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文学艺术之戏曲
浅析文学艺术之戏曲
周玲娣
文艺是文化艺术之统称,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我国古代的先秦时期,曾把哲学、历史、文学等统称为文学。在现代,文学则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及反映社会生活。而戏曲是文艺综合中的主要表现手段。戏曲是人民群众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艺术样式。它是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在1956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并也提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新时期文艺方针。它是党中央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根本性长期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也在报告中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了当今时代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而我们老年大学其实也是一所老年文化艺术学校。成立二十多年来,遵循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积极为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为群众服务。在社会上发挥着我们的余热。并在党和各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绩。2006年11月,荣获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称号。而在学校的众多班级中,戏曲班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我想对这个家喻户晓的戏曲专业做一个肤浅的探索。
一、戏曲的发展与特色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也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戏曲是民间文化中最具生命力,最具广泛影响力的艺术样式之一。它不仅是人民调剂精神的娱乐手段,更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形象生动、通俗具体的手段。人民的不少历史知识、人生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修养也是在观看戏曲潜移默化中获得的。戏曲的这种功能被称为高台教育。因此普遍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因而也使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我们的家乡戏姚剧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色彩,低吟浅唱、温婉柔和。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据统计,全国戏曲有三百六十多种。
戏曲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发展,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小丑以外的男性所有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小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为主和以做工为主的两种。丑一般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
我国的戏曲又一特点是虚拟,即没有实物的表演。比如用几个龙套演员代表千军万马。这就是在舞台上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尽管舞台上没有崇山峻岭,河流湖泊,没有狂风骤雨,似火骄阳,但是演员们可以凭借虚拟的表演来完成。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
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脸谱、服饰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有它特殊的韵味。
二、探源余姚戏曲的成长与发展
1.历史最早余姚腔
追溯余姚戏曲,历史之最早可算余姚腔,其次是雀冬冬。余姚腔是中国古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与浙江海盐腔、江西弋阳腔、江苏昆山腔,合称中国四大戏曲古腔。是产生最早,影响深远,成为各种戏曲新兴声腔所吸收的古腔。曾风靡全国。余姚腔因产生于余姚而得名。宋元时期,余姚戏曲十分昌盛。正月十五灯节,庙台演戏。宗祠张灯结彩。杂奏音乐。四月赛神,大演甲戏。九月十二迎城隍演戏等。自宋到明的四百年间,余姚腔在本土形成、发展,明朝初年已经流传各地,到了清朝中叶,依然演出不辍。
余姚腔声调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乡村的地方曲调,并传承了六朝时期新乐府。吸收了市井民众文化。余姚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曾说:“余姚腔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诚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这是使余姚腔根植民间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吸收了北方音乐的曲调,因而表现通俗,节奏明快,擅表情节,人人都能听懂,使之流向全国。
余姚腔的衰落,源于昆、弋崛起。大约在清中、晚期,受其影响而发展的昆山腔,弋阳腔由于大量吸收了余姚腔中的滚白、一唱三叹调的精华而形成了风格。如昆山腔创新调腔形成了优美的中国昆剧。弋阳腔也因剧目创新,从江西流向浙江。余姚腔因放弃滚白优势,渐渐衰落。同时,在余姚本土上慢慢的,由一支鹦哥班到余姚滩簧,并形成、发展成了现在的姚剧。
