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中期总结

时间:2019-05-12 13: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中期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中期总结》。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中期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研究》

中期总结

2013年3月本课题组确定并申报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研究》这个微型研究课题,4月份立项,经过三个月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利用图形、图像使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物理情景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学和易于学;

2、通过课堂渗透的方式养成物理情景图形、图像化描述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物理情景和图形、图像互换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初步形成利用图形、图像定性把握物理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识图、作图能力;

3、探索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二、课题实验的管理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由教科室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实施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

2、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实验,扎实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增强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促使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教学观;鼓励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之中。

3、重视课题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学校教科室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应围绕课题进行研究,举行经常性的教学漫谈,搞好业务学习,并做好业务笔记,认真收集资料,做好个案例分析,写好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举行观摩活动,使其他老师也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写一份阶段性试验成果报告或小结,三、开展的研究工作

1、查找资料、调查问卷和个案分析,分析学生在物理识图、作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教师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3、对学生进行专项识图作图技能的辅导及方法指导。

4、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5、以竞赛形式促进学生提高识图、作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6、要求学生写有关识图作图心得体会。

四、一些成绩

1、使学生初步养成物理情景图形、图像化描述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物理情景和图形、图像互换的思维方法,并使他们初步形成利用图形、图像定性把握物理过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物理识图、作图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目的。

3、提高了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4.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增强,识图、作图的正确率有所提高,也知道了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

五、一些困难

1.时间不够用,有些活动难以找到开展活动的时间。

2.班上人数太多,识图、作图的任务还难以在每个人身上完全落实,对少数落后生的关心和帮助不够。

3.竞赛没有奖品,只是口头上的表扬,对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打击。

六、今后计划

1、继续提高学生识图、作图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增强学生识图、作图的能力。

2、课题组成员教师继续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3、对学生继续进行专项识图作图技能的辅导及方法指导。

4、课题组成员继续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5、继续要求学生写有关识图作图心得体会。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7-10月工作小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研究》

7---10月份段性小结

2013年3月本课题组确定并申报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方法研究》这个微型研究课题,4月份立项,经过三月至十月份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7—10月份这几个月的研究探索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研究工作

1、查找资料和个案分析,分析学生在物理识图、作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教师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3、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4、对学生进行专项识图作图技能的辅导及方法指导。

5、要求学生写有关识图作图心得体会。二、一些成绩

1.学生初步养成用图习惯,形成基本读图能力。

2.让学生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具备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3.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4.要学生掌握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5.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用图意识。

6.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

7、提高了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三、一些不足

1.深感理论基础不丰厚,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2.有些实验教师还不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3.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还缺乏比较全面的量规。

4.班上人数太多,识图、作图的任务还难以在每个人身上完全落实,对少数落后生的关心和帮助不够。

四、努力方向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改水平。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继续提高学生识图、作图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专项识图作图技能的辅导及方法指导,继续要求学生写有关识图作图心得体会,从而切实增强学生识图、作图的能力。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正式接触物理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对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探索方向又比较茫然。因而,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前期引导和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这样对于学生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物理学习将大有裨益。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一)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物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逐渐疏忽,这将导致教师逐渐以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讲授,课堂变得死板固化,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翻来覆去就是知识的灌输。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了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物理学知识,从新的知识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物理学教师应当为初中的学生打开一扇科学之窗,而教师的科学素养将决定学生核心素养高低。为此,物理学教师应当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物理学现象和应用,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等旧的知识体系,不断构建新的知识架构,从而奠定物理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素养。比如,最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煮熟鸡蛋之后,人们往往会将鸡蛋捞出,并迅速放入冷水之中几分钟,这样鸡蛋壳会非常容易与蛋白分离。如果不这样做,鸡蛋就很会与蛋白联系起来,十分难剥离。这样的情况就鲜明的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特性,并且告诉大家,不同的物质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其胀缩的速度也不同,这就导致将刚煮熟的鸡蛋捞出之后,放入冷水之中,蛋壳和蛋白的收缩速度不同,这导致二者的分离。当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将对物理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打下自主探究的学习基础。

(三)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为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热爱物理学的人,密切关注前沿物理学进展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二,教师要根据新的技术案例和新的知识理论,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避免知识传授的死板和僵化。三,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知识上不断反问和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深入生活、家庭、工厂等单位的细节之中,从中观察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四)与多门学科相结合

