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课题的
结题报告
摘 要:“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农村学校现状分析,学生大多存在着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之间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一)、我校学生学习现状
当前,在我校初中部各个班级,都存在着学生照抄作业现象,尤其是理科作业。有的班级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照抄作业,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更多是教师自身原因。主要是以下情况造成的。
1、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没有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感受,作业太难,学生不会做。
2、教师布置作业量过大。
3、学生上课没听懂。
4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
(二)、对学生数学基础及学习现状的分析
在现实教育中看,数学学科常常存在比较多的“学困生”,据权威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在农村初中占30%左右,而且这些学生与班级整体水平的差距显得更悬殊,数学“优等生”也只占30%左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1.9%的学生认为初中、小学的最大不同就是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授课方法也与小学不一样了;20.6%的同学认为老师讲课的速度明显快于小学,因而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吃力,25.6%的同学认为自己采取与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并不理想,还有15.6%的同学认为小学数学要远比初中简单,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在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时间上,近一半(43.8%)的学生用了半个学期,32.9%的同学只用了一个月,18.7%的同学用了一个学期,还有14.6%的同学则用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三)、传统作业分析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在初中阶段,鉴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绝非不要作业。
(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的意义
“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的实验步骤
1、初步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实验计划,明确课题目标,研究策落。
2、采用个体调查法,分别对6个实验教师,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采用问卷、试卷、课堂听课等方法,初步摸清了教师们的数学专业水平,实际教学能力,科研意愿以及生源情况。情况如下:
其一,教师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改革理论生疏,对实施教学策落理解不透,不能在实践中运用。
其二,教师都愿意承担实验,但有顾虑,怕教学质量上不去,科研知识少,不知道从何着手,感到困难。
其三,教师数学专业知识不扎实,数学今本共欠缺,对理解教材有困难,难以驾驭教材。
3、试验期间措施
第一,进行小本培训。培训学习内容有新课程继续教育理论,教科研方法,数学实际能力等。
第二、启动实验学科带头人整体实验工程,推动实验不断开展。第三、专业引领,自主探究。请上级业务专家指导,讲座,讲评,实验教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探索实验策落与方法。第四、检查指导,总结完善,实验领导掌握实验动态,定期对实验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不断使实验向前推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作业: A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甲组: 反应慢,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基础较差。乙组:反应快,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丙组:反应快,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学生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和两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另一组。如甲组的同学可以进入乙组,乙组的可以进入到丙组。当然,若丙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乙组,乙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甲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操作:首先教师精心选习题,分量恰当、难易适度,增加探索和创新题。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相关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分层要有梯度,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然后设计每个学生作业学分制,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加分”予以鼓励。甲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鼓励研究“B类作业”;乙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和“B类作业”,鼓励研究“C类作业”;丙组学生必须完成“B类作业”和“C类作业”,鼓励和甲组结为帮扶对子。各组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争取当天作业当天清理,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帮助甲组的同学,更要表扬奖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四、取得的显著成果
1、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人所任的九年级班级成绩在每次考试中,一直名列第一。
2、发表论文
我的论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发表早主流期刊《中学数学》上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分层设计,分类评价”学生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天天向上”的机会,层次作业克服了不顾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一刀切教学的缺点,最大限度地顾及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学生与兼顾个别学生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情知统一的教育教学原则,有利于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分层作业具有许多优点,它能让各类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从而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二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莱阳市2012年小课题研究
《农村初四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工作单位:莱阳市谭格庄中心初级中学 课题主持人: 孙冬梅
课题组成员:李英俊 董少伦 姚旭东 报告执笔人:孙冬梅
[摘要]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课堂教学中充分贯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采用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关键词]农村初四数学 分层次 小组教学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中学,一部分同学是留守儿童,没有家长平常对孩子学习的监督,部分家长因自身原因对学生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大有人在。升入初中后,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两级分化的情况突出,在初四,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化更是严重。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的同学,他们充满自信,对学好数学不怕困难且很有信心,成绩优异;小学数学基础薄弱,畏难情绪严重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信心不足;一部分升学无望,即将毕业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几乎不存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
数学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1.农村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及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我校地处莱阳西北部,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就数学学科而言,初四学生存在很大的自身差异。自身差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学习目的、态度上的差异;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校学习环境适应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逐渐趋向于“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学习困难生”三个层次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差异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到初中阶段特别是初四,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已十分明显。
影响我校初四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缺乏自信心
(2)难度过大、梯度过陡,伤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学生个性品质较差
(4)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不高。(5)农村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帮助和指导不够
