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体育局局长)
期待已久的全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首先,我代表市体育局和全市体育战线的同志,对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市体育战线和教育战线的同志共议体教结合,共商加强学校体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快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大计,使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我就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体教结合工作的简要回顾和现状分析
自1999年以来,中央、省委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安徽省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管理办法》、《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意见》、《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共马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也颁发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新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体教结合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由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确立了体教结合,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用,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 的指导思想。体教两家也召开了联席会议,在体教结合的一些根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体教结合是搞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999年,根据《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我省先后命名安工大附中、市师范附小、湖东路一小、当涂县团结街小学4所中小学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2年我们对开展业余训练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规模、结构和项目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保证“两操两课一活动”和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生源、师资、设施、条件,先后批准市六中(田径)、十三中(田径)、红星中学(篮球)、二十二中(乒乓球)、山南小学(篮球)、、慈湖二小(足球)、幸福路小学(篮球)7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年对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创建了市、县两级青少年俱乐部,全年参加活动青少年达到20万人次以上。~年命名安工大附中为马鞍山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青少年宫为马鞍山市青少年武术后备人才基地。为探索解决优秀运动员出路问题,我市体育运动学校尝试与市工贸技师学院联合招生、联合办学。体教两家注重抓好学校常规体育活动,每年都联合举办中小学生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五项常规比赛和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还积极沟通,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等问题。这些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训练组织形成了以青少年体校为主渠道,以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为基础的青少年训练体系,形成我市体教结合的雏形,也培养出一大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员。在南京全国十运会上,我市二十二中输送的运动员李臻,连续夺得男子皮艇赛3枚金牌,创安徽省个人获全运会金牌总数历史最高记录,令全市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经过几年的努力,体育与教育部门初步形成了定期研究工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不断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明显改善,学校体育活动日益活跃。~年10月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4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和7所市级(普通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要求申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中小学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年,省田径运动队正式与安工大合办高水平运动队。事实证明,体教结合为培养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学习和训练体系的体教结合方式,是加强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观念、培养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必由之路。
虽然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在体教两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说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体教结合工作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先进市相比,差距较大;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项目布局不合理;年龄衔接、队伍衔接的机制没有形成;学校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县级青少年训练力度不强,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匮乏;人才引进、人才保障、梯队建设及~员的招生、管理等问题上政策不完善;思想还不够解放,认识还不够统一,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如何建立适应我市后备人才整体发展需要,纵向衔接合理,横向联合紧密,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等问题,都需要体教两家在今后的合作中积极探索解决和完善。
二、充分认识做好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
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我市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开发体育的多元功能,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服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市体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市竞技体育实行的是学校体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体育中专班三级训练体制,这种相对独立封闭的体制与普通教育严重分离,其弊端更是日渐凸现;选拔运动员的路子越来越窄,训练与文化教学脱节,运动员就业难等,特别是运动员训练与普通教育相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青少年的系统文化学习为代价,这不但使体育后备人才越来越匮乏,影响了我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造成运动员出口难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走出围城,实行体育和教育的战略结合。
1、体教结合具有“双赢型”的共同目标。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发展和改革都是紧紧围绕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目标进行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体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的战略重点是从青少年抓起,从中小学抓起,这给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确立了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同目标。多年实践经验也证明,体育与教育系统在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上是一体化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鱼水关系。是相互依托、互相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的“双赢”关系。
