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事要留有余地
做事要留有余地
相信大家都听说这么一句话: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的就是留有余地。意思是说与人相处,凡事都不可做绝,要记得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堪。
一个老练的木雕艺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讲究的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留有余地。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谁愁背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处世为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书画家进行创作,懂得“留白”。编辑进行版式设计,懂得“留白”。印刷书籍,也留有相应的空白。“留白”也就是留有余地,给观赏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建筑楼群,要留出一些余地给绿树,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高速公路上,每过一段路程,就要在路边留出一块“余地”,供有毛病的车辆应急停靠检修。狡兔三窟,留有逃生的余地。得势不忘失势,留有后退的余地。强盛不忘衰败,富有不忘破落,甚至人情世故,恩怨是非,都得留有余地。
民间曾有许多俗语,如:“但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说的是要给子孙留有“余”地,留生存与发展的“余地”。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地开发,拼命地掠夺,无节制地浪费,奢靡地消耗,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就会殃及子孙,祸及后代。所说的都是要未雨绸缪,为明天留后路,留余地。
退耕还林,是给树林一份苍翠的余地;保护森林,是给自然留一份和谐的余地;保护湿地,是给水禽留一份生存的余地;保护隐私,是给心灵一份隐秘的余地;电脑档案资料要备份,以防病毒攻击系统瘫痪;房屋的钥匙要多备一把,以防遗失进不了家门。
批评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表扬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动力。
制定计划,要留有变化的余地;享受人生,要留有养老的余地;日常用度,要留有常备的余地;装修房屋,要留有更新的余地;狭窄的公路,也要留有错车的余地;再紧张的工作,也要留有休息的余地;甚至在填报志愿,也要留有“第二志愿”的余地。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连上天都会为每个人留有转机,留有选择的余地。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凡事留有余地,才能有足够回旋的空间。
第二篇:做事要认真
做事要认真,处世不较真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认真是前提。只有认真去做,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进度。但是,做人却不能够太认真,太认真了,就会斤斤计较,眼里就会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
所以,做事和做人是不能用同一种态度的,人做好了,事情自然也好做。但是,怎样做人却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着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恐怕那人也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别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鼠目寸光,并且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第三篇:做事要细心
做事要细心
——读《卡梅隆说细节》有感
你知道卡梅隆是谁吗?他是一个导演,拍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听到这些电影的名字,感觉很熟悉吧!对,不错,这两部电影就是卡梅隆导演拍的。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卡梅隆说细节》,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感动。
《卡梅隆说细节》讲的是:2012年5月6日,央视记者柴静专访了世界知名导演卡梅隆。一个观众给他写了一封信:实际上,那天晚上的星空并不是电影中的样子。收到信仔细地读完后,卡梅隆回信说:好吧,你就把那天的心空图给我复原,会出来给我看看。后来,在3D版的影片里,卡梅隆原原本本地再现还原了当天的真实星空图。
卡梅隆导演真是说到做到。他说过了:“哪怕是做一个瓶子,一把椅子,一个花篮,一本书,用不用心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它不允许自己不用心,他要做到极致。”我觉得,卡梅隆导演是一个自觉的人,细心做好每一件事的人。今天,我觉得我就做了一件和卡梅隆导演恰恰相反的事情。老师让我们收作业,我收了作业之后,其他组的同学有些没交作业,我没有把名字登记起来,结果被老师大骂。
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做每一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力去做了,别人是能感受得到的。能让别人感受,离成功自然也就不远。
五(3)班谢欣蓉
第四篇:做事要有始有终
做事要有始有终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懂得,做事有头有尾才能把事情做好。
能力点:使学生要有意志。
德育点: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心理点:意志点。
重点难点:
重点:做事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做好。
难点:教育学生要有意志。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
谈话:这节课,老师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希望你们仔细观察。
(1)出示一只完整的大公鸡的幻灯片。
放儿歌录音:大公鸡,夸夸你,大红冠子花外衣,有头有尾真美丽。(2)出示一只没有尾巴的大公鸡的幻灯片。
放儿歌录音:大公鸡,批评你,大红冠子花外衣,有头无尾不美丽。2、借助两幅图,设疑引入。
(1)这两只大公鸡哪只美丽?为什么?