2.鹦哥戏与姚剧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之一。产生并始行于浙东余姚,脱胎于当地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间说唱艺术。形成于十七世纪中叶,至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发展历史。姚剧沿袭用余姚方言演唱所得名。最早的鹦哥戏一生一旦,一把二胡就可以演一台戏。姚滩的音乐唱腔以活泼流畅节奏明快见长。而又极具民间性。其演唱曲调以基本调“平四”、“紧板”为骨干调。另有“双花”、“半双花”。平四有上韵、中韵、下韵,还有落调。紧板又有小落、中落、大落等。姚剧还吸收了各地民间小调59种。有了这些小调辅助,使它更有了浓厚的色彩性。从鹦哥戏到姚剧,历经二百多年,它在历史的大舞台中,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依然经久不衰,其中凝聚着多少老艺人的心血。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姚剧。
我市的姚剧团成立于1956年9月。剧团成立后,积极向上,努力改革,剧团以上演原创剧目而蜚声浙江剧坛。其中《半夜鸡叫》是姚剧团成立后第一个自己创作剧目。也是姚剧史上有全省影响的剧目。随着时代的前进,姚剧团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新剧目。曾分别在全国级调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浙江省历届戏曲节和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频获佳绩。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推出了两部特别优秀的剧目《母亲》、《王阳明》。母亲从余姚演到上海,柯东琴扮演的母亲感动了千千万万个观众。寿建立扮演的王阳明,使这位先贤复活在舞台上,使我们更了解了先贤的一生。《王阳明》一剧还出国到日本演出,得到了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两部剧目,使观众对姚剧刮目相看。而且使姚剧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姚剧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姚剧《三婿临门》、《秋香送茶》两个传统剧目折子戏在世博园城市广场演出,得到中外游客一致好评。更可喜的是,姚剧事业已后继有人,17名姚剧专业班学员经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一年培训,已初见成就。这批学员年纪最小的才十二岁,最大十六岁。四年后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姚剧舞台上。姚剧团现为余姚市艺术剧院演出一团,姚剧艺术事业正在朝更新、更美、更高的目标发展前进。
3.民间说唱雀冬冬
另一种民间戏曲雀冬冬是余姚已失传的一种地方曲种。它原流行于姚北一带。据有关志书和民间调查考证。表明雀冬冬已有300年以上历史。雀冬冬是一种似唱似念,不衬管弦,伴以击乐,擅长叙事的民间小调。开始时是一些乞讨艺人根据所见所闻,道听途说的一些传闻趣事编唱。后逐渐形成有意识的编排故事进行说唱。曲目有长有短。慢慢形成有较好的保留曲目。如《阿阿姑娘》、《雷姐》、《徐阿长谋媳妇》、《邬玉林》、《三县并审》、《四姑娘》、《三篙恨》、《华姐》等。其中尤以《华姐》、《三篙恨》等剧目流传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不少曲目后来改编成其他戏曲演出剧目。
雀冬冬由于余姚滩簧的兴起和民间艺人的间断而一度失传。1955年,余姚县文化馆曾邀请过一位雀冬冬民间艺人演唱过《只撩衣衫不撩人》的全本节目并整理成册。形成章回体民间故事本《三篙恨》。1963年,姚剧团将其改编成八场同名姚剧上演过。1979年,宁波甬剧团移植成同名甬剧搬上舞台。1981年,浙江越剧团又将其改编成越剧《龙凤怨》,后又易名为《花烛泪》。并拍成戏曲电影发行全国。
4.余姚越剧团的创建和发展
随着戏曲事业的发展,1951年,余姚县文化馆以大华舞台为基础,吸收本在外地客串演出的流动演员组建成群力越剧团。后改名为余姚越剧团。曾任剧团领导的有张水英(艺名筱水英);杨鸿芳(艺名杨小毛);朱秋华等。主要演艺人员有叶彩金,戴仁花,戚爱珠,谢婉珍,章慧芳,颜英,邵亚娟,戴紫娟等。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老艺人都遭到了非人的摧残。如老艺人叶彩金,她是我市越剧界老前辈中成名最早,戏路最宽,功底最扎实,文武双全的旦角,曾与赵瑞花、魏素云、尹桂芳、竺水招等组班同台演出。但在文革中被迫害而死。
1995年,越剧团演出张金海编写的现代戏《人生大转盘》,在省戏剧节中获优秀演出奖、剧本奖。1997年,演出《悠悠情缘》获省戏剧节新剧目奖。越剧团在创建近六十年来,在风风雨雨、兴兴衰衰中顽强地走了过来。在改革创新和发展中,不断充实新生力量。后曾改称为余姚市小百花越剧团。1998年8月,余姚试行文艺团体体制改革,成立了余姚市艺术剧院。余姚越剧团为演出二团。对外仍冠名余姚越剧团。越剧现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已被国家文化部指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浅析我校越剧班
为传承戏曲文化,也为了满足广大老年朋友对戏曲的爱好,我校在2003年9月开办了越剧演唱班。又在2005年9月开办了姚剧班。从此我校的戏曲班蓬勃发展。越剧班第一任教师包艳华,她是一位科班出生的优秀演员。曾担任镇海越剧团团长。她教学认真,在唱、念、做、打四样艺术手段及手、眼、身、步、法五种技巧上都有卓越过硬的功底。因此在教唱中非常规范化。她的刻苦耐劳精神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包老师因身体关系只好辞职了。现任执教老师叶丽云,她热爱越剧事业,受聘于老年大学,她有一身硬功夫、一副好嗓子,并精通各种流派,生旦净丑样样拿手。无论她唱哪个流派,她会扮谁像谁,唱啥像啥。无论哪位越剧家前辈,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在她的越剧班,学员对她非常崇拜,求学的学员越来越多。从一个班级增加到现在的四个班级。学员从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二百多人。她不但教唱,而且随着学员的发展需要,增设了表演班,满足了爱好表演的学员要求。几年来,在叶老师的精心教育下,越剧班成绩斐然。学员郑小华曾参加省电视台越剧擂台赛,夺得周擂主。最为突出的是富佳艺术团中戏曲组是一支主干力量经常参加街道乡镇等单位的各项活动。多次参加市里的老干部春节团拜会。并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抗战胜利暨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活动中,编排了各种节目进行演出,也多次与市外各县市老年大学戏曲班进行交流,并组织学员到敬老院,老人公寓等慰问演出。在社区的各种文艺团体及活动中,越剧班的学员们处处是主角。虽然
