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语文分析
今年中考语文已经结束,整体来看,不管是宏观的试卷结构还是微观的试卷内容都有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基础性,也顺应了人文性应用性综合性的考查趋势。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主要变化和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重视知识积累,突出语文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笔顺、读音、近义词辨析、句子理解等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的笔顺的考查,让很多考生直呼意外。虽然如今我们手写汉字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但是这种作为汉语学习基础的、字音、字形、笔顺问题,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每一个汉字、字形、笔顺等或多或少都有一个甚至一串故事在其背后。
2.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与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在基础部分还先后涉及字谜与汉字、成语
故事与历史人物、对联与传统名篇、语言运用与得体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积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令人略显遗憾的是,命题方式仍然是相对比较传统的选择形式。文言文考查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图文并茂、强化综合能力。图片的信息含量一般来说要比文字多很多。恰到好处的理解
图片信息与背后的含义是不可或缺的能力。14年中考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虽然说从内容上看,选取的《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难度较低,但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将会成为试题新的载体,并会有较强的生命力。
4.突出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考生实际生活,着强调出人文情怀。议论文阅读配合“中国梦”
大背景,探讨实现梦想需要的品质,而且议论文阅读最后一题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认为实现梦想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这样开放的试题。说明文阅读《宜居城市》在研究宜居城市的特点,让考生不免就会与当下的北京进行对比。“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规划、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宜居城市的特点,在北京似乎不是那么轻易地寻觅。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年进行对比,说明文的分值有所提高,达到了11分,尤其是链接材料这部分的考查,占据了6分之多。散文《麦子的味道》强调了对童年虽然辛苦但却温暖的回忆,那种情感上的淳朴、温馨,亲切悠远一直撩拨着作者的心弦,让她魂牵梦萦。童年、故乡,满满都是辛酸却不失甜蜜的回忆。就考查来说,概括、短语理解、综合分析作者情感,属于以往经典题型的延续。
5.作文一拆二,大作文二选一。
如之前的《中考说明》所提,今年新增加了10分的情境作文。之前上课也反复提到了重点形式“感谢信”。今年10分小作文考查了“感谢信”,但是难度不大。
就40分的大作文来说,两个题目《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和《宜居城市里的故事》选一个来写。难度都不是特别大。至少从破题以及选材上来说,不至于有很多同学写不出来。在之前讲过的“多彩生活”、“感悟自然”、“社会一角”等专题都涉及过类似作文,所以考场上将平时练习并在老师指导下精心修改的作文稍加变题即可。
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题有不少创新的地方,而且比较正,没有偏题怪题。可能有些考生因为试卷形式上的变化,略显生疏;也可能有些同学因为第一题上来就考“为”的笔顺而慌张。但14年的试卷在试卷结构以及题型变化的情况下,难度相较于去年来说略有下降,只不过前提是对新题型有一定了解与联系。
第二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结果一分不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理解与感悟方面还有欠缺。
5、在答题过程中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不强,表达效果不到位,导致有许多题目失分。例如第23题:“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道题共6分,其中内容表述4分,语言组织2分。按理说这道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只要你展开大胆的想象,精彩地表达即可,但本题平均得分才4.5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表达不到位:语句不通、表达不完整、标点符号不规范使用等。例如:有位同学写到:“博览会建在天空上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美丽,在各国的展览馆里可见到微小的飞机!微小的计算机,它们最奇特的是可以变大令人出外携带方便。汽车飞机都在天上是人们出行方便还节能减排呢!”该同学本题才得了4分;另一同学写到:“夜晚,世博会灯火缤纷,无数辆电车在世博会旁穿行,人们手拉手在世博会周围载歌载
舞,在天空中有一座天桥,连接着世界各地,各地的人都来到我的家乡,如入这美好的场面上。”
6、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重经典名著的阅读。这一点在名著阅读题上表现最为明显。本次的名著阅读考的是安徒生童话。可有很多学生却答不出一篇他的童话来。有写《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还有写《灰姑娘》的、甚至还有写《伊索寓言》的。这说明学生对名著没有认真阅读或是没阅读。因此本题平均得分才3.75分,丢分严重。