2.探索分层教学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1)学生分层(2)教学目标分层(3)教学方法分层(4)作业分层
三、课题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通过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对比分析,有效确定寄宿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节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在学生中展开调查问卷,走访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爱好状况,整理已有研究成果,向全校教师宣传该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门培训;预计两个月时间。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层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七、经验与教训反思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优点:
1.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2.分层教学是以给学生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组同学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而对于A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努力奋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4.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由于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在对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感觉初中数学施行分层教学还有以下问题:
第一、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评价方式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考试时只主要兼顾了B层次的同学,最多也就是通过一道附加题照顾了一下A层次的同学,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第二、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很难。另外在同一个教学班里,由于班容量太大(初
一、初二时有六十多人)也给分层教学带来了困难。
【参考文献】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结题报告
课题阶段性总结
尼三中数学教师:黄冬霞
我们学校数学组的课题是《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研究的子课题是《数学课堂练习变式训练的研究》,我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在逐渐进步,我相信以后的学生进步会更大。现将我的研究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课题的基本目标:
一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练习变式训练的研究,来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二是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我自身的学习,使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使我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本课题后,我就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展开了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我调动起来了,但考试成绩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比较下来,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认为可能是实验时间较短的原故。
等进入下一年的研究时,我会调整一些做法,加大题型变化,适当降低变式难度,多给学生以大大的表扬;我要再辛苦点,加大对成绩弱的同学的关心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这一年多的研究中,我认为我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名列前茅,成绩提高很快。
3、通过课题的研究,增强了我和学生间的关系融洽。很多同学和我交上了朋友,我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四、经验与教训反思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我认为变式训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
第四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调查问卷报告
(一)调查目的1、了解学生对数学分层作业布置的认识、看法、意见,并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
2、因材施教,更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分层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二)调查对象和过程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我校不同班级的学生100名,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答卷时间为10分钟左右。尽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100名学生的样本容量有些少,但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在初中随机抽了100名学生调查,统计学生各项人数所占总体百分比如下:
1、你认为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A、很简单 B、一般 C、有点难 D、太难 A、11% B、58% C、23% D、3%
2、认为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量()A、较少 B、合适 C、有点多 D、太多 A、7% B、93% C、0 D、2%
你觉得数学作业有分层的必要吗?()A、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A、96% B、3% C、04、你认为数学分层作业最好应分为几个层次?()
A、不用分层 B、两个层次 C、三个层次 D、四个或更多层次
A、15% B、19% C、61% D、5%
5、如果数学作业分成A(基础巩固型)、B(能力提升型)、C(拓展探究型)三个等级,你认为A、B、C三种题型的题量所占比例应为()
A、3:5:2 B、4:5:1 C、5:4:1 D、6:3:1
A、45% B、16% C、28% D、10%
6、如果数学作业分成A(基础巩固型)、B(能力提升型)、C(拓展探究型)三个等级,你通常选择做哪些等级的的题目()可以多选 A、A级 B、B级 C、C级
7、你喜欢哪种选择分层作业的方式()
A、完全由我们自主选择 B、老师适当建议,我们自主选择
C、由老师根据成绩的优劣帮我们选择 D、无所谓
A、6% B、32% C、54% D、8%
8、你完成数学分层作业的时间是()
A、45分钟内 B、45-60分钟C、60-75分钟 C、75分钟以上
A、28% B、49% C、21% D、1%
9、分层作业后,你能按时上交作业吗?()
A、能 B、基本能 C、经常不交
A、57% B、42% C、1%
10、你不能按时完成的原因是()
A、没有时间做 B、太难了,不会做 C、太简单了,不想做 D、我从来都按时完成作业
A、10% B、37% C、3% D、49%
11、你喜欢那种程度的作业?()
A、难,要深入思考的 B、中等,稍微思考的C、容易,不要思考的A、77% B、19% C、4%
12、在碰到较难的拓展探究型作业时,你会选择()
A、一个人解决 B、请教同学或老师 C、抄袭 D、放弃
A、13% B、75% C、3% D、9%
13、你对教师分层布置作业的意见是()可以多选
A、只利于优秀学生的发展 B、造成学生之间学习任务的不公平
C、增加教师的负担,但有利于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D、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A、4% B、6% C、11% D、75%
14、你同意老师针对不同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吗?()
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A、64% B、18% C、18%
15、分层作业后,你觉得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上()
A、没有影响 B、有一定点的影响 C、影响较大 D、影响很大
A、18% B、58% C、20% D、4%
(四)问卷分析如下:
1.学生对数学作业现况的态度
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应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对学习的热情较高,但也有个别的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很淡薄有困难,据了解,学生害怕写作业或只喜欢某些课程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适合自己而决定。
2、学生对分层作业的认识情况
学生认识到分层作业布置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大,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的配合,赞同分3个层次,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拓展探究型,通过分层作业模式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学生学习的压力。
3、分层作业布置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及完成作业的情况
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由老师根据成绩的优劣帮他们选择布置,乐于接受老师的分层作业,并能按时上交,完成作业的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45-60之间,认为通过分层作业模式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学习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大部分选择请教同学和老师。
4、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的分层作业时,尝试到了成功的机会,并有所收获,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再也不会坐到那发呆,学生的参与度高。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分层作业克服了一刀切教学的缺点,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隆昌六中 邱庆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能力”。
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发现种种弊端:
(一)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就语文练语文,忽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我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
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成长。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形式及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理念,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研究,使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作业类型及内容
一、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
(一)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苏霍姆林斯基语)。结合语文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丰富作文题材。如:学习《国宝大熊猫》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动(植)物,并写成一篇状物类作文,使观察方法得到了迁移。
2.引导观察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课间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观察运动会、文娱会、班级主题活动等学校常规性的集体活动;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如写作《校运会上精彩的瞬间》。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锻炼了观察能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3.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我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只有全面地了解社会,才会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倾吐出来的话语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洋溢出生活的气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如观察、写作《路边养蜂人》、《宿迁的风俗》等。
(二)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1.画一画,再现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的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专题《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只自己熟悉的小鸟。虽然有的同学画得不是很好,不过还是有模有形的。
在教学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
2.做一做,激发探索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学习完语文实践活动——动手做一份校报校刊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每一个人亲自动手做一份关于《语文园地》的手抄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养一养,体会特征
初中语文中有许多状物课文,在作业布置中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开展养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得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我结合一些课文,养小蝌蚪、蚕、观察种子发芽,学生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操作性作业完成的过程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完成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
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设计演一演的实践性作业。如教学完《变色龙》一课,让学生按家庭住址自由组合,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变色龙》课本剧时,他们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分工合作,3 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揣摩得相当到位。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2. 辩一辩,培养辩论习惯
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认为是反映了语文的整体素质。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后,我留了一道辩论题,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否还愿意做范进呢?这一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深读课文,在深度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的含义清晰地表述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议更有说服力。
3.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
说一说是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设计的。这种作业设计往往将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说一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中学语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检验。如上完八(上)第六单元演讲后,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训练。
(四)阅读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语文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早成定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课文《孔乙己》,可以推荐《呐喊》;学了《范进中举》,可以推荐《儒林外史》;学了《山市》,引导看《聊斋志异》;学了《白杨礼赞》,引导学生看《见闻杂记》„„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①名篇名句摘记。教材中如《海燕》、《纪念白求恩》、《陋室铭》、《错过》等名家名篇欣赏并摘录。课内佳作不少,课外更是众多。可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名段,并摘录到“读书摘抄本”上。
②写读书心得体会。对有思想内涵的课内外作品,可指导写读书心得笔记,使之理解得更深入全面。如阅读《有的人》后写《有的人》读后感。
③尝试写不同类型的作文等。尝试写诸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龟兔赛跑》新编。
(五)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①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如到敬老院、桔园参观。②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如黄复生故居的文化底蕴。③仿照课文,运用实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如写《龙市河的今与夕》。④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如为校运会拟写一篇新闻报道。
(六)查阅性作业:学会搜索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样的书里去找,教给他们使用工具书,并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籍,或鼓励他们运用网络查找资料。
①选择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从图书馆、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相关的图文资料,充实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如我在教学《故乡》之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有关“鲁迅”的知识,为更好地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② 确定主题,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和黑板报。
这些主题可以从课文中选择,如古诗集锦、名胜古迹、英雄人物、动物植物等,也可以从课外采集,如绿化家园、旅游见闻、科普常识、校园生活等,只要内容健康,编什么都可以。如专题手抄报《宿迁地名胜古迹》。
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二、自主性作业作业类型设计
(一)自主选择性作业
1、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
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 5 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
比如《绿》的作业设计:A类背诵课文《绿》;B类背诵课文《绿》,并摘抄其中的比喻句;C类背诵《绿》一文,并读一读《囚绿记》想一想这两位作者对待绿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一组作业,有难有易,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2、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数量
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也就不一样。因此在作业量方面,也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量。比如抄写课后生字词这项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任意写几遍,只要达到会默写就可以了。学生为了达到少写的目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从而有效地训练了记忆能力;而为了达到会写的目的,学生会自觉采取更巧妙的方法,从而提高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不仅如此,这样也使得这一类作业不再枯燥,使完成作业的过程充满了激情。
3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
