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实践体验中培养责任感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责任感
在社会实践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在学习生活中体验──“不添麻烦”,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感;2.在家庭生活中体验──“我爱我家”,培养少年儿童家庭责任感;3.在少先队集体生活中体验──“大雁齐飞”,培养少年儿童集体责任感;4.在社会生活中体验──“走进社会”。下面是一组实践体验活动方案设计。
体验基地:家庭
扮演角色:妈妈
体验项目:整理卧室,将自己房间里的物品摆放整齐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妈妈老是说我的房间一团糟,满桌子的书籍、报纸;床上床下都是衣服、袜子,不知哪是干净、哪是脏的,即使每天打扫仍不能令人满意,难道就没法使房间整洁一些吗?通过体验明白一个道理:要让自己的房间始终保持整洁,就必须将每件物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哪里拿,放回哪里。
雏鹰奖章:自理章
体验基地:敬老院
扮演角色:老爷爷(老奶奶)
体验项目:与老爷爷(老奶奶)散步、谈心等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常常听人说老人是“老小孩”,这是为什么呢?人在敬老院过上一天,体验一下当老人的苦恼、孤独和与人交流的需要等,理解老人的心情,使尊重每一个老人成为自觉行动,让这个社会更温暖。
雏鹰奖章:孝敬章
体验基地:班级
扮演角色:节电员
体验活动:开展节约用电的活动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节约用电。现在办学条件好了,班级里有了许多电器,有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电灯没有人关。做个节电员认真体验一下,你会发现由于你的节约,学校省了很多电。
雏鹰奖章:节电章
体验基地:少年农科院
扮演角色:小养殖员
体验项目:大闸蟹养殖改良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大闸蟹是阳澄湖特产,但水质一年不如一年。在镇农技推广站的支持下,做一个小养殖员,在水质改善、精心育苗、注重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体验养蟹的艰辛、环保的重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雏鹰奖章:养殖章
体验基地:交警队
扮演角色:小交警
体验项目:当一名小交警,跟随交警叔叔值勤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以前常认为自己的车技很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时喜欢单手撒把,甚至是双手撒开。通过尝试当一回小交警,明白平时这样做的危险性,同时也体会一下老师和家长总是“唠叨”的一片苦心。
雏鹰奖章:交通安全章
体验基地:AB 集团
扮演角色:仓库保管员
体验项目:清点库存、收货、发货等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做一个企业小员工,不但可以到生产一线去缝纫、裁剪、包装,还可以到仓库去做一个管理员,学习清点库存的诀窍、熟悉货物的堆放地点和具体数量、学会使用小车装卸等,体验一个仓库管理员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踏上任何工作岗位打下感情基础。
雏鹰奖章:保管章、服务章
第二篇: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责任感
内容摘要: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负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责任感培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强化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根本。培养责任感的主要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责任,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具体措施培养责任感。
关键词:责任感班级管理
原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提出“责任意识的觉醒,对于社会来讲,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无论你讲爱国主义,无论讲集体主义,没有责任感,也可以进行教育,也可以感动,感动了半天,就停留在感性上,过渡不到行动上去。集体主义也可以讲道理,集体如何重要,论证、辩论会,把个人主义批倒了,但是如果没有责任感,观念上解决的问题,变不成行动。这个问题在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怎么转化为道德行为,这里边有一个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负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有了责任感,作为工人,就能够精益求精,制品一流;作为农民,就能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作为士兵,就能够驰骋疆场,屡建战功;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缺乏责任感的人组成的群体,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可见责任感的培养对我们的个人和社会有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加强道德教育,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也确定了一个指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内容。
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责任感培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面提升学生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以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健康素质,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应对未来挑战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强化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根本。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最大不幸,往往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在重大事情上。”可见,强化对青少年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的必要性。
责任感的培养主要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我国社会所倡导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念以及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可以使中学生了解和处理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了解
自己所肩负的各种责任和义务。一个对世界、人生、价值有正确看法的学生,一个了解个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人,必然容易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相反,一个奉行极端利己主义的人,必然会养成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等偏离社会规范的不良人格。要教育学生以开放、批判、改造的态度对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角色责任,盲目地服从,或者对各种社会阴暗面熟视无睹,对各种错误的思潮随波逐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它有害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责任
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责任,是履行责任,养成责任感的基础。不同的社会角色,就意味着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如为人父母,就承担着对子女的责任;为人子女,就承担着对父母的责任,等等。社会成员除了要承担和履行社会结构中某一特定类型角色的责任外,还要共同承担以下责任:
1、对自己的责任
