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2003-12-25 08:38:17)
据《人民邮电》报消息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软件建设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日前,万维易化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件核心技术,成功地搭建了集软件开发、在线试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运营管理各应用子系统于一体的信息管理体系———“Myezcorss”。
这个集成应用管理平台把软件开发的流程、费用、项目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对软件产品研发中的进度、成本及质量等多维度不可预测性的问题提出了较为成功的解决办法,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快捷的数字化服务,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系统保障。正是在“Myezcorss”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万维易化从工程学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用户和需求,提出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即“精研软件开发管理解决方案”、“精研软件工程监理解决方案”和“精研软件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
万维易化精研系列的三个解决方案,以软件工程管理为核心,从不同层面解决了企业和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对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随着国内对软件工程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相信中国的软件行业会一步步走向成熟,有力地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人民邮电报)
第二篇: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中国信息化建设
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中国信息化建设
2004-01-05 17:30出处:ChinaByte作者: 【我要评论】
[导读]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软件建设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渐显露出来,并得到了政府及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第 1 页 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中国信息化建设
引言: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软件建设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渐显露出来,并得到了政府及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而国外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也证明,软件工程管理是软件产业的一项基本功,它是影响软件研发项目全局的因素,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万维易化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从事“软件工程管理”的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几年来一直以“致力软件工程管理”作为企业核心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它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经验,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件核心技术,成功地搭建了集软件开发、在线试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运营管理各应用子系统于一体的信息管理体系“My ezcorss”。这个集成应用管理平台把软件开发的流程、费用、项目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对软件产品研发中的进度、成本及质量等多维度不可预测性提出了较为成功的解决办法,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快捷的数字化服务,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系统保障。
正是在“My ezcorss”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万维易化从工程学角度的需要出发,针对不同的用户和需求,提出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即“精研_软件开发管理解决方案”、“精研_软件工程监理解决方案”和“精研_软件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
实现规范化的软件工程管理
对软件企业而言,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管理中存在着众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例如项目建设过程难以掌控成本的运营规划、人员流动易于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等等。万维易化的“精研_软件开发管理解决方案”则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它在应用国家863课题《面向软件企业的软件质量保障平台及其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范围、周期、成本、产品质量、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六大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使软件项目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实现软件开发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该解决方案基于一个软件工程过程,通过软件开发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两条控制主线,采用四个管理套件--即精研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套件、开发过程管理套件、人力成本管理套件及费用核算管理套件,并以可视化的过程监控、过程授权、过程重组的配置管理方式体现出来,将每一个具体工作流程所涉及的相关岗位角色、相关内部资源和相关外部资源进行多维度的集成整合,从而实现了对软件开发六大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
其中开发项目管理套件通过对项目创建、任务分配、人员调配,文件资源管理、产品质量保障、开发进程跟踪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实现了软件开发管理的规范化。开发过程管理套件则涉及到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阶段,包括项目设计、子任务研发、单体测试/集成测试设计等流程,通过对各阶段的控制管理,保障了软件开发的严谨性、科学性。人力成本管理套件通过工作任务与薪酬紧密结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实现对软件项目人力成本的合理规划。费用核算管理套件支持对项目开发全过程费用的精确核算,从而避免超支现象,并帮助软件企业建立完善的项目费用核算模型。
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已经成功运用于万维易化公司内部管理以及多家软件公司日常运营和管理,万维易化凭借此系统已经为山东移动通信公司、UT斯达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为北京市发改委开发的具备流程重组功能的电子政务系统,采用万维易化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对接技术,实现了政府部门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时监控管理。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功能丰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对提高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让软件工程建设可视化
2002年12月,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规定200万以上投资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然而在信息化监理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软件工程显现度低、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又使第三方监理经常陷入“监理黑洞”,起不到真正的监理意义。“精研_软件工程监理解决方案”为软件项目建设提供了可视化的工程监理平台,在甲方、(多个)乙方之间实现了项目异地开发、测试、验收、结算支付的开放式过程管理。
通过这个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升软件工程的监控管理力度,对软件工程的开发进展、代码质量、进度计划、成本费用、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等核心要素能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对项目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软件工程建设的需求方、承建方、监理方、规划方、投资方、审计方都可以在这个实时的信息交互平台上及时沟通协调,克服了在原有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孤岛、信息时差和信息失真等现象所导致的管理盲点、管理滞后、管理失误等问题,实现了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客观性、全面性,从而提高了软件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同时它还能够提升管理者的决策能力,通过有效保存软件项目建设中的各类软件资源及相关项目信息,从而为软件工程建设积累各类管理模型,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精研_软件工程监理解决方案”已于近日成功应用于北京市政府信息中心承担的国家863重点建设项目“北京市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中。通过这一管理平台,切实解决了北京市政府信息中心与承担不同项目建设的多个承建单位的沟通协调,对整个试点示范工程从范围、资源、进度、质量、成本、费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不但对系统集成商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监控,同时促进了用户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了项目运行全过程有一套明确、合理、可行的计划,并使工程的关键技术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项目的整体质量效果。
从具体的实施效果对照来看,通过应用“精研_软件工程监理解决方案”,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文档、资源流失率从40%降为了零,而项目周期超期比率、成本超支比率均比以前降低了50%,甲、乙方的满意度也由最初的50%升至90%。可以说,这个项目整体实现了可视化、开放式的过程管理,信息中心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工程建设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善。
创建规范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监控之外,信息化建设自身的管理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融硬件集成和软件开发于一体的项目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只有解决了以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才能对硬件集成与软件开发进行统一高效的协调管理。“精研_软件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帮助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建立高效、可靠、安全的建设管理平台,通过将硬件集成管理和软件开发管理紧密结合,运用可视化的监控管理方法,实现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协调管理力度,保存知识资源,降低实施风险,避免重复建设,积累实践经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