老年人的嗓音已不如年轻人。但唱起来却是咬字准确,有板有眼。其韵味不亚于年轻人。因而普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2009年下半年的休学式上,一曲九斤姑娘的十只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越剧班真不愧为我校的名牌学科。
四、对我校戏曲班的几点建议
1. 古为今用与时代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创造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胡锦涛总书记为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指出了方向。纵观越剧班,它只是实践了新时期文艺方针中的一条古为今用。古为今用是几年来越剧班的主题:教唱和演出的大部分是古典曲目,如“梁祝”中的唱段,“西厢记”、“红楼梦”中的唱段,这些唱段虽是名人流派的经典唱段,盛传不衰。在现实生活中,对青年男女及各种家庭起到了一定教育作用。但我们虽是老年大学,也生活在现实中,越剧班也有学员两百多人,学员又来自四面八方,在社会上可以说是一支强大的宣传骨干力量。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来讲,它的作用和力量要超过职业剧团。因此,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来说,应该体现从实际出发,与时共进,也应宣传现行政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体现古为今用,又要创作一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现代群众生活的作品。做到多为现代社会服务。
2. 开发创作人才,成立创作小组
要创作作品,必须有创作人员。老年大学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可以招聘和推荐。成立一个创作小组,学校也可增加一个专业人员专搞创作。作品可以形式多样,如快板书、说唱、相声、小品、姚剧、越剧、歌舞等,内容可以配合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人新事。祖国的新风貌新气象。既可体现中共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又可提高我校教学内容和质量。还可以发挥大家的创新精神。
3. 发挥教师才华和实力
我校戏曲班教师实力强经验丰富,戏曲基础扎实。要说创作作品并非难事。姚剧班执教老师沈守良在教育中并没有拿演过的老作品来施教。他教唱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现编和改编作品。例如第一课教我们唱的就是《唱得生活更甜美》,后来成为我们的班歌。一曲《姚江水长又长》,不但唱响了余姚,还流传到了其它县市,甚至国外。还有那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买年货》、宣传和谐余姚的《和谐社区四季春》。由歌剧移植的《红梅赞》、《唱支山歌给党听》两首姚剧唱段为中国戏曲网录用。他又移植了《沙家浜》中的《智斗》和《江姐》中的《绣红旗》作为姚剧班的教唱节目。他不但创作姚剧,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他用越剧《红楼梦》中的经典唱段《金玉良缘》改编出一段歌唱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唱段。《金玉良缘》是徐玉兰的经典名曲,它以细腻抒情的尺调腔为主体,吸收了四工腔及男调板的有关旋律。它的音域宽广,最低音到最高音达十三度。它的节奏长短交替、疏密相间、生动活泼,经过快速小腔一泻而下,落在最低音上大起大落奔放而华彩。既表达了强烈的兴奋情绪,又表现了浸透心房的喜悦和幸福感。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一大喜事。用这段《金玉良缘》的曲谱来演唱,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喜爱。老年大学众多教师在文学艺术上有极好的素养和实力。可以好好进行挖掘和重用。
4. 建立奖励制度,适当给予报酬
要想成立一个创作组,还是要考虑一定的报酬。但创作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价值。要视作品而行。一个作品录用后,例如在班上教唱、排演,并在各种场合演出,可以适当付酬。如果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可作适当奖励,具体可由校方和有关人员制定一个规章制度。
5. 建议征集一首校歌
老年大学应有自己的校歌,建议向全校征集。题目可用我们的校训《让我们永远年轻》。如果完成创作有了校歌,可以制成碟片,人手一张,大家可以在家里学唱。有了校歌,在学校各种集体活动中可以高唱校歌。有一首校歌可以唱出我们老年人的激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又可活跃校园气氛,可以使我们更有活力。
戏曲对我们戏曲爱好者们来说,已是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我们不可以一天不吃饭,也不可以一天不穿衣,更不可以一天不听戏、不唱戏。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没有娱乐,将会变得死气沉沉。因此,让我们在老年大学的戏曲殿堂里学习、发展,让戏曲队伍成为一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生活的团体,为国为民发挥我们的余热。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之京剧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主要种类:昆曲、高腔、梆子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雁剧、秦腔、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吕剧 淮剧、沪剧、滑稽戏、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
我最喜欢的是国粹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京剧表演艺术之中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京剧表演艺术的另一大要素“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第四篇:文学艺术教案
《现代文学艺术成就》教案
红岩中学
