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促进语文素质提高-谢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促进语文素质提高
伏山镇张堂小学谢志强
近一段不少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或是有话表达不清、罗里罗嗦却不知所云。学生平时也不少看作文选,但除了照抄照搬外,作文能力没什么提高。作文为何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与学生的阅读中不会学以致用,缺少生活积累相关。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做到读中有思、以读促写、思写结合、以思导读,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相生相长,协调发展,才能使语文教学走上良性轨道,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
读先于写并高于写,抓好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中,教材是学生学写的典范,只要踏踏实实地练,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写,就如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并讲究些实效,效果才会很明显。
阅读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温故知新,前后联系,多补充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吸取广泛的营养。使学生读中有所得、有所感,随时记下来,逐步将阅读、思考、练笔三者结合起来。如四年级下册《2只拣儿童多处行》,学生对儿童对春天很有感触,不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说说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感受。
二、阅读训练要有阶段目标
阅读教学中,低年级主要训练字词、简单句子、朗读,重点放在字词训练上。句段训练 放在中年级进行,包括句段训练、默读训练、课外阅读训练等,句子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句子是由词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进而找出附加部分,以便更
准确的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句子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懂得作者是怎样连句成段的,进而认识逻辑段,学会划分逻辑段,学会概括段落大意。默读训练主要要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边读边思考,力求深解。
三、表达训练要分阶段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是自内而外的输出,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第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即表达能力;第二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作文训练要坚持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步到位。
首先是说话写话阶段------该阶段在低年级进行。写话是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该阶段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写好几句话,做到有内容,语句完整、连贯。训练语句通顺要求要明确,反复训练,能用部分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话,懂得什么是一句话,一句完整的句子一般包括那几部分,怎样正确使用句号、问好、逗号和感叹号。训练时,发现用词不正确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努力训练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明确。
其次是片段作文阶段------该阶段在中年级进行,训练学生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事物,仿照课文构段方法,进行由一两段文字组成的片段训练。学会运用白描、比喻、数据和分解等手法使内容具体化,掌握多种构段方法,诸如:总分、因果、转折等等,使条理清楚,并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和顿号,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
再次是成篇作文阶段------该阶段主要在高年级进行,训练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和书信、表扬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还要训练学生自己会命题、编作
文提纲、独立修改作文。
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写作的因素,把阅读的过程看作一个双向的理
解过程,把读的因素和写的因素对应起来。阅读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理解、吸收的统一,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运用、表达的统一,但理解和运用的都是语言文字,要把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读写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自然沟通、融为一体。
四、运用迁移,读写结合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还提到:“在阅读课上,特别是
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
平时的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具体说:
(一)经典处仿写(说),读写结合还表现在要经常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
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以教材的训练重点为支点,把握课文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法。如如下册《6桂林山水》,学完后,让学生模仿二三段结构,抓住景物特点写校园,仿写一处景物,实现读写迁移。
(二)结尾处续写(说),如四年级上册《穷人》让生结合课文,大胆展开
续写。
(三)深刻处扩写(说),如一些言简意赅的古诗,让生借助想象展开扩写。
(四)留白处补写(说),主要指作者意犹未尽时,让生顺势大胆想象表达
出来,有些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就可以让学生补写结尾。如六年级《凡卡》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送他写给爷爷的信,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
信封上的书写,探知凡卡的爷爷肯定收不到信;又可以根据凡卡爷爷的境况判定爷爷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还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梦注定不能实现,等待他的是更悲惨的命运。就此引导学生延伸开去,以《凡卡投信以后》或者《凡卡的美梦》,效果会很好。
(五)换角度改写(说)如《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假设曹操不上当,还有其他办法吗?变换角度来改写,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五、学为主体,指导高效
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原理,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要摒弃“讲——写”两段式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作文课堂的教学流程。师生共同参与,提出每次作文的目的要求,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联系所学类似课文,点拨写作的关键技法,师生共同评析例文,梳理写作方法,学生自主选材组才构思习作。
例如“写一件完整的事”的作文。教师先要提出作文的目的要求:应较完整地记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要有中心,然后进行习作指导。联系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开头,回忆方式写《寒假中的一件事》。在共同参照同步例文品评中获取材料,技法的灵感,自主完成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拓展提升,作文能力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辩证统一的智力技能。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提升语文素质,必须以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促进
语文素质提高
谢志强
伏山镇张堂小学
2011.3.30
第二篇:以读促写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三年多以前,我学科组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在我校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学校教研室和科组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将近四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课题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广语文课程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该课题研已于2011年的7月结题。
为了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施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更新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发现和研究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良倾向。
