅猛,占据了全美每年上千亿美元企业培训市场的相当份额.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严肃游戏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各种驾驶技术培训、团队合作培训、服务生培训、技术工人操作培训。下面就几款有代表性的严肃游戏在职业技能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一)规划与决策能力培训案例:模拟城市

《SimCity》(模拟城市)是一款城市建造(City-building game)的电子游戏,主要训练学员的规划与决策能力,最早发售于1989年。2003年发售的《SimCity 4》(模拟城市4),玩家作为一个城市的市长,必须选择一片空旷地域作为自己城市的拓荒地,从而展开初步的建设和规划。玩家不仅仅建立自己的城市,还要彻底进入它的生活;雕刻山峰、开凿河床、开垦森林,为创造自己的城市奠定最基本的基础,然后构造你幻想出来的城市:在山腰上建造大厦,在山谷上建造桥梁,俯视全城的摩天大楼等等。只要是你能够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成为现实。游戏的趣味和挑战不仅是单纯地满足城市需要.而在发展中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在继续扩张城市的同时保持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这是作为一名虚拟市长,同时也是作为一位真正的政府职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船舶设计与制造能力培训案例:船舶制造《Shipbuilding》(船舶制造)是一款面向船舶整个生命周期的船舶虚拟设计系统。通过该款游戏不仅能提前发现和解决实船建造中的问题.还为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从而真正实现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和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在船舶设计领域,虚拟设计涵盖了建造、维护、设备使用、客户需求等传统设计方法无法实现的领域.真正做到产品的全寿期服务。因此,可大大提高船舶设计的质量,减少船舶建造费用,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该款游戏具有两个优势:一是设计阶段使用户能够参与,达到预先体验产品性能的目的:二是制造系统层次上强调对生产制造性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五、严肃游戏在职业技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严肃游戏对职业技能的观念、内容、教学手段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习者利用游戏进行技能培训也是个好方法,但仍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有待克服的技术障碍。

(一)严肃有余,游戏不足;游戏有余,严肃不足 如果过多强调教育性,缺乏游戏性的话,就不会引起玩家兴趣的;相反若强调游戏性,教育功能就大大降低,与单纯的游戏没有区别。严肃游戏开发与设计的关键在于探讨教育性与游戏性如何有效结合,寻找教育游戏中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

(二)人们对游戏的偏见

一直以来游戏在社会上背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关于网络成瘾和玩家道德丧失等争议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让游戏成为了部分人眼中的“洪水猛兽”。若将严肃游戏应用在教学中,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特别是家长的反对.他们往往认为玩游戏是一种玩物丧志的行为,这也制约了严肃游戏的发展。

(三)国内开发企业缺乏信心

严肃游戏大部分属于B2B模式,这区别于传统游戏的B2C模式。B2C模式是企业面向个体消费者,而B2B模式则是企业对企业或者机构的营销模式。这使得国内主流的开发企业对严肃游戏的赢利前景缺乏信心,不敢冒险。

(四)缺乏专业设计人员

目前的游戏设计人员的思维仅停留在游戏玩家的思维理念.对于教育理念在游戏中的渗透还不能很好把握,所开发的游戏不符合教育主题下的规则和设计,与教育及教学也难以有效融合。此外,企业如何打造绿色、健康的游戏产品,也是面临的困境之一。

(五)身心健康问题

有学者认为有的严肃游戏也可能会引起健康问题(疲劳,情绪动荡),心理——社会问题(沮丧,社会隔离,更少的积极性行为)及行为问题(好斗,消极人格发展)等。

上述几方面的因素,使严肃游戏在人才、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都面临着投入不足的境地,进而使得严肃游戏的创新能力不足。可以说,严肃游戏在技能发展中的应用仍然任重道远。

六、结束语

充分发挥严肃教育的积极作用,可以改变目前技能培训滞后的现状,极大促进技能成长,不仅对个人生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也为社会培养输送优秀的职业化专业化人才,有效地解决企业人才招聘难、专业人才稀缺、人才技能程度不高等现实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严肃游戏必将在技能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在十三五时期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十三五时期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

