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2 13:0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第一篇:《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号:

二、总学时:32学时

三、适用专业: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四、选用教材: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

五、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

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必需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篇 体育教学原理

第一章 体育教学概述

第二章 体育教学的科学依据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第四章 体育课程论

第五章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第二篇 体育教学方法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七章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第八章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方法

第九章 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方法

第十章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第十一章 运动处方教学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的其它手段与方法

第三篇 体育教学管理、评价与科学研究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与学校教育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管理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

第十六章 体育教学的检查与评价

第十七章 体育教学的科学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等 10课时 10课时 12课时

第二篇:《免疫学技术与方法原理》教学大纲.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原理》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 张双民 齐浩

一、本课程目的和要求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原理》是为我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免疫学技术是当今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和临床及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免疫学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本课程应安排在应是在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课程之后,适于对大四开设。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

二、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绪 论(2学时)

一、免疫学与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

二、免疫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四、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抗原抗体反应基本原理(2学时)

第一节 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1.抗原 2.抗体 3.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4.参与反应的抗原抗体比例

第二节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机理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

1.电解质 2.温度 3.pH 第四节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主要应用

1.补体检测 2.免疫球蛋白检测 3.免疫复合物检测

4.细胞因子检测

第二章 抗体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技术(4学时)第一节 抗体的制备技术

1.原理 2.动物的选择 3.抗原的处理 4.动物的免疫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颗粒抗原 2.可溶性抗原 3.半抗原 第三节 抗体的分离纯化技术

一、原则

二、方法: 1.盐析法 2.凝胶柱层析 3.离子交换层析 4.免疫吸附亲和层析

第三章 抗原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技术(2学时)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结构: 1.抗原与抗原决定簇(表位)2.抗原-抗体结合的结构基础 第二节 抗原类型及抗原性

1.就其化学本质而言 2.就其反应性而言

第三节 抗原分离纯化技术

第四章 免疫标记技术(7学时)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1.原理 2.基本试剂和技术方法 3.技术进展

第二节 酶免疫技术: 1.原理 2.酶标抗体的制备 3.酶免疫技分析中的放大作用

4.酶免疫技分析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免疫荧光技术: 1原理 2.标记方法 3.应用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原理 2.方法类型 3.应用及展望

第五章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3学时)

第一节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1.原理 2.类型

第二节 双标记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1.原理 2.应用 第三节 酶放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1.原理 2.应用

第六章 分子免疫及免疫遗传学的技术与方法(8学时)

第一节 DNA的分离与纯化 1.注意事项 2.几种常用方法

第二节 核酸分子探针标记技术: 1.切口平移法 2.随机引物法 3.DNA末端标记法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原理和类型 2.操作步骤 3.注意事项 第四节 cDNA文库的构建及抗体筛选法: 1.cDNA文库及其构建

2.cDNA表达文库的抗体筛选法

第五节 HLA基因配型分型技术

一、HLA基因及其配型分

二、HLA-II类基因配型方法: 1.PCR-SSCP法 2.PCR-DCP法 3.PCR-F法

三、HLA-II类基因分型方法: 1.PCR-SSO法 2.PCR-RFLP法 3.PCR-SSP法

第七章 免疫印迹技术(4学时)第一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二节 转移电泳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

第八章 免疫电镜技术(4学时)

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方法: 1.原理 2.免疫标记方法 3.标本处理 第二节 透射免疫电镜技术: 1.抗体不同标记方法 2.注意事项

第三节 扫描及冷冻蚀刻免疫电镜技术: 1.标记物2.标记方法3.标本处理

第四节 电镜水平原位杂交: 1.原位杂交主要原则 2.杂交结果显示 3.标本处理

第三篇:《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学时:总学时48,上机学时28

4、学

分:3

5、先修课程:测量学、计算机绘图(AUTOCAD)

6、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7、大纲执笔:测绘工程教研室 刘福臻

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本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基础课,它包括基本测量理论和仪器操作、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控制测量、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基础和数字化测图的内业编辑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数字化测量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方法,能够绘制数字化地形、地籍图。为后续的《工程控制测量》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

