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写作业
(一)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好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化,反复的训练而形成的。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构筑快乐从容(轻松)的学习生活呢!我们今天想就“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与大家一起做一下探讨。
1.帮孩子端正态度
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每天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是他必须要做到的,是他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职责,就像爸爸妈..
妈每天上班时都要尽心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一样,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家长还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掌握好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业好,成绩就会出色。)
2.努力提高孩子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但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自觉性较差,于是他们每天做作业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对于这类孩子出现的作业问题,父母应当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办法改变孩子对学习是“大人逼我学”的状态,要让孩子能够变成“我爱学”、“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如:口算)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父母应当教会和督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处理每天的作业,比如,学校里的作业要抓紧,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就不要都带回家里;放学后不要先去玩个够,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时才去做作业;做作业前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具(胶带、水彩笔、白纸、书本等),不要等到用的时候再临时去找;在做作业时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后再动笔,不要做了之后才发现题目搞错了或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去做;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绕过去,先做其它会做的题,不要就停在那里无谓地消耗时间。
*4.一心一意做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在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去打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
5、不要陪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写作业时陪在一旁,这可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不仅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耽误了,而且实际效果也不理想。陪孩子写作业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有的孩子每写一道题就问家长“对不对”,或者作业稍有难度就不愿动脑问家长“怎么做”,有的孩子则是家长陪在一旁时表现还不错,可家长若有事不陪时作业则一塌糊涂;陪孩子写作业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有的孩子可能认为父母在一旁是在“盯着”自己,是在“监视”自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个性较强的孩子会因此而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是对抗行为。
6适当帮助孩子作业
有的孩子学习上的欠帐太多,很多作业根本就不会做,做作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挡在前面,他们对写作业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很害怕写作业,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当耐心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只好由家长在家里给及时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欠帐,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遇上一些拓展作业,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上网或翻阅一些资料,并帮助他从一大堆的介绍中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阅读、讲解。从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他在参与或目睹家长搜寻资料的过程中,知道了如何去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为孩子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7.先复习后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完成作业的好坏是建立在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知识没掌握、所学的内容没有消化和理解,作业自然就就做不好,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先看书和参考资料,复习完了之后再动笔写作业,而不要图省事,回到家抓起笔就写。在一年级孩子的作业中,默写是绝对的重头戏,再好的学生倘若复习这一关没做好的话,很难保证质量。复习时,可让孩子先有感情的将课文朗读一遍,这既是一种复习(在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展示,也是一种检验(家长可从孩子的朗读中了解到孩子的习得、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适度调控)。然后是对当天要默的字词进行认读(拼读、书空、回顾课堂中习得的好方法)。接下去便是默写,默写方法很多:听默法、自录自默法、注音默写法、背默法„„
*8.经常检查孩子作业
对于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即使自己的时间再紧张,每周也要至少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次。一年级孩子家长更需要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认真不认真,知识掌握的牢不牢,有没有学习困难等等,都可以从孩子的作业中有所反映;第二,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是孩子,有些时候他是无法管好自己的,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家长能够不时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就会使孩子在无形中有个压力感,他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孩子的作业有没有丢落的现象,孩子的作业能否及时完成,孩子的作业是否工整,孩子作业的错误率高不高,等等。适度的肯定、些须的建议会成为激发孩子认真作业的动力。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学习独立性的培养,主张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自己对自己的作业负责。这一想法是很有预见的,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要求未免过高。这其实是由这一年龄段孩子先入为主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通常在完成作业后,都有一种自豪感,渴望得到肯定表扬,他们不太愿意去质疑自己的作业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作业。这时,我们家长便有责任帮助他找出问题,让他改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不能以家长主观的意见来决断,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打开书本进行字词的一一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样一来,既帮助孩子检查了作业,同时也对他进行了作业检查方法的示范,为孩子今后独立检查作业做好了准备。在前
一种方法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可采取半独立的检查方式:告诉让孩子,他已具备了自我检查作业的能力,现在可以自己检查作业了,做学习的小主人了。每天做完作业后,小朋友先自己检查作业,再由家长复查一遍,如全部正确,便可以给予一定的积分,一个阶段后予以奖励。
口头作业的检查更是不容忽视,可采用终极汇报的形式。
关注孩子的课本,上面是否留下了听课的痕迹。“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教师会针对关键词语进行圈划补充。孩子书本上留下的痕迹,往往是他听课效果的一种写照。(如何来看待记笔记。)
9. 注意劳逸结合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这时如果让孩子适当的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一般来说,小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1小时。
10.加强能力训练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业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灵活、手和眼的协调一致等,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从而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其视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课余活动如篮球投篮、打乒乓球、剪纸、走迷宫、跳绳、滑冰等。
*
11、学业用品的归置
完成功课的最后一步是整理学习用品,将各学科的书及作业本全部放回书包中的指定区域。检查文具(笔是否削尖、橡皮与尺是否归位、两块垫班板是.....