在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的基础上能满意地接受自己;能利用一切条件和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关心自己的健康,谋求必要的生活条件;自尊、自爱、自制、自强。
2、对家庭的责任
尊重、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热爱家庭,夫妻平等互助,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3、对他人的责任
接受和信任他人,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尊重并愿意考虑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关怀残疾人;珍惜时间,信守诺言。
4、对集体的责任
关心集体,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社团、社区的各项集体活动,行使好自己的各项权利,承担并完成集体赋予的任务;为集体的建设和集体活动的开展出注意、想办法。
5、对国家的责任
了解祖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维护珍贵的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中国的国情、国体、政体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忠于宪法,尊重国旗、国歌、国徽;关心时事政治,了解祖国建设情况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了解世界的重大事件;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
6、对人类社会的责任
7、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责任感
措施如下:
1、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1.躬亲示范,感染学生。○
经验证明,身教胜于言传。因为少年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生动的榜样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自身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看到教室地面的纸屑等,教师亲自弯腰捡一捡,这一无声的动作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多了,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必将会以教师为榜样。
2.注重细节,强化认识。○
培养学生责任感要从小处着手。鼓励学生负起个人责任,如搞好个人卫生,不乱丢废弃物,用了他人的物品,放回原处,爱护公共场所的清洁,最后离开教室时关窗,关灯、并关
门,爱护公物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独立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养成他们遇事主动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周围的事做起。要求学生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有益的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助人为乐。
2、在“小小的惩罚”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
3、在实际的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锻炼。在班级工作中有的老师采取了“班务承包”的管理形式。发挥班集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加强班队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集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http://xingfucun005.blog.163.com/blog/
第三篇:在体验活动中 培养队员的责任感(严惠菊)
在体验活动中 培养队员的责任感
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虹阳小学 严惠菊
[摘要]:现在的孩子在大人的过度宠爱中成长着,他们享受着父母长辈所给予的物质与精神的一切需求,而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要担当的责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感觉如果从体验活动入手来开展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效果会更好,于是我从三个方面来逐步展开:在榜样的故事中体验,引导队员建立责任认知;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促使队员产生责任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使队员形成责任行为。关键词:体验 活动 责任感
今天的孩子,他们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众宠爱于一身,于是也有太多的毛病,让我们有太多的感叹,当你看见他们放满垃圾的课桌,当你目睹家长送孩子忘带的学习用具,当你看见吃好饭随手一扔的饭具。每每看见这样的现象,我就想,我们的孩子,他们的人生理想中缺少了对他人、对自己、对集体的负责。他们的责任感何在?而这样的接班人到底能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呢?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不得不深思:该如何去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如何使少先队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利用少先队体验教育的优点,克服了枯燥说教的弊端,通过科学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在少先队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榜样的故事中体验,引导队员建立责任认知 在现时生活中,不少队员认为父母、师长对自己的关爱是义务,理所当然,而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全凭个人喜好与心情。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究其原因,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对责任感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要明确地引导队员,以榜样教育使其转变观念。
1、历史著名人物成为队员心中的榜样。
古今中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为此,在红领巾读书活动中,我组织队员们召开了“英雄人物故事会”,让队员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讲讲邱少云,黄继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牺牲,那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讲讲雷锋做的每一件小事情,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处处体现了雷锋的强烈责任感。想想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是为了什么?那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尽责。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在读书心得汇报会上,队员们深刻地谈到了自己的体会。真情的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岳母刺字”、“屈原投江”、“虎门销烟”,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队员们的脑海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句至理名言都铭记在队员们的心里。英雄故事会的召开使队员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同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了责任意识。