(1)基本掌握: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光学或电子仪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基本掌握: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技术、作业方法;(3)初步掌握:数字化成图的软件使用;

(4)达到能独立从事地面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作业,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一)数字化测量的基本知识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的概念、内容,2、数字化成图的原理和工作原则,3、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知识,4、测量坐标系与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的转换。

重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知识,测量坐标系与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的转换。难点:测量坐标系与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的转换。(二)基本测量原理和仪器

6学时 教学内容:

1、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测量原理

2、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3、用全站仪进行常规测量,4、用全站仪进行程序测量,5、全站仪的系统设置,6、全站仪进行数据存储,7、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重点: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用全站仪进行常规测量,用全站仪进行程序测量,全站仪的系统设置,全站仪进行数据存储,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难点: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三)数据传输与编辑

2学时 教学内容:

1、GSI格式数据的形式,2、全站仪数据的通讯,3、全站仪数据的下载,4、坐标数据、编码数据的编辑,5、数据的转换。

重点:GSI格式数据的形式,全站仪数据的通讯,全站仪数据的下载,坐标数据、编码数据的编辑,数据的转换。难点:数据的转换。

(四)数字化成图的具体操作

4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安装、运行,2、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出图简单的过程,3、用数字化软件做基本的地形图,4、用数字化软件绘制地籍图,5、对原来地形图的数字化。

重点:数字化软件做基本的地形图,用数字化软件绘制地籍图,对原来地形图的数字化。

难点:对原来地形图的数字化。

(五)数字化地形图的具体运用

4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地形图查询点的坐标,2、数字化地形图的面积查询,3、用数字化地形图查询距离,4、用数字化地形图做纵、横剖面,5、计算填挖方量。

重点:数字化地形图查询点的坐标,数字化地形图的面积查询,用数字化地形图查询距离,用数字化地形图做纵、横剖面,计算填挖方量。难点:计算填挖方量。

(六)数字化图的管理、打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地形图的管理方法,2、数字化地形图的验收,3、数字化地形图的打印。

重点:数字化地形图的管理方法,数字化地形图的验收,数字化地形图的打印。

难点:数字化地形图的打印。【实验教学】:

上机28课时,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考试考核办法

实验占20%,平时作业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成绩100分,按70%计算)。

六、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高井祥 肖本林 付培义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二)参考书

[1] 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卢秀山 成枢 徐泮林.《大比例尺地学图形全解析测绘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3] 潘正风 杨德麟.《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北京:地图出版社,1996 [4] 杨晓明.《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北京:地图出版社

[5] 王来生 鞠时光 郭铁雄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绘图算法及程序》.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6] 胡友元 黄杏元.《计算机地图制图》.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 [7]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79 附件: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在完成测量学中基本理论的学习后,加强学生数字化成图基本技能的锻炼,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字化知识和测量技能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本门课程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全站仪的测量方法,掌握数据传输、数字化测图的测绘原理,达到运用CASS测绘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占用学时的具体分配

必开实验

1、实验项目名称

全站仪的操作

6学时

验证型 实验目的:了解全站仪各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基本原理。掌握全站仪的测量方法。

仪器设备: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对讲机 消耗器材:记录板

2、实验项目名称 测量数据传输

6学时

验证型 实验目的:了解全站仪的数据传输方法,全站仪的软件,能对全站仪的数据进行编辑。

仪器设备:全站仪、PC机、数据线 消耗器材:

3、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数字化基本做图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利用CASS7.1进行数字化测图的一般过程,能进行展点、定显示区、绘制基本地物的操作。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电池

4、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做等高线图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CASS7.1进行等高线的绘制,掌握DTM的建立、等高线的拟合、等高线的修剪、手动修改等高线等内容。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

5、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做地籍图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CASS7.1进行权属界线的绘制,能绘制宗地图,能绘制面积分类统计表,能对土地的勘测定界进行面积分割等。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

6、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的工程应用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利用CASS5.1进行数字化测图的操作、原理,能进行数字化地形图的编辑、打印。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