2、体教结合能够实现“双赢型”的资源配置。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体育和教育部门各有自己的优势。教育系统有生源优势,各个年龄层次人才容量大、质量高,文化教育优势,教学优势,管理优势,财物优势和普及体育的优势。体育系统有专业技术人才优势、训练场地优势、组织训练和竞赛的优势。体教结合就是把两个系统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用”,使有限的人才物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有利于实现年龄梯队、训练内容、文化学习的衔接,有利于运动员的训练、文化教育、就学就业等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培养,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更丰厚的土壤。
3、体教结合可以实现“双赢型”的办学目标。青少年、儿童是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的培养对象,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和源头,也是一条龙业余训练的起点。体教结合可以从更高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总结推广许多学校抓业余体育训练的经验,将业余层次的运动训练逐步向学校过渡,依托教育系统,按照教育规律和竞技体育规律,建立起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体育、体育特色学校(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中心环节的“一条龙”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体系。只有实行体教结合,业余训练才能有生长土壤,才能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基础,才有希望结出丰硕成果。
三、主动配合,狠抓落实,开创体教结合工作新局面
体教结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体育、教育部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互动联办方式克服两个管理部门、两个操作系统的体制障碍,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从软性管理任务到刚性目标任务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的转变,特别要注重强化领导管理机制和健全“一条龙”业余训练管理体系。
1、建立一体化的领导体制
这次会议成立了市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体教结合”的指导、协调工作,体教两家还将建立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学校体育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部门的指导”的规定,体育与教育部门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条件下,建立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体教结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宏观上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指导。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体育部门主要负责专业训练、训练设施器材的保证;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文化教育、学籍管理和体育普及;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定期联席会议和定期检查评估制度,真正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评估、统一奖惩,充分运用竞赛、经济和政策杠杆的作用,真正实现对体教结合工作的一体化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体育部门还要主动与教育部门一道,积极争取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与其他兄弟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体教结合工作健康、快速地推进搭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2、建立一条龙业余训练管理网络
在建立“一条龙”训练体系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积极创办体育特色学校(班)、青少年俱乐部。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现有的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班)的扶持,有师资、设施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办体育特色学校,普通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项目特色班。市教育局、体育局要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形成分布科学、衔接有序、渠道疏通、特色明显的体育项目网络。体育特色学校(班)由体育、教育部门两家联合审批挂牌。定期召开开展体育特色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加强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班)建设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将部分项目下放到一些重点学校,创办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建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一条龙”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二是抓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要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推动学校体育、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传统项目学校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建立一个训练队,参加一、二个比赛,而是要着重抓好一个传统项目,形成品牌特色,搞好普及,扩大初级层次的训练面,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这个项目的训练,以传统项目带动提高整个学校的体育水平。真正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源头。明年,要根据“一条龙”培养训练体系的要求,重点抓好体育传统项目的合理布局和衔接工作。
三是抓好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体育局要主动介入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课质量、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体育系统要把优秀教练派到学校带队训练,同时打开大门积极吸纳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到运动队任教,实行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双向交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训练水平不断提高。体育部门还将组织体育师资培训班,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体、教两家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长期坚持青少年训练的积极性。
四是统一优化项目布局,打造“品牌型”项目。按照“加强基础项目,巩固优势项目,发展强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打造精品项目”的培养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体育系统的各级体校、业余体校项目和设置在教育系统的学校体育训练项目进行优化,以省里的重点项目和基础项目为主,突出优势项目,力求出精品。如根据我市特点,将水上、击剑、蹦床、乒乓球、田径等项目,逐步打造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品牌。在布局学校体育训练项目网络时,对有师资、有设施条件、有体育特色项目、有积极性的学校应积极扶持创办省市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五是统一招生选材标准,形成层层衔接的人才链。建立选材一体化、育才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是“体教结合”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体育和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对体育特色学校(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点项目训练点的招生选材标准,由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组成选材小组,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材、科学选材,在各个层次的学校中,根据科学选材的标准选择有潜力、有希望的体育苗子,加以培养,形成一体化的选材机制。同时,在育才上逐步建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互相衔接、互相配套的一条龙培养体系,保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及时得到发现和系统化训练,并完善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机制,力争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六是正确处理好竞赛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竞赛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措施。