否已从作业本抽出。)检查生活用品(手帕、水壶、抹布、绿领巾)既是为明天的学习做准备,也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是一种自我服务的情感体验。
第二篇: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写作业?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提起孩子做作业就头痛。确实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在他们细小的心灵里,往往没有责任感。因此,他们常常敷衍了事。指导孩子做作业便成为父母的日常工作了。在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请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陪读”。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这样做可以理解,但这种“陪读”会引起孩子的紧张,不利于学习。
二忌“指指点点”。有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觉作业有误或不会做时,马上就指出来,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忌,“代劳”。有些家长怕孩子累着,常常代替孩子做作业。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一些打根基的内容,父母的代劳削弱了这种根基。
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做作业呢?
第一,应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对于低了,父母可以多花些时间进行指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要缩短。
第三,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让孩子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住错误,以免下次再犯。
第四,遇上难题家长指导时要注意分寸。可以采取分步法,即家长先给予提示,让孩子思考正面如何做。当孩子弄懂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让他巩固。
第三篇:孩子写作业
1.孩子正在写作业时,您在干什么?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2.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不专心,该睡觉了,作业却没写完。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训斥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看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一些后果。)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3.孩子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也不写作业,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4.孩子作业写得潦草,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得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甚至气的把孩子的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5.孩子考试不及格,您看到成绩单后怎么做?
[错误做法]:训斥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人家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6.家长会上,老师告孩子状、您挨老师批评了,回到家中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会给你惊喜的哦!
7.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这时您该怎么做?
[错误做法]:当众训斥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8.孩子问了个问题,您不会,这时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地对孩子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也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9.孩子早上不起床,怎么叫都不起床,这时你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早点叫他起床
第四篇:孩子不写作业
不写作业的烦恼
小旺己最近总不写作业,老师总请家长,郭旺己实在是没办法了,带着儿子来找土地爷。希望土地爷能帮忙解决。
在土地庙见到了土地爷,郭旺己就把自己儿子如何不写作业,老师如何罚,家长如何打,都不见到效果的事,一五一十的和土地爷说了。
土地爷听完就乐了,对郭旺己说:“我知道了。”
又对小旺己说:“过来孩子,爷爷和你说几句话。”
小旺己:“嗯”了一声,满不在乎的走到土地爷面前,好歹对土地爷行了一个礼,又说了一声:“土地爷爷,您好。”
“小旺己,你爸爸讲的都是真的?”土地爷问道。
“啊,是真的。”小旺己用那种表情回答道。
“那好,爷爷有一笔账算不清楚,你能帮爷爷算一下吗?”土地爷问道。“行,帮您做事,还是没问题的。”小旺己拉长声音的回答道。
于是土地爷就在地上画了两个一样的圆形图,分别在两个圆圈里写了A、B,然后对小旺己说:“你看这两图一样吗?”
“一样。”小旺己回答道。
土地爷在写有A圆的外围连续扩大,相继有画了两个大圆圈。然后土地爷又问道:“小旺己,你这回看那个图大?”
“A图大。”小旺己回答道
听完小旺己的话,土地爷在A图里最小的圆圈里写到正常作业,第一个外圈写老师惩罚,第二个外圈写爸爸妈妈惩罚,最外写上坏孩子;在B图里写上正常作业,在B图圈外写上好孩子。写完之后,土地爷问:“小旺己,你明白了吗?”
