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作业的习惯培养
家庭作业习惯培养
团妈整理于13.8.1
一、准备阶段
1.条件准备:
轻装上阵,吃喝拉撒聊天先全部搞定
桌面只留笔、橡皮、书本
孩子越小,干扰要越少
2.回顾复习,过电影一样
3.作业整理,分解
让孩子回忆今天有哪些作业,列各科作业清单,完成一项作业勾划一项。
规定每项作业在具体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年龄分解成20或30或40分钟一段。这段时间内不允许做任何杂事。
二、实施阶段
1.陪伴但不干扰
2.帮助但不代劳
(1)无关干扰:
a.人为干扰:和家人讲好,不要送水果等打断干扰
若20分钟左右出现走神时需要提醒
b.物品干扰:手机静音,远离窗户,创造相对安静的环境
(2)有关干扰:
孩子主动和你说:“妈妈,我们老师说„„”
家长:“停,我们先把手头的事做完,我帮你记下来,等会再说。”
孩子:“妈妈,这题我不会做。”
引导孩子先跳过去,全部做完后,请教老师、同学,上网搜索„„不能完全靠家长教孩子
3年级开始要学会自主计划安排。
三、整理阶段
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缩小范围让孩子自己检查。
第二篇:初中“留守儿童”良好家庭作业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初中“留守儿童”良好家庭作业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许多孩子都是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此时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体会最深的就是他们在家的作业习惯不好,自主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导致成绩不理想。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而且会腐蚀其他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根基,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学生的家庭作业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态度的评价。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将受益终生。
我校作为一所非住宿制的村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在近几十年来从没有开展初一二夜自修的农村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学习时间上较难以保证。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留守儿童”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根据本学期期初对全校442位学生的调查统计,我校“留守儿童”共有185人,其中女生73人,男生112人,全校“留守儿童”的总数较上学期初增加20人。据每各位从初三毕业班现轮回到初一任教的教师反馈:新一届学生在家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一届不如一届。究其原因,一方面就是小学里缺乏对学生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的培养,毕竟初中生在家学习各方面要求较小学更高。另一方面就是这些“留守儿童”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对于我校不进行夜自修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大一部分与学生在家自觉、自主、高效的作业习惯密不可分。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培养好“留守儿童”学生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寸步难行,我校多年来沉积起来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良好的信誉受到威胁。因此,如何突破这个制约学校质量提高的“瓶颈”,是我校每一位教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课题的界定
初中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初中学生。
习惯是指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即如同“条件反射”一样,是一种不需要强制而超越强制的自然而然的力量。
家庭作业习惯是指学生对待家庭作业方式、方法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家庭作业,既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也可以训练学生一定的思维观念,空间观念及社会观念。良好家庭作业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学生在家作业时能独立思考、认真书写、正确率高且准时完成,做好作业后能自我检查,做错之后能及时订正的行为习惯。良好家庭作业习惯的形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制能力相关,与学校、家庭的环境相关。
2、国外研究现状
(1)习惯领域(Habitual Domains)理论。美国堪萨斯大学商学院的游伯龙教授在潜心研究和总结社会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观察、分析后,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习惯领域理论。它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主体大脑编码和存储信息、知识的总体,称为潜在能力;二是指人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性,称为表现。习惯领域一旦稳定后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其一,它表明行为主体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反映该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主体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将其称为正面效应;其二,它可能阻碍新信息的进入和接收,容易产生守旧思想,缺乏创新精神,可将其称为负面效应。
(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性向、潜能和倾向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3、国内研究现状
(1)素质教育的理论。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总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
(2)贾翠琴在《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6年6月版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作业习惯,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培养规范的作业习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另外,《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初中生数学作业后反思习惯培养研究》、《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等。这些研究成果很好,有些方法可以借鉴使用,但是他们大多是结合当地实际阐述,大多是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研究,对初中“留守儿童”家庭作业习惯培养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本课题进行实践研究的策略的有关文献资料很少。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本课题探究留守儿童不良家庭作业习惯产生的家庭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根源,寻求培养这些特殊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途径。使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课题的研究将引发教师及学生行为观念的转变,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不良作业习惯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的内容及采取的措施
