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时间:2019-05-12 13:3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第一篇: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

近几年来,中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歪风,上阵的居然多是“娃娃兵”,中国的作家普遍少龄化。几岁的娃娃写写吃喝拉撒的事情,居然有出版商大捧特捧。十几岁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以自己幼稚的眼光看周围世界,装的是冷眼旁观少年老成,常常把美好的情感弄上些五花八门的颜色,写高衙内和西门庆大学生活若何若何,写潘金莲和几个男生有一腿之类的无聊事。这些奇思妙想,无非就是把张三的事迹改头换面,安置在李四头上,完全是文字垃圾。然而偏偏有人捧场,甚至有更多的怪异现象与之呼应,黄发绿眼,鼻洞胸花,据说这个就是他们称之为“个性”的东西。这群有“个性”的“花朵”、“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一路。三十多岁的自诩为“知名作家”的一部分文棍也摆开恶俗摇滚的架势,文字如同爆发的洪水,来势凶猛。《大话西游》、《大话慈禧》、《水煮三国》等等。让真正懂得文学作品真谛的人大跌眼镜。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同依旧徘徊在六七岁之间。东家的淘气小男生捉了条毛蛐,把西家的漂亮小女生吓哭了,旁观的看客很得意,仿佛是自己的胜利。东家小男生给西家小女生讲了个蛤蟆吃大灰狼的故事,小女生破涕为笑,看客们依旧围观不去,觉得故事发人深省,受益不浅。最得意的要数那个所谓的“知名作家”了,书的销路上去了,半个月来盈利六位数,家里的麻脸婆可以更新了。

真正给中国文学支撑门面的还是那些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师们。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走个楼梯一步三晃,廉颇老矣,不能饭食。以前靠观风赏月寻找创作灵感,如今只能饭后剔牙抠搜写作材料。心疲神衰,写的东西大都“想当年”,或者“老吾老”,英雄守旧,整个一尊入定的老和尚。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引领我们开步向前吗?

曾经看到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读后感觉十余篇文章都是一个主题,只是围绕同一个观点翻来覆去说,把前一章节拿来稍作改动。当时很纳闷,仔细翻阅该书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好家伙,这个作家很牛气,居然在短短半月就洋洋洒洒写了一本百万字的人生哲学,而且修改数遍。那个作家在每篇文章后都注明写作时间,大概想让读者觉得“真实,不抄袭”。但是不料被行家看个大洞穿。人生哲学这个深刻的话题,必须经过对生活的慎密思考和对生命的认真探索,用心书写,完成的才是不朽之作。外国的哲学家创作一个哲学论题,需要三年五载,含辛茹苦。亚力士多德正夜站在大街上思考,牛顿在苹果园静坐,笛卡尔大热天裹毛毯围着火炉沉思。唯有中国的现代哲学家厉害,一场网球下来,沿着池塘走,注意些艳开的荷花,叫春的青蛙以及穿短裙的小姑娘。大为开心,灵感激发。赶紧回家,洗过桑拿,打好摩丝,正式办公。人有七情六欲,当然名作家比之更甚,其间猜想下刚才池塘边看到的靓妹的三围多大,给妻子和情人打电话信誓旦旦地说同样的话,发几声骚,肉麻地来个精神自慰。顿时,疲劳一

扫而光,吐两口唾沫搓手,之后一气呵成,把垃圾文字堆砌到凌晨五点,上床就寝是坐着火箭进入梦乡,一觉到了次日夕阳落下,醒后犹不愿起床,空虚无比,对镜垂怜,两目无光,想必“斯人也,当有斯疾”,感慨不已。突然,灵感又找上门来临幸他了,这个感慨不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么,还等什么,赶紧„„

于是乎,许多人对中国当代文学大失所望;于是乎,更多人把目光转移向中国古典文学。而今当代文学的腐朽落末,却重温了古典文学的温床,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不说了它了,由着去吧,也许明天能够从它烂掉的根部重新冒出希望的新芽。

第二篇:批评“仇和现象”

近日看了连续两期《南方周末》(分别为2004年2月5日和2004年2月12日)对仇和的报道,才大致了解仇和其人其事,看完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总想说点什么。我想,与仇和其人其事相类似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而且他的作法也与我十年前的农村生活经历有些相似,现在既然他在全国出了名且升了官,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其他人仿而效之呢?因此我不得不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从公民权益的保护说起。

