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大全)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批准立项后,课题组随即根据课题计划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按照要求对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一)课题的开展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是设计、研究和积累高中生物学案中的作业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教学案例,并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和初步总结。课题组成员确立了“以课题带教研,用教研工作深入推进课题研究”的思路,要求全校生物老师围绕作业设计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并就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方式、生物学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和研究经验交流。
(二)课题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制定和落实实验的控制条件。为了课题顺利地进行,保证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尽量要求做到:
(1)备课组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全力的支持,其他老师从教学组织、安排、测试等方面给予配合。
(2)注意收集和整理实验资料,注意典型案例的采集和整理。
2、课题组坚持进行每月例会。
每月安排一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举行课题组成员例会,要求中心发言人根据课题进度,进行每章节的学案作业以及学案作业中渗透的教法、学法和教材研究等方面的介绍,其中学案作业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每一小节。与会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每月的例会,总结前段成绩,研究后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优化作业设计的教学过程。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课。
每周的教学研讨课由讲课老师写好“学案作业”,由备课组讨论通过后进行授课。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对“学案作业”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和结论
1、问卷调查结果
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关于实验的赞同度。结果如表一:表一 学生对“学案作业”的态度
意见 赞同 中立 否定
实验前 45.8% 5% 49.2%
实验中 86.4% 6.8% 6.8%
开始实验前,部分同学们对实验的开展持否定看法,即使是部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见,此时同学们的态度是相对消极的;在实验后,同学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可见,学生对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感到满意。对学习能起到帮助作用,学生自然愿意接受,表明实验是成功的。
表二学生生物学科素养能力的得分率
班级 理解记忆 掌握应用 实践创新
实验班 89.6% 66.2% 79.5%
对照班 83.8% 53.3% 69.5%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学案作业对于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运用计算、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2、课题阶段性研究结论
(1)把学案作业与有效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学案作业”进行教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这也是有效教学的要求。把二者相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在听课中无意识的漫游或者在学习过程的各种偏差行为;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因为“学案作业”是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认为,设计好“学案作业”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学会为会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作业”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作业”进行自主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有了“学案作业”,他们可以根据“学案作业”,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作业”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作业”,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研究和实践,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比对照班学生宽;解决信息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增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修正措施
虽然《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与科研的矛盾问题。高中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显得非常紧张,用来整理记录的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少,有一种自顾不暇的感觉。好多好的想法稍纵即逝,有的可能涉及诸多方面,实施起来限制较多。可能与个人的经验有关,相信经过不断学习,会解决好这一矛盾的。
2、课题研究遇到协调问题。各课题组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和借鉴,也各自为政,没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对此,我们积极联系,争取关注,协调各种关系;借助网络平台与类似课题研究者,加入好友,借鉴参考,学习切磋,努力提高。
3、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课题组的个别教师在实验的开始阶段虽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生物学案作业的教学尝试,但放得不开,老是担心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学案作业体现得不充分,因而影响了课题研究。二是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研究的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实施了学案作业,但在每个实施阶段深入研究的少,不能象积极进行实验研究的教师那样,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带着问题,反复实践,反复研究。三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还不够规范,具体的案例分析还较少。对此,我们继续加强每月的课题组例会和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课题组成员思想认识和研究素质,打消顾虑,切实抓好本课题的深入调研、反复实践和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下阶段努力方向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深入的地方,今后,我们要增强信心,深入细致地进行课题实验。
首先,课题组成员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由于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我们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继续借鉴省内外较成熟的经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其次,继续加强生物学案作业设计的研究,继续研究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高中生物学案作业。全面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使参加实验的班级成绩有所提高。第三,组织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生物的方法进行对比和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具有共性和体现个性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刘晓东时间:2011-1-15 9:34:54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647 讨论:0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刘晓东
联系电话:0952—3990563 0952—2428332
邮箱:1241410940@qq.com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张扬个性的渠道之一。把生物作业作为一种手段和教学过程,不仅能反馈、吸收、弥补、加强知识,而且还能把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教学的另外一个环节——布置作业却时常被教师所忽视。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大量的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习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作业量与学习效率成反比。高中生物作业低效率的现状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并通过有效合理的作业布置、检查和评价,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呢?
