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崔博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更低。因此,国家要重视体育事业,为体育教育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学校要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限制体育教育专业扩招人数,减少就业压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去基层单位工作,去西部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对策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是学校完成了学校教育任务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所有高校师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本文在对陕西省4所师范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控制扩招速度、加大教育投入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陕西省4所普通高校2003——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电话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
二、结果分析
1、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03-08年招生情况
对陕西省四所普通高校03-0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电话访谈法调查得知,四所高校里的体育教育专业几乎全是本科生,因此,陕西生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学历上的竞争是比较公平的。由调查可知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03-08年招生情况有增有减,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扩招后带来了高校办学资源的全面紧张,教学管理压力巨大,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
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当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面。最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不很乐观,原因有多方面,客观的是体育人才相对过剩,整个社会处于饱和阶段,另一个方面是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不够重视,体育是一项高雅文化,而我国的全民素质不是很高,对体育这项高雅文化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育事业在民间相对处于一个落后位置。主观原因在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大的发达城市,条件不好的乡下落后农村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而不愿意去,导致发达的大城市人才“通货膨胀”。
据调查的4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统计(截止时间为2008年),07年的就业率平均42.5%,08年平均就业率37.1%,平均下降了5.4%。从扩招后就业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分析有,第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第二,当前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而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第三,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第四,就业渠道单一,由于是教育专业毕业,大多数选择当老师,而且选择去中学,这就缩减了就业面[2]。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1、限制办学规模,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
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审批新的学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3]。
2、挖掘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行业等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在专业与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3、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工作
毕业生应正确判断自身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不能好高鹜远,盲目追随。理性而又客观地评价自身条件,科学地进行就业定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合理地降低就业的期望值。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去工作,或许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4]。
4、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各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单位的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实践和面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7]。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论与建议
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压力大。在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更低。这种结果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来自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身。要看清形势,改变就业观念,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去基层一些单位工作,去西部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造成的,从国家方面讲,要重视体育事业,为体育教育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从学校方面讲,要挖掘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限制体育教育专业扩招人数,减少就业压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率。
第二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个案研究
杨英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为个案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从2003年学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到目前为止的师资情况和专业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学习;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
Sports on m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social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rts and Sports College Sports Professional social classes 05 2 Hu Tao
Yang Ying,(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China 625014)
Abstract: This paper in my school social studies professional sports,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and data such as statistics, from my school social sports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social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practice analysis, etc.research to identify constraint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 key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增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并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道,被列入新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自1989年天津体育学院最早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以来目前办学院校已增加到200余所,并由最初的单科体育院校开办发展成单科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开办。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211”综合性大学,结合我院系师资和场馆设施情况,社会体育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学生382人,现有毕业学生4届。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该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就业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对象: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3级、2004级和2005级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和检索与社会体育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对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率为97%。
1.2.3.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用表格和图形直观的反应数据。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办现状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以“树立理念,立足创新,育人强己,与时俱进”为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国家和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诸多方面加以探索与改革,目前有在校学生276名,三届毕业学生145人。
2.2 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表1:体育系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一览表
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人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5312%1144%936%28%
表2:体育系教师学位、学历情况统计表
学位结构学历结构
博士硕士学士研究生本科大专
总人数 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
2500%936%1456%936%1456%28%
从职称结构上看,我校高职称教师占整个教师比利的56%,教授占整个教师比例的12.5%,教师的职称层次还是比较合理;但从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看,没有博士生教师,只有硕士学位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36%,大专2人,学历学位层次明显不足;同时从专职教师的结构上看,单科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体育教学为主,专业的学科教师和边缘学科、新兴发展学科的专业人才欠缺,这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有很大的局限性。
2.3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现状
2.3.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过级率情况调查
表3:英语、计算机过级率比例
年级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