在新闻报道中,仇和曾经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也曾经扣发职工的工资来修建一些交通设施,凑巧的是我也曾经是一名教师,也多次被镇、县各级机关以各种名义扣除过很多个月的工资,用来修路啊办学啊捐助希望工程等等。那时候我们每个月正常的工资通常只能发给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一半(原因是地方财政经费不够),而且常常拖欠一年后才能发放,自己的生存根本就没办法解决,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离开教师职业(那几年与我一样离开教职人也较多),毕竟要先吃饱肚子后才能工作啊。到了后来,我便关注这方面的法律及其他规定,可怎么也无法找到政府随便扣发工资的依据,而且就是所扣发的工资的去向谁也并不清楚(天知道这些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啊?!)。我不是没有同情心的人,我也曾经主动向希望工程捐过款,也曾经自愿向经济困难的学生捐过款,也曾经向抗洪抢险方面捐过款,等等,但是后来一想,如果光凭扣发我们的工资与捐款来保证他们修建公路修建学校并使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上学,无异于白日做梦。所以我就想,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或方式来解决这些事情,而单凭某个领导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出个什么花样来“临时处理”,恐怕难于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如果我上有老人下有小孩需要我来照管,又应该由谁来帮助我呢?如果按照仇和的做法,恐怕全中国的官员们都得扣发工资了:全国又有哪一个省市没有急需要办理的公益事业哪里没有面临失学的孩子等等问题呢?

报道中提到拆迁问题,报纸原文中是这样说的:“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铲车、吊车开路,公检法,加上沭城居委会的干部,一共出动了300多人,居民限时必须搬完,书啊、被子用被单一裹,都被老百姓甩到门外,当时天下着雨,租板车的价格都涨到了40元一车。”我不知道被拆迁的人是否得到了足额的补偿。无独有偶,前些年听说一件征地与拆迁的事情,某乡镇为了修建公路,拆除了路边一家农户的房屋也征用了他的耕地,但是因为补偿无法到位,导致这家农户几乎是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无饭可吃,甚至是告状无门。我不知道如果这个家就是仇和的家,他会做如何感想?对于修路,这家农户也和其他人一样都非常赞同。现在很多地方都爱搞什么“投票决定”,比如修路之类,肯定会有多数人会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我们不能为了使大多数人得到好处而牺牲某一个体的合法权益,让其蒙受极大的损失甚至面临绝境,也就是多数人虐待甚至损害少数人。拆迁无可厚非,但必须依法,并应加强对受损害者或弱势者予以相应的保护,缺少了对具体的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又将从何而来?

其次,我想说说谁来监督仇和。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仇和的行为并不是都能得到其下属的赞同,甚至很多人或明或暗地与其进行了对抗,但谁也无法对其左右,引用报道中的一句话就是“但大家敢怒不敢言,他是县委书记,又是市委常委,地位特殊,告状都没用。”县委书记兼人大主任,谁又能监督他?所以不管对也好错也罢,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说了就算,这与封建社会里独断专行的家长式作风有什么两样呢?更不用谈什么决策的科学与民主了。所幸的是从报道中来看,仇和此人为官清廉,如果有人也像他一样我行我素,但却是程维高、胡长清之流,将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而且如果他出现重大决策错误而给人民造成较大损失时,该如何处理呢?等等等等。

第三,谈谈仇和与吕日周的对比

报道的前言中说到“仇和的做法让人容易想起吕日周”,但在我的印象中吕日周与仇和的显著差别就在于吕日周的行为并不十分“过格”,这个“格”就是国家的法律与基本政策。但仇和却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某些行为几乎可以说是对法制或制度的践踏,相信读过相关报道的人都有所了解,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今人看见长城时肯定会对秦始皇感谢不已,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否则我们怎么能够看到这壮美的景观呢?我们当然不会也无法去切身体会到孟姜女哭长城时的悲恸,更不会看到漫山遍野的尸骨。仇和当然不是秦始皇。我并不是全面否定仇和,对于他整顿机关作风、反腐败、加强经济建设等等,本应是作为地方行政首脑的应有责任,如果成功可以借鉴其经验,如果失败则可以汲取其教训,不必反应如此强烈。但我看不懂仇和所说的:“我搞科研出身,科研重结果,不重过程,所以有时表现出急躁的情绪。”甚至无法评论他所说的:“西方在我国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时,在我国这种人均GDp时,哪里有人权呢?”“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的理论是何等荒谬。至于仇和卖光企业、卖光学校、卖光医院的作法,是否经过了必要的监督是否侵害了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是否正当,等等,尚待调查研究。但我很同意毛寿龙先生的话:“好制度胜于精英政治家”。也许仇和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一心为民也是最急切想办些实事,而且其他人则不同,而且也相信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所以自己的想法别人未必赞同群众也未必能够理解。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引用仇和自己的话说:“我们四年不懈的努力、流淌的汗水、付出的辛劳,在得到群众认可、社会认同的基础上,终于得到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认定,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安慰的呢?”我不知道这些话是否真实或者仅是一厢情愿,我也并不赞同官