在竞赛与训练的关系上,要体现出竞赛为训练服务,为发现和培养人才服务的原则,既不能“重赛轻练”、“以赛代练’,又不能赛事过多、过滥、质量不高,甚至赛事安排与训练严重脱节。各项目的特点不同,要研究制定符合青少年人才培养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竞赛制度。青少年比赛时间尽量放在寒暑假或假节日进行,尽量减少影响正常文化课学习时间,力求做到赛训与文化学习两不误。加大赛风赛纪整治力度,提高竞赛质量,把着力点放在扎扎实实训练上,放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上。在竞赛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关系上,体教结合一大优势就是有利于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解决。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需要,在建立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学训结合的方针,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彻底改变只管运动训练、不管文化学习,讲运动成绩、不讲文化学习,文武脱节的现象。在坚持系统化运动训练的同时,都应把文化课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各项目教练员既管竞赛训练,又要管文化课学习,赛前抓学习、赛后抓补习。对从事重点项目业余训练中小学生,要安排有责任心、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所在班级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不仅为升学就业创造好条件,还会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四、建立体教结合工作保障机制
新的体教结合体制运行,要求有相关政策与之配套,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政策研究,共同制定体教结合工作中的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训练、学籍管理、文化学习,体育师资(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考核奖惩等政策,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
1、制定招收~员上学的优惠政策。取得省级比赛前三名和二级运动员,可按当年最低录取控制文化分数降低一定比例由学校择优录取。省市示范学校要有保证招收体育特长生的计划。放宽优秀体育特长生的入学、转学条件,对于特殊人才,可采取特招直升、降低分数线办法入学,减免学费。针对特长生,学校要采取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措施,确保~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对市业余体校的在训运动员,下午两节课后和节假日要保证其训练时间。
2、建立有利于体教结合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制定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评估、资助、奖励办法,调动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积极性,调动从事青少年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和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益,鼓励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竞赛的杠杆作用,体教两家共同建立新的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制度,改革和完善市级青少年比赛、中小~动会竞赛办法。三是将“体教结合”工作纳入政府对体育、教育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定期组织全市“体教结合”工作总结交流会,加大指导、评估、督查力度,对“体教结合”工作成绩突出的区县体育、教育部门、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借鉴全民健身路径的拼盘政策。从体育经费、彩票公益金、教育经费等方面抽调一部分,省里奖励一部分,区县财政专项扶持一分,家庭、社会赞助一部分,大家一起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同志们,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优秀 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和省运会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为国为省为市争光,实现“全运争金、奥运争光”的战略目标,是我市竞技体育工作的紧迫课题。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是我市体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课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继承前几年体教结合工作经验教训,进一步创新观念、拓宽思路、完善体制、激活机制、丰富内涵,加快构建体教结合培养奥运后备人才的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奋力崛起、富民强市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副市长)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体教结合”工作会议,推进我市的“体教结合”工作,这是我市体育、教育工作上的一件大事。刚才,陈春林、施智蔚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各个层面对体教结合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市体育局桂声民、市教育局郭应曾同志也分别对今后的工作作出了部署。下面,我再谈三点意见。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体教结合是近年来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从战略高度确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共发展的新思路,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和重要育人模式。它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教结合是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这一思想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学校教育要以充分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就是教育者必须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从体育来说,就是要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保护和发展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它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体育不仅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这种教育本身就包含创新和实践的因素、脑力和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体育的作用是独特的,无可替代。为使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培养,我市教育系统近年来创办了各类特色学校、特色班,其中包括体育传统学校、体育特色班。加强体教结合,使体育和教育部门的有限资源得到整合,优势互补,可以使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体育教育,使他们的体育专长有较快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体教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xx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新世纪我国国际竞争力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质是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根本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体育在促进人体正常、协调、匀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方面具有美学的功能;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自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体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体教结合将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扩大学校体育的工作面,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开展,使学校形成生机勃勃的体育氛围,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体教结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主要依靠体育部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青少年训练模式遇到了许多新挑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长不让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学生从事竞技体育训练,寻求别的成才之路,导致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来源萎缩,训练质量下降,尖子运动员十分缺乏。竞技体育要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彻底改变现在的旧体制,努力探索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新途径。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既是体育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中小学校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这个大的基础。加强体教结合,既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又能使体育后备人才得到全面发展,真正造就出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