除了可以让学生对作业的难度、量度进行自主选择外,对于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以此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才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松鼠》设计的作业: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业认真完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2)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松鼠的外形;(3)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家的小动物的短文;(4)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5)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读、画、写、抄、查、”等多种形式,既给爱画、爱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本领的空间,又为爱探索、爱讲故事的同学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学生自主设计性作业
1、课内自主作业的设计
为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适量的课内作业显然很必要。课内自主作业的设计应包含基础题、能力题、拓展提高题等几种类型。基础题在作业总量中应占60%以上。如生字词默写、要求背诵的课文的背诵与默写等。能力题在作业总量中占30%以上,如仿写、看图说话、修改病句等。拓展题应占习题总量的10%左右。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要求学生续写一个结尾。学习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改写为一篇记叙文。由于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6 学习习惯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体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2、课外作业的自主设计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注重作业的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既要与学科内容、课内知识相联系,又要结合社会实际;既要动口、动眼,又要动手、动脑;既能增加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既能激发求知的欲望,又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1)积累成语或名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几千年发展长河中磨砺出的璧玉,是汉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瑰宝,学好成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语言的凝练程度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受到思想上、精神上的熏陶感染,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会获得有益的启迪。另外,学习名言警句,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立志高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认真阅读课外优美语段。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更是要求突出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我强调投入的阅读,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或吟哦讽诵,或摘抄评论;也可以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优秀作品推荐,开展读书竞赛等小组读书活动,;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交流。学生在各种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受到的教育既是自觉的也是最有效的,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交流,不仅组织方便、目标明确,而且意义丰富。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思维力,还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班风、优良学风的形成。
(4)经常认真地收听、收看或网上浏览新闻报道。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时代的舞台,了解时事,当然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失去了时代性语文学习也就无人文性可谈,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我应当鼓励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将来成长为既有知识有能爱国的有用人才作好准备。
(5)坚持每天写日记。日记是锻炼写作的绝好形式,已经得到众多名家的首肯。魏书生说“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三年初中一千多篇日记。”通过开展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写、读、评的能力。同时,学生会 7 在写、读、评日记中总结反思一天学习得失,获得生活感悟,优化学习过程,调整好心态,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3、作文的自主设计
(1)自主设计文题
作文拟题要与作文内容珠联璧合,题目要能反映作文的内容。这是拟题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a、题目要贴切,b、题目要简练,简短精炼,c、题目要生动,要新鲜、独特、醒目,(2)自主设计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a、自主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头。
b、自主设计一个精当的结尾。
(3)自主设计作文的结构提纲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
(4)自主设计作文的体裁
同样一个题目,诗人会写成一首诗,散文家会写成散文,评论家会大肆地评论一番。这就是说,同样的题材,可以有不一样的表达形式。除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还常用以下文体: a、日记、书信体。b、故事新编。c、戏剧。d、寓言、童话。e、散文f、小说
(5)自主设计作文的选材、构思、立意、语言
通过语文自主作业的类型及其内容设计的探索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三、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
(一)教学类作业设计
(1)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
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教师要突破传统语文的预习只是看生字读课文划层意的做法。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探究性作业。比如,我在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设计如下作业:让学生将阅读作品内容与阅读课本附录中有关作品时代背景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联系作品历史背景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对主人公形象有什么样的评价?这样的探 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答案求解由浅入深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领域变得十分开阔。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它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
课堂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本人当堂设计探究性作业:请同学写补写我的叔叔于勒的后半生的生活状况。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学生在探究性作业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课堂探究性作业还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变色龙》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3)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专题气象物候中的《古代诗词中的物候》后,因这四首诗从不同角度写了物候的,在结合平时开展的古诗文背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请学生到课外寻找描写物候的古诗并学习,并能体会这些诗各反应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物候以及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对诗句的理解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诗文。虽然每个同学画的画可能都不一样,但这正反映了孩子对古诗的各自的理解的不同,很好的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阅读量。
(二)平时积累类作业设计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要设计出周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教师还要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三)单元专题类作业
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关系的探究》《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等,目的在于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作业,至于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字数和质量另当评价。
(四)学期综合探究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探究类作业,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社会热点调查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生们怎样过假期生活”、、“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类探究作业设计,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确定实验班级为初二(1)班,初二(2)班为对比班
(二)实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下一步作业类型和内容的设计作铺垫。
2、操作观察法:针对作业现状,制定具体操作措施,使之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随机修改操作步骤。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6月)
1、调查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