(二)本课题提出的成因分析如下:
1.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①对高中生物学科特点适应不好,听课抓不住重点,课下不会有效复习②学生中题海战术普遍存在而效率低下③生物学科学习策略欠缺等。
2.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前提下,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可谓分分必争。但实际教学中,分数往往和作业量成正比,但效率却成反比。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注重分数,学校以分数来评价教学,学生为考上好学校而全部精力专注于分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书当然也重视分数。为此,许多老师全力以赴,以超负荷的作业量,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许多学生不堪重负,甚至有学生到了即将崩溃的程度。
3.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的自身需求: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的根本任务之一。因而在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研究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中,以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题的教育中,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有了新的要求。其中主要有以下内容:
(1)依据高中生物学案,根据三维目标设置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内容,通过“减负增效”、“减负提质”的实验,带动师生由“苦教苦学”向“乐教乐学”转变,切实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2)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通过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4)以提升素质为主要目标,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学案作业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主要任务:
新课改已全面展开,为了追求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各个层次上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以作业的多、难为突破口。本课题在于探索通过高效合理作业,使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工作任务是:
(1)对学生生物学案作业(正式作业、家庭作业、实践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弄清学生作业现状;
(2)归纳、整理高中生物学案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产生的根源;
(3)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其利弊;
(4)寻找、探索新型适合新课改需要的学习方式和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途径,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改革生物学案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巩固、课外学习与实践等)进行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学生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具体的判断和评价,最终通过学生反映而表达。
(1)对学生生物学案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2)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研究;
(3)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方式的研究;
(4)改革生物学案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性研究;
2、研究过程:
(一)调查分析与设计准备阶段(2010年6月——8月)
围绕课题,对我校现有学生和教师开展调查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及具体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二)课题申报阶段(2010年8月——9月)
向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出申请,进行确定立项。
(三)开题论证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四)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6月)
①.阅读文献,搜集信息,掌握方法及规律;
②.制定并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的研究策略;
③.撰写体会和感悟,形成阶段成果。
④.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归类分档、总结交流,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五)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7月——12月)
对信息进行反复的加工、处理,形成结题报告等。
四.研究方法
(一)以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以教师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总结。教师根据三维目标布置相应作业,明确作业的要求、目的和评价的方式和主要方向,通过对光明中学高
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得到相关数据。统计每次规模考试有关指标为依据,通过询问、谈话和调查,获取学生在发展上的相关资料。
(二)结合调查、文献研究、案例研讨、经验交流、反复总结等研究方法。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有关指标数据、论文、案例、体会、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设计合理: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下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有研究的师资条件,也有利于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制度保障:
学校有健全的教育科研制度和机制,学校上下,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气氛,有利于本课题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3)队伍优良:
本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具有生物教育的专业素质,并且对生物教育有着执着的专业热情,他们具有有较宽的生物阅读面和丰富的生物阅读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经常性地在一起交流与反思。
我们深信,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以开创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附:参与课题研究团队人员
课题组组长:刘晓东 教科室副主任 中教一级教师 市级骨干教师 研究生学历
主要职责:负责课题的总体策划和指导以及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
罗绍义:教科室主任 中教高级 351专家
朱宝安:备课组长 中教一级 市级骨干教师
李晓斌:备课组长 中教一级
张玲花:备课组长 中教一级
主要职责:
1、负责并进行资料收集。
2、调查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并负责撰写经验型论文。
3、协助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隆昌六中 邱庆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能力”。
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发现种种弊端:
(一)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就语文练语文,忽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我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
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成长。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形式及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理念,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研究,使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作业类型及内容
一、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
(一)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苏霍姆林斯基语)。结合语文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丰富作文题材。如:学习《国宝大熊猫》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动(植)物,并写成一篇状物类作文,使观察方法得到了迁移。
2.引导观察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课间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观察运动会、文娱会、班级主题活动等学校常规性的集体活动;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如写作《校运会上精彩的瞬间》。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锻炼了观察能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3.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我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只有全面地了解社会,才会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倾吐出来的话语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洋溢出生活的气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如观察、写作《路边养蜂人》、《宿迁的风俗》等。
(二)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1.画一画,再现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的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专题《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只自己熟悉的小鸟。虽然有的同学画得不是很好,不过还是有模有形的。
在教学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
2.做一做,激发探索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学习完语文实践活动——动手做一份校报校刊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每一个人亲自动手做一份关于《语文园地》的手抄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养一养,体会特征
初中语文中有许多状物课文,在作业布置中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开展养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得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我结合一些课文,养小蝌蚪、蚕、观察种子发芽,学生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操作性作业完成的过程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完成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
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设计演一演的实践性作业。如教学完《变色龙》一课,让学生按家庭住址自由组合,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变色龙》课本剧时,他们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分工合作,3 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揣摩得相当到位。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2. 辩一辩,培养辩论习惯