职的升迁就表示得到上级和人民群众认可这一结论(报道中不是就有很多越腐越升的案例吗?——当然我并不是说仇和腐败)。就算是仇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职位的升迁,但我也只能说这可能只是当地人民的“幸福”,但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悲哀。如果真像有的报刊所说的“我们需要仇和这样的‘铁腕’”,大家仔细想想,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2004年2月14日

批评“仇和现象”(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对症下药

1.当代的学生不迷信权威,也不固步自封。他们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崇尚民主,崇尚自我;他们视野开阔,具有全球意识,平等意识极强。他们绝不会因为你是师长就会尊重你,接受你的批评所以首先教师要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这样你才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其次批评时要晓之以理,批评处罚的目的在于抑制并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矫正不良的认识结构。

2.当代的学生自尊心极强。他们生活在比较宽松的社会和家庭氛围中,这使他们的自尊心较以往的小学生要强;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的自尊心极强,极渴望成人尊重他们。所以在批评时要考虑他们的自尊心。注重批评的场合和言语,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机。语言不要带有讽刺性和侮辱性。不要打击学生。这样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其以后的身心健康。

3.小学生对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强烈渴望拥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在各项活动中一试身手,施展才华,培养性格,证明自己,渴望步入为之魂牵梦萦的科学宝库或艺术天堂。所以在批评时要讲求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去教育批评。注意根据其特点,引导学生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其特长。不要以偏概全。妄下结论,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批评处罚时要动之以情。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要片面理解批评处罚的意义及效果,更不能一味地处罚,要做到严厉中有慈爱,要在关心爱护被处罚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处罚,动之以情,让被处罚学生愿受处罚,减少由于处罚而带来的对抗和怨恨情绪,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能更好地收到处罚的效果,矫正不良的情感结构,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

第四篇: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批评处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与表扬奖励相背的裁定措施。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是“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什么是适当的方式呢?其实,批评处罚是一种艺术,运用得科学,对于戒除学生的不良行为,尤其是那些品德不良型学生,它能产生普通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到就会变成体罚,对学生的身心都照成伤害。那么在当代如何行使批评全是正确发挥奖惩的教育力量。俗话说棒下出孝子,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教育就得使用武力,严师出高徒,但是当代学生有着其鲜明的特点,我们不能再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去教育这代学生。所以我们要了解其特点,对症下药。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使用批评权

爱的力量

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关爱学生,力为一个“人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育,如果充满着爱,即使是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所以爱的批评的基础,如果你教育一个学生完全出自你对他的爱,这就是适当的批评。对症下药

1.当代的学生不迷信权威,也不固步自封。他们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崇尚民主,崇尚自我;他们视野开阔,具有全球意识,平等意识极强。他们绝不会因为你是师长就会尊重你,接受你的批评所以首先教师要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这样你才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其次批评时要晓之以理,批评处罚的目的在于抑制并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矫正不良的认识结构。因此,在对学生施以批评处罚时,必须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要讲明所要处罚行为的危害性,必要时可让其亲身体验自己所犯错误和过失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其明白自己行为错在哪里,促使学生思想斗争,使其心服口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会让他们有抵触的情绪。

2.当代的学生自尊心极强。他们生活在比较宽松的社会和家庭氛围中,这使他们的自尊心较以往的中学生要强;同时,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自主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的自尊心极强,极渴望成人尊重他们。所以在批评时要考虑他们的自尊心。注重批评的场合和言语,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机。语言不要带有讽刺性和侮辱性。不要打击学生。这样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其以后的身心健康。

3.中学生对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强烈渴望拥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在各项活动中一试身手,施展才华,培养性格,证明自己,渴望步入为之魂牵梦萦的科学宝库或艺术天堂。所以在批评时要讲求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去教育批评。注意根据其特点,引导学生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其特长。不要以偏概全。妄下结论,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批评处罚时要动之以情。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要片面理解批评处罚的意义及效果,更不能一味地处罚,要做到严厉中有慈爱,要在关心爱护被处罚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处罚,动之以情,让被处罚学生愿受处罚,减少由于处罚而带来的对抗和怨恨情绪,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能更好地收到处罚的效果,矫正不良的情感结构,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

