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实效性的探究
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实效性的探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1、研究目的(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与数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构建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数学作业模式。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数学作业设计。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各学校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
准下,数学作业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我们研究的目标是要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
(1)优化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优化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3)优化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优化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5)优化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6)优化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数学原型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业设计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业设计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理论的学习中进行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行动的指南。因此,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文献的研究,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实验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分层次研究、对比研究。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并不断补充完整,逐步构建“农村中学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
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一)课题研究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6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签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主要工作:
(1)2014年3月~4月:
①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a、对现阶段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的意见;b、对今后数学作业的要求,希望和看法。
②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
究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或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14年4月~2012年5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课题组作好教学录像,写出阶段小结。
(3)在实施过程中,每月(特殊情况除外)组织一次课题组教师交流作业设计的信息,调整实地方案,并聘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汇编成册。
(2)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作业集
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目标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知识,以某类型知识而设计的基础性、拓展性、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设计的习题专辑。
(3)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录像集。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
(1)对作业设计中的主观随意性的摒除与其设计科学性的构建;对数学课外作业不同类型的设计的功能、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的认识递增。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情感等方面处于良性认识之中,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都是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曾经发表过多篇论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向丽:担任课题组组长,有较强的理论素养,是学校的优秀教师。
谭珊: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是学校的优秀教师。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
第二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作业高效性的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作业高效性的探究
黄婉章
摘要: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效发挥作业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 新课标;化学作业;高效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作业负担仍然比较沉重,就拿初三学生来说,平时学习的负担和升中考试的负担已算沉重了,需掌握的有九门学科,其中七门学科要计入升学总分,信息技术要计资格分,体育中考分数上调到40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呢?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作为课外学习的主场所,起着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消化知识的作用,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抱怨: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反应慢,不用功,甚至有时欠做作业等;学生抱怨教师讲课枯燥,讲课太快,抱怨作业量太多,难度太大,不体谅学生的难处等,一旦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会下降。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目前学生学习现状与此要求有较大的距离。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对作业问题的研究也日益重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课改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作业的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环节[2]。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发挥每一道作业的功能,做到量少作用大,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之一。1 开拓思维、精心设计作业,体现化学作业“高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是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3]。化学作业设计的“高效性”,体现在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有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1.1 趣味性
教师应用一种开放,立体视野设计作业,使之形式多样,让学生乐于接受。课外作业的形式可以有口答习题、书面习题、化学日记、家庭小实验、化学板报、化学谜语,探究实验和课外观察、调查、实践等。如假期可布置学生多关心时事新闻和多看报纸,并且把自己最注的新闻剪下来,贴成小展报。有些学生选择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有些学生选择有关环境污染的新闻等,贴好后,还加上自己的体会和建议,最后贴在课室后面的大黑板上展出,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增加对社会的认识。1.2 层次性
层次性的内涵有两个,一是作业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让优、中、差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二是作业的层次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确定,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如课堂作业可运用“小步子,快反馈,即时点评,快速强化”的做法来体现层次性,将那些看起来并不是很聪明的学生也纳入教学视野。今年我们初三化学备课组做出了新的尝试:学生每天的作业基本上只有A4纸的单面内容,并把内容分为知识点、基础练、巩固练、提高练四个部分。对于能力型的学生10分钟可以全部完成,他们就可以做相应增加的同步练习,对中等生要求把前三部分完成,对于后进生,则要求把知识点、基础练做完后挑战剩下的练习。我们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1.3 合作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应用得最成功的是“一帮一”活动,由于中考招生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而录取的,而初三的班主任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德育分为依据,所以学生比较重视德育分。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刚上初三时,在所任教的班上找出后进十名的同学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在班上选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做自己“导师”,让他(她)辅导自己学习。要求成绩好的同学每天出一道基础题给自己帮扶的同学做,并辅导他完成。每次测验后,该十位学生中有进步的学生与辅导他们的同学都奖励德育分5分、10分不等。这种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优生个人能力,使之获得成功感,对
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有很大的帮助。1.4 有效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强调学生要掌握化学的核心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强调化学的核心内容,而不要过分强调枝节性内容;要强调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而不要过分强调对单纯的化学事实的识记;要强调对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而不要过分强调对记忆力的考查。对此,我们学校化学科组在前几年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料库,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目供练习,以“高效”为目的,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作业布置更有效,避免学生做重复低效的劳动。曾有一个男生在上期末考试中,化学考了89分,但是其他科没有一科及格,当其他科任老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化学成绩特别突出时,他说:“化学有趣,作业少,快做完,只有化学才给了我学习的乐趣。” 1.5 探究性