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认为是反映了语文的整体素质。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后,我留了一道辩论题,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否还愿意做范进呢?这一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深读课文,在深度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的含义清晰地表述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议更有说服力。
3.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
说一说是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设计的。这种作业设计往往将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说一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中学语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检验。如上完八(上)第六单元演讲后,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训练。
(四)阅读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语文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早成定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课文《孔乙己》,可以推荐《呐喊》;学了《范进中举》,可以推荐《儒林外史》;学了《山市》,引导看《聊斋志异》;学了《白杨礼赞》,引导学生看《见闻杂记》„„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①名篇名句摘记。教材中如《海燕》、《纪念白求恩》、《陋室铭》、《错过》等名家名篇欣赏并摘录。课内佳作不少,课外更是众多。可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名段,并摘录到“读书摘抄本”上。
②写读书心得体会。对有思想内涵的课内外作品,可指导写读书心得笔记,使之理解得更深入全面。如阅读《有的人》后写《有的人》读后感。
③尝试写不同类型的作文等。尝试写诸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龟兔赛跑》新编。
(五)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①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如到敬老院、桔园参观。②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如黄复生故居的文化底蕴。③仿照课文,运用实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如写《龙市河的今与夕》。④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如为校运会拟写一篇新闻报道。
(六)查阅性作业:学会搜索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样的书里去找,教给他们使用工具书,并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籍,或鼓励他们运用网络查找资料。
①选择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从图书馆、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相关的图文资料,充实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如我在教学《故乡》之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有关“鲁迅”的知识,为更好地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② 确定主题,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和黑板报。
这些主题可以从课文中选择,如古诗集锦、名胜古迹、英雄人物、动物植物等,也可以从课外采集,如绿化家园、旅游见闻、科普常识、校园生活等,只要内容健康,编什么都可以。如专题手抄报《宿迁地名胜古迹》。
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二、自主性作业作业类型设计
(一)自主选择性作业
1、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
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 5 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
比如《绿》的作业设计:A类背诵课文《绿》;B类背诵课文《绿》,并摘抄其中的比喻句;C类背诵《绿》一文,并读一读《囚绿记》想一想这两位作者对待绿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一组作业,有难有易,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2、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数量
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也就不一样。因此在作业量方面,也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量。比如抄写课后生字词这项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任意写几遍,只要达到会默写就可以了。学生为了达到少写的目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从而有效地训练了记忆能力;而为了达到会写的目的,学生会自觉采取更巧妙的方法,从而提高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不仅如此,这样也使得这一类作业不再枯燥,使完成作业的过程充满了激情。
3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
除了可以让学生对作业的难度、量度进行自主选择外,对于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以此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才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松鼠》设计的作业: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业认真完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2)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松鼠的外形;(3)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家的小动物的短文;(4)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5)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读、画、写、抄、查、”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同学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学生自主设计性作业
1、课内自主作业的设计
为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适量的课内作业显然很必要。课内自主作业的设计应包含基础题、能力题、拓展提高题等几种类型。基础题在作业总量中应占60%以上。如生字词默写、要求背诵的课文的背诵与默写等。能力题在作业总量中占30%以上,如仿写、看图说话、修改病句等。拓展题应占习题总量的10%左右。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要求学生续写一个结尾。学习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改写为一篇记叙文。由于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6 学习习惯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体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2、课外作业的自主设计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注重作业的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既要与学科内容、课内知识相联系,又要结合社会实际;既要动口、动眼,又要动手、动脑;既能增加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既能激发求知的欲望,又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1)积累成语或名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几千年发展长河中磨砺出的璧玉,是汉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瑰宝,学好成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语言的凝练程度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受到思想上、精神上的熏陶感染,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会获得有益的启迪。另外,学习名言警句,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立志高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认真阅读课外优美语段。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更是要求突出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我强调投入的阅读,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或吟哦讽诵,或摘抄评论;也可以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优秀作品推荐,开展读书竞赛等小组读书活动,;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交流。学生在各种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受到的教育既是自觉的也是最有效的,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交流,不仅组织方便、目标明确,而且意义丰富。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思维力,还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班风、优良学风的形成。
(4)经常认真地收听、收看或网上浏览新闻报道。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时代的舞台,了解时事,当然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失去了时代性语文学习也就无人文性可谈,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我应当鼓励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将来成长为既有知识有能爱国的有用人才作好准备。
(5)坚持每天写日记。日记是锻炼写作的绝好形式,已经得到众多名家的首肯。魏书生说“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三年初中一千多篇日记。”通过开展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写、读、评的能力。同时,学生会 7 在写、读、评日记中总结反思一天学习得失,获得生活感悟,优化学习过程,调整好心态,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3、作文的自主设计
(1)自主设计文题
作文拟题要与作文内容珠联璧合,题目要能反映作文的内容。这是拟题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a、题目要贴切,b、题目要简练,简短精炼,c、题目要生动,要新鲜、独特、醒目,(2)自主设计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a、自主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头。
b、自主设计一个精当的结尾。
(3)自主设计作文的结构提纲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
(4)自主设计作文的体裁
同样一个题目,诗人会写成一首诗,散文家会写成散文,评论家会大肆地评论一番。这就是说,同样的题材,可以有不一样的表达形式。除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还常用以下文体: a、日记、书信体。b、故事新编。c、戏剧。d、寓言、童话。e、散文f、小说
(5)自主设计作文的选材、构思、立意、语言