粟国曙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了解毕加索及他的艺术成就,知道好莱坞及电影业的发展,说出爵士乐及现代音乐的发展。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自制表格,从文学与艺术领域出现的杰出代表及他们的代表作入手,归纳出现代文学与艺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对现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学习和初步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艺术成就,认识文化呈现的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通过了解现代文学艺术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视野欣赏文学艺术。二 教学重点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三 教学难点 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纸质白鸽。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1、2、直接导入《星光大道》模式,介绍嘉宾和学生。
把学生分成“文学”组,“绘画”组,“音乐电影”组。
交代竞争机制。
3、第一关:“走进教材”。
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教材内容,合作分工,探究讨 论。
4、第二关:“知识积累”。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出教材最重要的历史信息。
著名文学作品
1.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圣女贞德》《苹果车》 2.苏联现代文学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美国著名文学家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4.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老人与海》
传世的名画 1.西班牙现代艺术家毕加索 2.代表作《格尔尼卡》 3.毕加索的《和平鸽》 通俗音乐与电影
1.通俗音乐的兴起及发展(爵士乐和摇滚乐)2.美国电影业(好莱坞)3.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 4.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5、第三关:“你说我说”。
让学生用教材上的文字,或者补充的课外资料,多角度介绍本小组学习的内容。
6、第四关:“放飞梦想”。
多彩纷呈文学艺术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它让我们体会人间的真善美,你一定有话要说……
让我们放飞梦想……
从学生的感受中切入到战争与和平,让学生用手放飞 白鸽,教师把自己准备的纸质白鸽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和平的白鸽在教室中间尽情的飞舞,让和平的歌声在教室中间回荡。
7、8、课时小结及作业安排。评价和颁奖。
第五篇:文学艺术联合会工作报告
文学艺术联合会工作报告
2013年12月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XXXX第五届文学艺术联合会隆重召开,这是团场文艺界的又一次盛会,大会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会精神及兵师文联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四年来XXXX文艺事业发展的成绩、经验,现在我受第四届文学艺术联合会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全体代表审议。
一、过去四年文联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我团文联在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抓学习、抓阵地、抓创作、抓活动、抓建设”的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热潮中,创作出紧贴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歌颂团场经济、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为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团场精神,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出积极努力。
四年来,团文联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文联的组织机构,文艺事业步入常态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各协会的会长、理事,明确了职责,进行了分工。目前团文联队伍不断壮大,共设立5个协会,即文学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美术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民间艺术协会,共有会员151人。
为提高会员创作水平,文联一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组织协会会员深入生活,提高表现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还经常组织各协会会员开展多种形式实践与作品交流活动,对提高会员创作水平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四年来,团文联各协会均有不俗业绩,会员作品创作取得较好成果。陈志伟、徐德虎、巴合提江等一批骨干会员开始在兵团和四师崭露头角。
(一)音舞协会成绩突出