物理学虽然是注重物质的科学,但是由于科学范围很广,不同领域之间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等。由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从多角度对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加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教学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实验教学方面不外乎是教师演示或者课本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并且使教师产生了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印象,因而更加不注重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生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则为了学生成绩提升,只追求理论教学的高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核心素养难以杨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层作为统领教育方向和贯彻教育方针的主要引导者,只有学校方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够使实验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源分配。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当能够跟上初中阶段的自主探究实验,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教师主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设计探究目标,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放在自主探究实验之中,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经验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实验方向和研究目标,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为学生提供辅助和引导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解答疑惑,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物理实验社团,通过设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喜欢的研究。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电子,可以做一些收音机项目,有的学生喜欢力学理论,可以让他们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的喜欢生活实验,可以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社团,将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奇妙的科学世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使得学生接触到正确的科学探究研究体系,亲身体会到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科在生活和科学界的实际地位,对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好处。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吸收知识,使物理课堂更加有活力,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制定培养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等。

(一)概念教学课

概念教学也就是物理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师要明确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对概念的意义和范围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物理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利用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理论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器和精彩,教师应当抓住概念教学中的新意,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观察和探索意识等多方面的科学精神素养。

(二)规律教学课

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规律结论传授,而是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讲授规律的发现历史和著名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经过前人努力和漫长的历史逐渐完善的。教师应当融入历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重走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规律的发现和推演过程中,从而领学生感受到知识发现的乐趣,提升核心素养。

(三)习题教学课

初中物理学科的习题课必不可少,是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习题,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发散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主要是从物理学史和科普等两个方面着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中很多几百年前的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史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十分有利。而科普知识研究,则包含了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W习自信。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学习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抹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与物理学历史和前沿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冷一静.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37):165.[2]尹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4):22.[3]张萍.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8):177.[4]徐兵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空气的力量”教学为例[J].湖南教育(A版),2017(05):59.[5]李芬芳.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校园英语,2017(04):97.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于长胜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 科学教育方法 创造性思维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来和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

一、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和土壤

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人文环境,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以“严肃”、“威严”、“高不可攀”,显示老师“学识渊博”,学生始终仰望着老师。这种依附式的师生关系,急需被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所替代。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的主体,用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讲解,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去感召学生。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更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他们,设计出让他们都有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每一个成功中获得自信。中学生虽然处于心理转型期,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些难于接近,但他们同时也最义气和富有情感,“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

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对他们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学生着想、替学生办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想方设法消除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偏见,要坚信:“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因此,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从本质上认识学生,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师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成为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教然而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适时示弱,故意出错,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准确的答案时,兴奋不已,很有成就感。这种使学生挑战自己,超越老师的做法,逐渐形成了以学习上的能者为师。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他们同一条战壕里同甘共苦、同进同退的亲密战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都能出错,何必担心说错话做错题。更善于虚心向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

二、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叉得准。用一只较深的水槽养了几条小鱼,给学生一根钢针,看谁能叉到小鱼的眼睛,同学们都认为很简单,认为这很容易,可是同学们对准鱼的眼睛叉,就是叉不到。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对着看到的鱼眼叉,就叉不到鱼眼睛?”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又如:在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手劲好。故意找了一个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上讲台掰手腕,同学们哄堂大笑,认为这不用比了,女同学肯定输了。然后,我拿出一只啤酒瓶,再让这两位同学比试一下,男同学握住瓶的颈部分,女同学握住瓶的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所以当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是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疑启发,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布疑、激疑、启发,可以使学生总是处在一种热切求知、兴趣盎然的激发状态。虽然物理知识的本身不是创新的,但对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的方法是新的,而且还表现为观点新颖、敢于质疑,不受习惯思维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而提出与传统、与众人不同的见解和设计,独具卓识。比如在《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设计中,课的一开始可以向学生展示貌似相像的“水和煤油”,其实是实质不同的两种物质。在不允许用闻气味的方法情况下,你怎样区别他们?进而引出“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学生说出了好多的方法。并将装水的杯和装油的杯子分别置于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学生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你做出猜想的必须依哪些假设为前提。他们说出了以下的根据:

(1)同一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稳定不变的,即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或者说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