通过语文自主作业的类型及其内容设计的探索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三、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
(一)教学类作业设计
(1)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
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教师要突破传统语文的预习只是看生字读课文划层意的做法。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探究性作业。比如,我在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设计如下作业:让学生将阅读作品内容与阅读课本附录中有关作品时代背景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联系作品历史背景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对主人公形象有什么样的评价?这样的探 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答案求解由浅入深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领域变得十分开阔。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它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
课堂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本人当堂设计探究性作业:请同学写补写我的叔叔于勒的后半生的生活状况。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学生在探究性作业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课堂探究性作业还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变色龙》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3)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专题气象物候中的《古代诗词中的物候》后,因这四首诗从不同角度写了物候的,在结合平时开展的古诗文背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请学生到课外寻找描写物候的古诗并学习,并能体会这些诗各反应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物候以及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对诗句的理解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诗文。虽然每个同学画的画可能都不一样,但这正反映了孩子对古诗的各自的理解的不同,很好的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阅读量。
(二)平时积累类作业设计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要设计出周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教师还要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三)单元专题类作业
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关系的探究》《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等,目的在于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作业,至于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字数和质量另当评价。
(四)学期综合探究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探究类作业,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社会热点调查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生们怎样过假期生活”、、“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类探究作业设计,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确定实验班级为初二(1)班,初二(2)班为对比班
(二)实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下一步作业类型和内容的设计作铺垫。
2、操作观察法:针对作业现状,制定具体操作措施,使之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随机修改操作步骤。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6月)
1、调查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
2、总结课题作业现状。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明确任务。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09年10月)
1、经过思考、探索,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1)确定实验班级为初二(1)班,初二(2)班为对比班
(2)研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形式及内容
(a)实践性作业设计;(b)自主性作业设计;(c)探究性作业作业设计
2、及时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作业设计的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09 年 11 月— 2010年 2 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论文。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 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在实践中设计作业类型和内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以当代的智力理论为参照,作业的目的定位把握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之处。如作业强调生生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合作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人际关系智力是多元智力中的一种,它对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2、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作业则可以考虑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3、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地发展”的人,认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其中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调人的认识的能动性,认为主动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
5.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 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七、研究成效
教师方面:切实做好语文作业的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本人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本人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本人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等重要课改文献和现代教学理论及学习科学理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化。新课程观明确提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应把作业看成简单的抄抄写写,而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续和补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最佳条件。学生课前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读读、想想、写写、画画中学会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学科整合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等。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熟练地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去到课外获取新鲜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动手、手脑、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领悟得出结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本人始终坚持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反复实践、精心提炼,不仅有力的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年来,本人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断改进作业的设计,重建教学模式,来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3、本人已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本人自觉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和提高语文,使语文教育的视野大为拓宽,内容大为丰富。
学生方面:此次作业设计的研究虽然只经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我都感受到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语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了一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使学生爱做、愿做语 文作业,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也正是课改所要追求的作业的实效性。
2、创新的作业层出不穷。自从开展各类实践作业以后,传统的学生作业,离不开写生字、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千篇一律的机械抄写作业。学生的作业一改往日的旧面孔,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表达活泼,语言优美。单说实践作业的内容就有:自创诗社、创新画画、社会调查、参观游览、劳动实践、社区活动、科学小实验、奇妙动植物、生活体验等十几项。并且各人对实践的体验各不相同,各人的表达方式也都有区别,一个班级的作业看完以后,给人的感觉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新意。
3、培养了个性化作业。如学习专题《水浒》,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梁山好汉的绰号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这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是实践赋予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是良好的作业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些查阅资料、观察事物、实验操作、课本剧表演,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合作与鼓励,大家出谋献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有时家长当助手,出难题,学生热情高涨。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可合作。
5、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些良好作业设计是集观察、调查、参观、游览、实验、阅读、口语交际、讨论、交流、评点于一体的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很有益处。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观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八、讨论与思考
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加之本人认识的局限性,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主观因素
1、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花样百出,品种繁多,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比如自主设计作文的文体的作业,学生构思不同,就会呈上不同体裁的作文,教师就不能用相同的文体的标准来衡量。