目前,全国课题组提出了当前改革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转化为基层学校师生的教学行动,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得到具体的落实。因此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重点理应向着写作教学的行动策略方面转移。为了实现这个一目标,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应对新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师要通过专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参加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促使语文课改,而且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语文教师队伍。
时代赋予我们要推进语文课改,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特别是中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结合有效沟通,以读促写实现工具人文和谐发展。阅读是学生生活中言语交际的需要。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感受,通过思维,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他人是不知道的,要让人知道,就需要靠语言和文字,借此传递和交际,以形成表达。有中心、有条理的文字表达,就是作文。因而,学生作文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二、课题的论证及分析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1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写作往往又是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不会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技法。针对学生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2、目标及内容的论证
读、写训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标表述形象地解释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操作,写作是体验,阅读是借鉴,修改是提升。它把语文教学中原本独立的写作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构建了写、读、改三位一体的教学样式。把传统的阅读教学转向”为读而写”,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言语的表现——写作。语文课程中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积累。通过阅读,不仅要吸纳体验作家情感思想等思维结果,还要吸纳作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然后再把所积累吸纳的这些,加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等按题目要求准确生动具体恰到好处地表现倾吐出来。关于语文课程中的写,不是读的附属品,而是读的效果显现,是思想认识的结晶体,是读的物化形态,也是可提供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检测的主要对象,千读万读,只为一写。从这些意义上看,写起码是读的目的之一。至于”读”和”写”的关系,很显然,读为了写,写依据读,读写一体,有人比方犹如鸟儿飞上蓝天的一双翅膀,互相作功,缺一不可。尽管这种认识有功利型之嫌,但却是十分现实和科学的。
3、现状和预期的论证
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在不同的阅读训练和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和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3)、用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训练能力。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
第八条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改变学生目前习作状况的需要。目前我们的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不是很投入,觉得写作文是难事。主要表现在:读书时不太认真;读书时不去深入阅读、思考;不会主动积累语言;阅读和写作相离,不能有机结合。从以上三方面考虑,我们目前进行《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施,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广泛而创新的现实意义。
24、保障条件的论证
在实施本课题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用新课程标准作导向目标,全面的、系统的落实阶段目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体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感受母语文字的乐趣。在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只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究、方法的引导、合作的学习与交流、创新与生活的体验,提高学生”读”与”写”相结合的技能和写作水平是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对课题的界定
书面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重要途径与方法所在。
读写结合:读即阅读,是指借助感官,通过思考来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并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智力活动。
写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张志公也说:”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的前提;没有正确、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还是不行的。”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对象的实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探索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参与研究后,老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读写结合的点是什么。
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六、研究对象及时间:
1、七、八、九年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体现”三维目标”的效应;
2、整体实施课改,突出”读”与”写”,把实验的途径和方法变为收效,整体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3、实施时间分别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即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
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
理论准备阶段,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主研员拟定出不同学段的实施目标及内容。
1、研究组人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广泛收集有关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文献和资料,为撰写课题方案做准备。
2、撰写《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课题组申请,力争预定课题立项。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及研究方案设计和撰写。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第二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第三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1、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读”与”写”结合,探究”以读促写”的途径和重点训练及培养学生写作的方法,总结目标落实后的效益
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通过在实践中调查,归纳,总结,交流、反省,写出案例或经验论文。
3、在每阶段的过程中主要是一边学习,一边实施,一边总结。实验组的教师运用课题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课题负责人深入与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注意搜集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等资料,并及时作好阶段性总结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按实验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论文及实验报告、教科研论文,编辑科研成果,完善档案资料,并注意推广研究成果,接受市教科研领导的结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课题组的老师认真学习纲要和新课标、小学生心理学以及论述如何培养 学生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文章。
2、制作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问卷,并做认真分析。
3、做好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意义的宣传动员工作,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产生心向往之的心态。
4、写实施计划,5、课题小组成员定期开会交流并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修正课题方案。
6、撰写教案、上研究课、组织课例分析、个案、学生的习作资料
7、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由专人负责研究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九、成果形式
形成关于本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论文资料、及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学生习作、学生个案集。
十、实施原则:
系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学生自主性原则、多边互动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十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十二、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倪金龙(校长)
课题组长:韦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实验教师:陈正爱(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陈翠荣(中学高级教师)
徐亚宏(中学高级教师)
徐民山(中学一级教师)
张福州(中学一级教师)
成雷(中学一级教师)
杨小华(中学一级教师)
第三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邓井关小学张美红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阅读与写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何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凭借课文,读中悟写,相机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形式多样地读,深入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贴切,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作者对大自然,对社会现实,对周围的人、事、物的关注中获得启迪,学会观察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特别是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分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注重背诵,积累词汇,为写作创造条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抓住训练点,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练笔,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习得的写作规律,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
1、仿写仿写就是根据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在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翠鸟》中对翠鸟外形的描写,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只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翠鸟。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想象翠鸟小巧美丽的样子,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并背诵这一段。课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认真仔细地观察,描写动物的外形。
2、补白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限制,某些地方写得非常简略,甚至在情节发展过程出现了跳跃的情形,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因此,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运用个人生活经验,结合文本具体语境,进行合理构思,或把简略的部分具体化,或补充省略的情节,进行再造想象。如《重阳节的传说》一文中讲桓景为了除掉瘟魔,决定去东南方的山中寻找叫费长房的神仙,拜师学艺。文中没有具体讲桓景是怎样学习降魔的武艺,只概括地说他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一身好武艺。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学苦练”这个词,启发学生思考:桓景每天什么时候开始练武,一直练到什么时候才休息?在练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他练了多久才练成了这身好武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具体写一写桓景勤学苦练的经过。通过这次练笔,学生更深深地感受到桓景不怕艰辛、吃苦耐劳、为民除害、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3、变换课文的叙述角度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一个情境的创设,一个句子的提示,就能把学生带到特殊的情境之中,使课文内容很快变为学生的交际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决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有效的。
4、续写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穷人》一课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桑娜一家已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尽管她辛苦劳作,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果再多两张嘴巴,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这将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压力呀!正因为如此,桑娜在抱那两个孩子回家后,心里忐忑不安,激动、紧张、担忧、自责,内心充满矛盾。没想到当她告诉丈夫西蒙的死讯,试探丈夫的反应时,丈夫主动提出抱两个孤儿回家。故事结尾写道:桑娜拉开了帐子。在学完这篇课文之际,我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说:“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续写兴趣,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4、写读后感有的课文或感染力强,或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迪,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能力,都有很多帮助。如《钓鱼》一课中,父亲告诫作者的那番话,哲理性强,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这一哲理后,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一说从中受到的气氛和教育,并写下来。
二、指导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靠在广泛地阅读中习得的。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关键的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品词析句,有所感悟和思考,感受文章的精妙之处,获得美的体验,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料,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做好表达的准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内容应以童话、寓言,浅显的古诗文和反映儿童生活的现实作品为主。还可读一些古典名著、科普读物。为了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如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摘抄好词妙句并熟读成诵,写读书笔记,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等。学生阅读面宽了,语言积累也相应丰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坚持抓好“阅读、写作”这两条线,以读为本,以读促写,同时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勤思考,善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就一定能让学生的习作之舟沿着正确的航线,扬帆前进,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四篇:以读促写中期报告
遵循课改理念 实施立体教学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强弱及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他的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学的每一知识起点都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迁移联系,每一招每一术都可以唤超学生自主学习感知的萌发追求,每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们申请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意义是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维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它以课堂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
这一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目标,同时也促进了课题实验老师教育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验的初期我们作了大胆的实验设想:①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目标。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多媒体网络引入语文课堂。③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依据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原理,遵循读写相互依存的关系,联系学生的心理和语言实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情感修养、人格健全、生活创造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立善于思考,大胆怀疑、善于挑