二、密切配合,互动双羸,努力形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
这次会上,提交大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用”的原则,体现了“体教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规律。体育和教育部门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各有优势和特长。教育部门有生源的优势,有思想教育、文化教学、管理、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优势;体育部门有体育专业技术、教练、场地设施、组织高水平专项训练和竞赛组织方面的优势。“十六字”原则,就是要充分调动体、教两部门全方位结合的积极性,把原来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共同培养人才的优势挖掘出来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资源配置优化,发挥更大的效能,建立我市青少年训练体制新的平台,发现、选拔、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更多的金牌运动员,为国为省为市争光。
(一)加强合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
体育、教育部门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是做好“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基础。在“体教结合”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树立“大体育观”,切实转变观念,自觉打破部门所有、行业界限、地区类别等影响资源配置的旧观念。要排除这些东西,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需要,群众喜欢,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就不要说是哪个部门,该由谁来做,由谁来管。“不求所有,只求所在”。这个观念转变得好,做起工作来就会很洒脱。作为体育、教育部门的领导来讲,更需要在认识上提到“大体育观”、“大教育观”的高度上来,自觉地搞好体、教两部门的配合,尤其是体育部门的同志更要主动。两家共同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竞赛制度和体育特长生的优惠政策方面要多研究、多出台好的政策。目前,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已建立了“体教结合”工作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体教结合”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次会上,宣告成立全市“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体教两家还要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和分工,在如何加强结合上下功夫,完善部门领导定期会商制度和业务工作联系制度等等,使“体教结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检查评估,统一表彰奖励。体育、教育部门还要主动地与社会各界、与其他兄弟部门广泛沟通,取得更多的支持、配合,齐抓共管,为“体教结合”工作健康、快速地推进搭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二)互动双羸,建立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
实施“体教结合”,就是把青少年儿童训练纳入体、教两家共同管理,共同创建青少年训练网络,形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相衔接的“一条龙”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目前,我市体教结合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天会上介绍的这些经验都是个别的,都还分散在点上,没有串成线。所以还需要在宏观、微观上,在事业、行政上,在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中,把体教结合工作更好地串起来,要在贯彻落实上进一步下功夫。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培养环境。运动员的成长是长期培养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培养环境,培养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运动员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区县以及学校、运动员、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在领导体制上,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的联席会议制度。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学校作为载体和主体,要研究如何创造条件,通过激励和有效措施把优秀运动员培养出来。从这个角度讲,以下几个问题要作重点研究,首先是运动员的选材问题。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齐体育教师,按照国家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配齐体育设施。要开足体育课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个学生选学一至二项体育特长。组建~队,开展经常性的课余锻炼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和发现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要主动对一些体育人才因材施教,并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他们文化教育的最佳途径。在他们升学时,要争取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考进大学,用足加分优惠政策,但主要还得靠他们自己。对取得突出荣誉和成绩的运动员,给予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其次是运动员的出路问题。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比较短的,退役后还要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出路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就会的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员行列中。在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方面,教育部门应该投入专项经费,对~员因材施教。第三是为中小学校配备高水平教练员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中小学体育教师直接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并输送到市队、省队是有难度的,在这方面,体育局要主动为学校提供信息、提供人才,在为学校配备高水平教练员上要舍得投入,体育、教育部门要创造条件为体育教师和专职教练员交流互动提供平台,例如,体育教师可以评聘教练员职务,教练员到学校执教可以评聘教师职称等。只有这样,再加上体育设施的配备和体育人才出口的畅通,才能激励体育后备人才持续参加体育训练,才能培养出优秀体育人才。
(四)创新市场运作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体育市场化、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新一轮体教结合工作中,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进一步调动社会各行业举办体育事业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青少年赛事的运作上,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大胆探索,进行系统的市场运作和开发。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著名体育品牌希望打入我市市场的心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关注和参与本市青少年赛事,从而提高青少年赛事的整体质量。要加大资金投入。考虑由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牵头,大家设点拼盘,比如从彩票投入、教育经费等方面抽调一部分,另外区县财政也可以投入一部分,再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名流人士募集一部分,一大家一起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同时,要使用好这些经费。比如哪些学校常年承办训练、比赛,那么在改造学校体育设施时就应该多投入一些;又如探索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培养~员;再如优秀教练员的聘任也要舍得投入等。