2、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作业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真正让作业成为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还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很好的显现出来
3、有时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会比较“随意”,缺少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使得一些开放性作业给学生带来了盲目性,同时也给教师自己的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客观因素
1、本课题实验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因课题涉及一个崭新的教育命题,所以受到过程复杂与效果滞后和隐蔽等条件的制约,要精确好的作业设计会优化教育教学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2、“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是摆在本人面前的一个重要具体问题。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本人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我提倡这种新的“作业观”,并不是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事实上,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样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要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创新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进行的作业设计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我大家来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其龙:《面临21世纪到来德国教育家在思考什么》
2、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江西教育》
3、陈剑华:《中学生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的思考》----《上海教育》
4、李欣:《作业的设计》----中学语文网
5、陈剑华:《中学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的思考》——《上海教育》
第四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课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1.形式上:
⑴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
⑵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⑶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2.内容上:
⑴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词语等; ⑵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3.方式上:
⑴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⑵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4.答案上: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5.评价上: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6.目标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组成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小学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组成员所在的学校为镇二类中心小学,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步骤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2)调查了解有关学生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2.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研究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综合调查法: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调整研究方案。
4.比较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传统作业形式与新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完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对学生作业设计方案不断调整,以最优化的作业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兴趣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中发现只有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
2.作业的设计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1)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作业内容的趣味性。①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代作业。
②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设计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2)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①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在实验中,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①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
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③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4)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
①加强作业设计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老师,您好》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
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二)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
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解上及写作方面已经有所反映。
(三)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学习,作业形式的探讨,优秀作业展、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分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基本掌握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力求让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适合不同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们愿意做、乐于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结论与反思
(一)此课题的研究表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作业设计能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优化作业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做的,因此,适合每个学生。
(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3.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或无力关心。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现实的。即使本次课题研究结束了,但这项工作也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走向更完善。
第五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7000字)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既有古代东方数学重视算法的优势,又有近代教育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践经验。但是,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现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在这里,就学生问卷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分析,作出思考。
结论分析(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
遇难而退——思维惰性。学习有挑战性的学生较少,只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练习,缺少主动性,一遇难就知退。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以上分析所得,我们现行的数学作业设计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和课程改革对作业的新要求,我们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小学数学作业”包括随堂作业、课堂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作业、检测作业。
“有效性”指有效果,有功用,有使用价值,指以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劳动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作业的有效形式,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方式,旨在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提高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探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形式,如何做到扎实有效、训练思维、激发兴趣。
3、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方式,如何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与动态化。
4、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作业观,评价观,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小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3、非智力因素对作业有效影响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2—6年级每个年级中确定两个成绩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班。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一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3、个案分析法: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09年3月。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阶段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课题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案例集。
2、阶段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
八、成果形式
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分析及分工