(2)不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不同的。

2、类比启发,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验证猜想和假设:如果上述两种猜想与假设成立,那么,用测算某种物质质量体积之间比值的方法就可以识别物质。进而组织全班同学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共同探究。这时可收取来水、铁、铝、铜四种不同物质作研究对象,要求探究每种物质均要有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收集所研究对象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之间比值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对收集的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全班同学测出的数据分析,避免了“物质质量越多密度越大”的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用事实证明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多少而变化”的结论。并运用密度的概念,寻找比较相同体积,用比较它们质量的方法来识别物质,这样他们对密度的概念就有了独特的理解方式。由此形成了思维的横向连动、纵向连动和逆向连动。

3、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从多角度设想,不按常规地寻找变异,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找各种可能的解答。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从而发现新知识新理论。

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为集中思维占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造成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热情。这对于教学和学生自身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却可以使学生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

质和量的众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比如教学中的一题多变,就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在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时,这个“变”,可以是答案的多变、求解条件的多变,也可以是求解目标的变化,还可以是题型的变化。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报废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定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解决呢?接下来我因势利导要求各学习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同学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灯的好坏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知识,学生们不仅提出可用伏特表来检测灯的好坏,甚至提出别的方法来检测。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多出一些一题多答的题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铁球,其质量是1.5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密度,可以计算出1.58kg铁的体积V1,根据V1是否是0.5dm3得出结论。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质量m,根据m是否等于1.58kg得出结论。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质量,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密度ρ,由ρ是否等于铁的密度得出结论。

在以上解法中,方法一属于常规思维,一般学生都能想到,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看似简单,但都隐含着一种发散思想——先假设后论证。

发散思维的好处不表现在当思维在一个方向上受阻后能流畅地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

例如: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位同学测出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试求:液体的密度。

实验次数

液体的体积V/mL

容器和液体总质量m/g

由于不知道容器的质量,按照“质量/体积”显然无法计算密度。

方法一:此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容器的质量m0和液体的密度ρ,则可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结果,方程组如下:

m1-m0=ρV1 ① m2-m0=ρV2 ②

方法二:由第一次实验到第二次实验,只是液体的质量增加了而容器的质量不变,因此液体的密度可以由增加的这一部分液体求得,解法如下:ρ(V2–V1)=m2-m

1方法

三、根据密度不变建立等式:(m1-m0)/V1=(m2-m0)/V

2方法

四、根据容器质量不变建立等式: m1-ρV1=m2–ρV2 以上解法中,由于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熟悉,因此第一种方法容易掌握,方法二、三、四则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变化量中把握不变量。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思维灵活流畅。

4、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没有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又如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四、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

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年1-12期

3、《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 高锦岳 吴承埙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4、《中外物理教育改革》 廖伯琴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范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

中期报告

仪征第三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课标》和新教科书已经将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明确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变为“探究水的沸腾”,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等。注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把握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大,导致公开课中实验探究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常态课堂中“一言堂”“满堂灌”现象还是很普遍,因为不少教师还认为探究性实验中学生探究浪费时间,效率差,不如直接做验证性实验教学效果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深刻地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内实验,教学设计时要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探究点,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何设计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为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帮助他们在常态教学中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并且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研究目标

①对课内实验进行研究,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角度寻找教材中的演示、分组、课后实验的探究点,随堂开展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实验教学。

②研究并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构成、特征,针对苏科版教材设计操作简单、广泛适用的探究实验;研究并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变式拓展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策略途径;研究并构建初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间控制策略

③研究并设计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为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帮助他们在有效开展课外实验教学并探明课外实验探究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作用

④研究并探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可观测特征

3、研究内容 1.课内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①对课内实验进行研究,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角度寻找教材中的演示、分组、课后实验的探究点,随堂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的实验教学。

②课内探究性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式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性学习,还是完全开放式实验探究性学习。

③针对苏科版教材,开发和整合课内探究实验器材辅助课堂教学,研究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及学生提问、猜想、设计、操作、归纳、评估等环节的有效性。

④课内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间和效率的研究。2.课外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①课外探究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如何统一,怎样组织,如何实验,怎样记录,怎样交流,怎样评价。

②课外如何使用生活资源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研究并探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可观测特征

4.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想的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我校准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构建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攻的“自主探究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情况介绍