1、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访谈调查本校学生的作业数量及质量的现状,了解学生课前、课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作业的形式及质量,调查学生做家庭作业的习惯,以便间接或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于针对性采取措施;调查和分析学校在现阶段培养学
生作业习惯的实施策略;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协作等四个层面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2)对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留守学生,主要着重于他们的养成教育,督促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从无习惯到有习惯,从坏习惯到好习惯,最终让好习惯伴随他们成长。对于生理因素造成的留守学生基本上是“暂差生”。对他们主要从关爱入手,根据他们的实际智力水平进行地分层作业,并多方鼓励和帮助,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和上进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2、研究措施
措施一:通过同类互比、印象概推、投射效应、近而亲、相互回报、物以类聚、责任扩散等策略指导学生认识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
措施二:丰富家庭作业的形式的策略。学生的基础不同,身心发展不同,家庭作业也可以在固定的形式上面加一定的特殊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多层次的作业。
措施三:评价策略,采用多种形式对作业习惯养成进行评价。针对特殊性,由学生自我检查,互评互检,教师辅导与检查,优秀作业展览等多个环节来保证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
措施四:家校配合养成习惯的策略。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通过电访、年底家访各种形式联合家长共同纠正学生的坏习惯,研究策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以达到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作业的习惯和习惯矫正的成效,老师注重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5、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良好家庭作业习惯策略后的成果。
六、研究成果构想
1、收集资料及相关论文,装订成册。
2、教师布置作业更科学,业务更精通,探索、创新意识更强 ;每一位学生作业习惯得到良好的形成,从而改变原有不良的家庭作业习惯,使学生能做到自觉、认真、及时、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并能延伸到在校期间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论证修改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8月)
将课题实施方案落实到人,实行具体操作,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做好个案的跟踪调查,统计分析数据。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汇总研究资料并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集,召开结题会,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确定内容、制定目标、实施研究、撰写报告。
(2)组成人员:***主要负责调查资料收集、分析、反馈。***主要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协调。***主要负责案例收集分析。
3、条件分析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老师课题研究工作,并能给予科学有效指导,并有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完成个人课题的教师设课题奖;学校教师也能给予大力支持,平时能在一起研讨相关问题,也将为本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帮助。我们相信,有上级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课题组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按课题研究计划,不断积累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成功的完成研究。
第三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培养习惯讲稿
培养习惯 成就梦想
开篇:选择本题的原因
1、从目前学生状况看,许许多多的学生习惯不好,需要强化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应该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
2、培养习惯,收获梦想应该成为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愿景,也应该成为我们学校一个办学特色,如果在小学阶段我们为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习惯,那我们无疑是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我们老师也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自己的下一代。
4、整个汇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简略谈培养习惯的重要
第二部分:影响人一生的习惯有哪些
第三部分: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在最新版本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2、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方式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进行不断的修炼,才能真正化为行动性习惯。
(二)为什么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记得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接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十分重 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英国诗人德莱敦
3、古人所谓:“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我们认为其中至少蕴含了二层意思: 一是说:播下一个行为,就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谈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层意思是说:培养习惯是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培养习惯重在“积”;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习惯成为自觉的行动需要90天,没有恒久坚持是很难做到的
综上所看,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理论上是这样,现实也是如此:
例子1 和诺贝尔获奖者的对话:
问:在您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
答:是在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一生受用的东西 终生受用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的良好习惯。例子2 “林旺”的故事