“似乎明白了。”小旺己回答道。
这时土地爷对小旺己讲:“你每次不完成作业,老师会叫你补上,有时会加倍惩罚,还要请家长,爸爸妈妈还要说你,最后你不但要完成作业,而且是加倍的完成,还落一个坏孩子。你所谓的不完成作业只不过是,当时没完成,延时以后加倍完成,对吗?”
小旺己想了想说:“唉,也是。”
“小旺己,你算一下是当时完成划算,还是延时完成划算?”土地爷又问道。小旺己点点头说:“还是当时完成划算。”
“小旺己,人生好多事情都是如此,要多想一下。”土地爷说道。
“谢谢您,土地爷,我会记住您说的话。”小旺己恭敬的回答道。
郭旺己也露出会心的微笑。然后对土地爷说:“谢谢您老人家,我也受益不浅。”
然后郭旺己带着儿子和土地爷告辞回家了。
大家读后请深思!是不是我们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没有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五篇: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
A:认清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
点拨: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持久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者是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的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拨: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情趣点,再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而导致反作用。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后,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是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能自己背出来为止。
点拨: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误区三:亲子阅读就是认字。
点拨:专家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0-3岁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期的3-6岁的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
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该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B: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爸爸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这种在阅读过程中一对一的模式,最能培养孩子集中的注意力。而孩子又是最喜欢模仿家长行为的,家长参与的活动都会让孩子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在家长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家长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
在中国,给孩子讲故事的常常是女性,但是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家长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读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C:孩子的阅读时间多长为宜?
在孩子早期阅读的时间问题上,要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天晚上安排半小时左右,周末安排1小时的阅读较为合适。当然这不是死板规定,具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定。如果刚开始孩子静不下来,阅读时间为一二十分钟也行,慢慢来。如果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强,时间可以长一些。千万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不想读而家长又引导不了的时候,不能勉强一定要读完一篇故事或阅读多少时间,否则会扼杀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逃避行为和厌恶情绪。
2、每天阅读时间段安排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晚上8:00-8:30,家长就给孩子读故事。一两个月后,每到这个时间段孩子就会主动要家长读书给他听,从而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切忌阅读时间不固定,就是今天陪着读,明天一忙就不给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获得教育成效和形成习惯的。“不怕慢,只怕停”,只要每天坚持,时日一久,孩子的知识量和求知欲就会大幅提高。
D: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看书?
孩子喜欢看书,会让家长很开心。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好像不是很热衷听故事,而只是不断地翻书。你还没开始讲故事,他就已经翻过去了,这时,该怎么办呢?该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喜欢看书呢?
其实,孩子喜欢翻书,说明他已经对书产生了兴趣。孩子在阅读时,不只是靠视觉,也会靠听觉和触觉。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语言提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孩子对书中内容的关心和想听故事的渴望。例如,家长可以说“咦,这是一只小白兔呀?宝宝,我们来看看下一页是什么呢?”
2、用角色扮演来让孩子认同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家长可以说:“宝宝是强壮的老虎哥哥,不可以欺负小的老鼠弟弟哦!要跟朋友们团结友爱,朋友们才会喜欢你哦。”
3、巧设问题,让宝宝来猜一猜故事情节。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再让他猜下一个情节,猜猜书中角色的话语等。”
E: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电视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让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日本早期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过早就被家长往电视机前一放的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延缓。因为在电视面前,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电脑有些声称“人机互动”的学习软件大多是程式化的“你做得好极了!”,而只有家长才能够做到每次朗读的声调速度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而变化,才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眼神、表情,及时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进一步反应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感。
F: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通常,
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4、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专家们认为,在家里,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G: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这一来要求要求孩子放学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
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即使优秀的读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
孩子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的外部形式很感兴趣,可选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和儿童报刊等。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我们孩子阅读的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当名人小的时候》《丁丁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舒克和贝塔》《木偶奇遇记》《小猪稀里呼噜》《爱心树》《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
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相信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的。
第四,让孩子能坚持来读课外书籍。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要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一本一本地读的习惯。
二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要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下面,请您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您的答案为“是”,那您一定是一位称职的好家长:
1、您是否有时为孩子念故事书?
2、您是否曾邀请孩子把他读的书读给你听?
3、您是否和孩子讨论过他所读课外书的内容?
4、您的家庭是否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信大家在听了以上问题后,更加明白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做法。
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