三、实验课的考试和考核办法

根据现场表现和教师的现场提问、考核,最后编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占课程考试的20%。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刘福臻,等编.《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指导书》.西南石油学院内部出版,2005

第四篇:【计算机】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 学时数:48 编写者:顾春华

讲课:32

课内实验:16

学分:3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本、专科生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从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管理和软件工程环境等几个方面了解如何将系统的、规范化的和可以度量的工程方法运用于软件开发和维护中。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软件开发技术,初步了解软件复用的概念及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同时对软件工程管理和环境等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作为高校本科软件工程课的主要教材,《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并行讲解了第一、二代软件工程,全书注重实践,广举实例,名副其实地成为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教材。如果适当删节,也可供专科学生软件工程课使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包括15章,讲课需要31学时,余下1学时,可用于复习或作为机动时间。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学的范畴、传统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以及软件工程的应用。最后对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本书的导读。

重点掌握:学习软件工程的意义,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和传统软件工程的比较。

第二章 软件生存期和软件开发模型(2学时)

本章从叙述软件生存周期开始,介绍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软件演化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面向对象过程模型(构件集成模型)、基于形式化方法的软件开发模型(转换模型、净室模型)等。

重点掌握:各种软件开发模型的内容,不同开发模型的特点比较。

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4学时)

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章在介绍了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步骤后,分别按结构化和面向对象两类方法,给出了需求分析模型和它们的描述工具,并结合实例进一步阐述了结构化分析和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

重点掌握:两种分析模型。难点:分析模型描述工具

第四章 软件设计概述(2学时)

软件设计是软件开发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阶段。本章主要介绍软件设计的一般概念,包括软件设计的任务、基本原理、模块化设计和设计文档等内容。这些概念适用于任何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可以为后面两章的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掌握: 软件设计的任务、基本概念,模块化设计,设计文档。难点:模块与构件,抽象与细化,信息隐藏等

第五章 传统的设计方法(4学时)

本章介绍了传统的设计模型,以及从分析模型导出设计模型的一般方法。重点讲述了面向数据流设计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包括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和面向数据结构设计的Jackson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 结构化设计模型,结构化设计方法。

第六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4学时)

本章概述了面向对象设计的任务和设计模型,并从系统设计、对象设计和领域对象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描述工具。

重点掌握内容:模型对象设计模型,系统设计,对象设计。难点:领域对象设计

第七章 UML(1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组成、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进行静态建模、动态建模和物理架构建模,最后简单介绍RUP。本章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课堂学时仅指明重点,有条件时可结合模拟项目进行实践。

重点掌握内容:UML中的视图与图。

第八章 编码和语言选择(自学)

本章主要讲述编码的目的与风格,常见的编码语言和编码语言的选择,主要由学生自学。

重点掌握内容:编码的风格,编码语言的选择。

第九章 软件测试(4学时)

本章阐明了测试的基本概念,用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以及面向过程多模块程序的测试策略,以及常用的纠错技术。最后介绍了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策略和面向对象的测试用例设计,讨论了它们与传统方法的差异。

重点掌握: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多模块程序测试,面向对象的测试。难点:测试用例设计,面向对象的测试用例设计

第十章 软件复用(2学时)

本章概述了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介绍了领域工程(包括领域分析、可复用构件、可复用构件库)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等内容,简单讨论了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复用技术的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内容:软件复用的概念,领域工程,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难点:可复用构件库

第十一章 软件维护(1学时)

本章介绍了软件维护的种类,软件可维护性的属性,以及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等内容,简介了软件再工程的概念和方法。

重点掌握内容:软件维护,软件再工程。

第十二章 软件项目计划(1学时)

软件生存周期的起始两个阶段是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本章补叙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活动,同时介绍了软件风险分析和项目计划文档等内容。

重点掌握内容: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项目计划。难点:软件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 软件工程管理(1学时)

本章简要介绍了软件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软件估算模型、软件成本估计、人员的分配与组织、项目进度安排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重点掌握内容:资源估算模型,COCOMO模型,软件项目管理。难点:软件成本估计