英语15.09%21.95%15.28%5.40%
计算机92.45%82.5%100%10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呈上升趋势,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过级率都达到100%,但英语三级过级率却很低,社体专业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差和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英语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惧怕心理,学习以学校的授位英语为目标,对英语学习的刻苦性和积极性欠缺。这是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低的重要因素。
2.3.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
表4: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频率表
实践次数1-5次6-15次15次以上
2003级17%54%29%
2004级14%55%31%
2005级11%54%35%
2006级9%50%41%
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我校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当地的中小学校、体育局紧密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训练和裁判等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15次以上的达30%以上,通过社会实践即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情况调查
表5:2007、2008、2009、2010届毕业生概况
专业总人数毕业人数毕业率授位人数授位率未授位原因
社体2003级535196.23%4483.02%英语未达标、4人受处分
社体2004级403792.5%3280.0%英语、计算机未达标、1人受处分 社体2005级534992.5%4788.7%英语未达标、1人受处分
社体2006级3737100%37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授位率逐年提高。在未毕业和授位学生中,英语未达标是主要制约因素,其次是受处分,再次是计算机未达标。到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达标已不成问题,但社体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依然是难题,还有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冲动、好强,导致受纪律处分而得不到学位,也是影响学生毕业和授位率的主要因素。
2.3.4学生就业现状
表6:2003、2004、2005级就业情况调查
年级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就业率
社会体育2003级5348590.57%
社会体育2004级4038295.00%
社会体育2005级53530100%
社会体育2006级37370100%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表可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错,到2005级就业率达100%,高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就业地域以省内为主(以成都为主),这与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有密切联系。
2.3.5 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
表7:社会体育专业2003、2004、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情况调查
年级就业部门 商业部门 自主创业与体育相
关部门
2003级(51人)22(41.51%)4(7.84%)
2004级(40人)21(52.5%)3(7.5%)
2005级(53人)23(43.40%)3(5.66%)8(15.69%)8(15.69%)4(7.84%)4(7.84%)1(1.96%)5(12.5%)5(12.5%)4(10.0%)1(2.5%)1(2.5%)9(16.98%)8(15.09%)4(7.55%)3(5.66%)3(5.66%)教育部门 其他 公务员 考研从毕业三届学生的就业单位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流动性强、跨专业就业比例高,毕业后从事与体育相关单位平均为15%左右,教育部门的约14%,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为主,考研率不高,这与我们初办专业经验不足有关,在今后的专业教育里,必须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毕业质量。而跨专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专业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3存在问题
3.1 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
在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中发现,31.54%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属主动勤奋的,偶尔才会偷偷懒,68.46%的同学认为学习不重要,考试混过关就可以了,反正学与不学差不多。课余时间选择在图书馆和教室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自习的同学为11.27%,偶尔上自习的为70.4%,还有7.04%的同学选择从来不自习,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对待CET及计算机考试的态度,10.22%的人表示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27.8%表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39.76的人表示是为了拿到学位证,22.22%的人表示是其他原因需要通过这些考试。英语三级过级率非常低,大部分学生都以能拿到学位的学校英语分数线为目标。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必然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较低的毕业率和受位率。
3.3 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意识
表8:对受处理人的原因及受处分类型统计(单位:人)
受处理的原因打架考试作弊、代考赌博旷课酗酒盗窃人3人2人0人2人1人
受处分类型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留校查看记过严重警告警告
0人2人2人4人3人5人
从03年招生以来,通过对受处分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因为打架和考试违纪受到处分人数为8人和3人,占受处分学生人数的68.75%,其中男生15人,女生1人,可见男生是违纪的主题。受处分中勒
令退学2人,还有6人未拿到学位,占违纪学生的53.33%,这也是影响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有效降低违纪率和提高毕业率和授位率就必须针对这些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开展教育引导和监管,强化教育的重点群体,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3.4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学生社会实践不足。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比较单一,设置与体育专业院校雷同,缺乏特色和重点,没有充分依靠农业院校学科优势办学,同时与当地政府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社会联系不充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出的社会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特色不鲜明,就业面向以跨专业为主,这是资源浪费的一个表现。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不足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和对社会认识不足,在选择就业问题就存在一定的偏差。
3.5教师学历偏低,科研水平不高。
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以上占56%,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只有39%,没有博士,存在高学历少、低学历多的问题,这就造成一方面多数教师自身发展不平衡,教学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偏弱,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和学术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少,层次不高。另一方面教师还没有完全从公共体育课教师向体育专业教师方向的角色真正转变,对研究学习和科研成果的理解主要局限于“职称晋升”,这不仅导致大多数教师学术水平上不去,而且还导致体育教师出现学术游离现象,无法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亲繁殖状况也不利于该专业的长足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生进校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大二大三跟进监督和提高,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全过程。强化学风建设,完善奖励先进和鼓励后进学生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划拨专门资金,设立学院单项奖学金、学年进步最快奖、全勤奖、学生工作贡献奖等奖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积极主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影响毕业率、授位率的外语、计算机过级率,体育系紧抓这一主要矛盾,每年采用强化组织学生学习,考前专门出资聘请外语教师、计算机教师给学生进行辅导等方法来加以克服,同时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对提高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的给予班一定物质和行政性奖励,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4.2 严格管理,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
社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性格活跃、好胜也比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特别是男生,所以违规违纪是影响他们毕业率和授位率的另一原因。因此,每年新生进校后的入学教育,体育系均应安排高年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为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使新生进校后及时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其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严格要求教师、班干部双考勤制度,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及班主任到课查巡制,考勤与成绩挂钩等,对缺勤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对缺勤达到规定学时的给予严肃处理,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4.3 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学科资源优势,树立特色,培养出涉农体育的专业人才。
非体育专业、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办学,必须树立 “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培养出既有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又有与之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学为特色、农业科学为优势的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文理渗透、多学科互补,为发展涉农领域的体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体育学科必须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形成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体育学科的办学特色,探讨“农村体育”“生态体育”“体育教育教学”作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满足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村体育事业、教育事业需要的高层次体育人才。有特色的专业必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4.4 优化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团队人员的培养