(2)你们知道吗?这只有头无尾的大公鸡是爸爸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爸爸为什么送给她一只有头无尾的大公鸡呢?请同学们听录音故事《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学文明理。
1、看课文听录音,思考:为什么这只漂亮的大公鸡没有尾巴?
2、看课文、听录音、找答案。
3、讨论:
(1)爸爸为什么要把没有尾巴的大公鸡的画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2)后来爸爸为什么又给没有尾巴的大公鸡添上尾巴?
4、提问 :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我”用没尾巴的大公鸡督促自己,吸取教训,改正缺点?
三、补充扩展,深化认识。
1、讲故事《群鸟学艺》谁有耐心,谁无耐心,有什么不同。
2、请学生讲述做事有始有终,取得了成就的事例。
四、辨明是非,行为指导。
1、辨析:
练习一,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练习二,他们错在哪里?有什么害处?
(王英做事有头无尾,没有把菜择好就玩,不仅耽误妈妈做饭,而且会养成做事有头无尾的坏习惯。)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做事有始有终的好处。我们今后做事要有耐心,有意志,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从小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板书 :
做事要有始有终有头无尾,一事无成有始有终,功到事成
第五篇:留有余地 作文讲评
留有余地 作文讲评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韩非子的《说林·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举事亦然。
此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工艺木雕所需要注意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给刻得小了,那么以后就没有什么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初刻眼睛的时候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那么后面也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请以“留有余地”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述的材料,考生在作文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本题可从下列角度立意拟题:
从为人处世上说:留有余地是一种智慧。如:小不忍则乱大谋,吃亏也智慧,开前门勿忘启后门;
从哲学上说:绝对化意味着谬误。如:毫不例外=错误;
从宗教上说:堵塞别人生路意味着自断退路。如:别把自己逼到悬崖,帮助他人等于帮助自己;
从环境上说:破坏原生态及平衡者必将自食其果。如:别砍了,不要重演狼和鹿的悲剧;
从经济上说:预算和计划都要留有余地。如:计划应考虑弹性要求;
从军事上说:除非你是百兽之王,否则,休想占有整个森林。如:留一点给别人;
从法学上来说:凡规则皆有例外,恶法非法。如:法外有情;
从政治上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必然导致彻底的失败。如:权力的魔杖。
三、佳作赏读
凡事留有余地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举事亦然。
——题记
天空说:给白云留一个自由畅翔的空间,我能够更加高远。
月亮说:给星星留一个任意闪烁的空间,我的世界不再孤独。
人们说:凡事留有余地,给别人留条退路,也给自己开一扇窗。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告诉我,买衣服的时候,得多配一颗扣子。当时,我并没有领会奶奶的意思,也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心爱的衣服不见了一颗扣子,翻箱倒柜也找不到,连寻遍所有裁衣店也找不到相同的样式时,我才开始伤心欲绝,也终于领悟了奶奶的那句话:多留一颗扣子,多一条后路,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希望。同样的,遗憾也会少一个。
青春期是个叛逆的年纪,回想起那段岁月,竞也感慨良多。青春期的我,变得莫名的浮躁和茫然。世界似乎并不是我想像那样尽如人意,那样舒适与轻松。生活上,父母的唠叨与约束令我反感;学习上,父母的严厉与苛刻令我窒息。面对父母的训斥,我曾经怒而摔门;面对父母的期盼,我曾经视而不见。生活似乎乱成了麻,凝成了胶,每移动一步,都会被缠绕,每次想开口,都变得沉重。
好在,一次饭后的情感交流,让我认识了自我,也理解了父母。父母调整了态度,也给了我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学会交流与理解,给自己留有余地,也给父母留有余地,家庭会更加和谐,生活也会更加美满幸福。