战、大胆创新的学习风格,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整个实施阶段综合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时间和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3、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我校已开展了两年。在这两年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的关怀指导,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探索,现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明确读写关系,抓实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的课内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强调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在几年的实验中,紧紧把握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堂,抓实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努
力实践。
实践证明,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例如实验教师陈翠荣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带着学生梳理文意后,以选拔船行富春江中一路上看到的美景现场直播主持人的方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实验教师徐亚宏教学《西双版纳》中,最后以让学生试着给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写一句广告词保护它们的自然生态,引导学生完善课堂板书,学生们异常兴奋。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活动,阅读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我们还借助《语文报》及文学社团,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努力提高读写结合的能力。通过这方面的实验,教师也在不断收获:成雷老师的论文《课内迁移,课外拓展》2011年获江苏省一等奖、王春琴老师撰写的教案设计《马说》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杨小华老师的论文《让语言“轻舞飞扬”》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韦星校长的论文《浅谈幽默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
2、构建以对话交流为中心的课堂格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不仅是读者和文本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而且还是生与生、生与师的沟通理解交流过程。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尊重学生,逐步探索出四条思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个性认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做朋友,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时教学要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作品,用他们自己的心去抚摩作品,使他们在阅读中去学习阅读。例如张福州老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社戏》一文时,谈到双喜的“聪明”,我设计问题: “为什么先跳下去的是双喜?”让学生尽情表达,与学生老师交流心里想法。课堂上多给学生“倾听”作品的权力,多给学生“言说”感悟的机会,这样做既重视了学生的个性认知,也达到了提高他们读写结合能力的目的。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有价值。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善于求异,要有挑剔、批判的眼光,对不“人云亦云”,敢于批判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七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揭示了什么,徐民山老师特意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分组合作探究。这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挖掘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求异,要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以后构思作文拓宽了思路。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不仅重视教材的人文性精神层面,更注重教材的语言层面。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世界里体会沉吟、把玩,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山中访友》时,杨小华老师通过指导学生个性阅读,最终让他们都懂得了“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教学八年级下册诺夫
《送东阳马生序》时,陈正爱老师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不仅弥补了文中学生有疑问的不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验教师深刻理解了这一教学原则,实验成果也不断涌现:陈正爱老师的论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2011年获盐城市二等奖、徐民山老师的优质课《鹤群翔空》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杨小华老师的论文《以情动情,以情悟理》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徐亚宏老师的论文《呵护母语,提高读写说综合素质》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陈翠荣老师的论文《优化语文教学,强化校园文化》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张福州老师的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2011年获盐城市二等奖。
3、注重积累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是对语文学习过程的比较准确的描述。厚积、接触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才能形成语感,才能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语文课题组也做了一些尝试。课堂教学中,对那些语言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韵味等一类的文章,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背诵积累。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高尔基的《海燕》。活动课上,则组织学生以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为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自习或课余就布置学生欣赏《语文报》上刊登的佳作,积累语言。有了这些积累,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才不至于思维阻塞,笔力枯竭,无话可写。我们实验教师也通过实验心得撰写了一些优秀论文,有十多篇获奖:其中2011年韦星校长撰写的论文《走出作文乏味的死胡同》、王春琴老师撰写的论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尽情泛舟文海》都
获得盐城市一等奖、成雷老师的论文《以读促写,以写悟读》2012 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此外,杨小华老师还在指导学生作文之余,写出两篇教学札记:《有情才能有效》、《作文病例的使用价值》。
4、拓展学习和生活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语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供这样的机会,利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让学生走出校园,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广告多棱镜》综合性学习,韦星老师通过分组布置:错别字门诊小组、广告语小组、店名收集小组。让学生接触外界,体验社会,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七年级下册《网上读写与交流》综合性学习,徐亚宏老师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网上阅读的各种方法与注意点,自己实践进行各种阅读尝试,学会与别人交流,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自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起航”文学社是我们语文课题组展示研究成果的一个平台。这几年来,我社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社团活动,每年至少出刊一期,收录了各年级各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社刊习作中最为出色最受学生喜爱的作品就推送给地、市级刊物发表,以荣誉促进步,以进步化动力。
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从2011年经过全组教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拼搏,“起航”文学社很有起色;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选送参加地、市级征文评选,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四、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自从承担课题研究以来,两年中,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坚持研究,努力探索。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效证明,由于当地的经济现状制约、家长和部分教师的观念不能立即转换,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障碍,致使实验效果还不够理想。例如:组织学生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时,书本来源和阅读时间都不够,学生的阅读只能流于形式;有步骤地深入研究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还缺少严密的计划,缺少教育科研的手段与方法,作文教学的实效还有一个过程;把具体做法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或归纳成行之有效的经验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功底。
