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小学生写作文,课文是最好的例文
语文教学不忘渗透作文教学
王皓
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老师的课上得有声有色,能让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能够理解重点的词句,能够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体现人文价值等,然而却忽略语文的最根本的性质——工具性。在此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除了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外,还要抓住另一个重点就是能从千百篇文章的学习中让学生学到一点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即习作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找到教和学的方向。很多学生不能把语文课和习作联系起来,习作成了学习中的孤岛。学生的习作的过程就是借助市场上的各类作文书作为范本,被动的去模仿,去生搬硬套。学生的这些被动习作因素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在课文的编排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他的写作技巧,针对小学生而言,能够掌握简单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不乏典型的写作案例。针对小学生的应掌握的基本写作技能,试举一例来剖析语文教学中能够渗透作文教学的文本。
一、小学生作文的常用结构——总分总结构。
文章的结构一般有总分总,分总,总分几种,用得比较多的是总分总。总分总结构是作 文结构的一种重要的作文方式,这种写作结构方式易于掌握,适用性较广。小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写成总分总结构是基本能够做到的。
二、小学生作文必须教的方法——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许多学者把作文的开头方法归纳为:开门见山,引用开篇,抒情开篇,设问开篇等。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是有规律的,人们从写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结尾的方法,有:首尾呼应、概括全文、篇末点题、表达感情和愿望等。
三、案例:《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在小学阶段课文中有许多的典型的作文技巧方法,首先整篇文章用总分总的写法,第一自然段“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开头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做到统观全文,简明扼要的基本作文开头的要求。二、三、四、五自然段分述“山野”、“水野”,“野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一个自然段“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结尾呼应前文,做到简洁流畅,毫不啰嗦,而结构完整。这一课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照应前文的方法结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结构,同时联系作文实际来讲解作文可以这样写,使课文和作文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后可以安排学生把自己游览的山水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训练,这样课文教学和学习生活就不至于脱节。小学阶段总分总文章很多,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
当然,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的方法很多,需要老师们在准备课的时候多留心。比如:围绕一个中心写,过渡等等。
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本就是现成的作文书,老师就是活方法。在把课上精彩的同时,不忘渗透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少走弯路,轻松写作,用好语文。这样我们的语文
教学才能很好的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第二篇: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
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第三篇: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提起作文,老师认为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写。特别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更令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练习写作文,觉得无从下手,产生的恐惧心理。我教三年级学生习作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避难就易,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三年级的学生对习作感到很陌生,心里非常害怕。我在教学生习作时不提“习作”二字,只要求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写一写,不给学生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开胆量写。
二、化难为易,减轻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我教学生的习作并不只在习作课上教,平时就要求学生围绕每一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内容进行练笔。学生到习作时就感到轻松一些。比如: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次学生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我从这一组课文教学开始时就布置学生把当天的课余活动写下来,每天写一件事,写了以后读给别人听,让别人帮助修改,大约经过两周时间的练笔,到学生习作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是在练习写作文啊!学生都认为习作并不难,也不感到害怕。学生尝到平时练笔的滋味后,慢慢地养成了每天围绕学的那组课文的习作内容写片段、写短文的习惯。由于平时加强了练习,到习作时就轻松多了。
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不面面俱到,指出过多的错误,一次只指出一处比较容易修改的地方,让学生修改。如果指出的问题多了,学生会无所适从,感到困难重重,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比如:钟袁媛同学写的第一篇习作,内容是自己的课余生活,她从放学一直写到晚上睡觉,完全是记流水帐。我没有批评她,反而赞扬她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要求她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写。她选择了“喂鸡”这件事情写,习作中写到鸡“抢”着吃食,我又要求她把“抢”的情景写清楚。经过几次修改,第一篇作文终于写成了。