同志们,体育、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推进我市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开发体育、教育的多元功能,为我市奋力崛起、富民强市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市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市委、市政府1999年、~年先后制定下发《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这次还将制定下发《马鞍山市体教结合工作意见》,为我们新时期加强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奋力崛起,乘势而上,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开创我市体育、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区政府在这里召开“体教结合”会议,推进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这是我区体育、教育工作上的一件大事。刚才,孙峰副区长就下一步如何开展“体教结合”工作作了明确部署,体育局的领导、区政府的王采顾问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会后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谈2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
“体教结合”工作的试点最早出现在上海,其内涵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培训结合起来,构建起以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为依托,以体育特长生为基础,以培养体育人才、增强青少年体质为目标,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体教结合”机制,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实际上,我区在这方面很早就作出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我们再次强调,是因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体教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和国民体质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举力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并明确学校体育为群众性体育的4个发展重点之一。实行体教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工作,有利于推进我区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城区综合实力,并培养出一支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为国增光。
二是进一步增强我区教育工作特色,建设教育强区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灵魂,任何工作都贵在创新。体教结合是我区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多年来已培养出一批尖子运动员,当中不乏xiexiebang.com冠军。我们一定要巩固好这个教育特色,为建设荔湾教育强区增添新的光采。
三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需要。青少年是我们祖国和荔湾的未来,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许多学校都有良好的体育设施,体校则拥有经验丰富的教练,通过开展体教结合,有利于加强资源共享,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益,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栋梁。
四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需要。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体教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综合功能,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端正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体教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努力把“体教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体教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除了教育、体育部门外,财政、科技、卫生、宣传、规划和建设政等部门和各街道也要wenmi114.com“体教结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做好配合。教育和体育部门作为“体教结合”工作的主力军,要根据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制定细化的工作方案,加强联系沟通,合理调整好项目结构和布局,突出我区的体育优势,健全“一条龙”培训网络,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区财政部门要wenmi114.com“体教结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区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教育、体育部门开展“体教结合”课题的研究,探索科学训练的路子,提高成才率;规划和建设政部门要在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配合,努力扩大体育场地面积;区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我区“体教结合”工作的成绩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区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优秀体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各街道要wenmi114.com“体教结合”纳入社区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辖内单位的积极性和场地资源,协助教育和体育部门wenmi114.com这项工作开展好。
同志们,新的世纪不仅是科技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民族整体素质的竞争。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扎实推进,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区的体育事业发展wenmi114.com上一层楼。
第四篇: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区政府在这里召开”体教结合”会议,推进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这是我区体育、教育工作上的一件大事。刚才,孙峰副区长就下一步如何开展”体教结合”工作作了明确部署,市体育局的领导、区政府的王采顾问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会后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谈2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体教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
”体教结合”工作的试点最早出现在上海市,其内涵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培训结合起来,构建起以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为依托,以体育特长生为基础,以培养体育人才、增强青少年体质为目标,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体教结合”机制,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实际上,我区在这方面很早就作出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我们再次强调,是因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体教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和国民体质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今年8月,中共中央、xx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举力~年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并明确学校体育为群众性体育的4个发展重点之一。实行体教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工作,有利于推进我区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高城区综合实力,并培养出一支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为国增光。