该解决方案包括硬件集成管理和软
件开发管理两大子系统。其中硬件集
成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对信息化建设中
硬件集成部分的有效管理,帮助项目
管理者从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方
面对集成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项
目管理人员通过制定项目计划、分解
任务、分配人员和管理文档,对项目
计划、进程、质量、工时等进行实时
跟踪。并利用可视化的技术表现形式,使项目建设过程处于可管理、可监控的状态,进而提升项目的管理力度。
软件开发管理子系统则为应用软件开
发提供了一种工程化的管理手段,结
合国际上先进的软件开发管理方法和
实践,对软件开发进行基于过程的全
面质量管理,以软件的工程过程为管
理的核心内容,实现开发过程管理的可视化。通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范围、周期、产品质量、软件资源、人力资
源等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全面提升应用软件开发管理能力。
万维易化的“精研_软件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已经为中国知名的网络产品分销商晓通网络科技公司提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商务系统,并实现了其与全球最大的网络产品供应商美国思科公司之间的信息系统对接,良好的运行结果受到了中美双方的一致好评。
万维易化精研系列的三个解决方案,以软件工程管理为核心,从不同层面解决了企业和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对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随着国内对软件工程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相信中国的软件行业会一步步走向成熟,有力地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向前迈进。(完)
第三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吉木萨尔县社保局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活动,努力实现“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完善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一是窗口服务满意化。以“方便、快捷、高效、务实”为基本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群众满意”为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社会保险服务窗口建设成为“学习之窗、服务之窗、创新之窗、效率之窗、协作之窗、清廉之窗”。
二是内部管理科学化。完善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以深化内部控制为重心,促进经办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经办流程,审计稽核部门对业务经办各环节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强化稽核检查,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冒领、骗取社保基金等违法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
三是数据处理信息化。加强“社保业务经办和社保业务全程电子化”建设,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和基础数据的管理和运用,并与。进一步强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收费等功能,为社会保险业务、公共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截至目前,四是员工队伍全能化。窗口建设关键是人的建设,要造就一支工作作风硬、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担当社保重任的职工队伍,不仅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实现由精通单一业务向熟悉全能业务转变,也需要切实改进服务,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
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07人,基金收入4679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26人,基金收入2982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156人,基金收入7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657人,基金收入31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954人,基金收入55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091人,基金收入213万元。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
深入开展的助推器
长沙市岳麓区卫生局 李颖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新医改方案和国务院的配套方案都将信息化建设列入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全民医保、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截止到2008年底统计全国机构总数和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数量持续增加,覆盖全国 752个城市,97.8%的市辖区,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
但是,随着医改的深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四大核心内容的交汇点,如何科学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具体工作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信息化将是头等重要管理措施,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是社区卫生服务科学运行的助推器。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死档问题,各项服务记录不能即时录入居民健康档案。通常是一段时间后集中录入,导致健康档案仍成为死档,仅能反应历史时间点的情况,不能反应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全人群、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式连续服务。
在建档过程中,对档案的作用认识不够,出现建档不规范现象。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仍然以临床医疗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缺乏科学管理手段,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没有科学有效地利用健康档案,很多信息无法体现作用,还不能科学反映居民健康水平,更无法看到工作效果,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效果。
信息共享虽已经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还没有具体实施,有的也只是小范围或本区域、本系统部分信息共享。
二、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在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健康体检管理以及其他全行业服务信息实施共享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3月新医改方案配套文件、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大实施方案(2009-2011年)》第十三条中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按照以上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今年开始要对服务范围内的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以及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慢性病人管理。按照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康服务信息档案,实施规范管理。
2009年长沙市统一将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下沉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按照卫生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婴幼儿系统管理和孕产妇系统管理。
在省内即将进行的综合医改试点中,部分政策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快速深入发展,如将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保补助范围,门诊补助政策可有效引导参保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是促进社区首诊制度建立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服务信息必须与医保联网并实施结算。
没有信息化管理手段,很多的工作将无法开展,绩效考核难以实现。信息化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科学管理的的必要措施。
三、信息管理的作用及步骤: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作用和工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信息管理的基础。
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目 前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信息、个人膳食及工作、休息、体力活动信息等。个人健康的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必须实现连续观察,这种变化的趋势就是进行有效健康评价的依据。
第二: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信息评价与分析。
专门的健康信息系统在分析相关个人健康信息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健康及疾病危险性的评价报告。帮助获得健康危险因素和患某些疾病的危险性,掌握其健康趋势和健康改善目标,确定自己的健康计划,达到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第三: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居民知道自己的健康发展趋势,同时获得自己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及需要进行健康改善的目标,在计算机管理平台的服务下,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跟踪、有指导服务地进行个人健康的改善和促进。
四、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1、以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建立信息化基础资料 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九类;2009年湖南省公布了十四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8年长沙市提出了十五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前重点建立好以下几方面信息: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预防接种; 传染病防治; 儿童保健; 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 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2、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医改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到30%。城市地区达到50%。