生活中,时时刻刻,我们都应该学会凡事留有余地。当我们与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必要马上争出个你胜我负,逞一时之快,那样只会变得两败俱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不应该只在作文的时候用。当我们开始回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所谓争执只是一点意见上的分歧。当我们学会忍让的时候,友谊的桥梁会变得更加坚固,更加长久。
给友谊留有余地,友谊之花会盛放得更加璀璨夺目。
如果你学过雕刻,那么你一定会知道,刚开始雕刻时,鼻子要大,眼睛要小,这样可以便于我们以后的修改,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
小小的刻削之道,蕴含着大大的生活之理:凡事留有余地,我们会更加得心应手。
[点评]文章入题快,由自然而人事,合情合理,开头给人以美的遐想。叙事散文文体特征突出,主体部分以自身对生活的体验阐明中心,感情真挚,思想向上。辞采精练,句式灵活,有个性色彩。
退一步的天空
姑且叫他“羿”吧!因为他控弦破的、百步穿杨的射术令人叹为观止。皇帝与他以帝位为注,他的那支箭却偏离了靶子。这就是所谓的“目的颤抖”。因为心里只许成功的目标,堵塞了后路,不留一丝余地,面对目标时,心却在颤抖,失败成为必然。
何必要把自己置于万丈深渊的边缘,使自己无路可退呢?凡事留有余地,留下能退一步的余地,即便是泰山崩顶之屑也溅不到你,因为有一步的距离,“麋鹿兴于左”也不能使之“目瞬”了。
司马迁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一条是屈辱。最后他选择了屈辱。我想,当时的他是否也在“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中徘徊,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死,就没有了余地,没有了退路。在那时,他退了一步,有了后路,“沉溺缧绁之辱”,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退一步后的天空,是极其绚烂的辉煌。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刘邦忍受项羽之威,最终取得汉家天下;勾践“引臣妾归吴,三岁而不倦”,卧薪尝胆,终于称霸中原„„退一步后的天空,有成功者的彩虹。
一位白手起家最终腰缠万贯的商人,却从来没有账本。他说:“每次做生意,我都告诉自己,除去创业时的三百元,其余的都是利润。”多么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许多人行色匆匆,劳苦奔波,追求越来越高的物质价值,一旦失去这些东西时,还有多少人能够保持这样的豁达?一个人为自己留足了余地,在他的生命里,将永远只有赢利,只有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海明威在功成名就、事事遂心后却饮弹自尽,而他的那位朋友,却悠然自得,渔樵江渚上,安享余年。因为海明威爬得太高,心也早已不在顶峰,最后发现无路可退。没有余地、没有退路的生活,使一位伟人急促地画上了生命的句号。站在峭壁边,你只能看到万丈深渊。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吧!当你退一步时,会看到风轻云舒,会看到更广袤的天空,会看到充满希望的地平线!
点评:文章以传说中的神射手“羿”起笔,引出了“目的颤抖”这样一个现代医学概念,从而干脆而巧妙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丰富、生动、典型的事例跨越古今,层层铺开,而又无不指向“留有余地”。其间精到的评析既是有力的收束,又是对读者深长思索的指引。结尾处再次出现的“万丈深渊”,呼应了开头,也使人们对“不留余地”的无路可走和“留有余地”的无限风光有了更多更新的体会与感悟。 值得特别注意的还有两点:
一是作者剪取和化用材料的能力。司马迁“留有余地”和“不留余地”的抉择惊心动魄,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因而用墨不惜,韩信、刘邦、越王勾践等人则是点到为止;“商人”和海明威的例子也可以放在别的观点下来用,但在作者的牵引下也算是恰到好处。
二是古代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对作者的滋养。引自《心术》《离骚》《报任安书》等作品中的名句似信手拈来,而又无不契合熨帖,显示出作者不凡的语文功底,同时也使文章更具厚度。其语言凝练古雅,亦为文章增色不少。
“余地”杂谈
长风破空,残阳如血,一声凄烈的马啸划破一望无垠的寂寞苍穹。“虞兮虞兮奈若何?”剑锋一转,结束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生命。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下余地,于是演绎了“霸王别姬”的悲剧。留有余地,才能成功创造驰骋的空间。