7、部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仍然出现字迹潦草不清的现象,书写不工整。在第一大题中,就有扣掉书写分值的同学,书写平均得分0.98分。在阅读和作文的书写中不整洁美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8、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但叙事不够具体,立意不够新颖,情感抒发不够真实,平淡作文较多;还有的同学背作文,文不对题。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审阅试卷,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成败,才能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要能熟练的背诵或默写,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尤其要与当今社会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相联系,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视语文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不是搞题海战术。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心灵受到触动,才能培养出正确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导向,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不肢解文章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能力。
3、要在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进一步解决学生能理解但无法表达的苦楚,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能准确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触动心灵的人与事写得具体,感情真实。同时还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读写的结合,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的的技巧。
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学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更重要的是不写错别字。
6、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不投机取巧地搞典型题训练,导致对名著的片面理解。
第三篇:天津中考语文分析
天津中考语文分析
稳定性是天津近几年中考语文的一大特点,根据大纲要求,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着自己的特点。整张试卷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着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特点如下:
(一)加强基础训练,重在培养能力
中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语文知识部分注重对语知运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语言知识的提取能力和结合语境进行判断的能力;诗歌鉴赏题侧重于表达技巧和鉴赏评价能力;文言文重实词理解和句子疏通的能力;现代文重在信息筛选、整合和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评价的能力;写作部分注重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试卷将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纯粹考记忆的题目可能逐步减少。
这些题目很好地体现了为高中校选拔人才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二)积极稳步推进,注意试题变化
稳定的试卷模式,基本的命题思路,常用的试题题型,恰当的分值分配,流行的作文,必要的区分度和适中的难易度。整张试卷未出现模糊题和疏漏处,错别字涉及同音字和形近字,成语涉及熟语感情色彩语义等,文言文侧重虚词实词考查、对文本内容寓意的理解,现代文更侧重思想和艺术的双向考查等。
文言文的第一题考实词。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侧重于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让考生在不认识这个词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判断。
第二题考语法。文言句式的语法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平时教师的重视也不够,今后应重视。第三题考理解。考查对学生文本内容的掌握理解,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并联系实际,因此并不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人生体验和社会观感
例如作文“对6.1儿童节的看法或经历”紧密联系我们生活的实际,注重学生的人生体验,因为与自我的关系密切所以好写;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难写好。如果学生平时不关心时事,不善于思考,写出来的东西很容易流于形式,实际内容浅薄。试卷分值设置:
第Ⅰ卷
1——4题,每题2分(字音、选词填空、语病辨析、修辞辨析)5题,3分(诗歌鉴赏,四首诗,三首古体诗,一首现代诗)6——8题,每题3分(课内现代文阅读)9——11题,每题3分(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题(例如2010年)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热忱(chãn)七下《纪念白求恩》
干涸(kū)八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相得益彰(zhāng)七下《马》 B.宽恕(shù)七上《短文两篇》
天堑(qiàn)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鳞次栉比(jiã)九下《音乐之声》 C.拮据(jū)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匀称(châng)八上《中国石拱桥》
惟妙惟肖(xiào)八上《中国石拱桥》 D.娴熟(xián)七下《斑羚飞渡》
阔绰(chuò)九下《孔乙己》
吹毛求疵(cī)九下《热爱生命》 字音考察特点:
1.全部出自课文,以“读一读,写一写”为 主,个别来自书下注音字。
2.主要考查多音字(拮据、匀称、惟妙惟肖)和易错字(干涸、鳞次栉比、吹毛求疵、阔绰)。3.均为常见雅词,没有生僻字。(其中“拮据”“匀称”09年试卷中就曾出现)备考建议
1.及早整理六册书中的字音、字形。
2.阅读教学中关注易错字,指导学生举一反三。3.定时检查、订正。词语考察特点:
考查实词的近义词辨析,难度不大(09、10年均考查实词辨析)。可参见09、10试卷。主要着眼于词义的准确运用和词语之间的搭配。备考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基础。加强词语的积累。了解一些辨析的角度。总结一些解题技巧。第三题、病句
