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13:3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盐城市冈中小学蔡卫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常常绞尽脑汁拼成一篇作文。学生对作文课提不起兴趣,习作能力难以提高,也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我国文坛巨匠鲁迅先生曾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经观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里鲁迅先生深刻地道出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可以说,观察是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

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呢?从哪几个方面去提高这个方面的素质呢?

学生要观察的事物很多,有人、动物、植物、建筑物,只要是能映入眼帘的事物均可以作为观察能力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性、随意性和无意识几个方面去培养。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就是将一件物体在学生面前展示,指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动静等各方面去观察。比如,要指导学生写一篇状物文章,题目是《我的文具盒》。这就要求学生各自拿出独具特色的文具盒,或者教师展示出一个特别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文具盒,然后按文具盒的特征提示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个文具盒总体形状怎样?有多高?有多宽?有多长?面上有哪些图案?用了什么颜色?内部结构有几层?每一层是怎样的?各层有什么用?这个文具盒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等等。如果要观察人,要着重观察人物的外貌、行动,仔细听其语言,体会其心理活动;观察事物,要重点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观察环境,要重点观察一定环境中的各种陈设、建筑位置、轮廓构造;观察景物,要重点观察景物的特征,如颜色、状态、大小 1

和变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观察什么东西,都要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要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去欣赏,用不同的叙述顺序进行描写。教师只提供必需的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尽情发挥,以便写出文章的新面貌、新风格、新形象。

除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强调:观察生活不能单纯依靠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做到有随意性和无意识地观察。要“观”而且要“察”;既要有感官的索取,又要有心灵的伴随。这样,经过不断地训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其素质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二、注重创设情境,增强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所谓把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语)

1.谈话激发情趣。教师生动活泼、抑扬顿挫、幽默诙谐、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美感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唤醒学生的记忆,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情趣。不过,各环节侧重点不同,课前谈话重在激趣,总结性谈话重在激情,教师课中的 “现身说法”则重在感人及鼓励学生大胆谈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2.实物或实景激发情趣。写景写物的作文教学,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物、实景。实物方面如写书包、文具盒、玩具等静物,以及小猫、小狗、小兔等动物。实景方面,如写我们的教室、校园一角、我们的学校、春景、秋景、家乡的一处景物等,教师应事先布置学生观察,或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3.图片或课件激发情趣。看图作文、观察作文、想象作文等可提供图片或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以激发情趣,诱发想象。

4.演示激发情趣。如写“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之前,教师可将最近小学生发明的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成果”与原来的进行对比演示(如“单腿圆规”与我们常用的“双腿圆规”的对比),辅之以生动的解说,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激情和灵感。

5.音乐激发情趣。文学跟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用音乐渲染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给长辈写一封信”,作文前可播放音乐《一封家书》,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很快便进入主题,并且兴趣盎然。又如,学生在构思写作时,可播放轻音乐或令人轻松、舒适的钢琴曲,不仅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而且学生想象的翅膀也会随之而展开。

6.范文激发情趣。教师要选好范文,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独创。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连说带练好把式”。所以,教师最好是亲自写下水文,“下水方知水深浅”。当然,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7.以活动激发情趣。通过小故事演讲、表演、绘画、讨论、交流、评价、展示等活动也能激发学生情趣。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写好作文批语,合理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含教师批语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批语注意了以下几点:

1、肯定型批语

学生习作有的在遣词造句上较优秀,有的结构较完整,有的有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以这些头以这些长处,可采用肯定型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你的结尾意味深长。”“你巧妙的过渡,使文章更精彩。”学生阅读

3到教师这样的批语,便会感受到自己在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征求意见型批语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当然,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是要适当点拨,但要用征求学生意见的口吻。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很高兴很高兴。”教师可以这样批语:“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喜悦’,是否更妥当?”

3、指导型批语

通常我们所说的批改作文,强调的是有批有改。这里的改不应该是教师的大量修改,教师应起一个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该如何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教师不能简单画出句子然后写上一句“这句话不通”。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该如何修改。指导型的批语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如学生写道:“我的心情很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批语可以这样写:“‘很激动’和‘久久不能平静’重复了,能否选择其一?”