四、正面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强劲的习作兴趣。学生每天把习作练笔交给我检查时,我总是满脸笑容地说“写得好”、“有进步”、“坚持天天写”等一些鼓励的话语,学生听后,感到亲切,心里舒畅,觉得写作文乐趣无穷,就喜欢上了习作练笔,我就引导说:“只要天天写,你们的习作会越写越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7年春季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时,我班学生的习作成绩全是优秀,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我从习作教学中体会到:只要学生敢写了,平时又喜欢写,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第四篇: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推荐)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在教育孩子我摸索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教孩子写作文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现行写作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
(1)是在教学方法上人为的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本来孩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顺利、清晰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师在孩子写作文前却先说立意、选材、详略、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还没写作文就把孩子的写作念头吓回去了,孩子放不开手脚去写;
(2)是不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教育,写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思想和想法,大人写大人的思想,小孩写小孩的思想,而我们的教育以填鸭式为主,制约了孩子思维的展开;
(3)是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小学生写作人为地限定字数。如规定孩子写的作文应该在多少字以内,作文选上也写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实有话多写,没话少写不要限制孩子的写作字数,报纸上报道的八九岁的孩子写小说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我女儿在四年级的时候用三天时间写了5000多字的小说,并且写得头头是道。
(4)是在孩子小时候不注重教他们写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给孩子“恶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写作和语言一样年龄越小学的越快;
(5)教育孩子写作文要从孩子低龄时入手,因为这时的孩子一派天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想让他怎么写他就会怎么写。
一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运用以上方法,经过一两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一般的孩子都能够消除写作的畏惧感,写出和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相适应,语言比较流畅,内容较为丰富的作文来。但这只是写作的初步,这时的孩子只是能够运用比较平白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行动和观念,三四年级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做到这一步,到了五六年级,就应该在孩子无意识当中让他们接除记叙文、说明文以外的散文、议论纹、诗歌等其他文体(个别的孩子三四年级也能掌握),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我的做法就是:
一是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命题”和“看法”的方式引导孩子其他文体的写作。例如出《我对生命(生活、学习、金钱、同学、邻居等)的看法》这样的作文题,引导孩子写议论文,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是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念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这种教育模式下造成了很多成年人人云亦云,头脑简单)。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写作教育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愿对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发愁的家长们有一些借鉴意义。
第五篇:我是这样教小学生写作文的
我是这样教小学生写作文的红泥湾镇彦章小学刘成勋
一、巧妙构思,写好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人在学习写作的时候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就是刚下笔的时候总是没有话说,或者说写了总是觉得不满意。我自己也有这个体会,我记得我刚学习写作的时候,总是刚开了头,又觉得不行,于是就把稿纸撕掉了,这样反复好几次,有时侯一篇作文写下来,作业本都撕了一半。一个学期结束了,发现自己单是作文本就用了好一个。那么写作时为什么会出现开头老觉得写不好的情况呢?现在我明白了,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开头,主要原因有这几个:一是对作文题目理解不足。还没有理解好题目就动笔,当然会觉得自己写的没有把题目的涵义涉及到,或者是自己写的好像不是这个题目需要的。二是还没有整体的构思。写作文是一定要先构思的,一定要把自己要写的,怎样写的基本的框架在肚子里想好,而且你要怎样写需要哪些起码的材料也应该心中有数。
二、画龙点睛,写好结尾
作文结尾是很重要的,所谓优秀作文要达到“凤头,猪肚、豹尾”,“凤头”说的就是开头要精彩、引人入胜,“猪肚”说的是文章中间的主体部分要内容充实,叙事也好,论证也好,描写也好,一定要给人丰富的感觉。而“豹尾”说的是结尾一定要化龙点睛,要起到与前面呼应,而且和中间能够配得上的目的。有的同学写作文时不知道怎么收尾,主要是因为你在的写作的时候没有考虑你写的是否应该和主题相协调。无论你是写人,还是记事,还是说理,最后你都要强调一下你所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你是在写人,最后你可以强调一下你对你笔下这个人的看法和印象,突出一下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如果你是记事,你可以强调一下这件事对你的影响,或者它给你什么重要的感觉。如果你是说理的话,你最后得明确你要说什么,明确表达你的观点。
三、精心选材,写出新意
好多小朋友写作文时都有这个感觉,就是老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或者说,即使写,好像也写不出什么有新意的东西来。说的是套话,写的事情总是很平淡,写的人物总是很平面,没有特别让人觉得好笑、好玩或好记的。导致这种困境,我觉得是你观察不够,你理解不够。写作文,特别是写人,你一定要善于观察。平常你的周围那么多人,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于别人的行为、语言、习惯和性格,只要你善于区别,善于把你周围的人分类,你就能用你自己的话,把他们别出来,而且你一看,就知道这是写谁。有的人喜欢写作文时用一些华丽的词藻,以为用的形容词多,就是“新”。其实不是这样的,“新意”应该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新”,“新意”应该是让人一读就觉得与别人的不一样的“意”。
四、勤于练笔,增加字数
写作文常常会遇到写着写着没有多少话要说了的尴尬。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别人能写出一千字,而你却写了三、五百字,就写不出来了。说白了,有些人写作文好像是在挤牙膏,很费劲。为什么会出现老挤不出来的现象呢?我觉得这是因为你练笔少,不只是因为你没有构思好的问题。写作文,也需要你养成好习惯,多动笔,多写,写多了,你就觉得语言在你的笔下活了,你就觉得遇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都有话说,你都能做一篇文章。因此,我建议你多动动笔,所写写,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你写得短,写的字数少,时间长了,练多了,你就能写出长文章呢,而且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