(1)2010年9月至12月份,课题组根据实验计划。对八上和九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 分工开设研究课并进行反思,再经全组讨论总结探明苏科版教材中八、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角度选择是什么样的探究点来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八上和九上中有一些内容如: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杠杆五要素尤其是力臂知识的教学,这些内容的教学最容易被老师设计成讲授和实验验证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一阶段8年级和9年级课题组的任务便是针对这种以“内容认知”为主学习内容,选定怎样的探究点,采用什么样探究实验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课题组经过努力8年级上册教材确立了如下的探究点:①物体发声振动不明显,如何显示;如何测声速②“制作温度计时用何种液体,瓶子里的水是否灌满,怎样标刻度”为探究点探明“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我来测温度” 采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相互评估,从而顺利掌握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方法③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碘升华过程中没有液态碘出现⑤如何得到单色光⑥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⑦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空间的位置关系如何?⑧凸透镜和凹透镜看近处物体像不同是否是光经过透镜后发生偏折有关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位置⑩探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年级上册教材确立了如下的探究点:①杠杆概念中为何引入力臂概念②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③判断用电器串并联的方法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入电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什么相当⑤探究串并联电路的故障⑥探究水果电池正负极与金属材料的关系。针对这些实验探究点课题组以研究课例为主要研究手段从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评估、归纳结论等多方面有选择的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2010年9月至12月份,课题组针对书本上的探究性实验,根据前几年的“讲多了,学生实验不充分;讲少了,学生不会做,实验课堂乱糟糟”的教学实际,对8上“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对9上“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等课题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教学处理不好很容易变成验证型实验,变成假探究。经过课题组同课异构在一个星期内每位老师都开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课,然后一起研究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验教学中的讨论比实验操作更有效,课堂时间有限,时间分配优先考虑放在实验前的讨论上。以这节课为例:教师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体会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然后让学生讨论:

1、实验器材如何放置,又如何调节会对我们找像有帮助?(帮助学生探讨光源是否固定,蜡烛和光屏是否都需要移动)

2、找到像时需要记录什么?

3、找到缩小像的同学请举手。

4、找到放大像的同学请举手。

5、会不会有等大的像?如何尽快找到这个像?……多年的教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是非常薄弱的,许多学生当时记住,到了初三就全忘记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知识是老师,告诉学生不是探究的来。而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自我发现效果较好。学生对自己经过思考探究的知识掌握牢固,但不经过引导,放任学生自我探究,学生探究出错误结论对将来影响也会很大,所以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实验前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3)2011年1月份对八上和九上的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使用生活资源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收集优秀学生实验方案和成果。具体案例如下:

1、在学习《液体的压强》时,指导学生做“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如图3)

制作方法:用一根两端带玻璃管的橡皮管,一端连接一个剪成漏斗状的可乐瓶,另一端连接一个刻有浅槽的可乐瓶。

进行实验:通过剪成漏斗状的可乐瓶向刻有浅槽的可乐瓶内注满水,抬高剪成漏斗状的可乐瓶,再倒入一杯水,可看到刻有浅槽的可乐瓶裂开。

2、“二个乒乓球的遭遇”------浮力产生的原因

取一个可乐瓶,剪去底部,留下上部分作漏斗,把两个乒乓球放在可乐瓶中。(如图5)

探究:当向可乐瓶中倒水时,两个乒乓球会处于何种状态?然后用手堵住瓶口,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透过可乐瓶,观察手,会有什么发现?如何解释?

图5

图6

图3

(4)2011年2-3月份对八下和九下的实验内容重复上学期的研究思路,这一阶段的研究不仅要完成苏科版教材中八、九年级下册与第一阶段对应的实验教学研究工作更主要要进行学生探究能力是否提高的观察和评价,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表。这一阶段课题组经过努力针对8年级下册教材确立了如下的探究点: ①探究对弹簧测力计刻度划分②探究在地球不同地点重力的方向③如何证明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质量无关④如何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⑤如何用实验证明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密度、质量、重力无关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针对这些实验探究点课题组以研究课例为主要研究手段从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评估、归纳结论等多方面有选择的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9年级下册教材确立了如下的探究点:①探究电阻对电流做功的影响②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和方向的因素③探究电动机不转的原因。针对这些实验探究点课题组以研究课例为主要研究手段从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评估、归纳结论等多方面有选择的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同时课题组针对书本上的探究性实验,8下的“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9下的“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等课题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5)2011年4-6月份对八下和九下的内容设计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这一阶段主要开展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收集优秀学生实验方案和成果。具体案例:

实验在学习《电磁铁》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在家庭中完成该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准备:漆包线、粗铁钉、电池、回形针。

2.进行实验:将漆包线绕在粗铁钉上,再将漆包线两端接在电池两极上,靠近回形针。(如图8)