1、陈月初:横街学校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四年级数学,曾负责多个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多次在区级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关课堂教学论文、案例多次在区、市发表、获奖。主要负责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及负责写课题总结。
2、应钒:横街学校副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关课堂教学论文曾在市、区发表、获奖。主要负责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3、夏显素:横街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任小学五年级数学。主要负责小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4、陈建平: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负责非智力因素对作业有效影响的研究。
(二)经费分析
学校对于课题研究非常重视,还规定公用经费的5%-10%用于课题研究,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费的问题应该不大。
十、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及成果 ? 困惑及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那面对现有的作业设计,学生的对此的体验以及完成情况如何呢?为此,我们也做了许多前期工作: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就学生问卷我们发现: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
遇难而退——思维惰性。学习有挑战性的学生较少,只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练习,缺少主动性,一遇难就知退。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由此我们发现,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度、积极主动性、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等不是特别理想,深入研究后我们认为“撬动学生作业自主性”是“作业设计有效性”极为关键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形成对作业的正确认识,主动、充满钻研精神地对待作业,学会自主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个人经验。
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讲,就如帆布之于帆船,我们希望学生能扬帆而起,乘风破浪。那怎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与作业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培养学生的作业自主性,以实现作业的有效性?以下三种作业策略便是我们在探究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当中的起承转合在下面我们将做详细介绍。
(附:调查问卷照片)? 创新及成果
一、改变作业的形式
传统作业模式形式单一,学生只是一味地完成任务,根本对此类作业提不起兴趣。而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认为布置的作业要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提倡多样性作业,如:可与游戏、绘画等形式巧妙结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一)趣味性作业──体验快乐
“兴趣师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之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布置帮小明完成日记的作业:
今天早上7(),我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我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见了体重55()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去学校。放学后,我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长的钢笔和1()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一会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这样的练习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的“日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充满情趣,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课后,还可让学生交流批改,通过改错练习,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操作性作业——注重应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对数学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
如: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设计了这样的操作题:学生5人一组,每组准备一把50米长的皮尺,让各小组测量篮球场、操场、沙地??的面积。交作业时让每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测量方法、过程和计算结果,再评出做得出色的小组加以表扬;学了“年、月、日”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设计2010年的年历,孩子们有的设计成一年12月的一张,有的设计成每月一张的12张,有的是双月一张??多有创意啊。再如,结合数学活动课“有多重”,我们设计了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个人小档案”:(1)我叫()。(2)我()岁了。
(3)我在()年()班上课。(4)我的身高是()厘米。(5)我的体重是()千克。(6)我穿()厘米长的衣服。(7)我穿()厘米长的裤子。(8)我穿()公分的鞋子。(9)我已经换了()颗牙。(10)我家的电话号码是()。
这样的作业学生怎么不爱做?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活动,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在活动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能力。
(三)题组性作业——寻异求同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通过题组练习,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本质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题组练习,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能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组内部不同习题之间的难易程度是有层次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后,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盲目性,可设计下面的题组。①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梨树比苹果树多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梨树比苹果树少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④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整体上把握这几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数学知识有很多队里概念,如多与少、已知与未知、左与右等,如把这些概念建立在对比题组中,能使学生从对比的习题中学会比较分析,提示题与题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在思维中逐步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二、丰富作业的内容
(一)生活性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数学作业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数学作业更富于生活化、趣味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能力。
我们数学老师们引入了语文学科常用的练笔方式——日记,进行了学科整合,尝试改变作业形式,让学生编写数学小日记,写下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有了许许多多的惊喜。惊喜一:“枯燥”的数字是我们每日生活中“美妙的音符”(电话号码、电梯、公共汽车、钟表??)。一年级的一位同学的数学日记中说:“我学了数字,知道了2幢602是我的家,还知道了***是我妈妈的手机号码,原来数学就在我身边呀!”惊喜二:“单调”的图形就“藏”在我们每天接触的生活用品中。六年级的一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圆柱体的知识,用废泡沫做了一个小圆柱体,修好了有破洞的保温箱,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能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了一个小圆柱体。这不仅帮我复习了圆柱体的有关知识,还使我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只要我们仔细寻找,耐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它。”
让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观察到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观察生活的习惯,寻找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在记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观察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使思维更清晰,富于逻辑性、条理性。
(二)层次性作业,避免作业的“一刀切”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数学“吃不下”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作业应该是一个“超市”,应该准许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作业难度,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作业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种成功感,都能在自主中展示自己生命的才情。
如:在教学完三角形面积后,我们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把作业设计为a、b、c三个层次。a、一个三角形底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b、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4平方米,底是7米,它的高是多少米?c、一个三角形底是8米,高是5米,如果底不变,高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又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a、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分数;b、爱书写的你,不妨美美地描写出你喜欢的分数;c、爱操作的你,不妨大胆地折一折你喜欢的分数。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成功的例子,我们课题组成员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利用假期时间,编制成了我校各年级的数学分层作业本。供学生选择、练习。
通过这些层次不同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菜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主选择,有利于每个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三)开放性作业,打破作业的“思维定式”
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开放性,不要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固定的、狭窄的模式上,要为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独创性。
如:在教学“桌椅有多高”一课后,设计了一道数学题:10张一元新纸币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a、估计一下,1亿张一元新纸币叠起来的高度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8848米)相比,哪个更高?