可以说病句是基础题里面较难的一道题了,可是经过总结,中考病句考察类型无非以下几种:
一、单句
1、语序不当①词序不当②名词修饰语不当③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②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③动宾搭配不当④一面两面问题⑤否定不当⑥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①缺主语②缺宾语③缺介词
4、不合逻辑
5、句式杂糅
6、表意不明
7、重复啰嗦
8、用词不当
二、复句
复句一般就是关联词的错用、滥用,考察最多的诗关联词位置错误。2010年出现了语序不当、无主语、无宾语中心语;2009年考察了无主语、语序不当等。总的来讲,结构、内容上的语病均有考查。难度中等。备考建议:适当的渗透句子结构的相关知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让学生归纳病因。
强化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重复等最常见的病句类型,使学生形成辨析敏感。修辞考察特点:
此为轮考内容。(06年考查过,09年考查内容为标点)
难度不大,仅为修辞辨析,而且均为比较简单的辨析,没有考查修辞的运用。考查常见修辞:排比、比喻、拟人。(06年考查比喻的运用)备考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常见修辞,效果比单独辨析好。对于常见的辨析难点要明确。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归纳修辞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诗歌鉴赏题考察特点:天津中考很特别,诗歌鉴赏只有一道选择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说易在于出题单
一、分值较少,说难难在一选定分,没有其他省市的主观题“仁慈”。天津这道选择题是这样设置的:通常会考查四首诗。
古诗、现代诗均有出现。(09、10、11年均为三首古诗,一首现代诗。)
主要考查对诗句的内容及作用的理解,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审题,将诗句还原于整首诗内进行理解。备考建议:
熟练地背诵是鉴赏的基础。
对备考范围内的诗词理解诗句的大意,对整首诗的内容和写法有整体的把握。细心审题。
课内现代文阅读考察特点
考查实用文体的阅读(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
09年说明文《奇妙的克隆》(八年级上册),10年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九年级上册),11年考察《苏州园林》(八年级上册)侧重于文体的基本阅读要点的考查。
(2010第6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指代的内容,第7题考查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第7题综合考察,主要涉及内容概括、写法及作用、观点提炼、论证方法)
难度不大,选项比较明确,只要读懂文章、回到文本就能够解决,从大处着眼设题,不在细节上纠缠。备考建议
扎实做好阅读教学,着眼点不能仅仅放在落实课文要点上,更要注意训练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筛选、概括、理解、表述)以及相关的文体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月考中要培养学生读文答题和认真审题的习惯。课内文言文考察特点: 所选文段相对较长,记叙类议论类占多数,八、九年级选文为主。
09年《唐雎不辱使命》(九上)
10年《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11年《陈涉世家》(九上)考点相对比较固定
09年:词语解释、句子语气、文段分析
10年:词语解释、省略句判断、文段分析
11年:词语解释、字义辨析(“之”字)、文段分析 词语考查基本上以书下注释为范围。
文段分析主要从结构(09)、内容、写法、主旨的角度考查。备考建议
讲读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落实扎实。尤其是书下注释的重点词语解释。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主旨、写法有整体把握。
第Ⅱ卷分析
¤古诗文默写8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 综合性学习5分 名著阅读5分 作文50分 古诗文默写:
直接默写6分,理解性默写2分。古诗、古文都有考查。八、九年级诗文为考查重点。名句考查为主。课外文言文考察特点:
选文篇幅较短小(200字以内)。
考点基本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词语解释重点是实词,基本上为课内词语的迁移。(09、10、11年中考均未涉及虚词)句子翻译考查的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把握,句子的顺畅。今年试题有难度,主要问题在于逐字对译困难,需要结合上下文意译。对选段内容的理解紧贴文本。评分标准: 拿2010举例:
14.答案:(1)善:擅长、善于、精通
(2)善:好、好的、好呀、很好、真好、太好了、好极了 要求:
1.每词1分,严格把握。
2.第一个“善”的解释偏重于动词词性,第二个“善” 字以有“好”字为基本点。
3.多写答案以正确答案计分。
4.错别字(专指字形根本错误,不包括连笔和图片模糊)不给分。15.答案: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要求:
1.每个分句1分,直译或意译均可,语义表述准确 即可。
2.第一个分句要点有“你”或“您”(或钟子期)+“听”的解释+“志”的解释。
3.第二分句要点有“想”的解释+“犹”的解释(可忽略)+“心”的解释。
4.错别字不超过一个不计。举例: 1.你听得懂我的心意,就像我的内心所想的一样。
2.你听出我的志趣,好像我心中所想。
3.你能听懂我的志向,也懂我的心(心声、心意、心念、心志)。(心情、心境不给分)16.答案(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要求:
1.第一问1分,除“善哉,善哉”之外,多抄写的除答案三句外,一律扣分。2.抄写出现错字不给分。
3.第二问2分,答题点在于“知心”“交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等词语。主要从心与心的交流的角度入手去分析。
4.大意比较明确,但表述简单或不够顺畅,语句磕绊,错别字一个以上扣1分。5.答题只停留在互相了解、理解,不能表述出“内心相通之意”的扣1分。6.答题只局限在音乐或某一具体方面里进行分析的扣1分。备考建议:
课内文言文教学注重语感的培养,多读多背,形成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敏感,及时指导学生整理、积累文言词句。注意加强文言句式的学习。
加大课外文言文阅读量,消除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畏惧感。指导学生答题要紧紧贴近文本。课外现代文阅读考察特点:
考查文学性作品(散文、小说、杂文)(09、10、11年均为散文;09年臧克家《炉火》,10年韩静霆《冬天的芭蕾》,11年陈文和《花开的声音》)考查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筛选、概括、理解、赏析)
2010年17、1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炼整合能力,19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20题考查学生对内容和写法的理解能力。2011年17考察题目深层含义,即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18题诗语段赏析,19题考察学生的提炼整合能力,20题考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 2010为例 17.答案要求:
温暖心灵 温存心灵(1分)姿态优美 美丽 雪骨冰肌(1分)光彩迷人 扑朔迷离的色彩
玲珑剔透(1分)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
1.没有明晰的答题思路,不能抓住段落重点,很好的梳理层次,归纳要点。2.三个特点不列点,几乎将大多数句子罗列在卷面上,语言表述罗嗦不清。3.概括性不强,摘取原句回答,不够简洁、概括。
4.概括不恰当,如将“温暖人的心灵”概括成“温暖、发热”。18.答案要求:
1.第一问,冰灯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美丽留在人们心里。(2分)(只答前半句不得分,只答后半句得1分)
2.生命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2分)(用自己的话答出含义即可,答文章的最后一句不得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文章内容把握不深,不能从文段信息有效区域提取或概括。2.第一问:忽略了冰灯“生命短暂”这一要点。
3.将答题重点落在“滋润泥土”上,未能突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4.第二问:用原文阐释但要点不完整,只摘取重点句的一半。5.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感悟,但不准确。摘取原文语句,但不准确。19.答案要求:
1.修辞: 比喻 排比(1分)(写出一种修辞即可得分)2.表达效果:内容上的效果占1分。(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或启示)情感上的效果占1分。(表达了强烈的赞美、喜爱之情)学生主要问题:
1.基本修辞格掌握不准确,不能完全找出比喻、排比两种修辞。
2.分析表达效果不能够抓住得分点:一点出修辞,二分析修辞表达效果,三归纳主旨情感。不能从内容及情感两个角度全面把握。
3.在分析修辞作用时只会生搬硬套空话套话,不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4.一些同学缺少此类题目练习,没有基本的答题思路。20.答案要求:
1.内容:(1)冰灯的美丽令作者难忘。(2分)(只答美丽得1分,答难忘、喜爱得2分)(2)冰灯带来的启示引发了作者深深地思考。(2分)(将具体的启示答出亦可)2.写法: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2分)学生的主要问题:
1.天津市连续三年在课外阅读最后一题考到写法,从答题看,学生对内容和写法这两个概念相混淆,张冠李戴,说明平时缺少相应的分析写法的训练。2.缺少紧贴文本,具体分析的过程。备考建议:
在课内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
强化文本意识,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顾“文”生“义”,从文中找答案。加强答题表述指导。综合性学习考察特点:
与前几年题目的思路略有变化,筛选、概括的难度降低,与平时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关系紧密。题目开放性增大。
没有了语言表达形式上的限制。名著阅读考察特点: 在五部作品阅读基本范围内。难度不大,一题考常识,一题考内容。只要基本阅读过作品就能够回答。没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限制。
(最近三年考察的作品:08《水浒》,09《朝花夕拾》,10《名人传》,11《朝花夕拾》 注意:名著中人名较易写错,评分要求有错别字扣一分。备考建议:
尽最大可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名著阅读的最基本要求。作文(略)
08年_____________你好。(材料:小平,你好)09年致甜甜同学的一封信 10年六一儿童节
11年题目:如星子划过夜空
第四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乐都区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五个板块,即口语表达、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 60%; 稍难题约占 30%;较难题约占 10%。
3、总体说来,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背诵、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较全面地反应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 量,切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崭新理念,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口语表达 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字体都比较工整,规范,既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反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此题得分较高。只有极少数考生不注意题意要求,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有的卷面不够整洁,乱涂乱画。