2、总结课题作业现状。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明确任务。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09年10月)
1、经过思考、探索,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1)确定实验班级为初二(1)班,初二(2)班为对比班
(2)研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形式及内容
(a)实践性作业设计;(b)自主性作业设计;(c)探究性作业作业设计
2、及时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作业设计的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09 年 11 月— 2010年 2 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论文。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 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在实践中设计作业类型和内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以当代的智力理论为参照,作业的目的定位把握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之处。如作业强调生生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合作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人际关系智力是多元智力中的一种,它对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2、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作业则可以考虑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3、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地发展”的人,认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其中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调人的认识的能动性,认为主动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
5.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 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七、研究成效
教师方面:切实做好语文作业的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本人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本人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本人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等重要课改文献和现代教学理论及学习科学理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化。新课程观明确提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应把作业看成简单的抄抄写写,而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续和补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最佳条件。学生课前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读读、想想、写写、画画中学会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学科整合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等。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熟练地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去到课外获取新鲜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动手、手脑、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领悟得出结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本人始终坚持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反复实践、精心提炼,不仅有力的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年来,本人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断改进作业的设计,重建教学模式,来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3、本人已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本人自觉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和提高语文,使语文教育的视野大为拓宽,内容大为丰富。
学生方面:此次作业设计的研究虽然只经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我都感受到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语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了一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使学生爱做、愿做语 文作业,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也正是课改所要追求的作业的实效性。
2、创新的作业层出不穷。自从开展各类实践作业以后,传统的学生作业,离不开写生字、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千篇一律的机械抄写作业。学生的作业一改往日的旧面孔,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表达活泼,语言优美。单说实践作业的内容就有:自创诗社、创新画画、社会调查、参观游览、劳动实践、社区活动、科学小实验、奇妙动植物、生活体验等十几项。并且各人对实践的体验各不相同,各人的表达方式也都有区别,一个班级的作业看完以后,给人的感觉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新意。
3、培养了个性化作业。如学习专题《水浒》,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梁山好汉的绰号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这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是实践赋予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是良好的作业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些查阅资料、观察事物、实验操作、课本剧表演,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合作与鼓励,大家出谋献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有时家长当助手,出难题,学生热情高涨。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可合作。
5、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些良好作业设计是集观察、调查、参观、游览、实验、阅读、口语交际、讨论、交流、评点于一体的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很有益处。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观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八、讨论与思考
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加之本人认识的局限性,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主观因素
1、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花样百出,品种繁多,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比如自主设计作文的文体的作业,学生构思不同,就会呈上不同体裁的作文,教师就不能用相同的文体的标准来衡量。
2、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作业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真正让作业成为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还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很好的显现出来
3、有时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会比较“随意”,缺少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使得一些开放性作业给学生带来了盲目性,同时也给教师自己的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客观因素
1、本课题实验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因课题涉及一个崭新的教育命题,所以受到过程复杂与效果滞后和隐蔽等条件的制约,要精确好的作业设计会优化教育教学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2、“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是摆在本人面前的一个重要具体问题。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本人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我提倡这种新的“作业观”,并不是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事实上,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样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要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创新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进行的作业设计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我大家来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其龙:《面临21世纪到来德国教育家在思考什么》
2、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江西教育》
3、陈剑华:《中学生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的思考》----《上海教育》
4、李欣:《作业的设计》----中学语文网
5、陈剑华:《中学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的思考》——《上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