今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勾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新时代,“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主要包括全面改革深入推进带来的新机遇、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新机遇、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新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带来的新机遇、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正在酝酿和突破带来的新机遇;而挑战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转型升级、“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人口红利”消失。中国进入全面改革新时代,“十三五”强化改革规划、转型规划、创新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

一、“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

第一,全面改革深入推进带来新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新时代,改革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个领域全面展开。所有改革都意味着各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调整,这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比如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金融改革中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都会对很多主体带来新机遇。还有财税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等都是这样。

第二,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带来新机遇。消费结构升级是有规律的。过去30多年逐步满足了吃、穿、住、行、用五大基本需求,故20世纪80年代首先发展了食品和纺织服装等行业,90年代主要发展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行业,2000年以后又重点发展了房地产、汽车等相关行业。当然这些需求现在还存在,今后还要继续升级。除了这五大基本需求之外,消费结构正在向“学乐康安美”等新五大需求方向升级,新五大需求分别是学习需求、快乐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美丽需求,其比重正在不断提高过程中。无疑,新五大需求在“十三五”期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为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很多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第三,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工业化分为前期、中期、后期阶段,目前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就是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2000年以来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时期,重化工业在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但过去十多年属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上半场,是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即钢铁、水泥、建材、汽车、石油、石化、煤炭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这些重化工业发展的高峰期过去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开始进入到下半场,下半场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的阶段。今年5月份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提到的10个行业都是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重化行业。工业化进入到新阶段,就为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第四,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4.77%,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进入到加速阶段的下半场。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达到30%-70%时属于加速阶段,加速阶段上半场是30%到50%,下半场是从50%到70%。加速阶段上半场是城镇化加速发展、但又相对粗放发展的时期,下半场则是城镇化仍然快速发展、但主要提高城镇化品质的阶段。故在下半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也出台了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十三五”期间就是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像过去那样主要发展住宅和商业地产等,而是按照人本城镇化、市场城镇化、协调城镇化、特色城镇化、集群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智慧城镇化、品质城镇化、人文城镇化的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这些特点的新型城镇化中也蕴藏着很多新的机会。

第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实现区域之间的共赢,可以带来很多机遇。正因为如此,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大区域战略。此前,还有很多如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带等区域一体化战略。“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展开,这也给很多区域带来发展机遇。

第六,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正在酝酿和突破带来新机遇。这一轮新的全球技术革命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为了抓住这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造业2025,互联网,新能源革命等重大战略。无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带来很多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都在发生许多新变化,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带来新挑战。“十三五”前期,中国经济可能继续面临下行的压力,与以往相比,经济增速将明显下一个台阶,估计会到6%-7%,不排除个别年份下降到6%以下。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将使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等问题凸显,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挑战。

第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带来挑战。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开始强调推进“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相对来说它们在这些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人才等竞争优势。“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必须向中高端升级,这就与发达国家在这些领域开始形成正面竞争,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挑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别无选择。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如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管理、制度等条件。但这些条件的具备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会面临很多新挑战。

第四,“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人口红利”消失,“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包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人才成本、能源成本、环保成本、资金成本、物流成本、知识产权成本、交易成本等都在上升。而成本的全面上升会侵蚀企业的利润空间,会限制产业的发展,会对很多行业和企业带来挑战。

第五,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带来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资源能源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大,从现在开始不得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增量会有所控制,但已经污染的大气、水、土壤等存量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假以时日,污染绝对量还在增加,故 “十三五”期间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而且,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今后的排放还要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和约束。

此外,还有“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挑战。从2011年开始,15岁至6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这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十三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可能进一步加剧,生产性人口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这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三、“十三五”需要强化的规划

基于以上分析,鉴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新时代,我认为“十三五”期间应强化以下规划。

第一,强化改革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代,改革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主题。中国很多的发展问题都源于制度,只有通过改革这个“牛鼻子”把制度理顺了,其他问题就好解决,就可以实现纲举目张的效果。因为经济发展取决于各个主体的行为,而各个主体的行为取决于制度的引导。因此,“十三五”规划最需要优先规划的是改革规划。但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只重视产业规划和项目规划等,而忽视改革规划,这一点需要有所改变。