优化教学队伍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积极支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保障的专业师资队伍。拟继续送培1-2名博士,2-3名硕士,要求送培老师在2015年前拿到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职称建设方面,拟增加教授1-2名,副教授2-3名;
引进人才建设,拟引进博士生1-2名,教授1名。同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形成集体优势,以提高体育系的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2]陈兴胜.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3]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7(5)
[4]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 2008(7)
[5]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8(5)
[6]刘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7]杨家坤,理工科高校体育专业办学现状与效果的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1)
作者简介:杨英(1971.5——)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务:社会体育系主任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工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通讯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艺体学院体育系
邮编:625014联系电话:***
E-mail: yy-44008@126.com
第三篇: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刘超赵一平杨继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体育系,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就业的地域相对集中在城市,而到农村乡镇就业的人数很少;就业期望值呈偏高;敬业精神是被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而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缺乏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尴尬处境、就业面狭窄、就业信息不畅通和毕业生文化素质的不高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所在。针对以上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
1研究目的体育教育专业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它专业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要搞好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认真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宏观调控与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江西等5省11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2002(共291人,其中男231人,女60人)和2003(共315人,其中男248人,女67人)届大学本科毕业生606人;2001—2003年中150余家来我院需求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人事干部(其中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广东等地的教育局、高等院校和中学等)。
2.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11所高校发放问卷6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6份,有效率91.82%。本调查问卷分两次进行:第一次2002年6月;第二次2003年6月。
(2)访谈法:访谈用人单位的人事干部和学校体育部(室)负责人,同时亲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现场观察了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求职考核过程。
(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专著、论文、报道、文件及有关的档案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3.1两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2002届男90.91%,女88.33%;2003届男73.39%,女71.64%,平均为81.35%,经U检验,两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男生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3.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仍然是教育系统
统计数据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单一,主要的就业领域是教育系统,两届毕业生中从事体育教育的人数分别为90.11%和91.30%,平均90.07%,且主要从事中等和初等体育教育,在其他行业部门就业的人数很少,经X2检验,P > 0.05,说明两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无显著差异。虽 1
然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在教育系统就业是理所当然,但由于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势必造成就业竞争的加剧,增大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就业率的提高。因此,必须逐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
3.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
调查结果显示:2002和2003两届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相对集中,主要在城市,其中省会城市占
9.33%、其他大城市占8.32%、地市级城市占35.90%、县城占41.58%,而到农村乡镇就业的人数只占4.87%。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向地市级以下城市转移,说明大城市的体育人才已饱和。经X检验,两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发生了变化,其中男生有显著的差异;女生无差异,说明女毕业生不被社会重视。
3.4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期望值高
3.5 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期望
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毕业生。首先,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是被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其次,看重的是“业务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4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4.1 毕业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缺乏正确认识
通过调查,有75.46%的毕业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完全了解的只占24.54%。由于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增加。
4.2 学校体育的尴尬处境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而且工作辛苦,因此,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心只想到高等院校、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谋求职位,很少考虑亟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果造成“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困难。
4.3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信息不畅通
从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就业市场大多数是建立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小规模的临时性市场体系,市场供求量小,且信息不足,体育专业的信息量更显不足,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4.46%是通过别人介绍,10.73%是通过人才市场,25.91%是通过网上查询,而51.32%的毕业生需要靠自己去寻找信息。经比较,两届毕业生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就业信息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特别两届男生有显著差异。
4.4 体育专业毕业生文化素质的局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
5.1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5.2加强就业指导,缩小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结果的差距;
5.3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1993.8
[2] 苏明理,李靖等.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35-37
[3] 刘献国.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97-99
[4] 游俊.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92-96
[5] 韩勤英等.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与管理模式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23-25
[6] 霍红,欧雪松,蒲鸿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78-81
[7] 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775-777
[8] 白文飞,徐玲.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52-55 2
第四篇: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作者:赵天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要]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使成倍增长的毕业生与没有明显好转的社会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抓好素质教育这一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文章结合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从学校教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赵天辉(1967-),男,黑龙江克山人,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研究。(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074-02本文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作为培养人才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改革要具有前瞻性,在大力提倡坚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要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06和07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其一,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并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件和著述等资料;其二,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拟订访谈提纲,对廊坊师范学院06和07届体育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进行访谈;其三,问卷调查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06和07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5份,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8.7%。