4、欣赏型批语

学生的作文中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是惊人之语,教师一定不能吝啬欣赏型的评语。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教师不妨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欣赏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

表扬鼓励必须照顾全面,尤其是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知道,“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四、重视作文评讲,积累写作经验

有些教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后就结束了作文课,其实对作文的讲评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作文环节。通过对作文的讲评,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

4为理性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

1. 综合评讲。即对全班学生作文进行全面评述。它可以使学生了解一次作文的全貌,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学习。当然,综合评讲也并非是面面俱到,更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点面结合,面上的综合宜略,重点内容与重点问题宜详。一般地说,综合评讲的内容不易深入,因而多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作文评讲、开学初和期末作文评讲时,采用这一形式。

2. 重点评讲。又叫专门评讲,它是一种集中一两个问题专门进行评讲的方式。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中抓住一两个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问题,结合有关写作知识,提高到规律上来进行评讲,而把本次作文中的优缺点作为评讲的例证。

3. 对比评讲。选取学生的习作,或相互比较,或“自我比较”(原稿与修改搞),或与范文比较,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懂得该怎样写的道理。比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题目不同写法的比较,习作与范文的比较,原稿与修改稿的比较,同题目不同体裁的比较,等等。

4典型评讲。选取一两篇习作作为典型进行分析、评述,可以启发全班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研讨、探究。典型的习作,可以是上乘的,中等的,也可以是问题较多的。应该注意的是,要根据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来衡量,进行评讲时仍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绝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是教师常用的评讲方式,只要恰当运用一些作文评讲方式,对扭转作文教学的不利局面,解放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以上是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限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知识面,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自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与对小学生的关爱结合起来,循序渐进,运用各种有效方法,通过对小学生的耐心指导来实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逐步提高。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名:余耿泉

号:1144001406367

专 业: 行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2011年3月

所 在 电 大:

陆河电大

月 日

目 录

一、小学作文的概况„„„„„„„„„„„„„„„„„„„„„„„1

(一)教师对课标、教材解读不到位„„„„„„„„„„„„„„2

(二)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 „„„„„„„„„„„„„„„„„„2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式 „„„„„„„„„„„„„„„„„„„2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

三、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4

(一)联系生活,培养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 4

(二)搭建平台,培养准确表达的能力 „„„„„„„„„„„„„5

(三)因势利导,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6

(四)循序渐进,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 „„„„„„„„„„„„„7 参考文献„„„„„„„„„„„„„„„„„„„„„„„„„„„ 8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这段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应“两手抓”,首先应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其次应更新作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课程标准 作文能力

一、小学作文的概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这段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达到什么要求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第八条写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我们可以解读课标对于写作的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这两方面的要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当降低了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使习作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否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呢?笔者长期在农村一线教学,深感情况不容乐观。在对3所农村中心小学、4所完全小学的三到六年级共400名学生的问卷、座谈调查的结果表明:作文内容不通顺者占百分之二十三,内容不具体者占百分之四十六,内容不真实者占百分之四十一,对于

“你喜欢作文吗”回答“不喜欢”者占百分之五十七。为什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普遍教差?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教师对课标、教材解读不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古人曾提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度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应该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让他敢于迈出第一步,至于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是无用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消解写作的神秘感。然而,许多老师对于课标解读不到位,盲目拔高要求,导致学生失去写作兴趣与信心,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缺乏写作动机,自然写不出好文章了。

(二)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作需要经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转化的过程。农村学校学生的口头语言多为方言,这无形中为学生的习作造成了一个障碍,习作中“不能文从字顺的表达”的原因皆缘于此。同时,农村家庭中拥有课外读物的孩子少而又少,这又为农村学生语言积累造成了空白,习作中无话可写,有话写不出的现象普遍,从而造成了他们的习作平淡,简单。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

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缕缕清风,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然而,鉴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升学的压力仍在困扰着师生。特别是农村,人们对于孩子的成绩看得更重,只有高分,只有孩子升入重点高中才是你教学效果的最好证明。因此,教学中仍有应试教育

的倾向。作文题型为考而定,尽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也得写。提供“好词佳句”,或抄或背,尽管不能表达真心实意,能用就好。习作评改由老师精批细改,乃至面目全非方为“佳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逐步形式化,成人化,而写作兴趣则逐渐消减殆尽。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课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认为必须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努力。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转变教师作文教学观。

曾经我们提倡“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我们又提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无论是“桶论”还是“自来水论”,其共同点都要求教师要“学高为师”,这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一个“出口成章”的教师,一个满腹诗书的教师方能唤起学生对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学的赞赏,唤起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唤起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从“桶论”到“自来水论”,还形象地反映了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也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时代在进步,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师如果固步自封,至今还抱着应试教育的教学观不放,那么他的教学就如一潭死水,导致学生厌倦。课程改革提倡师生共同成长,教师观念转变了,方为源头活水,能源不断地给予学生滋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文教学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教师在观念上首先要有所改变,作文教学不应是为了教会学生应试的八股文,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写作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观察,表现,评价的能力。

2、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而非假话,空话,套话。

3、3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像中的事物,而非凭空捏造事实。

4、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提倡自主拟题,避免千篇一律。

5、重视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提倡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而非教师包办,一批到底。

三、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更新作文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要使学生爱作文,会作文,教师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应依据课标精神,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多渠道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力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一)联系生活,培养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

要使作文真实、具体,需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而写作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叶圣陶曾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有:

1、留心观察,及时记录。要求每生一本日记本,其中可分“人物速写”、“心情写真”、“街头偶遇”、“奇思妙想”等栏目,“人物速写”可记下生活中某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的外貌特征,“心情写真”则记下自己或开心或悲伤的心情,“街头偶遇”记录偶然发生的事件„„通过留心观察,及时记录,不仅有了写作的素材,而且能通过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

2、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安排精心设计相关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描写秋天景物,教师可布置学生自主寻找秋天,然后集中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的

山野去聆听秋语,在教师引领下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之后,尝试说秋天、写秋天。由于学生身临其境,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感而发,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而不至于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地想象秋色,写出套话空话了。

3、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每个年级的阅读量,然而很多农村小学没有落实。正是由于学生家里课外读物有限,教师更有义务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开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的书目提供给图书管理员,让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可与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图书资料方面的帮助。第三,教师有选择地推荐优秀读物。有时,教师在班上诵读一篇散文或一个童话,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同时,鼓励他们摘录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并对习作中能灵活运用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起学生们的爱读书、勤练笔、善积累的习惯。

(二)搭建平台,培养准确表达的能力。

课标总要求提出要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见。一篇文章只有文从字顺,方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感。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提到:“作文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

在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中语句不通顺,常源于两种情况,一是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写出的文章,语病多,意思表达不准确。如写《记一件难忘的事》,“那天的太阳很大,我们砍了一会儿柴,就全身是汗了。我说:‘我们不砍了,回去先再说。’可是李明不同意,他说:‘我们帮助别人就要帮到底,砍这么一点点柴送给阿婆不够他烧一天,我们再砍一点添。’”这段话中横线处都是因方言造成的语病。二是语法修辞掌握不到位,造成病句,影响表达

效果。针对这两种情况,首先,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校园文化氛围,强调在校内一定要讲普通话,并从教师做起,让规范的语言去影响、促进学生的习作规范。其次,教师可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在黑板、宣传栏设立“推普角”,在课前五分钟开展“五分钟演讲”,在每周班队会上举行“小小推普员”培训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第三,针对习作中常见的语病开展专项训练。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纠错集”,将每次习作中的错字病句摘录下来,分析病因,写出改正方法。每周,教师将全班同学的“纠错集”收集阅览,再选择其中较普遍的错误集体评析,长此以往,将语法修辞教学分散于每一次的评析中,且有具体的语言环境,便于学习,利于吸收,学生的表达趋于规范。此外,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认真引导交流,及时纠正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达到说话、写话具体、生动、形象、恰到好处地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三)因势利导,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积累材料的能力旨在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准确表述的能力旨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仅有这两方面的能力是否就能写好作文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写作还得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具备确定中心,根据中心选择材料、正确处理收集到的信息的能力。

在每册课文中,编者都有意识的安排内容或中心有一定联系的文章为一组,教师应在每单元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领会编者意图,学习作者在材料的取舍、详略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并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小练笔,读写结合、因势利导,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人教版第八册《猫》,6 明确了作者从大猫性格古怪和小猫淘气可爱两方面表达爱猫之情,课后可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以“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它的性格可真-------”为开头,写一段话。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模仿作者从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写出杨梅果惹人喜爱的方法,写一种喜爱的水果。模仿的目的在于最终的创造。要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还应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中给予指导点拨。在习作前给予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的机会,通过集体交流讨论,从中选择出真实、新颖、有意义的材料,有计划的安排那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学生具备了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习作才能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循序渐进,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然而,多数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就认为剩下的是教师的事了,不会改也不知怎么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应循序渐进:

1.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会写作文还得会改作文,如通过“推敲”一词的由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典故等,激起学生对自改作文的能力的重视。自改作文方式应多样,通过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等形式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给予学生展示自改作文成果的机会,通过原文与修改后作文的对比展示,激起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有了重视、兴趣、信心,学生都会喜欢改作文。

2.教给自改作文的方法。首先,教师要规范自己的修改符号,如好句用波浪线,好词用小圆点,错别字划横线等,修改符号统一规范是修改作文的前提。其次,范文引路,集体修改。在学生习作完成之后,教师先整体浏览学生习作,根据习作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抄在小黑板或大纸张上。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最后交换修改,将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好、中、差学生搭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收回习作后对学生批改情况再进行矫正、点评。通过自改、互改、培养了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合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有利阵地。特别是农村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使作文成为口头说心头,手头写口头的真情流露,成为孩子们人际交流过程中的良好工具,成为师生学习和发扬祖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成为师生成长过程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作者余文森 吴刚平