第二,强化转型规划。所谓转型规划就是经济结构转型规划或产业转型升级规划。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过去那些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能过剩的、部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必须要淘汰,而要转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绿色低碳循环的、符合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这就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产业规划的重点并非发展什么产业,而是怎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扩展到整个经济转型,则涉及七个方面的转型:(1)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即由原来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一般要素,转向主要依靠技术、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要素,来拉动经济增长;(2)排放结构转型,即减少“三废”、二氧化碳等不好的排放,增加氧气、水蒸气等好的排放,或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等;

(3)产业结构转型,即推动产业的高度化或高级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低碳化、信息化、融合化、国际化等;

(4)区域结构转型,即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东中西部的公平发展等;

(5)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即由原来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转向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来拉动经济增长;

(6)财富分配结构转型,即由原来主要实现国富转向主要实现民富,由原来少部分垄断行业暴富,转向所有行业公平竞争,由原来少部分人暴富,转向所有人共同富裕;

(7)发展目标结构转型,即由原来主要强调经济总量和规模的增长,转向强调提质增效,由原来主要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强调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共同增长,由原来主要追求成为GDP大国,转向主要追求成为强国。

第三,强化创新规划。已持续了数十年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十三五”期间到了必须寻找新出路的时候了,新的主要出路就是创新。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已提出了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战略。“十三五”规划必须将创新规划放在较优先的位置上。创新规划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创新主体的规划,即明确包括企业、个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政府等在内的各个主体在创新中的职责;

二是创新方式的规划,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是创新环境的规划,即如何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外部性的领域,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规划。中国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十三五”规划应按照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的要求,强化制定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及所属的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以实现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目标。

第五,强化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也是具有外部性的领域,必须要发挥政府规划的作用。历次五年规划都有社会事业规划,但总的来说社会事业规划相对于经济发展规划明显偏弱,往往是投入较少、落地不够。鉴于社会事业的滞后和社会稳定任务日益艰巨,“十三五”规划应强化社会事业规划。

第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归结为提供公共服务。“十三五”规划应将政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务、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等纳入,并作为重点。

“十三五”需要适当弱化的规划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规划上也要考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故“十三五”要弱化以下规划。

一是弱化GDP增长规划。GDP增速受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不好预测,也不应作为五年规划的强制性指标,但可以作为非约束性的指导性指标。过去多年来,很多地方将GDP增速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这一点在“十三五”规划中要有所改变。尤其是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时期将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明显下一台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任务是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更应弱化GDP增长的规划。

二是弱化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随着全面改革的推进,要逐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发展什么产业应该由市场和企业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事先去规划。从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来看,凡是政府过度规划的产业往往形成了产能过剩等问题,而那些没有被规划的产业则往往获得了意外的发展。故我们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威力。三是弱化城镇化水平规划。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率的提高也有其内在的规律,不宜人为去规划。一定要规划提高多少个点的城镇化水平,就会造成过多剥夺农民土地、赶农民上楼、搞土地财政、建形象工程、推高房价、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就会带来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为了避免各地大搞城镇化建设竞赛,要弱化城镇化水平的规划。

四是弱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是公共产品,是政府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市场需求约束的问题,也有资金约束的问题,也有通过PPP模式实现公私合作的问题,故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也要充分发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作用。故“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将重点放在总体思路规划上,而不是具体项目规划上,具体项目要尊重企业和市场的选择,要有灵活性。

下载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山农业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08西班牙语A班曹美珊学号:20080500160中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世界各国都暗藏危机。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作为......

    共青团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谈(5篇范文)

    共青团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谈 一、 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挑战 共青团组织的挑战主要来自自身存在的弱势和随形势变化不断增长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弱势比较明显。......

    银行收单业务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快速生长和第三方牌照的不断发放,各市场参与方几乎第一时间都将精力投放在了银行卡收单市场上,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双面性的:一方面,银行卡收单市场的发展得到......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和网上自学......

    广西在东盟自贸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含五篇)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自由贸易区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主要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