第五篇: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本/专)科专业、年级

调查报告题目

成绩:

2011年 2月 14日

调查人:刘珊珊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调查地点:广州白云区铁路生活区

调查对象:生活圈子的夫妻

调查方法:采访、网络、询问

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

前言

“离婚”这一字眼在过去几乎是中国人提也不敢提的话题,因为人们始终认为离婚给家庭带来的是灾难。更有一种激烈的观点认为:好人不离婚,离婚非好人。过去受传统道德、经济条件或其它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于离婚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和胆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社会观念也渐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日益开放的生活观念和宽松的婚姻观使得离婚这一正常社会现象在中国不再受排斥。中国婚姻法就规定离婚是自由的,受法律保护。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可以判决其离婚。另一方面,我国直线上升的离婚率,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离婚”这个社会现象。

离婚案件已经在各法院民事案件中占到很大比例。以本人进行调查的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为例:2003年该院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31%,2004年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36%,2005年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42%,到2006年上半年,离婚案件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8%。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看出中国离婚现象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历史数据:一九八零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一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百分之零点七。至一九九五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百分之一点八。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一九九七年,中国内地离、结婚比率为十三比一百左右,而一九八零年这一比例仅为百分之四点七五。

一、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一)离婚双方的个人因素

1、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结婚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的人生大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现状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不断变迁。近几年来形成的“超脱”婚恋观,网恋、一夜情、“闪婚”等现象不断出现。而且主要集中在年轻的新新女性身上。这是由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特质所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多,模仿能力强,社会道德观念不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多新新人类认为,现代社会的恋爱、婚姻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自

己的感觉最重要,如果不合适就散伙,快结快离,互不拖累。婚姻观念比较淡薄,在对待离婚上态度不慎重而导致离婚可能性大大增加。

2、草率结婚导致婚姻品质的下降。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解放,婚前性行为增多。未婚先孕呈直线上升。双方在一时冲动没有准备时怀孕,会导致强迫结婚。这样茫然结婚使得婚姻变得很牵强,因为也许对方在思想、性格、习惯方面并不适合你;也许他并不是你理想中的对象;也许小孩会成为你们生活的负担,种种不良因素为婚后的不幸埋下了种子。而且未婚先孕往往表现为闪婚,即双方从认识到结婚很可能不超过半年,这样草率的结合为日后的离婚埋下了隐患。

3、相互了解少性格脾气不合。在现在的农村由于是中间人介绍而且相互见面的机会很少,相互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有的还保留着相亲、下聘、给彩礼等习惯,而且彩礼数额也相当“可观”在结婚前男方父母东拼西凑把彩礼凑齐,结婚后生活困难,俗话说:“贫贱夫妻百日哀”。夫妻之间也就会因为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而大打出手而使婚姻无法维持。

4、家庭暴力日益增长,使得婚姻难以维系。

家庭暴力是家庭生活中最危险的“杀手”,在结婚后由于一夜情、第三者、经济问题、心理变态等而实施对对方使以暴力,它对婚姻的伤害是致命的。家庭暴力还有一种在家庭中常常发生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形式,那就是冷暴力。即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如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等。这些表现形式使得双方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交叉线变平行线,走向离婚的边缘。

(二)、社会因素

1、家庭功能的改变,家庭的重要性减少,聚合力减弱。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组织。它提供了社会教育、宗教、娱乐、经济、性节制等功能,人们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很高。随着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不断转变,在今日高度分工的社会,家庭的多样功能已逐渐为社会其他的制度所取代,人们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变得越来越少,不少人仅把家庭看成是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家庭的重要性不复从前,同样会导致离婚率的提高。

2离婚法律手续简化,导致离婚率增加。

从2003年10月1日起,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手续相对简化,办理离婚手续不再需要单位开具证明,符合条件的当天就可以办理离婚手续,以前很多人没有选择离婚主要是因为手续的繁琐,而且在法院办理也有好多相应的程序,现在手续简化后再也不想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这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3、关于离婚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法律没有一个完整的配套规定。

对损害赔偿的范围、数额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于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赔偿,我国只规定了可以有相应的补偿,但没有一定的标准,实际操作很难。只规定配偶有过错一方的损害赔偿,而没有规定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这对于仍想维护现有婚姻关系的受害配偶方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婚姻的继续维持。