习惯决定了林旺一生碌碌无为。
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要高度重视习惯的培养。
二、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
1、做人的习惯
2、做事的习惯
3、学习的习惯
4、交往的习惯
三、做人的习惯
教育实践家冯恩红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 学会做人比学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是做学问,”
每个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她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做人的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孩子为人的正确态度和品格第一种做人的习惯:诚信
1、诚信就是培养孩子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坚守信用是成功的最大关键,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的宝贵财产,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的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2、诚信的例子:3页cctv关于微软总裁李开复的例子
创新、诚信、智慧 怎样排列
为什么这样排列: 应聘的例子:技术出色出卖原单位
3、现在孩子说谎的原因何在: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说哪个班的是什么原因
家长和老师的影响?越是惩罚孩子就越说慌
第二种习惯: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1、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帮助人走向成功.否则就是另一个天地
例子:签证的例子
11页
把孩子培养成成绩优秀者,就是从小不休边幅,结果签证没成功
2、孩子不懂礼貌的原因:
家长认为小孩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小孩天真,长大了就懂了,其实这是误解。12页
第三种习惯:爱心: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
爱心
歌曲
第四种习惯:乐观:养生的惟一秘诀
25页:美国一对兄弟乐观和悲观的故事 第五种习惯:理财: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1、罗伯特:一个人必须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让金钱为我们服务
2、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金钱虽然是好仆人,有时候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坏主人。31页
3、实际32页
第六种习惯:自信:事业成功的阶梯和前进的动力
1、什么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2、例子:42页
第七种习惯;坚强:坚强是成功的核心品质 例子:美国心里学家威蒙的调查结果49页 第八种习惯:谦虚: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
1、毛泽东: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爱恩斯坦:名声越大,他就越谦虚,见大领导好说话,见具体管事的人就不好办
第九种习惯:宽容: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化解矛盾的良药,利己利人的法宝
1、例子: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故事:3Ⅹ8=23的故事
2、超级链接
3、要象大肚子弥勒佛一样宽宏大量,不要小肚鸡肠 第十种习惯:责任心: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1、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遇到没有人对他负责的时候,她喜欢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减法
2、公司老板讲得应聘的例子:划破手指的故事67页
四、做事的习惯
有条不紊的做事是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能力,做事习惯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孩子适应劳动世界的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行为技能和个人素质。做事的7种习惯
1、做事要有计划
2、热爱劳动
3、珍惜时间
4、自主选择
5、自我反省
6、自我管理
7、抵抗挫折
五、学习的习惯
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天赋并不高的孩子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也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学习的13种习惯
(一)耐心: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或 天的培养。要从让孩子学会等待入手培养耐心。
(二)专注:天才就是不断的注意
一个人做事一定要要专注,今天想当银行家,明天想做贸易家,后天想做艺术家,注定一生无所适从,一事无成。
培养做事专注的习惯,会对他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上课听课不注意,精力不集中,边作业边玩都是不够集中注意力。
(三)、观察: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
一个观察力强的人能从一般人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奇迹。一个观察力弱的人即是进入宝山,也可能空手而返。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观察力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地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记忆:人潜在的记忆力是非常强大的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如果一个人始终好学不倦,他的大脑所能储存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而美国国会的藏书有一千多万册。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的大脑能装下多少知识。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很多,对关键的是记忆方法,所以要让孩子掌握记忆规律,不断培养记忆能力。
(五)思考:任何人取得成功都须用头脑思考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表现出来。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学生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六)想象: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中要借助想象力,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无法正确理解教材内容。而且,想象力还直接关系到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七)创造:天才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但他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 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八)勤奋: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就是百分之百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她的勤奋程度。
(九)预习:预习是一个人自己学习的关键