该实验可探究:①电磁铁的磁性強弱与线圈匝数关系; ②电磁铁的磁性強弱与电流关系; ③电磁铁的磁性強弱与铁芯大小关系; ④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关系。

(6)8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组依靠课例重点放在提问、猜想、设计等探究能力的培养;9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组依靠课例重点放在设计、归纳、评估等方面。采用的具体策略是:利用课题组寻找的实验探究点为教学素材,展示物理情景,启迪学生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合理猜想,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过程,评估论证,归纳总结。

(7)2011年7-8月份根据在研究中获得的反馈资料,发现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调整方案和措施,进行新一轮的实验、反馈和调整。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介绍

1.教师和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学生要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而许多重要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离开了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无法真正达到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能够让学生获得对过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和艰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能力;科学探究还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和社会,从而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2.教师基本掌握了优化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图7

图8 根据一年的课题研究教师基本熟悉苏科版教材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例如

(1)物理方法的教学:在声音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本节课结合探究事例完成引导学生体会“比较法”、“归纳法”、“转换法”、“理想化思维方法”(2)探究情景的设置:通过同课异构的研究方式,发现探究情景的设置要关爱生命(速度引入时用羚羊被猎豹吃掉情景不合适)、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识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引入用“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不如用“手影游戏”)

(3)教师掌握了如何有效提问:当探究实验内容较复杂时,教师的提问要指向鲜明。比如在“升华和凝华”一课教学中,演示碘升华实验时用这样的问题“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不如用“观察碘的状态有何变化?瓶壁上有析出物吗?

(4)开发了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设计:光的折射引入采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刚开始碗中没有东西,倒水后看到硬币”;参照物的教学采用“粘在黑板上的福娃在你闭上眼睛的两秒内是否移动”小实验效果都很好。

(5)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教与学由于开放性,极大的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能力。3.在参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活动中,开发了教师和学生个人智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物理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教育理论、读书做笔记、开研讨课、公开课,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不同方式,感悟新理念,提升新思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自己的思想理念、敬业精神、教科研水平以及学生的物理素养等都有长足进步。

4.体验到了做课题的辛苦与快乐,培养了敬业精神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课题组成员利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找资源,抢着上公开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魏书生曾说“有一苦必有一乐”,有了创造的乐趣就不会觉得研究苦了。

(二)实践成果

1、苏科版初中物理优秀活动设计汇编

2、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录像(一共录制8节课)

3、获奖情况:

(1)王德香在扬州物理改革创新大赛中“比热容实验方案改进”获一等奖,江苏省三等奖。

王德香《电学探究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扬州2009年12月物理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王德香论文《改变教学观念,利用物理实验提高课堂实效》在《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0期第71版优秀论文三等奖。

(2)徐迎春在2010年扬州“新课程论坛”中论文获“一等奖”

徐迎春在2009年11月被江苏省教研室评为“苏科版实验教材先进个人” 徐迎春在2011年3月获仪征市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3)杨家林论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表在《读写算》2010年32期61页

(4)王德平论文发表在《新课程》2010年10期

(5)陈宝东《改变实验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表在《物理之友》2011年第8月期17页

陈宝东2010年4月获仪征市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陈宝东2010年4月获扬州市初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二等奖,陈宝东2011年10月获扬州市师能建设 “百千万工程”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4、学生实验作品集:自制潜水艇、浮沉子、简易机器人、简易报警器等。

四、疑难困惑

1、课题研究中发现课堂探究式教学比较合适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留给学生动手的时间相对较少,有许多学生实验素养较弱,不少是在凑热闹的心态中完成实验,只追求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今后的设想,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性实验操作。

2、有一些实验如: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比热容实验、焦耳定律 实验,由于分组实验准备工作量大,演示实验效果又不明显,给学生探究性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3、有的教师评上高级教师后参与课题积极性不高,给课题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五、后段设想

下一阶段继续以课堂实践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继续对课内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课内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课外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课外如何使用生活资源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下一阶段最关键的研究内容研究并探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可观测特征评价量表,并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想的实践。

下载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中期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中期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人们在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素......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与其它许多自然学科息息相关,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在日常的生活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5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就要从三个因素做起,即从结果性因素(科学知识),过程性因素(科学方法、技能),思想性......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然而,在当今,文化知识......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 物理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强弱。......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选五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心理动因,培养......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本文结合基础教育及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指出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育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创......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防城区那勤中学陈业权 【关键词】 初中 创新思维 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平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