探究性作业是相对于传统的反射性作业而言的。传统的反射性作业主要是指教师在讲完新课后通过大量的知识点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机械地训练学生,使之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而探究性作业则是将暂时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呈现出来,这种类型的作业力求使学生通过探究这一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学会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在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在星期
六、日就布置家庭小实验。如利用厨房中的物品设计方案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老师提供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在家中选择其余适合的药品和实验仪器;又如每人分发一些PH试纸,要求测定家中至少五种物质的酸碱性。学生在亲身体验实验乐趣的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思维。1.6 创新性
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对作业形式、内容、操作方法或评价进行创新发展,尽量选择最近出现或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如从新闻报道、本地区的化学应用事例中寻找作业设计资料。在空间上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如我校结合本校、本镇的实际,确定了“调查万江区水厂”、“调查万江区装修材料市场”、“调查万江区水资源污染”等研究性学习题目供学生自选,还利用长假期布置学生摄影家乡或所生活的地区有关环境污染的照片,并收集、交流,以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传统的模仿练习和大量演练习题的作业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出发,精心设计化学作业。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精”。2 改革作业单一的批改方式,体现教师批阅作业的“高效性”
作业的批阅方式不能一成不变,传统的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是教师一人独批、独改、独评,老师工作量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效果差。作业批改方式应多样化,可因题而异,将常规批阅、学生互相批阅、选择抽样批阅及答案对照相结合[6],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教师批阅作业的负担,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阅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从事更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2.1 随堂批改
上完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速度,又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2.2 小组批改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教师可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2.3 教师面批
平常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一般是分开的,其实这是极不合理的,使作业在教
与学中的作用大打折扣。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启发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与常规的批改相比,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映,什么是错误的反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此法尤为必要。但“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应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2.4 师生共评
课前,教师先把上次的作业做在黑板上,将学生作业中典型的错误列出,复习提问时组织学生批改。由于学生长期被老师评价,一下子变成教师批改作业的合作者,积极性很高,会批改得特别认真。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一次系统的反思性思考和评价,弄清正确答案,理清思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2.5 注重评价
传统的化学作业的批改方式是教师辛苦地打着“√”或“×”。可这些用冰冷的毫无生气的“√”或“ד改出来的作业,通常引不起学生的重视。他们对发下来的练习本,经常是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对错误很少追究甚至不改正,批改的效果可想而知。在化学作业的批改中添加温馨式的评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它可以使化学作业的批改“活”起来。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个红色的“×” 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损。对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采用鼓励性评价,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以充分的肯定,笔者在他们的作业上批写“作业书写工整”“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只要持之以恒你就能进步”等:对中等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如“克服粗心的毛病,你能更优秀!”这样既揭示不足有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秀生采取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继续加油!”“退步了,不要放弃!”等简短的话可成为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
新课程对化学教师的作业批改提出了新的挑战,依照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具体的作业性质,选择有效的批改方法,提高作业的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高效性作业的研究和实践收到有效的成果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基本消失,不断涌现个性化作业,学生更加乐意阅读教师批改后的作业,更乐意与老师交流心得。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对作业不再枯燥,当作业的完成是一种乐趣,体现了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发展。
有效扩大了知识覆盖面。事实证明,学生最不愿意进行机械的抄写,最不愿意背诵记忆纯粹的概念,贴近生活,接近大自然的作业最易接受。
有利于教学诊断。由于开放性作业及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学生的答案很多不是唯一的,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教师们反思教学,反馈信息,有了实实在在的资源。
总之,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师指导相结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活动,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选用适当的思想方法,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作业训练方法,从选好习题、分层训练、及时反馈、有效讲评等方面,优化作业训练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业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是能实现的,从实质上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可以做得到的。
参考文献:
[1] 吴雪梅.浅谈普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08,(12):22-23.[2] 张海燕.谈新课程下的化学作业设计[J].科教文汇,2009,(2):180.[3] 李永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思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6):14-16.[4] 刘成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18-21.[5] 曹永娥.中学化学作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4):78-79.[6] 蔡金华,周淑娥.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教学改革原则[J].考试周刊,2010,(5):26-27.[7] 张琴.温馨式评语-作业批改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J].甘肃教育,2010,(3):37-78.[8] 唐中妹。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批改学生作业[J].考试周刊,2009,(1):233-234.
第三篇:新课标下让数学作业也精彩
新课标下让数学作业也精彩
菱湖三小
杨晓艳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关键词]:开放作业的情境
开放作业的内容
开放作业的形式
今天,《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程,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应将数学、语文、科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一、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
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教学《数学广角》时,举办“我是小小设计师”等活动。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开放作业的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享受,得到发展。
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八戒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八戒接到猴哥打来的电话,邀请八戒到它家去玩,猴哥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八戒到了猴哥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八戒找到猴哥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猫钓鱼”、“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A、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几分之一”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思考哪些事物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表示?对这些事物你有什么感觉?