只有会预习的人,才能渐渐培养起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在培样预习习惯时要教会学生控制预习内容、合理控制预习的时间、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认真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十)复习:温故而知新,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能够学到其他人无法学到的知识。
(十一)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完整的书。如今由于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孩子们降低了对阅读的兴趣。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缺乏阅读,使孩子无法深入去理解一些问题从而缺乏深刻的思考能力,也缺乏广博的知识。因此,要加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十二)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问”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应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质疑应该持鼓励的态度。
(十三)自我激励: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 的先决条件 对孩子而言,通过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他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孩子作出自我激励。“我今天表现的不错!”将演变成“我的表现总是不错!”,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六、交往的习惯
1、与他人交往
2、倾听他人
3、与他人分享
4、与他人合作
5、幽默
6、感恩他人
七、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一)、好习惯在生活中培养
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二)好习惯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关键期了。如果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的多。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五)纠正坏习惯要有毅力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个坏习惯,要纠正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要多的多,纠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要有恒心。
结束:
寓言故事:沙漠散步捡石子的故事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的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一些好习惯,孩子明天就会得到钻石、宝石。到那时,作为家长或老师就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这些卵石将会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第五篇: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造就美好人生
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可见,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无论上多少课,只要能够让孩子喜欢语文,喜欢阅读,会表达就算成功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学校大力推广读书活动,以读书提高教育品质,营造出了一片丰盈的精神绿洲。
一、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之间实力的竞争,更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们没有不大力支持的。所以,要想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致并养成习惯,还要家长接受这种教育理念。另外,一个孩子的成长,本身就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相配合的,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教育就轻松多了。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召开家长会。在第一次家长会上,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书交了朋友,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成绩一定会不错,而且,我鼓励“亲子共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素养,培养孩子各种能力。再结合自己过去教学的经验,用孩子读书与不读书几年下来的差别,进一步证明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这样的实例,让家长心服口服,虽然有的家长将信将疑,但是用不了多久,孩子读书的变化让他们彻底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
孩子的自制能力是很差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每天孩子的阅读必须有家长的监督。我规定每个孩子每天晚上必须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分钟,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在回家作业本上按如下格式填写:“*年*月*日
孩子今天晚上读了《
》,读书时间从*点——*点
有什么收获。”有了家长的监督,每个孩子都会完成阅读作业。
二、想法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致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他们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课外阅读培养的主体,要想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要想办法调动孩子读书的兴致。
1.想让孩子读书,先不着急从理论上强调读课外书的好处,而是通过听读训练让孩子渐渐喜欢读书。每天,我会给孩子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话,或者是寓言。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孩子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戛然而止,让学生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孩子的胃口,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再下来,我给孩子读课外文章的时候,读到精彩之处,我会停下“哀求”孩子们:“同学们,今天老师嗓子疼,你们自己看看吧。”这样,孩子的读书胃口又被“吊起”来了。渐渐的,我鼓动孩子们自己去买书,每当孩子们买来新书,我就要在班里“大力表扬”,并读上面一篇好的文章给孩子们听,买书的孩子自然很骄傲。于是,孩子们自己去“买书”的“胃口”又被调动起来了。有了“胃口”,孩子们如饥似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阅读自己的和别人的书籍。于是,“读书漂流”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人买书,全班享受,何乐而不为?酷爱读书的孩子,我亲切地称呼他(她)“小书虫”,孩子们听到我的一声声夸奖,乐呵呵的。只要有空,就会手捧图书,津津有味地看啊,说啊!有了读书地兴趣,孩子走进书店,面对丰富多彩的书籍,一则更加喜欢读书,二则学会了自己选择图书。接近课外阅读,走进书的世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2.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们阅读。