b、计算一下,1亿张一元新纸币叠起来的高度,然后检测一下自己的估计正确吗? c、说一说你的感受。
这道数学题,a题是“估计”;b题是“计算”,结果是唯一的。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题“说说你的感受”是开放的。学生的“感受”丰富多彩,有对估计准确的兴奋;有对估计失误的惊讶;有对积少成多、积少为大的感慨??这种开放性题目,将数理技能和人文素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考察,对教学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
再如:在学生学习完“角的认识”后,设计如下作业: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用剪刀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动手去“剪一剪,数一数”。结果学生会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势思维的局限。
三、创新实施策略
策略一:出让作业设计权,激发作业自主性
1、自主设计作业:即在一课时、一单元或者某一模块知识学习完毕之后,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联系点、关键点、易错点等进行作业题目的设计,再利用平台进行相互作答相互评价,以达到对知识技能的自主巩固、融会贯通。
2、具体操作流程:
(1)学生学习“出题技巧”
① 自主提炼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仔细倾听,根据老师的强调、课堂练习的考察点与自身的学习体悟等进行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的总结与提炼。以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设计。尤其是针对易错点设计的题目是值得提倡的。
② 学习题目的表述技巧。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逐渐创新。如参考课堂上的各类练习设计以及其他参考书等,观察题目的考察点、选材、条件中的信息量、问题的表述方式、解题思路的预测与激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设计与表述。可以是独立创编,也可以是改编,但融入自己的想法,而非简单的修改。
(2)统一出题时机并商量合作形式
时机:可以是一节课后、一个单元后,或者某块知识学习完毕之后,进行知识的整理与题目的设计。教师也可以做具体要求,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题目的设计。
形式:可以是独立出题,也可以组内几人合作出题。
(3)学生尝试出题
(4)定级题目难度
学生自主按“基础题:一星;带一定难度的考察题:二星;拓展提升题:三星”的标准给自己出的题目进行难度的定级。题目难度的定级是为之后的答题及奖励评价环节做准备。
(5)组内推选参展题目
根据有关题目的几个标准:a考查点是否是规定范围内的知识。b难度是否适当;c书写是否工整;d表述是否清晰、准确;e出题者是否对答案做到心中有数等。
(6)搭建平台
① 收集题目。参展的题目,其作者都可按一题一星的标准获取星星,作为出题的初步奖励。
② 制作展板。将题卡按难度星级分类排列在展板上。(可以选取类似海绵板、泡沫板的展板,用大头针将题卡钉住)。题卡上附有出题者的姓名及题目难度星级等。展板上的题目可以随新知的学习随时进行增加、更改。
(7)互动互评
学生利用在校时间随时进行题目的阅览与解答。然后找“出题者”进行答案的验证,获取与难度星级等同的星星个数,作为答题的奖励。“答题者”还可同时为自己心目中的好题加星星,直接在题卡画上星星;还可写上评语描述,可以是好评,也可以是建议,以供后面的“答题者”参考。
(8)反馈交流
分阶段组织学生交流。
① 出题者反馈答题情况。说明题目的受欢迎程度、同学们答题的准确率、易错的地方与原因,以及自己在题目设计方面的反思,如难度是否恰当、给出的条件数量是否合理,问题是否表述清楚等。
② 答题者反馈答题情况。说明自己的答题量与具体难度、出错的地方与原因、答题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同学们出题的评价等。
③ 教师根据反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与出题技能技巧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典型的、普遍的错题要作重点引导,可请学生根据出错原因,讲讲自己今后预防类似错误的方法。
(9)评价激励
每个单元之后,根据获取的星星数量评出“出题小能手”与“解题小专家”,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策略实施效果
(1)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习活动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与挑战感,带动其学习的参与性。
(2)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变成现在的主动挖掘、品茗题目的设计历程与意图,非常有助于今后做题时对数学信息的敏感性与解读能力,答题的出错率以及相同错误出现的频率也因此降低。
(3)学生互相答题时可自选难度系数,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但根据难度系数设定的奖励机制又激励着学生力所能及地勇往直前,体现了作业的挑战性。
(4)教师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作业题目内容、形式等,甚至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出错点也能间接反映出来,教师可以从中积累今后的作业设计素材,找对设计方向。
(5)在作业题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的排查与确定过程,有助于他们养成整理复习、查漏补缺的习惯与能力。
(6)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
4、策略实施注意点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以下两点在操作中值得注意:
(1)学习出题技巧,正确有效出题。
在刚开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题目时,我们只简略地说明了知识范围,难度定级等几个要领。结果学生所设计的题目缺乏针对性、难度超纲或过低、表述随意甚至凌乱模糊等,我们反思“出题技巧”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后来,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模仿,逐渐在模仿中习得“出题技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作业题材、形式等的创新,一步一步扎实地进行,效果较好。
(2)客观互评,使用好自己手中权利。
在互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过于想争取星星与荣誉而不公正地使用自己手中的评价权,使得自主设计作业的用意本末倒置。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公正、公平的重要性,使其体会在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成长更为珍贵、更为重要。