二、就业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健康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因此,各种各样的体育指导需求也在逐步扩大。这种发展趋势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不再单一地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而是拓宽到体育社会指导员、健身教练,甚至其他各种社会角色中。这种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缓解社会与学校的压力。但是,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如右表所示),当年就业的学生只占41.1%,就业率还是比较低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就业观念上的偏差。学生选择体育教师为就业方向的占82.9%,而对这一职业感兴趣的只占35%,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时,更多考虑的是就业压力(占76.1%)和就业地域(不愿意到基层或偏远地区的占81.1%),而对自己就业选择没有明确概念的占到了23.9%;
(2)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缺失、就业知识与技巧的匮乏。这恰恰说明学校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的陈旧(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必然造成培养模式的单一(占54.7%)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占52.1%),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占56.6%)。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社会与学校在资源、信息上互动,让更多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学校应做出适应性改革
(一)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确定“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业教育向提倡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转变。长期以来,高等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毕业后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师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等工作,把小口径专业教育直接与将来的职业对应起来。这无疑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影响其就业方向。
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体育专业的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实践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必须经过体育教学实践和严格规范的专业培训才能逐渐掌握。因此,无论是从体育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社会适应性,还是从高质量体育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都应该在体育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宽口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基本走向是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为此,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科教司多次修订体育专业目录,以适应社会需求。
体育教育专业应贯彻上述思路,改革并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制定出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趋势,符合我国未来体育事业改革需要的宽口径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对专业教育体系实施整体的改革和优化。新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强调重新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质量内涵和人才标准,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除了对体育学生的业务技能要有明确的规定外,更要突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体育教育应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动态、开放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选定内容和设置课程,及时反映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入能够体现现代科学发展特征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体现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应加大人体科学、教育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促进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心理学、教育学向体育理论基础课、运动技术课的渗透,更好地体现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成就,更大地开发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潜能;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侧重学生对体育资源、社会环境与体育、人类与体育运动、人类行为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课程设置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根本保证。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分析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明确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要求,是判定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课程结构是不同课程的有机结合,它决定了学生的智能结构和塑造人才的模式。从高等教育的功能来讲,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知识群体。21世纪社会发展将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调整课程结构。根据培养目标的选择,组合各类课程,如选修课时比例上升,人文社会科学类和非竞技类课程的开设,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大幅度增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和知识领域,有利于学生拓展专业基础,对各种知识加以交叉渗透,扩充专业内涵,提高专业的应用性,并把不断获取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适合个性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趋于多样化、社会化。
3.体育教育课程社会化取向应充分体现现阶段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体育课程是实践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育课程内容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在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社会需求中贯穿体育与素质教育。体育教育课程的社会取向可根据以下内涵来设计:(1)精神性课程内容:运动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保持积极的态度。课程应努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实现自我精神追求的方式、与人分享精神体验的方式,以及尽情地进入和谐状态的方式。(2)价值性课程内容:身体是生活的基础,健康的身体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活力,也造就了人的自信,考虑到未来生活的复杂性和变化中的社会环境,应帮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虽然运动中获得的价值不能直接在工作、学习中体现出来,但在获得价值时被激发出来的潜在能力会被发挥出来,帮助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益处。(3)情绪性课程内容:在运动中胜败是常事,经常地经历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可以使人保持一种健康的情绪状态。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就需要创造性地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唤醒学生的人格,去化解焦虑、愤怒、紧张、抑郁、惊恐等不良情绪,使之经常处于愉悦的身心状态。(4)超越性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技术,培养技能,使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运动能力。体育运动中的随心所欲是在严格的规范下实现的,如动作的完成要符合力学的原理,集体性的对抗要遵循规则,相互的协作配合需要搞清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只有真正带着理智去行动,才能体悟身心的自由和超越。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锻炼,是超越性课程的核心,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过程。(5)人际性课程内容:体育是促进人社会化的途径,人在不同的运动情境下,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学会不同的角色扮演,有助于设身处地地处理问题。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借助运动发展良
好的交往关系,在协作中履行自己的责任,体悟人的交往互动所产生的效能,进而理解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培养交往意识。(6)素养性课程内容:体育素养会改善人的观念、生活方式和情感;它可以作为工具调节人的身心,趋向良好的状态;它可以作为途径,去帮助人达到未达到的目标,去发现自己未知的部分,使人格趋于完善。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定位受到了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育教育领域发展的事实本身也应当优化体育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理念。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定位应充分体现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保持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前提下,充分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使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定位符合我国国情,使体育专业学生能满足当前社会体育指导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薛雨平.学校体育课程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3(2).[2]杜光宁.我国高师体育教育发展与定位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2).[3]张建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危机和出路[J].体育与科学,2002(4).[4]周远清.迅速适应经济全球化 加快高教改革和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12-14.[5]单成明.加强高校素质教育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J].中国林业教育,2004(6).