音舞协会四年组织20多场文艺演出共200余个节目,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丰富高原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2010年举办特昭片“廉政杯”篮球赛、“扬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廉政文艺汇演,为松拜送来缕缕清风,深受职工群众好评。2011年团场筹办大型的“青松赞”廉政文艺汇演,由师纪委、监察局,师党委宣传部主办,XXXX承办,特昭片团场参加演出;“青松赞”汇演内容丰富,有舞蹈、小品、器乐合奏、相声等15个节目,再次将崇尚廉洁的观念送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心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2012年,团场举办隆重而节简的“走向辉煌XXXX建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22个方队入场,15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展现了团场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各族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年春节、“八一”其间,团领导带队,率领团场文艺骨干赴边防站慰问演出,增进了军民友谊。在历届的四师春节联欢晚会中,由团工会牵头、政工办组织的原创舞蹈节目,深受四师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在2010参加师春晚节目中,我团舞蹈剧《阿里木大叔的婚事》获得一等奖;2011年《丰收的喜悦》获得四师观众的一致好评;2012年情景剧《守望家园》获得二等奖,现场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动得流下热泪;2013年选送的《美丽四师》作为压轴戏,为四师春晚画下圆满的句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舞蹈演员辛勤的劳动与扎实的功底。
歌词创作在国家级文艺刊物上发表歌词作品11篇;2010年陈志伟创作的歌词《我家住在界河边》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感动中国”原创歌曲歌词大赛三等奖。2011年,他创作的歌词《千年李清照》,参加山东省**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清照故里。词意**”李清照华语歌词大赛中,荣获铜奖,并荣获一万元奖金。2012年他创作的《遍地牧歌》、《走进吐尔根》、《这个地方放声唱》、《沙枣树下》分别在《词刊》杂志上刊登,深受外地作曲家喜爱。当年他的歌词《遍地牧歌》、《长调的草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编集在《中化之春中华民族歌曲选粹》集中,分获精品金奖、银奖;《石油姑娘》被中国石化音乐家协会收录进《石化放歌》集。今年他的歌词《汗腾格里》在《上海歌词》中刊登;目前他已创作歌词230多首,主要有民歌题材、爱情题材、军旅题材等。2012年在全团开展征集团歌(词)活动,共收集作品近20首,收集团场10首原创戍边歌曲制作成光碟;团中学工会主席徐德虎成功创作出团歌《松拜我可爱的故乡》,目前他累计创作歌曲、舞蹈音乐作品300多首。
(二)文学协会工作扎实。
2012在全团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和谐团场”为主题的“五个一”有奖征文活动,活动共征集诗歌、散文、小说、快板、摄影图片等作品50余篇。去年文学协会创办《松拜》团场文学杂志,请**州书法协会主席王宗汉提写刊名,征集四师垦区名家作品,突出团场地域特色,深受读者好评;同时编辑出10万字的典型事迹报告集锦一书--《身边的感动》;今年,《松拜》杂志第二期已正式与读者见面,无论在风格、形式上有很大进步。
(三)美术书法协会业绩不凡。
四年中美术书法协会选送油画作品67件、选送书法作品6件参加四师“喜迎十八大”“移动通信”摄影书法展等,李敬全的摄影作品《万马奔腾》、陈志伟的《踏冰卧雪》分获三等奖、优秀奖;巴哈提江的油画作品《激流》荣获一等奖,刘建忠的国画获得优秀奖;团文联积极组织剪纸爱好者参加兵团举办的剪纸比赛活动。同时团场开展6次摄影大赛。举办“庆新春”摄影展、“廉政杯”摄影大赛、“喜迎十八大”摄影展等,全团20多位摄影爱好者参展,共展出180幅上档次的风光图片,孙浩、张礼敏、陈志伟等同志分获一、二、三等奖;同时还组织摄影爱好者六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采风活动,创作了近60余幅摄影作品。今年,团中学巴哈提江的油画作品《激流》在中国**族文化协会美术展览中荣获一等奖、《小河边》荣获**州美术协会“民族团结美术展览”三等级奖。
(四)草原诗会提升团场所知名度。
今年7月7日至9日,来自疆内外20名诗人相约在松拜草原,举办隆重、节俭的“松拜草原诗会”,政委、团长出席欢迎仪式。疆内外诗人为军垦第一哨的题词,并在蒙古敖包举行献哈达祈福仪式。座谈会上,耿占春老师一行20名诗人纷纷把自己的写作经历,对兵团屯垦戍边的认识与松拜的感知,用生动的文字讲述给参会者,并以诗歌形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进《西部》第11期,共刊登诗歌17首,进一步宣传了团场,提升了团场知名度。
(五)加强阵地建设,展示团场成果。
团场在元旦、春节、五
一、团庆、国庆、十八大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四年共展出展版20期,每期7--20块展版,展览图片6000多张,参看人数达到7500多人(次)。
(六)加强与外界文艺人士交流。
四年中,着名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来团采风;兵团文联挂职副主席来团指导工作;曾为江泽民等国家领导艺术人撰写书法的西安书法家贾德宇来团与文艺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州原文联主席苏洪波、**着名作曲家王理人来团指导工作;江苏籍书法家陈开兴来团与文艺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据统计,共有20批文化名人来团采风,团文联积极配合,组织文艺爱好者与名家们面对面交流,激励大家的创作热情。
回顾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深深体会到文艺工作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上级文联组织的扶持、帮助、指导;离不开团党委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文艺爱好者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全团文艺工作者,向一直以来支持团文联工作的上级文联、团党委及基层党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团文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做好文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团党委中心工作,紧紧服务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紧紧围绕屯城戍边文化和松拜文化特色而创作,必须发展壮大文艺人才队伍,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提供创作的空间与平台。
二、今后三年团文联工作的任务目标