B、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c、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电饭锅的使用说明书中米与水的比例要求,为爸爸妈妈做一次饭。
D、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3、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记录父母的作息时间。
4、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如:在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二星级作业:669+138
1084-897
201+754
972-602
384-57-43
1876-(876+258)
658+895+242
三星级作业:286-37-42-21
74+87+26+13
99+98+97+6
(567+248)-(267+248)
(5746-382)+(1254-618)
五星级作业:1+2+3+4+„„+100
2+7+12+17+„„+87
4+12+20+28+„„+124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不同星级的作业。
三、开放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索》
吴烈
第四篇:浅谈新课标下数学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练习设计”的走向
作业练习,学流程中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加大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一律的重复。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一、崇尚自主,凸显练习的“民主自由”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练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得到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虽然有些学生说的尚需斟酌,但他毕竟去思考了,努力了,这就是成功。
二、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所谓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立体整合,步入练习的“你中有我”
练习设计要顾及整合性,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数学练习也应考虑到整合性。如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
(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似数非数的练习,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
数学是整合性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原汁原味的而非抽象的分类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练习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内容与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四、加强实践,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数学本身与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
第五篇:新课标数学模块六作业
1、你认为传统的学生数学能力和情感的评价存在哪些弊端?
传统认为,小孩数学学得好,表示这孩子聪明,家长老师都喜欢。我认为这是一项弊端。数学好只能说这孩子数学能力强,因为聪明表现在很多方面。还有就是缺少兴趣的开发和扩大发散性思维的内容,举一反三的例子说的多,真正运用的不够。数学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不管对数学有什么情感反应,都是应该学习数学的。(1)将“情感与态度目标”融入教学。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中落实“情感态度”教学目标。(3)重视在九个“如何”中落实“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4)以身作责感染学生。
2、你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我认为情感与态度这一目标关系到对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的认识。《标准》认为数学课堂就是素质教育课堂。新课程中强调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达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我的认识是:数学要讲的有趣味,不要生硬、枯燥。加强对数学高需求的孩子的培养,不能一竿子打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重要性。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和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以老师和学生的良好情感的影响力带动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通过情感教学达到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目的。开拓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思维,达到优化情感教育的效果。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在从事这项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
3、你准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1)把握知识技能评价的要求:把握小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知识技能直接相关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2)关注学生的能力评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数学思考的评价: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表现性评价:可以较为全面的考察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力。关注显示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的养成。
(3)评价主体与方法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观察,成长记录)
1、你认为传统的学生数学能力和情感的评价存在哪些弊端?
答:(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传统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的静听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性,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没有创造性。
(3)传统的课堂教学,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4)情感的评价,把它推广到学校各个班级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许多老师在具体的评价中却依旧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去确定学生的等级,忽视那些很有价值的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数学学习全貌的信息。这种方式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可能对学习不敢兴趣,产生自卑心理等。
2、你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
一、教师要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很深的误区,就是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教育的深层次作用,这种传统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前应试教育氛围依然浓厚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突破旧有习惯模式,在思想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足够重视。
二、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完善教学设计目标,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实施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线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资源及课外收集的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创造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精心挑选,认真组织,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及练习,凡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相关场景、事例都可以引用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中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自信可以使人成功,成功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
3、你准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答:
一、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渴求期,他们渴望时时有展示的机会,渴望被认可接受,更渴望得到赞扬与鼓励。因此,我们应用激励性的语言,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思维的活力,挖掘他们创造的潜能。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丰富、手段要多样
学生富有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假如评价语言和方法一成不变、机械死板,既容易降低评价的作用,又会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要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互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地体现出教学的民主,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能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水平,深入分析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1、你认为传统的学生数学能力和情感的评价存在哪些弊端?
答:大家的传统认为,小孩子的数学学得好,就能代表这孩子聪明,家长老师都喜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弊端。数学好只能说这孩子数学能力强,因为聪明表现在很多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比较激进的思想表示,数学学到初中就不用学了,以后也用不到。此言差矣。想一下,物理化学等学科,只要我们不从事科学研究(我们也很容易不从事科学研究)那就是没用的咯,没用为什么还要学呢?这么多年,有现代教育就有这些学科的学习,从没放弃,所以说存在即合理,既然要学,那一定是对将来有用。一个什么也不学的20岁青年和一个饱读圣贤之书的青年肯定不一样。数学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不管对数学有什么情感反应,都是应该学习数学的。
2、你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第一,数学要讲的有趣味,不要生硬、枯燥。第二,加强对数学高需求的孩子(奥赛班孩子)的培养,不能一竿子打死。第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你准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答:(1)要求自己评价方法得当
学习评价思想指出,运用纸笔测验的方式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还是评价方法之一,关键在于设计恰当的测验题目。传统的测验往往过多地测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忽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在解决问题情境中的运用。对于技能测验更多的重视某一个单一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在具体情境中技能的选择和运用。课程标准则要求测验的题目要有助于了解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除了运用纸笔测验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运用课堂观察、数学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
(2)细致入微的关心学生之间的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学习上的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有差异的要求,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评价的功能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判断外,还包括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一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可以再给学生机会针对评价中表现出的问题学习和改正,当他们理解了相当的内容,再次评价就会有比较好的成绩。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中,评价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是评价的真正目的。(3)合适的时机给与学生积极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基于任务的评价,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运用这种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发展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特殊的表现。如学生在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中,教师可评价他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水平。运用表现性评价,不仅使学生有效学到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可使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表现,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创造能力、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以及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