第五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
2010年两会期间,200多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影响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个大问题,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来说更是比较困难,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就业对策.两会期间,200多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每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类院校开设的主干专业之一,是体育专业中的第一大专业,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研究分析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对策,对体育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对象
北华大学体育学院2005届、2006届、2007届、2008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登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大量大学生就业的文章。查阅2000年-2009年所有中文体育类期刊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对省内体育类院校的相关部门、部分教师、我校体育系 2007届、2008届毕业学生及部分其它院系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
3、问卷调查法。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共设计三种问卷,毕业生问卷、体育系教师问卷和在校学生问卷。发放毕业生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80.00%,发放教师问卷30份,有效问卷29份,有效率为 96.67%,发放在校学生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合计发放问卷总数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2.73%。
三、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毕业生人数逐年累计增加,社会需求趋向饱和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资源的数量大大增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大学生的存量迅速扩大,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创出新高。但社会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临重要困难。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积压现象越来越严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要素配置的特征是: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等。这样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的统一性突出,灵活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思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出现毕业生择业的困难处境,导致毕业生就业率偏低。
3、就业期望过高很多的大学生则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择业意识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在毕业后择业方向的选择上有82.6%的选择“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只有9.8%的选择去“私营、民营企业”,仅有4.9%的选择“自主创业”。有22%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个别毕业生找不到合意的,甚至宁可呆在家里。
4、自身素质影响就业由于入学时文化底子薄,面对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各类考试体育专业的学生
显得力不从心,以今年选调生考试为例,成绩好的同学也未能进入我校参加考试的前三分之一;专业素质方面,大学期间运动量减小导致身体素质降低,专项技术的不突出,导致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优势。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要
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对现行的体育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应适当缩减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扩充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康复保健专业,开创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传媒等专业。同时,必须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自身建设。首先,在目前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要彻底改变“重术科轻理论,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竞技项目轻非竞技项目,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传统认识,增强人才培养体制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其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强化计算机和外语教学,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社会和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再次,提高现有专业的办学层次,适量创办本专业的博士、硕士教育点,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体育教育人才
2、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传统的单学科教育,只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与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渊博学识教育,只重视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素质教育。致使培养出的一些学生,既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又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的能力都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加强通识教育,努力为培养基础宽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设置辅修专业,开设选修课,特别应增加针对公务员考试一类的选修课,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展益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校园文化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得知识,陶冶情操;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总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学生要以专业为基础,努力学习社科类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宽自己就业的渠道。
3、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实施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创业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创业知识包含三个方面:综合性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因此,加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在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可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史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拓展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选修课的弹性。可增设体育创业指导课,把创业综合性知识和所需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增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程。同时,对教学内容也要做相应调整,减少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强的内容,实施案例教学。
4、调整就业心态,要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
转变学生非体育教师岗位不去的观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首先是面向体育教育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寻找就业机会。而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小。目前,高中以上学校需求较少,体育教师基本饱和,需求大部分是初中和小学。城市人才需求不多,广大的农村缺额较大。特别是这几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民办教育异军突起,急需补充大量的师资力量,这既是社会需求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毕业生服务的新领域。毕业生也可以在体育产业、社区体育、健身咨询服务、教练员、考研、读二学位、公务员、管理者、从军、公司企业、自主创业、营销等领域进行就业尝试,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信心、打破就业局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体育院系应加强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将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