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感悟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培养洞察力和鉴别力;尤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拓宽作文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要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课题研究后期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在各方面作好准备,认真做好后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第五篇:以读促写读中感悟
以读促写 读中感悟
——《三月桃花水》教学案例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 王晓芳
一、背景分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课文语言优美,易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读书、写字、练笔活动融进课堂,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做到还语文教学以本色,这是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1、现在让我们一起边听边看课文朗诵。(放课文朗诵视频)
2、听完了,也看完了,你觉得三月桃花水美吗?你想读吗?(想)好,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要求:用最美的心情,读最美的文章。
3.谁愿意告诉大家,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生:(我觉得三月桃花水很美。课文中写道“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啊!)
师:(1)你体会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把这段话美美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全班同学学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5.多美的三月桃花水啊!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板书:春天的竖琴)
(2)是啊,这潺潺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把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大家见过竖琴吗?(没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竖琴的图片和声音。(课件演示竖琴的图片和声音)
(3)快,侧耳倾听,春天的竖琴都都给我们演奏了那些乐曲?赶快读一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声音的词语。(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进行勾划)(鼓点声、水波声、鸣响、低语声、丁冬声、铃声、水浪声)(4)谁来说说,你的耳朵听到了些什么声音?(生汇报读课文,师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有节奏的鼓点声、忽大忽小的水波声、纤细的低语、清脆的丁冬声、急促的水浪声)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好听吗?快去把你喜欢的声音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听。(同桌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6)多么美妙的声音哪!高低不同、长短不
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音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朗读声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听了孩子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满眼是清澈的春水,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6.三月桃花水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能映照出春天的美景。)(板书:春天的明镜)
(2)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孩子们用我们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小组交流;③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讲给小组的同学听;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参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意见的好习惯。)(4)全班交流。
①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②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了燕子、垂柳、姑娘、袅袅炊烟…… ③我们好像听到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来呀!快来呀!春天多美啊!”我们仿佛看见河边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④我们想把我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5)组间交流。
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6)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谁愿意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大伙?(生纷纷举起小手)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赶快去读读课文吧!(生练读课文)(7)水清如明镜,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飞燕垂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画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水中的美景吧!(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4.听孩子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到水边走走,去领略三月桃花水的无穷的魅力,请每一个孩子敞开你们的心灵,闭上你们的眼睛细细聆听,想象在这幅美景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师范读,生想象)预设:
(1)(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来游去……)果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2)(我看到了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细细的,轻轻的,斜斜地直入水中。)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3)(我仿佛看到了在树叶上滚动的小露珠。……)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4)(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坪上奔跑嬉戏的小朋友们,天空中是各式各样的翩翩起舞的风筝……)…………
三、案例反思: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要的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是基本的教学思想必须明确。在阅读课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学生阅读的能力有没有得到训练,阅读的习惯有没有得到关注和培养,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有没有收获,其次再想想有没有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只要带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不管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总的方向不会错。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读。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精心创设和妙用导语情境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情境能使教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这课时,刚上课,我就用一幅幅春水图,再配上美妙的流水声,一下就将学生带入课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地特别地默契。他们渴望读、乐于读,读得很快乐,读得有滋味,读出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读出了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读。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读的能力是目的,培养写的能力也是目的。读有训练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能力。写有训练写的方法,以提高写的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写促听说,读写结合,重点突破,全面开花,通过熟读成诵形式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联系才能逐步实现内化,这是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比较重视学生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对语言进行仿写,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地比较透彻,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觉得写作并不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才能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