第十四章 软件质量管理(2学时)

本章在概述了软件质量保证和认证的基本概念后,介绍了软件可靠性、程序正确性证明、软件度量以及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ISO 9000国际标准等内容。

重点掌握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认证的基本概念,软件可靠性,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和ISO 9000国际标准等。

难点:程序正确性证明、软件度量

第十五章 软件工程环境(1学时)

本章介绍了软件工程环境的基本概念,理想环境的模型,CASE环境的组成与结构等内容,给出了两个CASE环境的实例。

重点掌握内容:理想环境模型,CASE环境的组成。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课堂讲授 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电子教案授课,上课时边讲边演示。2. 作业

每章适当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批改方式:个别抽查(每个同学的作业至少批改一次)、习题课集体讲解、通过网络公布参考答案。

3. 课内实验(16学时)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实际项目作为实验内容,划分成多个子系统后由学生分组设计与开发,实验进度和课堂教学同步,由教师给出文档标准模板,学生分别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组长,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角色,参与实际项目的管理、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工作并书写完整的文档;项目经理和项目组长还要考虑子系统间的接口,项目组协调等工作

4. 考核方式平时上课、作业

30% 实验演示、团队协作及文档 40% 期末笔试 3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 后继课程:

五、教材及参考教材

教材: 《软件工程 原理、方法与应用》史济民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Fifth Edition, R.S.Pressman, Mc Graw Hill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Second Edition.Shari L.Pfleeger, Prentice Hall 《软件工程》,齐治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综合,一方面研究动物生长发育中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是后期动物生产各论课的铺垫。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掌握一些必备的动物遗传实验技术和育种实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遗传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动物生产各论课的学习及从事相关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品种、品系、性能测定、选择差、选择反应、育种值、选配、近交、杂交、专门化品系、杂种优势、遗传多样性等动物遗传育种学基本概念;

2.深刻理解遗传学三大遗传定律,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遗传参数估计,品种标准,生产性能测定,选择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育种值估计,品种选配与亲缘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3.熟悉动物染色体核型、遗传定律验证及其实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参数计算,常见家畜品种的特征和生产力类型,熟练掌握系谱编制、综合选择指数制订、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制订、个体选配等必备的家畜育种措施;

4.能运用遗传学定律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评估动物群体的遗传结构,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育种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育种措施,并能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动物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绪论(1学时)

(1学时,了解)

1.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2.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 3.动物遗传育种学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关系,显性原理,复等位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定律;难点是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与验证,互换率计算与三点作图。

1.1 几个基本概念

(2学时,理解)1.1.l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1.1.2 显性效应及原理 1.1.3 复等位基因

1.2 分离定律

(4学时,掌握)1.2.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2.2 分离现象的假说与验证 1.2.3 分离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自由组合定律

1.3.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3.2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3.3 自由组合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连锁定律 1.4.1 连锁与互换 1.4.2 互换值的测定

1.4.3 基因定位和遗传连锁图谱

第2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难点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

2.1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2学时,掌握)2.2 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 2.3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3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

3.1 数量遗传的遗传

(2学时,掌握)

3.1.1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特征 3.1.2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3.1.3 数量性状表型值与表型值方差的剖分

3.2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2学时,掌握)

3.2.1 遗传力的概念 3.2.2 遗传力的估测方法 3.2.3 遗传力的主要用途

3.3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2学时,掌握)

3.3.1 重复力的概念 3.3.2 重复力的估测方法 3.3.3 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3.4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4.1 遗传相关的概念 3.4.2 遗传相关的估测方法 3.4.3 遗传相关的主要用途

第4章

家畜的起源、进化与品种(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家畜的驯养与驯化,家畜在驯化下的变异,品种的概念及标准,家畜品种的分类;难点是家畜品种的概念及标准。

4.1 家畜的遗传与进化

(2学时,理解)

4.1.l 家畜的祖先

4.2.2 家畜的驯化及其在驯化中的变异 4.2 家畜的品种

4.2.1 品种的概念及标准 4.2.2 品种形成的条件 4.2.3 品种的分类

第5章 家畜的生产性能测定(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

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1学时,理解)