中国人似乎很看重“余地”。留有余地就是“三思而后行”,留有余地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有余地就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留有余地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留有余地就是“中庸”之道,留有余地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越王勾践被吴所败,沦为吴王马夫。他没有自刎没有投江,作了个似乎不够有气节的决定:甘为人奴。但他不是沉沦,而是给自己留下了余地。因为留有余地,勾践演绎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
老虎扑食要先退一步,这样才能用此小小缓冲奋力一跃。留有余地,就是增强生命的韧性。
大泽乡遇雨,众人不能按期到达指定地点。严刑苛法不容有违,法令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星火燎原,秦朝统治风雨飘摇。这是因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没有为人民留下生存的余地。
古人不留余地酿成大祸,而温古思今,挤榨生命的人又何其多。
看透支青春的年轻人耗费时光,碌碌无为;看利欲熏心的贪官污吏徇私舞弊,违法乱纪;看头脑空虚的市井男女日日灯红酒绿。这些人不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歇斯底里地耗费生命,不留余地,终将得到时间的惩罚。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只有留有余地才能为成功多辟几条道路,给生活空间的拓展留下希望和生机。
留有余地并不是畏缩不前,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魄力。只有奋斗了,余地才能发挥作用。
我站在原地不动,抬头看天上的流云。为生命留下余地,然后奋斗进取,这恐怕就是我一生追寻的目标了。
点评:本文不是集中写“留有余地”或“不留余地”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在谈古论今中,通过鲜明显豁的对比和形象化的说理将这两种不同选择的结果展示出来,从而使文章体现出了较强的思辨性和震撼力。作者善于将“我”放到文章中去,纵横捭阖中处处可见性灵和思想的闪光,同时也真正体现了“杂谈”之“杂”。本文不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留有余地”和“不留余地”的问题,而是更多地站在历史兴亡和生命盛衰的高度与视角来观照,这也使行文显得充沛淋漓,豪迈大气。
留下余地
《尚书》说:“日盈则昃,月盈则亏。”《道德经》说:“物极必反。”古人尚且通晓此道理,何况今人乎!
生命只是种族延续的一个过程,但我们却不为延续种族本身而存在。它启示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汉武帝也求仙好道不已,即便是毛泽东也曾掀起“文化大革命”。一张白纸不必涂满黑字才算完成它的使命,因为它洁白的本身就可能是一种美的享受。《吕氏春秋》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当今社会,有些人“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待人接物,留下些情面,也不失为上策,何必斤斤计较?“无情未必真英豪”,不是吗?
如果当代再效法海瑞,则毋宁效法张居正;如果当代再效法杨秀清,则毋宁效法石达开。凡事能网开一面,将功补过,那不是楚庄王、刘邦、朱元璋的作用吗?楚庄绝缨之会,历世传为佳话;刘邦义释韩信,登台拜将,后世仰慕不已;朱元璋不计较朱正行刺之事,用为大将,则更是盛传不衰了。
留下一点余地本身就是一种豁达气度,周瑜见诸葛亮能在七星坛呼风唤雨,嫉妒之下派人杀他,后来却英年早逝,后世感叹不已。留下一点余地本身就是大智大慧的行为,刘伯温深晓帮助帝王打天下会“功业成,互相杀”的道理,但出于对国事的关怀,他毅然离开江南,投奔朱元璋,后来统一了神州,他就力辞回江南老家,隐遁起来。谁不知道韩信、灌婴、周勃的下场?这一点余地留得明智。
事物发展到了极至,会朝与之相反的方向发展。“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被后人称为“千年一叹”。因为这一句是对“五千余年古国”的中国人的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不留余地,新建设从何谈起?这应该就是与时俱进的反映吧!
点评:本文的论证从文化典籍中寻求支撑,从大量的古人身上获取依据,说理却是在更高的哲学层面上展开的。“留有余地”和“不留余地”的问题,究其实或许是一个“度”的问题,是一个进退取舍的问题,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应该说,作者选择了一个更为自由同时也更加聪明的角度。本文通篇似乎都在回顾历史,而又处处与当下的人情世态相联系,飘逸蕴藉的文字中,无不体现出作者宽容的精神、对世道人心的劝勉和“退一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