2、让身边的人成为队员心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精神令人敬佩,名人英雄的精神总会唤起孩子的激情,可是激情过后,我们的孩子又陷入了冷静区。而周围身边的榜样却比名人英雄更关键,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因此,重视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导向,又能消除队员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于是,我把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及时激励强化队员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在活动中,队员们明确了“环保小卫士”、“礼仪之星”、“劳动标兵”、“守纪明星”的评判标准,从而也明确了他们身上所担当的责任。让班级中做的很好的孩子来谈谈自己做的时候是怎么去做?是什么激励自己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评议会上,队员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促使队员产生责任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感受是形成情感的主渠道。如果教育者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咛或是训斥,而没有让队员去体验、去感受,那么他们是无法形成责任感的。所以,让队员形成责任感,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他们的自我感受。
1、以班队会为主阵地,开展系列活动,寻找有责任感的我。
开学初,队员们的卫生习惯还未养成,常乱丢废弃物,多次的教育不见成效,教室里总是又脏又乱。一次,我利用队会课让队员们把自己书包里没有用的废纸都清理出来并随便丢在地上。不一会儿,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垃圾场。很多队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的队员问我:“废纸不是应该丢在垃圾桶里吗?”我漫不经心地反问:“这样不是很方便吗?”这时很多队员向我提出反对意见。不用老师讲道理,我想这次反面的思想体验教育将会成为队员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习惯,增强环保观念的新起点。队员的不良行为,我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班队会时间,我常引导他们编排小品,而编排的小品都是来自于他们平时的表现,并针对这些现象让队员评一评、议一议。经过系列的教育活动后,我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现象自己有吗?你们觉得好吗?每个人都这样会怎样?我们应该努力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表现这样的思考,孩子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同时也体会到在生活中自己的重要作用。他们一一表态,自己将在家里、班级、社会上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以平日活动为载体,让队员亲身感受责任的意义。
除了利用班队会这块主阵地对队员进行体验教育以外,我还充分结合平时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责任的意义。如引导队员假日里自己当一回家,让他们在一天的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让队员当一回小老师,给自己班的同学上一堂课,批一叠作业,体会教师工作的琐碎、劳累;组织队员在放学时间到校门口指挥交通,感受交警叔叔工作的辛劳。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辛劳,同时也能真切的体会到每一样工作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否则是做不好这样工作的。结合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让孩子谈一谈,如果老师没有责任感会怎样?如果医生没有责任感会怎样?------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没有责任感,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看到了人没有责任感的可怕,因而想到了自己做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使队员形成责任行为
真正的责任行为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地上,而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经常的、持续的并且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孩子责任感,使它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1、以班级为载体,让班级成为队员责任行为实施的空间。
队员大部分的学习生活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因此,我在“队员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每个人的班级”的思想指导下,在班中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面对自己的工作,让孩子自己去做,切实体会。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于某一特定的角色,而且能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去思考、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阶段过后,队员们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班级体在各项评比中都非常出色,让孩子自己发现我的付出为班级争取了什么?我的付出为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生活改善了什么?体验自己岗位上的酸甜苦辣,由此而懂得尽责之后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理解别人,更加懂得珍惜集体的荣誉,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这是我的班级,干什么事我都要对它认真负责”的归属感。
2、走向社会,让社会成为队员责任行为实施的舞台。
21世纪的孩子缺少很多外出实践的机会,我就组织组织队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了队员们的责任感。如我组织队员开展了“环保在我身边”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带领队员到校园、公园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回收废电池,引导队员向家长和身边的人宣传告别一次性木筷,尽量使用布袋等。这些行为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保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每时每刻增强队员们的环保责任意识,从小培养他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以上的三个层面,通过充分有效的感知过程,生动活泼的活动参与,反复的体验实践,队员接受了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了队员的思想,内化了队员的品格。通过活动,队员们逐步产生了责任意识、责任感,形成了责任意识。老师和家长们渐渐地发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21世纪的孩子也能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也学会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起了一份责任。
实践证明:在体验活动中,培养队员的责任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养队员的责任感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队员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命运。让我们大家都承担起这个责任,把少先队员都培养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资料:
1、刘平《试论辅导员工作的艺术》 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第5期管理之窗
2、王淑章 张荣跃 《新世纪呼唤新型辅导员 》 贵州教育 2007年第4期
3、彭士侠 《捧着一颗爱心——新型辅导员应当担任的角色》 教育新探索
第四篇: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马库吏小学