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断,“讲”自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通过“读”“讲”可以达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的目的,同时,“读”“讲”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推荐好书的过程。如:一名学生在“讲”读《淘气包马小跳》的感受时说:“我觉得杨红缨阿姨好像特别了解我们,她书中写的马小跳好像就在我们身边。王博文(我们班一个学生)特别像那个马小跳。”王博文本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听了这话,立刻借了杨红缨的小说读了起来,一个星期居然读完了一本书。每堂讲完课文后,或者是在孩子们写完作业后,我都要奖给孩子听读故事。每到听读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就是这种课内外的结合,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渐渐提高了。我将每周的阅读课上成“讲故事课”,全班分成六组,每组六至七人,几乎每个人每周都有1-2次机会在小组里讲故事。此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得“所读有用武之地”,促进了阅读的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表达,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
3.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随时写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记号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至于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可以因人因文而异,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就每个学生而言,他所使用的符号必须前后一致,以便今后查找。读书不能傻读、呆记,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化作自己的血肉,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练笔中去,从而在运用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读书笔记类型不限,重在读有所得。“思考方从动笔始”,读书一个段落后,写一篇读书笔记,就像是牛的“反刍”,能增进消化。同时,教师通过批改读书笔记能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活动中一些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关键。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本《书海拾贝》,随时把阅读中认为好的词句、片断、格言、谚语等分类摘录下来,以便今后引用和参考。另外,每人都还有一本《我的足迹》,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心得体会,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倾诉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表达真情实感。有一次,班上于宁哲和姬越红之间产生了误解,心里难受,她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心里感受写在了《我的足迹》上。当我看到以后,特意将这篇日记送给了姬越红。事后,姬越红也通过习作的形式写了一篇文章向于宁哲道歉。没有老师的调解,没有一丝不快,她们和好了。就这样,同学们在习作中倾吐真情,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快乐成长。这一点很难,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学会运用。
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只要一有空闲,我就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刚上一年级时,孩子们只知道追啊,跑啊。后来他们看到我在读书,就凑过来看热闹,听我讲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开始阅读,不认识的字主动向我请教。在家庭里,请家长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些,为孩子创设安静的读书氛围,更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即“亲子共读”。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课外书之初肯定有困难,所以,家长在一边的帮助会使孩子尽快度过这个难关。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之后,孩子的识字量会逐渐增加,读书不再那样困难,自然会越来越感受到读书的妙处。
四、激励评价提高高效阅读
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帮学生制定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每学期开学后,我都会组织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号召大家争做“小博士”。
我们的口号:人人争做小博士。过程实施:大量阅读,及时评价激励。根据读书量的多少,授予不同称号。1.小书虫: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由老师奖励一个“小书虫”。(1)读1本课外书,留下读书痕迹。(2)由组长或家长监督,读书篇目达30篇。(3)熟练背诵《开心国学》的古诗和篇章(或不少于40条的其它经典诵读内容,如谚语、歇后语、对联等);(4)在学校各项与语文相关的比赛活动中获奖的。2.小书童:⑴三个“小书虫”奖一个“小书童”;⑵在县级语文活动比赛中获奖的,或市级报刊发表一篇习作,奖给一个“小书童”。3.小博士:三个“小书童”奖一个“小书迷”;三个“小书迷”奖一个“小学士”;两个“小学士”换一个“小硕士”;两个“小硕士”换一个“小博士”。
从厌读到苦读,从苦读到乐读,从乐读到好读。孩子们的阅读现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因势利导,开展了“亲自读书汇报会”,家长和孩子们定期共读一本书,从而让每个家长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汇报会上,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畅谈读书的感悟和体会,激发了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兴趣,家长对课外阅读更加认可。一位家长感叹道:“开展亲自共读活动后,孩子逼着我读书,现在我也了解了许多来自历史的故事:《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望梅止渴》„„孩子上学的这几年,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在家里和孩子交流起来有更多的话题了,家里的气氛更和谐了,我的心灵再也不枯竭了。在阅读这泓甘泉的滋养下,我的人生绚丽多姿。现在阅读生活条件这么好,为啥不好好读两本书?”还有的家长为校报赠言:“人生,因阅读而厚重!人生,因阅读而精彩;人生,因阅读而充盈;人生,因阅读而丰富。”
读书,让一个人的精神之河永不干涸。课外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道道门,敞开了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成为以读书为乐趣,幸福、向上的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关注阅读现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让孩子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文篇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把读书的习惯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益终生。如今,我的每位孩子把书当作了挚友,津津有味地阅读,乐在其中。沐浴在书香中,我们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