4、《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5、《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6、《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7、《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长宁学区张烨侯卫玲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是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优秀范文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是非、优劣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选择优秀的作文进行范读。在进行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此篇范文写作的技巧、结构、语言运用等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在进行人物描写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我的爸爸》进行范读:他个子不高、剃着平头、平时总是低着头走路,行色匆匆,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他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但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伸出上手去帮忙;他是一个坚强的人,自己遇到事情时,总是自己解决,从不麻烦别人;他是一个寡言的人,从不会对亲人说一句我爱你们;他是一个好父亲,虽然不会表达,却总是默默地将儿女放在心上……他就是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一段作文,描写了爸爸的哪些品质?是以什么方法进行写作的?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我的爸爸》以排比句式写出了爸爸的忙碌、善良、坚强、寡言等特点,虽然没有一句人物对白,却将一个好爸爸的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对爸爸的爱与尊重。可见,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一些写作方法,提高作文能力。

二、积累阅读素材的训练作用

作文能力,不但要靠教师的指导,同样还要靠学生自己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这就需要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以丰富的阅读来奠定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而学会将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作文写作技巧等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同样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学习的文章,切勿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而推荐小学生阅读一些较难的文章,以防挫伤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以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表达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进行叙事作文的写作指导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 看过那些有关叙事的作文,这些作文是以怎样的顺序进行叙事的,在自己写作时可以参照哪些写作方法等等。小学生拥有一定量的阅读词汇与写作技巧,就会很容易地完成叙事作文的写作。

三、.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意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1.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应

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习作,你进步大”。“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加成功”。这些评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想象不够丰富,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2.实现讲评语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

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评讲,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四、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审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五、注重个性培养,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文时,我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者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

2.上交可先可后。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

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们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差,我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训练疏密有致。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以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作文,看两遍课外优秀作文,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说为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

六、注意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得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佳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只要我们

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语文教师更是不断地研究教学、了解学情,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以便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目前已经是人们获取知识、建构能力的基本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效材料、归纳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中将具体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顺利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课前设计阅读任务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习参与数学探究,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要想让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解。为此,教师可在课前设计数学阅读任务,围绕课堂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数学材料,自主阅读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概念。如此,可让学生积累有效预习经验,也能直接改善学生在课

堂上的学习行为。

在问题解决中组织阅读

有人认为,要想促使小学生会学数学,那么就必须组织丰富多元的问题解决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解题活动通常会伴随着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小学生需要自主阅读题目条件、分析设问方向,并由此猜想问题答

案,然后围绕问题整理数学资料,展开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从而顺利解题。因此,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数学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主动摄入有效的数学知识素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比如在“快乐的家园”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自主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我设计了多个练习题。第一道练习题写出“3”这个数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画,按照“3”去划掉多余的图形。第二道练习题则是学生根据数字去补充图形的数量,本身便是考查学生对数字的认读能力,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条件,让学生根据审题结论去填充、删减图形,由此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数。另外,我还会在数学课上编写一些应用题,用此类题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以绘本资源组织拓展阅读

在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顺利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中,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阅读数学绘本,教师要利用数学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参与数学阅读活动,我每天都会让学生阅读一个数学绘本,如《首先有一个苹果》《爸爸,我要月亮》《让谁先吃好呢?》《裘裘和皮皮》《会吐银子的石头》等。这些数学绘本中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道理,只要小学生能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与内容,有效更新知识结构,内化更多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为了及时检测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益,我还会不定期组织数学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绘本阅读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最喜欢的数学阅读绘本故事,以便让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相关问题,同时也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可以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学习。为此,教师便要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丰富数学阅读活动,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整理数学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部分孩子对待学习开始松懈,连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拒绝,该完成的作业不做,该听的课不听,真担心进入中学后该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那么,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与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1.通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儿童入学后,面临着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科目和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同时,与幼儿园相比较,小学对儿童提出了更多的约束,要求儿童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

如要求儿童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他律是基础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对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因此,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处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质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儿童主要是通过他律来接受教育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也日益觉醒,有一种逐渐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约束而趋于自主自力的倾向。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这为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虽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3.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加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示范作用。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通过教师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通过锻炼儿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儿童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其中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这两种心理品质有诸多相同的成分。如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都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具体讲,儿童意志的锻炼和培养是形成他们自律能力的基础。通过锻炼意志品质,使他们养成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制力),而自制力是自律能力内部构成要素的核心,这样儿童自律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因此,通过小学生意志的锻炼来培养其自律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①教育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②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习惯;③从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培养其意志;④要有意识地使小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5.启发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个体出乎内心意愿的一种行为。从学生自律能力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外部的影响和要求(他律);②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并把这些外部影响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内部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学生根据已确立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即在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在上述四个阶段中都贯穿着学生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小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下载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小课题研究规划 主题: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有的父母更甚,孩子住校了,家长担心他们的生活不能自......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献县大陈庄小学孙德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听力既是英语的基本技能之一,又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听......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

    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数学提问能力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大力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渠道和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和掌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