二是进一步增强我区教育工作特色,建设教育强区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灵魂,任何工作都贵在创新。体教结合是我区教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多年来已培养出一批尖子运动员,当中不乏全国冠军。我们一定要巩固好这个教育特色,为建设荔湾教育强区增添新的光采。
三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需要。青少年是我们祖国和荔湾的未来,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许多学校都有良好的体育设施,体校则拥有经验丰富的教练,通过开展体教结合,有利于加强资源共享,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益,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栋梁。
四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需要。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体教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综合功能,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端正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体教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努力把”体教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体教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除了教育、体育部门外,财政、科技、卫生、宣传、规划和建设市政等部门和各街道也要将”体教结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做好配合。教育和体育部门作为”体教结合”工作的主力军,要根据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制定细化的工作方案,加强联系沟通,合理调整好项目结构和布局,突出我区的体育优势,健全”一条龙”培训网络,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区财政部门要将”体教结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区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教育、体育部门开展”体教结合”课题的研究,探索科学训练的路子,提高成才率;规划和建设市政部门要在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配合,努力扩大体育场地面积;区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我区”体教结合”工作的成绩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区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优秀体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各街道要将”体教结合”纳入社区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辖内单位的积极性和场地资源,协助教育和体育部门将这项工作开展好。
同志们,新的世纪不仅是科技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民族整体素质的竞争。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扎实推进,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将上一层楼。
第五篇:文教体局局长在张村学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张村学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金牛送丰年,瑞虎迎新春。新春伊始,张村学区在这里隆重召开全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共商张村乡教育发展大计,安排部署2010年的教育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县文教体局向张村乡教育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这次教育工作会上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慰问并致以崇高敬意!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已经过去的2009年时临漳县教育改革发展取的丰硕成果的一年,这一年来,全县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县教职员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教育工作蒸蒸日上,蓄势待发,各类教育呈现良好健康发展态势。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规范,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不断深化,广大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上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2009年省教育督导评估,我县顺利通过验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得益于全县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
张村学区在全县具有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理应是临漳教育的窗口。张村学区十分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思想解放、观念超前、勇于创新,敢于在学校的布局规划、办学规模、管理模式、经费投入等方面东大手笔,做好文章。张村学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更加协调;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成绩突出、效果显著,教师精神状态良好,积极向上,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张村学区取得的上述成绩,离不开张村乡党委、政府这一坚强后盾,是全乡辛勤的教职工刻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教委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同志们,在分享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张村学区教育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去年发生在张村中学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血的教训。另外,教师队伍在质和量上还存在不足,教学质量还有待大面积提高,学校办学特色不够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够鲜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张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看到希望,要充满信心。新形势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待遇越来越好;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素质越来越高,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支撑着张村学区教育的辉煌事业。为此,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看到希望,看到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振奋精神、鼓足信心、奋力拼搏,努力推进张村学区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繁花虽好藏千岁,美景耐看在新春。2010年是张村学区教育大发展之年,希望你们在新时期有新目标、新状态、新作为、新成绩。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特色是学校的灵魂”的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定位学校个性,积极熔炼学校品牌,打造学校特色,塑造名师名校,打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张村学区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同时要求全乡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敬业奉献、塑造形象,成为优秀教师的代表,爱岗敬业的奉献者,课程改革的领航者,师风师德的示范者。同时也要求各中小学校严谨办学、奖优
罚劣、碰硬较真,让优秀的教师有奔头,让肯干的教师有想头,让年轻的教师有盼头。
同志们,这次教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张村学区又一次吹响了教育发展的进军号角。方向既定,目标已明。需要的是同志们以最足的干劲,最旺的精力,最大的激情,最优的成绩,足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谱写张村学区诚信和谐教育新篇章。
最后,祝全乡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进步!
谢谢大家!
2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