定义: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
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其他卫生服务记录
(1)、健康体检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通过健康体检,不断完善服务,充实健康档案。要将当前开展的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健康体检以及慢病管理的资料及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将这部分重点人群的档案死档变为活档。
(2)、日常门诊医疗服务实时记录,纳入健康档案。对前来就医的常驻居民,及时检查建档状况,对已建档的,即时将此次就诊情况录入到健康档案中。还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立即建立——按需建档,之后将就诊情况录入到档案当中,充实完善健康档案。
(3)、在机构享受计划免疫的儿童和其他注射疫苗的人 群,即时建立健康档案。打预防针的儿童可以与体检结合起来建档或充实档案。
(4)、注重建档工作技巧和方法 自愿与引导建档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多种形式建档,卫生服务每个环节都是建档的机会;
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逐步覆盖全体居民;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建档。
3、建立起长期的信息服务、指导、观察、评估制度。与门诊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密切结合,各类信息即时记录,并将健康指导内容和执行情况纳入健康档案。特别是慢病管理,拓展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将对慢病患者服务内容全面记录下来,针对用药、康复和生活指导、遵医嘱情况和效果评估等,建立相应信息使用制度,作为评价居民健康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和工作效果评价。
4、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不仅仅在卫生局对各个机构,机构要建立对科室、对个人的考核机制。最科学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计算机。
5、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信息化是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保政策进一步下沉,信息共享是为期不远的工作目标。
6、处理好几个关系。
(1)、现有工作与以往工作的关系
过去建立了大量的档案,大部分是死档,甚至还有假档。对死档可以留作建档的信息源,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对基础资料加以充实和完善;甄别出的假档及时剔除。
(2)、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关系
在当前信息化初期,应保留两种形式的健康档案。人工方式建立档案,录入计算机变成电子档案,之后定期将更新的电子档案内容打印保存到居民个人(家庭)健康档案中。当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所有信息直接计算机录入成为电子档案,且电子档案有安全保管措施时,纸质档案是否还要再做打算。但是如果居民索要纸制资料必须随时可以提供。
(3)、基础档案和延伸服务信息的关系
按照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无法做到大部分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服务,故会有部分居民档案只有基本信息,只有少部分在机构享受服务的延伸信息,也就是说,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死档问题,不必害怕,按照上面所提逐步完善是允许的。
信息化是实现社区卫生科学管理的重要媒介。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社区卫生工作模式。我区在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 过信息化手段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积分量效考核试点工作,取得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协同发展的初步成效,建立了机构内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初步实现了以信息化措施科学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衷,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们坚信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最终能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第五篇: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
[摘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予以重视,从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各方面予以加强。本文仅就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信息化;目录数据库;电子档案;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事业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永恒的事业。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我们必须切实从各方面加大力度,予以重视。
第一,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要统筹规划,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做好。要搞好工作布局,经济条件具备的地区档案信息化可以先行一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要搞好工作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序推进,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
第二,要通过档案信息化整合,带动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档案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必须有良好的业务工作基础,需要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相关人才,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为抓手,整合、带动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发展,使档案事业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要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和质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工作量非常大,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保证利用档案信息的查全、查准,力求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同时要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对于信息化条件下涉密档案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安全防范措施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原则上不进行数字化,可采取其他保护和复制措施。
作为领导及档案人员应该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及许多档案专家的建议和多年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改进思路,从各方面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大致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等等.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第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首先要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馆中存储的档案包括纸制档案,照片底片档案,录音,视频档案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现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即进行数字化档案馆馆藏的建设。
第三,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各部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尽量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
第四,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有条件的档案馆应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字库和多媒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五,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最后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
档案工作要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竞争能力。而对此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档案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而素养的提高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能力的锤炼之中。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一种能力,档案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试实体的收集,并且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而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档案信息的鉴定、评估能力。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是档案工作着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环境下,信息量十分巨大,内容十分庞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判断、鉴选、综合分析,从中捕捉到与特定利用者密切相关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信息社会,利用者需求的是“精要”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利用者各类复杂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许多档案信息具有多重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剔除其中的无用成分,重新组合,将产生出新的档案信息产品。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渗透增值能力,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做好档案工作是无止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档案人员只有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探索新路,才能够使档案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沈运青.提高档案意识发展档案事业[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2期.[2]段春梅.浅谈档案工作服务创新[J].北京档案,2004,5.