(附:学生作业设计展板照片)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
学生的作业本上每页都有一块用线条隔离出的空白部分,这一小块空白处是留给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反思的,如同作业随笔一样。如对错题的即时分析,在错题旁边的空白处注释错误原因、错误订正、预防措施;同时也可标注自我提醒强调、自我勉励的话语;盖一个自我鼓励的符号;也可写上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额外的收获等等。随学生自身的需要对这块空表处进行充分、个性化的利用。而教师随时对这块宝贵的“园地”进行跟踪了解,以更好地把握学情。
这一小小空白处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经历了诸多摸索幸得的“宝地”:(附:学生作业本照片)
策略三:借学科整合之东风,鼓数学作业之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似乎对科学、美术、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活动更感兴趣,一些经常在数学学科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坚持完成科学学科中的持续性观察任务;能废寝忘食、穷尽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完成一个美术学科布置的橡皮泥塑像......对比中,我们也在反思,也希望着数学作业能充满这样的魅力。
于是我们尽量使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能朝着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等方向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讨了个“巧”——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中与数学学习相关活动,使这些学科活动与数学活动相结合,从而完成数学作业任务。比如: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知识后,要求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剪纸、折纸活动中完成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实践,同时完成两个学科的作业任务;再如本校几位学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活动完成了数学小论文:《被忽略的纸张数据》、《不可忽视的餐巾纸》等,荣获区三等奖。
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兴趣盎然。但这样的操作需要我们勤于并善于了解、发现各学科作业的结合点,要做到对各学科的教材有所了解,与各学科老师积极交流、配合,各方面工作做到位了,这样你就会发现结合点会越来越多。
(附:
1、剪纸作品照片:平移、旋转、对称等现象。
2、小论文)
十一、思考与展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虽将结题,但探究无止境。课题组成员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感悟时,提出如下思考,这将为我们今后的探究道路指引方向。
1、怎样强化成果的可操作性
一项成果能否推广开来,跟它的可操作性非常有关系。可操作性强,教师们用起来清楚、方便,推广便不成问题。我们想到:
(1)具体操作范例的呈现与丰富对于大家来说,尤其对一线教师是最有力度的说明材料。所以如何在今后的不断探索中积累、整理典型范例,形成册,引导大家更好地分享、升华我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去做的。
(2)实际实施过程总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问题,为实施带来困惑,甚至对成果形成质疑。如何将每一项成果的实施环节设计得更具体、灵活化,对困难的预测考虑得更全面、细致与客观。这都是我们在今后的继续实践、探究中需要不断完善的。
2、如何鼓励教师积极、及时、持续性地记录好日常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我们在这次的课题探究历程中也深深地体会任何教学经验、总结,不是一蹴而就便获得的。许多伟大的理论缘起灵光一闪,或是一点小小的感悟,加上主人的有心与用心,便有了如今的灼灼光芒。而这些点滴感悟也可能成为推动教师走上探究之路的原动力,许多教师因为一下子茫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便失去了走上探究之路的动力与勇气,实际上他们不缺乏经验与体悟,只是缺乏及时积累记录、缺乏自我挖掘的习惯。教师的任何小小感悟都弥足珍贵,所以如何鼓励教师积极、及时、持续性地记录好日常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十二、参考文献
[1] 斯苗儿.小学数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 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丁惠祥.张芳英.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上海教育科研.2011(6)[4] 叶火生.浅谈作业设计.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5] 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1)[7]《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1)内容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由此我们认为“撬动学生作业自主性”是“作业设计有效性”极为关键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形成对作业的正确认识,主动、充满钻研精神地对待作业,学会自主评价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个人经验。
我们在探究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三大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
一、改变作业的形式:趣味性作业──体验快乐;操作性作业——注重应用;题组性作业——寻异求同;
二、丰富作业的内容:生活性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层次性作业,避免作业的“一刀切”;开放性作业,打破作业的“思维定式”;
三、创新实施策略:出让作业设计权,激发作业自主性;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借学科整合之东风,鼓数学作业之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