二.造成的影响

混沌理论说:大西洋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会带来大平洋的一场风暴。那么离婚,又会带来怎样的一场“风暴”呢?离婚首先是一个家庭的悲哀,是夫妻感情破裂的结果,离婚必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些不良效应,甚至是恶果。

<一>.对子女造成的影响

父母从已无情感的婚姻中得以解脱,无辜的孩子却在残缺的家庭中失去关爱。父母离婚会给一些孩子带来如生活困难、心理自卑或学习成绩下降等影响,但传媒关于“离异家庭青少年犯罪比例达40%以上” 之类的报道显然夸大了父母离婚对子女的消极影响。与其让子女在父母唇枪舌战、视同路人的完整家庭中战战兢兢地度日,不如在宁静、温馨的单亲或再婚家庭中放松、愉快地生活。

<二>.对社会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很多人担心离婚率攀高将导致家庭解体并影响社会稳定。然而,离婚率的高低与社会稳定性之间无必然联系。在短时间,小范围内,离婚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离婚率不是婚姻稳定性的惟一测量指标,婚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婚姻稳定。勉强凑合的低质量婚姻从形式上看是完整稳定的,但实际上潜伏着矛盾。它表明一个死亡婚姻解体了,而另一个新的再婚家庭正在孕育,在新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稳定。

三、针对原因提出降低离婚率的对策

(一)、应不断完善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损害赔偿制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28条的规定:“在过错离婚损害赔偿中,过错方配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是由一方的行为造成另一方财产上的灭失或毁损、减少,主要是不忠的一方配偶将夫妻共同财产用作第三者的供养费用。精神损害赔偿,即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在配偶的婚外不忠行为中受到的精神伤害。人民法院应该根据有过错一方对另一方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婚姻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决定赔偿的数额。但是仅仅将不忠行为的责任方式拘泥于金钱上的赔偿,或是赔礼道歉这些轻而易举的民事责任方式,受害方大多会由于并未遭受太多的损失而重新踏入“雷区”。如此治标不治本。只有加大惩罚,才会让侵害方在婚外不忠行为前悬崖勒马,让未犯者对婚外不忠行为敬而远之。我国相关法律还应规定其他责任方式,婚外不忠行为给受害方的人格尊严遭到一定程度的践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恢复了受害方的名誉,也使侵害方在强大的社会压力和严厉的法律约束之下,对婚外不忠行为三思而后行。

(二)、受害方在对方不忠行为中的取证权限因该适当放大。

不忠行为一般比较隐蔽,取证难度很大,我国法律也没有赋予公民足够的取证权利,这也是法律的不足之处。所以在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导致离婚诉讼中对受害方的取证权限上和证据的采用上应给予支持,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受害方。婚外不忠行为往往十分隐蔽,受害方难于取证。现实生活中由于“捉奸”,“私家侦探”弄出的闹剧屡见不鲜,但往往没有采取法律所允许的取证方式,法庭也不予支持。受害方大多无功而返。这极大地助长了婚外不忠行为的嚣张气焰,不利于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法律的天平显然失衡。鉴于此,我国法律应当扩大受害方在不忠行为中的取证权利.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调研所在单位盖章

下载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代某些文学现象的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

    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

    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共5则范文)

    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余冰川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摘要:未婚同居给许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无尽的困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包袱。这些和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背道而驰的......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看法的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同性相恋现象看法的问卷调查同学您好!我们是嘉职院在校大学生,应我们应用文期中考试课题的需求,特在此做一 份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您对现今同性相恋现象日......

    《当代欧洲文学纵横谈》读书笔记

    斯坦默斯.梅茨达克斯.西方文学和批评多元化的兴起[j].见:刘意青主编.《当代欧洲文学纵横谈》.北京:民族出版社XX:476-484.综述:本文探讨与“文学多元化”的兴起有关的差异创新和......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误读现象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误读现象 汉教六班 李若文 20110511449 比较文学中的误读,是指接受者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时出现的......

    浅析《青春之歌》揭示的文学现象

    浅析《青春之歌》揭示的文学现象 吟唱生命的青春之歌 孙悦 13级汉语言文学1班 1340503140 《青春之歌》作为一部“文革”前十七年的文学主潮的代表作品,它完成了第一部描写学......

    当代小学生攀比现象的研究

    当代小学生攀比现象的研究 摘要:在当代小学生中间攀比之风日益盛行,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而且其中的恶性的攀比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的扭曲,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当代大学生流行时尚文化现象分析

    当代大学生流行时尚文化现象分析 06级广告2班谷茂振 摘要: 流行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 对时尚的追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显示青春和人格的重要特征, 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强大的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