李新英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认为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以爱育爱,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 情感因素的核心是“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对家庭,学习的责任心,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便在校门口挂上这样的标语:“热爱你的妈妈吧”。可见,“爱”是责任感的基础。一个热爱自己、他人、家庭、国家、学习的学生自然就会对这些产生责任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以爱育爱,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实践中能体会到,教师是影响学生责任感形成的主要人物,要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柔、激情都凝聚成对学生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这种细致而高尚的爱,激励学生去拼搏,去爱我们这个世界。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便会在爱的氛围中奠定责任感的良好基础。
二、相机诱导,在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感知责任感 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例中弄清什么是责任感。在具体操作中,我考察到低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避免词语解释式的生硬讲述,而是列举出许多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农民辛勤劳动,种好庄稼是他们责任感的表现、工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责任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发言踊跃。最后,我问“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认真学习”,进而我又问: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你认为还应尽哪些责任?学生们纷纷答出“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帮助同学”等。接着,我又问:在家里你又该尽哪些责任呢?学生又能答出“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等,由此可见,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责任感,并且知道自己有哪些责任。
三、榜样激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学习得来的。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教育者是第一榜样,自身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染力,因而,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即“以性格培养性格,以心灵塑造心灵”。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以一种榜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教师责任感真强”从而产生我们也应该这样的念头。
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件件小事中形成责任感 马卡连柯说:“无论在生产上,课堂上或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的责任心的基础,即强烈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就得抓紧小事不放松,以便日积月累,瓜熟蒂落取得成果。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班上一张椅子倒在地上,挡在路中间,上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绕它而过,没想到把它放好。这时一个女生主动把椅子移开摆正,我抓住这一件小事,在班上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称赞她有极强的责任感。又如,班上每天的值日生,在工作完成优秀的情况下,我总要及时夸赞他们责任心强,能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之后,班上出现了很多喜人的现象,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的人越来越多。
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责任感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在具体的行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之后,学生产生出一种表现的欲望,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行为情景。在班上我推行了“班级自动化管理”方案,设了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全班同学轮流任值日班长),还设了其他如学习委员、中队长„„.岗位,这些岗位,都可通过竞选上任。几乎班上所有学生都表现出了参与竞选的意向。竞选之时,很多学生克服了自身胆小、怕羞的弱点,勇敢地走到讲台前朗读了自己简短的甚至不大通顺的演讲稿,我对所有登台的学生都给予了肯定,大多数学生都进入了班委会,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表现出认真、主动、负责的特点。此外,推行各种委员负责制度,如“五分钟岗位劳动”,做到人人有岗位。我把教室按空间分划到每位同学身上,让教室的每个地方有人管,每个人有事管,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班级工作实行小队轮换制,以小队为单位,定期出黑板报,班级小报,各自有分工。根据班级工作需要设科代表,报刊发行员、图书管理员等,学生在具体行为情景之中,责任感得到良好培养。事实证明,要使学生真正养成一种做事负责的习惯,应不断练习道德行为规范的正确做法和重复道德行为的实践指导,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认识的反复提高,更应重视行为的反复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
六.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强化责任感 学生责任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做到及时反馈,经常评估,以便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学生责任感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如果及时反馈,便于积累;同时,经常评估,有利于巩固责任行为,消除不负责的作风。
总之,学生的责任感不是通过一件事、两件事就能形成的。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在具体的实例中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感,以身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在一件件小事中实践责任感,在活动中强化学生责任感,相信我们的孩子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有责任心的栋梁之才的。
第五篇: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小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感,这因为老师给予了他责任与信任。如果老师把对小干部的责任和信任推广给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我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给予事做,给予担挑,广泛聘任小干部。平时,我总强调谁都可以当小干部,只要他有一颗对工作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心,又明确规定了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值日班长轮流当,管理教室里的各个方面,还有选出检查“四项竞赛”的小干部,大家能者上岗。我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除班委会成员外,还有各种代表,篮球队长,主持人等,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在管理活动中,我只是发挥了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我还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样,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