今后三年,XXXX文联的主要任务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兵团成立60周年为契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加强文联各协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围绕团党委的中心工作,满足团场职工群众需求,开展有较大影响的各类文体活动。认真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文化事业的新路子,建立多出、快出的文化人才机制,努力创作出一批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作品,促进团场文化事业的繁荣,推进我团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抓好思想建设,深化理论学习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广大文化工作都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全党和全国的大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艺术修养,不断满足和丰富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抓组织建设,不断壮大文联力量
团文联要逐步建立健全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文化创新机制;要加大对协会的管理,服务和指导力度,力争把各协会建设成组织健全,活动经常、活力强劲的协会,培育出一到两个在全师叫得响的示范性协会;要对现有的协会进行规范管理,完善会员发展和服务力度。同时积极做好师级、兵团级会员推荐工作,力争在师级和兵团级会员发展中有新突破。
(三)树立新风正气,培养德艺双馨文艺队伍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出作品、出人才”的要求,我团文联队伍要树立讲团结、求发展的新风正气;各会员要求同存异、坦诚相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力戒浮躁,树立良好形象;要乐于奉献,时时自重、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推进我团文化事业的繁荣;要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坚持做到精益求精,努力成为职工群众喜爱的文艺工作者。
(四)繁荣文艺创作,实施精品战略
各协会要进一步扩大联络、协调、服务范围,在特色上下功夫。团文联各协会的创作骨干是精品创作的支柱,要积极培养,不断提高会员的创作水平,使我团的文化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要以重要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主题系列活动,抓好重大体裁,重点项目的策划,争取在文学、舞蹈、摄影、书法、音乐、绘画及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创作有新的突破。各协会活动从一开始就要责任到人,分工负责,一抓到底,切实抓出实效。
(五)加强广场文化建设,提高城镇文化品位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发展松拜特色文化的需要,是提高松拜文化品位的需要,是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坚持“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广泛参与、节俭朴素”的原则,利用职工文化广场这个阵地,组织好各类职工文化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承载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整个团场的文化品位。
广场文化的发展既要有远期规划,也要有近期目标,团将在引导和培育上下功夫,把握广场文化的发展方向,确保广场文化健康发展;在广场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与强化职工文化和能力培训辅导工作相结合、与抓好基层单位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抓好艺术创作活动相结合;使广场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品位,从而使广场文化在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繁荣文艺创作,建设区域特色文化
今后三年,团文联将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推出一批具有团场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推动我团文艺水平再上新台阶。
1.文联将组织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民间艺术协会,深入开展“送欢乐到基层”惠民文化活动,组织各协会到各单位开展体验和实践活动。
2.美术、书法、摄影协会要以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为契机,举办好“富裕生态和谐团场”书法、美术、摄影展等前期准备工作。
3.文学协会要引导会员着力创作反应团场精神的文学作品,弘扬“忠诚、协作、创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团场精神,讴歌新世纪以来团场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结合团场实际,提高团办刊物《松拜》的质量,力争一年出两期《松拜》杂志。
4.民间艺术协会要为打造边境军垦旅游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挖掘剪纸、民谣、服装、编织、刺绣、收藏等方面资料,积极开展交流活动。举办民间社火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人精神爽、心头热、干劲足,使民间文化发展势头更红火。
5.舞蹈协会要利用多种形式办好“广场文化活动”、“祖国你好”文艺活动和参加师组织的文艺调演及团场节庆晚会。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时代,松拜文化事业的壮丽画卷正在掀开崭新的篇章。全团文化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这次大会为起点,为开创我团文事业异彩纷呈、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