(二)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字音形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极富容量,并能增强学生信心,颇具人文关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答题。词语解读能力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素养,难度不大,但得分普遍较低。病句题要求学生能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 重复等常见语病。难度适中。个别题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实际,灵活出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部分:从景物描写、思想感情 角度考查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由于对词的概念理解不清,对诗词的阅读理解肤浅,大多数考生对内容的判断与分析出现较大失误,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不准,从而失分严重。考查考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重点是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把握,句子的顺畅。考生在这方面的失分还是比较普遍。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文章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和筛选能力,难度不大,大多数问题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摘录出相关语句作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生对说明方法答得较好,但对其作用的分析表述却比较得含混,分析不到位,语言不准确。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理解肤浅而造成大量失分。有些考生不知道赏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而或语焉不详,或语言拉杂,甚至含混不清,失分较大。
(五)作文 今年作文题文体自由;题材宽泛,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大部分的阅卷老师评改完作文后发现,偏离题意的作文不少。仔细揣摩题目,看似简单易懂,其实有着一定的审题难度。评卷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考生能紧扣题旨,立意恰当,文章形式新颖,结构完整,能做到首尾呼应,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考生的书写清秀,卷面整洁。而低分作文的通病主要是因为偏题跑题,七拼八凑,言之无味,言之无序,行文中多堆砌一些无关的词语,毫无新意。
四、典型错误及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典型错误: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扎实,不广泛。不少考生名句书写错误不断,成语理解不到位等。
2、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欠缺。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补写、仿写、评析时多数学生在句式结构、字数以及内容 表达上都很不规整,随心而为,忽略题意。
3、用词造句不准确、不精练、杂乱无章。这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比如阅读题,只要从文章中提炼出相应的信息,有条理地呈现,一般情况下都能得满分,但部分考生偏偏存在答题时东拉西扯,毫无条理,致使语意含混不清,关键信息的呈现零乱难找。这个问题在阅读题中体现的最为突出,是造成阅读题失分的重要因素。
4、信息提炼概括能力不强。
5、答题过于简约、造成答案不够全面。许多考生答题,只言片语间就结束 了一道题的作答,缺少分析,语言笼统,这很难获得高分的。
6、古诗文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无论从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本能力讲,还是从内容思想、感情基调上讲,考生都显得积累不够、运用不当、分析不准、表达不清。
(二)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不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 视野,加强对名篇、精彩语段的记忆;要扎实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焦点、热点及重大事件,积累素材。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语言;要注重在平时教学与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与语言表达训练。
2、加强解题方法、技巧及语言规范性训练。语文能力可以经过训练和积累 而逐步提升。语文考试从一定角度上讲是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与表达能力方面 的考查,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探求、捕捉、发现、提炼、概括,并加以准确规范的表达。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才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3、要特别重视作文教学。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成败直接影 响中考语文成绩的好坏。平时要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写作指导。首先,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作文“法则”——卷面整洁、字迹规整、标点正确,分段合理,注重细节 等。第二,要注重各种文体的训练,尤其是记叙文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积累一 定量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考场作文非常忌讳偏离题意,因此要加强审题训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写作。
第五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成语的运用、病句的判断、仿写句子,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注重作者翻译句子的能力,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第三题为阅读理解,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5分。文题《__的初中生活》,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500字。主要
这次考试和中考的分值相比,扩大了古诗文默写的分值,缩小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主要是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多背诵,多积累。
二、考试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