5.1.1 性能测定的概念及重要性 5.1.2 性能测定的目的和内容

5.2 性能测定的形式

(2学时,掌握)

5.2.1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5.2.2 大群测定与抽样测定 5.2.3 个体、同胞与后裔测定

第6章 选择的原理与方法(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质量性状的选择,数量性状的选择反应及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显性基因的选择方法,选择反应及提高选择效果的措施,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

6.1 选择的概述

(2学时,理解)

6.1.1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6.1.2 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 6.1.3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选择的区别

6.2 质量性状的选择

6.1.1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6.1.2 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6.3 数量性状的选择

(3学时,掌握)

6.3.1 选择差与选择反应

6.3.2 选择反应的影响因素 6.3.3 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

第7章

个体的遗传评定(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育种值估计原理,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制订,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难点是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相关性状的选择指数制订,BLUP法估计育种值。

7.1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1学时,掌握)

7.1.1 育种值的概念及实质 7.1.2 育种值估计的基本原理

7.2 单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掌握)

7.2.1 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 7.2.2 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

7.4 多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理解)

7.4.1 综合选择指数与简化选择指数

7.4.2 不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7.4.3 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第8章

个体选配(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同质、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难点是各种类型选配的实质,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

8.1 选配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2学时,理解)8.2 品质选配

8.2.1 同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2.2 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3 亲缘选配

8.3.1 近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3.2 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4 近交系数的计算

(1学时,掌握)

8.4.1 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8.4.2 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8.4.3 亲缘系数的计算

第9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品系培育方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杂交育种的步骤,畜群杂 交改良方法;难点是群体继代选育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方法,杂交育种与杂交改良。

9.1 品系培育的概念与发展

(2学时,掌握)9.2 品系的培育

9.2.1 系祖建系法 9.2.2 近交建系法 9.2.3 群体继代选育法 9.2.4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9.3 品种的培育

(2学时,掌握)

9.3.1 杂交育种方法分类 9.3.2 杂交育种步骤

9.4 畜群的杂交改良

9.4.1 引入杂交及其注意事项 9.4.2 级进杂交及其注意事项

第10章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杂种优势的来源及度量方法,杂交方式,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环节;难点是杂种优势的计算,杂种优势效果的预测,配合力测定。

10.1 杂种优势概述

(1学时,掌握)

10.1.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0.1.2 杂种优势学说 10.1.3 杂种优势的计算

10.2 杂交的方式

(2学时,掌握)

10.2.1 固定杂交方式 10.2.2 轮回杂交方式

10.3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10.3.1 亲本群的选择 10.3.2 杂交效果的预测 10.3.3 配合力测定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专题讨论,课程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专题讨论(40%),闭卷考试(60%)。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1] 吴仲贤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 李宁主编,《动物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4] 张沅主编,《家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张劳主编.动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6] 刘榜主编.家畜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

[7] Bourdon RM.Understanding Animal Breeding.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 Inc.2000.[8] Spike PL.Applied Animal Breeding.Iowa State University.2002.[9] Sharpiro LS.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Prentice Hall, Inc.1998.[10] Stufflebeam CE.Genetics of Domestic Animals.Prentice Hall, Inc.1989 [11]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 group http://

撰稿人:樊斌、刘榜

下载《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田径 我国最早的田径教材是1961年《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 (近代教学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主张建立学年制和分班授课教学制。 体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复旦社·05四版) 朱光红笔记 一、概念题 1.管理;P3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决策;P60: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泰罗制: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一、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二、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观点: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名词解释: 决策: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P207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P11 计划:则是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提出适用于任何组织的十四条管理原则的管理学家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梅奥 D、韦伯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这一要点 A、顺“道”......

    广告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

    广告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数码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广告专业等 开课专业:景观设计 学时:70 一、 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广告原理与实务是......

    《ERP原理与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ERP原理与实践》 实 验 教 学 大 纲 课程编号:1333238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实践 实验学时:40学时 实验一 销售管理 1、实验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1) 体验销售系统的业务流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